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臘八節的作文合集七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臘八節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臘八節的作文合集七篇

臘八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早上,我小鬧鐘響了,媽媽把小鬧鐘舉到我面前,説:“寶貝,快起牀,你看看媽媽今天留什麼言。”於是,我就睜開迷迷糊糊雙眼看了一下,上面寫着:“臘八節快樂,快起來喝臘八粥了。”然後,我就起牀了。

洗臉刷牙後,我就來到了餐桌前,看到了媽媽做“臘八粥”。你們猜猜我媽媽做“臘八粥”熬了幾個小時?告訴你們吧,是兩個小時。臘八粥中放有小米、黑米、黑小米、糯米、圓米、花生、玉米、紅薯,熬好後臘八粥看起來非常美味。

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臘八節”由來吧。“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在古代,“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與神靈祭祀儀式,祈求豐收與吉祥。因為在十二月舉行,所以稱該月為“臘月”,稱這一天為“臘日”。後來“臘日”這一天固定在臘月初八,“臘八節”就這樣產生了。

在臘八節這天,有喝“臘八粥”傳統。每逢臘八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臘八粥。臘八粥熬好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是好兆頭,象徵着“年年有餘”。

有地方還有臘八蒜、臘八豆腐、臘八面。在我們河南省,有地方稱臘八粥為“大家飯”。到了現在,我們在臘八這天還是會喝臘八粥,但是沒有祭祀,沒有饋贈親友,只要一家人一起喝粥就可以了。

小朋友們,今天你們喝“臘八粥”了嗎?這下你們知道“臘八節”由來了吧,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臘八節的作文 篇2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也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繁多。其中以北京最為講究,摻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剝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臘八粥吃了幾天還有剩下的,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在民間,假如院子裏種着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也有在這一天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

臘八節的作文 篇3

《説文解字》中解釋“臘”字為:“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到南北朝時期,據傳“臘祭”之神有八種,“臘祭”才被固定到臘月初八這一天,因此有了臘八節。

“臘”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臘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時的人們在每年的最後一個月去野外獵取各種野獸用於祭祀百神,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家人平安、吉祥,稱之為“臘祭”。臘祭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冬日祭祀,“臘祭”這種風俗最早始於周代。古人逢臘月就要圍獵,以捕獲的禽獸祭祖宗。據《風俗通》記載:“臘者,獵也。因獵取獸祭先祖,或者臘接也,新故交接,狎獵大祭以報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臘”就是打獵,用打來的野獸進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現在,人們還習慣把臘月醃製的豬肉稱為“臘肉”。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在每年臘月祭儺驅疫時人們敲奏臘鼓。《呂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儺。”高誘注:“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樑宗懍《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東京夢華錄》:“自入此月(臘月),即有貧者三數人為一夥,裝婦人神鬼,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祟之道也。”古代還有臘月擊鼓催春的風俗。古諺雲:“臘鼓動,農人奮。”臘冬期,農事最要緊的是施臘肥。臘肥可以提高土温、保暖防寒,是爭取來年豐收的重要保證。因此,臘鼓一響,農民們就忙着往地裏送肥了。

臘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先祖自然指的是祖先。至於五祀,《白虎通》卷一雲:“五祀者,何謂也?謂門、户、井、灶、中溜也。”可見,這個祭祀所祀的是來年的收成,所以臘祭在宗廟中舉行。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嚐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節的作文 篇4

今天是臘月八號臘八節,媽媽天不明就起牀來為我熬製臘八粥。

喝着香甜的臘八粥,我問媽媽今天為什麼要喝臘八粥呢媽媽便給我講臘八節的由來,原來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1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朝,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

媽媽煮的臘八粥實在是太好喝了,裏面有大米、小米、蓮子、大棗、葡萄乾、豇豆、花生米、桂圓八種材料,經過媽媽用小火慢熬味道更好了!

我愛喝臘八粥,我更愛過臘八節。

臘八節的作文 篇5

臘八快到了,或許某些人的牢騷也快到了:又一個“飲食節”。

這回吃什麼呢?還用問,吃臘八粥唄。

那麼,為了來點精神的洗禮,靈魂的檢閲,咱就扳着面孔問一聲:臘八該做點什麼呢?

這可有點“腦筋急轉彎”,不太好説了。

正確答案是:做“臘八蒜”;沒轍,還是吃的!

