關於中秋的隨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1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敍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中秋的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中秋的隨筆(15篇)

關於中秋的隨筆1

嫩嫩的春花,綿綿的夏雨,濃濃的秋葉,飄飄的雪花,季節更替,我的人生之樹已經被時光老人拿着歲月的刻刀刻下了十三條深深淺淺的年輪。十三年間,我看到了許多美麗的風景,但唯有那個夜晚的那輪金黃的圓月,深深嵌在了我的內心深處,成為了我美好的回憶。

正月十五,除了吃元宵,也就剩下賞月了吧。那天晚上,我與媽媽一同到了樓下的一片空地上,天還沒有暗下來,天空的一角仍存有一絲絲的紅色霞光。微風拂過,幾隻鳥兒嘰嘰喳喳地飛走了。

天色暗了一些,空中飄了幾層稀薄的浮雲,幾扇窗户中飄出了飯菜的香氣,我與媽媽望向天空,待到最後一抹紅霞消散在天際,媽媽牽着我的手輕聲説:“孩子,月亮快出來了!”

我抬頭望着天空,月亮出來了!金光的光灑向大地,把整個地面籠罩在朦朧之中,路燈旁的小樹,也盡情地沐浴着這柔和的'月光。這月是如此美麗。

媽媽拉着我,説:“你看,那月下的陰影,就是玉兔的宮殿。”我不禁想起,玉兔在天上看見我們會不會也是一片陰影呢?

月上飄過一層浮雲,柔和的月光將浮雲照亮,不一會兒,雲,散了。

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讓人十分享受,這一刻,永遠地定格在了我的心中。雖然這夜的月光已不復存在,但,我的心中永遠掛着這一輪圓月,永遠灑着這一抹柔和的月光。那個夜晚,成了我最美的回憶。

關於中秋的隨筆2

李白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在唐朝放下的酒杯,又在宋朝被蘇軾遙遙接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停一接之中,何止兩次追問?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月亮,美得觸目驚心,唯其短暫。所有的寄託,所有的情感,都在這一夜抒發。千古明月,不變的是所有歸家的心。

但是,又有多少這樣的心呢?

暮色四合,天空已是潑墨的山水畫,雨仍在下着,淅淅瀝瀝,不絕於耳。此時的你,在做什麼呢?忙着做功課,在應酬飯局,抑或在看電視,在發呆?還是在和家人團聚?又有多少人在尋找着月亮,透過鋼筋水泥的叢林遇見驀然的驚喜,遙想當年它是如何伴着古人走過漫漫春秋。

有多少人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天空如有情,它終會老去。月亦是如此。它的陰晴圓缺,只能在古人心中留下詩意的悸動和感傷麼。我們與古人相差的,還是那一份精細的心情。那些浩蕩心事,越來越遠。雨幕朦朦,今夜的月,是看不見了。是月亮離開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月亮?

當我們誦起“秦時明月漢時關”,總能感到萬里之外的呼嘯之氣;當我們吟起“秦娥夢斷秦樓月”,總能明瞭世間的寂寥;當我們遇見“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總能知曉明月真正照見了江山千古,滄海桑田。靜靜的,月光不變,它淋浴的卻是繁華的沙漠。閃爍的霓虹,張牙舞爪的伸向夜空。它們怎麼會知道,萬千街燈,也亮不過皓月當空。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月如鈎,鈎住了一江春水,幾葉輕舟。那麼它能鈎住你的目光,你的詩情嗎?這樣的如鈎新月,才讓你體會到了月圓的美好。月映人心。每個月亮,如你願矚目,我們紛雜的心會擁有共同的見證。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月亮,願你在逝水流光中覓見屬於自己最美的月亮,最美的詩情。

關於中秋的隨筆3

近年中秋的月兒,似乎比小時顯大些,不知是軌道運行原因,還是個人的主觀感覺。

某一年特意看看,白且大,直楞楞現於東方天際,如唐代仕女滿敷米粉的大餅臉,呆呆的,全無平素的靈性。不見淡淡雲霞裊裊相依,唯有璀璨煙花,暗夜中騰空而起,粧點出盛世的一派繁榮。

國人説到節日,總離不開吃。屈原行吟江畔,“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感國憂民,想不開投了江,於是有了端午節,大家吃起粽子,賽起龍舟。

