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得體會合集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5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生物心得體會合集14篇

生物心得體會 篇1

在這一年裏,我始終以人民教師的標準對自己提出嚴格的要求,以創新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教好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為己任,努力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一年來,我從未忘記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嚴於律己,處處為同志們樹立榜樣,起到表率帶頭作用。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從未請假、遲到或以任何理由缺勤。不怕吃苦,不怕疲勞,永遠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工作。

第二,在工作中

在過去的一年裏,我服從了學校領導的`分配,認真完成了學校分配的所有任務。在教學中,虛心求教,認真學習新大綱,深入理解教材,積極探索教學思路,將一些先進的教學理論、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現代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在做好教學的同時,也非常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他發表了一篇教學論文。

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不忘團結同志,尊重領導和同事,真誠對待每一位同志。

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得到了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的表揚。但是經過檢查,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以後改正。主要缺點是:一是理論知識學習還比較欠缺,思維還比較懶散;第二,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是個人能力有待提高,學生的成績提升不是很快。以後在學校領導和各位同志的幫助下,我會加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讓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達到更高的水平!一、思想工作

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我在各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形勢。通過閲讀大量的道德修養書籍,我們有勇氣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視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在抗非典時期,可以積極配合學校,做好防控宣傳。這學期,

生物心得體會 篇2

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生物學的基礎性重要性。生物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生物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生物課程應具有開放性,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基本理念。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通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被各種利於學生髮展的新型教學模式所取代。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怎樣引導才能調動學生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書本內容表面,這是一個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的課題。要讓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就必須對學生提出問題,只有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才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解決新問題的實際能力。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刻領會其中的精神實質,更新科學教學理念。生物課的教學要注重國中學生與生俱來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國中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要注意把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周圍世界的關注。要進行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瞭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原理、方法、要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性質及在科學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時還要補充必要的生物基礎知識,生物教師必須具有堅實而廣泛的基礎知識,必須瞭解主要生物學基本事實、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曉和弄懂某些輔助性的'實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此外,科學教師還要對基礎內容、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各個方面都有所瞭解,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物教學。國中生物教師必須具有指導那些基於學生所提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活動所需要的種種技能,必須參與研究和改進教學、評價和課程設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徑。自覺參加各種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鍛鍊、提高自己。教學工作是很複雜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和思考。教學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種來源,可以來源於研究,來源於新教材新手段,來源於對先進教學法的報道,來源於同事,來源於專家,來源於對教學的自我總結,來源於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師的教學實踐過程也是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只有不斷參加和經歷各種教學實踐活動,才能把自己錘鍊成一個合格的科學教師。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學教學水平。

生物心得體會 篇3

三天的培訓讓我收穫很多,見到了“老朋友”陳紀英老師,聽到了張廳長的報告,聽到了王市長講話,聽到了李校長課改思路和方法。現在就體會最深和與日常工作最直接的方面做一下小結:

一、明確了學校發展規劃

澤州一中課改分三步走:

探索階段(20××年——20××年)實施“學導螺旋發展大課堂”教學模式

規範階段(20××年——20××年)學道編制制度、深度學簇化、課堂教學晉級制度、成為山西省課改名校等

創新階段(20××年——20××年)綠色教育、“簇簇通”環境“雙平台”教學、大單元教學、新型走班制教學模式、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新課程體。

二、瞭解了綠色教育的含義

20××年3月30日,我校成為中國綠色共同體9所發起人之一。

綠色教育就是教育迴歸本真,崇尚自然,遵循規律,尊重生命,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能力。

綠色高中,不是標新,而是迴歸。綠色,意味着生態、低碳、環保、生命,讓教育真正迴歸本質,尊重常識,促進“新學校、新教師”的成長,用“新課堂”為“新學校”注入新希望,從而催生“新學生”的發展。

三、組組通與雙平台是我校優勢和前進方向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包括樂學園的運用、博客圈的運用、龍源電子期刊的運用、播客苑的運用、文檔庫的運用、電子白板的運用、學科軟件的.運用等。