講究人的臘八蒜必須在臘八這天做,只有這天做出來的蒜到時才會泛出正宗的翡翠綠蠟,味道也才會正宗,也才能不耽擱事兒正好趕上用。

臘八蒜的用場和蒜有關,關鍵是那個“蒜”字和“算”字同音。拿老北京來説,一般的鋪子都要在臘八開始攏賬,掌櫃的揹着灶王爺將一年來外賒欠款算清楚,記到帳上,等老爺子揣夠了紅包上天嚼舌頭的時候好去討債。可中國人,老禮儀之邦,大過年(蜡祭,臘月——正月期間)的找上門兒去急赤白臉跟人家要錢,總是失禮;何況要錢要急了難免出口些過份的話,總不能讓街坊鄰居也成天聽着“小子(zei1)!欠債還錢”“還打白條啊?!都啥時候啦!”之類的煩心話吧。怎麼辦呢,這臘八蒜就派上用場了:要錢的時候為了防止擾民,掌櫃的就讓夥計挨門挨户將臘八那會兒泡的“蒜”給欠債的送去。欠債的收到了臘八蒜自然心知肚明:放賬的送信兒來了,趕緊想辦法湊錢還賬唄!在過去,臘八蒜都是這樣只送不賣的;要是賣就得吆喝,大過年的,滿街吆喝“臘八算”無論如何是一種惡性刺激。

一個臘八蒜,所謂的“紀念性”和“精神的洗禮,靈魂的檢閲”都淋漓盡致地包含在其中了,此乃説笑。

臘八蒜只是小菜一碟,並不在臘八那天吃。臘八節主要的民間習俗還是熬臘八粥。關於臘八粥的來源,我從50年代國小課本上學到一個故事;寫夫妻倆又懶又饞,日子過得一年不日一年。那年臘月初八,夫妻倆實在沒吃的了,就從家裏糧囤掃出了點五穀雜糧的底子熬了點稀粥,算是又混一頓。後來再去掃,什麼也沒了。沒過幾天這夫妻倆就餓死了。後人引以為戒,就在臘八這天熬粥喝,以示革命要節約,持家要勤儉,一天省一口,不必多生產——另一種懶法。

這只是臘八粥來源的一個民間傳説故事,或許是過去有人怕別人撐出病來好心瞎編的,不過把這喝粥的習俗編得讓人那麼不舒服;會讓人理解為:粥都喝了,過幾天該死了。

可能還有不少人聽着這檔子事也覺晦氣,於是最近二十幾年,這故事重新流傳了,原來故事中的夫妻倆變成了兄弟倆。故事情節大同小異,只是這兄弟倆喝完粥以後沒死,第二年他們吸取了經驗教訓,狠狠地勤勞勇敢了一回,真的過上了好日子——很是與時俱進。如此流傳下去,後人要是再聽這故事的時候,絕不知道這故事當中還死過人呢!中國歷史上,瞞死人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只要你瞞得及時,瞞得巧妙,就是一個高尚的瞞家,一個純粹的瞞家,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瞞家。

還有一個民間故事也是説臘八粥來源的。據説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家中窮,只好去給財主放牛。一次放牛時把牛摔傷,財主大怒,將朱元璋關起來餓飯。小太祖爺餓了幾天實在頂不住勁兒了就在屋裏四處翻騰找吃的,一無所獲,氣得掘地三尺,結果把一個老鼠窩挖塌了,那裏面有老鼠倒騰過來的五穀雜糧棗兒栗子什麼的。説到這兒,我忽然想起《紅樓夢》第十九回中寶玉給黛玉編的故事,説臘月初七眾米耗子下山去偷米、豆、紅棗、栗子、花生、菱角、香芋等原料,準備初八熬臘八粥(不是循環邏輯,是我故事講半道兒走神了),這個老鼠洞裏的東西會不會就是米耗子們偷來熬臘八粥的

見到老鼠洞裏的糧食,小太祖爺大喜,用這些鼠糧熬了一鍋粥,美美飽餐了一頓,雖説有些臊味兒,可比吃山珍海味還香。

朱元璋當皇上後,終日美味佳餚膩着了,甚覺乏味,沒勁透了。那天正好臘月初八,朱元璋忽然想起當年吃鼠糧的事情來,憶苦思甜,便叫廚子按他説的熬了一鍋鼠糧粥與文武百官共享。當然,時過境遷,這粥朱元璋再也吃不出當年那味道來了,那道理和劉寶瑞那段朱老爺子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一個樣,何況這回粥裏還少了老鼠屎和老鼠尿兩樣東西,能是當年那味道嗎!雖然憶苦思甜未成,朱元璋繼續感覺沒勁,可是朱元璋在臘八那天和文武百官熬鼠糧粥的事兒卻傳到民間,百姓們紛紛效仿,於是成就了臘八喝粥的風俗。

這故事流傳當中也變了,鼠糧二字當然要去掉,老鼠屎老鼠尿也不要出現,不然,説太祖爺吃老鼠屎老鼠尿都覺得香噴噴的,大不敬。

這也只是個民間故事,但凡故事,都是編出來的,可編故事不能離譜,像喝臘八粥起源於朱元璋這故事無論是為了拍太祖爺還是罵太祖爺,這拍得罵得都太離譜了,明朝之前民間就不過臘八,不喝臘八粥了嗎?

