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重陽節教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2W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重陽節教案

重陽節教案1

活動意圖:

又是一個登高望遠、品糕賞菊的日子,小班的孩子迎來了尊老敬老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將這個節日和培養幼兒良好的"尊敬老人"的'情感結合起來,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開展了"敬老節"活動。(重陽節)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

2、使寶寶從小有關心爺爺奶奶的意識,為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重、難點)

3、喜歡爺爺奶奶,願意表達愛爺爺奶奶的情感。

活動準備: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説説重陽節

1、瞭解重陽節的來歷。

師:寶寶們,知道農曆的九月初九是誰的節日嗎?

小結: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節日。

2、知道重陽節的風俗。

二、發表感言師提問:九月九日是爺爺奶奶的節日,我們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事?我為什麼要幫爺爺奶奶做事?

我想對爺爺奶奶説句貼心話。

三、製作項鍊幼兒親自動手製作項鍊,送給爺爺奶奶。

四、學習兒歌《九月九》

九月九,重陽到,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哈哈笑,我請他們吃甜糕,媽媽/爸爸誇我好寶寶。

五、爺爺奶奶我們愛你為爺爺奶奶做一件小事情,如:寶寶長大了,自己走不要爺爺奶奶抱,為爺爺奶奶捶捶背等。

重陽節教案2

一、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知道重陽節的基本習俗,願意和爺爺奶奶一起歡度節日。

2、激發幼兒尊老愛老的情感,增進親子關係。

二、活動準備:

大鼓、花球、佈置節日氣氛的教室、橘子、重陽糕、幼兒作品

三、活動過程:

一.介紹重陽節

(1)老師引出重陽節主題師: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爺爺奶奶的節日。今天,我們小朋友都把自己的爺爺奶奶請到我們幼兒園裏老過節了,開心嗎?

(2)邀請爺爺奶奶來介紹重陽節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嗎?

我們的爺爺奶奶本領都很大的,我們請他們來告訴我們,好嗎?

師生共同邀請部分爺爺奶奶來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和風俗。

注:假如不夠詳細,老師可補充介紹。

二.幼兒表演環節師:小朋友們上幼兒園很長時間了,也學會了很多很多的本領,今天是爺爺奶奶們的`節日,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些節目給他們看,好嗎?

歌曲:"我上幼兒園"律動:"我的小手"歌表演:"小豬吃的飽飽"兒歌:"拍皮球"歌表演:"兩隻老虎"

三.互動環節

(1)擊鼓傳花遊戲規則:老師背對擊鼓,當鼓聲停止時,花球落在哪個小朋友手裏,哪個小朋友就和他的爺爺奶奶表演一個節目。遊戲反覆進行。

(2)小腳踩大腳遊戲規則:小朋友的腳踩在爺爺奶奶的腳上,一步一步往前走,看哪一隊先走到終點,先到終點的那一隊為勝。遊戲可反覆進行。

(3)剝橘子師:以前在家裏,都是爺爺奶奶剝橘子給我們吃,現在我們長大了,會做很多事情了,今天,我們也來剝個橘子給爺爺奶奶吃,看一看,哪個小朋友最會剝橘子,剝的最快。

(4)品嚐重陽糕和爺爺奶奶一起品嚐重陽糕,交流一下品種、味道等,並嘗試回家和爺爺奶奶一起製作重陽糕。

(5)贈送禮物給爺爺奶奶將自己畫的,粘貼的,剪的等作品送給自己的爺爺奶奶,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本領,認識到我們在長大。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稱敬老節),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特別是我們班的孩子由於父母工作比較忙,很多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帶的。但是平時孩子們對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多的是索取,要什麼給什麼,而沒有體會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自己是多麼的愛護多麼的好,更是談不上什麼尊老敬老的意識。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培養孩子們感恩祖輩的情懷,讓孩子們想想祖輩對自己的好、對自己的愛,同時也想想自己能為祖輩做些什麼,於是,我結合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設計了一系列的重陽節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也讓孩子感恩祖輩的關愛,同時也學會為祖輩做一些什麼。