教師的備課與上課要實現新的大跨越。

四、大單元教學的魅力

理論基礎:量子思維、整體化學習理論。

引爆學習力=右腦開發+思維導圖+思維風暴+快速閲讀+快速記憶

自主學習課(任務型、獨學):

1、在A4紙上用彩筆將單元主要內容畫出單元思維導圖。

2、背誦關鍵字、詞、數據、概念、句子、符號、公式等。

3、理科要熟練演練例題,會做書上的習題。

展示課一(過關型,對學、簇學,不走班):

對學,即一對一,交流思維導圖,檢測背誦內容,檢測書寫內容要到白板上進行。

簇學,即兩人對兩人,即記憶內容,書寫內容在白板上進行。

展示課二(問題型,羣學,走班):

抽查(最後簇)過關情況,過關情況將代表這個班的過關情況。

走班學簇展示交流解決問題成果

留班學簇對質疑展示學簇

展示課三(提升型,羣學,走班):

走班學簇展示實戰演練內容

留班學簇對質疑展示學簇

演練反思課(反思型,不走班)

流程:點評導圖、整理學道、交流學道、演練檢測、展示導圖、學道導學。

五、新型走班制

理論基礎:心智獨立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兒童中心論、系統科學理論。

新型走班制是一種開放、自由、和諧、智慧的課堂生態。

兩室制:“1+4+4”制

三室制:“1+4+2+2”制

自主學習課(師走生不走)

交流展示課(過關型不走、問題型和提升型師生都走)

演練反思課(師生都不走)

通過培訓我瞭解了社會和學校所需要的老師應該具備的新能力,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發現了現在自身的不足,為今後成為稱職的好老師打下了基礎。雖然在課改的具體的操作環節中可能會面臨着種種挑戰,但我們眾志成城,我們信心百倍,相信成功是屬於我們的。

生物心得體會 篇4

我叫劉繼紅,是山東省東明縣第一初級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生物教學工作,二十多年的生物教學生涯,甘苦自知。淚水有過,歡笑有過,迷茫困惑,欣喜執着,酸甜苦辣,百味俱全。但無論如何,我始終堅持,不曾放棄過。為承前啟後,我將自己生物教學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雖然淺薄,但還是希望與諸位同仁共勉。

1、理念的更新

多年來,我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也認為生物學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過分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掌握知識,獲取高分,似乎只有這樣才是成功的教學。但隨着新課程理念的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這種教學理念造就的只是精英,它不能面對全體學生,是教育的不公平體現。國中生物的教育對象應該是面對全體學生,其教學目的是提高所有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這就要求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我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多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環境密切聯繫的課外知識。

因此,教師並不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是學生髮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知識只是培養學生素質的一種載體。新教材對教師角色的定位發生了質的改變,大大推動了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例如,新教材中補充了大量生物學家探究科學奧祕的艱辛歷程,孟德爾、達爾文、沃森、克里克等不懈探索真理的精神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對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外,大量的“課外讀”和“研究性學習”,對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這些內容都不是考試的重點,但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及可持續發展能力有着重要意義。

經歷了困惑和努力,我漸漸探到生物教學的本質。對生物教學的內涵也做了深刻的思索,不再像以前一樣不加鑑別全盤接受。對於教參和名家案例也漸漸能做出自己的判斷,取捨之間也有了自己的法度,對因人因材有了自己的理解。不再是別人的傳聲筒,講課也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聲音。隨着理念的更新,課堂教學中有一些東西悄無聲息地加入了進來,自己的教學也真正走出課堂,走入生活!

2、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強調,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新精神,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這是實踐生物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我積極探索,努力學習,認真實踐,終於使自己的教學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轉變。拋棄了早已習慣的滿堂灌、填鴨式的“結構化”“封閉式”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完全監督和控制教學活動的行為。積極採用“非結構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努力探索用探究模式組織教學活動,較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這樣一來,我課堂教學設計的空間變大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更加頻繁,有時還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教學形式多樣了,教學氣氛活躍了,教學效果也就更滿意了。如在實驗教學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經給出了實驗方案,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有點探究活動,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須的原料嗎?”只是給學生提出問題,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實驗結果分析、得出結論等都要靠學生獨立完成,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探究能力。

