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作文[常用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55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元宵節作文[常用7篇]

元宵節作文 篇1

提起元宵節,我想起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傳説: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錯飛到人間的一個小村莊裏,那村裏的人以為是一隻壞鳥,就把他殺死了。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讓天兵去把那村莊給燒了。仙女聽到了玉皇大帝的話,就讓一個神仙變成老奶奶到村裏報信。神仙到人間跟村裏的人説,在村裏村外點上篝火,才能免去災難。他們按照神仙説的做了,玉皇大帝一看,心想,我還沒有放火,他們就放起火來了,自己燒自己。玉皇大帝樂得哈哈大笑。這個小村莊真的免去了大難。這個事情流傳開來,就有元宵節了。

這就是傳説,不是真的,真的元宵節起源於漢朝。印度人信佛,他們成佛的人,把他們燒成骨灰,扒一扒,有一個像珍珠一樣的東西,叫舍利子,印度人朝拜舍利子。這事後來流傳到中國的漢朝,民間也有了佛教的活動。舍利子的事情被漢朝的.皇帝知道的了,他們也在皇宮,張燈結綵,朝拜舍利子。老百姓看着很好玩,也跟着玩,張燈結綵,但是沒有舍利子的,這就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張燈結綵、放篝火的玩法。就演變成後來的元宵節。

唐朝的元宵節是最熱鬧的,他們有寶馬香車的,燈樓高50米,有50000盞燈,燈樓裏有20個房間,過三天,人們都到街上玩。宋朝是過五天,他們過的也很熱鬧的,也是在街上玩,玩法很多。明朝是過十天,從初八玩到十七。

正月十五,人們一起吃元宵,猜燈謎,鬧花燈,耍龍,獅,放煙花,踩高蹺,扭秧歌.。對了,張燈結綵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活動,而扭秧歌是後來的風俗。有各種各樣的玩法。

南方的風俗也很好玩,其中有偷菜.女生上別人家偷,別人看見也沒事,但是男生不能偷。

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的玩法,在冰上玩,滾冰是最有意思的了,我上冰上一滾,我的頭都滾暈了。打花臉也很有意思,你給我打,我給你打,打來打去非常好玩。

元宵節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啦,身邊洋溢着熱鬧的節日氣氛,隨處都能聽見禮花炮竹聲。

夜幕降臨啦,禮花炮竹聲便炸開啦元宵之夜看花觀燈的景象,迎來啦一片繁華的.夜景。

突然,爸爸跑過來催促着我趕快下樓放煙花。聽見這話,我便來啦勁,趕快“飛奔”下啦樓。只見爸爸媽媽接二連三地從車庫裏搬出許多煙花,還不時在車庫裏察看還有沒有剩餘的。天,這可是把咱家的“財產”全部都“扛”出來啦呀!這時,爸爸拿出打火機,小心翼翼地點起啦火,還用手在邊上為打火機“掩護”着。“點着啦!”爸爸在遠處朝我們大喊着。我與媽媽此時都不約而同地仰望着天空。天空不時出現一個大禮花;不時出現紅色、黃色、藍色的流星雨;不時出現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小飛碟;不時又出現啦一條條小魚在天空中自由地遨遊、玩耍……這些煙花使我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這些美妙的景色是已經不能再用語言來形容啦。

不一會兒,我上啦樓,仔細欣賞CCTV元宵晚會的經典節目。這些節目中,小瀋陽唱的《大海》令我開懷大笑;劉謙表演的魔術讓我為他鼓掌,豎起啦大拇指;他們都獲得啦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的一等獎,讓我也為他們而高興與自豪吧!

將近十點時,我爬在窗台上欣賞那又大又圓又亮的月亮。雖然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只是曇花一現,但是我卻明白啦什麼。

夜深啦,我久久不願離開那窗台,因為我想起啦已經過世的太奶奶……

元宵節作文 篇3

今天是元宵節,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湯圓。往年都是媽媽一個人做,我在一旁看着吃現成的。今天我決心試一試,讓媽媽享一次現成福。

媽媽聽啦很高興,為我作啦準備。第一道工序是揉米粉。我往粉裏倒進一點水,然後用手摻和。可是水太少,摻和來摻和去,就是粘不成團。我又倒進半碗水摻和。可這回水又放多啦,盆裏的粉成啦糊糊。忙啦豐天卻一事無成,我有些灰心啦。媽媽在一旁鼓勵我説:“做事要有耐心。再試着加點乾粉,慢慢來。”於是,我按媽媽的指點,邊加乾粉邊揉搓,終於把粉團揉成啦。