中秋的圓圓月餅,不知為誰而設,為哄董永與七仙女的孩子麼?為岳家軍做的軍民同心餅麼?“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蘇軾是多情的,吃着月餅,想起兄弟子由,又寫出“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詞句。

中秋還早,月餅已大量上市。近年提倡簡包裝,反腐倡廉,月餅似乎已轉回只用於吃的功能。我最愛的,是街頭小鋪現烤的栗子餅,其次為五仁,覺得美味且放心,不會用陳年舊餡。

某年中秋傍晚,看着單位發的那些月餅,不知怎麼,忽然不喜歡。街上去尋栗子餅,人家早已收工過節,遺憾了好幾天。中秋一過,月餅們的使命完成,沒賣完的,有返廠變身為其他點心的,也有直接拿去粉碎做豬飼料的,據説,豬還不愛吃那玩藝兒。

曾幫忙做過月餅,先用白砂糖熬糖稀,用葡萄乾、花生、芝麻、白糖、紅綠山楂條和蒸過的麪粉調餡,將油、麪粉和糖稀按份量稱好,和好,包入餡料,模具定型,表面抹上糖水,入烤箱裏烤。做出的私房月餅,全無半點添加劑,吃着放心。

千里月明,桂花香裏,思念的不僅是那種味道,更多是,是附着其上的思念與回憶。

那一年,藉助母親的力量,從家庭主婦的角色裏解放,迴歸為流浪的職場小白領。女兒當時剛會走路,每每打電話問起,總説,“孩子聽話着類,家裏有八月十五做月餅沒用完的葡萄乾,山楂條,自己抓一把就出去玩了。”

月移花影,秋風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思鄉情切,寫着寫着,忍不住掉下淚來,該回家看看母親了,也不知她在做什麼。

關於中秋的隨筆4

中秋佳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想除了初夕以外只有中秋節那天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吧,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這是一美事。對小孩自來所説,最有趣味的莫過於晚上的“賞月”會。

在溶溶的月色下,在花園的葡萄架下放一些桌椅,擺滿各種應節食品、月餅芋頭、栗子、田螺、水果等等,豐富極了。輕霜初降,月光如銀,涼風習習。爸爸和叔叔在閒談,或者下一盤棋,……;小孩子呢,在花園裏飛,留學生下一條條光豔的彩流,那是他們手裏提着的燈籠。有傳統的紙紮,上面着各種圖案和人物,還有姿勢各異的卡通燈籠,五花八門的。經過桌子時往往抓一個田螺或栗子,隨即飄開,留下純摯的歡笑聲。還有水塘裏的蛙聲,匯成一片……

月亮越爬越高,快到半空中的時候,媽媽的祭月工程也完成了。一陳噼噼啪啪之後,大家都圍了過來開端品嚐食品。邊吃邊談,談工作,談學,還有鄉間事。

談着,談着。忽然間,不知是誰喊道:看多圓多亮的月亮!月光如水銀瀉地般,潔白無瑕。就像披着婚紗的新娘在半空中散步,露出甜蜜的微笑!映照在村前的池塘上,微波的青煙,忽明忽暗地閃動的燭火,增加了幾分神祕。

月色、輕霜、歡笑聲……

清新怡人,安靜和諧,充滿歡樂、祥和的晚上!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多少美好的詞句,詩文來形容她,藉以表達美好的願望和衷心的祝賀!

富饒,是窮怕了的中國人最的願望。改革開放,國民走上了富饒的道路。卻碾了我的中秋明月夢。

公路伸到了樹過,工廠越建越多,樹木越來越少,水塘被填平了,蛙兒,昆蟲等都無奈地搬走了,機器的轟鳴替代了蛙蟲的鳴唱,漫天塵土“驅散”了清新的霜露。強勁的秋風送來的不是花草香藴,而是各種難聞的惡臭鋼鐵廠、輪胎廠、化工廠、水泥廠、陶瓷廠……晝夜不停。兒時的景物茫然無存。

