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7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師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1

思之不慎,行而失當”反思意識人類早就有之。“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證。而當今社會反思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何況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適時反思教育的得與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擔任國中數學教學工作,目前學期工作已基本結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由於新教材數學教學的特殊性,我的講解基本上還拘泥於教材的信息,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比例還較小。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缺乏用心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於注重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係,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潛力的關注。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於教材,沒有進行有效地取捨、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會考熱點和會考難點的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光十分有限。

3、對會考的研究不夠,對會考的考試範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瞭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靠於複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方法指導和潛力培養。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穫,有多大收穫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麼”,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麼”和課後反思“學生還想學什麼”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二、學生數學學習存在的問題。

由於課堂教學中以上問題的存在,學生的數學學習與複習出現了許多問題。

1。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在數學課堂上不用心參與,缺少主動發言的熱情或根本不願意發言;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聽新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或不能理解教師相對較快的指示語。

2。學生對數學課堂知識的掌握不實在、理解不全面,課外花的冤枉時光多;而大部分學生對書本知識不夠重視,找不到數學學科複習的有效載體,不能有效的利用課本,適時地迴歸課本,數學複習缺乏系統性,數學學習缺乏主動性。

3。部分學生缺少教師明確的指導,在複習時缺乏系統安排和科學計劃,或者學習和複習沒有個性化特點,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

4。基於以上狀況,我認為作為學生會考的把關者,國中數學教師首先要有正確地意識,應充分認識到:一節課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資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或者學生學得很辛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

1、教師要有課堂效益意識。有效的媒體手段有助於課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複習課堂上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面,短、頻、快的大容量課堂節奏能有效的吸引並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從而最終提高學習的聽課效益;其次,課堂效益意識還體此刻教學的設計中要充分為學而教,以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知識,提高潛力的標準來設計教學。課堂設計要有助於學生在課堂上用心參與,有助於他們有效內化知識與信息,複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恰當地滲透會考的信息,拓寬教學資料。

2、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有效獲取學情反饋,有效地進行課前回顧,課堂小結等環節的落實。為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還能夠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性的英語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等方面進行跟蹤,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複習狀態與狀況,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3、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切實抓好備課這一環節,即備課要精,練習要精,作業要精。同時,我們要用心進行教學反思,由教師自我及時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要突破現行教材的侷限性,在重點資料上有系統的強化訓練。在句法上不能拘泥於傳統的.計算層面,要蒐集材料,適當拓寬。

4、要強化分層次教學與輔導,通過分層次教學和輔導提升學生的成績,從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區別不一樣狀況,有針對性輔導。從策略上,加強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從對象上,要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採用教師定學生、師生結對、輔導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能得到教師的輔導和幫忙,從而切實提高學生成績。

三、複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原則:

一是抓住課本,有效複習。教材和教學大綱是考前複習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在複習時,教師和學生都應認真學習並充分理解和準確把握教學大綱中對基礎知識與潛力的要求。

二是系統歸納,分清脈絡。在總複習時,要突出一個“總”字。應對上千的題型,通過複習,要使學生對國中數學學習有個總體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計算證明,小到具體的知識點,使學生腦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資料充實的“網絡圖”。

三是專項練習,有的放矢。對於以往總複習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講解與訓練,蒐集、積累學生平時在各方面出現的錯誤,逐題突破。

四、複習提示和推薦。

在複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學會整理錯題,把試卷和做過的練習題裏的錯題整理出來,專門抄寫在一個本子上,及時訂正反饋。教師要加以選取,並要求學生有選取性地做基礎知識練習,讓學生走出題海。關於閲讀理解,此刻出題資料越來越接近生活,因此,學生複習時應加強練習,廣泛接觸各種題型,拓展知識面,同時要有意識地積累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從而可減少會考時的答題失誤。

總之,會考數學複習階段十分重要,複習能夠查漏補缺,能使知識到達系統、全面。雖然我們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數學課堂的目標還存在必須的差距。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潛力,為學生的數學發展和簡單應對會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2

