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論文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2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保險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會保險論文15篇

社會保險論文1

社會保險基金是為了保障保險對象的社會保險待遇,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由徵繳單位和繳費個人分別按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繳納以及通過其他合法方式籌集的專項資金,社會保險基金是國家舉辦社會保險事業而籌集的,用於支付勞動者因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時所享受的保險金和津貼的資金,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在快速的發展和完善,到如今,我國社會保障几几年已經再養老,醫療,就業,生育等領域建立起了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在20 世紀80 年代中,我國已經將原來的現收現付的籌資的模式改成了統賬結合的部分積累的模式,從而更好的來應對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的積累的規模在不斷的擴大,同時我國也面臨着社保基金賬户空賬的規模逐漸擴大,我們應當有效的控制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同時對社會保障基金進行投資和運營,從而提高社會保障基金的收益率,實現基金的社會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完善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

我國社會保障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的是個人賬户與統籌賬户相結合的方式中包括了社會保障的籌資、支付、使用以及監管等很多環節,管理的主體涉及到中央以及各級政府、市場等因素合理的交織在一起,從而使得養老保險基金成為了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同時受到我國社保基金沒有明確的管理和監督的主體,運營過程中缺乏效率,投資渠道的單一和監督管理機制的不合理造成了我國社會保障政策目標難以實現。

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主要可以份為政府集中性基金管理模式,信託基金管理模式、基金會管理模式、商業經營性基金管理模式,政府集中性基金管理模式即由政府部門或其委託的公共管理部門負責保險的基金管理,一般來説,依照國家立法推行的基本保障項目是社會保險基金模式較多,社會保險基金的政府基金管理具有規模效應,從而可以降低成本,但政府集中管理容易引起瀆職和效率低下,也易收到政治壓力,如若想提高緊緊收益率,關鍵是要看政府能有效的利用好相關的資源。

信託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是通過契約或公司的形式,藉助發行基金券的方式,通過契約將社會上不確定的多數投資者不等額的投資集中起來,形成一定規模的信託資產,交由專門的投資機構按照資產組合原理進行分散投資,獲得的收益由投資者按照出資比例進行分享,並承擔起相應風險的一種集合投資信託制度。

基金會管理迷失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贈的財產,以從事公益事業為目的,按照基金會條例的規定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基金會只有正式化、私人的非利潤分配,自主管理,志願服務等特點,基金管理機構具有較強的風險規避意識和能力,強調多元化投資以提供資金安全保障,避免單一性的投資結構,作為受委託人的基金會,依法負責處理基金的行政事務,但是一般不直接進行投資管理。

商業經營性管理模式是指由政府規劃並授權的基金公司組織實施社會保險的基金管理,這種模式下的社會保險基金由專門的基金管理公司,按照商業競爭性原則實施管理和投資運營。我國的社會保險實施較晚,制度相當不健全,法律法規不完善,使得我國社會保險基金在實施投資運營中缺乏相應的保障,在這種制度模式的背景下,我國養老保險基金在投資運營過程中首先應當保值,保證養老保險基金在保值的基礎上再考慮將其投放到市場中去,使其產生額外的價值,因此,再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上,首先應當考慮由政府部門負責管理,是養老保險基金的使用形成規模,從而降低成本,保證投資的收益率,將安全性放在首位,政府在其應當發揮作用的領域對基金進行管理。

我國目前採取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模式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户相結合,實行混賬管理,在基金管理上存在缺口,而採取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户分開管理則有助於防止基金挪用的現象,由政府來負擔社會統籌的基金,從而確保統籌基金的保值增值,對個人賬户則可視性部分私有化的管理模式,將個人賬户基金實行部分私有化,其經營權給予基金管理公司,從而實現個人賬户養老基金的管理的競爭機制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個人賬户基金對投資收益的要求。

社會保險論文2

社會保險,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國家依法建立社會保險基金,通過統籌互濟,對參加保險的勞動者在喪失或暫時喪失勞動能力時提供經濟幫助、確保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社會保險基金是指為了保障保險對象的社會保險待遇,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由繳費單位和繳費個人分別按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繳納以及通過其它合法方式籌集的專項資金。社會保險基金是社會保障體系的經濟基礎,也是社會保險制度運行的支撐。1998年以來,石油行業實施養老保險行業統籌轉移到各省直轄市,按照有關規定參加當地的社保體系,目前,四川油氣田職工是全員參保,參保的法定基本保險有五項: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兩項補充保險:企業年金、企業補充醫療保險。

一、石油行業社保基金財務管理的現狀

四川油氣田的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由西南油氣田社保中心統一經辦,並負責各項基金的財務管理工作。近幾年來,隨着社會保險參保範圍的繼續擴大,石油行業各級社保經辦機構徵收繳納的社會保險基金數量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基金監管的難度。

(一)保險機構層級多,多頭管理,監管成本高

四川油氣田於1999年開始由原四川石油管理局劃分為上市的西南油田分公司和未上市的四川管理局,20xx年四川石油管理局撤併重組,20xx年持續重組,導致單位眾多,截止到20xx年年末,目前有70多家參保單位。這70多家單位高度分散,跨越四川、重慶、陝西、甘肅、寧夏、新疆、內蒙等省市以及國外,生產經營情況不一。保險機構層級多,多頭管理,監督管理難度大。由於分散管理的層次過多,也相應增加了管理成本。

(二)社保政策的地區差異加大基金管理難度

四川油氣田管轄的70家參保單位,分屬中石油下屬9個局級單位,許多單位由於駐地的不同,參保區域多,同一單位職工要在不同省市參加不同社會保險,如:基本養老保險實行四川省統籌管理,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按屬地標準執行,工傷保險按行業風險類別的不同執行0.5%—2%的標準,尤其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企業年金還要分單位部分和個人部分,執行標準分險種各不同。以上情況舉例説明:川慶鑽探工程公司下屬的川東鑽探公司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部在四川省參保;基本醫療保險分別在重慶市渝北區、四川省瀘州市參保;失業保險在重慶市江北區參保;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在重慶市渝北區參保。由於不同省市社保政策不同,參保險種、繳費比例以及享受的保險待遇都存在差異,導致繳納的社保基金存在執行多重標準的情況,基金管理的難度大。

(三)保險基金的繳納不積極,支付不規範,徵繳考核指標缺乏統一性

部分單位領導,對社保工作不重視,“重效益,輕社保,重眼前,輕長遠”。對於本單位的保險基金徵繳是否有欠繳、多繳,漏繳、少繳不甚清楚,是否按時足額繳納職工的'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給社保機構,對上級和地方社保機構撥付的各項保險待遇如養老金、工傷待遇,職工補醫金門診藥費等是否能及時足額發放到職工個人賬户中,有沒有虛報冒領的情況等等,沒有統一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來考核徵繳、發放環節出現的違規逾矩行為。

(四)保險基金核算賬户分散,不利於統一管理和實時監控

由於單位分散和歷史緣故,四川油氣田下屬只有8個公共事務中心成立了社保所,有單獨的社保核算賬套和銀行賬户管理各類社保基金的收支,其他60多家單位社保資金收支都由財務科代管,保險基金核算賬户如此分散,既不利於統一管理,也不能實時監控社保基金的安全與否,對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五、內控制度不完善,執行流於形式石油企業社會保險基金按照會計法規要求普遍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崗位之間缺乏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特別是三級以下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常常以人員緊張為由,將一些不相容的崗位和部門並在一起來工作,人員之間、部門之間喪失了相對的獨立性,這樣勢必影響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的嚴肅性。

(六)社會保險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

近幾年隨着石油生產發展的不斷變化,社保工作人員變更頻繁,從事社保財務工作的人員不穩定,兼職人員多,有個別單位社保定員編制緊缺,人少事多,甚至財務人員都不能配齊,這勢必影響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正常運轉。財務人員業務素質,技能水平、工作責任心參差不齊,也是社保財務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

(七)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難

根據《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等相關文件嚴格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只能存銀行或購買國債。各地購買的國債數額有限,在實踐中往往又存在購買難的情況。出於安全考慮,企業社會保險基金只存在銀行,導致基金抗通脹能力很弱,更達不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加強石油行業社保基金財務管理的對策

社會保險的大多數具體業務,都牽涉到“人、事、錢”,尤其是錢,石油行業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管理支付的社會保險基金是企業員工的“養老錢、活命錢”,如何管理好、使用好這項數目龐大的資金,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完整,是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關鍵。

(一)提升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時下信息的不對稱也是社保基金管理凸顯的焦點問題。很多員工由於忙於工作,每月各項保險在薪酬表中代扣代繳,也因此常常忽略了自身權利的監督。企業是否按時為職工繳納了社會保險,是否符合社會要求和職工自身的要求,對此很多職工都茫然不知,更不知曉基金管理的真實情況。上級監管部門不知所屬管理部門的真實信息,再加上基金的多樣性和分散性,造成上級管理部門對本單位所轄的社會保險基金的真實信息也無法掌握,零散和不完整的數據使監督變得困難重重。所以充分運用現代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加強社保網絡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監管的信息化建設,適時披露信息,透明社保基金管理,向企業、社保基金監管部門、社保基金受益人(員工)披露社會保險基金季度、年度報告。這些報告不僅要包含社會保險基金的徵繳率、欠費率,人均月退休金、社會保險基金結餘額、年利息收入、年基金收益等主要指標,還可以基於市場的統計和研究,對石油行業社會保險基金運行對比分析。

(二)加強對社會保險基金的內控力度

一是強化內控制度建設。首先,進一步完善財務內控制度和財會人員崗位責任制,實行基金徵收、發放統一核算管理。財會人員實行定崗定責,形成了科室之間、崗位之間、業務流程之間相互監督、制約的互控制度。其次,要搞好社保經辦機構的社保基金日常業務工作。必須要強化社保經辦組織機構的會計實務基礎處理工作。第三,在社保基金財務內控管理機制下,對社保基金的各項業務環節如社保基金的徵收、支付、資金管理等要實行職務不相容的財務分離機制,財務人員必須要定期輪崗換崗。最後,審計部門也要設立社保基金財務審計專人,並能夠按照現行國家財經法規、相關政策去做好社保基金審計監督等事宜,以此才能避免違規逾矩現象發生。