重陽節教案3

設計意圖金秋十月,桂花飄香。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為弘揚民族文化,讓傳統美德深入孩子們的心靈。重陽節前夕,讓孩子們通過到七寶體育公園開展宣傳調查的實踐活動,來了解社會對老人的`關愛,同時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老人的關心和愛護,感受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質,積累重陽節的傳統文化經驗。為了發展幼兒社會交往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因此設計了本次的社會宣傳活動。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重陽節的來歷,以及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2、通過調查活動,鍛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8日上午9:00-10:00參與對象各班12名幼兒活動流程

1、活動前準備:

幼兒安全教育、禮儀教育

(1)提醒在體育公園活動時注意安全,不四散亂跑。

(2)注意文明禮儀:不隨地亂扔垃圾、吐痰,對人和氣。

活動中安全人員安排,由保安等幾人負責拉線讓幼兒安全過馬路,教師一前一後保護幼兒。

調查表的設計、筆、胸卡?前期討論:怎樣和公園裏的人打招呼,進行調查問卷?

2、實踐活動

各班幼兒自行分組,並商量好各自工作。

觀察各小組活動情況,適時的給予幫助3、分享交流

(1)説説調查中發生的情況?

(2)討論解決宣傳調查中發生的問題。

(3)彙總調差問卷內容附件:調查表我是小小調查員--七寶中心幼兒園重陽節社會實踐活動調查表調查地點:七寶體育公園調查時間:

調查者:

調查對象:

⊙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調查內容:

1、你知道重陽節嗎?

A、知道B、不知道2、你知道重陽節是幾月幾日嗎?

A、9月9日B、農曆九月九3、你知道重陽節是誰的節日嗎?

A、老人B、大人C、小孩4、重陽節要吃些什麼?

A、方糕B、重陽糕C、湯圓5、你知道哪些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A、登高B、品酒C、賞菊D、插茱萸E、吃重陽糕

重陽節教案4

設計意圖:

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又到來了,我們覺得愛老人應該從愛身邊的老人做起,所以這次的重陽節活動我們還是準備請小朋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到我們幼兒園一起和小朋友度過一個温馨的重陽節,從而培養孩子尊敬老人,願意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好品質。

活動目的:

1.簡單瞭解重陽節的來歷,以及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2.知道要尊敬老人,願意為老人獻愛心。

3.體驗社區活動,鍛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好吃的水果,課件。

活動過程:

一.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歡迎您

1.看看今天教室裏來了誰,為什麼要請來這些爺爺奶奶。

2.教師給孩子們介紹重陽節。 3.集體朗誦兒歌《重陽到》重陽到,重陽到,爺爺奶奶節日好,我們非常感謝您,向你們節日問個好。

二.介紹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1.今天你們家誰參加我們的重陽節活動,請小朋友們把他(她)介紹給大家。

2.你喜歡他嗎?為什麼喜歡,他給家裏做了些什麼事情。

3.你們的'爺爺奶奶都給家裏做了些什麼事情。

4.教師播放PPT做總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辛苦了一輩子,先把我們的爸爸媽媽養大,現在還要來照顧我們,為我們每天做很多的事情。

三.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件事情

1.請我們的小朋友想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可以給他們做些什麼事情。播放PPT,請孩子介紹自己是怎樣做的。

2.教師總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辛苦了一輩子,他們年紀大了,我們小朋友要聽他們的話,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他們錘錘腿,敲敲背,做個懂事的好寶寶。

四.一起歡慶節日

1.詩朗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

2.集體獻歌《好娃娃》《給爺爺奶奶捶捶背,敲敲腿》

3.聽音樂,送禮物,吃水果,和爺爺奶奶過重陽節,體驗重陽節的快樂。

五:結束

全體手語表演 《感恩的心》幼兒集體獻祝福。

重陽節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重陽節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2、學習如何幫助老人。

