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隨筆【精】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4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陽節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隨筆【精】

重陽節隨筆1

我班來了一個新生叫x平,她剛剛來到新環境,性格尤其內向,上活動時,她更表現的非常緊張,不能大膽唱歌,時常顯得膽怯,害羞。可當每次下課,別的小朋友都在玩的時候,只有她坐在位上邊看書邊嘰裏咕嚕的在説着什麼。

我看出了她的心思,趁一次機會,我把她叫到了我的面前,和她説:“x平,你唱歌的聲音最好聽,你信不信?”她害羞的告訴我:“老師,我唱歌真的很好聽嗎?”我説:“你不信的話,老師把你的歌聲錄在手機上,你自己來聽聽好嗎?”説完,她立刻用她的小手捂住了她的小臉,我把她的小手輕輕的拿開,對她説:“x平,你一定能行。

”到了上課時間了,我把x平唱的歌放給全體小朋友聽,並且,説:“這是x平唱歌的聲音,你們覺得她唱的好聽嗎?”大家異口同聲説:“好聽”我請小朋友為她鼓掌,我讓孩子們熱情的圍着、拉着她和她一起玩遊戲,使她感受到集體玩的樂趣,她終於接受了新的家園!

重陽節隨筆2

古往今來,寫出詠歎重陽詩篇的多半是上了年歲的遊子,可見重陽是遊子的思親日,是人生不惑之年以後的歲月感悟日。重陽,九九歸一,是滄桑歲月的重疊、是人生暮年的象徵。

水流雲在。多少感歎滄桑歲月的詩人,也不知幾經輪迴仙體何在,然九九重陽卻依然流傳。近年來,不知是何人主張,定重陽節為“敬老節”確實是“聰明”之舉。

往昔重陽登高思親,雖寓有敬老涵義,但畢竟沒有明確是“敬老節”,追根溯源大概有以下原因。一是中國從孔孟的儒家思想統領精神世界以來,忠君敬老是人們的道德準則,從出生到老去都不會違逆,年年歲歲敬老如斯,何需定一個“敬老節”?再就是重陽登高思親感歎歲月,情感複雜寓意深刻,何以冠一個“敬老”就可了得?

重陽節隨筆3

新學期,我被調到一個大班任教。為了儘快與孩子熟悉,增進與孩子的感情,我組織了活動“我的老師像媽媽”。孩子們和我互動非常好,活動室裏的氣氛温暖而歡快。可就在這時,我發現有一個孩子始終沒有説話,與我、與同伴都沒有互動,神情木木地坐在那裏,他就是浩浩。我走過去牽着浩浩的手來到孩子們中間。看到浩浩的眼神一片茫然,身上的衣服又舊又小,幾天都沒有換洗了,手裏拿着的還是小班入園時發的已經幹了的水彩筆。這時,有個孩子跑過來説:“老師,他有病,小朋友都不喜歡和他玩。”我怔住了。

浩浩為什麼會這樣?是不喜歡我這個新老師還是真的有“特殊問題”?我不由得對浩浩特別關注起來。

浩浩每天都由爺爺或奶奶接送,兩位老人臉上同樣沒有笑容,也從不和我正面打招呼,這更令人費解。在另一位比較熟悉浩浩家情況的家長口中得知,浩浩的父母已經離異。母親早已離開了他,父親終日酗酒,全家只靠爺爺、奶奶微薄的低保金來維持生活。老人怕老師知道家庭情況後會嫌棄孩子,所以從來不敢與老師交流,幼兒園舉辦的親子活動也從來不參加。孩子慢慢就變得自卑孤僻了,其他孩子也就與他疏遠了。

聽到這些,我很心疼。但我沒有急着去找浩浩的爺爺奶奶瞭解情況,也沒有與他們交流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下班回到家我便翻箱倒櫃找出兒子穿着顯小的衣服,又跑到商店買來新的水彩筆、圖畫本等文具,第二天一併帶到幼兒園,先幫浩浩換上乾淨的衣褲,然後把文具送給他用。在一日活動中,我更是時刻關心浩浩,時不時地牽牽他的手,摸摸他的小臉,給他一個擁抱,讓他真切感受到我的愛。日復一日,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浩浩不再拒絕我了,願意和我交流了,我們之間的互動也更順暢了,浩浩的臉上有了笑容,他還會甜甜地喊我“老師媽媽”。小朋友們也慢慢改變了對浩浩的態度,願意和他做朋友了。

