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隨筆範文(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隨筆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隨筆範文(15篇)

教師隨筆範文1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俄國文學泰斗托兒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何等的重要。很多資料證明,在此刻的國中體育教學中,如果上課類容枯燥、呆板,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實存在着為數不少的學生,有消極怠工的行為傾向。其主要表此刻:上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難情緒較多,所以經常請假,完成任務勉強,對考核結果不在乎等。國中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思想日漸成熟的他們,在學習中會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因此,作為國中的體育教師我在教學中也務必從學生的興趣入手。

案例:一節體育課剛剛要上課,好幾個學生圍着我問:“老師這天體育課上什麼”“老師讓我們活動吧”又有學生説道。“打籃球!我們要打籃球!”……我一聽他們七嘴八舌的就來火,大聲吼道:“嚷什麼體育課也是課,你們想上什麼就能上什麼呀這節課繼續練習跳繩和素質練習!”學生一聽,看狀況不妙,紛紛離去。我透過學生離去時的表情能夠看出,他們個個帶着失落和不快。看着學生離去的背影,心想:“如果學生把這事時的情緒帶到課堂上,能認真上好課嗎……”隨着上課鈴聲的響起,我帶着沉思走向操場。

上課做完準備活動過後,我下達任務:按以前的教學分組,進行分組練習跳繩。然後就是我巡迴,當我巡視到第三小組時,看他們個個懶懶散散的,有幾個就是剛剛下課在我那裏詢問的學生。我就問道:“怎樣不認真練習都達標了嗎”一陣沉默過後。“老師,我要和你比跳繩!”一個學生用挑釁的語氣説道。我先是一愣,然後爽快的答應下來,心想:“這難不倒我,他平時練習跳繩時,跳的也不好,我肯定不會輸,藉此機會教育教育他……”“我們比雙搖跳繩!”那個學生又説。“阿!”我驚訝:“比雙搖!……”由於長期應試教學的影響,我的雙搖技術多半荒廢了。“這下慘了!”我尋思,轉念一想:“有了……”比試結果我輸了。但是我沒生氣,笑着表揚了那位同學:“你的雙搖技術真好!我們要好好向你學習,我以後練習好後再和你比試,必須能超過你!”那學生愣愣的看着我,不知所措……“但是你的單搖跳繩技術要加油哦!我們上課的教學資料是單搖,你要努力認真練習單搖,我要認真練習雙搖,看誰進步快。另外會考體育考試要求的資料但是單搖跳繩哦!等大家都達標後教你們打籃球。”“好!我必須也不會輸!”學生好象明白了什麼,大聲的回答。之後,經過觀察,那組的學生練習的很認真。再技能展示時,他們多到達了標準要求。以後的素質練習也很努力、刻苦。

透過這個案例能夠看出:學生是可教的,就看教師怎樣引導了。當時我在明知要比輸的狀況下,還是要與學生比試,輸了之後,承認了自己的不足,還表揚了學生,同時利用以後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為能帶給自主學習的機會,但也不能忽視學生的需要和情感的體驗,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潛移默化培養自主學習的潛力。使學生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也使我深刻的體會到教育改革的這天,我們教師要改變以往只注重知識技能傳授的思想,在教學中要採用多種教法和手段,營造寬鬆的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呢我經過多次的學習、思考。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轉變思想

目前中學校園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學生的升學率,而忽視體育鍛煉重要性的現象,無暇顧及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以致不少學生認為:反正文化成績好就行,體育成績無所謂。從而使得他們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對體育學習不僅僅用心性不高,而且存在着嚴重的厭學思想。轉變他們學習體育的態度,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轉變他們對體育(身體鍛鍊)的各種不正確的態度,使體育成為他們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資料。。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重視轉變學生的思想,樹立自信心,提高他們對體育的認識,培養和激發他們對體育運動的用心性。在具體手段上,教師能夠透過各種形式的講解、教育,有目的地舉辦體育講座,宣傳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瞭解體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體育在人才成長髮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透過體育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養成自覺鍛鍊身體的習慣。

二、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任何一門課程要獲得成功,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而有些學生之所以對體育興趣不高,往往是與體育教學方法有較大的因果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教學方法呆板、機械,學生就會產生怠倦厭學行為。相反,如果教師教學中,語言風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動,精練而帶有鼓勵性,並結合教材資料,根據課堂實際,講一些搞笑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如在加速跑練習中,如果每節課都採用直線跑,糾正動作跑等幾種常見的辦法,學生就會興趣寡淡。如果組織他們進行組與組、隊與隊之間的“迎面接力賽跑”、“團結接力賽跑”,課堂就會出現你追我趕,爭上游的活潑氣氛。再如中長跑教學,採用變換隊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趕超跑、分組對抗賽、設計障礙地形跑等,也能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情緒高漲。總之,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能夠使教學過程充滿強有力的吸引力。也能使學生融入快樂、興奮的課堂氣氛中,感受到學習體育帶來的'愉悦情緒,從而用心調動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三、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由於各個學生家庭、生長髮育、興趣愛好、理解潛力、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區別對待,因人而異。科學地、合理地安排教學資料、練習密度和強度。例如在跳高教學中,素質好、跳高技術好的學生是越跳有勁,但那些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本來對自己就缺乏自信,怕跳不好,被同學笑話,怕教師指責,總是躲在別的同學後面或站在一旁觀看。此時教師因人而異,對跳高技術好的同學提高跳躍高度,提出改善和提高動作技術的要求;對體質差的學生降低跳躍高度,增加一些輔助練習和誘導練習,並耐心和藹地鼓勵、幫忙輔導他們。對於他們在鍛鍊中表現的一些不足之處,不諷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時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隨時加以肯定,公開進行表揚。這樣就能大大激發這些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幫忙這些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增強自信心,提高體育學習興趣。