3、激發尊敬老人的情感。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VCD光盤《常回家看看》。

2、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斷。

3、課前和幼兒園的爺爺奶奶取得聯繫,到重陽節這一天把他們請來。

4、幼兒人手一份自制禮物。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VCD光盤《常回家看看》。

1、剛才你看到的是什麼?(引起孩子們的情感共鳴)

2、片中表現的是什麼內容?(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團圓的情景)

3、引出老人節:我們小朋友有自己的節日,老人也有自己的節日,介紹農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節。

4、你們知道老人節是怎麼來的嗎?

二、介紹重陽節的來歷。

1、老人節也稱重陽節,相傳在我國古代有個叫恆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據説這樣可以避邪。因此,重陽節登高就逐漸形成一種風俗。打那以後,在九九重陽這一天有不少詩人做詩來紀念。

2、教師講述:在這一天,許多地方的人們都有登高、爬山、賞菊、吃重陽糕的習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願,為表示對老人的敬意,我國將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3、觀看專題錄像片《百歲老人》(老人們歡樂度晚年的情景)

教師講述: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我們國家非常重視和關心老人,各地都為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們小朋友要尊敬長輩,知道在長輩生病時要表示關心,老人過生日,送一些禮物給他們。

4、引導幼兒説出自己周圍的老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扭秧歌、跑旱舸、打腰鼓等等)

5、在重陽節,你是如何做的?(給老人送禮物等)

6、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尊敬老人的?

三、敬老愛老活動。

1、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是姥姥、姥爺、奶奶、爺爺的節日,在過節的時候,我們在家裏可以給老人買許多東西,和他們一塊過節。我們這裏的爺爺奶奶們天天為我們做菜做飯很辛苦,我們一起來孝敬一下他們吧。

2、給老人送禮物,並對老人説句祝福的話。

3、請小朋友一起跟爺爺奶奶們合影留念,活動在《常回家看看》樂曲聲中結束。

四、延伸活動。

1、取得家長配合,讓家長和幼兒一塊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買禮物,表達孝心。

2、在家中為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反思】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和諧社會的基本道德要求。我們很容易做到“愛幼”,但幼兒卻往往不懂得“尊老”。即使知道“尊老”,很多時候也並不能真正做到關心和愛護老人,不知道如何尊重老人。所以,對幼兒實施“尊老”教育有着重要意義。

正逢“九九重陽節”,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敬老意識,我們舉辦了以“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的主題活動。 我們從孩子們的身邊的老人開始講起,孩子們熱情高漲,分分介紹自己家裏的老人,當問到他們是如何尊敬老人的時候,孩子們沉默了,有幾個孩子説“我給爺爺捶背”,“我給奶奶倒水喝”,“我逗奶奶笑”。於是,我播放事先做好的`PPT,請孩子們觀看,這裏有多種方式:攙扶老人的、給老人過生日的、和老人聊天、陪伴老人過節、帶老人出去轉轉、幫老人做家務、關心老人身體經常問問情況、 給老人泡泡腳、父母給老人買舒服的衣服等等。孩子們看過後好像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分分討論着自己最想做的事。為了讓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又組織孩子們製作了敬老愛心卡,孩子們把自己最想説的話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活動在温馨的氛圍中結束了,孩子們好像還意猶未盡。

今天活動唯一感到遺憾的是沒有請來我們孩子家裏的老人,沒能讓孩子們更直接的表達自己對老人的愛。相信這次重陽節的“敬老”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瞭解了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也讓孩子們體驗一份愛的情感,感受着爺爺、奶奶們的辛苦,學會感恩和尊敬長輩,從而萌發關心老人的美好情感。

小百科: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重陽節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兒歌內容,學會背兒歌,知道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

2.關心爺爺奶奶,有給爺爺奶奶過節的願望。

3.讓孩子們知道重陽節的由來,感受重陽節的歡樂氣氛,一起慶祝。

4.知道重陽節的日期。

活動焦點

瞭解兒歌內容,學會背誦。

活動難度

知道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瞭解重陽節的習俗。

要準備的活動

掛圖;彩紙、鋼筆、膠水等

活動流程

一、對話引出話題

1.重陽節是誰的節日?

