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範文(通用10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5W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範文(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範文(通用10篇)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1

聽了朱美仙老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上、二上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校本培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種種不足,我覺得以後教學時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一、重視領會編輯意圖,這是深挖教材,過好教材關的關鍵。

國小語文教材都是按專題組織教材,我們在備課時也應該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很好領會編輯意圖,明確每單元、每課的目標,圍繞目標確定教法、學法,做到心中有數。首先在鑽研教材上下功夫。備課前,先不要看教參,靜下心來,認真地讀課文,反覆地讀課文,像教學生讀書一樣,劃詞語、劃句子、作批註,整體感悟,讀出自己的感受。其次在鑽研課標上下功夫。語文課標對國小語文不同學段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謂課標,就是教學的標準,教學的依據。標準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準確把握教材的訓練要求,教學就可能出現盲目性。吃透課標,才能抓住教學目標,抓準教材訓練點,抓準情感目標的滲透點,才能根據目標對教材進行處理,加工、設計,才能把語文課教得有效,才能把課講實、講活。再次認真鑽研單元訓練目標和教學參考。課標是一個學段的目標和要求,單元訓練是對一個單元、一篇文章的目標和要求,是對課標階段目標的分解。單元訓練的目標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課文的訓練點。即使課標要求弄清楚了,單元目標不清楚,也照樣吃不透教材。吃透單元目標的同時,再看看教參。教參教參,只是參考,不要完全當作教學的要求。要學會分析、比較,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二、重新定位閲讀課文教學模式。

以往閲讀課文教學無外乎三步走,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寫作方法。新課改形勢下精讀教學應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 初讀、自讀課文,疏通詞句、知其事(即講了什麼事)。第二 再讀課文,畫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地方?為什麼受感動?試着讀出自己的感受。第三 同學之間交流,教師適當點撥。採用批、畫、注等形式引導學生自己學習,能夠自己投入到讀、思、練、議等語文實踐活動中。弄清楚你所批畫句段是什麼、在何處?你為什麼感動?又為什麼會使你受感動?(研究寫作方法)這些都可以在一個環節完成,有感動,還能傳達自己的感動。

三、淡化對課文內容分析,不必要進行繁瑣的課文分析、人文教學,要強化對語言的積累運用,寫法揣摩、遷移及學法的習得。

①重視語言積累運用。可以讓學生摘抄課文中打動自己的詞、句、段,從而積累語言。②重視寫法揣摩、遷移。應該藉助文本語言(教師、範讀、朗讀指導,抓比喻句、擬人句體會)。從整體上很好的朗讀,再在整體朗讀基礎上,抓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凸現人物的特點,從而使學生心中的人物形象高大起來。③強化對錶達方法的理解運用,即歸納可學可用之處,使學生學法上有所習得。可以適時進行小練筆,一個詞語、一句話、一小段都可以,不必在課尾去做,與方法的習得一樣可貫穿於整堂課,隨時去做。

總之,通過校本培訓我深切地認識到:鑽研新教材,推進新課改勢在必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文而異,因人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加強語言教學,加強閲讀教學容量,講求實教,才能促進新課改深入發展。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2

“校本培訓”就是以學校為本,以本校教師為培訓對象,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培訓資源,為實現本校辦學目標服務的中國小教師在職培訓。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教師培訓形式,既能促進教師自主專業成長,又能節約學習成本,具有靈活性、針對性、突出學校和教師的主體性等特點。隨着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校本培訓已成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的立足點在基層,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的突破口在課堂,優化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在實踐。在我校對教師開展校本培訓以來,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做得不夠:

一、校本培訓制度建設不夠完善

進行校本培訓管理首先需要進行校本培訓制度建設。有一套完善的校本培訓制度,校本培訓才能走上科學、有序、高效的道路,成為一項着眼長遠發展的運行體系。我校到目前為止,沒有真正形成校本培訓制度體系,有些零散的制度也都作為擺設,沒起多大實效。像教師讀書制度、學分管理制度、項目管理制度、評價制度等,還沒有真正落實到教師心中,因而也就無從談起它們發揮的作用。