臘八節的作文 篇6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臘八節

疫。這項活動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據説,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着許多故事。一説,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説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壽粥”意思是説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一説,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説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

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説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一説,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裏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裏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一説,西晉時有個極懶的,平素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裏斷炊了,那小夥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裏的罈罈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一説,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臘八粥

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還有一説,臘八節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説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裏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另有一説是教育後輩要勤儉持家[1],早先有户農家,就老倆口守着一個兒子。老頭是個勤快人,整天泡在地裏,早出晚歸,精耕細作,調理的幾畝農田年年五穀豐登。老婆是個勤儉人,院子裏修整的瓜棚遮天,園菜鋪地,一日三餐,精打細算,家境雖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倆口不但勤勞節儉,還心地善良,碰上誰家揭不開鍋,常常拿些米糧接濟人家,度過難關。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他們的兒子已經十七八了。雖説大小夥子長的五大三粗,身強力壯,可是跟他爹孃不一樣,懶得出奇。這也是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嬌慣壞了。長大了還是胡吃悶睡,遊遊逛逛,什麼活也不幹。一天,老漢摸摸花白鬍子,感到自己老了,對兒子説:“爹孃只能養你小,不能養你老。要吃飯,得流汗。你往後學學種莊稼過日子吧。”兒子哼哼兩聲,這耳朵進,那耳朵出,照舊溜溜達達,,胡吃悶睡。不久,老倆口給兒子娶了媳婦。原想兒子成了家,小倆口該合計怎麼幹活過日子了。哪知這個媳婦跟兒子一樣,也是好吃懶做,橫草不拿,日頭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動針線,不進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一天,老漢梳着滿頭白髮,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滿心的話説給媳婦:“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要想日子過得好,勤儉是個寶。”兒媳婦把這話當成耳邊風,一句也不往心裏放。過了幾年,老倆口身患重病,卧牀不起,把小倆口叫到牀前,囑咐再三:“要想日子過的富,雞叫三遍離牀鋪。男當勤耕作,女應多織布...”話沒説完,老倆口一起去世了。小倆口託鄉親埋葬了兩位老人,看看囤裏糧缸米、櫃裏棉花箱裏衣。男人説:“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曬日頭。”女人説:“夏有單衣冬有棉,何必紡織到日偏。”小倆口一唱一和,早把兩位老人的遺囑忘到腦後了。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幾畝田地成了荒草園。家裏柴米油鹽、衣被鞋襪,一天少似一天。小倆口還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懶的動手。又是花開花落,秋去冬來。地裏顆粒無臘八粥材料展示

收,家裏吃穿已盡。小倆口斷頓了,鄰居們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東家給塊饃,西家端碗湯。小倆口還在想:“討飯也能度時光。”進了臘月,天越來越冷。到了初八這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俗話説:“臘七臘八,凍死‘叫花’。”小倆口屋裏沒火,身上衣單,肚裏沒食,蜷縮在涼炕蓆上“篩糠”。可四隻眼睛還滿屋搜尋着。突然發現炕縫裏有幾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來;又發現地縫裏還有米粒,也都挖出來。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倆東撿西湊的弄了一把,放進鍋裏。把炕上的鋪草塞進灶膛,就這樣熬了一鍋雜七燴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黃豆、小豆、高粱、乾菜葉...凡能充飢的都放了進去。煮熟後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來了。這時兩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誨,後悔沒有早聽進去,現在已經晚了。正在小倆口悲切之時,一陣大風颳來,由於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爛不堪,被風一吹,“呼啦”一聲,房倒屋塌,小倆口被壓在底下。等鄰居趕來挖出來時,都已經死了,身邊還放着半碗雜豆粥。從此以後,鄉親們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家家熬一鍋雜米粥讓孩子們吃,並給孩子講這雜米粥的故事,來教育他們。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一直傳到現代。形成了臘月初八吃“雜米粥”的習俗。因這粥是臘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臘八粥”。

臘八節的作文 篇7

臘八節詩詞臘八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爭相詠頌臘八節,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北齊魏收《臘節》詩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臘八節又要到了,鄰里幾位大媽又湊在一起商討着怎樣做臘八飯了。近幾年,每到臘八節,做臘八飯讓大媽們煞費苦心,她們既要做的有滋有味,讓孩子們能吃得下去,又要做的具有傳統文化的韻味。這不,大媽們又嘮叨開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