四、提高教師素質

體育課堂上,學生的直接感覺對象是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如果體育教師對他們有偏見,對他們放任自由,工作上馬馬虎虎,上課鬆鬆跨跨,講課精神不振,就會誘發他們對體育產生厭學行為。因此,體育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強烈的教學事業心。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有着直接而強烈的影響。因此教師平時要多關心、接觸學生,與他們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和呵護,要以自己的模範作用、表率作用和禮貌形象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對學生關心、愛護和體貼。此外,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準確、熟練、簡單、優美的動作示範,可引起學生對動作的直接興趣,使之產生躍躍欲試之感。因此,教師較強的業務潛力和優秀的心理品質,是獲得威信、密切師生關係,提高教學質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也有利於學生轉變態度,改消極怠工為用心參與,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教師隨筆範文2

語文教師在課改的新形式下要構建自己的個性化教學的教育教學理念,袁振國著的《教育新理念》一書中説:教育理念是指導教育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只要有教育行為發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只不過有些人比較明確,有些人比較模糊……對於在有組織、有目的的教育系統中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來説,具有明確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會成為相對穩定的精神力量,它會影響一名教師如何看待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如何處理教育教學中的各種矛盾等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不斷吸取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形成個性鮮明的教學風格。

一、語文教學要有發展創新的理念

時代在發展,社會經濟在進步,語文教學也要隨之發展。語文教學只有逗號,沒有句號。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囿於理論的束縛,要順應教學實際,就問題掌舵自己的教學方向,把握學生的發展狀況,不斷深入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地位、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以及實施建議等提出了一整套的改革方案。這就為語文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背景,讓語文老師遊刃有餘地摒棄傳統陳舊的,桎梏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痼疾。從而根據教育現實發展的需要,改變自己因固有的一些教學理念,立足於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觀念,科學地發展地對待學生的發展變化,靈活對待自己的教學課堂,形成切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

山東兗州一中,杜郎口等學校的“高效課堂”為當今的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血液,讓人為之一振。而對他們的科學高效的教育經驗,我們教師更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學,自己的課堂。在回顧與展望中,語文教師不能懈怠,不能原地不動,固執地停留在原有的教學狀態中,而是熱情地學習經驗,自信的創新發展自己的語文教學,形成一條適合實際有自己特色的語文教學改革之路。

二、語文教學要有放手捨得的理念

我們的教師一貫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追求成績的優秀,常常不顧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尊重學生的尊嚴,只覺得聽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用一成不變的評價標準來評判學生。在傳統課堂需要改革的今天,語文教師應該率先擔負起解放學生個性的責任,讓學生自由呼吸新鮮空氣,開創一個民主熱烈的環境氛圍。做為語文教師,要轉換思想,掙脱束縛學生個性發展的繩索,大膽地把課堂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發揮無限的潛能。做為語文教師要樹立放手捨得的觀念,要敢於捨棄自己的權威,才能得到學生健康的成長;捨棄自己的主角地位,才能得到學生的自主真實的'展現。勇於放手,讓學生自覺積極地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規律及方法,這才是老師成熟睿智的最佳選擇;拋棄所有的擔心憂慮,給學生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合作探究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都在學習交流中提高。能力,是建立在方法、過程、結果之上的產物。沒有伸手可得的能力,也沒有“守株待兔”式的能力,只有經歷學習過程的艱辛和快樂,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要開放教學,要勇於將學生放進鍊鋼爐裏燃燒,只有千錘百煉之後,才能錘鍊出堅硬的鋼鐵!也要毫不猶豫地將學生放在大風大浪裏拍打,只有千淘萬漉之後,才能淘漉出閃閃發光的金子。讓學生人人成為一塊好鋼,讓學生個個成為閃亮的金子,正是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重任。當然在放手捨得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失敗,但是不要怕,只要及時地改進,及時地匡正,就會推動老師和學生地共同發展,讓老師和學生共同收穫教學和學習的快樂。總之,語文教師要具有放手捨得的意識,要開動腦子展開手腳,琢磨出適合學生“學得最好”的課堂境界。

三、語文教學要有激勵評價的理念

不得不承認,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作文作業批改的重負下沒有了激情,有的只是冷漠。機械地工作,日復一日重複知識的講解。如此沉悶乏味的工作狀態,又怎能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呢?心態決定一切,語言教師的良好心態更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和學生朝夕相處,必須以樂觀積極昂揚的情緒感染學生。感染學生的最佳渠道就是激勵評價。在平時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建立激勵評價的理念,並深入到培養教育學生的各個角落中。激勵評價要針對不同資質、不同內容的激勵評價語言,從而觸動學生的價值情感,活躍學生的表現慾望,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自主學習。激勵評價不僅運用於課堂教學,而且貫穿在語文作業、作文批改中。批改不只是指出錯誤和問題中,更多的是教師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摯愛、尊重、信任的情感和耐心、用心的態度都是通過激勵評價傳輸給學生,使學生每時每刻都有高昂的學習熱情,更有無窮的學習幹勁。激勵評價是教師智慧的體現,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精神動力,它如指航燈一樣,引領學生駛向快樂學習的海洋。

在教育教學改革進程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拓展、昇華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然後去體驗、去力行,不斷採取靈活的方式方法,以適應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做課改實踐方法的思想者,也要做解放理念的行動者。自此不再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矛盾而困惑,而是探索出一條內涵深刻、新穎多樣的語文教學之路。

