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日記合集10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2W
重陽節日記 篇1

今天是重陽節。早上,媽媽讓我去陪一陪爺爺。我愛話沒説就答應了。我腦子裏飛快閃過了關於重陽節的資料,老師上課時給我們普及過呢。

重陽節日記合集10篇

每年農曆九月九日便是重陽節了,它和大多數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個古老的傳説。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無惡不作的瘟魔,落兒的百姓受盡了屈辱。

有個叫恆景的青年人,為了除掉瘟魔,他經歷了千辛萬苦,找到了一個有法律無邊的仙長,苦練武功,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藝,他回到家鄉,終於打敗了瘟魔。

到了爺爺家,一下車,我來到了裏屋,爺爺不在,我馬上想到了爺爺應該在菜園裏。我一路小跑。第一眼就看見爺爺正在澆水。我大叫着和他打招呼。

我一來到他面前,看見他正滿頭大汗地澆水。我趕緊把他手中的票拿掉。對他説:"我來"。我裝模作樣的打了一瓢水一潑,過了一會兒,我和爺爺一起回了裏屋。

我坐了一會兒,發現也一直在拿着手機搞弄着,靠近一看,哦,原來他在看電視呢。哪裏打字,怎麼打,他都不知道,我只好手把手的教他。

過了一會兒,你也不是起來抻抻腰就是彎下身來搓搓腳。為此,我專門為她設計了一套養生方案。:早上吃一些麪粉類的食品。中午睡兩個小時,晚上吃一些肉類和牛奶類的食品。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我們應該尊老愛幼,多陪陪他們。

重陽節日記 篇2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着,要發自內心去感受。

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十分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先這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樣會忘了呢,就應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情緒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閲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着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就應陪自我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裏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着説:“外婆,你明白這天是什麼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説:“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這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這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

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説:“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説,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着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重陽節日記 篇3

今天是重陽佳節,重陽節也叫敬老節,要吃重陽糕,還要登高望遠,今天,我想感謝我的爺爺,打算幫爺爺擇菜。

節日裏,爺爺一定會做好吃的慶祝一下,我就要借這個機會幫爺爺擇菜。於是我走到廚房邊,探出頭,朝廚房裏望了望,爺爺正拿着一個袋子,他把袋子倒過來,裏面的青菜就一個一個地掉出來了,掉在了筐裏。我跑了進去,説:“爺爺,我來幫你擇菜,我也想試試!”爺爺笑了笑説:“好的哇,來,你跟着我學。”我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但是,一拿到手上,只會瞎擺弄,沒有爺爺會。

爺爺先把青菜的根拿掉,再把黃色的或是壞掉的葉子摘掉,然後把青菜拔弄開,把髒東西和泥土都清理掉,最後青菜就被爺爺整齊地擺放到了筐裏。我也學着爺爺那樣擇菜。剛開始,覺得很難,後來,就慢慢地有點會了。最後,擇菜有模有樣的。但是,爺爺畢竟是擇菜的老手,我根本就沒法跟爺爺比,看啊,爺爺的動作是多麼嫻熟靈敏。我繼續認真地擇菜,拔根,摘葉,清理雜物,完成!就這樣,一棵棵青菜在我們手中,洗去身上的灰塵,穿上華麗的綠衣裳。

一小筐青菜都擇好了,爺爺把它們端去洗了,我回到客廳,坐在沙發上,想起爺爺那雙佈滿老繭的手,我的淚水不禁落了下來。回想起小時候到現在,爺爺揹着我去玩,爺爺給我的童年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帶我玩,做飯給我們吃,照顧我們……長大了,爺爺還接送我們上下學。我一直都很喜歡爺爺,我覺得您是世上最好的爺爺,謝謝你,爺爺!

