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清明節國中作文集錦十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5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國中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清明節國中作文集錦十篇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1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傷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清明節,讓人思念,讓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藴含着許多先輩們的事蹟,可是,他們卻入土為安,給人們留下來的卻全是思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年的清明節到了,你現在在思念着誰呢?

燕子飛到南方了,可有再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可有再發青的時候。可是,我親愛的爺爺,您一去不復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裏已經長眠很久很久了。孫女跟您近有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跟您相見。這怎麼會不讓您的孫女在思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傷,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的清明節會讓我想起,我跟爺爺,姐姐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了。記得在清明節的時候,爺爺經常會陪我跟姐姐一起去盪鞦韆,而且爺爺經常會給我們講:"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才改之秋千。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爺的話使我跟姐姐感到振奮,所以,從此以後我跟姐姐便每天去培養精神。可是,現在沒有爺爺的清明節,看見這熟悉的景象,我跟姐姐便思念了起來,便心痛起來。有時,我真的想大聲的喊出來,有誰能告訴我,這樣愛孫女的爺爺怎麼就再也回不來了。

透過蒙蒙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這很熟悉的小山坡,滿山長的都是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是啊,這一棵棵的樹,讓我感到了無比的親切。是的,小樹就是爺爺帶着我跟姐姐去小山坡上栽的。因為爺爺説過:"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了。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到現在。所以,每到清明節人們就會提着一棵棵小樹苗去栽。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景物依舊,爺爺卻早已不在,畫面再次出現,一個小女孩跟姐姐在前面抬着小樹苗歡快地跑着,這個緊隨其後的老人不正是自己親愛的爺爺嗎?

小女孩跟姐姐聽着爺爺的嘮叨,知道了清明節的習俗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姐姐跟小女孩卻不知道爺爺眼中的憂傷,爺爺是延長自己的生命在給小女孩跟姐姐最後的快樂。

爺爺走了,在思念跟悲傷中,我一天天的長大了。也如此明白,燕子能再回來,楊柳有發青的時候,可爺爺卻不再回來,陪我跟姐姐度過的是長長的思念跟一年一度的清明。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2

提着竹籃,看着身邊走過的人大都和我一樣,手提竹籃,竹籃裏有酒、齋飯、三牲、紙、香、鞭炮。可不知為什麼,每每這個時候,我從來都不喜歡念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而是蘇軾的“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或者是白居易的“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

小的時候,爺爺奶奶都健在,清明節要去掃墓也就是我父親過繼了的一位大婆。那時候我剛剛十一二歲,母親通常就讓我一個人去。在遂川掃墓不叫掃墓而是叫掛紙,意思就是要在墳墓周圍放上一圈的黃裱紙,這樣路過的人就知道這是有子孫的墳,不像那些孤墳野鬼,什麼時候也沒有人過問。而且遂川還有“清明掛紙掛一天,冬至掛紙掛一冬”的説法,所以到了每年的清明,我的家就是我一個人拿着一把鐮刀,提着一個竹籃去給我這位大婆掛紙。

每當走到她的墳前,我會説上一句:“大婆,我來看你了。”然後把墳墓旁邊的荊棘砍掉,點着香、點着燭、燃了鞭炮,跪了四跪。我就會倚着大婆的墳回憶一些有關大婆的事情,可這些事情十分的模糊,唯一記住的就是她罵我姐姐,因為我姐不聽她的話不給她去泉江飯店打酒。

這樣給大婆上墳掛紙很多年後,忽然有一天,我的爺爺,我的奶奶,我的父親、我的叔叔……屬於我父輩的那一代人好多都被送進到墳裏,而我也成了家、生了小孩。我也終於明白,其實清明節也叫踏青節。這個時候此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所以我更多的以為這是古人為了讓人們能夠和大自然充分接觸,所以特意想出來的這麼一個節日,讓人們在和祖輩對話的時候,盡享人間春色。

去年清明節,我兒子説要和我一起去掃墓掛紙,他和我一樣在墳前四跪四拜,然後説一些有關我父親的話題,説他小時候我父親怎麼樣,怎麼樣。忽然兒子像是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一樣,他仰起他的臉問我:“爸爸,你下次死了是不是也要送到這樣的墳裏。”我忽然間不知道怎麼回答,我後來看看天空,看看行走在春天裏的人們,我對兒子説:“我不需要墳墓,等到有一天,我真的死了,你把我燒了,然後把我的骨灰當成花肥,或者是你把它灑到山谷、河川。”兒子馬上問:“如果我想你怎麼辦?”我説:“如果你想我的時候,就在清明這天,尋一塊草地,然後對着天空跟我説説話,我想我會聽到的。”

這應該是我在墳墓前對我兒子交待我的遺言吧,但想想也挺好的。

今年,清明節又要來了,我忽然間感覺我也要和我的父親説説話了,過去一年了,有許多話憋在心裏,倚着父親的墳説一説,也許就像兒子以後躺在草地上,心底盡是一片春色。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年清明我都會想起杜牧的這首詩,當然啦每年清明我們一家都要回家祭祀祖先,今年也不例外。