(三)實現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最大化

根據國務院關於社保基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各社保機構存儲的社保基金結餘除預留相當於兩個月的週轉金外,應全部購買國家債券和存入定期。對於社保基金結餘可以建立一套科學的保值、增值計劃。具體來説,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一是要與財務部門建立靈活、多樣的信息交流機制,定期通報基金結餘情況,及時、多批次地將專户存儲的保險基金轉存定期;二是對保險基金的增值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安排,在目前購買國債難以實現的情況下,增值方式主要放在定期存款。可以對定期存款的檔次進行長短搭配,科學配置;對儲存在專户的保險基金,在保留兩個月週轉金的前提下,凡超過200萬元就轉存一個定期,期限以1年期為首選,每年最少存一個2年期,每月最少轉存一次。這樣依次類推,一年下來,將形成一個週期,每個月都有新的定期存入,每個月又都有到期的存單,如此利滾利,將能實現保險基金增值的最大化。

(四)提升社會保險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一方面財務人員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熟練掌握會計法規制度,全面掌握社會保險知識和規定以及計算機技術,不斷提高管好用好社會保險基金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要以對石油企業、廣大職工高度負責的精神,依法合規辦理會計業務,切實管好用好社保基金,對於違法亂紀的行為,要運用法律手段予以抵制,確保社保基金安全。

社會保險論文3

一、前言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早在20xx年中小企業已經佔了全國總企業比率的99%,實數已超過1,000多萬家,中小企業總產值佔全國的60%、實現利税佔全國的40%,商品勞務出口額佔全國的60%,特別是城鎮就業機會高達75%。很明顯,民營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中的新氣力,在宏觀經濟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多、發展快,在勞動就業中,社會保險存在許多問題。

在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和員工都在逐步加深對社會保險的意識,但還是有很多中小企業出現一系列的社保不買,或少買滯後等現象,因而引發了一系列勞動糾紛問題。那麼,怎樣解決社會保險問題,使企業僱主和員工能夠在利益上達到一個平衡點,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正是眾多中小企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我國中小企業概念的界定

中小型企業或中小企業,簡稱中小企,最早來自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smallbusiness”概念,通常是指人員較少,規模較少的企業,一般是由個人集資組建而成。中小企業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我們一般從廣義上來説是指除大型企業之外的所有企業。由於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和社會環境關係不同,對於中小企業的具體劃分標準也不同,一般按企業人數、資產總額等條件來劃分。

三、社會保險的作用

(一)對員工具有激勵作用。在現代企業中,企業員工已經成為企業的發展主體。因此,我們讓員工內心擁有主人翁意識,員工也因這個企業而感到榮耀。社會保險作為一種福利,對於員工的工作,不僅是提供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還是滿足自身利益的一種基本方法,企業的價值要靠員工來實現,企業對員工的關懷也是一種激勵,特別是社會保險,既是員工的一種基本權利,也是企業的一種根本職責,企業購買社會保險,不僅激勵了員工,而且也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購買社會保險在一定情況下,是增加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但它的有效激勵使企業員工發揮更大的價值,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加強社會保險管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工作,企業要嚴格執行國家社會保險制度,切實保障職工權益。

(二)對社會具有調劑作用。在中國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勞動者個體之間收入差距開始拉大,而社會保險則顧及了眾多羣體的實際承受能力,不會拉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會穩定。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社會保險是社會的穩定器;(2)社會保險保證了社會勞動力的再生產;(3)社會保險實現了社會公平;(4)社會保險推動了社會進步。

(三)對企業具有增值作用。企業若為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對企業的整體效益具有很大的增值作用,因為相對於那些沒有購買社會保險的企業而言,使得員工日後的生活有了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員工對企業的熱愛,對工作熱情,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具體的隱性增值和直觀增值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利於企業規避風險,減少糾紛;(2)有利於企業創造效益,在一定程度承擔了社會責任,解決了員工後顧之憂;(3)有利於降低企業綜合用工成本。

四、我國中小企業社會保險存在的問題

(一)僱傭雙方對社會保險缺乏正確的`認識

1、僱主對社會保險缺乏正確的認識。由於我國工業革命起步較晚,從計劃經濟轉化到市場經濟的時間還不夠長,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但仍不夠成熟,特別在法律機制方面缺乏專業瞭解,對社會保險易產生誤解,認為購買社會保險只會加大人力成本,又因為中小企業成立時間較短,在短期內很難看到社會保險制度的好處。

2、僱員對社會保險缺乏正確的認識。由於我國勞動者一方面普遍對社會保險的知識不瞭解,所以對勞動風險和勞動風險損失補償的意識不夠,沒有考慮過社會保險是自己必須獲得的保障權益,沒有購買社保的意識;另一方面在當今大的就業環境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嚴重失調,就業壓力嚴峻,對於那部分有文化的員工,特別是大學應屆畢業生,他們知道社會保險的重要性,但面對激烈的就業環境,能夠找份稍微滿意的工作已經很知足了,不敢過於奢侈購買社會保險。

(二)購買社會保險滯後。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辦理社會保險經辦手續會遇到很多不便,有以下幾種情況:

1、員工數目難以摸清。我國中小企業分佈地域廣,涉及行業眾多;大部分中小企業不僅規模小,在經營管理方面並不規範,在應付市場方面抗風險能力較弱,導致停業、歇業的現象較普遍。由於中小企業發展這種不穩定性,使國家想查清楚參加社會保險的員工數目難度較大。

2、員工構成複雜。主要表現在各個方面,比如地域差異、工作性質差異、文化程度差異、工資收入差異、年齡機構差異、性別比例差異等,有的來自農村,也有的來自城市的;而來自城市的員工中,又有下崗、停薪留職、病休、失業、退休重新返聘的這幾種情況。與此同時,還有許多中小企業裏的員工有許多是兼職員工。這樣複雜的員工構成讓部分中小企業僱主有藉口不參加社會保險或只給部分員工參加社會保險。

3、員工流動性大,穩定性不高。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都還處於不成熟期,而員工的自主選擇性高,因此會依據企業的經營現狀或者自己的一些因素隨時“跳槽”,使得絕大多數流動人員都在中小企業。這些情況也使得中小企業參加社會保險的工作滯後。

(三)職工參保率低。我國中小企業的參保率很低,基本都不符合法律的規定。有些企業只

繳“一險”(養老保險),有些企業只繳“三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能夠遵守法律規定繳全“五險”的很少,甚至有些企業公開表明“不給繳”。(青島市企調隊對一批中小企業的專項調查表明,中小企業職工參加各項社會保險的比例均低於40%,大部分中小企業職工沒有享受到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權益。)

社會保險論文4

一、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現狀與作用

(一)社會保險經辦服務質量有所提高

社會保險經辦網上服務平台、電話諮詢及移動設備等信息平台的建立與發展,為提高經辦服務質量做出了重大貢獻。全國普遍建成了地方性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台,該平台成為社會保險經辦體系賴以運行的物質基礎。同時,截至20xx年8月,314個地級以上城市開通了12333專用公益服務電話號碼,電話諮詢服務系統在政策諮詢、緩解矛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20xx年建立的30個工作日內完成異地轉移接續養老關係的制度框架、養老金的社會化發放以及“五險合一”的徵繳趨勢等都體現了經辦系統的服務質量在不斷提高。

(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自身不斷髮展壯大

隨着社會保險制度覆蓋人數的不斷增加和經辦業務的不斷擴展,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自身也在不斷髮展壯大。首先,經辦機構的數量從20xx年的4787個增加到20xx年的8411個,增加了將近1倍;其次,經辦機構工作人員的數量也從20xx年的71111人增加到20xx年的156746人,12年間增加了1.2倍多;最後,半數的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享受“參公”管理的待遇,經辦系統幾乎全部視為事業單位,這也體現出國家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管理十分重視。經辦機構自身的發展也為社會保險制度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以“漏桶實驗”為依據,提出在社會保障領域必須兼顧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在“漏桶實驗”中,收入金字塔頂端的5%的富裕家庭向收入分配底部的20%的家庭進行收入轉移,但結果是富人將1000美元轉移給窮人,窮人得到的卻不足1000美元,也就是説窮人不會獲得從富人那裏轉移過來的全部的錢。因為在轉移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漏出量,而漏出量所佔的比例決定了社會保障制度的效率損失所佔的比重。具體到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中,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承擔着社會保險業務辦理的重要職責,對於社會保險制度本身能否取得成效具有重要影響。對於制度健全、管理高效的發達國家來説,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管理成本較低,如美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管理成本只佔制度收入的0.05%。而在我國,由於“碎片化”的制度設計、管理不當、地域差異明顯及資源分配不均等,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管理成本往往導致社會保障領域中一系列的經濟損失和效率損失,因此,關注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管理成本十分必要。具體來説,目前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改革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經辦機構工作人員人均負荷比過高、經費不足、定位不清及信息化程度較低等。

(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工作人員人均負荷比過高

經辦人員是社會保險大廈的建設者,因此經辦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水平對於我國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儘管過去幾年,經辦人員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仍無法滿足迅速發展的社會保險制度的需要,與經辦系統相對應的參保人次人均負荷比一路攀升,從20xx年的2757:1(一個經辦人員對應2757參保人次)上升到20xx年的9692:經辦人員經常處於超負荷的狀態,必然影響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質量,造成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效率損失。另一方面,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也導致經辦人員的流動性較大,人才流失嚴重,經辦機構必然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費用和精力去培養新一批的經辦人員,其中的成基本的辦公條件難以保障,業務辦理過程漫長,進一步導致了社會保險經辦的效率損失。

(三)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定位不清

當前我國基層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大部分屬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儘管在經費上有財政的支持,但在編制上實行審批制,機構的獨立性較差,在發展過程中也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薩繆爾森歸納了公共物品在消費中的兩個本質特徵: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非競爭性意味着某個人對一種物品的消費並不妨礙別人對該物品的消費;非排他性是指,對一種物品未付費的個人不可能被阻止享受該物品的好處。這兩種特性使得公共物品在消費上會產生搭便車的問題,因此公共物品無法通過市場體系來提供。社會保險屬於準公共物品,作為準公共物品的社會保險服務,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因而也不適宜由市場參與資源配置,經辦機構也就無法定位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目前,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定位問題成為限制其發展的關鍵環節。此外,社保中心、社保局、社保所等名稱不一致,也導致了經辦機構的公信力不足,如廣東省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廣東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而地(市)級機構中既有××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也有××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到縣(區)級經辦機構的名稱更加多樣化,參保人對於經辦機構難以形成統一的認識,影響了參保人對經辦機構的選擇與具體的業務辦理,造成了社會保險經辦的效率損失。