2.你想為你的祖父母做什麼?

二、展示掛圖,引導孩子觀察。

1.瞭解兒歌的內容

2.老師朗誦兒歌。

問題1:兒歌裏的孩子跟着爺爺奶奶去了哪裏?

問題2:他們一起爬山。兒歌裏用了什麼好聽的詞?(攀爬)

問題三:爺爺登頂不服老。“不服老”是什麼意思?

問題四:兒歌裏的孩子怎麼叫爺爺?

3.老師完全背兒歌。

三、孩子學背兒歌

第四,討論給爺爺奶奶放假。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讓孩子們覺得家是孩子生命的搖籃,是他們最温暖最安全的港灣。爺爺奶奶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引導孩子尊重孩子,為孩子做點事,做個好娃娃。

活動中,我通過看(看圖)和聽(聽歌),讓孩子們對歌曲的內容有了更好的'理解。老師的清唱劇讓孩子們在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激發了他們的歌唱慾望。重點引導孩子明白娃娃有什麼好,然後老師用清晰的聲音把歌唱出來。在引導孩子理解歌詞上,是因為“爺爺老了,嘴裏卻沒牙了”,是因為“奶奶老了,頭髮花白了”,才能讓孩子進一步知道爺爺奶奶年老體弱,需要照顧。同時,他們也肯定好娃娃的行為,鼓勵孩子向他學習。通過感受歌曲(打節奏)——學唱歌——表演歌曲,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百科: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融各種民俗為一體,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和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是數字中最大的數字,有長命百歲之意,維繫着人們對老年人健康長壽的祝願。

重陽節教案7

活動目的:

1、簡樸地相識重陽節的來源民俗以及古今重陽的差別寄義。

2、通度日動,進一步相識本身的爺爺奶奶,知道他們是如何幹心孩子的。

3、能用本身喜好的方法表達對爺爺、奶奶的酷愛之情。

活動預備:

1、什物:茱萸,重陽糕。

2、詩歌《玄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灌音及圖片。

3、錄象:人們在敬老院為白叟辦事的片斷。

4、白紙、暗號筆、油畫棒、半製品質料、橡皮泥。

5、與部門幼兒的爺爺奶奶接洽預備好有關的材料,請全部幼兒的爺爺奶奶來加入本次的活動。

活動歷程

1、觀賞詩歌《玄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引出主題。

師:“本日先生帶來了一首古詩,我們一路來觀賞一下。(放灌音並出示圖片)

師:古詩中的佳節指的是什麼節?(這裏指重陽節)小朋友知道什麼時間是重陽節嗎?(夏曆的玄月初九)

2、相識重陽節的來源。

(1)請一幼兒的爺爺先容一下重陽節的來源。

(2)聽爺爺講個重陽節的傳説故事。

3、相識重陽節的民俗。

(1)曩昔人們的慶賀方法。(吃重陽糕,登高望遠,插茱萸辟邪。)

(2)如今人們的慶賀方法。(看錄象,説説他們在幹什麼?先容如今人們把重陽節是日定為白叟節,舉行尊老活動。)

(3)熟悉茱萸及重陽糕。

出示茱萸,讓幼兒觀察這是一種綠色的草本植物,葉子狹長,莖直直的。古代人們在重陽節是日用來辟邪。

出示重陽糕,請幼兒觀察他的形狀,一層又一層,上面另有紅綠絲和一些核桃仁、幼兒園教育隨筆花生仁等粉飾。

4、品嚐重陽糕。

小朋友,先生請你們品嚐重陽糕,吃吃它有什麼味道?想想它是用什麼做成的。(幼兒品嚐,自由評論辯論。)

