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9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薦】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1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常常沒有意識到,有時我們的行為實際上是限制了學生。同樣是上這節課,探究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我們經常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按部就班來探究,比如:老師不讓學生來提出問題,自己直接給出問題,生怕學生胡思亂想,五花八門的問題讓自己下不了台(其實老師回答不出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坦白説出學生反而覺得你坦誠,更喜歡你,不讓學生提問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再比如,在設計探究方案時常常擔心學生丟三拉四而乾脆給出實驗的具體步驟,在學生實施探究方案時又擔心學生計時不準,而常常由老師統一計時,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手腳。而這次上課,我放得很開,從提出問題到作出假設,從設計探究方案到實施探究方案,一切都是學生自己思考出來的,我只是起了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學生漏掉某些重要的注意事項時把需要交代的問題交代清楚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學生們在小組內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積極思考、提問、表達、動手,很好的完成了這個探究活動,並且在實驗後的分析處理數據的過程中也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表現出很好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探究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體驗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留給他們的課後探究問題也再一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熱情。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有體會,在備課過程中,只有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思維特點和便於操作的教學方法、實驗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每次上課,每次都有一些缺憾,反思這堂課也有不足。比如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課前我意識到一節課時間不夠用,卻沒有相應的安排調課換成二節連堂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選擇並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由於本課是本書安排的第一個探究活動,安排學生課堂上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有利於學生鞏固對探究的一般過程的理解,同時,這也是課堂反饋的一個極好形式。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2

授課的教學中,好的引入可以説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與實際相關的一些案例材料來引入新課,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在本節課中,我用故事《找尾巴》導入,讓生知道壁虎的斷尾其實就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然後導入本節課的內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在講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時,首先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引導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間的聯繫展開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散性的,充滿靈性的。國中生的生活經驗畢竟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又展示了幾幅圖片(北極熊的體色,壁虎的體色,不同環境中青蛙的體色,竹節蟲的擬態,長頸鹿的變化,樺尺蛾因為工業污染體色的變化等),通過這些形象的案例引發學生興趣,然後啟發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這一段我還加了趣味閲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讓生知道我們人類的不同特徵也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這一個階段引起了一個小高潮,學生很感興趣,效果很好。並因勢利導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各種生物對於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並且讓生明白生物的生存鬥爭其實是很殘酷的,或經歷風吹雨打,或飢腸轆轆,會飢寒交迫,會被抓捕,所以生物的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在講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時,除了課本中舉得事例,我重點給學生講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讓生明白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多麼重要,讓生知道人類對環境的破會早晚會回報給人類,明白其實愛惜環境就是愛惜我們自己,對生進行充分的情感教育,效果很好。

回顧本節課,感覺也存在好多不足,如:

1、時間的分配上,有點前緊後鬆。應當拿出更多讓生掌握基礎知識。

2、講學稿的檢查、管理應更系統嚴格些。

3、如果讓學生自己蒐集資料,並小組彙總,課上展示,學生的積極性會進一步地被調動

4、講課的藝術性有待欠缺,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5、如果對學生播放生物適應與影響環境的影像資料,效果會更好。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自身再學習要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我準備做到以下幾點:

1、準備一本筆記本,把平時自己對教學的想法和感悟記上,每隔一段時間,整理一遍,寫成一篇教學反思

2、多借書和看書,經常從網上查閲資料,豐富本學科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

3、多和經驗豐富的教師探討,以解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

4、多和學生溝通,以瞭解學生的心理,學生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更好地發揮學生和教師的潛力。