記得,我曾寫過的一篇題叫《走生活之路,寫生活作文》的論文。我覺得這堂課一個整的教學思路與教學預設效果與我論文中提出的想法是相吻合的。我先不説,在這堂課教學過程出現的中林林種種的得失,單提課後學生在寫作上取得的成績,分別發表在《寧波晚報》及《未來作家報》上的兩篇學生觀察日記。(一篇題為《韭菜和葱》,另一篇是,《我陪外婆去看病》)我認為已經實現備課時提出的目標。(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觀察動物的興趣,具有熱愛生命的情操。)這堂課教學應該是成功的。

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實踐“生活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的大語文教學理念,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我們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和生活親切握手,調動學生觀察、探究和練筆的積極性。現在的孩子所處的時代於我們乃至我們的前輩所處的時代是完全不相同的。他們的吃穿住行,樣樣俱備,有的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關注的事情,所玩的玩具、遊戲也是大不相同。可不像我們小時候每天可以在外面瘋玩,農忙時還要幫大人在地頭幹活。本説城裏的孩子區分不出稻子、麥子,韭菜和葱,現在我們所處的城鎮、農村的孩子,能認出來的也是寥寥無幾。所以,在第一課時,結束前,我所佈置的作業裏,就體現了這樣的意圖,我們的課堂不僅僅要學習課文的知識,更要結合生活實際,把目光投向社會,投向生活,投向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告訴學生,我們必須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敏鋭的感悟力,因為“咱們平時的學習,總是為了實際需要”。

《不合羣的小蝌蚪》這篇課文我是按照“發現疑問-探究疑問—查出原因-回答疑問”這條主線索來展開的。抓住文中的重點字詞、重點句式,通過學生質疑、答疑、説話、朗讀體驗等系列訓練,解決了小蝌蚪為什麼不合羣,不合羣主要體現在哪裏,為什麼不合羣,等問題。課文淺顯易懂,既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也是非常熟悉的內容,卻又容易被我們忽視,其中又藴藏着我們不知曉的知識,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具體環節的成敗,都已寫在旁註上,在此不再重述。在教學結束時提出一個目標,就是“要仔細觀察,善於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實這也是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要表達的意圖,所以在佈置課堂作業時,我是有意設計這樣的題目。目的就是告訴學生,只要我們熱愛生活,拓展學習空間,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發現,一定會發現我們的生活真的很精彩。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3

1、初、高中教材間的跨度過大國中教材偏重於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如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的定義就是如此;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或用公理形式給出而回避了證明,比如不等式的許多性質就是這樣處理的;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知識,緊之後就是函數的問題(在函數中,又分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它們具有不一樣的性質和圖象)。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向量對空間想象潛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此外,資料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於國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觀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我在這學期為了解學習狀況共和學生座談了三次,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不會做。不少學生説,平時自認為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帶着問題我多次去聽了國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發現國中教師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後,都要佈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國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重點題目反覆做多次。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從高三教學下來的老師,可能在教學中不知不覺以高三的複習要求去教學,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3、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高一學生在國中三年已構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課堂上滿足於聽,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用心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期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地安排時光,缺乏自學、看書的潛力,還有些學生考上了高中後,認為能夠鬆口氣了,放鬆了對自我的要求。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要想大面積提高高一數學成績,應採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師要鑽研國中大綱和教材。高中教師應聽國中數學課,瞭解國中教師的授課特點。開學初,要通過摸底測驗和開學生座談會,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在摸清三個底(國中知識體系,國中教師授課特點,學生狀況)的.前提下,根據高一教材和大綱,制訂出相當的教學計劃,確定應採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學校也就應組織初、高中老師座談,交流教法

2、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資料和方法的銜接。根據我的實踐,我認為高一第一章課時數要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如講映射時可舉“某班50名學生安排到50張單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觀例子,為引人映射概念創造階梯。由於新高一學生缺乏嚴格的論證潛力,所以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通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理解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3、嚴格要求,打好基礎。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範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恆,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生的習慣。考試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為三塊進行教學,每講完一塊都要複習、測驗及格率不到70%應重新複習、測驗,課前5分鐘小條測驗,應經常化,用以督促、檢查、鞏固所學知識。實踐證明,教好課與嚴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環節。