(四)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信息化程度不高

社會保險事業的核心是信息和數據,但目前我國部分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信息化建設嚴重滯後,難以滿足社會保險業務發展的需要。如甘肅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了全省經辦軟件的統一,但未實現全省數據聯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了全省統一的軟件和聯網,但數據提取、交換仍有困難;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僅在蘭州、金昌、嘉峪關等部分市州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仍以手工和電子表格方式進行業務登記和操作。信息化程度不高,甚至依靠手工的方式辦理社會保險業務,嚴重影響了社會保險經辦的效率。此外,各地區的社會保險管理系統及網上服務平台之間差異明顯,信息化建設存在碎片化、異地轉移接續困難等問題,也造成了社會保險制度運行的效率和質量損失。同時,社會保險數據的積累還不夠,數據質量和精細化程度有待提升,社會保險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數據統一和共享還需要進一步協調。

三、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改革的建議

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中,管理成本高昂和管理不當引起了各種經濟和效率損失,“吸走了原本可用於生產的資源”。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將這種效率損失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是我們首先要關注的問題。具體來説,主要包括:建設社會保險經辦人才隊伍;保證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經費來源;明確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定位;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信息化水平等。

(一)建設社會保險經辦人才隊伍

社會保險經辦人員工作負荷過重、服務理念不足以及人才流失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發展,因此我們需要建設社會保險經辦人才隊伍,提高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效率,更好地為參保人服務。首先,在人員配置方面,在現有情況下,經辦系統嚴重超負荷運轉,制定科學合理的人員配置方案以滿足社會保險制度發展的需要十分必要。人員編制應當與參保人次、管理的基金數量、技術水平和工作難度聯繫起來,建立動態的人員編制調整方案。同時根據所提供的經辦服務類型進行分類,有的經辦服務需要面對面提供,則增加提供這一類服務的經辦人員;有的服務不需要面對面提供,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等手段提供,則適當控制提供這一類服務的經辦人員。總之,經辦人員的配置應當是動態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樣既有利於緩解經辦人員的工作負荷,也有利於經辦服務的專業化、標準化和規範化。其次,在人員素質方面,經辦人員需要樹立為參保人服務的理念。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政府的主要職能是服務而不是掌舵,“對於公職人員來説,越來越重要的是利用基於價值的共同領導來幫助公民明確表達和滿足他們的共同利益”。在實踐中,有的參保人難以理解複雜的計算公式和方法,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正確,這就需要經辦人員幫助參保人明確表達其需求,知道參保人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併為其提供有效的服務,從而有利於提高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效率。此外,經辦機構可以通過與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的方式,為經辦人員提供必要的培訓,增強理論素養和研究能力,提高經辦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最後,關於經辦人才流失問題,需要採取有效的激勵方式留住經辦人才,保證經辦隊伍的人員穩定。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指出,組織的政策和管理、監督、工作條件、人際關係、薪金、地位、職業安定以及個人生活所需等因素,如果得到滿足就沒有不滿,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不滿,這些因素稱為“保健因素”。此外,成就、賞識、艱鉅的工作和工作中的成長、責任感等因素,如果得到滿足則感到滿意,得不到滿足則沒有滿意感(但不是不滿),這些因素稱為“激勵因素”。在組織中,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保健因素不可缺少,避免引起組織成員的不滿;另一方面,要想真正激勵組織成員努力工作,則必須注重激勵因素,只有這些因素才能增加成員的滿意感。對於經辦人員來説,需要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及體面的薪資和福利,以避免在工作中產生不滿情緒。因為“如果公職人員本身得不到尊重端莊的對待,那麼我們也不可能指望他們會尊重端莊地對待他們的公民同伴”。同時,更需要為其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激勵其努力工作,提高對工作的滿意度,以便更好地為參保人服務。

(二)保證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經費來源

經費不足是目前制約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展的因素之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經費包括人工費用、服務費用、公共設施建設費用和信息系統建設費用等。目前,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機構的經費主要來源於同級財政,地區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各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展極不平衡,嚴重影響了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公平性。在經費來源方面,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採用多元化的經費來源機制。一方面,同級財政為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基本的經費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從社會保險基金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劃撥經費。當然這種劃撥並不是傳統的坐收坐支,而是從源頭上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經費來自於社會保險基金。經費來源多元化有利於緩解經辦機構經費緊缺的情況,當然,建立完善的經費監督和控制機制以及經費使用績效評價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明確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定位

經辦機構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定位,認清自身的職能及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為參保人服務。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的服務涉及民生,應當同税務機構一樣,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執行機構,成為政府的核心部門。政府在社會保障事業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社會保險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德諾認為“存在着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政府功能,為了方便起見,政府的這兩種功能可以分別稱作‘政治’與‘行政’。政治和政策與國家意志的表達相關,行政則與政策的執行相關”。政府負責社會保險制度及政策的制定,而經辦機構負責社會保險業務的具體辦理。因此,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定位為服務型政府的執行機構,給予經辦機構充分的重視是十分必要的。儘管在目前的條件下,經辦機構成為政府的核心部門任重道遠,但是在整體發展方向上,不可否認其作為政府組成部分的發展趨勢。

(四)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信息化水平

經辦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地減少管理成本,減少管理過程中的不當行為,減少效率和經濟損失。通過幾年的信息化建設,我國社會保險經辦信息系統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包括網上社會保險辦理、自助服務終端、12333電話諮詢以及移動設備社會保險等,這些都為社會保險經辦提供了便利。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目前經辦系統的信息化深度還不夠,參保人利用信息化手段來獲取的服務項目還比較有限。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需要避免地方性割據的問題,儘快建立中央數據庫和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軟件,實現信息和數據地區間橫向和縱向的共享,同時社會保險數據和信息要與其他公共服務部門進行共享。陝西省養老保險經辦機構通過信息共享極大地提高了經辦效率,20xx年陝西省養老保險經辦服務體系實現了部、省、市、區聯網。20xx年以來,按照國家部屬對退休人員進行了4次待遇調整,以前完成這項工作可能要用10天左右的時間,20xx年用了6天,20xx年僅用了4天,這就是軟件統一和數據共享的效果。可見,提升信息化水平和進行數據共享對於提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辦事效率來説十分必要。此外,新公共服務理論認為“滿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項目可以通過集體努力和合作過程得到最有效並且最負責的實施”。為建立中央數據庫和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軟件,可以成立數據和軟件決策委員會,讓用户參與軟件的測試和評價,通過公眾的參與不斷完善社會保險信息系統。提升社會保險經辦的信息化水平,有利於減輕經辦人員的工作負荷,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避免經辦人員的過度增加。

四、小結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改革和發展涉及到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正不斷完善,城鄉本也影響了社會保險經辦的效率。

社會保險論文5

摘要:經過不斷的改革與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保險業務檔案庫,對社保業務檔案的管理工作將極大的影響社保工作的開展效率,因此必須對其展開深入研究。本文首先探究了社保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現狀,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然後重點對加強社保檔案管理工作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對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策略分析

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主要指對社保檔案進行收集、整理、分類、裝訂,以及之後的移交、保管、堅定等一系列工作,社保檔案的管理工作是社會保險經辦管理工作中的基礎部分,但卻對社保工作的順利展開有着重要影響作用。現階段,我國具有較為龐大的社保檔案庫,這給檔案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而我國社保檔案管理工作存在較多不足,並已經影響到了社保工作的高效展開,因此必須對其展開深入研究,不斷提高我國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的管理水平。

一、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現狀

(一)缺乏先進的檔案管理手段

目前,大多數的社保檔案仍然採用傳統的管理方式,並沒有採取電子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這給檔案的查閲帶來了極大困難。許多社保經辦機構受到環境條件的限制,沒有設立專門的檔案存放室,許多檔案資料被分開保存,不僅給檔案的保存與查閲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同時也加大了檔案泄露的風險。而具有專門檔案室的機構,其檔案管理手段也較為落後,軟硬件設施極度缺乏,同時也缺少專業的管理人才,因此也無法達到較好的檔案管理效果。

(二)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缺乏科學性

社會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佔據着重要地位,而其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多個類別,這就造成一個人的保險資料被分別保存在不同的經辦機構,這種分散管理方式給保險人的資料查詢帶來了極大困難,也極易出現管理紕漏,管理方式缺乏足夠的科學性。

(三)社保檔案管理人員業務水平相對較低

同時,社保檔案管理工作中還存在專業人才缺乏的不足,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相對較低,無法滿足檔案管理工作的需求。許多社保經辦機構缺少專業的管理人員,其管理員工缺少足夠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術,因此也無法較好的進行檔案管理工作。同時,經辦機構也缺少足夠的員工培訓工作,沒有充分意識到培養專業檔案管理人員的重要性,這也極大的限制了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

二、加強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

(一)促進社保檔案管理工作標準化

在加強社保檔案管理工作時,首先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與管理程序,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標準化發展。依據《檔案法》、《保密法》等相關政策,加快檔案管理工作相關制度、標準的建設,同時構建完善的檔案管理體系,逐步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規範化、標準化發展。

(二)加強社保檔案管理軟硬件設施建設

加強社保檔案管理軟硬件設施建設主要是指對檔案庫“八防”建設與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為了保障社保檔案管理室的環境安全性,必須加強檔案室防火、防光、防塵以及防高温等方面的管理,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與業務信息系統的完全對接,從而達到對檔案管理的全面控制。

(三)重視社保檔案的動態化管理

保險人的社會保險業務將具有多個環節,因此必須重視對社保檔案的動態化管理,從而實現對個人保險業務的全過程管理。為了達到對個人業務檔案的全過程管理,必須要對保障對象的個人變動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定期進行檔案信息的調查核實,從而保證檔案信息的真實有效,從而能夠充分發揮社保檔案的證據價值。