5、在課堂上,不僅關注學習好的學生,更要關注學習差的學生;不僅關注學習活動,更要關注學習狀態。

一個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所以希望我能通過再學習,來提高自身的修養跟素質,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討論、交流課,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實現了教學目標。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中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使學生通過討論、觀察、思考,瞭解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負面影響,讓學生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從內心自發地進行環境保護。但本次教學應進一步加強評價的激勵作用和課件製作中應加入一些環境污染前後的對照圖片等,更直觀的説明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開放性教學目標的設計體現了彈性和靈活性。布盧姆説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我在本節課預先設置的目標不是靜態的、封閉的,而是動態的、可以調整的。如本節課中最後討論時,學生羣情激憤,有的學生查閲了大量資料,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有的甚至提到了可持續性發展、森林法、土地法等涉及下節課的內容,我便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課堂氛圍活躍,但不易控制,教師一定要備課充分,才能把握好課堂。

不同的班準備的材料所涉及的內容各不相同,教師要在課前對不同的班級都要有所準備,補充未涉及到的內容,肯定新知識,才不至於在課堂上出現尷尬的場面。

本節課是一節討論交流課,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在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同時,給學生另外提出挑戰性的問題,為學生髮展自己的個性特點及創造潛力,提供了機會和舞台。此節課隨着學生展示,一步步讓學生自我感受到心靈的沉重,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從內心自發地進行環境保護,符合學生心理,讓學生的心中敲響警鐘。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4

在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裏,從人們對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視覺以及耳和聽覺,這樣做的目的是強調人體通過自身的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來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強調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強調關注人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係;強調要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沿着科學發展的本來面目更加合理的學習。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教材內容:包括“視覺”探究和“聽覺”探究兩部分。現將“視覺”作為第一課時內容講授,分情景導入—眼與視覺—走進生活—近視及預防—課外拓展—我的收穫六個版塊。

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體驗式學習法、歸納總結法。着重突出“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分析討論等手段,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分析、思考,同時通過模型、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的東西形象直觀化,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愉快全面接受新知識。

本節課結束後,我反思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l.以學生的發展為方向,在授課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引導他們廣泛地開展討論。

2.把重視學習成果轉移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上,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創造性學習以及合作探究性學習。

3.採用學生自主合作研究式教學模式,創設問題情境和畫面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達到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目的。

4.授課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生的觀察能力。

不足之處:

1.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教學內容設置的比較多,可適當進行刪減。比如在講授視覺的形成過程時會形成倒像的內容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較難,可刪去;在最後的新課環節—“近視的預防”可作為作業內容,以減少佔用的課下時間。

2.學靈活性不夠。比如在進行“瞳孔大小的調節”實驗時由於天氣原因效果不夠明顯,應適當調整實驗方法。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5

這節課的設計,採用微課教學的模式,本節教學的重點食物鏈,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在講授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環節播放微課視頻,教學效果好。用生活中的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引出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捕食關係,引導學生正確書寫食物鏈。通過觀察與思考,分析食物鏈之間存在密切關係,這樣形成了複雜的食物網。較好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我們都知道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常常沒有意識到,有時我們的行為實際上是限制了學生。這次上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我只是起了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學生漏掉某些重要的注意事項時把需要交代的問題交代清楚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學生們在小組內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積極思考、提問、表達、動手,很好的完成了這個探究活動,並且在實驗後的分析處理數據的過程中也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表現出很好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探究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體驗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留給他們的課後探究問題也再一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熱情。

通過這次教學,我發現,微視頻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於生物學中重難點教學有很好的效果,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開發新的微課視頻,在教學中靈活的運用。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6

多媒體在現代教育中的作用已經不言而喻,為了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直觀、更加形象、更好的接受和提高課堂效率,我們特地把人教版國中生物第一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一節的有關內容製成課件,利用多媒體給學生上了一堂課。從課後學生的反應來看,效果要好於原先的那種課堂上的單獨的講述模式。由於生物學科的特殊性,多媒體教學可以發揮更大的優勢。在這堂課中,聲音、圖像、影片、文字各個角度的刺激,使學生可以全方位的去體會和理解所學內容。並以此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一、利用問題引入新課