重陽節日記 篇4

今天放學後,我們去奶奶家吃飯。吃過晚飯後奶奶叫我們去看戲,我們走到戲場,那裏人山人海,我看見許多小朋友在買零食,我還看見一些小朋友在玩鞭炮,我也想玩,叫爸爸去買鞭炮,可是,爸爸只給我和弟弟每人買了六支,説:“玩這個有危險。”

我們玩得很開心,最後,我們一起回家了。

重陽節日記 篇5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説法: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説: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遊戲等。

重陽節日記 篇6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中國人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裏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藴着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重陽節)“九”代表着中華人民的喜悦、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着,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為茱萸節、菊花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閲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着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裏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着説:“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説:“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説:“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着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奶奶過老年節。上面綴着各種花紋,有的是嵌着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輕了五年。一家人嘴裏甜甜蜜蜜,心裏更加甜蜜。爽朗的笑聲傳遍了……

重陽節日記 篇7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了,因此學校組織了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的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興致勃勃地出發了,一路歡聲笑語。金色的陽光温和的灑下了大地,太陽公公笑眯眯也跟隨我們來到敬老院。

我們帶着買來的水果、點心等來到敬老院,剛一進去,跟我想象的有天壤之別,沒有高樓林立,沒有五彩繽紛的花朵,也沒有幽美的環境……只有一排排整齊的平房,裏面比較簡陋,甚至有點發黴的`味道,看着心裏面泛起一種酸溜溜感覺。

看着老爺爺、老奶奶一縷縷銀絲和滿臉的皺紋,它們透露出歲月的痕跡,看着他們一個個身體健康的模樣,這會有了稍許的安慰。我正想把帶去的香酥和麪包遞給了一個帶太陽帽的老爺爺,正要遞過去的時候,一瞬間,突然出現了一個帶竹帽的老奶奶來接過禮物,哈哈,有那麼點小意外。他們滿臉笑容的説:“謝謝,小妹妹,你真可愛。”我説了聲:“不客氣,老爺爺、老奶奶祝你們身健康,萬事如意。”然後我們都開心地笑了。

重陽節日記 篇8

隨着候鳥的遠走高飛,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金菊爭豔,秋高氣爽,金秋時節讓人心曠神怡。此時,九九重陽節帶着所有人對老人的尊敬與愛戴,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重陽節前夕,我和媽媽去了外婆家,想讓她享享清福,一起來度過這個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快,放面!”我和媽媽在廚房裏不亦樂乎,這不,我們正在做第一道菜——長壽麪。我拿了一個雞蛋,輕沿着鍋碗一磕,蛋清和蛋白都流到鍋裏了。我又加入青菜,輕堆點肉末,撒點小葱。一碗香噴噴的長壽麪就做好了。“上菜嘍”外婆臉上的皺紋剎那間沒了,而外公也笑的合不攏嘴。

“外公外婆,這碗長壽麪可是我親手給你們做的,你們可要全部吃光光哦!”我調皮的説道。“好好好,只要是我外孫女做的我們都把它吃完。”不一會兒,媽媽便上了一盤松軟可口的獨具特色的重陽糕。這可把外公外婆樂的眼睛都眯成一條縫了!

我們還上了大閘蟹、西紅柿雞蛋湯。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因為還剩下一道重頭菜——“壽比南山”!

我和媽媽先將準備好的葡萄、蘋果、哈密瓜、橘子洗淨、去皮,就開始做了。我先將哈密瓜分成四份,每一份我都將哈密瓜切成桃子的模樣。然後我再分別刻上‘壽’、‘比’、‘南’、‘山’四個字,放在盤子的東南西北四個角,我再將橘子和葡萄分別加工了一下,它們倆一組合就成了一朵盛開的“花”。媽媽把蘋果切成薄薄的以小片,把它切成愛心形,讓它與“花”一起來當點綴。

哇!我和媽媽做的水果拼盤還真不錯!我立即把它獻給了外公外婆,外公外婆的每一條皺紋上都盪漾着歡樂,笑得開心極了,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和媽媽的傑作,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外公外婆,這叫‘壽比南山’,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身體健康,天天開心!”“好,好,每道菜都好。不錯不錯,你們的孝心我們都知道!”……

唐代詩人王維有一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不但要在重陽節上多幫助老人,給老人多一些心理慰藉,其實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老人,從點滴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讓我們去關心身邊的每一個老人吧!