浩浩的這些變化,爺爺奶奶看在眼裏喜在心上,他們開始主動和我交流浩浩在家的表現。重陽節到了,我便趁熱打鐵,在班裏組織了一次“孝親”活動,邀請祖輩家長參與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浩浩的爺爺奶奶表現非常好,他們性格爽朗、多才多藝。這次活動後,浩浩在幼兒園表現得更自信、更快樂了。在元旦聯誼活動中,我特意增加了祖輩家長參與的家庭組合節目表演,浩浩與爺爺奶奶祖孫三人的精彩表演贏得了家長們和小朋友們的陣陣掌聲。小朋友們都説:“真羨慕你啊,爺爺奶奶和你一起上台唱歌、跳舞。”

我想,當今社會離婚率日益上升,因父母離異而不得不與祖輩家長一起生活的孩子不在少數。父母的離異或多或少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如何引導、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要繼續研究的課題。

重陽節隨筆4

重陽節,快樂時光,重陽節,重回陽間,重陽節,重回陽間節,還在外面做事,沒有節的節,夜裏,想,是誰重回陽間,親愛的寶貝嗎?

呵呵,是她!原來是誰?我也不知道,我只靜靜的等,等她歸來,這夜深,她會嗎?重回陽間,我的心愛的人,我看看黑夜,歸來吧!

伊人在何方,我也愛,我在天邊,她在地邊,重回陽間,我會唱一首重陽歌,獻給世情,我的心,重回陽間,我的心也在地間,她會把我的心帶來嗎?

唉呀,我的心在哪裏,你會跟她一起回來吧,你不回來,不會回來陽間,也好,陽間,有什麼好,陽間好嗎?但是又何苦有個重陽節,重陽節,重回陽間,重回陽間節。

重陽節隨筆5

重陽瑞兆祖國紅,

億眾齊家勝惡洪。

楓獻丹心先烈慰,

子孫輩輩承徵鴻。

環球幾處度災荒,

欣慰和諧昌瑞邦。

美日勾結拍醜劇,

九州眾志練兵忙。

秋風送爽菊花黃,

豐果鮮蔬五穀香.