我再也看不到那美景,再也聽不到那精美的天籟琴音。看到的只是高大廠房猙獰的暗影似張開的血盆大口,聽到的卻是單調、乏味,甚至令人討厭的機器聲,聞到的是陣陣令人作嘔的惡臭。煙窗裏吐出的煙霧,汽車駛濺起的塵土,漫天蓋地,灑在我們的身上,鑽入我們的鼻子,眼睛、耳孔,渾身高低,裏裏外外都是塵土。在户外多站一會兒都難受,莫説要露天賞月了,只能從窗口裏窺測月亮姑娘真容。

不知何時,月亮姑娘也變成了阿拉伯姑娘,披上厚厚的面紗,再也看不到她皎潔的面容。或許是因為受不了難聞的氣味,掩面而行。

滿桌的東西,一家的親人,滿屋的熱烈,卻沒月可賞!我是多麼悼念童年的中秋,兒時的'美景。多渴能再聽到親切的蛙聲。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太大的處所,不需要華麗的擺設……

我只要一片藍天,一個月朗風清的夜晚。

我想,有着類似經歷的人都會渴望,渴望“可續發展”的春風,吹散罩在我們頭上的煙塵,吹走那難聞的惡臭,使工廠,家園掩成畫,讓蛙蟲共鳴和唱。

讓我們共享一輪明月,共建幸福生活。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個中秋我的愛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只知道污濁的煙雲遮住了我的眼睛,我找不到月圓的時間和位置

關於中秋的隨筆5

中秋的前一天,我一大早就起牀,穿上新衣服,直奔奶奶家,因為我們一家人都在。一進門就聞到一股香味。哇,哥哥姐姐都來了,姑姑叔叔……我突然卡住了,不知道説什麼好,因為我遲到了!阿姨帶我去吃飯,叔叔刁難我。我太高興了,嚇得魂不附體。我不得不讓步。餐桌上什麼都有,像泉水一樣。紅燒肉,我的最愛——紅燒魚,魚子醬面,嬰兒米飯,珍珠玉米……我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

“開始!”奶奶下的命令,我趕時間。就像我最喜歡的攻擊一樣,一盤紅燒魚很快被一掃而空。當我回頭一看,“哇,我的家人已經吃完了美味的食物,只剩下魚子醬麪條和珍珠玉米...

很快就進入了夜晚,天空不再是單調的藍色,而是五彩繽紛。一聲雷鳴般的鞭炮聲首先進入天空,接着是各種各樣的鞭炮。“太陽花”一朵接一朵直上雲霄,“流星雨”一朵接一朵落在天空。當然,最耀眼的還是藍天上飛舞的“蓮花”。

鞭炮聲,在天空中綻放!新年鐘聲敲響了!

關於中秋的隨筆6

轉眼間,中秋節又來了。中秋節呀,既可欣賞到美麗的圓月,又可吃到美味的食品——月餅。

月餅,對於大家不是陌生的吧。那種皮薄、香甜、好咬的圓圓方方各種餡兒的東西讓我們口水直往下流。烤得發黃發黑的香皮兒還模糊地印着點字,是寫着這月餅是什麼口味的。最普遍的就是蓮容蛋黃、豆沙這類的了,而水果口味的則比較少有,但近年大力推廣,(我就非常喜歡吃哦)別説,還真不錯。今年早早就發下了月餅,我禁不住月餅對我的誘惑,拿了二個來吃。咬着第一個月餅那薄薄的皮兒,嗯,真香,一口咬着了裏面好吃的餡兒。餡兒是別具一格的草莓味,醬紅色,軟軟滑滑的,還具有草莓的甘甜,配合穌皮,哇,真是太好吃了!我三兩口便吃掉一個。隨手拿起一個,細看上面的字,寫着:哈密瓜。哈密瓜味啊,看起來挺不錯。乾脆大口咬,露出了裏面深綠色、柔嫩美味的餡兒。

哈密瓜味既有甜味,又有點酸味,還有點月餅味哪。真是越吃越好吃。看來這次吃月餅可是頭一回吃到那麼好吃的水果月餅哦,哈哈!

關於中秋的隨筆7

我和姥姥走月亮。

我和弟弟在暑假裏去了姥姥家的那幾天,姥姥有一次晚上帶我和弟弟去散步,月光流動着,閃閃發光的月亮像一個在空中閃爍的小船,多麼美麗的夜晚啊!

