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9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職業教育的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職業教育的論文

職業教育的論文1

摘要:計算機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只有採取正確的措施,才能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相應的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然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應用情況

1前言

職業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技術人才。它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導向”。近年來,隨着國家信息化的深入,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我國職業教育的計算機教學仍存在許多問題。

2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由於對計算機教學的重視不夠與計算機教學系統、設備相配套,教師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計算機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職業教育目標錯位。

目前,計算機等級考試被認為是高職計算機教學的首要目標。考試的好壞成為衡量計算機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教師的教學和計算機考試內容為核心,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計算機系統知識的掌握,往往只是為了獲得證書。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就業,但也限制了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大多數學生都有高分和低能。他們只懂理論,不會操作。這違背了專業教育的初衷。專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實踐人才。因此,建立實用的計算機課程已成為當務之急。

(2)計算機教學模式陳舊。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科學知識不斷更新。同時,理論和實踐都要重視。他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不斷髮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能力。傳統學科注重知識的積累和理論的學習。教學過程主要解釋了學生的定義和常識,然後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記憶這些知識。一些職業學校遵循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計算機時無所適從。雖然一些高校由於教學條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安排實踐教學,但對於大多數有條件的高校來説,應注意教學模式的發展現狀,不能適應計算機。這將嚴重影響高職院校現代人才培養的目標。

(3)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水平低。

隨着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專業的不斷髮展,各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逐漸成為熱門專業,學生人數逐年增加。但是由於條件的限制,相應的師資力量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教學質量無法提高。也因為高度的計算機技術的更新,相應的知識儲備,及時跟上,滿足教學需求的任務,但大多數學院和大學老師沒有及時提高業務水平,因為老師已經超載的教學任務安排,不能把時間和精力在學習的先進的計算機知識。高職院校在引進教師的過程中,沒有嚴格的監督,也沒有必要增加教師的數量,這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些老師和人際關係老師不通過考試就去講壇。學生自身素質不高,知識能力有限,是學生嚴重的不負責任行為。這些問題極大地制約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提高。(4)實驗設備和基礎設施落後。鑑於計算機科學的應用、計算機教學硬件設施和實驗環境的特點,必須達到更高的水平,以便順利地滿足日常教學工作,學生也能得到更好的培訓。雖然近年來大多數學校都大規模地改進了基礎設施和實驗設備,但是校園網絡環境的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差距和標準,一些老舊的學校電腦,系統還是幾年前版本的軟件長期不更新,電腦的安裝、調試和維護技巧,這些都會影響到計算機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高職院校要想改善計算機教學現狀,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水平,就必須在硬件設備和基礎設施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3提高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質量的對策

(1)改變教師觀念,改變教學模式。

新的科學技術影響當今世界的各個領域越來越強烈,互聯網的發展引起了社會信息激增,一些人認為世界正在經歷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過程,這就需要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有豐富的知識,也應該接受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處理信息。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簡單地教授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還應注重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和能力的自動獲取的興趣。

(2)加強教學硬件設施。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基礎是計算機和網絡硬件設施。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計算機設施的建設、管理和維護。許多學校的計算機管理是集中的,所以雖然已經為學校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但不利於計算機教學,應逐步建立分散的教學管理模式,提高教學水平。此外,教師要注意比例控制,嚴格控制招生規模的擴大,加大教師引進力度,改善計算機教學環境,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培訓質量。教學硬件設施是教學的基礎,是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3)建立科學的計算機教學和教材體系。

培養面向企業社會前沿的生產、經營、服務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然而,遺憾的是,目前的專業計算機教學沒有按照這一目標進行。培養的學生大多應用和操作能力較弱。因此,高職計算機教學應按照科學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特色,以適應教學方法的需要和目標,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改變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在計算機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主要包括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操作要點,並能有效地實現系統設計和控制教學活動的方法論。計算機教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科。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模式還應加強教學管理,形成獨特的教學管理機制,採用人性化、科學化的教學評價方法,保證教學質量。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就要從教師做起,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提高。

4結束語

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要培養大量高素質的人才,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提高國家勞動力的綜合素質,並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目前國內職業技術院校缺乏計算機教育水平,嘗試分析問題的原因,並不斷改進和調整教學環境,確保生產高品質,高容量,高水平的新一代的科技人才,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共同問題,然後從高職計算機教學工作改進的幾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孫惠芬.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5(18).

[2]任廣姝.淺談職業教育中的計算機教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24.

[3]詹賢平.淺談職業教育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xx,(15).

[4]周玲.職業教育中計算機教學之我見[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xx,05.