(四)促進社保檔案的信息化管理

社會保險業務的辦理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紙質材料,而紙質材料在保存與移交過程中將極大的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且將給工作人員帶來極大的工作量,因此必須儘快促進社保檔案的信息化管理,通過將紙質檔案存錄為數字檔案、數據備份以及建立社會保障號碼發放制度,從而實現對檔案內容的信息化管理,從而極大的提高檔案管理效率與安全性。

(五)加強社保檔案管理人才培養

檔案管理人員的對提高社保檔案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專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工作。在機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社保經辦機構可以成立專門的檔案管理部門,並積極招聘專業檔案管理人員、計算機人才以及法律人才,並定期展開對管理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工作,從而確保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與素質水平。同時經辦機構還必須重視提高管理人員的政策解讀能力,確保工作人員能夠依據法律政策,進行科學、合理、合法的檔案管理工作,從而真正實現社保經辦機構的檔案管理目標。

(六)重視社保檔案的保密性管理

社保檔案含有參保人的大量私密信息,而個人信息的泄露將給參保人帶來經濟損失以及名譽損失的風險,因此必須重視社保檔案的保密性管理工作。首先,檔案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足夠的信息安全與防範意識,嚴格按照檔案管理標準與流程進行操作,從而最大可能的降低信息泄露風險;同時社保經辦機構也必須建立完善的檔案保密管理制度,嚴格限制檔案個人信息的使用,並對不規範、不合法的檔案管理操作進行懲戒,從而確保參保人檔案信息的保密性。

三、結束語

本文首先探究了我國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現狀,指出了其存在的問題,包括缺乏先進的檔案管理手段、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缺乏科學性以及社保檔案管理人員業務水平相對較低這三個方面的不足,並針對這些不足進行了加強檔案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認為政府部分必須從促進社保檔案管理工作標準化、加強社保檔案管理軟硬件設施建設、重視社保檔案的動態化管理、促進社保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強社保檔案管理人才培養以及重視社保檔案的保密性管理這六個方面展開社保檔案的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趙巧霞.芻議新時期該如何做好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J].明日風尚,20xx,11:222

[2]付彧,李廷園,沈沉.芻議企業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方式的創新[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xx,05:164-165

[3]王淑敏.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社會保險檔案的管理工作[J].企業改革與管理,20xx,06:29-30

社會保險論文6

一、對業務系統的優化和補充

業務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之間是相互補充、互為依賴的關係,不是相互牴觸、互為取代的關係。業務系統負責採集海量基礎數據,但這些數據是散亂的、相互之間鬆散的、未經深度挖掘和合理組織的。決策支持系統建設不是一個簡單的基礎數據累加的過程,而是按照管理思想確定業務主題從高層視圖上組織數據,充分挖掘出業務數據的潛在價值,使得數據真正轉變為可用的知識和智慧,最大限度地方便基層操作,方便高層管理,進一步提高監控能力,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

二、業務指標的可視化管理功能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承擔着大量政府部門的民生指標,傳統的指標完成情況追蹤方式是逐級上報、逐級彙總,報表彙總時效慢、只能做一些同比、環比等常規性分析。決策支持系統可以根據用户的不同層級、不同崗位,針對不同的用户羣提供不同視野的報表應用,如局長級可看到全市所有部門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及各區縣對比進度。各業務部門的處長、科長可以看到本部門所負責指標的完成進度,可以追溯到具體的經辦人員和指標涉及的用人單位,各區縣局長可看到本局所所有指標進度。我們運用數據挖掘工具的可視化功能開發了政府目標管理分析系統,將每年由我局承擔的市政府和省廳的110項核心民生目標納入系統進行管理,所有指標來源於業務系統的數據,杜絕了手工調整、保證數據一致性。點擊某一項指標,可以查詢到該指標的文件依據、責任部門和分管領導。系統不但可以反映本部門的當期和歷史數據、還可以與政府其它相關部門的同期指標、兄弟城市的同類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所有數據均以圖形化的方式展現,簡單直觀,根據設定的閥值發佈預警信息,及時提醒目標管理部門指標進展與狀態。決策支持系統的展現頁面同時嵌入局辦公自動化系統,局領導在處理公文時可以輕鬆瞭解到全局各項指標的'進度完成情況及對比分析情況,全面提升了民生指標的執行效率。

三、報表的定製式管理功能

我局社會保險徵繳機構綜合日常查詢、業務台賬和上報報表的要求,新開發了統一複合型的社會保險基金統計分析系統替代了傳統的報表程序。對較為明細的數據表進行彙總,將結果數據存放到數據庫中,查詢時直接對結果表進行查詢,快速展現,滿足常用的日常報表的訪問和查看。將經辦時間、機構名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屬性等字段設置為可見的查詢條件,用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定義查詢的名稱、查詢顯示的列,自由組合查詢條件,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定製報表,滿足各種臨時性、突擊性的報表上報要求。報表發佈界面簡單友好易用,信息呈現的方式可以是電子表格、直方圖、餅圖或折線趨勢圖等形式多樣、圖表結合的方式。運用該系統,工作人員可以輕鬆地獲得社會保險基金的單位參保情況分析、人員參保情況分析、特殊人羣參保分析、繳費申報水平分析、基金徵收情況分析和欠費清欠情況分析,有效地解決了固化報表主要反映各業務系統中的基本業務狀況和部門主要信息且報表內容、格式相對滯後的弊端。

四、即席查詢和多維分析功能

即席查詢功能是對核心數據從彙總到明細的查詢,可以滿足對查詢數據向下鑽取的功能,對關注的數據可以採取抽絲剝繭式的逐層分析和多維、多角度分析。為了提高業務系統的響應速度,我們建立了數據交換平台,專門用於存儲金保工程上傳數據、對市政府多部門的交換數據、批量查詢數據、報表數據和決策支持系統的數據。將交換平台和業務系統從物理上分離,業務系統只處理業務經辦所必須的少量簡單的單記錄查詢,交換庫和決策庫的建立大大緩解了業務系統的壓力,提高了網頁的登陸速度,為街道、社區等基層平台社保業務一站式、一户式辦理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平台。

五、預警預報和定向追蹤功能

由於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險待遇逐年增長等原因,致使我市社會保險費支出逐年上漲,基金支付風險居高不下,我市社會保險費徵收壓力與日俱增。我局自行設計、開發社會保險費預警預報實時監控系統,以徵繳業務系統中的單位登記信息、個人繳費信息和基金徵收信息為基礎,設立基數申報審核六項預警指標,進行事前、事中、事後全程監控稽核,提高稽核數據信息化運用和數據指標客觀評判的水平,確保全市社會保險費應收盡收。20xx年,我市社會保險人均月繳費基數水平和基數增長幅度均創歷史新高,人均社會保險月繳費基數比上年增長18.8%,當年因此增收社會保險費16億元,得到了胡小義副部長的高度讚賞。預警預報系統擁有獨立的信息處理、查詢統計和彙總分析等三項操作功能,其中信息處理功能為主要功能模塊,它是從業務經辦數據中提煉登記信息、參保信息、預警信息和處理信息等四項數據作為預警預報系統的基礎數據,將生產庫中從面向事物處理的原始數據遷移至預警預報系統中的面向信息處理、查詢統計、彙總分析等主題的功能展現。當指標突破設定的告警值時,系統會自動發出告警信息,通過對監控對象預警指標運算判斷進行指標的分級監控功能,稽核人員能跟蹤指標的變化,及早發現問題、查找原因、採取措施。隨着金保工程信息系統建設的日趨完善以及基礎數據的積累,進一步發揮數據的作用,挖掘積累的勞動保障各項數據信息,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對業務進行監控、預測、監督和評估,對於改進社會保障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效率,加強基金的有效監管,可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我局以信息技術促進業務機制創新的有益摸索,數據分析應用和決策支持系統建設的道路可謂任重道遠。

社會保險論文7

1、居民應主動接受保險意識

人只要活在世上,必然時時刻刻面臨着風險。生病、老去、失業等問題我們雖然不可能避免,但是可以通過選擇正確的方式將風險降低,得到最好的保障。而社保的出現就是為了更好的幫助人們解決面對此問題時的困擾。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社保的優勢來服務於自身,居民應當積極的'瞭解社保及新農保的信息,瞭解保險知識,瞭解保險涉及的內容及範圍,以此來為以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風險做好保障。

2、社保機構應提高服務質量

樹立良好社會形象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是社保改革和進步的動力。只有讓人們充分的體會和意識到社保帶給人們的實際意義,才會有效的提高我國居民的社保參保率。為此,國家及相關機構應當充分的發揮輿論的作用,增強對社保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新聞介紹、公益廣告、社會調查問卷等形式進行宣傳,在廣大羣眾中普及社保的知識。同時社保機構應當進一步的提高服務的質量,可以從我國相關的制度改革和社會發展需要出發,展開各種各樣的增值服務以及附加值服務,如開展免費體檢、健康諮詢、向客户提供再就業培訓、就業、信息及教育諮詢,這樣可最直接最有效地提高國民的參保意識。

3、政府加強關於社保及保險意識的教育

一方面,政府要加強社保知識教育,使社保知識深入人心,滲透社會,摒棄傳統陳舊的封建迷信思想。羣眾參保意識的提高的同時也能夠反映出國家社會文明的進步,對公共進行社保意識的培養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將風險意識和社會保險保障觀念引入國民教育中可以從轉變國民思想認識着手,促使其重視自我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在政策和法規上積極引導。政府可在財政税收政策上支持和鼓勵公眾參加保險。對於個人交納保險費的收入可以免徵所得税,且人壽保險單的賠付免徵個人收入調節税和財產繼承税,從而激發社會公眾參加投保的熱情。通過思想教育和利益影響的有機結合,引導城鄉居民的保險消費,以形成為未來做準備的良好社會風尚。

社會保險論文8

一、我國社會保險稽核管理工作的現狀和問題

養老保險作為組成社會保險的重要成分,長久以來相關部門都對其注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的支持,但是由於目前相關的養老保險制度沒有得到全面而系統的落實,在很大程度上會給養老保險的相關問題造成誤區。我國對於養老保險的相關問題有着明確的規定,對於企業的在職員工,不論是長期員工還是臨時員工,企業都有義務為其繳納養老保險,任何企業不得以任何藉口拒絕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作為保證在職員工必要的醫療需求的醫療保險長期以來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是促進整個社會保險體系有效運轉的重要保證。如何根據現階段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制定稽核審查工作也是相關部門考慮的重要問題。在現階段的發展中,有很多單位為了保證自身的利益,侵犯員工合理合法的醫療權益,使醫保資金遭受了重大損失。