星星被月亮牽掛,不時,我看見了天上的北斗七星,有白羊座和水瓶座,它們下面有一個房子,姥姥,那不就是你們家嗎?原來在你們家上面啊!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山。,照亮了大村頭的莊稼,照亮了每個人的家,照亮了人的臉,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多麼神妙的夜晚啊!我和姥姥走月亮。

關於中秋的隨筆8

十月小陽春,太陽的力量已稍稍減退,早晚也日見清爽,溪山間蘆花白得似雪,點綴着幾棵紅柿子樹,頓覺淡泊而有遠致。畢竟是中秋佳節,葛靜早早就來預約:“吃完飯去湖邊坐坐,今天是五十年一遇的十五的月亮十五圓。”

也許是對圓滿的祝福,中秋自然離不開賞月和吃月餅,如果在桂花樹下,一家人圍坐一起觀賞月色,便是現時的美好。宋人詞雲:“花下吹笙,滿地淡黃月。”這裏的花想必不是桂花,桂花太小,難摹花影的妙處。説到吃月餅則眾説紛紜,我倒寧願相信劉伯温把“八月十五夜起事”的字條藏在餅裏,分傳給各地的義軍,這樣世俗的傳説,便見得現實而有喜樂。

我小時候吃的都是蘇式月餅,圓圓的一筒筒用紙包着,印上大紅的吉祥文字,卻很少見到廣式等精貴之物,玫瑰、百果、椒鹽、豆沙、火腿豬油、鮮肉、蝦仁,麪皮清晰,扁鼓飽滿,鬆、脆、香、酥,層層相疊,甜鹹適口,重油而不膩,待日落時分,月上柳梢頭之際移一張桌子在窗前的明亮之處。

中秋也是吃螃蟹的好日子,雖説時日尚暖,沒經過寒侵霜逼,運氣好的話也能買到個黃肥膏腴的,細細剝去,佐以加飯花雕,再配上各色菜餚,一家人團團一桌,真是歲月與人事皆好。至於供月的水果,必離不開石榴柿子,五月榴花紅,濃豔豔,到了八月石榴就該上市了,和柿子擺在一起圓潤潤的,煞是可愛。

都説中秋是個團圓的日子,然小説戲劇上看到讀到的卻都是月圓不圓的哀傷,或象黃仲則這樣的孤影寒衫,卻不知為誰長夜風露而立中宵,這些年奶奶過世,妹妹遠嫁四川,岳母又長病入院,總沒團圓時,思想起來只是悵然。

我們約的是南山路西湖新天地,除了葛靜還有靖飛、子琪,安頓好女兒後就偕妻駕車前往。“星巴克”咖啡館人真多,坐在外面也不錯。風送花香,湖中游船皆張着燈綵,堤岸上人流如織,他們拍照留影手執燈籠戴着各種電子燈飾,黯黯疏林襯着點點星火,飄着悠悠的笛音,抬頭看,只見好大的月色,有人燃起了煙花爆竹,繽紛祥瑞,散入千門萬户。靖飛説這兒人太多,説剛才在龍塢聚餐,那才叫賞月:“如果不是第二天上班我就住那裏。”靖飛喜歡安靜,怕鬧。我倒覺得中秋是個世俗的節日,鬧一點才有氣氛,雖然這裏的蚊子真的很猖獗。

聽妻子説去年“三潭映月”、“平湖秋月”被香港媒體評為天下賞月最佳前兩名,深有所感,返家後即填詞《雨霖鈴》一闕,題名《中秋》:

菡蓞香消,桂子初染,酷暑稍歇。自古錢塘秋色,留戀處,一輪明月。天涯勝蹟無數,唯此地清嘉。登高望,千里澄澈,吳山點點楚水闊。 痴情只恐累嬋娟,竟不忍回首話團圓。今宵閒愁幾許,都付了,往事疇昔。玉露霜滿,便勝卻那萬種風韻。似這般良辰美景,知與誰人説?