職業教育的論文2

摘 要:由於中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對於員工素質和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只有兼具技術性和創新性的複合型技能人才才能夠適應企業和社會的發展需求。職業教育作為專門培養技術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肩負着重大的使命。不斷提升職業教育

關鍵詞:職業教育論文題目,職業教育論文選題

由於中國經濟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以及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企業對於員工素質和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只有兼具技術性和創新性的複合型技能人才才能夠適應企業和社會的發展需求。職業教育作為專門培養技術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肩負着重大的使命。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國家都不得不去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改善我國人才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於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職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樣面臨着諸多困難與挑戰,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我國的職業教育由於對於自身缺乏清晰明確的定位,過於貪大求全,進行盲目擴招,致使出現師資力量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不足的狀況。二是在學校課程以及專業設置方面缺乏明確的規劃,甚至一些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學校的模式,以至於培養出來的學生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三是師資力量有待加強。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優秀高學歷和高技能的人才都不願意去職業院校任教,師資力量的匱乏以及素質不高對職業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於職業教育教學的價值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專業化和技能性的教育模式,它的培養目標就是為企業培養出具有豐富實踐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對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於職業教育教學的價值進行論述之前,筆者認為對於行動導向的教學系統的模型進行系統的介紹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簡單地對於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而是在職業教育活動中,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能力為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突出產業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因素對於學生的薰陶作用。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發揮應有的引導作用之外,還應該充分重視和強調學生獨立性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1]。具體方式: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和方法。採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者的作用,有效地幫助學生全面地瞭解和掌握知識體系,更加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水平。因此,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於豐富學生的技能以及職業教育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以及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虛擬化的工廠裏進行工作,將學生依據不同的部門進行劃分,讓學生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進行輪崗,充分體會每一份工作的意義和內容,促進學生的協調能力和適應能力的提高。在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的時候,教師可以積極採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獨立自主能力,讓他們可以自由發揮個人的創造性和潛能,為我們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整合教學內容,組建學習領域,推行專業模塊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十分注重和強調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開展職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對於那些具有共同特點的領域進行歸納,在對學生教學的時候更加具有針對性,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和計劃,同時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於問題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師可以對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瞭解和探究,組建這一學習領域的具體課程,並且要使學生明白這一學習任務的目標和意義所在;可以和一些企業進行對接,在開展專業模塊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可以去企業進行具體的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以及更加牢靠地掌握專業技能。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在上課前對知識進行預習,自己主動查閲相關的文獻資料或者是上網搜索最新的科研成果,幫助自己充分理解接下來要學習到的知識。

2.改革傳統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培養下,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十分欠缺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這對於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在這種狀況下產生的傳統的教學成績考核也是很有問題的,它一直沿用的是期末考試成績決定學生分數的方式進行。這樣的方式對於學生總體素質的評價不夠真實和有效,同樣不利於學生學習動力的調動。行動導向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引入更加註重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平時表現的考慮,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對學生成績考核方式設計的時候,可以改變傳統的成績考核方式適當地增加上面幾個因素比例。例如: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考核的時候,可以將傳統的試卷考核分數所佔的比例降到40%,學生平時表現的成績佔到20%,實踐操作能力的成績佔到40%,這樣的方式更加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3.靈活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由於現代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不斷改進和發展,很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表現形式也日益多樣化[2]。因此,靈活運用行為導向教學,利用現代化的教育資源和科研成果對於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十分有益的。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採用多媒體與教材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靈活運用行為導向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4.建構學習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學習情境的構建對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為學生建構學習情境,在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力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3]。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虛擬化的辦公室裏進行工作,將學生依據不同的部門進行劃分,讓學生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進行輪崗,充分體會每一份工作的內容和意義,促進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學習自主性的提高。

5.重視師資培養,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職業教育對於教師的專業性和技能性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國家應當注重師資力量的培養,不斷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有效地促進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和進步[4]。教師也應不斷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則,要不斷接受職業帶來的一些挑戰,在面對壓力時一定要學會放平自己的心態。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適應日益競爭的環境,不斷地提升自我,改善自我[5]。認真學習與鑽研知識技能,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不斷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成為一名受社會和學生尊重的好老師。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論述,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教學方法十分注重和強調對於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它在實現理論和實踐統一的基礎之上,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適應社會的發展為目標,對於我們國家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是十分有利的。行動導向教學策略與方法有助於打破傳統的教育思維與理念,可以有效地增強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對學生思維方式的構建具有積極的意義。儘管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還不夠完善,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相信通過不斷地努力和探索一定可以為職業教育的高速發展以及人才的培養提供幫助,同樣還可以促進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職業教育的論文3