4、指導學生改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但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進行學習方法的專題講座,幫忙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那裏,重點是會聽課和合理安排時光。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構成過程,而不是隻記結論。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課外輔導書,以擴大知識面。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4

教學解方程共5個例題,以前的教法是利用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新教材使用的方法是利用等式的性質,應該説這種方法不用怎樣理解,方程兩邊同時加減乘除一個數,方程兩邊依然相等。而利用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學生由於因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混亂容易出錯。於是和其他老師討論了一下,確定先利用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最後學生掌握方法之後,再利用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講解一遍。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可是跟設想的不一樣,利用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時,有些地方學生還是不好理解,我分析了一下,覺得存在這樣的問題。

1、如32-_________=45,6÷_________=3這樣的方程,_________在裏面,學生不好理解為什麼方程兩邊同時加_________或同時乘_________,我和學生又從天平開始,講解,如果兩邊同時減32,或同時除以6,依然算不出_________,我們如果同時加_________或同時乘_________,然後變成a+_________=b或a_________=b的形式,再利用所學的方法進行解方程就可以了,可是依然有部分學生沒有掌握起來。

2、書寫問題,利用等式的性質進行解方程時,書寫比較繁瑣,學生在比較之後,還是覺得用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題時,書寫簡單一些。

所以,鑑於存在的問題,應該讓兩種方法同時並存,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解方程的方法。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5

上個星期去了鄒城鳧山國小觀摩濟寧市國小數學優質課,深受啟發。回來後,打算將學到的內容用到自己的課堂,進行嘗試。

初步嘗試,把自己的課堂錄音,回家反覆聽。感覺問題還是很多的。這一單元也是《認識時間》,王偉老師講的是一年級的內容,與一年級的內容聯繫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由特殊的時間整時到一般的幾時幾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建立一時,一分的時間觀念,能讀出鐘面上的幾時幾分。

在落實1時=60分時同學們掌握的較好,可是孩子在讀幾時幾分的時候就出現了錯誤,例如6時35分、6時40分、6時45分都能很好的讀出來,可是在讀5時50分,55分的時候,大多數孩子都出現了錯誤,他們認為是5時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為時針接近5,也就是在觀察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這一塊內容沒有落實好,孩子沒有觀察出來時針的變化,最後只好説看時針走過了5,走到6了嗎,沒有走到6,那就是不到6時,就是6時55分。這一塊的內容還有4、5個學生很難理解,與我們學校的.其他老師商量,怎麼辦呢?採取“小老師”的方法,1對1幫扶,如果你教的學生會了,獎勵小紅花一枚。沒想到效果還真是不錯。

第二天,趁熱打鐵考核學生對幾時幾分的瞭解,之後換了一種講法就是如果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才是,6時,如果分針沒有走到12,那就沒有到6時,那就是5時55分。

雖然只是自己平時的一堂課,但是暴露了很多問題。課堂上的一些口頭禪“那麼”、“明白了嗎?”。再者就是普通話上,有些地方平翹舌不分,以後打算每天朗讀一段,注意平翹舌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學表揚學生,當他回答問題後,及時肯定他,表揚他。在教學過程中,學着使用“真是棒極了”“選擇你喜歡的方法”等教學語言,使整個教學過程真正的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6

《認識方向》是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課本的45—46頁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這也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位;讓學生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並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這節課的學習不僅為本單元后部分的'學習作好鋪墊,更為今後在生活中能更精確地確定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打下堅實基礎。

我上了《認識方向》這一課,上完後進行了自我反思,感覺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還需努力的地方,當然還存有一些困惑。