關於中秋的隨筆9

今天是中秋節,學校放假了,一大早,我就起牀了。今天可以好好玩玩,還可以吃好吃的東西,想到這裏,我心裏樂開了花。

下午,姨父、阿姨他們來我們家做客,媽媽準備了許多好菜,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雞大腿等等,葷啊、素啊樣樣齊全。望着一桌子香氣逼人的菜餚,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雞大腿狼吞虎嚥地啃起來,惹得客人們一個個地哈哈大笑起來。

今年的中秋夜晚,月亮漂亮極了,又亮又圓,圓得像一個大月餅,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聽爸爸給我們講述着“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天下人都能團團圓圓,開開心心地過中秋節。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佳節,常説是團圓日。團圓代表和美、和諧,希望全社會促進和諧,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明天。

關於中秋的隨筆10

1.中秋節的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樣食品是月餅,以月之圓喻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喻人之常生。現在月餅的品種和工藝是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美了,然而人們吃月餅的慾望卻越來越沒有了。其實,不僅是月餅,無論吃什麼“餅”也好象都不能使人心滿意足,……因為,“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8:11)

2.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月份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似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父母則思念在外的遊子快快歸來。所以,中秋節是思念的節日。朋友,你可曾知道天上那位創造你的父親時刻在等候、思念你,呼喚你早日回到他慈愛的懷抱。他説“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悦我的道路。”(箴23:26)

3.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八月十五又稱為“團圓節”。是的,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現在我國各行各業中秋節都要放假,遠在他鄉的兒女要回去與父母團聚。然而短暫的相聚之後又不得不匆匆作別,人生就是這樣有很多的無奈……多麼盼望將來天國裏那天父與兒女永永遠遠永不分離的同在……回家過中秋節的遊子啊,希望你知道並能得着神在天上為你預備的那更美的家鄉!

4.中秋節是走親訪友的節日,月餅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不知弟兄姐妹在給親友送去大包小包月餅的同時,有沒有帶給他們那件最珍貴的禮物——神的兒子主耶穌?因為,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了一切。耶穌説“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

5.中秋節總會讓人想起與此有關的嫦娥奔月成仙、玉兔搗制長生不老藥的神話故事,但那隻不過是美麗的傳説而已。朋友,我要告訴你一個真正長生不老的“神話”,那就是接受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做你個人的救主,因為:信神兒子的人有永生(約3:16)!

6.中秋節還會讓人想起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吳剛伐桂受罰也不過是神話傳説而已,但我要告訴你一個確確實實的“受罰”的事實:自從第一個人亞當犯罪以後,全人類都落在了將要受永遠刑罰的景況裏。信神兒子的有永生,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惟有神的兒子、道成肉身的耶穌才能救你脱離那個可怕的刑罰!

7.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民間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間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全家人圍桌而坐祭拜月亮。殊不知,月亮不過是神所造的萬物之一,是受造的,聖經創世紀第一章論神的創造,神在第四天創造了天上的光體,大光管晝,小光管夜。大光就是太陽,小光就是月亮。人當敬拜的是那位創造萬物也創造月亮的真神。不拜創造主卻拜受造物,這是犯了拜偶像的罪。創造萬物的神説“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20:3)”“太陽還存,月亮還在,人要敬畏你,直到萬代”(詩72:5)

8.中秋節是收穫的季節,農夫要把穀粒收倉儲藏。弟兄姐妹,在這收穫的季節你的生命裏收穫了什麼?儲藏了什麼?這是我們當省察的,因為“順着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着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8)

9.中秋節是歷代文人墨客詩興大發、寄託情懷的時候。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詩句,都傳為千古絕唱。傳説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然而,將來在那永恆的家鄉,有一首歌是這些千古絕唱都無法相比的,那是真正“此曲只應天上有”的天上的新歌:“我們的主,我們的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啟4:11)眾聖徒團聚在神寶座前,“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説: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21:4-5)到那時,文人墨客再也不用借月抒情、對月空歎了,而是面對面高歌讚美那創造之主、萬王之王了!那將是何等歡樂、何等榮耀的讚歌!