教師隨筆範文3

大班年級組要評優質課了,作為年級組長的我當然不敢怠慢。在確定科學活動“螞蟻的生活”為參評活動內容後,我便帶領孩子們開展了一些前期的準備活動。我讓孩子們去幼兒園各個角落尋找螞蟻,看看螞蟻最愛在什麼地方活動,螞蟻的外形特徵是怎樣的,然後把這些記錄下來。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沒過多久就完成了任務。我正想把孩子們帶回活動室,忽然有個孩子問道:“老師,螞蟻最愛吃什麼東西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説糖,有的説麪包,還有的説青草……這不正是我公開活動要探索的內容嗎?我心中暗喜,及時把問題拋給了孩子:“這個老師也不知道,你們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也可以查查資料,然後把螞蟻愛吃的食物帶到幼兒園來,下次活動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公開活動開始了,我先讓孩子們介紹自己帶來的食物,然後猜哪一種食物是螞蟻最愛吃的。孩子們思維活躍,發言積極。連平時不愛説話的幾個孩子也發了言。開頭很順利。下一個環節是本次活動重點,我讓孩子們按組把帶來的食物分別放在塑料圈內側。再把裝着小螞蟻的瓶蓋打開,放在塑料圈中間,讓螞蟻爬出來,然後觀察螞蟻往哪兒爬,最後各小組按螞蟻聚集多少給食物排名。很快25分鐘過去了,孩子們通過觀察得出了初步的結論,即螞蟻最喜歡吃糖等甜食,不愛吃青草。我正想請孩子們輕輕地把螞蟻裝回瓶子,進入最後的總結、評價環節,突然一個孩子説:“老師,小螞蟻還沒吃完東西呢!”“吃不完就搬回家吧!”另一個孩子接着説。“那它們怎麼搬東西的呢?剛才我們沒看見呀。”“老師,先別把小螞蟻裝進瓶子,我們再看看吧,也許吃不了那麼多,它們就會搬走。”看來孩子們餘興未盡。我抬頭看了看牆上的鐘,半小時的活動時間就要到了,如果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就會大大超時,從而影響我這次公開活動的評比結果,因為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評價指標就是教師對活動時間的`把握是否恰當。於是,我以不容商量的口氣説:“小螞蟻累了,讓它們回瓶子休息吧。”聽了我的話,孩子們只得很不情願地把螞蟻裝進瓶子。就這樣,活動“圓滿”結束了。

在評價、反思時,教師們就針對“活動中如何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下一環節”作了探討。有的説用有趣的遊戲情境吸引孩子,有的説平時要注意培養孩子這方面的常規……其中有位教師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孩子不願停止操作,是因為他們的情感和探索慾望沒有得到滿足。像本次活動,孩子們不願意把小螞蟻裝進瓶子,是因為孩子還想知道更多關於螞蟻的祕密,這時教師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慾望,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繼續探索、發現,沒有必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強拉到下一環節。我認為能充分尊重孩子需要的活動就是成功的活動。”這位教師的一席話提醒了我,確實,有些活動,特別是探索性科學活動,我們沒有必要一味追求活動結構的完整性或對活動時間的準確把握,而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求調整活動的教育目標、結構、內容和時間,使活動真正為孩子的發展服務。

教師隨筆範文4

每天午睡起牀後,我都要給梳辮子的小女孩梳頭髮,也會給短頭髮的小女孩梳一梳,讓每個女孩都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可我很少給男孩梳頭髮,因為我覺的男孩頭髮短,梳不梳一個樣,就省事了。

可是,一次經歷改變了我的想法。一天中午起牀,我按照往常一樣挨個給每個女孩梳頭髮,梳完以後剛想把梳子收起來,就聽浩浩説:“老師,你怎麼總給小女孩梳頭髮,不給我梳呢?”我一驚,是呀,我從沒想過要給男孩也梳頭髮,看到浩浩渴望的眼神,我當下走過去,用梳子慢慢的為他梳理頭髮,雖然他的頭髮很短,梳不梳一個樣,但我看到了他表情的變化,原來梳個頭發能讓他如此開心。給浩浩梳完,我挨個給每個小男孩梳了梳頭髮,他們有的很享受,有的.害羞的護着頭説“不要”,但我看到的是梳過頭髮後他們開心的笑容。

我明白,孩子們並不是真的很想梳頭髮,他們只是想和老師親近一點,讓老師也去接觸一下他,近距離的感受一下老師的愛。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不管帶哪個班,只要午睡起牀我就給每個孩子都梳一梳頭髮,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來自於我的關注、我的愛。

教師隨筆範文5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藥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説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説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説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

教師隨筆範文6

記得曾有人這樣問過我:"做幼兒教師你真的幸福麼?”我的回答是“我很幸福”。因為在孩子中間那種放鬆,無拘無束,融洽的氣氛是多麼吸引我,那些共同玩耍時的歡樂,常給我無窮的回味,當孩子們有提高時,所體驗的那種成就感,是其他任何工作無法比擬的,慢慢的我便愛上這份職業,這種愛,是我最好的教師,這種愛更是一種沉甸甸的職責,是愛,使我對這項工作更加成熟,更加得心應手,我和孩子們在愛中融為了一體,久而久之,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段音符,孩子們都和我好像有了默契,都能心領神會。

當我辛勤的汗水澆灌在孩子身上時,當我汗流浹背,口乾舌燥時,我發現孩子們忽然長大了,懂事了,聰明瞭,突然間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幼兒教師的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他無比神聖,無比偉大,不少家長,看了我們的工作後,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激,聽了你們的課,才明白幼兒教師有多辛苦,看了你們教孩子,才明白什麼是細緻,怎樣才算耐心。

教師隨筆範文7

我們班的瀟瀟小朋友因闌尾炎做了手術,此刻還躺在家裏休息,已經好多天沒來上學了,我們決定團體去看一瀟。

週五上午,我們乘坐校車出發了,天氣雖然有點冷,可今日的太陽還是露出了燦爛的笑臉,像是歡迎我們去看瀟瀟似的。校車穿過市裏向金玉米公司駛去。大樹和美景從眼前飛過,勤勞的清潔工在忙碌地打掃着衞生。孩子們雀躍不已,齊唱歡快的歌曲,不知不覺到了一瀟小朋友家的樓下。