完善的制度是校本培訓順利運行的保障,進行制度建設不是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和資源的無意義的事情,而是事關培訓整體的有價值的事情。所以,學校要制訂全面、合理、公正的培訓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的導向、激勵和規範作用,使我們今後工作需要着力考慮的一個方面。

二、教師對校本培訓的認識不夠

絕大部分教師認為,所謂的校本培訓就是搞一兩堂業務學習、弄一兩次教學研討活動,僅此而已。他們對校本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總認為是學校為完成上面交辦的任務而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對教師的工作量增加負擔,他們沒有真正站在提升自身素質的角度去思考,因而這樣的培訓也就很難取得實效。

其實校本培訓內容包含諸多方面,可以是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教學方面的,還可以是科研、隊伍建設、管理方面的,主要集中於教師勝任教育教學甚至是革新教育教學的各種知識和能力,包括有關教育理論、所教學科的知識與運用、學校與班級管理、與學生的交往、對學生評價、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新技術應用、教育科研能力等。國家教育立法和教育規劃工作所倡導的重點內容更是中國小教師校本培訓內容重點。而這些內容的背後隱含着教師的職業道德。這些培訓內容交叉融合,使教師的教學、個人和學校組織都得到和諧發展。

三、缺乏對校本培訓的評價

目前,我校校本培訓為培訓而培訓,沒有進行認真的評價考核,重在完成這樣一個過程。因該説校本培訓評價是校本培訓的航標和控制器,它決定着校本培訓的方向,並制約着培訓的價值取向,因而是非常重要的。評價和培訓過程具有同等的地位,它不是一個孤立的環節,而是貫穿於培訓過程的各個環節,其作用是調整、指導培訓的實施。它是培訓主要的、本質的、綜合的組成部分,校本培訓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培訓效果的反饋。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3

我校進行校本培訓的培訓學習,通過觀看視頻,閲讀相關資料,參與討論等,使我受益匪淺。我十分珍惜這次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機會,積極認真地參與了培訓的全過程。在培訓中我聆聽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幽默風趣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也與其他的教師一起進行了交流,不但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更堅定了我在教學實踐中成長和問題研究意識,去不斷地發現自身的問題和不足,改進教學教學。

在培訓中我聆聽了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也與其他教師一起進行了交流,不但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又和本組的語文教師一起進行了探討,可以説此次培訓收益頗豐。具體從以下幾點談起:

一、提升品德修養,堅定教育信念。

通過培訓學習,特別是課改培訓,讓我的教育信念更堅實,俗話説:“改造人首先就要改造一個人的思想。”思想指導、決定行動,培訓後,讓我把埋着苦幹的頭抬了起來,發現教育是需要遠見卓識的。在本次培訓中,錄像專家老師給我們做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老師的講座,闡述了他們對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以及如何開展課例研究。從專家的親身體驗,從教育到理念,讓我猶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氣,為之振奮。

二、熟悉教材聯繫,把握教改方向。

作為一名教師,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能,使之有效地指導平時的教學工作。在培訓過程中,更讓我明確了教學目標及聯繫,更有效的把握教材,聽評課時更能發現優點和不足。同時,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我的教育觀,正是這種換位思考,讓我學會了信任學生,並不斷地感受到信任帶來的驚喜和力量。

三、加強課例研究,促進專業成長。

課例是教師課堂教學軌跡的真實反映。這次培訓,觀看專家的錄像研究解説,知道了自己的嚴重不足,這樣培訓學習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職業成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自然成熟過程,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教學研究,能有效縮短教師成長週期。此次培訓我覺得讓我收穫最大。

這次培訓使我深刻的認識到培訓要有務實的態度,教師要敢於自我解剖,要有不斷自我提高的意識,要善於合作,善於反思,更要有一種隨時學習的意識。只有做到這些,教師的素質才能得以提高,教師才能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4

語文在教學考試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更為重要。但是,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有些學生讀書時間越長,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中學,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造成中學生對語文教學逐漸消極、漸行漸遠的現狀主要可從師生客觀和主觀上找原因。

客觀原因:

1、語文學科太枯燥,尤其是字音、字形、標點、病句、文言文等,難以吸引富有現代氣息的“喜新厭舊”的學生。

2、考試的效度影響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很多學生説,語文考試靠運氣,語文成績靠發揮。