5、為白叟製造禮品。

師:重陽糕真好吃,如今小朋友想想家裏的爺爺奶奶平常都為我們做了哪些事,你預備奈何報酬他呢?(幼兒評論辯論答覆)

師:這裏先生為你們預備了一些質料,請你用本身喜好的方法來製造一份禮品送給爺爺奶奶好嗎?(幼兒製造禮品)

6、先容本身的作品,送作品、説祝福話語。

誰來先容本身的`作品,想想應當對爺爺奶奶説些什麼?(如:祝賀爺爺奶奶身材康健、心境痛快!祝賀爺爺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等。)

請孩子們就地把禮品送給在場的白叟,並表現慶賀。

活動延長:

孩子回家後繼承為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端凳子、拿工具、垂背、演出節目等。

活動簡評:

活動中充實操縱家長資本,把白叟請進講堂與孩子共上一堂課,因為有白叟的到場,孩子們顯得分外的高興,幼兒手工製作聽爺爺的先容特殊細緻,在為白叟製造禮品是更是仔細殷勤,末了的送禮品活動更是其樂陶陶,讓孩子、白叟都徜徉在一股温馨的暖流中。

重陽節教案8

教材分析

這篇美麗的民間傳説,講的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這個故事曲折動人,反映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讚揚了桓景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孩子非常好動、好奇,對童話、神話興趣很濃,適逢重陽節更有興趣。

教學目標

1、會認“睦,拜,鶴”等生字,會寫“妻,拜,勤”等字以及由會寫字組成的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閲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3、 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風俗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勇於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4、 查閲資料,瞭解各地人民是怎樣過重陽節的。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2、抓住課文重點語段、重點詞語深入理解感悟。

教學難點

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學方法

讀書指導法、討論法、練習法等。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知道一年當中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清明、中秋、端午??)其實在我們國家,有很多節日都跟民間美麗的傳説有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民間傳説有關的節日:重陽節。

師:同學們知道重陽節嗎?那誰能説説重陽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課件出示幾組圖片)

師:在民間流傳着關於重陽節來歷的`美麗傳説,同學們想不想了解重陽節到底是怎樣來的呢?

(學生齊讀,老師板書課題:29、重陽節的傳説)

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讀通課文

(課件出示導讀提示)

1、圈出課文中的生字。

2、認讀下列詞語。(略)

3、標出課文自然段序號。

4、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三 、指導認字和寫字

1、幻燈片屏顯本課的生字。指名讀生字、開火車讀、齊讀。

2、幻燈片出示詞語,學生朗讀,先讀課文的詞再進行擴詞,並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 、書寫指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交流“妻、拜、瓶、侵、襲”這5 個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四、讀懂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讀課文1——4自然段,思考:(課件出示)

A、哪一句話概括了桓景為什麼要拜師學藝?

B、還能從哪裏看出桓景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

2、學生再讀課文,交流、討論。

指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話概括了桓景為什麼要拜師學藝。 學生回答,幻燈片出示:桓景病好後,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親們不再受害。

指讀、評讀:感受桓景為民除害的決心異常堅定。

3、默讀第四自然段:還能從哪裏看出桓景下定決心要為民除害?哪些詞説明桓景進山歷盡了艱辛?

結合學生彙報,出示重點內容。

課件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趟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鞋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 (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學生賽讀)

從“終於”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指導學生用“終於”説一句話。

五、小結

桓景是如何勤學苦練、練成武藝斬妖除魔的,瘟魔下節課繼續學習。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29 重陽節的傳説

拜師學藝勤學苦練和和睦睦

妻子 侵襲 斬妖除魔 一瓶 擲出 和藹 佩茱萸習俗:登高、喝菊花酒、

重陽節教案9

活動目標

1.瞭解重陽節的風俗及民族文化含義

2.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會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老人的情感,動手又動腦。

