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清明節日記範文集錦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W

一天就要結束了,一定會有值得記錄的想法吧,因此我們要寫好日記了。快來參考日記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日記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品】清明節日記範文集錦8篇
清明節日記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不錯的,每年清明都是陰雨連綿,正好寄託人們的哀思。

每逢清明,父母都會起早,燒鍋做飯,蒸上幾碗魚肉,然後帶上咱們,去給地下的親人們掃墓。爺爺的墳很近,就在村外,到了墓前,父親會用上鐮刀,細細的將墳墓上的草除去,傳説那是親人的頭髮,要輕輕“梳理”“剪去”,可馬虎不得。除完草,母親擺上魚肉,燒上幾柱香,放上幾串鞭炮,“啪啪”聲傳得很遠,似乎在提醒爺爺,兒孫們來看你了。給爺爺掃完墓,其它親人按照親疏,依秩序祭拜,不能有所遺漏,在農村的習俗,遺漏代表着不孝順,誰也不敢擔當這樣的罪名。到了中午,咱們祭完回家時,青山中,已是白幡點點,在風中飄揚。

下午,做清明果是一樣盛事。母親拿出前幾日採摘來的的清明草,在水中煮熟煮透,和上米粉,加入以蘿蔔為主,蝦仁、豬肉為輔的餡,捏成花狀,很是精緻。每當此時,我也會捲起袖子,上陣捏果,雖然不成樣子,但蒸熟後吃起自己做的清明果,味道更覺鮮美。

這清明果啊,也算是為這哀傷的清明節,增添了一點生氣。

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節到了,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裏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裏,掛着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着躺在棺材裏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着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着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着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裏,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體温。一牀被子下,我聽着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着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説:“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説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裏的人都以為沒事,我也以為沒事。於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着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着她的手,以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藍天,享受着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着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思念親人!

清明節日記 篇3

“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相信大家對這首詩並不陌生,我也一樣。每到4月的時候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這首詩,因為清明節對於我來説不僅是祭祀祖先那麼簡單,它也是我和家人短暫相處的時候。

人們都説清明節總是下雨,可我每次回家的時候天氣都特別好,太陽也不大,又不下雨。這都成為了一種慣性。也許是老天特別照顧,又或許是祖上積德吧。

我喜歡回到家被親人包圍的感覺,也喜歡用心去感受親人們的關心。每次接近清明節的時候我總是興奮不已,也總是想起家人淳樸的笑臉,那時的我總是期待着快點回家。

雖然路有點難走,但美麗的風景讓我忘記了疲倦。一路上都有農民種的桑樹,桑樹的根部都會有桑葚,農民知道會有貪吃的小孩偷摘桑葚,所以在清明節的前後都不會噴灑農藥,這倒給我帶來了一些飯後水果。田野邊還有一種野果,家裏都叫那種野果為“清明節果”因為它總是在清明節的時候成熟。果實成熟的時候是黑色的,吃起來很甜,還未成熟的是青色的,吃起來又酸又澀,但很好吃。

田野裏還有農民在種田,雖然祭祀祖先是大事,但也不能誤了農活,就算下雨也要繼續幹活。我被他們的勤勞所感動,為他們照下一張張勞動的見證。

有人説清明節的時候是最累的,我不這麼認為。清明節是對親人的懷念,是感謝祖先創造出美好的生活,是珍惜與親人短暫相聚,更是放鬆身心,給自己放假的時候。所以,不要抱怨,要感謝!

清明節日記 篇4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到了烈士陵園門口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一一的往裏進。老師先帶着我們轉一圈,然後老師發給我們一支黃色的小花讓我們走到墓碑前低下頭站一分鐘,讓我們鞠躬。老師給我們講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烈士的獻血換來的!

清明節日記 篇5

x月x日星期x天氣x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了,十字路口出現了行人們開始為自己已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去祭奠我們逝去的親人——用鮮花代替紙錢;用燒香代替炮竹。之所以我這麼説是因為燃燒東西時會產生二氧化碳,這在無形之中對環境又造成一次傷害。我家今年的祭祀活動就進行了一次改革。

清早一起牀我們帶着媽媽準備的'鮮花去祭奠我敬愛的爺爺。一路上,我看到許多像我爸爸一樣身處異鄉工作的叔叔、阿姨們,都會來祭奠自己的親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看着爺爺的墳頭,我想起了與爺爺相處的一幅幅畫面,我的眼睛慢慢的濕潤了,眼淚在眼眶裏打轉,我強忍着不讓它流下來。我想爺爺也不希望我流眼淚吧,大家也不希望我掉眼淚吧。吃過午飯後,我們從老家往回走。一路上我看到許多行人都愁眉苦臉的,好像一個個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哀思綿綿。我想這就是唐代詩人杜牧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所要表達的意思吧。