一瀟的爸爸、媽媽熱情地迎接了我們。小瀟瀟有些瘦了,可還是很精神。平時最頑皮的.他,此時居然也有些害羞了。班裏的小朋友可開心了,紛紛拿出自我的禮物。昊昊小朋友拿出蘋果,期望瀟瀟吃一個蘋果後身體更加健康;澤澤拿出小卡片,祝願瀟瀟健康歡樂,期望瀟瀟小朋友早點回幼兒園跟小朋友們玩。更有意思的是,林林小朋友,她是瀟瀟的好夥伴,見了瀟瀟居然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一本正經地問:“你生病了,為什麼不躺在牀上”孩子們相互問候着瀟瀟,雖然話語有些拘謹,卻掩飾不住孩子們的興奮和激動。小瀟瀟漸漸放開了,拿出自我的玩具跟小夥伴們玩了起來。看着興奮的孩子和開心的瀟瀟,我們這些大人們真不忍心去打擾他們。我回過頭去,瀟瀟媽媽的眼裏已浸滿了淚水。多麼感人的一幕啊!一瀟的爸爸舉起相機,擋住自我的臉,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

回來的路上我在想,這可真是一次不一樣尋常的旅行啊,孩子們懂得出如何愛別人,深深體會到了班團體大家庭的温暖。生活時時都有教育的契機,只要我們用心發現,都是送給孩子的禮物。

教師隨筆範文8

在幼兒園裏,每次快要到離園的時候,孩子們早早的就坐不住了。他們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伸長脖子向外張望,還有的交頭接耳。每當這時,我經常和孩子們玩個小遊戲,比如:擊鼓傳花,搶椅子等,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今天我看到孩子們的小手絹,忽然想起我們小時候特別愛玩的一個遊戲——捉尾巴。就是把小手絹分別塞到兩個小朋友的褲子裏一個角,讓小手絹垂下來,就成了尾巴,互相捉尾巴,誰先把對方的尾巴捉下來,自己的尾巴沒有被捉就贏了。但我和孩子們把這個遊戲一説,他們的熱情馬上高漲起來,開始了一對一的“PK ”。隨着我的一聲令下,孩子們展開了激烈的“角逐”,他們兩個都不簡單,緊緊地抓住對方的衣服,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甚至連三十六計孩子們都用上了。

在我們的笑聲中,時間過得真快,一會兒家長們來接孩子了,他們也被我們這熱火朝天的氣氛感染了,加入到拉拉隊的.行列。我們的心都跟着孩子回到了童年。一個老遊戲,它的價值是這樣的大,是我沒有想到的,我和孩子們的心貼得更近了。

教師隨筆範文9

有時我們真的不如孩子,他們在遊戲中的智慧、看待事物的眼光、做事情的方式都值得我們學習。

教小班孩子跳紅綢舞時,一個孩子把紅綢展開擋在臉的前面,玩起了捉迷藏遊戲:小臉一會兒從左邊探出,一會兒從右邊探出,一會兒從上面探出。他探出小臉的那一刻,眼睛異常閃亮,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旁邊的孩子看到後紛紛模仿,有的自發組合,露出小臉時還對看一下。以往,我會要求孩子立即停止“玩”,迴歸老師的教學。可眼前的孩子分明是在用心地學習,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參與活動。他在用紅綢做道具,和着音樂的節拍做自己喜歡的動作,玩得多麼有藝術感啊。於是,我邀請他給大家示範,並虛心地跟着他一起玩,最後我還把向四個方向藏臉、露臉的動作編排到了舞蹈中。在向家長開放活動的時候,孩子們表演了這段舞蹈,不少家長都表示孩子們的紅綢舞跳得最好。紅綢舞的成功讓我懂得了成人的舞蹈創作永遠不能替代孩子的舞蹈創作。

大班孩子畫“下雨了”時,大多數孩子畫了穿雨衣、打傘等場景,可有一個孩子畫的傘並不在頭頂上。在講評交流環節,我評價説,這幅畫上女孩的裙子、雨鞋都很漂亮,如果能把傘畫到她的頭頂上,她就淋不到雨了。那個孩子聽了馬上解釋説這是撐傘的動作,要先撐好傘再舉到頭頂上。真沒想到,她對事物的觀察這麼仔細。於是,我一邊欣賞一邊肯定她畫的是她自己見過的、心裏想到的事情,和老師畫的不一樣,值得大家學習。那個孩子滿意地笑了。孩子的畫啟發了我,在繪畫活動中,孩子真實的認知表達永遠是第一位的。

一位中班孩子用塑料積木拼搭了一架照相機,他舉着“照相機"熱情地給大家照相。我想,能否讓他在遊戲中增加畫照片的'情節呢?為了把我的想法轉變為他的想法,我走到他的身邊,請他給我照相。看我擺好了姿勢,他高興地舉着“照相機”為我拍了照,然後説“拍好了"就跑開了。我説你還沒有給我照片呢,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從“照相機”上拆下一個塑料方塊代替照片交給我。這次輪到我愣住了,我還以為他會畫一張“照片”給我呢。我暗暗佩服孩子的遊戲智慧,看來什麼困難都無法讓他們停止遊戲的腳步。後來,我繼續觀察他,發現每次他都會從“照相機”上煞有介事地拿一張“照片”交給“顧客”。眼看“照相機”上的“照片”越來越少,他會怎麼解決這一問題呢?我繼續觀察,只見他回到材料筐那兒,在拿掉“照片”的地方迅速補了一些塑料方塊,然後繼續拍照片去了。在這個遊戲中,我試圖用畫照片來促進孩子發展遊戲內容,但是孩子的想法與我完全不同。孩子的行動告訴我,他們會自己決定遊戲的玩法,更會自主解決問題。我想,這種自由自主的遊戲才是孩子的遊戲,有時候如果教師硬要介入指導,反而會徒增師幼雙方的煩惱,阻礙孩子游戲。

向孩子學習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不僅要蹲下身子,更要放平心態,真誠地拜孩子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從而擁有一份幫助、支持孩子成長的智慧。

教師隨筆範文10

著名教育家杜威説:“教育即生長”。人的一生應該是一直在生長,不管做企業員工,做企業領導,做學生,還是做教師,都應該是時時在生長,時時在進步,不斷完善自我。不學習不生長,就會被更多不斷學習,不斷生長的人超越,就會被更多優秀的人替代,就會被環境所淘汰。管理企業如此,管理班級也如此。所以在管理班級中“和學生一起成長”成為伴隨我的座右銘。