4.培養敬重老人,關心老人的良好品質,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活動準備

1、關於重陽節的傳説故事和有關圖片。

2、事先讓家長和孩子初步瞭解有關重陽節的有關民俗。

重陽節習俗之一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陽節習俗之二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重陽節習俗之三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重陽節習俗之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

活動過程

節日起源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

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是魏晉以後興起的節日。“重陽”、“重九”之名,肇於三國時代。主要有五種傳統習俗。一是登高,此時秋高二是插茱萸,可驅秋蚊蟲害。三是飲酒賞菊。農曆九月正是菊花盛開之時,觀賞千姿萬態的秋菊,喝幾盅菊花酒,也是重陽節的樂事。四是重陽糕。

人們把糧食製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謂之重陽糕,而“糕”又與“高”諧音,食之謂可步步高昇。五是開展敬老活動,從古至今重陽敬老之風綿延不絕。

發表感言

重陽節教案10

設計思考: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叫“老人節”,是一個屬於敬老愛老的日子。而平時孩子們享受着老人們無限的關愛與呵護,覺得是理所應當,稍有不滿還大發脾氣。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讓孩子們體驗與老人間濃濃的親情,並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爺爺奶奶的情感。這也是主題“了不起的中國人”的活動延伸。意在讓幼兒感受中華傳統美德。能把享受“長輩的愛”的`感情進行遷移,讓孩子們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幫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進感情的世界,體驗幸福生活的喜悦。同時也讓老人們為自己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感到欣慰與驕傲。本次活動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為生活在幼兒園周圍的老人們送上一片心意。

活動目標:

1.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瞭解相關的重陽節知識

2.激發幼兒對爺爺奶奶的崇敬,表達對爺爺奶奶的關愛

3.培養孩子從小敬老愛老的美德-

4.通過社區活動,鍛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

活動準備:

1.大班聯繫好敬老院並準備一些零食。

2.製作壽星卡

3.幼兒調查表

4.重陽糕120塊

活動時間:20xx年xx月27日上午9:30

活動內容:

一.中小班邀請爺爺奶奶來園做客

1. 了不起的爺爺奶奶。

(1) 中班可以聽聽爺爺奶奶説説自己年輕時的故事。(事先聯繫好)

(2)小班請爺爺奶奶説説平時是怎麼關心愛護你的。

2. 給爺爺奶奶表演節目。

3. 爺爺奶奶辛苦了。(我給爺爺奶奶捶背敲腿)

4. 我喂爺爺奶奶吃塊糕

通過活動,幫助幼兒豐富以下經驗:①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又叫“老人節”。②爺爺、奶奶非常關心我們,我們也應該尊敬爺爺、奶奶。③每個小朋友對爺爺、奶奶表達愛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們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大班雛鷹愛心“行動”慰問敬老院爺爺奶奶

討論:

1、活動準備

(1)做調查問卷(2)你的爺爺奶奶年輕時是做什麼工作?有些什麼本領?(3)現在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有些什麼不方便?(4)小結:爺爺奶奶本領大我們能做些什麼事讓爺爺奶奶高興?為什麼?

2、實踐活動:(1)大膽地與周圍的老人打招呼,並會主動邀請老人。(2)我為爺爺奶奶做件開心的事:敲背、捶腿、給老人唱首歌、向老人送禮物等。

3、 活動後: (1)鼓勵孩子説説自己是怎樣為爺爺奶奶服務的? (2)交流:對今天的活動的感受? (3)通過調查交流:以後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

重陽節教案11

活動目標:

1、知道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體驗他們對自己的愛,激發尊敬他們的情感

2、在與爺爺、奶奶一起遊戲、活動的過程中,感受相互關愛的温暖和快樂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皺紋紙搓成的小紙球

2、彩色橡皮泥

3、音樂"愛我你就親親我""過新年"

活動過程:

1、介紹重陽節:

老師:我們中國有很多特有的節日,其中重陽節就是我們祖國專門為老人設定的節日。重陽節那天很多老人會去爬山登高,今天我們在幼兒園幫爺爺奶奶慶祝節日,祝願他們身體健康。