在這次公開課的教學中,好的引入可以説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與實際相關的一些案例材料來引入新課,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在本節課中,我們首先由問題來提起學生的思考,讓師生共同努力來承接上一堂課的內容(有關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同時導入本節課的內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然後利用一些圖片資料等,通過這些豐富的資料直接引發學生興趣,並因勢誘導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各種生物對於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從而為本節課開了一個好頭。利用這種方式來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剛開始就抓住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還通過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利用案例材料進行檢測

在學生結合問題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後,我們改變了通常的先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的做法,而是採用相關的案例或檢測題,來檢測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情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學習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後,提供給學生雷鳥在冬季如期換毛但冬季來遲了這是否是對環境的適應,啟發學生的思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理解,適應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在這一部分我還選擇了舟蛾、枯葉蝶、葉蟬等各種生物的圖片,來來練練學生的眼力,讓他們分析生物適應環境方式上的區別,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合理安排促學生進行課外探究

在這次教學中,我們為了使課堂教學有序進行,我們把對“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探究安排在課外進行,但也不是簡單的佈置一下,説説而已,而是發了一張記錄單,要求學生應該如何測量,測幾次等,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我們課堂上用他們的數據來説話。這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

生物學本來就是一門生命科學,是和我們人類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讓學生掌握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認識到這個世界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我們應當愛護我們的這個家園。

五、存在不足

在這次教學中在“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處師生互動較少,在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處使用數據處理還可以更深入,在“人與自然”地和諧相處方面的教育還可以再加強一些。

總之,通過這節課,我們認識到了多媒體上課的優勢,它使學生對生物學的認識和理解更加透徹,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所以我以後還要更加強對這種新出現的教學方式的研究,多向其他老教師、優秀教師請教,儘量在最合適的時候採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去產生最好的教學效果。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7

本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首先學生在思考討論中提出問題,再通過小組合作,設計並實施實驗方案解決問題,教師的作用則是提供材料,適時引導、點撥,真正做到學生主動參與、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

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該設計適用性強,較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基本達到了預先確定的教學目標。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提出的問題存在一定的發散性和不確定性,而且各小組成員的領悟能力也不均衡。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8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境,是構建良好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自覺地學習,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師對新課內容的巧妙導入,問題提出的策略,探究實驗的設計,知識檢測的方法,都能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境。

談談我自己在《環境對生物影響》一節教學中所採用的,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境的方法。

一、課題導入

本節課所要講的新知識是,第十六章《生物與環境》,第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課題到導入,我採用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切入課題,以及利用多媒體效果進入教學主題的方式。

1.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課前我的導言是,“五一長假,去你們哪兒了?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色?”同學都會思考他五一長假去哪了?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色?在他們的頭腦中就會自然形成,“生物,環境”相關內容。這樣一個思維情境的創設,吸引了每一位同學,使學生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到課堂來。

2.採用多媒體導入:請同學們欣賞幾幅自然風光,“水中,遠處帆船,盛開的荷花”“東北虎在森林覓食”“土壤中的蚯蚓”欣賞後提出問題,“圖片中的生物離開他們的環境,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學生回答“生物離不開環境”,進一步提問“三者的生活環境有那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導引出課題:第十六章生物與環境,第一節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利用多媒體導入教學,圖片鮮明,環境真實,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了對新知識的強烈渴望。

問題情境的創設,設計了分層。所有同學都能答上來“生物離不開環境”,但三者的生活環境相同點和不同點不是所有學生能根據現有圖片分析出來的。利用分層問題的創設,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每一位同學都有問題可思考,無論是學習優秀的學生還是學習有困難學生,都能產生相應的學習效果。

二、探究活動的設計

播放東北虎森林捕食的視頻。請學生分析東北虎的棲息環境的組成因素,完成相應的分層思考題及《實驗報告冊》。

利用視頻為學生創設一個參與觀察探究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有可能去探究,在探究問題的設計上也設計了分層,問題由簡單到複雜,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提問,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參與探究,都有事可幹。對複雜問題的探究以小組的形式完成,為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創設了平台,提升了學生參與教學的深度。