一、和學生一起有目標的成長。

我給自己的班級選定了班級Logo—牛,即我們要做“牛”人。班旗上的“忠”“實”“勤”“善”是我們的班魂:忠,忠誠服從;實,誠實可信;勤,勤快守時;善,與人為善,班旗掛在班級的後牆上,時刻告訴學生要做忠實勤善的人,也是每個人的成長目標,,也是塑造學生成長的模板。班徽在班級的正前方,抬頭就看見,時刻給學生以警示。我們的班徽也製成了胸標佩戴於胸前,讓學生時刻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着自己,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的班訓:忠誠榮譽,服從團隊,勤奮守時,終極目標。這既是學生的生長方向,也是我的教育目標,也是我個人的奮鬥指向標,我們要做到:努力向前,沉默爆發。

二、 和學生一起全面成長。

學生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的目的很簡單,讓孩子學習好,能考一所好大學僅此而已,這是因為孩子父母對教育瞭解的不全面或懂得不多,而作為職業教書育人的`我們就絕不能僅此而已,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知識,還要有健康的體魄,還要有全面的人格,更要有更多的優秀習慣。

對於知識的學習,我們班學生都能做到抬頭聽課,低頭思考,正課跟着老師走,自習課自己練。在學生體能的訓練上,是一次和一位家長的談話啟發了我。他説:暑假期間和孩子閒着一起鍛鍊一下,讓孩子跳一下繩,可結果讓他大失所望,只跳了三個;打一下羽毛球吧,結果孩子一個也接不住。這孩子學習沒搞好就連身體也搞垮了。這話讓我無地自容。為了孩子的健康,開學後我立刻為孩子們購置了十幾副跳繩,讓孩子在大課間進行跳繩練習,並且定期進行比賽。現在每位學生至少能跳到100多個。我自己也在練習,我也能跳500下左右。在我校運動會期間,我將我們的跳繩運動拿到了我校運動會的開幕式上,並獲得了成功,這是我們平時的練習,而不是臨時的準備。後我又給孩子們購置了毽球,讓他們進行練習,以強健身體,等來年運動會時再次派上用場。

數看成功人士只有優秀的學習是不夠的,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習慣,為此我在教室的文化建設上,在每次的主題班會上,在每次與學生的談話中都將好的人格和習慣滲透其中,這就是“潤物細無聲”。一開始我班有一學生經常説謊,總是將別人沒有的不好説成有的,把自己有的不好説成沒的。讓他調查班裏學生吸煙的情況,結果他把不吸煙的同學説成吸煙的,把吸煙的説成不吸的,其中包括他自己。當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將事情搞明白了,並單獨和他談話,指出他的謊言,最總他承認了。據該生説,有一段時間他看見家裏放着煙,就偷偷吸了起來,結果有點上癮。後來我與他的爸爸談了一次,證實了他説的是真的。經過幾番努力,這孩子已經戒掉了吸煙,並且也不撒謊了,做事也踏實了。

優秀的習慣成就了無數的企業精英,李嘉誠一直在學習,據説他的牀頭總有書;惠普第一女CEO朱莉也一直在學習,她從祕書走到CEO;麥當全球勞董事長兼執行官貝爾靠的是勤奮,他是從掃廁所開始;童文紅現實版的杜拉拉,馬雲的合夥人,她是從前台做到了億萬富翁,也是憑藉着踏實,誠懇,執行力,團隊意識。這些優秀的習慣已經張貼滿了教室。成功不僅需要業務水平好,更需要個人的軟素質,服從,榮譽,目標,責任,團隊,自制力,執行力,勤奮,好學,守時等。學生這樣成長,我也要這樣成長。

同學們和我的目標正在由小到大,由近到遠一點一點的實現,同學們一定會成為優秀的人,我也會帶出一隊優秀的人才和一個優秀團隊。讓我們一起前行,一起實現共同成長的目標吧。

教師隨筆範文11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教材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計了“比賽成績”“速度”“水果價格”“圖形放大縮小”等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並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但在實際中,學生記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義往往比較困難。於是,教材設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創設了生活情境,即可愛的圖片,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喜歡的圖片着手,激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立足於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並豐富他們新的經驗,又通過解讀大量生活中的比。這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兩個數量之間的比的關係,在較為豐富教學的基礎上提高了比這個概念,實現概念的內化。

教師隨筆範文12

我的最初理解是:“學習故事”是“鼓勵孩子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事,並敢於思考和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和結果,教師把這一過程記錄下來形成故事”,雖然是很個性化的表現,呈現了不一樣的個體,但能形成一定的共性特徵——故事裏都有有想法、敢行動、會學習的兒童。

成為實驗班中一班的骨幹教師後,我知道自己承載着期望。園裏的安排讓我感到自己身在“特區”,可以不寫那麼多文字材料。可是,雖然沒有定數要求,但白紙黑字的“學習故事”文案是必須呈現的結果之一。

任何結果都事出有因,一個教育成果必然是一種教育理念在支撐着,新西蘭“學習故事”裏所呈現的輕鬆、快樂、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需要一套科學、人本的做法去支持。

環境、材料、活動、空間、教師和家庭、家長,乃至幼兒自己都是重要的支持因素。而我們一貫的做法中,教師的作用明顯強於其他因素,所以要想達到新西蘭“學習故事”裏的效果,我們還需要改變很多,與寫故事相比,這些更難。

一,印象

“四好”是我對新西蘭“學習故事”中體現出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情況的最初印象。

一好:環境好開放。新西蘭幼兒園的室內外環境都非常開闊、開放,沒有明顯的區域劃分和界線,甚至沒有我們常見的標誌、區域名稱。但孩子們似乎都知道什麼事情在哪裏做,顯得非常自主!在自然、豐富的環境裏,孩子們獨立地做着自己感興趣的事,眼神非常專注。