3、學習語文沒有成就感,沒有數理化解題時的快感。

主觀原因:

1、部分語文老師秉承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居高臨下,不願放下“師道尊嚴”,不能和學生平等對話,難以和學生打成一片。

2、有些語文教師課堂上缺乏激情,教學觀念陳舊,甚至有的認為語文尤其是專題複習課,無需技巧,結果造成課堂氣氛沉悶。

3、應試教育的沿襲,使大多數老師仍然認為應試教育實在而摒棄素質教育,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喜歡語文課。

那麼,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在即將推行的新課程理念下,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活起來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轉換教師角色搞“活”課堂

新課程標準在很多方面都有深刻創新,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角色進行歷史性轉換:

(一)由課程知識體系的灌輸者轉為平等對話者。老師要以開放的胸襟與學生平等對話和碰撞,從而和學生打成一片,增強課堂效果。

(二)由知識的傳授者轉為知識的共享者。改變傳統教授者慣用的手法是“填鴨式”和“啟發式”,而採用體現出教學中師生角色的新境界,真正體現了師生的平等對話地位,實現師生互動的“共享者”教學。學生成了課堂樂趣“共享人”,課堂能不活起來嗎?

(三)由教科書的被動執行者轉為主動創造者,由成績的裁判者轉為學生成長的促進者。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對教科書進行“裁剪”,有選擇性地、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依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來選擇,拓寬和拓深語文課程,並使有字之書與鮮活的現實統一起來。讓課堂吸引富有現代氣息的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用激情激“活”課堂

語文是情感的語文,因為語文不僅學語文知識,還承載着傳承文化的責任,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李鎮西先生就説過:“一個教師要以自己對所教學科態度去影響學生,用發自內心肺腑的職業情感去感染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熱愛。”

生命,因為激情而更美麗;教學,因為激情而更動人。

其次要使課堂充滿激情,還得讓課堂語言精妙,回味無窮。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果”,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教學實踐的重要條件”,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麼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

三、靈活多樣的方法教“活”課堂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中學語文課雖無定法,但卻需要講究教學方法。語文界前輩呂叔湘先生曾經説過:“真正掌握一種教學法的教師,他是會隨機應變的,他的教室裏是生氣勃勃的。如果説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麼,在種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那麼為了讓學生“活”起來,可以嘗試哪些手段方法呢?

(一)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能以它豐富的形式——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系統,充分展示出教學手段的多樣性,能有效地彌補傳統語文教學的枯澡、乏味,給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作為老師,我們應該主動學習並運用這一高科技手段,使昏昏欲睡的學生集中精力“活”起來。

(二)以讀激情。語文教學,讀為根本,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滿了農厚的感情色彩,很合適朗讀。這時,假如老師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將文章聲情並茂地朗讀出來,定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學生也會受到強烈的感染,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競答搶答。有些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夠主動作出迴應。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意見,而也有很多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卻羞於啟齒或明知不答,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採用競答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必答、輪答、搶答等類型的題目,形成一種競爭的氛圍,學生的思維和課堂氣氛就會“活”起來。

(四)角色對換。語文課堂上,可以做一些適當的角色對換,部分知識、題目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去講,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性,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強學生記憶,找出自己知識盲點,懂得老師講課的艱辛,從而尊重老師,與老師“情同意會”。

以上是我教學中的一點點反思。於漪老師説過“語文教師教了多少年語文都是新教師”。隨着時代的發展和我省新課程的即將推進,我們語文教學中將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我們不耽於經驗,不囿於傳統,與時俱進,努力創新,我們的教學之花便會更加璀璨奪目!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5

轉眼間,半年的教學工作又結束了。我擔任學科的教學工作。應該説分班後給了我更多地實踐我自己的教學思想的機會。也使我能夠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和挖掘教材裏的內容。這半年來,學校也經歷了改制的變革,通過這次改制的洗禮,也使我更加清醒地認識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並且努力在工作中去不斷錘鍊和充實自己。