2、討論表達愛的方式老師: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疼愛自己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他們是怎麼照顧我們的?(幼兒回答問題)我們小朋友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觀看視頻)3、幼兒給老人獻吻與老人擁抱(老師:剛剛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所以老師也給了你們獎勵。老師剛剛是怎樣獎勵大家的?你們得到老師的擁抱或親吻開心嗎?爺爺奶奶照顧我們那麼辛苦現在我們也來抱抱他們親親他們讓我們可愛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開心一下。)4、音樂律動--親親您、抱抱您(老師:孩子圍在老人周圍在老師的帶領下做律動)5、親子游戲:包餃子四、結束活動:作品展示合影留念

教學反思: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於"尊老、敬老"為目的主題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平時許多年輕父母整日忙於工作,把照顧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大事全權託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老人們冒着寒風酷暑接送孩子;戴着老花鏡為孩子抄作業;背的是孩子喜歡吃的食品、帶的是孩子穿的衣服……"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着。而孩子們享受着老人們無限的關愛與呵護卻一直熟視無睹,覺得是理所應當,稍有不滿還大發脾氣。因此我們特地選擇了這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時刻"9月9日重陽節"開展慶祝活動,讓孩子們體驗與老人間濃濃的親情,並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長輩們的情感。能把享受"長輩的愛"的感情進行遷移,讓孩子們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幫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進感情的世界,體驗幸福生活的喜悦。同時也讓老人們為自己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感到欣慰與驕傲。

小百科: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重陽節教案12

活動意圖:

又是一個登高望遠、品糕賞菊的日子,小班的孩子迎來了尊老敬老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將這個節日和培養幼兒良好的`“尊敬老人”的情感結合起來,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開展了“敬老節”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

2、使寶寶從小有關心爺爺奶奶的意識,為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

3、喜歡爺爺奶奶,願意表達愛爺爺奶奶的情感。

活動準備:

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一、説説重陽節

1、瞭解重陽節的來歷。

師:寶寶們,知道農曆的九月初九是誰的節日嗎?

小結: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節日。

2、知道重陽節的風俗。

二、發表感言

師提問: 九月九日是爺爺奶奶的節日,我們可以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事? 我為什麼要幫爺爺奶奶做事? 我想對爺爺奶奶説句貼心話。

三、製作項鍊 幼兒親自動手製作項鍊,送給爺爺奶奶。

四、學習兒歌 《九月九》 九月九,重陽到,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哈哈笑, 我請他們吃甜糕,媽媽/爸爸誇我好寶寶。

五、爺爺奶奶我們愛你 為爺爺奶奶做一件小事情,如:寶寶長大了,自己走不要爺爺奶奶抱 。為爺爺奶奶捶捶背等。

重陽節教案13

活動目標;

1.要知道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

2.讓寶寶從小就有關心爺爺奶奶的意識,為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我喜歡爺爺奶奶,也願意表達對他們的愛。

4.瞭解節日的時間、由來和習俗,感受節日的氣氛。

5.願意積極參與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一、説説重陽節

1.瞭解重陽節的由來。

老師:孩子們,你們知道農曆九月初九是誰的節日嗎?

總結: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是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的節日。

2.瞭解重陽節的習俗。

二、演講老師提問:

九月九日是爺爺奶奶的節日。我們能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

我想對我的爺爺奶奶説些甜言蜜語。

三、學習兒歌《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重陽節到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笑,我請他們吃甜糕。我媽媽/爸爸誇我的好寶寶。

四、爺爺奶奶,我們愛你。

為爺爺奶奶做一件小事,比如:寶寶長大了,自己去,不要爺爺奶奶抱。打爺爺奶奶的`背等。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們關注孩子們的經歷和感受。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可以瞭解一些節日習俗,還可以體驗節日的氣氛。更重要的是,它發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活動全程感受到了祖孫之間濃濃的親情。應該説達到了很好的引導和教育作用。