二好:時間好充裕。幼兒的遊戲時間相當充裕,因為很多遊戲活動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完成。在自然、田園般的環境裏,孩子們輕鬆、愜意、不緊張地做着自己喜歡的事,不會受到打擾。

三好:孩子好自由。孩子們所關注的事也是五花八門,有使用吸塵器、種樹、搬木頭、推土、運沙子;可以去的地方有超市、樹林、院子、工廠;會用很多工具,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地動手。而加餐、牛奶、點心在乾淨的包裏裝着,擺在一個地方,孩子們想什麼時候吃就自己拿着吃,沒有統一的喝水、入廁、吃午點環節。

雖然沒有老師隨時隨地的“教”,但到處充斥着孩子的學。孩子們個個是那麼鮮活、生動、主動,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事情時很專注,不用老師的陪伴和照顧,也不出現安全、打鬧、爭吵等問題。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的想法都能立刻行動起來並得到實現!

四好:老師好輕鬆。孩子如此生動,老師的作用體現在哪裏呢?沒有常見的老師組織幼兒上課的情景,視頻裏偶爾出現的老師在看着小朋友用電鋸和電鑽,在餐桌前倒水,在大地墊上和孩子一起看書,拿着夾子走來走去地寫着什麼……顯然,這些視頻、照片是老師拍攝的。所以,我的第一個困惑是,難道新西蘭的老師除了拍照、攝像,“什麼都不幹”?

我就這帶着這些一知半解和困惑開始借鑑“學習故事”開展探索。

二、模仿

感謝園長等管理者提出的四個打破,我決心從模仿開始,將環境、區域、材料都向孩子開放,逐漸減少界限和控制,鼓勵孩子幹自己喜歡的事,不去過多幹預和詢問。我開始學着新西蘭幼兒園老師那樣,掛着相機,拿着筆和本,跟在孩子後邊,走走看看聽聽拍拍。但是,沒有驚喜,沒有故事,只有各種各樣的“亂”!

第一種“亂”:頻繁換區。有的孩子在每一個區都停留一會兒,玩一玩、弄一弄、擺一擺,但似乎都沒有做出什麼,然後把玩具收起來;又到另一個區看看、擺擺、搭搭,但仍然沒有出現作品,就又放棄了……如此重複,每個地方都停留三五分鐘,但都沒做出什麼。

第二種“亂”:走來走去。有的孩子在教室、卧室的區域間到處走動着,沒有在哪裏停留,只是這裏看看那裏看看,也沒有伸手去擺弄什麼,似乎自己也不知道想做什麼。

第三種“亂”:擺弄無趣。有的孩子很“乖”地坐着,不離開坐位,拿着一筐玩具,把玩具逐個地拿出來,擺在桌子上,來回擺弄着,眼神並沒有專注地看着玩具,但也不離開、不換區,可是拿到東西又不會玩,也沒有求助老師或同伴的願望,彷彿在“熬自己、熬時間”。

第四種“亂”:模仿等待。有的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看別人拿起什麼,自己也拿起什麼,別人怎麼做自己也怎麼做,或者乾脆等着老師過來教。當老師走到孩子身邊時、主動問“你想做什麼”“這個是這樣玩的”,孩子才會動起手來,跟着老師一步步做。

當頻繁換區、走來走去、擺弄無趣、模仿等待這幾種“亂”出現後,我產生了很多困惑:孩子們為什麼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事?為什麼沒有自己的想法?班裏的玩具、材料真的不能吸引他們嗎?老師不教、不出聲,孩子就不會玩嗎?老師、孩子、環境、

材料、內容……人、事、物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三、反思

再仔細看孩子的種種“亂”。

“頻繁換區”的現象若在以前,老師會給出“不能堅持、沒有興趣”這樣的解釋,但換個視角來看,其實孩子是在努力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哪個都試試玩玩,如果找到了,會停下來玩下去的。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操作、嘗試、選擇的過程,就像老師去商店買衣服一樣,也要一家一家地走走、看看、挑挑,才能在比較和試穿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那一款。所以,“頻繁換區”的“亂”其實是好事!而“走來走去”也可以用這樣的視角來理解,允許孩子有一個觀察、尋找的過程……這兩種“亂”其實表現出孩子在努力尋找興趣的“忙”!

另兩種“亂”——默默等待、無趣擺弄,似乎幼兒是被老師“教”慣了,如果沒有老師“教”就不知道自己怎麼“學”,其實表現出孩子在等待。

原來對“亂”的理解可以是“忙”和“等待”,這不就是孩子表達出的對環境、材料、內容和老師的具體可見的需要嗎?

於是,我對老師的自身作用產生了很多困惑:到底教不教?不教,孩子會玩嗎?不組織行不行?區域環境怎麼辦?要按領域分區嗎?區域要起名字嗎?要定目標嗎?要不要買玩具?買什麼玩具?要不要做玩具?做什麼玩具?有遊戲計劃嗎?必須講評嗎?幼兒能不能自己遊戲、學習?一定要有作品嗎?……這些問題歸根到底是一個——老師要為孩子做什麼。

同時,我又發現,這些問號在過去都是歎號,都是必須做的。每年開學時,老師都會把區域佈局規劃好,每個區域都是一個小範圍,是一個相對獨立、與其他區域隔離開的空間,然後把所有相關材料、玩具都集中在此並分類擺放整齊。

接下來,給這個區域做明顯、突出、有指向性的標誌。當幼兒進入區域遊戲,老師會有目標地教會幼兒玩相應的玩具,如科學玩具、益智玩具,會按照説明、作品圖教幼兒搭建、下棋、繪畫、手工;在表演區會將幼兒本年齡段常用的樂曲錄製好,相關服裝準備好,供幼兒自選表演。