在這個悲傷的節日裏,整個城市都顯示出一個悲傷的情形……

清明節日記 篇6

今天,我讀了《咱們的節日》這本書,其中清明節的由來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傳説的在漢魏以前,清明節則是一年中重新鑽木取火的日子。到了戰國時候,祭祀祖先和眾神與保衞國家是同等重要的大事。因此,清明節日益受到重視。到了漢代,人們對祭祀日漸盛旺。盛唐之時,普通老百姓之家也紛紛上墳祭祀。當時的民諺有三月清明雨紛紛,家家户户上祖墳之説。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傑作《清明上河圖》就給咱們展示了當時清明節的盛況。到了今天,祭祖、掃墓已成了清明節習俗的重要活動,這一天,也就變得分外莊重,連空氣中都充滿了懷念。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但是,清明節正值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因此,踏青、放風箏也就成了清明的習俗。清明去踏青,我必定要去掃墓,給先祖掃墓,也給英烈掃墓。看着蒼翠的松柏和安眠在青山綠水之中的英魂!我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懷念那些為國為家作出貢獻的先輩,正是他們為咱們創造了今天美好的生活。

陽光燦爛,春風習習的日子最適於放風箏。我會帶上青團、紅藕等食物,找個油菜花爛漫的田野去放風箏。累了,就躺在綠草花叢裏休息一下,聽蜜蜂在耳旁嗡嗡的歡唱,疲勞就一下子被風吹跑了;餓了,就打開自帶的點心,坐在田埂上細細品嚐甜甜的藕,糯糯的青團,春天一下子就來到了我的脣邊。古人對放風箏很有講究,認為是消災?病的手段,尤其是不能拾別人的風箏,以免沾上了別人的晦氣。可我卻不一樣,我的心願很簡單,只求讓風箏飛起來而已,並不在乎其它的。有時候,心裏煩惱了,就乾脆把風箏放飛了,讓它帶着我的煩惱一起飛向遠方

其實,何止是清明節,中國的每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藴。讀完這本書,我瞭解了咱們祖國各個傳統節日的起源、風俗,不禁感到無比驕傲。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要為繼承這些優良的傳統,弘揚咱們的民族精神出一份力。

清明節日記 篇7

“清明時節‘煙’紛紛,路上行人“笑哈哈”。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吃過午飯,我跟爸爸媽媽去安樂堂,那裏像一座大別墅,祖先的墓在三樓,我們來到了三樓,找到祖先的墓,先貼上紙花,接着,我們擺放上祭品,然後,點上香煙,拜了四拜,最後,放完鞭炮,我們就要去另一個墓地了。

拜完祖先的墓,我們來到永久墓園,那兒人山人海,人可多了!道路兩邊車水馬龍,有些人乾脆“丟盔棄甲”,直接走路進去。因為塞車,我們等了半小時才進去墓園裏。那麼有許多交警在管理交通秩序,還有消防車,因為今天有許多人在燒香,怕引發大火。我們來到墓園時,已有許多人了,有些在貼花,有些人在燒香……我們看了也不甘示弱,動起手來。首先,我們先把墓打掃乾淨,再貼上紙花,這時,我向四周望去,有些人已經大功告成,準備離開;有些人還忙得手忙腳亂。等擺放完祭品,要拜外婆了,我們拜上四拜後,就要燒香了,只見媽媽拿起香跟紙錢,扔進火爐裏,火爐裏立刻冒起一縷縷灰色的煙。這時,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鞭炮聲,這讓我想起了杜甫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人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可是,我感覺行人一點兒也沒有“欲斷魂”,反而説説笑笑,很熱鬧。

今天,真是熱鬧的一天。

清明節日記 篇8

讀了《清明》這首詩,我就想起了去世的奶奶。奶奶還在世上時,我跟着奶奶在家鄉讀書。那時我才四歲,是個不聽話、不懂事、不愛叫奶奶的孩子。我放學後,奶奶去哪裏都要牽着我,帶我帶得很辛苦。奶奶去世之後,咱們大家都非常傷心。那時我總希望奶奶能活過來。盼望着、祈禱着……這種希望一天天的持續,卻也在一天天地減少。直到送奶奶”上山“前一天,這樣的願望才終於破滅。明天過後,我就再也見不到奶奶了,這也意味着我從此就是個再也沒有奶奶疼、再也沒有奶奶愛的孩子了……想着想着,眼淚止不住的在眼眶裏打轉。

那一天還是來了。我緩緩走在送葬隊伍前面,身後”跟着“永遠”熟睡“了的奶奶。想起奶奶帶我時的一幕幕,眼淚終於像決了堤的瀑布,傾瀉而出……我真後悔當初為什麼那麼不聽話,更後悔當初為什麼連一聲奶奶都不叫!雖然不在世上了,可是,奶奶您知道嗎?您在我心中的地位是世界上無人能代替的!現在讀到這首《清明》,才真正明白什麼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失去奶奶這位摯愛的親人,是多麼令人悲痛欲絕的事情啊!每年清明節我都會去看您的!奶奶!因為這是您的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