媽媽在清明的前幾天就已經把祭祀所需物品準備好了,有紙錢,水果,燒雞,燒酒,鞭炮等,然後我們還去花店挑選了一些百合,菊花,做了一個精美的花籃。看着這個花籃,我心中充滿了崇敬,思念之情。

清明節一大早,我就被媽媽叫了起來,帶着準備好的物品,坐上了去紫山陵園的汽車,走着走着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也許這雨也飽含着對親人哀思的淚水吧。在路上,我問爺爺:“為什麼清明節我們要去祭念祖先?”爺爺告訴我:“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當我們來到紫山陵園的時候,雨還沒有停,我的心顯得更加悲傷。我們來到太爺爺的墓前,我先拿着打火機,把鞭炮的引線點燃,“噼裏啪啦,噼裏啪啦”趕緊捂着耳朵跑到旁邊,雖然我用手把耳朵捂得緊緊的,但是仍能隱隱約約聽到鞭炮的聲音,彷彿中間還混雜着太爺爺對我説的心裏話。等鞭炮放完後,我發現墳墓周圍長出來許多雜草,我又拿起鐮刀割雜草,然後清掃墓碑上的灰塵,我幹着幹着想起來了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感歎到這野草的生命力真是強大,可是人的生命卻是如此的脆弱!

緊接着我把紙錢打上錢印,開始燒紙錢,只見那一張一張紙錢由黃變黑,由黑變小,最後變成了漫天飛舞的灰塵,隨後我拿出太爺爺生前最愛喝的燒酒,給太爺爺倒上三杯,敬給太爺爺,灑在火中,大火越燒越旺,希望太爺爺在天堂中有錢花,有酒喝,生活過的無憂無慮。最後,我又恭恭敬敬地給太爺爺磕了三個響頭,跪在墓碑前,雙手合一,在心中説道:“太爺爺,我很想你,希望您在天堂中過的開心,您放心吧,以後我會好好學習,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

我帶着對離我而去親人無限的思念和憂傷返程回家,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我會把對他們無限的哀思化作學習的動力,去完成好自己的使命。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説:“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説:“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説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説:“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説:“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説:“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裏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説説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説:“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5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我的心中總會浮起一絲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雖不甚強烈,但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常常在心頭繞着、糾纏着。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陽光明媚,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着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清明節綿綿細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個個行人懷着思念和哀傷紛紛去給死去的親人們上香,俯身向着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遙遙指着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

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我的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和藹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可愛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我非常想念外公。有人説,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我希望我的外公在天堂極樂世界那邊能過的幸福開心。希望每年清明的那天綿綿的細雨能夠如期而至。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6

終於等到出發的時間了,我們背好吃的,排成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我們的目的地?缽池山公園進發。一路上大家有説有笑,路上的行人不時向我們微笑,温暖的陽光灑在我們的身上,漸漸地我們的鼻尖上冒出了細細的汗珠,個個小臉都變得紅撲撲的,像是一個個紅蘋果。走了好遠一段路後,大家都感到有點累了,但是這次的春遊活動就是來磨練我們堅強的意志的,所以大家都毫不氣餒,堅持着向目的地前進。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盼望已久的缽池山公園“yeah!”全班同學大聲歡呼起來,大家彷彿忘記了身上的疲倦,一起衝進了公園。

一進公園,我就被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瞧,路邊那一棵棵筆直高大的楊樹披着一身綠色的軍裝,多像一個個守衞邊疆的戰士啊!楊樹下,那一叢叢金燦燦的小花,多像一個個披着金色衣服的小姑娘,張着小嘴傾吐芳香,讓人心醉。那邊碧綠的草地,碧綠的高塔……看到這麼美的景色,我們情不自禁地把美景深深地記在了自己的心裏。

最好玩的莫過於金沙灘了。那是一個人造沙灘,與正常的沙灘沒什麼兩樣,就是從一個模子裏出來的嘛!脱下鞋子,走在暖暖的沙灘上,彷彿在柔軟的海綿上,舒服極了!都説“春江水暖鴨先知”我看還是我們先知道啊!而且,我還與同學們共同做了一個好看的沙雕呢!可惜這兒沒有那些可愛的小生靈,像小螃蟹、小蝦,不然會更有趣的!

我們在這次春遊踏青中,也發現了美中不足:在大湖裏有一堆令人作嘔的垃圾,在垃圾旁有兩條可憐的死魚,無可奈何地翻着兩隻大眼睛,漂在水面上,任憑蒼蠅叮咬。在這裏,我向大家呼籲:“趕快保護環境吧!不然,最後受到懲罰的,是人類自己!”