關於中秋的隨筆11

靜夜,一輪圓月高掛,清輝漫灑,獨坐月光下,一份孤寂,一分清冷 ,增加幾分思念。

抬頭,望着那一輪讓人燃起鄉思的月亮,不由在鍵盤敲下那一首【父親】,“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龔玥的輕吟淺唱,又把我拉回兒時畫面,那時候,我常在父親瘦弱的脊背,幾多温暖,幾多歡快的童年。父親總是在農忙收工時,揹我去看電影,或是去鄰居家串門。也許是我最小的緣故,父親 他不管走到哪,都會帶着我在身邊。長大一些,我上學的年齡了,家和學校隔着一條河,每逢上學放學時,他都會把我背過河去,看着我快到學校時,自己才轉身往家的方向走。那時候不懂的什麼是慈愛,只覺得爬上了父親的脊背就不用走路,還能去自己喜歡的地方。一直到四年級,因為學校集體降級,我轉學去另一個鄉鎮就讀,才結束他每天往返幾次的揹我淌過那條小河,可每逢暴風雨來臨時,他不放心我自己回家。放學走近那條小河,總能遠遠看見他坐在河邊石頭上等我,看見我來,他就會揹我,而過完河他也沒放下,翻過一個小山坡,一直把我揹回家。放下我時,他自己卻累得大口踹氣。那時的父親,他真是一頭拉車的牛。

在父親的背上,從幼兒到童年,從童年到青少年時期,總有許多敍不完的情景,而長大成人之後的我們,卻遠離家鄉,為了各自的生活,留給父母一份寂寞與孤單,父母為了我們更好地生活,從不會説起自己那一份落寞與孤獨,只在某個時候,兒孫齊聚一堂,他們才把最開心的笑意寫在爬滿皺紋的臉上,他們在意的,不是你給他們多少禮物,多少錢才。再多的苦,一份團聚是所有的滿足。

而今又逢中秋團圓日,月下的情思,卻是重山阻阻,父母也會伴隨一份失落,等來的,只是一聲電話的問候。

此時,那月隱進雲層,似乎和我一樣,有些傷感,有些心酸的淚流,女兒也想借那清歌一曲,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關於中秋的隨筆12

9月30日星期日晴

今天晚上,天朗氣清,在中秋月圓之夜我們很幸運地觀賞到了圓月。爸爸拿來望遠鏡,我們走到陽台上,通過望遠鏡,我很清晰地看到月亮上一塊很大的環形陰影——環形山。月亮看上去更皎潔、更明亮了。

因為媽媽忙,所以我們晚上沒能吃到團圓飯。晚上媽媽特意早回家,和我一起在月光下共享月餅。我想對媽媽説:“媽媽,您辛苦了!我一定會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報答您和爸爸。”我們打開月餅盒子,散發出濃濃的香味,瀰漫着整個陽台,咬着可口的月餅感覺特別甜蜜。

明月寄相思,我想起了龍龍哥哥和同學們,此時此刻是否他們也在賞月。

關於中秋的隨筆13

在中秋節逐漸接近的腳步之際,筆者在百度上無意發現了一個關於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簡介,其中有這樣幾句話大概是這樣的。

中秋節同時又叫做“月夕”,“八月節”,原因是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在這樣難得的夜晚,人們仰望着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而然的就會期盼着和家人團聚。而遠在他鄉的遊子也會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被稱為“團圓節”。

然而近日筆者發現,身邊很多的人因為中秋放假而欣喜。欣喜着團聚。然而欣喜團聚的卻並非是親情,而是愛情。似乎一下子中國的所有節日都是為了愛情而設定的。

從中秋節出現之時便有大量的文人描述望月思鄉的詩詞,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就失去了王建筆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鄉愁了?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就失去了杜甫筆下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思鄉之情了?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親情已經失去了意義?難道我們的生命裏愛情已經佔了絕對重要的位置?可是為什麼每次在愛情受到傷害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温暖的家呢?

中秋,一個親情濃郁的佳節。釋放親情、感受親情、增進親情,親情是主旋律。然而在現實生活裏在這難得的節日裏,男生在籌備着去哪裏和心愛的女生浪漫。女生在等候中心中白馬王子的驚喜。他們都忘了家裏等待着白了頭髮的父母,他們都忘了等待的父母為他們準備的驚喜。或許,那些親手做的月餅並不如買的好看、好吃。

他們忘了,忘了中秋的涵義。他們忘了,忘了父母的期許。或許,他們還在為了怎樣敷衍父母不回家而煩惱。或許,他們還在為了浪漫的愛情想着問父母要錢的藉口。他們忘了,忘了真正的中秋是和家有關的。

愛情的濃情蜜意讓你們忘了家,愛情的撕心裂肺讓你們想起了家。你們可否在真正與家有關的日子裏完全的惦記着家?你們可否在與家有關的日子裏完全的融入着家?畢竟,完全與家有關的日子並不多。雖然,那是孕育你一生的港灣。

與愛情有關的日子真的有很多。情人節、白色情人節、紫色情人節、七夕,包括聖誕這些節日都已經成了愛情的專屬。或許,你們在甜蜜的每一天都是與愛情有關的。那麼,在幸福的時刻你們可否關心一下家人?你們可否讓與家的日子讓父母幸福的微笑?