三、教學檢測擴展知識

我們往往要採取課後檢測來檢查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我在這節課沒有采取往常的檢測題的形式,而是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理論運用實際的檢測情境。將一株生長狀況級差的盆栽花卉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為我的花卉設計一個拯救方案,並談談方案設計的依據,全班討論看那一方案快速可行。這一檢測情境的創設給學生一個將理論知識用於實踐的機會。這樣不僅檢測了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還鍛鍊了他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面對美麗的花卉即將死亡這一事實,每一位學生都情不自禁的憐惜它,都想改變它的生活狀況,所以方案設計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非常高,表現了對這件事的極大興趣。這一件檢測過程又是學生的一個積極的參與學習的過程。所以我想,我們的課後檢測有沒有效果。還需要有心的教師認真的設計創設情境來達到理想的效果。

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需要我們教師用心的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用您創設的教學情境引領我們的學生,讓他們積極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在學習中產生樂趣和興趣。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9

終於結束了自己第一節彙報課,整個人都鬆了一口氣。第一次那麼多老師來聽我上課,忐忑又緊張,害怕自己因為緊張漏講了內容,也非常好奇各個老師對我課堂如何點評。上完課之後,其他老師也給我提出了一些意見,綜合其他老師的建議,我也自我總結了一下。

1.語言表達能力

對於我這種新手而言,為了上好一節課還是要提前先打好草稿,如何去講解表達知識點,如何用語言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一個老師表達不清楚,學生也聽不懂,整個知識點都會一頭霧水。語言表達出現了錯誤,學生也會起鬨。因為心情比較緊張,所以導致上課的時候有一處的確是出現了語言表達的錯誤,學生也一聽就出來了,讓我覺得非常不好意思。在往後的`日子裏,的確需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學會從容面對這麼多老師來聽課的場面,更要加強文字表達藝術。

2.時間利用能力

在上完該節內容的時候,還有剩下一點時間,我便讓學生去做練習。有老師就建議我,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再把課堂總結讀一下,我覺得這也是非常好的措施,在總結的時候也是用幾分鐘回顧一下一節課的內容,對知識點的記憶的確是不夠深刻,讓學生齊讀一下總結,可以讓每個人都開口去讀,不多不少都能進入一些學生的腦海裏面,而有一些上課容易走神的同學,也能在同學們齊讀的時候,那些知識也不知不覺跑進耳朵裏。所以我覺得在上課時候剩下一點時間,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好這一點時間,讓學生得益更多。

3.課堂控制能力

這節課為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我採用了小組競賽制,學生在課堂中答對一題加一分,答錯一題扣一分,得分最高的小組還會有小驚喜。在這節課上我看到了學生前所未有的積極性,課堂下一個個踴躍舉手的同學讓我非常的欣慰。也是因為同學們舉手得太積極了,所以課堂出現了一點點騷動,儘管我説安靜他們也很快安靜了下來,但是在課堂上控制學生的能力還要繼續加強,否則就很有可能影響到我上課的內容。黃主任也建議我在讓學生做練習的時候,儘量空出一點時間讓一些反應慢的學生能夠有時間去思考。主任説得非常對,如果連續提問,一些學生還沒做第二道題的時候我已經提問了第二道題回答的同學,那其他沒做的同學就會失去做練習的興趣,真是一個很有幫助的建議。