我擔任的是----1-3三個班的----教學工作。而三個班的化學成績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個別學生的---基礎幾乎等於零。這也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不便,當然這也迫使我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搞好課堂設計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雖然我已經帶過三次畢業班,但是這半年來,我仍然認認真真地書寫我的教案,並且把去年不足的地方加以了補充,還有就是更加註重了與學生的交流,回憶上一年的教學情形,總感覺有一點自己單打獨鬥的味道,所以這半年來我更加註重瞭解學生的聽課感受,根據學生的反映,從而不斷去調整自己的課堂設計。還有就是多向老教師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課堂組織能力。具體來講,有以下幾點經驗教訓:

1、我感覺課堂45分鐘是搞好教學最重要的環節。要上好課,關鍵在於備課。只有在備課時多花些時間,才能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工作。就備課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一定要認真鑽研化學教材。鑽研化學教材包括鑽研教學大綱、--課本等。鑽研大綱主要是要使自己明確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所在,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層次分明。而鑽研課本對於我來説則是更為重要的,如果合上課本就搞不清某一章節的整個脈絡,那麼我在課堂上就不能夠更清晰地向學生講解好知識點,自己一亂,學生肯定聽的是雲裏霧裏不知所云。這也就談不上什麼搞好教學了。第二,瞭解學生。只有瞭解學生,才能使教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我記得上一年才開始上課時我沒有注意學生的反映,課後也沒有同學生進行交流,結果學生在他們的週記中普遍反映我上課太快,聽不懂。這半年我特意注重了這一方面,儘量保證絕大多數同學能夠聽懂和跟的上我的上課節奏。當然瞭解學生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説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這也決定了我在上課時應該把握的教學內容、確定重難點、選擇教學方式方法等。例如在1班上課時我經常對教材的內容加以了深化,舉例時在例題的難度上也有所增加。第三,一定要準備豐富的備用資料。試想一下如果每節課都是照着課本滿堂灌,可能只要半個月下來上課時就會有一大半學生要睡覺。我是從學生過來的當然明白這一點。所以我在上課講解知識時往往穿插了一些課外趣味知識的介紹。這既培養了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我覺得上課時既要把教學大綱、化學課本上要求要掌握的知識點向學生傳授,也要滿足部分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適當向他們介紹一些的高科技產品以及化學與生活上的常識性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這也就要求我在課前做大量的工作,去閲讀相關的資料和查找相關信息。事實上我在internet網上的確也收集了大量這方面的信息。這一切都極大的豐富了我的教學知識體系。第四,要注重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是一門實驗的科學。高一幾乎每一章都有一些演示實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儘量做更多地演示實驗給學生看,並且還補充了一些實驗。這樣既把學生引出誤區,同時又增強了學生的興趣。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應該搞好課後輔導工作。化學課外輔導是化學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是化學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化學輔導時間安排在晚自習時間裏。在這段時間裏,我除了注重加強對少數學習成績較差和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外,也對大多數成績一般的學生進行了必要的輔導。化學課外輔導的主要內容包括給學生解答學習中的疑難問題,指導學生做好課外作業。當然,在輔導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包括有時候是由於我上課時對知識點的講解不清而造成學生的理解困難,這時,我可以把問題拿出來向全體學生再次講解。而我也發現有些學生學習方法不對,特別喜歡鑽牛角尖,這時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加以引導。

3、要積極並且虛心地向別人請教。教學過程中總會碰到很多捉摸不定的問題,這時千萬不要略過,通過老教師的指點迷津往往能夠使自己獲得很大的收穫。我請教的人不僅包括學校內的老教師,還有網上的一些朋友,甚至包括我的學生。在講解某一個習題後我往往向班上同學徵求其它解法,學生也樂於起來向大家介紹一些他自己的解法。有時候我發現,學生的解題方法比我思考的方法要簡單的多!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豐富了我的解題思路。

當然,在這半年的教學工作上,我也感覺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是在課堂語言的表達上,我上課時的語言表達仍然缺乏生動性,有部分學生反映聽我的課沒什麼勁,尤其在一些比較枯燥的概念的表述上,不能舉一些生動的例子來更好地讓學生加以理解。對於這個缺點,我想我只有去了解更多的資料和信息,讓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拓寬。另外,我的板書較差,經常是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我以後一定要改進的。還有就是我對學生的要求不太嚴格,這可能跟我的性格有關吧,而有些學生(包括成績較好的)如果你不嚴格要求他們,他們往往在對待學習任務時就比較馬虎。在下半年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去改正這些缺點,認真去搞好自己的教學工作。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6