把酒激情抒翰墨,

吉祥快樂度重陽。

耀眼金波罩沃州,

鞠躬穀穗報豐收。

無邊遠望情潮湧。

有愛高歌競自由。

霜楓曼舞葉飛空,

似鳳翩躚覓愛桐。

蕭瑟涼秋追皓雪,

安然隱去魄仍紅。

妙韻生春醉苑秋,

雅庭菊豔馥清幽。

温馨閣內藏蘭秀,

唯有荒原草自羞。

冷菊重陽豔九州,

秋霜斬葉赤情留。

徵鴻亮翅向南去,

憂草悽然敬柏遒。

二號嫦娥尋冷月,

三錢後輩探寒宮。

任憑變幻多災難,

人類文明漸進中。

黛玉悲悽命運薄,

若逢盛世必春活。

紅樓疑惑高鶚續,

寶玉石頭記妙歌。

重陽節的隨筆14

今天是重陽佳節,重陽節也叫敬老節,要吃重陽糕,還要登高望遠,今天,我想感謝我的爺爺,打算幫爺爺擇菜。

節日裏,爺爺一定會做好吃的慶祝一下,我就要借這個機會幫爺爺擇菜。於是我走到廚房邊,探出頭,朝廚房裏望了望,爺爺正拿着一個袋子,他把袋子倒過來,裏面的青菜就一個一個地掉出來了,掉在了筐裏。我跑了進去,説:“爺爺,我來幫你擇菜,我也想試試!”爺爺笑了笑説:“好的哇,來,你跟着我學。”我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但是,一拿到手上,只會瞎擺弄,沒有爺爺會。爺爺先把青菜的根拿掉,再把黃色的或是壞掉的葉子摘掉,然後把青菜拔弄開,把髒東西和泥土都清理掉,最後青菜就被爺爺整齊地擺放到了筐裏。我也學着爺爺那樣擇菜。剛開始,覺得很難,後來,就慢慢地有點會了。最後,擇菜有模有樣的。但是,爺爺畢竟是擇菜的老手,我根本就沒法跟爺爺比,看啊,爺爺的動作是多麼嫻熟靈敏。我繼續認真地擇菜,拔根,摘葉,清理雜物,完成!就這樣,一棵棵青菜在我們手中,洗去身上的灰塵,穿上華麗的綠衣裳。

一小筐青菜都擇好了,爺爺把它們端去洗了,我回到客廳,坐在沙發上,想起爺爺那雙佈滿老繭的手,我的淚水不禁落了下來。回想起小時候到現在,爺爺揹着我去玩,爺爺給我的童年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帶我玩,做飯給我們吃,照顧我們……長大了,爺爺還接送我們上下學。我一直都很喜歡爺爺,我覺得您是世上最好的爺爺,謝謝你,爺爺!

重陽節隨筆6

10月13日即癸巳年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悄然而至,市老體協組織的重陽節登山活動,顯現特別隆重之處是由廈門喬丹運動服裝集團贈送的天藍色棉織體恤統一運動服。從8日至13日鴻山公園、萬石山植物園登山的市民,尤其是穿着天藍色運動上衣退休老人絡繹不絕。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重陽與旭日交輝,藍衣共秋天一色”。老人們以美麗廈門健步登山的實際行動迎接第26個敬老節。

重陽節登山秋遊,登高遠眺,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鍊身體,培養人們迴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也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及親明好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新風尚。

以登高漫拍的影像慶祝20xx年重陽節,以照片與老同行、老朋友“重陽又重逢”。

重陽節隨筆7

我的思念,是不可觸摸的網。我思念親友,回憶往昔,懷念生命中流淌過的歲月,朦朧着玫瑰色的斑斕,閃爍着粉紅色的光彩,點綴着淡紫色的憂傷,或坦然,或瑰麗,亦或沉痛。

人生沒有假如,時光難再倒流。在生命的單程線裏,邋邋遢遢的也罷,積極向上也好,都隨着宇宙的運轉都滾滾向前。只是有的人惜時如金,一生勤勉,給後人留下了諸多的回味;有的人卻揮霍了青春“留來”了歲月, 至老一無所獲。想起前幾天的一句話:“我們對年齡的恐懼,其實並不在於年齡增長所帶來的蒼老,而是恐懼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仍然一無所得。”想想自己,捋捋長鬚,不禁赫然一聲長歎!

重陽節隨筆8

重陽節――老人節,一個被年輕一代遺忘的節日,以前的今天我所關心的只是換季了要買新衣服了,快要生日了憧憬着能得到什麼樣的禮物。而今年的重陽節使我接受了一次人生的洗禮。

今年重陽節我們邀請了所有孩子的爺爺奶奶來到我們幼兒園參加慶祝重陽節的活動讓孩子們為所有的爺爺奶奶,表演節目,還讓家長們準備合適的禮物通過孩子送給那些可敬的老人們。老人們手捧禮物,個個臉上喜笑顏開,幸福之情在佈滿皺紋的臉上綻放。他們感謝孩子,同時也感謝幼兒園的老師們。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孩子們親近、體貼、關愛爺爺奶奶的美好情感,讓他們從情感上得到充分的滿足,同時這也是一個對孩子們關心、親近爺爺奶奶的美好情感促進和發展的良好教育契機。相信這個美好的情感對孩子們的未來發展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平時看着放學後騎在爺爺奶奶背上的孩子們我都會充滿羨慕的看着這幸福的兩代人,卻沒有想到那支撐的孩子踏上回家路得一雙雙微微顫抖的腿。面對孩子們莫名其妙的脾氣也許我們老師,父母早已經已經面紅耳赤了,而老人們卻還是蹲在孩子旁別輕聲細語的安慰着,任憑自己的孫子在自己身上撕扯着。在人們歌頌母愛,父愛的同時也希望不要忘記在孩子們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角色――爺爺奶奶。