3細節的深入

細節決定成敗,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細節,力爭在細節上做到完美。如:我注重調節情緒,

注重讓學生勞逸結合,把握最佳教學時間等,以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人不可能總是處於良好的情緒之中,教師不能因一時的情緒低落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我時刻注意合理調節情緒,保持良好教學心態,始終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模範影響,搞笑組織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努力避免課堂中提不起精神,低聲慢語,不僅造成學生聽不清,還會導致學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或雖精神十足,但語速過快,學生根本反應不過來,説了也白説的現象。

注重勞逸結合。課上效率亦可課下抓。古語説得好: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只有保持時間運籌上的彈性,才能更有效率,才能持久。為了不讓學生出現腦力疲勞,我努力調動學生課下充分休息,讓學生理解“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建議學生在課間到室外去活動,散散步,聊聊天,以便為下一節課的高效學習打基礎。

把握最佳教學時間。據心裏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後的前5分鐘到20分鐘。所以,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時間分配。我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後在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着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時間內均有所獲。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做不了參天大樹,我甘做一棵小草為大地獻上一抹新綠,即使化作塵埃,我也願意讓大樹更高更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長路漫漫,對於未來,我堅信:在追求理想、實現理想的征途中,我度過的將是一個無悔的人生!

生物心得體會 篇5

通過這兩個階段時間的學習,收益良多,感觸頗深,我對新課標和教學理念的認識更加清晰和深刻,下面彙報一下我的具體收穫:

一、更新了教育觀念

沒學習之前我對生物課程標準的理解比較膚淺,認識不到位,對課改不能主動的去適應,消極對待。學習之後認識加深了,通過認真聽取專家的講解,解決了我很多的困惑,我的收穫頗豐。

二、對教學策略認識更加到位

未學習之前我有一個錯誤的看法是:新課程下的教學方式就是探究式教學,絕對不能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通過學習我明白了:課程改革一個比較大的目標,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這種學習方式就是由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

三、提高了教學技能

通過觀看大量的課例,學到了很多教學技能,一是引入非常好,好的引入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和構建知識。最後的小結回到引入提到的問題,整節課首尾遙相呼應,很好的利用了心理學的系列位置效應,提高了學生對生物科學知識的掌握度。二是授課過程中銜接的流暢自然。三是很好的運用了多媒體技術,突破了教學難點。多媒體技術如果利用過度,學生會被多媒體技術中華麗的'.表現所吸引,而忽略了對本質的認識,從而會削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專家的講解能很好的將知識重難點的傳授與多媒體技術完美有機的結合起來,兩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四、教師應主動轉變角色

實行素質教育已好多年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一再要求老師們轉變教學觀念,切實推進教學改革,老師上課再也不能滿堂灌。但我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過分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知識掌握的不牢,成績出不來,照樣不行。因此新課程下老師由主動傳授學生知識變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老師角色的轉變讓我難以適應。通過學習,我明確了教師角色轉變的重要性,只有適應了,學生才能從學習的機器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生物心得體會 篇6

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本科生第一次接觸到了真正培養實驗能力的實驗課,它不同於我們在大二開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實驗課。在這些課上,主要以製備樣品並觀察樣品的形態、結構特徵為主,這是由於我們當時正值大二,專業知識還遠不夠。

隨着以後理論課學習的深入,我們開始了分子生物學實驗的學習,這無疑對於深刻鞏固我們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是有幫助的,也進一步加深了對原有知識的理解,如啟動子的概念、類型、PCR的原理等。另外,在實驗課中,我們掌握並學會如何運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實驗技術,如質粒的提娶總RNA的製備、PCR技術等。

我們的實驗動手能力通過親身接觸實驗過程並親自設計一些實驗得到了提高,使我們不再象剛開始做分子生物學實驗的時候照搬實驗指導上的實驗步驟,而是通過我們自己的思考,根據現有的實驗條件,對原有的步驟作必要的改進。

此外,通過這門實驗課的學習,我們形成了嚴謹的態度,如有時得出的實驗結果與理論不符,我們漸漸養成了仔細分析實驗結果的習慣,查找在實驗設計或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對理論知識認識得更清楚。