朋友,親情在邀你回家過中秋了。你知道了嗎?

關於中秋的隨筆14

小時候盼中秋盼得是吃月餅。那時候人們的物質生活遠不如現在豐裕,過節對於小孩子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吃到好吃的。月餅就是我最盼望的美食,可這美食只有到中秋節才能吃到,所以每年一過暑假,我就望眼欲穿地盼着中秋節快點到來。小時候媽媽每年在中秋節準備的月餅並不是很多,所以我常常是很想吃而又有點兒捨不得吃。每次我把圓圓的月餅捧在手心裏,都會湊到鼻子底下細細地聞它香甜的味道,到現在我仍然覺得那種香甜悠遠而又深厚。我把自己的嘴巴湊上去,小心地咬下一塊兒,閉上眼睛慢慢咀嚼,那種香甜瞬間在口腔裏瀰漫開來。隨着一個月餅被慢慢咬成月牙兒,一個小孩子的饞嘴的心也得到了極大地滿足。

長大後盼中秋盼的是賞圓月。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中秋節的時候,無論你身在何方,望見了夜空中這一輪圓月,就彷彿望見了自己的故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是唐代李白思鄉的愁緒;“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則是我們對親人朋友的美好祝福。看到那一輪高懸在浩渺靜謐的夜空中的圓月將自己明朗的光輝灑滿大地,就會覺得自己好像是得到了故鄉和親人的撫摸。靜靜地望着這一輪皎潔的圓月,我彷彿能看見自家的小院兒。小院兒裏母親早已在月下襬好供桌,在供桌上擺好月餅、蘋果、葡萄和石榴。我看到母親焚香祈禱,她一定是在禱告上蒼,保佑她的親人和兒女平安、吉祥。她一定希望天上的圓月將她美好的祝願帶到她的兒女的身旁。

而今盼中秋盼的是一種情懷。這情懷是祝福的情懷、是團圓的情懷、是盡孝的情懷。月是故鄉明,團圓在中秋。每年臨近中秋,無論身處何方,我都會趕在中秋節這一天回到父母的家中,承歡膝下,帶去我的禮物,帶去我的祝福,也帶去我的一片孝心。能看到洋溢在父母臉上滿足的笑意,便是做兒女的最大的幸福。而這種幸福,在中秋節的的時候,你將體會得更加深刻。

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變了的是我那日漸滄桑的容顏,不變的是我對中秋不老的情懷。

關於中秋的隨筆15

我的家鄉位處鄂、皖、贛三省交界,位處長江中下游,屬於丘陵地帶。特殊的地理條件,造成了我們堅強不息的性格。由於丘陵地帶,小山星羅棋佈,小河縱橫交錯,所以種莊稼大多人力,大型機械不能進入,久已形成了堅強不息的性格。春夏秋冬,日出日落,耕作不息。

你若春節期間去我的老家,你會發現對聯橫批最多的是“勤”字,如“人勤春早”,“勤勞致富”,“勤儉持家”等。至今我對每年春節大年七年級父親讓我跟他一起下地出白菜“耿耿於懷”。家鄉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棉花地裏已經開出大量的棉花,繁星點點,一層一層的梯田是水稻飄香,小河邊是老人、孩子在垂釣的身影,遠方的大河上,你能看見一條條拉貨的船隻,如果天氣好,你還能聽見長江裏大貨船汽笛聲,站在海拔約100多米的房子背後的小山上,這一切盡收眼底。月明星稀的夜晚,站在高崗上,吹奏一曲長笛,悠揚的笛聲據説隔了幾個村子也能聽見,分外婉轉,分外悠揚。家鄉的秋天,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就是喜悦,家鄉的秋天,有一副美麗的圖像,基調也是喜悦。

只是我這個遠離故鄉的孩子,只有在回憶和思念裏,感懷中秋。祈願這天邊的明月,捎去我的問候,願家人安康,願家鄉富足安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