重陽節隨筆9

年年重陽,歲歲重陽,重陽九九,九九重陽,秋風徐徐,菊花飄香,迎來了又一個重陽佳節。

這樣一個温馨的時刻,多麼希望能和你在一起的,跟國慶中秋一樣度過,可因為相隔太遠、工作繁忙等諸多原因不得不一次次錯過。距離失去了多少次和你相聚的時光,此時此刻,心裏真不知道該是何種滋味。

這一點點希望,也成了心中很久以來的奢望,只能隔屏相望,能多陪陪,多聊聊,説説話,也就放心了,知足了。看着畫面中一對對的鴛鴦,望着那些雙雙蹣跚的步履,聽着那一聲聲無奈的歎息,一時間心裏怯怯的、酸酸的,才想起我們已經變老了——

為了生活和工作,為了那些前程和自己的家,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習慣了用問候去探望你的頻率,只能在想的時候打個電話發個信息,問候平安,減少我對你的思念和牽掛:哦,我們又有些日子沒聯繫了,

哎——

多想和你絮叨絮叨,説開心的事,説身邊的瑣碎,説生活裏的不順,説心裏的煩悶,或許也是一種安慰,雖然不如願,卻依然還是歲歲的在期盼着。

我們累了倦了之時,心靈是温暖的港灣,最安穩的棲息地。 不圖做多大貢獻,只圖一輩子就這樣平平安安,有時間好好説説話、聊聊天;留點心思憐惜,了卻心願,在生活中少留點遺憾。

菊香飄逸,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祝知己紅顏快樂,平安健康,幸福如意!

重陽節隨筆10

今天就是農曆的九月初九,也就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了呢。民間在重陽節當日有着登高和插茱萸的風俗,王維的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説的就是重陽節的習俗呢。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的活動。在20xx年我國法律明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是一個屬於老年人的節日了呢。

重陽節隨筆11

九九重陽是個登高望遠的節日,也是老年人的節日。週末,爸爸、媽媽和我一同去了姥姥家。

次日清晨,我們一家就開始爬雲龍山。剛到一半,姥姥姥爺就累得直喘氣,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歇息。我是不安分的,聽着耳畔松濤陣陣,看漫山紅葉繽紛,還不忘在林中搜尋一閃而過的小松鼠。最吸引我的是路邊的野花。話説“路邊的野花你別採”,怎麼能不採呢?山花爛漫,鮮豔奪目,點綴在綠草叢中,那麼招人喜愛。我像鳥兒一樣,追着蝴蝶雀躍,一不留神,就採了一大把。分了送給姥姥和媽媽,她們都很高興,抱在懷裏愛不釋手。

我們繼續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我突然記起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些風俗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體現。

“哇!好美的山哦!”從小我就隨家人爬了無數次,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爺揹我爬的。現在姥姥姥爺腿腳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揹着我上山的體魄了,媽媽爸爸的額頭也爬上了皺紋。我的成長凝聚着他們的心血。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好幸福。成長是個過程,我願我的成長如爬山一樣,有時可以停下腳步,陪伴家人歇息片刻,欣賞路邊無限風景,採擷鮮花裝點他們的容顏,他們的夢。

山景無限,秋景旖旎,九月九日重陽節去登山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重陽節登高望遠隨筆3

今天是農曆九月九,傳統的重陽節,老人節,也是登高節。媽媽單位裏就組織了一場規模浩大的登小斗山、大斗山活動,參加人數有700多人。我和媽媽作為登山老隊員,擔當了開路先鋒,帶着幾位叔叔率先攀登。

伴着泉水叮叮咚咚的歌聲,我們上山了。沿着寬闊的'水泥路筆直向前走,就能看到一個岔路口,一條是狹窄的山路,一條依舊是寬闊的水泥路。小路通向小斗山,大路通向大斗山。雖然名字這麼叫,但小斗山比大斗山更陡。