總之,我認為,分子生物學實驗課,是稱得上實用、精彩、有意思的好實驗,對於今後我的研究或工作很有價值。

生物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12月12日,我參加了十三師教研室在紅星一場進行的教研活動。我聽了紅星一場學校喬紅老師的《病毒》一課,使我對新近教研室倡導的“教學評一致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通過本次聽課活動感受頗多:

1、紅星一場學校生物老師喬紅在一上課就確立了教學目標,給學生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在課堂上喬老師更像一位朋友,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喬紅老師在上課時,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並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要向喬老師學習的地方。

2、:喬老師巧妙設計評價任務,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喬紅老師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鬆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最後留的作業是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泥製作病毒模型,並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立足於學生,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知道了去哪裏,接着就要考慮怎麼去了。喬紅老師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餘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課堂中採取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來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如:師生互動、創設情境,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4、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更加註重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繫,尤其是生物學科,怎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生物意識,動手操作能力是中學生物教學的根本目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就是要把課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在生活中學習生物知識,然後把學到的生物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真正實現了實踐性學習的原則,使枯燥無味的生物知識轉化日常生活經驗,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喬紅老師在《病毒》這一課教學中,開篇就引入了新近發生的埃博拉病毒,使學生一下就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通過這次聽課,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更從優秀教師那裏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後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是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方法實實在在落實到課堂中去。

生物心得體會 篇8

生物有機化學是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新興邊緣學科,是有機化學與物理科學以及生物科學等互相滲透、互相融合的產物。

生物有機化學:以現代有機合成、結構分析、物理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藥理學為手段,發展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有機小分子並研究其與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具體研究內容包括:1)對具有抗癌、抗炎、抗菌以及神經活性的生物鹼、環肽、甾體及糖類天然產物進行全合成,結構-活性關係,及其與靶分子的作用機制研究。2)針對在細胞內外信號傳導過程中的一些關鍵因子如g-蛋白偶聯的受體、蛋白激酶以及細胞凋亡過程,發展高活性、高選擇性的小分子調節劑並應用於瞭解生物大分子功能的研究。3)利用單晶-衍射或nmr 技術,研究生物大分子,以及活性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複合物的結構和構象,從而探討活性小分子如藥物分子作用的內在機制。4)研究酶,細胞或微生物催化的新反應,酶催化反應的機理,酶的改性等。研究酶或微生物參與的複雜分子的合成機理。

我是中藥學研究生,主要研究植物藥的開發和利用,但是對化學知識的運用非常多,而自己以前主要掌握的是生物方面的知識,對化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教少。但讓我慶幸的是一門生物與化學的結合學科——生物有機化學開設了。因此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麼課。周老師講課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善於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思維,使每個學生都獲益匪淺。

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主要的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專業知識方面的,另一個就是對我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對我經驗性知識的積累。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收穫我總結了一下幾點:

生物有機化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核酸、蛋白質和多糖三大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及其它參與生命過程的有機分子,它們是維持生命機器正常運轉的最重要的基礎物質。

第一章,蛋白質化學,蛋白質是生物體的基本構成組分,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它通常是由幾十種天然存在的氨基酸通過肽鍵(酰胺鍵)按各種特定順序連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三級結構和四級結構。

第二章,核酸化學,也就是遺傳物質核酸,可分為兩類,一種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兼有儲存和傳遞信息二種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另一種是核糖核酸(rna),其作用是把特殊的遺傳信息轉變成特殊的氨基酸指令系列。dna將生物遺傳信息rna,再通過rna合成蛋白質,由蛋白質表現出一定生物性狀。

第三章,糖類化學,糖類化合物又稱碳水化合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分佈廣泛,種類繁多,是數量巨大的一類化合物。它們是一切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是生物體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

第四章,酶化學,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的主要特徵,其分子基礎是在生物體內不斷地進行着一系列複雜化學變化,它們都是在酶的催化下進行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質。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在它的調節和催化下進行的。