開學之前,學校組織了三天的校本培訓。在聽完幾位專家的講座後感想頗多。對攀枝花市教科所劉老師的《今天的有效課堂》深有感觸。有效課堂的建立是當今教育改革中教師搞好教學工作必不可少的任務。如何建立有效的,高效的課堂也成為教師深思的問題。就我自己的感悟有以下一些看法。經過學習,我認識到高效課堂的重要性。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那麼,在教學中如何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呢?通過反思自己平時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有效課堂上教師應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達到使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變會學、願學到樂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目標。

第二,認真學習校本培訓。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自己在很多情況下,自己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還不足,這樣就影響和制約了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反過來也就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對每個教師來説,上了無數節課,應當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上的每節課都有效嗎?有沒有低效無效的時候?低效無效的原因是什麼?應如何改進?怎樣才能提高教學的高效性?

第三,認真備課,尤其要認真備學生。平時自己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試想如果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教學目標要有效:教學目標的有效應包括:一是教學目標要正確。這就要求我們更新教學理念,整體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節的教學意圖和目的。二是目標的設置要恰當。不僅對教材有一個整體的、正確的把握,還要對學生的現狀也有準確的把握,設置的目標不僅要難易適中,還要有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教學策略要有效:要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課堂上環節很多,但每一個環節應有一個明確的具體的目標,如果不知道這個環節為何而設,這種環節就是無效的,就不能讓它佔用我們的課堂時間。因此,每一節課要注意圍繞教學目標,抓住切入點,設計教學環節,使課堂重點突出,條理清晰,要精心設計合適的思維量、信息量、訓練量,使課堂更有效。教師應做到精講。精講要講清,不囉嗦、條理清晰、邏輯性強、表達準確,講準講到位;該放則放,學生能自學的可略講或不講,不能包辦代替。要針對學生有疑問的或重點去講,講解透徹,切中要害。

第四,認真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發現自己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這樣的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後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問題的設置要追求高效。問題的設置往往反映出教師備課的深度、廣度,提問要有一定的開放性、深刻性、層次性、啟發性,必須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杜絕隨意性的簡單即問即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投入思考。“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如果學生一時無法解決,應靈活將問題化解成若干小問題,或轉換設問、或提供思考背景等。問題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將整節課問題系統設計。問題還可以是課前提問(學案),也可以是課後問題,尤其可以讓學生學會提問,學會變換問題。總之,要設計出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創造學生敢問,敢説,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蔘與的活潑愉快的課堂氣氛。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時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時讓學生閲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閲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時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説與做”,嘗試“教與評”。

除此之外,教學調控要靈活,就是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這門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

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優質有效的課堂教學這一最終目標。這次的學習正是一種準備,為了下一代,為了基礎教育的未來,讓我們不斷前行吧。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7

4月15日下午,外語組在二樓會議室召開教研組會,對剛剛進行的月考進行成績反饋及教學反思。

組會中,各年級根據本年級情況針對考試內容、學生情況進行細緻詳細的分析和反饋,並根據月考成績初步制定後面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計劃。

自上學期期中以來高一年級學生流動較大,學生人心浮動,情緒浮躁,高一備課組4位任課老師在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通過聊天、做思想工作等形式穩定學生英語學習的情緒,在備課中加強英語基礎的學習和鞏固,通過詞彙小卷測試等方式讓學生反覆記憶詞彙,為閲讀和完型類題型打基礎;根據學生能力有針對性的挑選閲讀理解、完形填空練習,並督促學生每天完成,課堂上講解,課後歸納總結。

高二年級在學考複習的基礎上,從頭帶領學生學起,查漏補缺。在講解教材重點的同時,精選大學聯考原題進行完型、閲讀等題型的實戰練習,並對每一篇閲讀進行精講,讓學生通過閲讀記憶掌握所背誦的詞彙,並真正做到理解運用。年級備課組老師通過學業水平考試較好的成績,對學生學好英語有了更大的信心,在今後的教學中仍然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增加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為重點,做好大學聯考複習。