我在教學這節課的時候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由“四面八方”這個成語引入,複習生活中的四面:東、南、西、北,然後提問“八方”是什麼?為學習新知埋下伏筆。讓學生初步感知學習方向的全面性與完整性。再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認識並理解方位知識。我以學校以及周遍的一些標誌性的建築為背景主題圖,在此基礎上,我抓住一個方向,在演示、討論的過程中完善學生對新方向的認識,在他們頭腦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我在學校主題圖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建築認識圖上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個環節充分放手給學生,由於學生已經知道了平面圖上規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了圖上的東、南、西、北,接着由學生來説出另外的方向,再一次感知為什麼東與南的中間就是東南,東與北的中間就是東北,西與南的中間就是西南,西與北的中間就是西北。學生自己感悟出這樣命名的道理,應用起來也能更加地得心應手。指導學生填寫方向板。

(三)實際操作,鞏固深化:這一環節,我通過讓學生指一指,認一認貼一貼,做一做等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並獲得數學經驗。在本課的“想想做做”第2題。我對題目進行了改編,有效地利用圖中的相關信息。先提問:“你最喜歡的水果在水庫的哪一面?”同桌共同解決。再問:“你喜歡的水果又在桃園的哪一面呢?”我發現學生更樂意動腦筋解決問題,也樂意與人交流合作。再把這些水果製作成9張卡片,要求學生聽我説的方位或學生自己説方位,讓其他學生上黑板完成這幅水果種植分佈圖。練習經過創造性地改編,學生興趣大增,而且對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運用。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了各個方向,進一步理解各個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豐富了學生的認識,拓展了學生的眼界,學生的認識更加的全面化。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課總結,課外延伸:我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在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的時候,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補長取短,互相介紹確定方向的好方法。回家以後,找一找你家的四面八方有什麼?

不足之處:

( 1)對於由空間方向轉為平面上的方向,學生過渡的比較吃力,有的學生思維還是停留在空間,沒有意識到空間與平面上的方向的不同。

(2)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還需簡練,精確。

(3)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是指一個方向的範圍,而不是單隻一個方向。在教學中要講述給學生。

總之,沒有完美的課堂,我會進一步完善我的課堂,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知識,充分地感受數學的魅力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7

20xx年,國家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主要指導思想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

作為一名在職教師,我認為“雙減”政策堅持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規律,着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讓學生的學習迴歸學校,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家長負擔,緩解家長焦慮情緒,迴應社會關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是利好政策。

“雙減”減什麼,義務教育階段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讓教育包括課後服務等全部迴歸學校。確保“雙減”政策的落地,我們就要大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讓學生在校內就能夠得到優質的教育,並且逐步優化作業佈置和課後服務方面的工作,更好地讓學校所擁有的優質教學資源發揮應有的作用。

從老師的角度來説,迴歸校內教育就是迴歸教育本心。“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校老師的教學中心是需要擺在校內的。要想有效實現“雙減”,需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讓學生在學校內學足學好,這樣才能夠緩解家長焦慮。“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學校的教學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科學利用課餘時間,開展體育、閲讀、文學、藝術等教育,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制定課後服務實施方案,提升學校課後服務質量,增強課後服務的吸引力。

“雙減”政策的出台,讓作為教師的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將減輕家長的負擔,讓“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了希望。同時也督促着教育者,要想更多辦法去努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希望加大力度將政策落地落實,切實取得實效。同時,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將時時刻刻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放在心上,承擔起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使命任務。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8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薰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我根據自己一些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識譜。

如:在一節唱歌課中,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並讓學生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輕鬆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一位學生這樣講到:“以前,老師總是對我們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班上僅有幾位會樂器的同學唱還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難了,我對這一點兒也沒興趣,可是現在我們先唱歌后識譜,才上兩節課,我就會唱《白楊和小河》這首歌的歌譜,我感到非常高興。”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髮揮創造想象的空間和機會。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動機為單位排列在一起,先讓同學們聽每組動機的音高,在根據自己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並一起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

編為手段,然後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並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國小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鑑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9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課根據以上教學理念,以數學實驗活動為載體,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平台。

