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清明節感悟作文集錦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2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感悟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清明節感悟作文集錦6篇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人們紛紛上山為親人掃墓,以表達對先人們的哀悼和思念之情。

大清早,爸爸、媽媽、舅舅帶着我來到了外婆睡的公墓地,我告訴外婆:“外婆,我們來看您了!”舅舅拿起刀把墓旁的樹木修剪了一下,接着用小鋤頭把周圍的雜草仔細地清除乾淨,再把墓石擦了一遍,然後在墳上添了新土。

與此同時,媽媽把事先準備好的糕點和水果擺上,然後,點燃了香燭,把它們插在墳上的泥土裏。該給外婆燒貢品了,我折了許多“紙元寶”,我一邊折一邊數,總共折了七十二個,我想:外婆看我送給她這麼多“元寶”,她一定非常開心。媽媽把那些沒折過的“紙元寶”也一起燒了。媽媽又把紙別墅、紙汽車、紙電視、紙電腦、紙冰箱、紙手機、紙衣服等一起燒給外婆,媽媽還燒了點紙錢給土地公公。媽媽走到墳前,給外婆拜了三拜,又揮手叫我過去,給外婆叩頭。我一邊叩頭,一邊默默地祈禱:希望外婆保佑我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再好一點!

臨走前,我望着外婆的墓地,心裏默默地想:外婆,祝您在天堂過得快樂!我們明年一定再來看您!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很多,我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珍惜生命,學會感恩。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的詩句把清明時節人們的心情及氣候寫得入木三分。今年學校就安排我們六年級七個班的學生去慈城祭掃烈士墓。老師讓我們每人都手工做一朵白花,去敬獻給烈士。我回家忙乎了二個多小時也沒做出個樣來,最後只能厚着臉皮請教媽媽,終於把兩條美侖美奐的白花做成了,還帶着兩片綠葉,新鮮的宛若沐浴在春風裏帶着露珠的真花。慈城在我印象中只有年糕,雖然知道離市區不遠,但卻從沒去過,只知道媽媽買年糕時總挑慈城的買。究竟那裏有什麼風景?還有烈士們的感人事蹟是怎樣的呢?帶着大大的問號,晚上我怎麼也睡不着……迫不及待的我們經過一路的顛簸終於到了慈城。故城的早晨籠罩在陽光下特別耀眼,古樸典雅的象是中國畫……

祭掃烈士墓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烈士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以前我寫祭掃烈士墓活動,都喜歡用一些“懷着沉痛的心情”、“對烈士無比崇敬”等句子,這次我實在不想用這些句子了,因為我看到大家在烈士墓前嘻嘻哈哈;有的同學還不住地埋怨:用了好大的力氣跑到這兒,也沒玩一玩;有的同學還玩起了拍手遊戲;更有甚者,在向烈士默哀時,有的同學竟然哈哈大笑……

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同學們在烈士墓前的那份沉痛和崇敬到那兒去了呢?我想:我們這些國小生,現在的生活都十分美好,平時吃穿不愁,大部分人是要什麼有什麼,誰也不會想起那段硝煙瀰漫的歷史,誰也不去問這美好的生活的怎麼得來的,又是如何的來之不易。

這就是我現在的一點感受。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緬懷清明,感悟人生。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日。據《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

其實,“清明”在我國是有雙層意思的一天,它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就是説,一到清明,春耕播種就要開始。

同學們:每當清明節之前後,難道我們僅僅用祭祀的方式來祭拜九泉之下的祖先嗎?此時此刻,你們想些什麼?又要做些什麼呢?

百事以孝為先,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慶幸的是,我們都還有一對健在的父母親,或是還有爺爺奶奶等親人。所有的他們匯聚而成的愛像丁香,淡淡悠長,像微風細雨,潤物無聲,深情無言,在我們靈魂深處撐起一片綠蔭,供我們歇息,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血脈的奔騰,生命與愛的厚重。作為子女,孝敬父母是基本的品德,也是自己的義務。試想,若一個人連父母都不能孝敬,又怎能去愛他人?又怎會為社會作出貢獻呢?