趁着大人們貼指示牌的時間,我環顧四周,發現這裏簡直是綠的海洋:竹子是綠的,野草是綠的,石頭上的青苔也是綠的……這些美麗的綠色,映得我腳印也泛着綠色的光芒,輕鬆極了。

牌子上寫着,接下來的路有些挑戰,我心想:對我這個爬山健將來説,還不是小菜一碟嘛。

山路彎曲陡峭,並且因為前幾天菲特的影響,有很多碎石塊被衝到路面上,幾個叔叔正在修路。我感受到了他們工作的艱辛,我們輕裝上陣都有些氣喘,他們更加累了,我們走在石頭路上,也是走在他們的汗水之上啊。

正想着,我也累得出汗了。回頭看看,已經登得很高,但抬着向上看,哇,還有這麼多台階啊,一眼都望不到頭,真像是通到天上一樣。確實好累啊,但我不能停下來,我要保證第一個到達峯頂。“前面這點走完,就會到了。”我給自己鼓鼓勁。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攀登,我們終於到了小斗山頂,完成了1/3的路程,再往大斗山去的路就平坦多了,我們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比起之前的持續登高,算是輕鬆多啦,我一鼓作氣,到達了鑑遠亭,之後就全部都是下山路啦。

爬山可以登高望遠,欣賞美景,還可以鍛鍊自己的毅力,呼吸新鮮的空氣。我喜歡登山!

重陽節隨筆12

九月初九是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重陽節,又叫老年節。作為大班的老師,透過參與幼兒園組織的“重陽節”活動,見證了孩子在活動中能用心主動地孝敬老人,並能分享她在活動中的歡樂體驗,讓我們切身感受到孩子們成長的可喜變化。

重陽節前夕,我們大班的老師帶領孩子們在來到南關橋光榮院看望老人,給老人們獻上精心編排的歌曲、舞蹈等節目,表演的精彩節目贏來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為老人制作了精美的愛心賀卡,聽老人們講革命故事,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節日快樂。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最後一個互動的環節,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由小朋友們為爺爺、奶奶、捶捶背,敲敲腿,唱唱歌。此時現場所有的老人們都開心地笑了,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此刻也懂得孝敬老人了,做家長的無不為之動容。不僅僅讓老人感受到親情和歡樂,也培養了孩子們愛老人、愛他人的情感,光榮院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我們也在一天天衰老,孩子們的一句話,一句問候,就能温暖我們老人的心。

此刻的孩子都是各家的寶貝,優越的生活條件使他們成為最幸福的一代,培養教育他們是國家社會和各個家庭的重大課題,從幼兒園起就要打好基礎。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幼兒園開展的這一活動對孩子就有很好的教育好處,期望孩子們能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代代相傳。

重陽節隨筆13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老人們的節日,尊敬老人關愛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於是學校就組織了我們去福利院慰問老人的活動,這個活動非常的有意義。

我們帶着慰問品來到了福利院。只見這裏的環境真優美,一幢幢樓房撥地而起,綠樹成蔭,花草遍地,不亞於上海的居民樓。我們先是慰問表演,同學們個個生龍活虎,極為賣力,把老人引得哈哈大笑。就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在窗簾後面藏着一個老爺爺的臉。我想:其他老人都出來了,為什麼這位老爺爺不出來呢“下面是問候交談,請同學們和老人們拉拉家常。”主持人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好奇心促使我去那個老爺爺的房間。我輕輕推開門,老爺爺一看是我們來了便熱情地招待我們。我看了看老爺爺,只見他的頭髮全白了,眼睛深陷在眼窩裏。我們替他捶背的時候,他雙手緊緊握住我們的手説:“好孩子,你們有這份心就夠了,你們這些孩子都不嫌棄我們,真好!”我們又為老爺爺整理了房間,老爺爺連聲説謝謝。他小心翼翼地從一個隱蔽的地方拿出幾塊糖説:“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們拿着吃吧。”我好奇地問:“老爺爺,您為什麼剛才不出去呢”老爺爺苦笑着説:“我發燒 38℃,不能出去。”“噢,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我們又問了老人許多問題,知道了他姓樊,今年 78 歲。直到老師叫集合時,