開始做湯口啦。心想,這回要容易多啦,搓圓粉球誰不會做!我抓起一小糰粉,捏成半圈,把餡放進去,輕輕合上口,用手搓起來。誰知用力太猛,粉團散成啦碎塊。我把餡和粉分開,重新把粉捏成半圈,放上餡再搓。由於不取用力,搓啦半天,粉團也沒搓固,還裂開啦一條縫。我又小心把縫壓緊再搓,好不容易才把第一個湯固做成。我把湯固放到大盤裏,看見它中間大兩頭小的怪樣子,我和媽媽都笑起來。媽媽又告訴我:“搓湯固的時候,用力要均勻,兩隻手要合起來,不能仲得太直。”我照媽媽的指點調整啦姿勢和力度,結果一個比一個好。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高興極啦,不一會就做啦滿滿一大盤。

看着盤裏又白又圈的湯因,心裏真高興。我終於在媽媽的指導下學會做湯圈啦,從原來只知吃不會做,變成啦一個會做會吃的'人。同時,通過這個“第一次”,也讓我真正體會到啦勤動手、勤動腦的重要性。因為任何一件事情要想熟能生巧,掌握規律,有親自實踐,反覆練習,並不斷總結、改進,才能達到目的。

元宵節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貴州省德江縣,每當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來臨時,那裏就熱鬧非凡。人們舞龍燈、炸龍燈,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爸爸告訴我:“舞龍是土家人喜愛的傳統文化,每年元宵節都用舞龍表達上年豐收的喜悦,並祈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去年寒假,我回家鄉過年,終於親眼目睹了這熱鬧非凡的景象。正月十五那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就急急忙忙趕到了縣城裏,那裏早已人山人海。我們在人羣中焦急地等待着。大約九點多鐘,從遠處傳來了喧天的鑼鼓聲和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我高興地大叫起來:“開始了!開始了!”爸爸把我扛到了肩膀上,來了,終於來了!

只見幾十條五顏六色的龍向我們這邊齊頭並進,那陣勢可真壯觀呀!不大一會兒,龍離我越來越近,舞龍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都穿着五彩繽紛的節日盛裝。他們訓練有素,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一會兒羣龍賀歲,一會兒神龍擺尾,一會兒龍騰虎躍……鑼鼓聲和鞭炮聲此起彼伏。最有趣的是一條草龍,它全身都是用松樹的葉子編成的',在羣龍中顯得與眾不同,一羣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舞着它,在鞭炮的煙霧中,好似騰雲駕霧。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夜幕降臨了,最獨特的炸龍燈開始了。

只見舞龍燈的全變成了清一色的帥小夥,他們都光着膀子,臉色通紅。他們才一出現,圍觀的遊人就把早已準備好的鞭炮和禮花向龍身上扔去,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和耀眼的光芒。我也小心翼翼地扔了幾串鞭炮,急忙躲到一旁,生怕被炸到。不大一會兒,一條龍就只剩下了骨架。舞龍的小夥子們卻眉頭都不皺一下,可真勇敢啊!人們盡情地歡呼着,直到龍全被炸完為止,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元宵節作文 篇5

元宵節是一個熱鬧而又有着悠久歷史的節日。新年熱鬧的氣氛剛剛結束,元宵節又來臨了。

關於元宵節,有一個有趣的傳説: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鳥誤落在一個村莊。那時的動物都是很殘忍的,所以村裏有很多獵人,獵人看見神鳥不知他的來歷,以為是隻害鳥,就把它殺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後大發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裏防火把村子裏的人都燒光。七仙女聽到了就讓一個神仙去幫大家,大家按照神仙的説法,在村子周圍點上篝火,再點上許多燈籠,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從天上看到此景,以為村民自己放火燒死了,也就沒派天兵,村民倖免於難。從此,大家每到正月十五就點篝火,掛燈籠,就有了元宵節。

這個傳説是假的,元宵節的真實情況是起源於漢朝,到今天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漢朝時,印度佛教流傳進中國,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習慣做法。於是漢朝的皇帝就從印度人哪裏學來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個皇宮張燈結綵,滿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後來這種做法流傳到了民間,民間沒有舍利子,只是張燈結綵,放篝火,於是就形成了元宵節最古老的習俗