二、加強社會保險稽核管理工作的建議

本文通過對實際情況的考察和若干文獻資料的查閲,將目前加強我國社會保險稽核管理工作的建議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相關領導部門要加強對於社會稽核部門的管理力度

想要從根本上轉變以往社會保險稽核審查部門懶散、不規範的情況,首先就是要領導部門加強對其管理工作,保證整體的健康發展。本文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對本地區的社會保險稽核審查部門制定統一的行為規範和審核指標、審核時間,同時,還應該將每年在稽核審查工作中的數據進行專業的分析,不斷推動稽核審查部門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不斷加強對於社會保險工作的宣傳力度

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使人們的文化思想意識得到了顯著地提高,大部分人都懂得合理合法的維護自身的權益,保證利益不受損害,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無法正確的認識到社會保險的重要作用,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加大對於社會保險的宣傳工作。相關部門在宣傳過程中,應該盡力做到“聲、影、字”三方位一體的宣傳,着力採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除此之外,還應該到企業中進行定期宣傳,提高企業員工的'維權意識,督促企業按時交納社會保險基金。

(三)不斷加強對於社會保險部門人員的培訓

現階段,社會保險部門缺乏專業的從業人員也是造成稽核管理工作無法順利進行的關鍵所在,因此,想要從根本上轉變這一狀態,定期對於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隨着現階段社會的不斷髮展,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關於社會保險稽核審查等方面的問題也逐漸變得複雜起來,傳統的稽查審核方法無法滿足現階段的要求,因此,培訓工作勢在必行。在對員工進行培訓的過程中,除了對員工的專業知識進行系統的培訓之外,還應該根據員工的工作情況,挑選一批專業的人員從事稽核審查的管理工作,這樣更加有利於社會保險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建立系統的社會保險稽核管理制度

建立系統的社會保險稽核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的對整體工作進行管理。在工作的過程中,管理部門應該監督下屬員工按照管理制度的規定執行,一旦發現某些員工不按規定辦事,應該立即進行處理。同時,相關部門還可以建立電話舉報制度,對於一些不正規的行為進行無記名的舉報工作,切實保證社會保險稽核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結語

隨着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髮展和進步,人們除了追求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和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之外,更多的開始追求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工作,更好地保證廣大參保人員自身的權益。社會保險作為一項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大大的提高了人們的安全感。社會保險的稽核管理工作作為其基礎性工作,是保證整個環節順利進行的關鍵。

社會保險論文9

[論文關鍵詞]社會保險 擴面 對策

[論文摘要]當前,社會保險徵繳擴面正在全國範圍內不斷深入開展,國家對此高度重視並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社會保險徵繳擴面工作遇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社會弱勢羣體比重過大、地方政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與配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能力建設亟待加強,以及社會保險擴面缺乏宣傳力度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社保擴面工作的有效開展。筆者認為,社會保險擴面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必須與相關社會問題通盤考慮才能取得突破。

社會保險擴面工作,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近年來,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和下崗失業人員等社會弱勢羣體的不斷增多,社保擴面的難度不斷加大。分析擴面難點,研究解決辦法是當前乃至今後推進社保事業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參保擴面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城鎮居民中弱勢羣體比重過大,參保繳費存在一定困難。近幾年隨着國企改革的深化、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城鄉就業一體化的快速推進,人員在企業之間、地區之間、城市之間流動加速,勞動力供需矛盾、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就業再就業及社會保障工作正面臨着巨大壓力。主要表現在:(1)國家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大量企業關、停、並、轉,下崗職工羣體不斷擴大,再就業問題尤其是4050人員的再就業問題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根本解決。(2)城鎮新成長的勞動力就業安置難度越來越大,一是城鎮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由於不願從事服務性行業工作,造成大量沉澱。二是隨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3)農村大量閒置勞動力進城務工,進一步加劇了勞動力的供求矛盾。(4)城鎮居民中老、弱、病、殘、幼等社會弱勢羣體的生活保障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一問題更加嚴重。

(二)部分地區地方政府對社保擴面缺乏支持力度,未能有效地組織和協調所屬各部門共同抓好社保擴面工作。(1)有的地方政府認為社保擴面會破壞當地的招商引資環境,會限制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地方官員的政績也關係不大,因此在思想上存在着等、靠、要的觀念。(2)社保擴面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配合的情況下,僅憑社會保障部門獨力支撐很難取得較大進展。

(三)經辦機構能力建設亟待加強。目前各地經辦機構普遍存在着設備落後、人員短缺、規章制度不健全的問題,而且基層鄉鎮、街道社會保障平台建設仍處於初始階段,工作效率低、服務質量差的問題十分突出。經辦機構能力的欠缺給羣眾參保帶來不便的同時也相應地推遲了社保擴面的進度。

(四)勞動監察執法及社保擴面宣傳缺乏力度。主要表現在:(1)企業(尤其是個體、私營企業)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部分業主為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故意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為員工辦理社會保險。在這部分企業中,隨意拖欠和壓低工資、超時加班、任意辭退員工現象比較普遍,這不但使勞動監察部門處罰缺乏法律依據,也給勞動者社會保險的參加和接續帶來了困難。(2)勞動者缺乏對法律知識的瞭解,維權意識差,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敢據理力爭,也不敢向有關部門舉報以維護自身權益。(3)我國社保事業起步較晚,羣眾缺乏對社會保險政策的瞭解,對社保擴面對自己帶來的利好以及對社會和諧穩定所發揮的重大意義知之不多,有的甚至把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混為一談,認為社會保險擴面是以營利為目的推銷的保險產品,思想上存在着牴觸情緒。

二、破解社保擴面難題的幾點建議

(一)把解決就業再就業問題、促進經濟加快發展問題與做好社保擴面工作緊密結合起來。(1)就業問題是民生治本,是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就業再就業問題作為“民心工程”、“和諧工程”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努力拓寬就業渠道,挖掘就業崗位,解決好百姓的穿衣吃飯問題,讓他們獲得穩定的經濟來源,促使百姓由被動參保向主動參保的轉變,真正實現百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傷有所治,這才是從根本上破解社保擴面難題的'最佳途徑。(2)社保擴面的根本出路在於擴大就業,擴大就業的根本出路在於加快經濟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各級地方政府務必千方百計地抓好地方經濟建設,不斷壯大公共財政實力,為民眾參加社會保險提供更多的財力支撐,切實減輕羣眾的經濟負擔,提高羣眾的參予熱情。

(二)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確保社保擴面工作取得實效。(1)實行領導包保責任制,建立由主管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的領導責任體制。主管領導要親自調查研究,全面掌握情況,及時解決社保擴面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要組建工作小組,強化目標責任制,做到責任到崗,任務到人,確保按時完成社保擴面的階段性目標>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2)組織和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財政部門要籌措和運用好社保補貼基金,確保補貼基金及時、足額到位;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要加大對企業(特別是非工企業)的監察力度,規範其用工行為,對故意逃避參保及惡意拖欠社會保險費等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要依法從嚴懲處;其他相關部門要在立項、審批、統計、徵費、年檢、以及考核評比等各個環節對企業參保情況進行嚴格把關,全面推進社保擴面工作取得新進展。

(三)切實加強經辦機構能力建設,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1)各地要在深入全面領會國家社會保障政策的基礎上,通過調查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實際的社會保險參保擴面操作辦法和實施細則,促使社保經辦業務走上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2)加快社會保障平台建設,一是加大基層社保經辦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業務素質。二是加快網絡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和辦事效率。通過社會保障平台,把經辦機構的觸角延伸至各鄉鎮、街道,為羣眾辦理參保提供方便條件。(3)切實提高經辦機構(尤其是基層經辦機構)的服務質量。一是通過組織基層經辦人員以上門走訪、入户調查、預約服務等多種形式,開闢羣眾(特別是老人、殘障人士)參保的“綠色通道”,方便羣眾參保。二是對已經參保繳費的企業和個人實行跟蹤服務,隨時解決他們在參保繳費、享受待遇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熱情的態度和周到的服務贏得企業及廣大羣眾對社保擴面工作的支持。

(四)搞好宣傳教育,為社保擴面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1)要發揮好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委等社會團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多渠道、多形式地宣傳社會保險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參加社保對國家、企業及職工的重要意義,提高百姓對社會保險的認知度和參保積極性。(2)要進一步加強對企業法人及企業勞資人員的宣教和培訓力度,使其不但瞭解和掌握社保方面的政策法規,而且充分認識到非法用工的危害性,消除其對社會保險存在的誤解,避免逃避參保以及其他侵害員工合法權益情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經濟法律制度彙編》、《社會保險費徵繳暫行條例》《社會經濟問題研究》等

社會保險論文10

摘要: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險制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險覆蓋範圍也不斷擴大,社會保險業務量不斷增加,這也使社會保險業務檔案越來越龐大,因此需要做好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通過健全機制,形成制度化和一體化的管理,全面提高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水平,更好的推動社會保障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內容;途徑

隨着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人們參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這也使社會保險覆蓋範圍得以不斷擴大。社會保險業務檔案是參保人辦理保險過程中形成的各項資料和信息,是不可或缺的原始依據,直接關係到參保人的合法權益。因此需要做好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的管理工作,以此來促進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更好的維護好參保人員的權益。

1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的具體內容

社會保險業務檔案是指社保經辦機構在辦理社會保險業務工作中形成的,記錄單位和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社會保險待遇核發及基金收支、管理情況應長期保存的文字、圖表、賬冊、數字信息等原始記錄,是全面、系統記錄參保單位和勞動者個人參保、繳納社會保險費,計發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憑據。主要包括:

1.1社會保險業務經辦中形成的各類基礎性業務資料:

(1)參保單位參保登記、變更、註銷信息資料。

(2)參保單位繳費工資基數申報資料及個人賬户對賬資料。

(3)參保單位及個人繳費工資基數核定資料及社會保險費徵繳計劃資料。

(4)個人參保、續保及基礎信息變更資料。

(5)社會保險各項待遇申報、核定、發放資料。

(6)其他業務資料。

1.2向上級部門報送的各類業務統計報表和會計報表。

2提高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的途徑

2.1健全制度,規範程序

在當前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制度,保證社保業務檔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實現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的規範化管理。在具體制度制訂過程中,需要依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還要與自身的實際情況有效結合,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體系,從而使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檔案收集、整理、保管及存檔等環節都有規範的程序作為操作標準,加快推進社保業務檔案管理的標準化進程。