在高三年級剛剛進行的模擬考試後,高三年級老師對試題及學生答題情況進行及時分析和反饋,根據教學情況制定了最後複習階段的措施: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穩定學生情緒。在教學中精選題目,加強練習和指導,尤其是加強大學聯考套題練習,讓學生習慣大學聯考題型和題量,克服煩躁心理,適應大學聯考英語的節奏。

這次組會各年級備課組對本年級的學情和教情分析和反饋,組內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借鑑,在教學中將有效的方法通過實踐,不斷進行互補,在教學中不斷反思、糾正,以期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充足和合適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有所獲,不斷進步!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8

本學期,學校組織了校本研修活動,即“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這是我工作以來第一次全方位的教師基本功歷練,歷練後的我有一種脱胎換骨的感覺,不僅對教學內容更紮實,自己的教學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下面我分別從幾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收穫。

一、一堂課的成功與否,教學設計至關重要

通過這次活動,我對教學設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學的系統規劃及其教學方法的設計,通俗點説,教學設計就是指課堂教學的設想和計劃,即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始之前教學的預計和籌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着主導作用,要發揮主導作用的最佳效果,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設計。教學設計所研究的,包括確定教學目標、瞭解學生的準備狀態、制定教學程序計劃、分析確定教學任務、評定教學結果,以及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的整個教學過程。

二、説課要説清楚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

這次活動的第一項就是自學指導。自學指導的設計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自學指導的設計,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要説清楚學什麼、怎麼學、學多長時間。據此,我的教學設計從對教材的總體認識到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從教學方法的選擇到學生學法的指導,都一一的進行分析。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不僅要注重教師如何去教,更要從學生角度考慮學生如何去學,為什麼這樣學。其次就是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把整個教學過程説清楚,講明白。

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這一點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怎樣算是以學生為主體了,“放手”的度又應該如何把握,這裏邊其實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本節課我基本上是按照先學生體驗後教師小結的模式來開展教學的,能通過學生自己摸索和體驗掌握的就儘量少講,關鍵的環節做一些引導、補充和梳理,儘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是自己在學,而不是跟着老師在學。

四、管住自己的嘴

學生要操作的時候儘量不要提醒,儘管可能這個時候你講的是完全正確的,但學生聽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的話非常重要,就讓學生靜下來全體廣播一下,否則就不要説。老師的語言要儘量與課堂有關,有時候繞出去後需要再繞回來。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轉回到課堂的主題上來。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反思,今天的錯誤就是明天的繼續。以上是我參加這次活動的一點感想,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多思考,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9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陝西省農村中國小教師校本研修骨幹教師遠程培訓。經過兩個多月的網絡研習,可謂收穫頗豐。對於我們工作在農村中國小的教師來説,這的確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本次培訓學習,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我深深的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要不斷更新自己,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同時,還要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在反思與改進中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堅持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作為教師,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專業發展之路。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彩,求得師生的共同發展,求得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通過多聽、多思、多練、多悟,圍繞教學技能與課例分析,進一步修煉基本功,創新教學設計,豐富教學方法,開發教具器材,確保每一節課的質量,教會學生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同時還要學會以“誠”待人。良好的師生關係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的,對待學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嚴、言出必行,做學生的表率。還要學會“容”納一切,比如學生的表現、成績等。我想這是作為教師應該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同時我們也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儘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

第二,堅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教育學家馬可連柯説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我們要講好課,做學生喜歡的課堂,只有讀書、讀書、再讀書;學習、學習、再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材只是工具,只有當教師擁有淵博的知識時,才有可能深入淺出地將死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學生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説實話,平時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忙於應付上課,我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把具體的教學任務完成,而無暇顧及其他,更沒有時間來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通過這次聽專家的講坐,我決心改正自己以前的想法,制定學習計劃,擠時間,抽時間,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有所感悟。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隨着時代的發展,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了,我要通過不斷學習,成為長流水。