4.學生作業的反饋

在上完課之後,我批改了兩個班的對應練習。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學生對我的課堂的一種反饋,它會告訴我,我的上課方式還存在什麼問題,學生為什麼沒有掌握好這些知識。例如這節課有涉及到“温室效應”由二氧化碳引起,而“酸雨”由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質引起。有學生在做題的時候會混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導致的不同環境問題,所以我覺得我的課堂,還需要反覆加強某些知識點,可以使用注意語氣去提醒學生,或者在上課過程中多強調幾次。還有一些應該講解到的內容還是有所缺乏,我意識到這是由於我掌握的考點不夠多的緣故,以後我備課的時候也會盡可能做多點練習,從練習中發現總結該節考點,並扦插到我的課堂中去。還有就是有些學生甚至連非常基本的知識點都沒有掌握,這是因為學生在我的課堂中走神了。也就是説我這節課還並不足以去吸引學生,提起他們的興趣,我應該在上課的時候除了上好我的課,還要去多點關注那些上課走神的學生。

這節彙報課因為學生的積極配合,上得也是比較順利,但是自己的確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改正,希望以後能不斷從其他老師給我的建議裏面完善和提升自己,打造更好地生物課堂。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10

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有兩點。其一,要注意及時而客觀的學習及實驗評價;其二,必須要求學生盡力備好鼠婦,對於我這裏的學生,捉鼠婦的好奇心有,但極少學生能捉夠10只以上,更多的是根本不知那裏有,捉不到,一個班有時只有一兩個同學抓到三五隻,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我改用了學生很容易準備的材料——小鯪魚,這樣保證了每組都能參與。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些同學就會對生物課有失落感,一節課盡是看別人學習探究,改材料後學生也很喜歡小鯪魚,很有成功感,氣氛熱情高漲,更自覺地學習生物學知識和提高生物學的興趣。

課前還讓學生把採集小鯪魚或買魚的過程用相機錄下來,讓學生體驗小鯪魚的生活環境,又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捉魚買魚的過程,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事半功倍。生物學貼近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在學生知識儲備還不夠,還不具備完善的生物科學探究的技能時,要用實際生活中的事例,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手段,循序漸進地逐步引導,漸出真知,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以達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

1、舉例説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種類。

2、舉例説明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3、能根據教材中“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設計完成實驗,並能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二)能力:

1、初次進實驗室,養成良好實驗操作規範。通過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初步學會探究活動的一般方法。

2、並學着用這一方法去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養成認真觀察和記錄的習慣,並學會與小組同學合作和交流。

二、教學重點分析:

1、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

2、學生第一次走進實驗室做探究活動,要在討論的基礎上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不僅知道探究實驗包括哪些環節,還應該知道每一環節要怎樣做。

三、教學難點分析:

由於初次接觸探究實驗,探究實驗的設計是難點,尤其是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四、教學策略:

本節課要在實驗室完成,針對教學難點,應以提問和引導的方式解決,實驗課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探究過程的積極性,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能在實驗結束後對數據進行處理,找到本組和全班平均值的差異、分析原因。最後總結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對生物學其他問題的探究慾望,並使學生理解不只鼠婦,所有生物的生活都受環境的影響。

五、本節課需時:

2課時。

六、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捕捉鼠婦,提醒學生在帶鼠婦來學校時應放在瓶子中,瓶子要留通風孔徑,底層最好鋪土,土要有一定濕度,但不能看出水來,課上要鼓勵捉的多的同學。

七、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1分鐘)

我們知道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而這些條件也恰恰成為了環境中影響生物生存的因素。那麼,生物會受到環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二)思考。(13分鐘)

1、討論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和制定計劃幾個環節:

(1)這節課我們通過對鼠婦生活的研究來探討這個問題。鼠婦通常被我們大家叫做潮蟲。

(2)同學們都把自己捉到的鼠婦帶來了,有的同學貢獻了很多隻,咱們來問問他在哪捉到這麼多鼠婦的呢?當你搬動花盆或石塊捉鼠婦的時候,你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現象嗎?

(3)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發出了聲響嗎?當時你是怎麼想的?