2.2加強檔案管理的軟硬件設施建設

在當前信息化社會,社會保險業務檔案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因此需要重視社保業務檔案軟件和硬件設施建設,通過配備齊全的軟硬件設施,實現檔案的科學化保管及系統化管理,開發和使用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信息系統,使其與社會保險業務系統有效的銜接,統一數據格式,從而全面提升社保業務檔案的管理水平。

2.3實行對社保檔案的動態管理

在社保業務檔案中詳細的對參保人從辦理保險手續直至離退體整個過程中的各項待遇、中間各個環節的信息進行詳細記載,這是社會保險待遇支付的.重要依據。可以説社會保險業務檔案是對參保人一生進行記錄、跟蹤及服務,因此需要檔案管理人員要及時調查核實保障對象的變動情況,及時變動檔案信息內容,並不斷對個人社保檔案內容進行完善,更好的發揮出社會保險業務檔案證據的重要作用。

2.4轉變存檔方式,實現社會保險檔案的信息化管理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出於業務辦理需要,會在辦理過程中出現大量的紙質材料或證明,各類保單合同、證件複印件以及各種需要存檔備查的檔案資料,數量巨大。紙質材料保存受環境限制,留存久了會有流失的可能。採用圖像掃描方式將紙質檔案轉變成數字檔案,製作電子檢索目錄,備份數據還可製成光盤,形成“電子檔案”。同時,實行社會保障號碼發放制度,讓公民個人檔案號碼與本人身份證號碼、社會保險號碼統一起來,通過社保檔案管理人員對個人社保檔案內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參保人可以隨時查閲自己的檔案信息,實現現代化的社會保險檔案服務方式。

2.5加大對建立社會保險檔案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

社會保險檔案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業務性很強的工作,檔案管理人員必須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具備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按照“政府領導、部門配合、基層落實”的要求,根據經辦機構實際情況,條件具備情況下,可考慮成立專門業務檔案管理部門,配備檔案管理專職人員,吸納計算機、法律等方面人才,並積極與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加強聯繫,通過開展業務培訓、上崗培訓、檔案法制教育等方式,使檔案工作人員能深刻理解社會保險政策,準確把握社保工作程序和檔案操作辦法。同時要加強檔案管理人員的思想、作風建設,穩定隊伍,保證檔案工作的連續性,努力造就一支業務精湛的社會保險檔案管理隊伍,以滿足社保業務檔案管理專業化、電子化、科學化發展的要求。

2.6加強檔案業務一體化和標準化管理

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社會保險業務檔案需要加快實現一體化管理,即在業務經辦和業務管理過程中應用數字檔案,通過對檔案各個環節進行數字化加工處理,加快推進社會保險業務檔案數字化發展進程,使其能夠更好的參保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而且通過對社會保險檔案進行一體化和標準化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保證社保業務檔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使社保業務檔案管理更加規範,這不僅有利於更好的推動社會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而且能夠更好的保證參保單位和參保職工的合法權益和切自利益。

2.7利用現代化科技,強化管理手段

隨着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保險事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社會保險的範圍不斷擴大,因而造成了保險檔案的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檔案管理方法,充分的運用現代化技術來提高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水平,將紙質檔案管理和電子檔案管理相結合,進一步創新社會保障業務檔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強檔案管理的數字化建設,實現社保業務檔案快速的檢索和查詢,為參保人員提供更優質的檔案服務。

3結論

做好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對於社保事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社保業務檔案管理是一項長期性和系統性的工作,社保業務檔案能夠為參保人員提供最為可靠和直接的證據,而且作為參保人員參保信息的歷史記錄,直接關係到參保人員享受社保的各種待遇,因此需要進一步對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制度和流程進行完善,努力提高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水平,豐富社會保險業務檔案數量和內容,確保社會保障業務檔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效的保護好參保人的切身權益,為我國社保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薛萍 單位:黑龍江省紅色邊疆農場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

參考文獻

[1]陳巖峯.淺析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xx(17).

[2]趙巧霞.芻議新時期該如何做好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J].明日風尚,20xx(11).

[3]孫豔梅.淺析如何做好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J].辦公室業務,20xx(6):5.

社會保險論文11

1基於MVC的Struts框架的建立以及系統業務功能的實現

1.1基於MVC的Struts框架的建立

社保網上申報系統共設計了SINS包和NSSRC包,前者存放Struts控制XML文件,根據系統各功能模塊的劃分,在Jsp業務文件中創建計劃包、人員包和單位包;後者存放hibernat及其相關業務邏輯,根據系統各功能模塊的劃分,在此文件中創建計劃包、人員包和單位包。是NSSRC包中的定義全局靜態變量,可供整個系統使用,系統的運行模式以及相關操作均可藉助該變量定義完成設置,在引用該變量時,只需修改文件別名對應的字符串即可,無需再對該變量的代碼進行改動。通過Hibernate來完成數據庫的連接設置,並在相應文件中存放其配置信息,並獲得連接部分的相應代碼,接下來完成的事數據庫表持久化的設計,通過數據庫中各表對應的文件,對各屬性變量及其對應的函數進行定義,然後明確存放指向路徑。基於MVC的Struts框架包括View層、Control層和Model層,View層即為系統靜態頁面和業務層返回結果生成的jsp頁面,均採用javascriPt語言編寫,存放在SINS包中,按照其對應的功能模塊,該控制文件會被劃分為若干Struts控制文件;Control層可指明客户端表單應執行的'類、方法和路徑,並對客户端發送的表單數據進行處理,最後調用到具體業務層;Model層為整個框架提供了一個接口,通過此接口可與JAVA文件相連接。

1.2系統業務功能的實現

對於社保信息系統而言,不同單位和社保中心數據的存儲格式並不相同,往往會形成多對一的格局,藉助XML模式與其他關係模式的數據轉換,可最大限度地抽取數據轉換的共性,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定製轉換的便易性。數據交換的精髓在於集中和標準,將分散的數據進行彙集,為社保系統業務功能的實現提供必要的數據集合。採用UML工具對網上申報系統進行建模,並根據建模結果而通過編碼實現。以在職增員申報功能為例,通過互聯網登錄社保網上申報系統辦理相關業務,首先要提交數據處理請求,由信息中心輪詢程序對接收到的請求進行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反饋到系統,從而便能夠查看到業務辦理的結果,具體操作流程在界面上均有提示。系統業務功能的實現實際上就是Struts框架中View層、Control層和Model層的實現。

2結語

綜上所述,基於MVC開發模式構建java平台上的Web應用,使社保網上申報系統各業務功能得以實現,為提高該系統的實用性,還需解決系統響應速度以及在高負荷運行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也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點。

社會保險論文12

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建立並組織實施的,通過勞資雙方繳費參加,保障勞動者在退休、醫療、工傷、失業、生育時獲得必要生活保障的制度,它幫助勞動者抵禦、分擔、降低風險,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由於歷史原因,煤炭企業的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基本都移交地方政府,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大部分煤炭企業還在受地方政府委託“封閉運行”。在煤炭形勢好的時候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近兩年煤炭形勢嚴峻,許多煤炭企業無力繳費,導致這些煤炭企業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欠費停保,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無資金給參保單位進行撥付,造成各種各樣的保險問題,隨着時間的增長問題愈來愈突出,社會反響愈來愈大,已成為目前全國煤炭系統普遍遇到的共性問題,肥城礦業集團在解決這方面問題上進行一些探索。

一、基本情況

山東能源肥城礦業集團前身為肥城礦務局,1959年建局的老煤炭企業。坐落在享有“中國桃都、世上桃園”美譽的肥城市境內。1959年建局,1960年後陸續投產,1998年3月改制創立肥城礦業集團,同年由原煤炭部直管下放山東省管理,20xx年7月劃歸省國資委管理,20xx年成為山東能源集團六家權屬礦業集團之一。肥城礦業集團主要產業有煤炭生產、鋁業、煤化工及物流貿易等,目前,集團公司社會保險中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實行了社會統籌,醫療保險、工傷保險仍實行內部封閉運行。由於煤炭價格持續下滑,特別是當前,肥城礦業集團資金極度緊張,銀行貸款十分困難,肥城礦業集團權屬單位及關破改制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及生育保險僅繳納至20xx年7月。截至20xx年4月,肥城礦業集團(含代繳關破改制企業)欠繳省社保局及泰安市人社局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及生育保險費用34165萬元(其中,欠省統籌21890萬元,欠泰安市統籌12275萬元),因關破改制企業與肥城礦業集團權屬單位在省社保局共用一個賬户,無法分户繳納,導致肥城礦業集團在20xx年7月前已為關破改制企業墊付保險費4405.40萬元;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截至20xx年4月未撥費用10466萬元。

二、存在問題

因欠繳社保金,已導致從欠繳月份的相關保險業務停止辦理,參保員工相關手續無法辦理,如職工退休手續的辦理、增減員、保險關係轉移、生育費報銷、個人賬户一次性支付等業務,尤其是企業開除職工而無法和其解除勞動合同、導致被開除職工無法和其他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或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參保員工反應比較強烈,隨着時間的推移,涉及人數和不穩定因素會越來越多,影響面也越來越廣(已影響800餘人,其中涉及390餘人無法辦理退休手續)。職工醫療工傷保險費,傷殘、工病亡遺費用發放涉及人員多,政策性強,部分人員屬弱勢羣體,若拖欠嚴重,容易引發不穩定因素;資金長期不到位,定點醫院、定點醫療機構拒收礦區病員,停止刷礦區醫療卡,使封閉管理的醫療工傷保險難以正常運行,造成參保員工就醫困難。肥城礦業集團雖然完成了礦區與地方醫療網絡系統的對接及有關醫療政策規定的銜接,但由於缺少資金4.25億元(地方要求一次性過渡金2.05億元,醫療統籌金結餘0.38萬元,參保員工個人醫療賬户結餘1.53億元,關破改制企業拖欠醫療費0.29萬元),至今無法納入地方統籌。由於歷史原因,原屬於肥城礦業集團的'改制破產企業,社會保險由肥城礦業集團統一管理,關破改制企業與肥城礦業集團權屬單位在省社保局共用一個賬户,無法分户繳納,導致肥城礦業集團在20xx年7月前已為關破改制企業墊付保險費4405.40萬元。