第三,積極交流,取長補短。學校每次的教研活動,都是自己最好的學習機會。講、聽、平、研的教研形式是我最喜歡的,因為通過活動聽到了教師間思維火花的多次碰撞,擦出的都是火花。而且,平時的教學中,自己也特別喜歡與其他教師交流教法、學法以及學生情況,最大限度的地提高教學效率。茶餘飯後,幾個同事坐在一起,討論最多的也是學生。在本次培訓中,自己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各種培訓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自己能在交流中獲得了更多的知識,有了更多的收穫。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今後我會學以致用,我會把這次在研修班學到的新知識儘快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去。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反思10

1.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每位教師來説,既是一種嚴峻的挑戰,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機遇,教師是新課程的開發者,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們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體素質,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圍蔚然成風,新課改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2.學生更喜歡數學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比傳統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更關注學生的現實世界,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需求”,密切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相聯繫,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呈現勃勃生機,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師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學習的民主關係逐步形成,學生更喜歡數學了。

但是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一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不容忽視的問題。可以説,成績與問題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是新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無法迴避的一對矛盾統一體。對於成績,必須給予肯定,同樣,對於問題,也必須給予正視。

新課程實驗中的困惑與思考如下:

1.課堂變“集市”,教學過於追求“情境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此創設教學環境,不僅可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能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生動形象的數學問題與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繫。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於追求情境化,“上游樂場分組玩”、“上街買東西”,單純用“生活化”、“活動情趣化”沖淡了“數學味”,忽略了數學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設置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但教師不能簡單化機械理解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境由心造”——富於時代氣息的情境的設置只有在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學會從數學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真正由情感體驗激發有效的數學認知活動。

新課堂與舊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活”起來了,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呈現出了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空氣濃厚,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但是一些課堂雖有温度,卻沒有深度,雖然讓人感受到熱鬧、喧譁,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究其原因,就是課堂缺少思維的力度和觸及心靈深處的精神愉悦。更令人擔心的是,有些教師非常自覺地拒絕這樣的深度:精彩、深刻的講授被視為不尊重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拓展被當做應試的產物;寧願要膚淺的熱烈,也不要片刻的思維的沉靜。

2.教師由“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角色錯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有些教師常講“我們要蹲下來與學生對話”,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來嗎?部分教師常重教案的精心設計,注重從如何教的層面考慮,照“案”宣科時,更關注的是教學進度和當堂的教學效果,忽略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做數學”的過程,置學習過程中的“想不到”於不顧,只是形式上的牽着學生去合作、探究,不願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問題、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師實質上還是“解題的指導者”,走出了新課程倡導的學生是探索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的意境。

3.分組合作學習、討論“熱鬧”充當新課改“標籤”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樂於與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評價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但評價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關注學生是否真的有效參與、獨立思考,真正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部分教師刻意追求上課氣氛熱鬧,笑聲越多越好,小組討論流於形式,討論問題數學思維層次低,指向不明,為討論而討論,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教學出現盲目性、隨意性,教學過程匆忙零亂,缺乏整體性。課堂教學貫穿新課程理念必須重視“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視教學目標多元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4.電腦代替“人腦”,鼠標代替粉筆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能處理好靜與動、局部與整體、快與慢的關係,適時選取有探索意義的課件和內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興趣,擴大知識的信息量,啟迪思維,提高效率。有的教師整天忙於製作的課件只是課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數學課應用多媒體手段,視聽圖畫晃動頻繁,學生眼花繚亂,僅僅讓五彩繽紛的圖畫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課件只是一種點綴,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理性思考。教師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

5.課程資源開發與教學內容泛化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唯一對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就牽着學生的鼻子去“鑽”教材、學教材,甚至去背教學參考書。教材被神化了、被絕對化了,教學變成了教書。這是一種極其狹義的教學。新課程改變了教師僅把課程當作教科書或科目的觀念,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可憐的解釋者、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得好,“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雲雷雨,天體運行都是活書。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都是活的書。”這部宏大、深邃的“無字書”走進了新課程,成為學生閲讀、思考、探究的對象。這是新課程十分可喜的變化。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象。