總之,關於化學與生物學交叉點的邊緣性知識有了具體的瞭解,不論對於做化學還是生物學的課題都有了極大的幫助。周老師毫不保留的把他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我們,在教學上總是一絲不苟,一切為學生着想,如果學生沒有掌握他會一遍又一遍的講解,大熱的天老師從來沒遲到過,周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真的讓我們每個學生感動,所以我們也都很認真的.學習來回報老師,向周老師致敬。

在思維和經驗方面的收穫也有總結了幾點:

第一,讓我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用化學的方法解決生物的問題或用生物的方法解決化學的問題。擴寬了視野,

第二,周老師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了很多實驗細節,很多都是自己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尤其是實驗室安全和自身安全的問題,比如實驗室的很多甲基試劑都有致癌作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

第三,通過周老師講課我瞭解了我們專業的前景,知道了以後要申報課題項目應該怎麼做,那些方向容易做出成績,那些項目容易發論文。最重要的還知道了怎麼樣對自己研究的方向進行進一步的深研究和繼續研究。和我的專業的結合上的收穫:

我專業是中藥學主要研究涉及到藥用植物的藥效成分的分析,而這需要系統的生物學的基礎知識。而且如果做大分子藥效成分的提取和合成又需要大量的有機化學的知識。而這門課把化學和生物學有機結合了起來,

總之,周老師講課生動形象,富有吸引力,而且旁徵博引,從純化學到純生物,甚至物理化學都涉及到了,通過對生物有機化學這麼課的學習,我掌握了很多知識,而這一切都是周老師淵博的知識和無私奉獻的結果。所以我再次表示對周老師的感謝。

生物心得體會 篇9

具體心得總結如下:

一. 人教版國中生物教材總體變化

1、新教材總體框架體系不變,教材編寫思路、理念基本不變。在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以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幫助學生建構和理解重要概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社會需求,同時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及其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

2、內容上的變化

(1)知識內容上的變化:框架體系基本不變,七年級教材做減法,八年級教材做加法。

七上:整合、簡化生態部分、“細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體內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簡化綠色植物部分。

七下:刪去三節:“計劃生育” “空氣質量與健康”“人糞尿的處理”

八上:增加動物的類羣、病毒等內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體關係的內容(從七上移來)

此外,強調重要概念的教學,也給教材帶來知識內容詳略程度上的變化及練習題的變化。

(2)科學探究活動內容變化:

刪除了幾個可性行不高或價值不高的探究活動(植被對空氣温度的影響、根的什麼部位生長最快、晚育的意義、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提高了探究活動材料選擇的開放性;突顯了科學方法的指導;增加了實驗與演示實驗,增加了一些反映時代發展的閲讀內容

3、呈現方式的主要變化,有利於落實重要概念的教學:

(1)單元引言指向本單元重要概念;

(2)每節開頭增設“想一想、議一議”欄目;

(3)每節開始部分的“通過本節學習,你將知道”以問題形式列出本節重要概念或相關知識;

(4)部分章節的標題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陳述;

(5)精選事實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構;

(6)注重通過探究活動建構概念;

(7)更加明確地表述概念並以黑體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練習題;

(9)“單元小結”引導學生所學重要概念進行梳理和總結。

(10)版式的變化:版式設計突出不同功能板塊的區分(如主副欄編排,學習的主幹內容放主欄,相對次要的內容以“小資料”、“試一試”“?”的形式放在副欄)

(11) 每節另起面。

(12)插圖的變化:更新大部分插圖,突出原創性,提高精美度。

二. 新課標新課程特別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和新教材就注重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努力為學生創設寬容、理解、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儘管講得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入木三分,但由於忽視了綜合、歸納、滲透,結果造成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嚴重不足。而新教材的內容與時俱進,圖文並茂,精選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學最新進展並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健康等息息相關的內容,儘可能精簡課堂講授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探究、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的機會,為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例如“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的實驗,通過分組做發豆芽的實驗,再分組講出由學生自己歸納的關於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水分、空氣、温度。在做發豆芽的實驗的同時,請學生注意觀察自己發的豆子有多少發了芽,又有多少不發芽,同時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通過探究實驗的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培養了操作技能,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和新教材強調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分析,把握知識系統內部的關聯和轉化,促進知識、技能、思維的遷移,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以便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