到隋煬帝的時候,元宵節就更熱鬧了。開始演節目,光演員就有30000人,樂隊人數18000人,舞台有8裏地長。到了唐朝,更是盛況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節過三天。唐朝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間,皇宮為了元宵節,製作了50000盞燈籠,做了一個大型燈樓,有150尺高,大家在裏面可以遊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大家也都提着燈籠。街上還有“寶馬雕車香滿路”,一輛輛的花車,車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寶馬拉車,車還散發着香味,後面還跟着成隊列的仕女。大家盡情觀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歡元宵節,就把過元宵節的日期由三天改為五天。元宵節的好多習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這時或元宵節的規模也很大,萬盞燈火,累成那個金山,百里之內燈火不絕。明朝朱元璋把元宵節擴大到10天,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時的元宵節很熱鬧,很好玩。

我國的元宵節歷史悠久,風俗很多,各種各樣,很是豐富。全國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個個大大的,圓圓的,一嘗可香了,餡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鬧花燈,猜燈謎,燈籠上掛着紙條讓你猜。還有耍龍舞獅子,到空地上放煙花,一個個煙花像大傘一樣在空中綻開。還有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們一樣過元宵節。他們會在元宵節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兒燈。走百病就是婦女聚集在一起,沿着牆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橋必過,這樣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體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他人家的'菜園裏偷菜,希望自己將來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兒燈也不錯,是長輩或者親友給已婚未育的婦女送燈籠,祝願早生貴子。

在我們東北,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滾冰和打花臉。小孩在元宵節這天,要到冰上去打滾,意思是滾了冰身體健康,抗凍。打花臉是在元宵節的晚上,把黑色塗在手上,遇見誰就往誰的臉上塗,也有的在家裏一夥小孩互相打花臉,誰臉上最花誰就最好,就有好命運。

啊,原來元宵節真是不錯。,又有好詞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節是中國歷史上最熱鬧的節日,大家在一起快開心樂很有趣兒,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代的大家都在元宵節裏得到了莫大的開心。

元宵節作文 篇6

元宵節那天,呂老師説:“今天是元宵節,我們來搞兩個活動,一個是做燈籠,還有一個是做湯圓……”“耶!”沒等老師説完,我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

活動開始了,家長們帶來了麪粉、電飯鍋、芝麻餡兒、燈籠等。我穿上了紫色的小圍裙,戴上了玫紅色的小帽子,真像一個快樂的小廚娘。我洗好手就開始做湯圓啦!爺爺把麪粉倒進盆裏,然後放了點開水,揉成了麪糰。爺爺把一小塊麪糰給了我,我把它壓成掌心大小的餅狀,把餡兒放到了上面,沿着麪糰的邊邊把它粘起來。

我們做好後,由奶奶們把湯圓倒入電飯鍋裏。不一會兒,湯圓變胖了,一個個都浮上來了。爺爺把香噴噴的湯圓端給我。我輕輕地咬了一口,軟軟的`、糯糯的,餡兒甜甜的,我一連吃了三個,看來我是真餓了!

後來,小樂媽媽還給我們做燈籠,我按照説明書一步一步地拼好了。我們看着紅紅的燈籠,吃着甜甜的湯圓,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元宵節作文 篇7

轉眼間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元宵節中我們可以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做元宵了!

做元宵的材料有:花生仁、芝麻、山楂糕、白糖和糯米麪。準備好材料後,我們把糖和三種元宵餡攪拌在一起,團成一個小圓,在盆中放入糯米麪,把團好的圓餡放入盆中搖晃,不一會兒的功夫,五顏六色的元宵餡就變成了雪白的小絨球和糯米麪緊緊的黏在了一起。

可是,這些小絨球並不規則,有的長、有的.寬、還有的扁……我的眼神中透漏出沮喪的心情,媽媽從我的儀態中看出了我有些着急,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説:“做事情要有耐心,不要着急,滾元宵的力度要均勻,要有耐心,這樣才能滾出圓圓的元宵。”

我聽了媽媽的話,收起了急躁的心情認真的做了起來,不一會兒,小巧玲瓏的元宵就慢慢地做好了,成了一個個毛茸茸的小球。我把做好的元宵放入鍋裏煮了幾分鐘後,圓圓的元宵就像吹氣球一樣鼓起了大大的肚子,還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我的心裏開心極了,獲得了成功的喜悦,我把這種喜悦與家人一同分享。

這次實踐中,我收穫滿滿。元宵又叫湯圓,因為湯圓和團圓的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着家人團團圓圓,倖幸福福,通過自己的努力,這一個元宵節使我過得既充實又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