每年開學時,老師也會在園長的帶領下,商量給班裏買新玩具。一般幼兒園也會要求老師給孩子製作玩具,有時還有數量、比例的要求。

這些在過去都是必做的,在老師的意識裏已經約定俗成、不可取代。但是,突然看到新西蘭老師的“什麼都不幹”後,我對錶象的簡單模仿立刻導致種種“混亂”出現。

當我把對“亂”的理解搞清楚,把困惑、問題重新梳理後,發現:有些事還是應該做的,如一些建立秩序感、歸屬感和安全感的環境是必須創建的,大量操作類材料和工具、半成品、使用度高的物品,是必須提供的,而有些事是應該放手等待孩子的興趣、關注、操作和發展,再共同建構的。

“四好”與“四亂”就這樣建立了連接:“四好”的背後是有老師的作用和支持的,而“四亂”裏恰恰沒有體現人、事、物的協調作用。弄清楚後,我也明確了自己應該幹些什麼。

四、改變

經過和幼兒園管理者們的共同研究,我們又進一步對環境、材料進行了調整,為孩子提供更加自由、開放的環境的同時,使其科學、合理、易操作,引導孩子們建立並形成自己認可並能主動遵守的規則與秩序。

物質環境的改變

一開始,為了不亂,我們又回到區域劃分體現領域目標、遊戲指導偏重知識傳授的老路上。當看到孩子像在完成任務似的,在區域中默默地遊戲、簡單地操作,我又一次反思。

我們到底要培養有知識的小大人、還是有想法的孩子?為什麼孩子玩得沒有效果?在與孩子一起遊戲時,我發現孩子對環境、材料的需求和渴望,他們天生是有方法的,只要給他們適合、有序、安全的環境和材料,他們就會探索!於是,我們在園長指導後再次勇敢地做出了改變。

美工區,材料較明顯地投放在一個開放的較大空間裏,並且按紙類、工具類、輔助材料類、顏料類、作品區分開。每類物品的擺放位置都經過充分考慮,促進幼兒的選擇和使用更準確、有目的,並且不再用櫃子、桌子把區域明顯地劃分開,造成隔離感,沒有了專屬地盤的感覺,會滿足孩子更自主、便捷的需要。

閲讀區也將幼兒最愛的'圖書分冊擺放在書盒內,將很多分散幼兒閲讀注意力、降低閲讀品質的毛絨玩具收在角落,並且用“讀一本書、玩一個玩具、講一個故事”的提示語來引導幼兒在長時間遊戲中自主安排內容。

我調整了三次自然角,從挨着空調的窗台上的擺設型,到挨着門的觀察型,到沒有櫃子挪出長桌增添小桌的操作型。每次改變都是遵循貼近孩子、易於操作、樂在其中的原則。

在表演區,我們將多達兩個櫃子的樂器、服裝、道具做了精減,減少限制幼兒創造力的高結構材料,大量增加原始、有趣、簡捷的低結構物品,同時也隨着遊戲的深入幫助孩子合理利用空間環境和材料。

精神環境的改變

幼兒在這樣的環境裏,與隨手能用的材料發生了更密切的互動,他們可以一轉身就找到需要的東西,也可以按自己的遊戲需要到專門的區域內去準備。同時,老師給予極大的精神支持,師幼互動特別頻繁,孩子需要幫助和支持而發起的交往時時發生。

我將上下午打通,全面協調。如,當發現幼兒的閲讀漸人佳境——從一開始的頻繁換書、翻看,到有目的地取書、一頁頁仔細地看還有問題和發現,就將下午的遊戲時間改為閲讀時間。為了親身調動幼兒的閲讀積極性,我常常跟孩子説: “你們吃得香一點,大口咬水果啊,老師給小朋友梳完頭也盼着拿一本書看呢!”“這套書只有我們班有啊,特別好!”“老師最喜歡曬着太陽看書了,特別幸福!”孩子們從老師身上感受到書的魅力,產生了嚮往。

五、驚喜

孩子們漸漸建立了新的秩序感,不管如何調整空間、如何擺放材料,教師都秉持“利交流、利操作、利行動”的原則,保證遊戲規則隨孩子的遊戲需要而隨時建立、維護、打破。我們不再用“小腳印”“插卡”“寫名字”等方式,來限制某個區域的遊戲人數,而是會根據人多人少立刻調整空間和材料。如果“人多”,是不是説明這裏的遊戲受歡迎,孩子感興趣?但材料和工具能否滿足“人多”的需要呢?如果不能滿足,哪些由老師來補充?哪些放手給孩子想辦法解決?如果“人少”,是不是説明內容、材料等方面沒有調動出孩子的積極性和關注度呢? “不限制”正是關注孩子的需要和激發遊戲興趣的好機會!

時間充裕了,孩子們有了思考、選擇、行動的保障,紛紛行動起來。實驗班裏,孩子不再出現安靜、無趣、渙散的眼神,而都是奔走起來、找尋自己的遊戲。

20xx年9月18日,開學才兩週多,北京市早教所、區教研室的老師來到園裏,想看看實驗班的遊戲情況。我帶孩子來到户外,習慣性地組織幼兒走隊、鍛鍊、拉圈遊戲……

當園長催促“不要總是組織,讓孩子們自由活動,看孩子們怎麼玩”時,我的心裏產生了矛盾:怎麼拉個圈也不行呢?雖然我放手了,卻又習慣性地在操場上擺陣:一排拱形門、一溜平衡步道、一排圈,希望孩子們能練習鑽、平衡、跳,完成一系列的綜合體能鍛鍊。

但是,當我退到一旁,孩子們成為場上的主人後,改變開始了……

孩子們把老師擺好的圈拿在手裏,按着一個方向在拱形門下鑽來鑽去,沒有碰撞。接着,又加入平衡墩,跨過墩再彎腰鑽拱形門。

不一會兒,孩子們又在入口處擺放小梯子,碼上球,擋上平衡墩,孩子們要跨過小梯子、踩上矮平衡墩、再分腿邁過高平衡墩、然後再鑽進拱形門!這是多麼複雜的組合啊,而且很有難度!孩子們是會給自己設定有挑戰的運動目標的。