三、解決辦法及思路

多方面積極籌措資金。經辦人員尤其是經辦部門領導要給集團公司領導彙報,讓集團領導清楚當前情況引起領導重視,在企業資金非常緊張的現況下,肥城集團多方面尋找資金和銀行貸款解決保險問題,如由集團公司領導出面向上級企業山能集團彙報當前肥礦情況,經山能集團核實調後,撥付1億元資金用於解決社會保險等特殊羣體問題。多和政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優惠政策。多方面、各層次地和政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政府部門對企業的欠繳行為理解,共同為企業出謀劃策。肥城礦業集團於20xx年10月份、11月份分別向省國資委、省社會保險事業局、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呈報了《關於緩繳養老保險金的請示》等相關材料,根據魯財社〔20xx〕2號《省委組織部老幹部局山東省財政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衞生廳經濟貿易委員會人事廳審計廳關於印發〈省屬駐濟外特困單位離休幹部參加當地醫藥費統籌試行辦法〉的通知》和魯人社發〔20xx〕31號文《關於生產經營嚴重困難單位緩繳社會保險費有關問題的通知》準備各種相關材料,取得政府部門對肥城礦業集團特困企業的認定,解決了離休人員“兩費”和社會保險費用緩繳1年的問題。多給人社部門彙報當前企業情況爭取特事特辦。由集團公司領導出面和省社保局及泰安市人社局領導及相關業務人員多次協商,達成企業困難時期特事特辦的口頭約定,一是就是職工因退休、減員及生育需要辦理相關手續前,只要企業為這些職工單獨繳費就可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用等全部繳齊,方便了職工,把因欠費對職工生活造成的影響減到最小。二是關破改制企業與肥城礦業集團權屬單位逐步分户管理。根據相關政策解決醫療保險移交一次過渡金。為確保肥城礦業集團醫療保險納入地方社會統籌工作的順利進行,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及泰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指導、幫助下,結合實際,集團公司在組織領導、政策宣傳、統一規定、溝通配合、明確機構、人員配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泰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領導也多次到肥礦集團進行指導,肥城礦業集團完成了礦區與地方醫療網絡系統的對接及有關醫療政策規定的銜接,但地方要求一次性過渡金2.05億元肥城礦業集團認為沒有政策依據,一是根據省人社廳、財政廳、審計廳、國資委《關於將企業自行管理的社會保險納入地方統籌管理的意見》(魯人社發〔20xx〕9號)第三條明確規定“企業退休人員佔參保人數比例相對較高、按所在市規定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比例籌資基金入不敷出的,由企業一次性或分期繳納一定的過渡性醫療保險費,具體數額、繳費辦法由所在市和企業協商確定。”肥城礦業集團醫療保險運行多年證明,統籌金累計均有結餘,統籌金收大於支。同時按照泰安市人社局要求,依據泰安市市直醫保政策測算了20xx-2012年,年年統籌金有結餘(20xx年按市直政策統籌金結餘1300萬元;20xx年按市直政策統籌金結餘1572萬元;20xx年按市直政策統籌金結餘3908萬元);20xx年及20xx年統籌金累計均有結餘;二是肥城礦業集團建議按照“同城同策”原則移交。鑑於肥城礦業集團統籌金累計有結餘,以及肥城礦業集團目前嚴峻經濟形勢、資金異常困難的實際,同時考慮到集團公司退休人員所佔比例較高的現狀,建議參照同一個地市的新汶礦業集團移交模式,即自移交之日起,採用年繳費基數增加一個百分點徵繳(含統籌金結餘),過渡期為三年,預計需資金6280萬元,可節約資金1.422億元。做好相關人員和定點醫療機構負責人的思想工作。醫療保險、工傷保險是關係着廣大煤炭企業職工切身利益的大事,是煤炭企業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考量指標。尤其是在困難時期,肥城礦業集團領導予以高度重視,除了積極的籌措資金為職工報銷費用外,還採取以下兩項措施:

一是發揮各層保險管理人員的窗口作用,向職工做好解釋工作,把當前肥城礦業集團的嚴峻形勢向職工講清楚,只有我們每個職工共同努力,同甘共苦,肥城礦業集團才能度過困難時期;

二是成立定點醫療機構負責人協會,充分利用他們的人脈關係幫肥城礦業集團銷售產品回收貨款,規定誰有回款就給誰撥款。既盤活其資金,也方便職工看病就醫。總之,肥城礦業集團作為煤炭企業的典型代表,在煤炭行業整體困難時期,在如何做好社會保險方面,進行了各種探索,為維護礦區職工的切身利益想出各種解決辦法,為維護礦區的穩定做出了相應地貢獻。

社會保險論文13

摘要:“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是社會保險事業的基本方針,隨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以及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就業方式多樣化的與時俱進,我國的社會保險體系仍存在不足。本文通過對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提出提高基金預算體系的管理能力、完善保障制度、促進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完善基金監督體系等突出問題,並在文中探討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及方法,給社會保障事業的統籌謀劃提供些許方向,推動社會保險事業的法治化建設和精細化管理。

關鍵詞: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風險控制;優化措施

社會保險基金是指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下,為使財務資金更好的支撐社會保險,所建立的一種用於支付社會大眾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的固有資金。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和失業保險基金。隨着國家對社會保險基金重視程度的上升,相應的基金財務管理制度應運而生,保證各項基金足額發放、確保社會羣體保險基金應收盡收已成為社會保險事業的主旋律。新會計制度下,合理編制基金預算,強化收支預算執行也是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的重要任務,為確保基金保值增值,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基金核算分析,穩妥開展基金投資運營在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中佔領一席之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社會保險事業尤為注重全面降低基金運行風險,通過制定內部監督制度、優化基金管理內容、提升基金建設水平,進而推動社會保險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一、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及風險控制現狀

(一)基金預算體系管理力度不夠

雖然各地政府及各級人社部門為加強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基金預算體系的管理力度遠遠不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預算編制方法較為落後,仍在使用以上年決算為基數,結合本年度增長率,從而確定預算指標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預算編制的系統性和科學性;(2)社會保險繳費週期過長,拖欠繳費現象嚴重,難以保證基金預算的平衡性;(3)基金預算收入來源模糊,基金結餘資金的投資收益未在基金預算中反映,收入列示不完整,可能存在腐敗現象,不利於對基金預算收入的管理,進而對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產生不良影響[1]。

(二)保障制度尚未完善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保障制度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具有“內在穩定器”的作用,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還處於成長時期,現有制度仍需完善。其一,生育保險制度的保障範圍狹窄。在就業過程中,許多職業女性因生育的問題,就業成為職業女性的難題。同時,不同地區的生育保險待遇不同,沒有統一的生育保險制度,生育保險呈現不均衡性。其二,工傷保險注重物質保障,對因工傷而不能繼續工作員工的康復保障不夠。此外,工傷認定標準不清、內容不全,隨着勞動力市場的興起,高危行業的工傷頻發,由於工傷認定標準不清,導致工傷保險的運營管理不規範,職工得不到充分保障。我國目前對工傷的認定內容有十項,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工傷的表現形式遠遠超出這十項內容,因此,工傷認定的內容需要完善。

(三)基金存在貶值風險

隨着社會保險基金覆蓋面積擴大,民眾參與社會保障的人數逐年增加,規範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刻不容緩。社會保險基金具有長期性,屬其他應收款會計科目,部分地方政府和人社部門未意識到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簡單的進行基金收付管理,降低了社會保險基金的收益回報率[2]。同時,社會保險基金數量龐大,經常被用於應急事件,存在亂用、挪用現象,使財務風險程度上升,難以實現基金保值增值。由於基金數量巨大,銀行為提高自身競爭力,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民眾存儲保險基金,這類基金存儲週期較短,同時受到通貨膨脹和利率浮動的影響,社會保障基金存在貶值風險。

(四)基金財務制度監管有待加強

從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現狀來看,監督體系的`作用被弱化,監督過程相繼出現問題。第一,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監管不到位,內部監管人員崗位職責不明晰,不能保證預算編制和決算的完整性,預算執行階段監督力度不夠,不能及時發現預算方案在落實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阻礙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體系的完善。第二,基金支付管理缺乏有效監管。隨着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普遍落實,基金支付面臨着被惡意欺詐的風險。以基本養老保險為例,部分退休人員多次跨省繳納養老基金,過多領取養老基金;有些未到退休年齡的人員提前申領養老基金;甚至有些人員死亡後,其親屬不報停,繼續申領退休基金等。以上問題發生的主要因素是在基金支付管理過程中缺乏嚴格的監督管控,導致基金支付的欺詐現象頻發。第三,對會計核算體系監管力度不強,不能及時監督財務人員處理基金欠繳費問題,使財務風險程度加深,制約着財務管理制度的日趨完善。

二、優化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及風險控制措施

(一)提高基金預算體系的管理能力

基金預算體系是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基金預算體系不僅可以滿足當下社會整體要求,還能為未來預算體系的創新奠定堅實基礎。首先,轉變傳統基金預算編制方法,綜合應用預測法、增長法等,根據零基預算原則,將保險繳費人數、繳費率、繳費基數等數據按照科學方法進行計算,從而得出本年度預算指標,增加預算指標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其次,地方政府和人社部門應加強徵繳力度,應用強制力和約束力加快社會保險繳費進程,縮短繳費週期。同時,人社部門需提高對社保徵繳情況的關注程度,承擔收支平衡責任。最後,將基金預算的收入全部納入基金預算體系,不僅要將新增的預算收入及時納入,還要重點關注社保結餘資金投資收益的納入,不僅可以保障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的完整性,還能有效避免不當行為,完善社會保障基金預算體系。