春遊踏青真好玩,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各種大自然的美景,還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它不僅僅是一個節氣,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所以為紀念這個有着深遠意義的日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學校舉行“緬懷革命先烈,清明節掃墓”活動。

清明節是個陽光明媚、萬里無雲的'日子,一大早,我們全校師生排着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蘭蔭山的東北面,碑園佔地面積7600平方米,由紀念碑、紀念館、紀念廣場、碑道四部分組成。我們沿着北麓380級台階的碑道拾階而上,進入紀念碑廣場,廣場內松柏懷抱、綠蔭滿園、安靜莊嚴,象徵着革命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們的情緒也隨着變得沉重起來,大家十分安靜,安靜得連地上掉了根針都聽得到。

廣場正中矗立着紀念碑,碑身高21·4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碑身由三塊風帆狀板塊組成,隱喻蘭溪的革命鬥爭像三江風帆乘風破浪,三江兒女為革命勝利勇往直前。三塊風帆向上匯交一點,象徵革命烈士為着一個共同目標——實現社會主義而奮鬥終生。碑座上雕刻着“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鍍金大字,是由參加過北伐蘭溪戰役,在水亭、諸葛指揮北伐軍作戰兩晝夜的原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大將題寫。碑座後壁刻着紀念碑碑文和300多名烈士英名,這些革命先烈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由少先隊員代表為烈士們獻上了一個個鮮花做的花環,並在烈士墓前深深地鞠了個躬,集體洪亮的唱響了《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面對着少先隊鮮紅的隊旗,宣讀《七律·長征》,感受烈士們為國家的建立和繁榮強盛而奮鬥的壯麗生涯。在這個神聖的時刻,我們舉起右手,握緊拳頭,莊嚴地宣誓:時刻準備着,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要繼承先烈們的遺志,高舉旗幟,沿着先烈們沒有走完的路奮勇向前,讓星星火炬代代相傳。努力讀書,增強素質,為祖國的富強和名族的強盛做出自己的貢獻!誓詞在烈士紀念碑前久久地迴盪……

掃墓活動是短暫的,短短几個小時活動就結束了,但是它也是難忘的,回校的路上同學們的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靜。我再一次在心裏默默許下諾言:敬愛的革命先烈們,請你們安息吧,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繼承你們的遺志,發揚你們的光榮傳統的!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描寫清明的詩。

每年的春分後的15天是清明節,也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鬼節”。

在春秋戰國時代,其中有一個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過去,介子推為救重耳,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烤熟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君主,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常,唯獨忘介子推。重耳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叫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尚封官。可是差人去好幾趟,介子推卻不來。

重耳只好親自去,可他的家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早已躲進綿山,他便找人去綿山,還是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讓介子推自己走出來。”大火燒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原來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柳樹已經死。祭掃後,重耳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9

今天是清明節,是紀念祖先和介子推的日子。不禁讓我想起杜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大概到了8點左右,我與母親祖父從家中出發了。在路上,我不斷回想着以前的事,似乎我從來沒有見到太太那慈祥和藹的模樣,腦海裏也沒有任何跟太太有關的事蹟。她長什麼樣子?待我好嗎……一連串的問題一下子湧到我的大腦。我問母親:“母親 ,我見過太太嗎?待我好嗎?”母親無奈的説:“實話説吧,我也沒見過,應該很早就去世了吧。因此這……”

漫長的20分鐘過去了,咱們終於來到了上林湖,頓時天空中飄下了似花針的雨。停好車,拿好工具,準備上山。向遠處望去,這人也太多了吧,把整條過道都擠滿了,一點空隙也沒有。隨着人羣,咱們緩緩移動着。我發現一些老年人十分封建迷信,帶着爆竹,香燭,紙錢等。萬一發生什麼不測,那可這麼辦呢?

咱們再次隨人羣而上,拐過一個彎,再拐過一個彎,上了階梯,咱們找到了太太的墳,跟往常一樣。這次我給經歷了一個春秋風吹雨打的字上色。我寫着這一個個的大字,想到如果太太還活着,那麼該多好啊!這下我肯定與太太愉快的聊天……想到這我的欣慰的笑了。

母親與祖父拿着鐮刀,在墳旁邊把雜草雜花清理掉。我拾起墳沿邊的杜鵑花,靜靜地將花插在太太的碑後,望去,猶如太太頭上的裝飾品。這時母親祖父也做好了清理工作,整個墳邊看起來乾淨了許多。

之後咱們小心翼翼地點了一柱清香,放上祭品,默默祈禱,給予咱們的祝福。

我轉過身子,放眼望向藍色的湖,上面還有一個個的漣漪,湖面上行駛着一條條的遊船,它帶着人們的祝福,帶着人們的祈求,帶着人們的希望……駛向遠方。

清明節國中作文 篇10

清明節那天,陽光明媚,和煦的春風吹在臉上,讓人感覺特別舒服。那天正好是三月三,是棋山舉行廟會的日子。所以,我們全家去棋山趕廟會。

我們來到廟裏,拿出從家裏帶來的香燭和供品,一一擺上,奶奶和姥姥嘴裏還唸叨着什麼,在每一座神像前都磕了頭。雖然不懂什麼意思,但我也照做了。我想,這是一種美好的寄託和對神靈的尊敬吧!

上香結束以後,我們就去爬山。由於老人們年紀都大了,我們沒怎麼爬,在山上找了家飯館準備就餐。因為是節假日,所以遊棋山的人特別多,我們等了很長時間才吃上飯,不過餓了吃什麼都很香。

酒足飯飽,該回家了。愉快的一天很快就結束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