接着,拱形門又搬了家,被擺成一個城堡或者是花園。孩子們還推着車、運着球,鑽進鑽出,好難啊!接着,拱形門被放倒,成了練習跨跳的樣子?這不是比我給擺好的跳圈更難嗎?更有創意的是,瀟予居然把拱形門豎起來、練習套圈。這在過去不就是一節課“拱形門的一物多玩”嗎?而今天,孩子們自己給自己上課了,甚至比我想到的還多。

在場地的一邊,剛剛入園、早晨來園還大哭的浩宇也沒閒着。體重8 2斤的他拿了4個平衡墩,自己在練習跨跳。另一邊,勇敢的柯宇把平衡墩擺成左右兩列,嘗試站上高過膝蓋的平衡墩。

同時,老師在場地一側擺好的平衡步道也被改造了。大家開始往拐彎處運球、擺球,還要求每個彎道里放數量一樣多的球。原來孩子們把這裏當成了“糧倉”,球是大糧食,要運到這裏儲藏起來。孩子們分工合作,商量着每個彎道放5個大糧食,還要來回巡邏看着糧食……

我一邊不停地拍照一邊激烈地思考起來:一開始時覺得孩子們不會自主運動;放開後,急忙去擺陣,是因為我覺得孩子們沒有東西就不會玩;而按我的意志擺成“綜合體能鍛鍊”,是因為我認為孩子不會組合鍛鍊、不會均衡發展。我既然按園長要求不“組織”了,也要通過我擺的器械去“組織”!

但是,當我退到一旁,把主場讓給孩子們後,我卻驚訝地發現,孩子們很會玩!這裏面還有情節、空間設計、角色、建構,甚至有數學!長達一個小時的户外活動中,沒有爭吵,更沒人閒着,只有激烈的討論和組織,五大領域哪個沒有發展?孩子們用行動告訴我:“我們會組織自己,我們會鍛鍊,我們會玩!”

對“四好”的憧憬和迷惑,對“四亂”的困惑和反思,對過去的打破,對現在的重建,讓我們逐漸看清真實、主動、有想法的孩子們,讓我們徹底顛覆了多年以來“好孩子是教出來的”這種觀念,讓我們堅信孩子有能力有自信去主動學習、建構遊戲、有個性地積極發展。這個信念將會繼續推動我以後作為孩子的遊戲夥伴,陪伴他們不斷成長。

教師隨筆範文13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它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是幼兒期主要的學習方式。

這幾天的教育活動中涉及到按規律排序的相關知識,我藉助雪花片,在孩子們玩雪花片時滲透按規律排序相關知識,先是用兩種顏色進行排序,接着是三種,四種,因為用的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雪花片,大部分孩子很快就掌握了。孩子們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要充分相信孩子巨大的潛能。在户外活動時,袁淑穎跑過來對我説:“老師,快看,我是這樣排的,一個樹葉一朵花(槐樹落地上的花)。”“老師,看我的,一片樹葉,一塊石頭”陳炫吉大聲對我説。“老師,老師”孩子們興奮地告訴我他的規律。孩子們有的是一個小木棒,兩個小石子,有的.是兩片樹葉,一個石子,還有的直接按規律排成了一個圖案。我不禁感歎,孩子們是天才。在户外建構區,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按規律排序,還把它應用到搭建中,按規律搭建出高樓,一層木頭,一層棒槌,一層易拉罐,這樣依次搭上去,在遊戲中孩子們掌握了按規律排序。

我們的教學只有真正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真正寓教育於生活中,真正寓教育於遊戲中,孩子們才會主動地去學習,快樂地去探索,用積極的心態去了解未知的世界。

教師隨筆範文14

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為人師的這些日子裏,我學習着、實踐着;努力着、進取着;奉獻着、收穫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1990年我踏上三尺講台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銘。

作為一名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我的行為、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我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職責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教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這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我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高了研究潛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着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着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潛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潛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僅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自我的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僅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的“親”和"愛"。所以多年來,我總會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高自我工作的藝術性。雖然因為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我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透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我就應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最終發現,僅有我帶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理解。孩子們僅有真正理解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教師,才會理解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我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我多年來工作的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激曾熱忱幫忙過我的領導們;要感激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激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悦、教師的歡樂和人生的價值……

教師隨筆範文15

和以往一樣,我認真地備着課,許老師拿着綢帶帶着孩子們出去上健康課去了,孩子們手裏拿着綢帶開心地唱呀跳呀跑呀,一番很熱鬧的場景,許老師和孩子們們也時不時地玩耍着,感覺很開心。過了不一會兒,就在我專心寫着字時,一陣急促的跑步聲朝我而來,我轉頭一看是許老師,一聽她的語無倫次的聲音,很嚴肅很緊張,我趕忙問:“出了什麼事?”她説孩子磕掉牙了,快!快……我一聽,嚇了一跳,怎麼會呢?出去的時候還好好的啊!容不得我多想,三步並作兩步,急切地跑了出去。只見那個小朋友的嘴裏嘴邊上全是血。這時孩子嚇得已經哭了起來,我親切的`對她説:“別害怕,讓老師看一看”,我趕緊從口袋裏掏出手絹給孩子擦起來,一看孩子的當門牙磕掉了,血不停地往外流,於是我和許老師趕緊抱着她上了醫院。來到醫院後孩子的情緒漸漸地穩定了下來,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們。經過醫生的處理,血總算止住了。

針對上課這一突發事件,我們特意對孩子們進行了一次安全教育,並讓那個孩子把她當時的感受給大家講述了一遍。

就這件事我也作了小結:上健康課之前老師必須首先向孩子們強調一定要注意安全,對於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一定要多長一隻眼睛。我們要時時刻刻的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事項,時刻觀察幼兒的行為。除了這些還不夠,並請家長一起跟我們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我們和家長共同努力,讓孩子們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識,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讓我們的小朋友健康快樂地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