一、源於自然的導入。

將知識同化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當中。本節課以學生回憶圓的有關知識為切入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用手摸圓形物品的周長感受圓的周長,使學生產生學習圓的周長的需要。

二、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時間和空間。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為學生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創造時間、空間,讓小組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它的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揭示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動手實驗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研究歷史。

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得出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進而介紹祖沖之的研究成果,近代關於圓周率的研究成果。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經歷了圓周率的研究史,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方法。同時,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四、學以致用,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

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幫助教師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

五、不足之處,教學語言不夠精煉。

圓的周長的概念教學不紮實,沒有強調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而是習慣的敍述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課上時間安排不夠合理,介紹圓周率是語言重複浪費時間,導致準備的練習沒有做,只是讓學生做了書上的例題等等,這也是我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10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數學。和我一起教四年級的老師是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我心裏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然,這不僅是鍛鍊的機會,也是對自己的挑戰。力求使教學結構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注重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改革主要在課堂和業餘時間進行。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的培養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餘時間,他們注意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把數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班長在教學中也給了我很多幫助。他經常和我討論教學,互相傾聽,這也使我很快就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確軌道。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讓我們談談這學期教學的得失。

一、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無論是公開課還是普通的“普通課”,我總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如何把握課堂,如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以及如何準確、嚴格地使用數學語言。特別是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以及與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二、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本身就是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你根本不可能是假的。它是什麼。我的問題是我不敢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一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討論並得出結論。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因為我擔心如果我讓他們這麼做,他們會太自由,不能談論一些無關的事情,無法完成教學任務。事實上,正確的方法是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邊做邊學,這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積極的。他們喜歡“玩”有時,他們不希望學生們這樣做;玩”數學

三、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正確。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我們班的一些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課堂紀律無法得到保證。這種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對家庭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不關心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他們上課很粗心,願意聽就聽,自己動手“事情”如果他們不聽。他們做一些小動作,並與旁邊的學生交談。如果他們不努力學習,也會影響其他學生。也有一些學生對待家庭作業粗心大意,缺乏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習慣,解決問題不夠仔細,寫作不規範。當然,也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許多人沒有及時完成家庭作業,錯過甚至不在家做家庭作業。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艱苦教育,一些學生已經改變了他們的觀點,但他們中的一些人“反覆教育後永不改變”有更好的紀律。我希望他們能在最後審查階段有所改變。

四、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

教師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的事,他們必須首先樹立榜樣。國小生善於觀察事物。他們非常關心老師的工作。我經常聽到學生們説:“老師説的不是真心話,他們承諾的也不是真心話。”。是的,老師可能會因為繁忙的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忽視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太多。我們應該信守諾言,言行一致。當然,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應該完成的作業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生不能有拖延的壞習慣。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11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經瞭解有幾方面的原因:

1、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

2、語言積累少,乾巴巴的,難以寫具體。

3、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

4、缺乏想象力。

5、題材千篇一律,難以表達真情實感。針對以上問題,如何來提高農村孩子的寫作能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着的追求。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1、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題應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願望,有一種衝動想把自己想説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命題為《_,我想對你説》。又如根據學生最喜歡做遊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遊戲內容,遊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遊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和表情。遊戲後組織學生説過程,討論從遊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會説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發寫作慾望。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並逐步養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範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神情高興。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後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共同的目標。第三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還可以鼓勵並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等。

3、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寫作興趣。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台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於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國小生喜歡錶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我們還可以用導語激趣,創設情境激趣等等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

二、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閲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閲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閲讀中汲取營養,利於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閲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閲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後,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

2、聯繫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中外作家歷來強調創造,但在寫作中可以適當摹仿。

3、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於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湧,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隻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祕在於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了敏鋭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於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4、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閲讀書報時所作的一些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閲讀課外讀物,並作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在閲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並反覆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湧向筆端。

閲讀是學生獲得作文範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們長期有目的地培養,讓學生從閲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12