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

在新課程中,教材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孤立的整體,而是開放的、完整的“課程資源”中的有機構成部分,教材成為了學生與他人、生活、社會、自然等發生聯繫的橋樑和紐帶。有些專家據此把教材比喻成為教學的“引子”,這是對傳統教材觀的超越。教材是引子,依然強調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於教材,但是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閲讀理解,過早、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大談從網上查閲到的資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停靠點。

第二,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

設置適當的情境,賦予知識鮮活的背景,使學生在把握知識來龍去脈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更能體現知識的教育和人文價值。然而,情境設置必須自然地呈現這種緊密聯繫,而不能“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如某教師在講“兩步計算式題”時,課始,創設了去遊樂園玩的情境。課件演示:兩個學生乘車來到遊樂園門口,遇到了“攔路虎”,要求學生闖過“迷宮”才能進門,教師充滿激情地問:“同學們有信心闖過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有!”課件顯示迷宮圖:把算式和正確的答案連起來,連對了就能走出迷宮(只有一題是兩步式題,其餘均為一步式題)。學生順利闖關後,教師表揚:“真能幹!”追問,“這些題目中哪一題是與眾不同的?”從而揭示課題“兩步計算式題”。可以説,這種情境與教學內容並沒有任何內在的實質性的聯繫,只是外加的一頂“高帽子”。

第三,聯繫實際變成了一種裝飾。

加強教學與社會生產和生活實際的聯繫,是改善學生對知識和知識學習的情感體驗與價值認同的必要途徑之一。然而,教學內容所聯繫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給知識教學所穿的一件“外衣”。一些課堂上,教師牽強附會地聯繫實際,反而防礙了學生對知識的正確理解。

第四,學生主體性的凸現與教師使命的缺失

本次課程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將實現學生充分的、有個性化的發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一個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應該説,無論從理念還是從實踐角度説,這都是很了不起的進步。但是,對這個過程出現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強調了學生的獨特見解(體驗)卻忽視了對文本的基本尊重

在數學課上,有十幾種解題方法;在人文課程裏,對文本有十幾種理解。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較為繁瑣;有的切中主旨、視角獨特,而有的卻是牽強附會、淺嘗輒止,真可謂眾説紛紜,而教師在此是“聽其不語”,結果一節課下來,學生或是各執一詞,不及其餘,或是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應該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

獨特體驗,鼓勵學生自由地、創造性地、個性化地解讀文本,引導學生儘可能地提出自己的個人理解,富有獨特、個體性地來把握這個世界的真諦和意義,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策略。但是由於學生自身認識的侷限性,從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主觀性偏差。

第五,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賞識卻忽視了對學生的正面教育

新課程強調尊重、賞識,其實質是強調教師要相信學生的發展潛力,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要給學生創造一種寬鬆自由的成長氛圍。應該説,相對於傳統教育對孩子吝於肯定、褒獎,過於批評、嚴厲,新課程倡導尊重、賞識,這對於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上進心,無疑是很有必要的,實踐上也確實起到應有的作用。但是,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並不意味着對學生要一味表揚。課堂上,經常聽到一些教師對學生取得的一點成績大誇其口:“你很聰明”、“你回答得最好”,這種過多的“廉價”獎勵過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勵性,甚至會誤導學生,以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習以為常,聽不進不同意見,還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不再探究,這便是誤區。

正如一味懲罰並不可取,一味地誇獎學生同樣弊大於利。對學生而言,過多的誇獎會導致上癮,迷戀誇獎對學生髮展絕對無益;同樣過多的誇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為常,無動於衷,也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完整的教學既需要表揚,又需要批評。

傳統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華。傳統是繼承的基礎,承前方能啟後,教學教育改革和創新亦是如此。

最後,我想用一個故事作結。“有一個放羊娃,人們問他為什麼放羊,他回答:賺錢。人們問他賺錢幹什麼,他回答:要媳婦生孩子。人們又問他:孩子長大幹什麼,他回答:放羊。”多麼樸實,但又多麼悲哀!

新課改如果不引領教師徹底更新教育理念,不衝破原有傳統教育思想。那麼,無疑也將走進一個怪圈,演繹一出新悲劇!堅信課改的冬天必將過去,課改的春天即將來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