生物心得體會 篇10

為期一個多月的考前培訓終於結束了,我校由於校舍條件和實驗設備的匱乏,在校領導大力支持和爭取下,在九年級所有教師支持下,鹿老師和我終於完成了對學生的培訓。(可以輕鬆一下啦)根據一個多月以來學生做實驗的實際情況和出現的問題,簡單的'總結一下這次培訓中的心得體會。

一、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成績不成正比。

並不是學習好的學生動手能力就強,有些學生學習成績不一定很高,但是動手操作能力卻很強,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想不是做,在實驗中學生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只有通過親身體驗,學生才能在動手能力上有所提高。另外學生在實驗中的創新思維培養也很重要,比如學生在葉片橫切裝片製作的過程中發現用鑷子的一頭挑取標本,很容易製作成裝片,而用鑷子夾住標本會破壞葉片橫切面的結構,同時不容易放在水滴當中。

二、辦法總比困難多

雖然我校的條件較差,但是我建議明年七年級生物教師在辦公室準備一台顯微鏡,可以邀請學生在課下隨時練習。避免學生在九年級考試過程中突擊。

三、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

生物實驗操作中,教師示範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師要具備專業的生物實驗技能,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由於觀察不仔細,不認真,導致錯誤操作,教師注意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如顯微鏡觀察中雙眼觀察,而不是一隻眼睛睜開一隻眼睛閉上;對光後,放入標本,顯微鏡鏡筒下降時,眼睛注視物鏡,而不是目鏡。

四、多找一些小助手

我校沒有專職的實驗員教師,所以實驗準備的任務都落在了教師身上,教師可以培養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做老師的助手,幫助教師擺放實驗器材,培訓一些小助手,先教會他們,然後再讓學生教會學生。

五、每年在實驗基地中種植一些菠菜為生物實驗留用。

一個月以來身心疲憊,好好休息一下啦。

生物心得體會 篇11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台,讓我有一個學習與提高生物教學專業素質的機會。20xx年4月9日,我有幸去我縣第二實驗中學參加聯片教研教學觀摩活動,短短一天的時間裏,聆聽了我縣幾位資深生物教師的公開課,感覺受益匪淺。伊健民老師的沉穩、陳西利老師的幽默以及各位老師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穫”。

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鬆愉快。聽了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生物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新知時,都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探究新知的,並且互動形式多樣,注重主體參與。他們教學新知時不是急於告訴學生的方法,而是通過讓學生去觀察、探索,並重視學生用語言表述。讓學生用生物語言表達生物問題。

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生物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即主張:學生能自己探索發現的,教師不提醒;學生能通過思考描述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總結出規律的,教師不告知等等。課堂中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出現分歧,允許學生出現自己的預設中沒有的問題,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課堂的原生態味兒十足,這也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教學功底,課堂上臨時應變的能力很強。

通過短短的幾節課,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藴含着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總之,通過這次聽課活動,各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儘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

我將借這次活動的東風,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成長需要內驅,成長需要沉澱,成長需要活材,成長需要蜕變,成長需要追求至善。我會以此次觀摩課為契機,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生物課,讓孩子們在生物的世界裏快樂的學習成長。

生物心得體會 篇12

一 通過學習,瞭解到水中所含有的細菌來源於空氣、土壤、污水、垃圾和動植物的屍體,所以水中細菌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包含病原菌、通過水傳播的疾病有痢疾、傷寒、霍亂、肝炎和急性腸胃炎等,這些將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性,原水經過淨化消毒後,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羣指數如果能達到飲用水標準的要求,説明病原菌被殺滅,普通細菌也明顯減少,因此水中細菌總數和總大腸桿菌羣的測定是評價水質清潔程度和考核給水淨化效果的指標之一。