5月14日,我去XXX國小聆聽了X老師的作文報告會。X老師的報告精彩紛呈,用幽默有趣的語言講述高屋建瓴道理,指出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指導教師如何上好作文課。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學生不是不會寫作文,而是不敢表達自己的心聲。我們的作文教學過多的關注寫作文的技巧,而忽視了言由心聲。我們應該讓學生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永遠不能用大人的思想去衡量孩子的思想,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世界。一旦固定在大人的思維模式裏,孩子只能迎合大人的思想,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鼓勵他們多表達,把自己真實的情緒和對事物真實的看法表達出來,寫自己想説的話,也許學生就不怕寫作文了。

作文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與人交流。如果寫了文章沒有人讀或欣賞,就沒有寫的動力。我們要把學生好的文章選出來,在課堂上範讀,並與學生討論他們寫的好的地方。其他學生整體寫的不好,可以範讀他們寫的精彩的.句子,給他們寫作的信心。無法在大的平台發表,我們可以藉助班級這個平台,把好的作文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現出來,並把做好的手抄報帶回家,讓家長感受學生的成長,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最好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作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言表達的昇華,所以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要結合學生實際,探索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13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覺得極富“活力”。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活力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活力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經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進取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做操》這篇課文時,我用一張畫了太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面向太陽,跟我一齊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貼上,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齊説,一齊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歡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那裏。“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活力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向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我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並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異常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必須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當是很多的實踐,僅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本事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並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經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向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我的情感。

比如《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經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我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我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我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歡樂的時光!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14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課根據以上教學理念,以數學實驗活動為載體,構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平台。

一、源於自然的導入,將知識同化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當中。本節課以學生回憶圓的有關知識為切入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用手摸圓形物品的周長感受圓的周長,使學生產生學習圓的'周長的需要。

 二、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為學生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創造時間、空間,讓小組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它的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揭示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動手實驗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研究歷史,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得出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進而介紹祖沖之的研究成果,近代關於圓周率的研究成果。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經歷了圓周率的研究史,滲透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方法。同時,使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四、學以致用,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幫助教師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

五、不足之處,教學語言不夠精煉,圓的周長的概念教學不紮實,沒有強調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而是習慣的敍述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課上時間安排不夠合理,介紹圓周率是語言重複浪費時間,導致準備的練習沒有做,只是讓學生做了書上的例題等等,這也是我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國小教師教學反思15

本月召開家長開放日活動,從反饋情況看,家長普遍對我班的班風、學風及學生學習情況的好轉較為滿意和認可。並在本次開放日中和家長一起討論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制定了數學作業的完成目標。下面我談談教學方面:

在這月中,我與同學們共同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找規律,加強計算的練習。在上後一單元時,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動手能力,通過擺一擺看一看,讓學生説一説,並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當然作為一名新老師,我開始慢慢把握了教材,先抓住一節課的重難點,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讀教材教法,多向優秀的教師請教,讓自己的教學水平能儘快提高。而在學習習慣上,這個月離期末考試越來越近,我加強了學生們的作業習慣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國小老師五月份教學工作反思

(1)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習慣。

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做出指導和示範,如,課堂上在講解例題時要先示範讀題方法,強調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意思,弄清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遇到不懂的及時作上記號,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説説題目的意思,及解題的想法等等。尤其是張韻涵、潘妍妮這兩位女生更需要我經常引導她們讓她們大膽地猜題目的意思,説題目的意思和解題的想法。

(2)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國小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首先看清楚計算符號,專心對待每一步計算,還要讓學生明白培養計算能力的重要性,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及時樹立榜樣。在課堂上我也經常以唐巖歡為例子鼓勵其他同學要向他學習。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首先要向學生提出做數學作業書寫格式要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為主。

(4)培養學生專心作業的習慣。

一年級國小生在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可以向學生提出,作業儘可能的一次性做對,最好不用橡皮檫。這點我們的學生一直還是做不好,總的來説他們對於自己的計算能力還不是很自信,需要更多的培養他們自信。

雖然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相信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