(4)當我們觀察到這種現象的時候,很自然頭腦中會閃現出這樣一個問題:鼠婦很怕光嗎?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這就是我們進行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提出問題。

(1)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我們似乎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好像又缺乏證據,那我們不妨先做一個假設:鼠婦適於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2)現在我們想證明提出的假設對不對,該怎麼做呢?

(3)你打算怎麼做這個實驗?

3、對學生的方案給予評價。

(1)大家在設計實驗方案的時候,都不自覺地用到了一種方法——把光亮處和陰暗處兩個環境的鼠婦進行對比,這種方法和只觀察光亮處鼠婦活動或者只觀察陰暗處鼠婦活動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更科學?

(2)請大家看書上15頁方框裏的內容:光照是這個實驗中的變量,我們所進行的除了這個變量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

(3)接下來請大家看看書上介紹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對等會兒要進行的實驗過程做到心中有數。

花盆下,石塊下等等。

搬開石塊鼠婦會跑。

(4)學生思考給出答案:鼠婦不願意被光照到,鼠婦可能怕光。

(5)做實驗可以證明,看看鼠婦是不是真的怕光。

(6)學生討論,之後説出討論方案。

學生很容易就説出光亮處和陰暗處對比的實驗設計。

4、思考回答,得出結論。

5、讀書,明確變量和對照實驗兩個概念。(15分鐘)

(三)實驗過程:

1、我們分成兩個人一組,每組會用到10只鼠婦,1只行嗎?

2、大家先把這個鐵盒子裏面平鋪上濕土,然後將鐵盒子的一側蓋上紙板,再將鼠婦分成兩份分別放入盒中黑暗和明亮的兩側,靜止兩分鐘。又為什麼靜止一會兒呢?

3、開始計時,每分鐘後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認真記錄,並填表(表見教科書16頁)

4、教師不斷巡視,指導學生進行實驗並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5、不行,太少了

6、因為要給鼠婦適應環境的時間

7、學生觀察鼠婦的活動,並記錄實驗數據。(10分鐘)

(四)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1、請小組內的同學們一起分析數據、得出結果,看看實驗結果是否和我們作出的假設一致。

2、收集全班各組實驗中第10次數據,計算平均值。

3、指導學生分析結果相差多的組與全班平均值間出現差異的原因。

4、提出新問題:這個實驗中哪一組是實驗組?哪一組是對照組?

(五)學生統計分析實驗數據。

1、彙報第10次數據。

2、分析原因,如紙板沒有蓋嚴,漏縫導致光照進去了等思考並回答。(4分鐘)

3、講解探究過程。

其實以上我們完成了一次探究活動,請同學們回憶並總結探究的過程。

(六)板書: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探究過程:(2分鐘)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也可不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除了光以外,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我們做完實驗了,這些鼠婦怎麼辦?

思考回答: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温度、水分等。

放回到適合於鼠婦生活的自然環境中,因鼠婦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員。

二、總結:

我們通過“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知道了探究實驗是解決生物學問題的一種科學方法。嘗試了探究的一般過程,並且知道了環境中的因素如光等對生物的生活有影響。

不僅鼠婦,所有的生物都會受到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

第2課時:

(一)複習提問。(5分鐘)

1、上節課我們通過探究實驗瞭解到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探究實驗包括哪些環節呢?

2、思考回答。

(二)講授新課。(30分鐘)

1、除了光對鼠婦的生活產生影響,環境中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2、其實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如果這些生存條件發生變化了,對生物會有影響嗎?誰能舉一個我們生活中簡簡單單的例子啊?