二 水中細菌的檢測方法

1 細菌總數(平皿計數法):水樣在營養瓊脂上在有氧條件下37℃培養48小時後,所得1mL水樣所含菌落的總數。

以無菌操作方法用無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勻的水樣注入滅菌平皿中,傾注約15mL已融化並冷卻45℃左右的營養瓊脂培養基,並立即旋勻平皿,使水樣與培養基充分混勻,待冷卻凝固後,翻轉平皿,使底面向上

,置於36±1℃培養箱內培養48小時,進行菌落計數,此即為水樣1mL中的菌落總數。

2 總大腸菌羣檢測方法有:多管發酵法、濾膜法、酶底物法

2.1 多管發酵法:總大腸菌羣指一羣在37℃培養24小時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取10mL水樣接種到10mL雙料乳糖蛋白腖培養液中,取1mL水樣注入到9mL滅菌生理鹽水中,混勻後吸取1mL注入到10mL單料乳糖蛋白腖培養液中,每一稀釋度接種5管,將各種管置36±1℃培養箱內培養24±2小時,如所有乳糖蛋白腖培養管都不產氣產酸,則可報告為總大腸菌羣陰性,如有產酸產氣者,將產酸產氣的發酵管分別轉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平板上,於36±1℃培養箱內培養18~24小時,觀察菌落形態,挑取符合特徵的菌落作革蘭氏染色、鏡檢和證實實驗。

2.2 濾膜法:總大腸菌落濾膜法是指用孔徑為0~4.5um的'微孔濾膜過濾水樣,將濾膜貼在摻加乳糖的選擇性培養基上37℃培養24小時,能形成特徵性菌落的需氧和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以檢測水中總大腸菌羣的方法。

用無菌鑷子夾取滅菌濾膜邊緣部分,將粗糙面朝上貼放在已滅菌的濾牀上,固定好濾器,將100mL水樣注入濾器中,打開濾器閥門,在-5.07*104Pa下抽濾,水樣抽濾完後再抽氣約5秒,關上濾器閥門,取下濾器,用滅菌鑷子夾取濾膜邊緣部分,移放在 紅亞硫酸鈉培養基上,濾膜截面細菌面向上,濾膜應與培養基完全貼緊,兩者間不得留有氣泡,然後將平皿倒置,放入37℃恆温箱內培養24±2小時,挑取符合特徵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

2.3酶底物法:總大腸菌羣酶底物法是指在選擇性培養基上能產生β-半乳糖苷酶的細菌羣組,該細菌羣組能分解色原底物釋放出色原體是培養基呈現顏色變化,以此來檢測水中總大腸菌羣。

以上是我這次培訓所學內容的小結,通過學習,不僅提高了細菌分析的知識,也為以後開展新的微生物項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生物心得體會 篇13

新課下的課程理念由四個方面:

 一、提高科學素養。

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核心任務和價值所在。生物科學素養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公民適應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應具備的基本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情況,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

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基礎,教會學生理解生物學基本現象、事實、規律,以及生物學原理在生物技術領域中的運用,科學地解釋發生在身邊地生物學現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並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指導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較、判斷、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技能,以及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習慣。

 二、面向全體學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程標準所遵循的教育價值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將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作為生物課程的核心任務,為各類學生選擇今後的學習方向和職業方向提供幫助。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髮展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真正變學生苦學為樂學,厭學為好學,除了教材內容的'因素外,教師應提倡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學、觀察中學、聽中學、玩中學、思考中學、做中學、合作中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和全面和諧的發展。

因材施教,分層要求對學生髮展是至關重要的。同樣是學生,他們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行為習慣、學習目標等都存在着較大的差異,用同一個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是不科學的,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讚賞學生的點滴進步。這種注重激勵和發展的學習評價,無疑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使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真正落到實處。

三、倡導探究式教學。

倡導探索性學習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材偏向於灌輸給學生系統的知識,以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強調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在生物教學中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於動腦和動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技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釋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習過程更富有個性化,有利於情感體驗,養成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生物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命體,以及與之相關的環境因素。因此生物學的知識涉及到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體的健康保健、防病、治病、農業生產、環境污染和保護等等無一不與生物學知識有着密切的關係,聯繫實際進行生物教學是生物教學一貫所遵循的教學原則,但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材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有一定的脱節,表現出滯後性、教師不能及時的引導學生分析、解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新的生物學現象和生物學成就。