我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今天我知道了尊老愛幼的重要性,更明白了作為 21 世紀的國小生,更應該尊重老人,關心老人不嫌棄老人。啊!充實的一天! 重陽節綜合實踐隨筆 4 九九重陽節,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的探訪活動。

這次的對象是敬老院。以往我雖多次參加過此種活動,但那是去孤兒院之類的。因此,這次我有點遲疑了。不是嗎,看到那些小朋友蹦蹦跳跳的,總比在敬老院裏陰風陣陣、死氣沉沉的好得多。但在老師的鼓勵下,我還是把名字填上去了。

當日,我們從學校步行到了日的地。我不禁感到意外,那裏的環境比我想像的好多了。該院的建築物,都圍繞着一個花園豎立着。這個花園雖然不大,但都種滿了各種小植物,空氣清新,亦格外關觀。此時,花園中排滿了小凳,有不少老人坐在那兒,臉上泛着陽光般的笑容,齊聲説歡迎。跟他們打過招呼之後,我們幾個負責表演的同學,便開始為老人們唱歌和伴奏。唱着唱着,忽然有位老伯伯站了起來,走到我們附近,跟着一音樂跳起舞來。接着,有更多的人都走上來,包圍着我們。而那些行動不便的公公、婆婆也坐在椅子上使勁地拍掌打節奏和歌唱,連職員們也不甘示弱,大聲哼着山歌來助興,弄得大家捧腹大笑。我完完全全地陶醉在這個環境中,剎那間。我像忘掉了世界似的,聲音越唱越響亮,情緒越唱越激昂。我多麼想以歌聲挽留住這無限歡悦的時刻啊! 接着,我們還參觀了他們的住所,又慰問病卧在牀上的公公、婆婆們。他們有的還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令我們的眼眶紅得像火一樣。最後,我們為老人們派發了學校預先準備的禮物,便依依不捨地離去了。

經過這次的探訪,我才明白自己錯了。敬老院並不是從前無知的我所想的那般死寂,那裏充滿了生氣、活力。充滿了歡笑和關愛。

重陽節隨筆14

聽老師説,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這是一個孝敬老人的節日。我也經常聽媽媽説,中國的傳統美德就是要孝敬老人。事實上,我也是經常這麼去做的。

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車上坐着。車在一個站台停下了,上來了一位老人,這時候車子上已經沒有座位了。我連忙站起身來,跟老爺爺説:“爺爺您到這裏來坐吧。”老爺爺走了過來,説了聲謝謝,然後就坐下來了,一直在誇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下車後,媽媽對我説:“你覺得該不該讓這個老爺爺坐呢?”我説:“當然應該啦。”媽媽問我那是為什麼呢?我説因為爺爺他老了,站在車子上很容易摔倒,而我現在已經是國小生了,在車子上隨便抓住一個東西就不會摔倒了。而且如果真的摔倒了的話,小孩子摔倒了再爬起來也沒什麼事,如果是老爺爺摔倒了,那就麻煩了,老爺爺很容易骨折的。媽媽説:“我的兒子越來越懂事羅。”

有時候,我在路上走的時候會看到一些爺爺奶奶在路邊乞討,就會問爸爸媽媽,他們怎麼了?他們沒有家嗎?他們為什麼不去找他們的兒女呢?有時候,看到爺爺奶奶很危險地過馬路,我就會想,如果路邊的行人能幫他們就好了。我也經常聽媽媽説,農村裏的老人更可憐,老了沒有保障,有病了也不能及時治療,有的爺爺奶奶甚至連飯都吃不飽。我就想如果天天都是重陽節就好了,那爺爺奶奶們就能天天得到關愛。

重陽節隨筆15

今天,我聽奶奶講了重陽節的來歷和故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

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在秋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到重陽節,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裏;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着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王維,曾作過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詩,名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描繪了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作者對親人的加倍思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