重陽節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道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體驗他們對自己的愛,激發尊敬他們的情感

2、在與爺爺、奶奶一起遊戲、教學的過程中,感受相互關愛的温暖和快樂

3、願意積極參加教學,感受節日的快樂。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

1、皺紋紙搓成的小紙球

2、彩色橡皮泥

3、音樂"愛我你就親親我""過新年"

教學過程:

1、介紹重陽節:

老師:我們中國有很多特有的節日,其中重陽節就是我們祖國專門為老人設定的節日。重陽節那天很多老人會去爬山登高,今天我們在幼兒園幫爺爺奶奶慶祝節日,祝願他們身體健康。

2、討論表達愛的方式老師: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疼愛自己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他們是怎麼照顧我們的?(幼兒回答問題)我們小朋友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觀看視頻)

3、幼兒給老人獻吻與老人擁抱(老師:剛剛小朋友回答的都很棒所以老師也給了你們獎勵。老師剛剛是怎樣獎勵大家的?你們得到老師的擁抱或親吻開心嗎?爺爺奶奶照顧我們那麼辛苦現在我們也來抱抱他們親親他們讓我們可愛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開心一下。)

4、音樂律動--親親您、抱抱您(老師:孩子圍在老人周圍在老師的帶領下做律動)5、親子游戲:包餃子四、結束教學:作品展示合影留念

教學反思: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結合重陽節開展關於"尊老、敬老"為目的主題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平時許多年輕父母整日忙於工作,把照顧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大事全權託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老人們冒着寒風酷暑接送孩子;戴着老花鏡為孩子抄作業;背的是孩子喜歡吃的食品、帶的是孩子穿的衣服……"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着。而孩子們享受着老人們無限的.關愛與呵護卻一直熟視無睹,覺得是理所應當,稍有不滿還大發脾氣。

因此我們特地選擇了這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時刻"9月9日重陽節"開展慶祝教學,讓孩子們體驗與老人間濃濃的親情,並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長輩們的情感。能把享受"長輩的愛"的感情進行遷移,讓孩子們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幫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進感情的世界,體驗幸福生活的喜悦。同時也讓老人們為自己孩子的成長與進步感到欣慰與驕傲。

重陽節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重陽節的傳説》這篇課文向人們介紹了重陽節的由來:古時候在汝河邊的一個村莊裏出現了瘟魔,村莊裏流行起了瘟疫,一個叫桓景的小夥子,歷盡千辛萬苦上山拜師學藝,在練就了一身武藝後,讓家鄉的人們登上高處,帶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並將瘟魔殺死了。以後大家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由來,反映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讚揚了桓景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二、學情分析:

文章故事性強,可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風俗的由來,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掌握多音字“降”;正確讀寫“勤學、苦練、侵襲”等詞語。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重陽節風俗的由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閲讀,理解課文內容。

2、教學難點:感受桓景不怕艱辛拜師學藝,剷除瘟魔為民除害的精神。、

五、教學中的優點:

1、在教學過程中,紮實地訓練了孩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桓景拜師學藝的不容易,例如“終於、一座又一座、一條又一條、一雙又一雙……”

2、充分地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讀中獨特的個性體驗。課文比較簡單,所以課堂上利用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們去讀,學生們通過讀,能更進一步地體會桓景拜師學藝和為民除害的決心。

3、問題設計連貫,緊跟課文思路,設計清晰,學生們理解起來也很有條理,能夠緊跟老師的步伐。

4、拓展恰到好處,課堂上適當拓展了一些民間傳説,學生們興趣很濃,激發了學習興趣。

六、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一些過渡性的語言,對學生的激勵評價語言過於單一。

2、在重難點的突破上,有點平均使力,教案設計得雖然不錯,但實際操作中卻出現卡殼。

3、在時間分配上前面的時間用得過多,導致教後面的內容時有些趕時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