由於教師觀念陳舊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對發生在身邊的很多常見的、鮮活的生物學現象也很難聯繫和解釋到位。學生所學知識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新課標提出的注重與現實生活聯繫的課程觀念,強調了理論聯繫實際,尤其是聯繫現實生活實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生物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強化聯繫現實生活實際的意識,隨時注意觀察,研究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生物學新進展,並且要引導學生關心、關注、理解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指導學生運用生物學的原理解釋發生在身邊的生物學現象,培養學生聯繫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堅信,新課下的生物教學。會給整個教學帶來一個新的面貌觀,讓老師心情舒暢的備課、教學。讓學生自由愉快的掌握新知識,自信的面對大學聯考。快樂的體驗生物課在生活中的用途。

生物心得體會 篇14

摘要:通過開展網絡普及生物知識、舉辦特色的生物競賽和生物科技探究活動以及開展社會實踐和知識講座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活動,可以讓學生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對課堂教學具有極大幫助。

關鍵詞:課外教育課堂教學生物教學課外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具有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教育活動,可以使學生的才華得到展現,能力得到提升,學習生活得到樂趣,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筆者在多年教學過程中,常開展一些切實可行的課外教育活動,對激發學生求知慾望、開闊眼界、獲取新知起到了積極作用。1利用網絡多媒體宣傳生物科普知識隨着校園局域網和教室多媒體普及推廣,利用網絡和多媒體進行生物科普知識宣傳變得十分方便和快捷,具有傳統的黑板報和宣傳欄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量更大,內容更充實,形式更多樣。這樣,更有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道德情操。例如:利用教室多媒體在課外時間經常播放《人與自然》紀錄片,讓他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感受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激發他們探索自然的慾望;

當上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一節時,課後及時播放《動物世界》、《丹頂鶴》等有關珍稀動物的紀錄片,讓他們瞭解威脅動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及對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學會與動物和平共存,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人類自身。通過這樣的課外教育方式,既鞏固了課堂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生態意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每年12月1日是“艾滋病日”,除了在宣傳欄進行艾滋病知識的介紹外,還可以播放有關艾滋病的電視短片,讓學生認識到艾滋病的危害,既鞏固了書本知識,增強了他們的防範意識,又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2舉辦有特色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生物學科的特色,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生物知識競賽,如組織“顯微鏡操作比賽”、“臨時裝片製作”競賽、“生物標本製作”大賽等,以培養他們動手操作能力。對於製作比較好的作品,還可以作為教學資料保留下來,以供以後教學使用組織“環保知識”競賽“、海洋知識”競賽,不僅能擴大學生知識面,還能樹立學生關心生態環境的思想,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組織“認識身邊的植物”競賽,看看誰認識的植物種類多,讓他們多瞭解身邊的`生物,使他們感覺到學有所用,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在平時,還可以開展“有獎競答”活動,每週精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試題或生物趣味小知識,以黑板報的形式公佈出來,讓學生進行搶答,對答得又快又準確的同學進行獎勵。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提高他們解決問題能力,同學們都踴躍參與,積極性很高,戲稱為“每週一賽”。3開展生物科技探究活動,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學生從課堂上學來的知識,往往偏重於理論,不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課外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鞏固、加深和擴展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促使知識向能力轉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筆者根據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開展一定的實驗活動或根據日常生活中發現有意義的課題,組織學生進行科技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例如:在學校生物園內組織學生開展培育花卉和繁殖花木的活動,對月季、茉莉等常見花卉進行扦插繁殖,探究生長素對扦插植物生根的影響;還可以組織學生在教室種植吊蘭等植物,記錄觀察植物的向光性特點;在上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節後,組織學生動手製作小生態瓶,探究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因素,並對他們的作品給予評價。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有的同學選用許願瓶來製作,透光性好,造型獨特,再加上一些裝飾,就製作成了一件具有生物特色的裝飾瓶,擺在教室窗台上,成了教室裏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使書本的知識得到應用,提升了他們生物科學素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