(二)完善保障制度

人社部門需根據社會保障制度現狀,對制度的不足之處加以完善。針對生育保險制度問題,人社部門需適當擴大生育保險的保障範圍,給予職業女性更多就業權利,同時,需加強對育兒假期的待遇關注,適當延長男性帶薪假日,減少家庭壓力;建立統一的生育保險待遇及制度,降低各地區間差異,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針對工傷保險制度問題,人社部門需先建立工傷防範措施體系,提高職工對工傷風險的認識,減少工傷發生的概率;對於因工傷而不能繼續工作的職工,人社部門需將物質保障與康復保障並重,適當承擔員工的部分康復訓練費用;針對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進行評價和認定,明確工傷認定標準,規範工傷保險金的運營管理,對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進行評定,也能增加工傷的認定內容,保障職工的基本權益。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可以進一步促進就業市場的穩定,提升民生的幸福指數,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條件。

(三)促進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

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其核心在於基金的收支管理,要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就需要不斷優化基金管理水平。各地政府及人社部門需充分認識到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性,結合社會保險基金當前情況,加強對財務人員綜合素養的培養力度,精準制定收繳實施細則,強化社會保險基金信息化建設,改善基金收支管理能力,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回報率,進一步促進社會基金保值增值。此外,在社會保險基金中引入商業化機制,適當利用商業保險為參保人員的社會保險提供更多保障,拓寬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將基金投資於資本市場,持續擴大社會保險基金範圍,在確保投資渠道安全的同時,降低基金財務風險,增加社會保險基金價值。同時,將基金投資於資本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國家宏觀調控對其影響,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效用,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降低基金財務風險[3]。

(四)建立健全基金監督體系

完善社會保險基金財務制度的監管體系,不僅為基金政策貫徹落實提供有力的保證,而且為日後社會保險基金創新打下堅實基礎,各地政府及人社部門需從各個方面完善基金財務制度監督體系。一方面,需加強對社保基金預算的監管,結合基金政策實施情況,落實監督管理工作。根據權責一致原則,明晰內部監管人員職責範圍,積極參與基金預算的編制和決算,協助決策中心制定合理的預算方案。另外,強化對預算方案執行的監督,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實時動態監控,切實改進預算方案的不足之處,推動監督體系的建立健全。另一方面,嚴格監督控制基金支付管理體系,維護個人基金信息管理系統,對申請發放各項基金人員的參保信息依次核實,確保其醫療狀況、退休年齡、失業證明、工傷認定、生育情況等信息真實有效,各省聯動,避免騙領、冒領、多領保險基金現象發生。同時,強化對會計核算體系的監管,建立內部審計小組,定期檢查基金財務制度落實情況,及時督促財務人員處理欠繳費現象,保證基金收支平衡,降低財務風險,進一步促進基金財務制度監管體系的完善[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的健全與社會保障事業的穩步前進息息相關。社會保險體系應堅持實事求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斷探索實現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目標藍圖。在積極完善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制度過程中,社會保險事業仍然存在基金預算體系管理力度不夠、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基金貶值風險、基金財務制度監管有待加強等重點問題。各地政府及人社部門需嚴肅對待上述問題,結合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實際情況,切實解決以上問題,為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的創新添磚加瓦,也為社會保險事業的穩步前進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徐文娟.淺論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及風險控制[J].商訊,20xx,201(11):55-56.

[2]王冬梅.淺論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及風險控制[J].納税,20xx,251(35):239-240.

[3]董延濤.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及風險控制辦法探究[J].知識經濟,20xx(15):42,44.

[4]徐銘徽.論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及風險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xx(06):238.

社會保險論文14

建立規範化養老機構,實現養老服務的社會化

在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的若干年後,我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這就對其傳統的養老方式提出了挑戰,傳統的養老方式已無法實現養有所養的目標。因此需要專業化的、規範化、社會化的養老機構來實現養老服務。目前我國多數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對於家庭養老方面,無法實現照顧的責任,在這種情況無法承擔養老負擔的情況下,需要實現多元化的養老服務。政府可以對民企或個人興辦養老機構的予以資金上的扶持,鼓勵興辦專業化、規範化的養老機構,同時定期舉辦養老護理人員培訓班,培養一些具有專業技能和高度責任心的護理人員,實現對老年人的照料工作,從而促使全社會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社會化養老服務。

建立新型精簡機構,保障職業技能教育及培訓工作的社會化

進一步明晰職能定位,通過政策制定及對相關機構的監管,實現職業技能教育及培訓工作的社會化運作。在建立新型的精簡及服務型機構的過程中,社會保障系統應該進一步明確並規範其職能,加強其在"組織擬訂職業分類、職業技能標準,擬訂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制定職業技能鑑定政策;在國家教育工作方針、政策指導下,制定技工學校的發展規劃和管理辦法,審批管理技工學校;制定企業在職職工技能培訓失業人員、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以及就業訓練中心、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培訓機構的規劃及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及制度的制定能力。將具有依附性的具體的教育、培訓工作放手於市場,通過市場上的培訓機構來完成,這樣可以積極調動市場資源,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節約行政資源,明晰主要職能,排除行政機構的利益關係,使其能夠更加客觀中立的制定政策,監管運行機構,從而從制度上保障職業技能教育及培訓工作的社會化運作。

健全就業服務網絡,實現市場機制對就業與再就業過程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機構下的就業服務中心,在運作上無法實現與當前勞動力的就業人數成匹配,因此效率低下,達不到真正解決勞動力就業的目的。我國現在的勞動力市場,在多種行業中都存在着供大於求的局面,就業難已成為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社會上的盈利職業介紹機構因沒有監管體系,所以存在着誠信缺失的問題。在此種情況下,社會保障機構急需建立就業服務網絡體系,充分的引導就業人員實現就業的需求。

完善社區機制,加強社會保障體

目前我國的社會建設有了較大的起色,社區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載體,成為最基層的`組織,同時也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新支點,因此,應不斷的完善社區建設,從而使社會真正成為社會保障系統職能社會化的支點。在社會的建設中,加快社會保障設施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如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幼兒園、老年人服務機構、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等社會服務機構的場所及設備的硬件建設,提升社區的福利水平。同時加強社區服務組織的建設,如社會保險金髮放機構、各類社會福利機構、再就業指導及培訓機構,對於社區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年輕化,還需要專業化,這樣才能更好的為人們提供服務,同時開展社會志願者服務,強化社區成員的自我建設意識。

結論

隨着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強,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面臨着越來越大的壓力,現有的保障體制已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妥善解決社會保障問題,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也能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體制的優越性,因此,針對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應積極創新運作方式,實現當前社會保障系統中的部分職能的社會化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的解決當前社會保障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也能保證城市發展進程中的社會的穩定性、和諧性。

社會保險論文15

一、存在的問題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

我國國有企業也在緊跟時代形式進行深入的改革,企業原有的固定工制度已經逐漸被勞動合同用工制度取代,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支出,就會大量的僱傭臨時工,企業並沒有將這些人納入到社保的範圍之內,這是當前國企社保工作中面臨的突出性問題。

二、具體措施

上文中從三個主要方面分析了當前國有企業在社會保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想保障國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良性發展,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一問題。本文結合實際,對當前情況下國有企業如何做好社會保險工作提出幾點具體的建議。

1.提升社會保險責任意識,努力擴大社保範圍

國有企業要想留住員工,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員工的需求,而貫徹落實社保制度是保證員工基本權益的關鍵舉措。具體來講,國有企業在開展社保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不懈的在企業建立起全方位、多形式且多層次的社保體系,並深入到企業內部各個部門,深入羣眾做好調查工作,下真功夫做好社會保險工作。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社保工作者需要切實抓住三個層面擴大社保的覆蓋範圍。第一,要充分的發揮重點業主在職工社保中的帶頭示範作用,保證他們能夠最先做到應保盡保。第二,則需要全面宣傳,尤其是對於剛剛改制的'國有企業來講,一定要保證社保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第三,需要動員國企中具有繳納能力但是和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人自覺的參與到社會保險中來,不斷的增加企業的社會保險金基數,這樣能夠更好的降低風險,給企業員工帶來更多的社會利益。

2.強化社保工作團隊建設

在國有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採取有效措施對社會保險工作進行管理,具體來講,國企的社保管理工作涉及到三個層面,即操作層面、管理層面、領導層面。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國有企業的社保工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要設置科學的社會保險功工作崗位。在開展社保工作的過程中,為能夠更好的發揮其社會效用,滿足企業職工的需求,保證職工的社會權益,需要設置合理的社保工作崗位和工作機構,讓企業的社會保險部門直接參與到企業的決策中來,更好的貫徹相關的社保政策制度,並對企業相關保險費繳納和相關的待遇落實進行系統管理。第二,需要制定合理的社會保險管理崗位。具體來講,在國企內部需要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社會保險工作崗位的劃分,更好的滿足工作的需求,一般來講,可以劃分為業務人員、規劃監督人員和財務人員等不同的種類,使不同種類的人員能夠分工合作,提升社會保險工作的效率。業務人員要認真執行社會保險政策,並辦理相關的社會保險業務,積極建立並維護相關的保險信息系統;規劃監督人員則需要對企業的各項社會保險工作的開展做好科學詳細的規劃,並對規劃的決策和運行進行科學的監管;財務人員則需要充分的確保企業社會保險資金的應用。國企內部各部門人員相互配合,共同推動社會保險工作的有序開展。最後,國有企業需要加強社會保險工作的制度建設。科學的制度體系是國有企業開展社會保險工作的有利支撐,尤其是在國企不斷深化改革背景下,要想更好的開展社會保險工作,一定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具體來講,國有企業需要不斷完善制度建設,避免在社會保險工作運行中盲目發展。從當前國有企業發展的現狀來看,社會保險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和企業實際發展之間存在差距,因此在完善制度的過程中,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並結合企業的結構類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制度進行不同程度的規範。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起社會保險信息共享平台,讓員工更深入的瞭解到社會保險的相關福利,進而更好的激勵企業職工開展工作。上文中從三個主要方面分析了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社會保險工作有序開展的措施,要想更好的確保社會保險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在今後發展的過程中,確保企業社會保險工作的開展和我國的基本國情相一致,並且要藉助政府的力量引導企業科學規劃,是企業社會保險工作的開展能夠直接和社會保險管理總體系進行鏈接,更好發揮國有企業的帶頭作用。

三、結語

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近年來,國有企業為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深化改革,需重點強調社會保險工作開展。筆者以此為中心,結合工作實際,對國有企業社會保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國有企業在今後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更加註重社會保險工作的開展,進而建立起準確定位且運作高效的社會保險體系,更好的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