3、我們如果把這些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分為兩類,能維持魚兒生活的水和空氣、光、温度等是非生物因素,而另一類是生物因素比如餵養小雞的蟲子等等。

(三)鞏固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1)舉例説明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如:光會影響植物的生活和分佈,還會影響動物的體色、生長髮育等。温度與植物分佈有密切關係,對動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也有影響等。

(2)舉例説明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合作關係、競爭關係。如:螞蟻、蜜蜂的合作關係。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捕食。水稻和雜草的競爭關係等。

(3)空氣、土壤濕度等會有影響。比如説池塘裏的魚,要是乾旱,池塘裏的水很淺,魚就會死去。還有如果我沒有餵養我家養的小雞,它們也會長的很慢。冬天我家種的小苗要在大棚中才能生長,要是在外面就會凍死了。

3、進一步理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4、能判斷生物之間屬於何種關係。

(四)複習鞏固。(10分鐘)

1、一起做書後練習題。

2、做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一、探究過程: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也可不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二、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水、温度等

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八、課後反思:

學生對生物圈中影響生物的環境因素有一定了解,要幫助他們將其分類,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在實驗前,對實驗步驟的講解尤為關鍵,如果學生不能很好理解實驗意圖,就會在實驗中出現不知為何計數,又為何要避免將遮光板打開,所以要使學生在實驗前明確實驗要求和目的。實驗中,督促學生記錄數據,整理數據會讓他們既體會到實驗的樂趣,又養成做記錄的好習慣。探究的過程在實驗後總結會有利於學生理解,不會太生硬。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12

一、教學的成功之處

1、本節課有效的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並且自我創新大膽設計的探究實驗,也讓學生得到良好的鍛鍊。

2、新課開始利用視頻《從外太空看美麗的地球》讓學生感受到地球的美麗,讓學生有了保護地球的願望。新課結束用一首環保公益歌曲《為未來吶喊》讓學生深感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3、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材料,正確的設計並完成模擬酸雨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到酸雨對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能夠再一次體驗探究實驗的基本過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多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因素,讓學生體驗知識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生命科學的感悟。深刻的認識到環境污染問題危害的嚴重性,解決了本課教學中學生設計實驗的重點和難點。模擬實驗操作上並沒有什麼困難。通過教師分析,學生能夠清楚地觀察到模擬酸雨中的種子萌發的情況,學生交流的非常好。這樣有一定的視覺衝擊,能極大激發學生興趣。

二、教學的不足之處

通過教學回顧,梳理,感覺到存在一些不盡人意地方。

1、教學上的時間控制應加以注意,特別是實驗課的時間。今後要在這方面多研究方法。

2、實驗中模擬酸雨的ph值選擇上不太嚴謹,我選擇了一組ph=3,而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

3、這節課既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學生參與生物學學習的意願的檢驗。從我們的實踐上看,部分同學不願意思考,遇到問題不願意努力解決。如何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是我們應該很好的研究的課題。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13

本單元教材內容主要圍繞生物同環境的關係組織教學,這章內容主要講了二者之間的四層關係:即生物依賴於環境、環境影響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但從前幾節課題來看本節課題顯得和《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似乎矛盾,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怎麼生物又能適應環境呢?在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時,我並未有所深刻的思考,只是就教材中提到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自然界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在閲讀本節教學參考時提到這樣一句話: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暫時的適應而不是永久的適應。因此在教學時,我就這句話給學生做了板書和強調。在理解二者關係時沒有認真思考,這點做的很差勁,這説明自己在對教材的深入研讀還不夠深入。但本節課在教學中,也有做得較好的地方,就是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上處理的比較好。

在教學中,我運用達爾文的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意義引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達爾文提到:“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我給學生講到:當今的社會競爭十分激烈,大家未來面對就業問題也是如此。我們怎樣才能成為競爭中的強者?從眼前出發,從我們的學習着手。在現在各科任老師的教學方法下,你們怎樣快速適應教學環境,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學方法,同時學會思考,學會調試自己的情緒,快速適應學習環境,使自己的學習得以穩步提升。本節在教育學生情感方面做得較好。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14