重陽節日記 篇9

20xx年 X月X日 晴

晚上,焓突然想起還非常高興的告訴媽媽:昨天老師問今天是什麼節呀?小朋友一起回答是重陽節.老師又問:重陽節是什麼節日呀?全班只有我一個人知道回答是“老人節”。老師表揚了我,説我很棒呢!其實就是早上送焓時,媽媽看了眼手機,上面顯示重陽節,然後就隨口説了,今天是重陽節呀。焓還就記住了。發現往往無意中説的話,焓都能記的很清,看來以後在説話聊天時要注意方式嘍。

焓還告訴我們,我們班裏的小朋友看到MissWang時都不能抱老師,還有撲向老師,因為老師肚子裏有個小寶寶,要是碰到他了,小寶寶就會受傷的.怪不得早上老師迎送孩子們時不再親切的擁抱,而改為擊掌了。

重陽節日記 篇10

重陽節的天空時而陰時而雨。中午青爸爸打來電話説他不回來吃飯,正好這會兒我和鼎媽在聊天,還沒有淘米煮飯。青兒爸不回來,我們就不用燒飯,準備帶青青到爺爺奶奶家去吃飯,因為天熱我們有好些天沒有去。今天天氣比較涼快,想去爺爺家吃飯,順便看看二老。青兒一聽我打電話給爺爺,她以為不去,在旁邊吵着説就要去爺爺家,説她想去。哈哈,媽媽打電話報火呢,沒講不帶她去,看她急的哦。

上午青兒回來又玩一會兒悟空識字,玩完她一個人拿本書在牀上看,我在上網。等到我準備好叫她走時,她還在看書,很認真呀,真怕她長時間看書看電視、電腦,把眼睛搞壞了。這兩天晚上就發現她眼睛有點兒眨吧眨吧的,所以不想她現在多看書和玩電腦等,很想她每天多去玩一會兒。臨走時她説還要把她手中的《我愛童話》故事書帶着去爺爺家,又帶一個汽球。路過三姑辦公室,我們和三姑一起去爺爺家吃飯。青兒把這個汽球拿在手上是走一路玩一路,看馬路上人多,叫她別玩,她才消停一會兒。

青青超我們前面跑到爺爺家,通院子裏的防紗門青兒站在那兒打不開就大聲地喊奶奶:“奶奶快開門,張火青小朋友來了。”我們跟在後面只聽奶奶應一聲説:“門開着,你進來。”門合着在,有點兒緊,要用力才能拉開,我緊跟上把門打開,青兒進去了,爺爺也來了,拉着青青就要親,青青咯咯地笑着讓爺爺親一下,她又親爺爺一下。老人家看到孫子來當然很開心哦。

青兒和爺爺奶奶聊一會兒天,我和三姑在忙,飯菜還沒好,青兒又開始打開故事書坐在沙發上看。對青兒喜歡看書的好習慣既高興又擔憂,就是希望她別把眼睛看壞了。爺爺奶奶聽説我們來,去買了烤鴨,青兒中午吃了不少,吃了兩個鴨腿,小半碗飯,一碗絲瓜條湯,她最喜歡吃奶奶種的絲瓜條燒成湯。自家種的絲瓜條甜絲絲的,青兒小嘴巴可會吃了。

青兒吃飯時被蚊子咬了幾口,而且都咬在她的小腳上,三姑説:“蚊子喜歡你,在你腳上親一口。”青青一聽哈哈大笑説:“我的腳這樣臭,蚊子還喜歡親我的腳。”説完又哈哈大聲一番。吃過飯我在洗碗,青兒和爺爺、奶奶、三姑鬥會嘴,引得他們哈哈大笑。都説青兒的小嘴巴不繞人呢。跟她説再玩一會兒就得走了,她説她講故事給我們聽,於是大家叫她講一個故事。她去拿故事書,準備照書講。三姑説:“我們還以為你肚子裏有故事呢。”我説行,照書講可以。她打開故事書,講小紅帽的故事,上面有拼音,青青捧着厚書坐在那兒大聲地讀。很長的一篇故事,我們大家都坐在那兒聽她讀。青兒讀完後,讀的還算流利,我們都誇了她。跟奶奶説:“她的拼音就是在幼兒園學的,回來從來不教她,她基本上都會拼,所以她有時叫媽媽買帶拼音的故事書,這樣她自己就能讀,不用媽媽讀了!我知道要不了多久,青兒就不要媽媽陪伴她了,到時都會嫌媽媽在旁邊礙事了,所以現在有時間還是多陪陪她,增加母女的感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