也許你的心裏千萬遍地想:我多麼想念父母,我多麼想親手為他們洗一次腳、捶一捶背。去,快去告訴他們,不要總以為這些話説不出口,不要把這些事拖到最後,不要讓自己留下遺憾。現在,就現在,在他們活者的時候,把你們想説的話説出來,把你們該做的事做完。你以真誠的付出和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他們。只有從這些小事做起,你的人生才有意義。

同學們,付之於行動吧!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4

又是一年清明,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

所有節日中,唯獨清明,令人傷感。三、四月,正是萬物復甦,植物萌生新芽,動物結束漫長冬眠的時候。陽光和煦,寒風凜冽。這種天氣最糟糕,早上還暖和,下午一下就變了天。晚上更是沒得説,風大,又冷,在外面通常呆不住。

我又在想,在南山,姥爺奶奶又是如何承受四季的變化?他們不冷,不餓,不孤獨嗎?那時候媽媽總是拍拍我的頭,説:“孩子,別想太多了。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一定會過得很好的。”

掰指算算,他們離開我將近八年了。我早已從稚氣的孩童變成懂事的少女。我漸漸開始忘記,走出悲傷。

中國的清明節,在我眼裏,極為非凡。沒有親人間的團聚與把酒言歡;沒有歡聲笑語和張燈結綵;更沒有喜慶的.氣氛……甚至哭泣與沉默更多。每每去上墳,我都告誡自己不要哭。可是,又有幾次忍住了?忍不住的,是對親人的思念。

姥爺很是喜歡菊花,甚至可以説愛,大約從記事起,姥爺的生活中就有菊了。不論是練字還是畫國畫,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對菊花的無限熱衷。“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我認為,姥爺就像菊花一樣,潔淨,不卑不亢……他永遠是那樣平易近人。奶奶則像百合,散發着沁人的幽香。如同她的性格,總是開朗的。生活中笑聲不斷。

清明,花也同樣是寄託了生者對故人的思念。見花如見人。年年掃墓,家人只拿這兩種花去看姥爺奶奶,我總是認認真真地擦墓碑,直至一塵不染。再小心翼翼地將花擺到墓前,彷彿懷中是不可侵犯的聖物。對啊,那本來就是代表姥爺奶奶的花,神聖而高貴,怎麼可能答應別人隨便玩弄。

清明,誰説是流淚、安寂的日子?我們在世界另一邊的親人,正在面帶微笑看着我們,看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同時也為我們默默祈禱:在那邊,一定要平安、幸福、快樂!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5

星期六,我們全家去老家為祖先掃墓。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着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後,我躺在牀上,心中不由得想到: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是我們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大家有沒有想過,祖先功勞有多大?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祖先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了傳統節日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感悟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週五晨會廣播裏傳出這首詩時,我就想起這個週六就是清明節了。

按中國傳統習俗,清明節這一天,人們都會把親人交齊或回鄉,買好香燭和鮮花水果,更有扛着乳豬的,紛紛上山祭拜先祖。

更有孝心的是,許多海外僑胞,他們都不遠千里、跨洋過海回到祖國,風塵僕僕地來到我們共同的先祖墳(皇帝陵、炎帝陵)前祭拜。

這個清明節和以往不一樣,我在電視上看到在去年5·12特大地震遇難者——聚源中學遇難學生的墓碑旁,是年紀更小的新建國小的孩子們的墓碑。臨近中午,新建國小二年級一班魏浩宇的父母提着他生前最喜愛的零食、玩具來看自己的孩子。這名年輕的母親蹲在地上,反覆撫摸着墓碑上孩子的照片,淚如雨下。嘴裏還喃喃地念叨着:“兒啊,去年,我們一起去上墳;今天,我卻給你上墳來了。”話語中的思念和苦楚,讓旁人都為之動容……

想到這裏,眼淚早已在我眼裏打轉。是啊,這是一個肝腸寸斷的清明節!通過這個感人肺腑的清明節,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活着的人,就應該珍惜生命。更要努力學習,將來能夠學到更多的抵禦自然災害的知識和本領,造福國人,造福人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