多媒體在現代教育中的作用已經不言而喻,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和提高課堂效率,我特地把高中生物第二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一節的有關內容製成課件,利用多媒體給學生上了一堂課。從課後學生的反應來看,效果要好於原先的那種課堂上的單獨的講述討論模式。由於生物學科的特殊性,多媒體教學可以發揮更大的優勢。在這堂課中,聲音、圖像、影片、文字各個角度的刺激,使學生可以全方位的去體會和理解所學內容。並以此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一、利用案例引入新課

在新授課的教學中,好的引入可以説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與實際相關的一些案例材料來引入新課,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在本節課中,我首先由事物的兩面性來承接上一堂課的內容(有關生態因素),同時導入本節課的內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然後利用一些錄象資料介紹昆蟲的採粉過程、獵豹的捕食過程以及植物的種子形態、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熱帶雨林植物等,通過這些形象的案例引發學生興趣,並因勢誘導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各種生物對於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從而為本節課開了一個好頭。利用這種方式來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剛開始就抓住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還通過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利用案例展開討論

在通過這種靈活的方式導入新課後,不是帶着能夠層層分析,得出答案,而是把此問題留給學生,並展示了一些與要學習的內容相關的一些案例,通過這些案例層層設問,來引導學生看書,自己總結知識上,解決問題。如:在介紹生物的保護色時,展示三幅相關的圖片,然後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總結出保護色的概念。然後進一步提供螳螂捕食蒼蠅、北極雷鳥的保護色等,讓學生圍繞其討論保護色的意義。這樣的方式使的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學生的發言非常積極,而且見解各有不同,最終通過看書又獲得了一致的意見。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得到一些進一步的結論,如保護色的侷限性,當北極雷鳥冬季換羽後,卻沒有下雪,這時對它的生存反而是一種危險。

三、利用案例材料進行檢測

在學生結合問題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後,我改變了通常的先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的做法,而是採用相關的案例或檢測題,來檢測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情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學習完保護色、警戒色、擬態的三個概念後,提供給學生黃蜂、毒毛毛蟲、北極熊、枯葉蝶、蝗蟲等各種生物的圖片,分析他們在適應環境方式上的區別,從而得出三者的區別。通過填表的方式完成檢測,既讓學生動了起來,又檢驗

對於知識的理解程度。

四、利用案例材料進行點撥

通過上面的檢測,找出學生上在知識、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後,需要進行點撥及反饋糾正。這時我通過一些典型的例子,幫助其進一步加深對各個概念的理解。例如:通過蜥蜴體色隨不同環境而改變、雷鳥在降雪前就換上了白羽、震動枝條,竹節蟲跌落不動、蜂蘭花瓣吸引雄黃蜂幫其傳粉幾個例子的分析,指出在這幾個概念的理解關鍵是體色和外界環境的關係。

五、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

生物學本來就是一門生命科學,是和我們人類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讓學生掌握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認識到這個世界是人類生存的家園,我們應當愛護我們的這個家園。

總之,通過這次多媒體課,我再次認識到了多媒體上課的優勢,當然也認識到了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的弱勢,比如説沒有傳統的板書教學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更深刻,不利於相關知識點的落實等,所以我以後還要更加強對這種新出現的教學方式的研究,多向組內其他老教師請教,儘量在最合適的時候採用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去產生最好的教學效果

生物與環境的教學反思15

經過我們一年的訓練,學生在設計探究實驗方案上幾乎沒有困難。雖然有的同學還不能將所有的步驟都描述得很嚴謹,但在大家的討論和補充下,都有了很完善的方案。

在實驗操作上,由於我們要求學生自己在家操作,有不少學生由於沒有適當的實驗材料(特別是新鮮的種子,糧店裏買的豆子等發芽率太低)而影響了實驗的效果。在有的班級裏,我們為學生提供了新鮮的小麥,試驗效果就很好。

這節課既是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學生參與生物學學習的意願的檢驗。從我們的實踐上看,部分同學不願意思考,遇到缺乏試驗材料等問題不願意努力解決,“等、要”的情緒比較嚴重。如何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是我們應該很好的研究的課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