20xx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xx-20xx年)》,為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正式制度規範運作的體制保障,但非正式制度環境對職業教育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是目前職業教育面臨的主要現實困境。

一、完善升學導向及就業機制,解決平等地位認同問題

長期以來,社會上存在對職業教育的非正式制度歧視問題。文化因素、傳統人才觀、擇業觀促使職業教育成為大學聯考正式制度下學生和家長的末位無奈選擇,又使就業市場化背景下人力資源配置對職教畢業生冷漠排斥。首先,從升學角度看,由於正式制度將高等教育院校依據教育質量、辦學規模、專業設置、師資力量、科研水平、文化及學術影響力等指標對其進行了績效標準化等級劃分,造成高校人為的“名、優、中、差”三六九等現狀。無論學校還是考生家庭都普遍看重選擇高層次院校,首選國外名校(大學聯考制度外),國內名校及“211”“985”院校次之,再次二本,至少三本,緊後才會心不甘情不願的考慮高職高專或技校等中等職業學校;其次,從就業角度看,順應傳統觀念的嵌入式影響,用人單位的人才觀產生連鎖性扭曲,偏重學歷文憑又要求能力水平,尤其強調第一學歷是否為“211”“985”院校畢業,二本、三本和專升本學歷成為人才市場選人用人的底線,高等院校的專業技術人員聘用標準更是高至要求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對海歸博士更為青睞。相比之下,職教畢業生鮮有平等競爭就業機遇。由於傳統觀念、文化影響等非正式制度層面的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從根本上改變職業教育的非正式制度歧視,只能從改革完善正式制度設計入手,在制度安排上營造普通高校和職教院校平等地位認同的社會環境。一是深化招生制度改革,適度擴大職業教育院校數量和辦學規模。探索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通過考試多次選擇人生定位和發展座標、普通高校、高職院校間學分轉換、學歷互認的運行機制,改變“一考定終身”現狀,建立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註冊入學制度,拓寬終身學習通道。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成為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主流意識形態;二是構建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機會均等、競爭公平的就業平台。除專業性較強的技術崗位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不應設置學歷層次、畢業院校等附加條件,為職校畢業生讓渡一定的就業制度空間;同時提高高級技工、高素質勞動者薪酬待遇和社會地位,在正式制度安排上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技術技能型人才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通過接受職業教育讓從事技術技能崗位工作成為人們就業的新追求。

二、強化職教功能,明確市場定位和人才培養規格

伴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職業教育在辦學規模和發展速度上也實現了同步增長,但普遍存在職教功能弱化、單一化和辦學質量不高的問題,突出表現為非正式制度作用下的三種異化現象:一是職教功能異化。普通高校擴招衍生了職教院校的生源保障危機,高職高專院校為保證生源,降低錄取標準,成為承接大量未能升入普通高校考生的載體,一旦出現生存發展困境,職業院校多會選擇聯合升本或與普通高校合併等“轉型”方案,造成辦學定位與市場需求脱節;二是辦學形式異化。職教院校仿照普通高校辦學形式,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培養目標等方面缺少辦學特色,造成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混淆同一化。職教院校為了滿足就業導向爭相創辦熱門專業,結構趨同、專業趨同現象普遍存在。三是培養過程異化。由於經費、師資、相關實訓基地和設備的限制,造成職教院校對在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培訓缺失及專業化、標準化程度低的現狀,客觀上形成職校畢業生低分低能低素質的整體社會形象,使學生難以適應經濟結構多元化、市場需求多樣性的現實需要。改變這種局面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職業教育體制機制,使之能夠克服非正式制度的異化影響,當前應重點解決兩個問題:首先,改革職業教育體制,科學界定職業教育的市場定位。在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應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基礎,區別於普通高等教育構建相對獨立的職業教育體系。其市場定位是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專業職業技能,畢業後能夠熟練掌握相應的技術和技藝,成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更好的服務於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需要。要打破現行的職業教育只有專科教育的單一屬性,在學制、專業設置上突出實踐性和技術性的鮮明特色,形成專科、本科、研究生教學體制相銜接,學士、碩士、博士學位體制相統一的獨立體系,拓寬學生職業生涯選擇的寬度和上升渠道,使職業教育的發展座標更具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其次,改革教學內容和手段。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應突出專業技術技能特色,在具體課程選擇上要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立足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設置專業課,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實行動態調整,改變幾十年一貫制的傳統做法。在教學手段上更多的應用實踐教學、具體操作,在校期間更多的舉辦專業技能競賽,並把成績納入學分累積和就業指導,提升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適應市場需求能力。

三、培育多元主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始終存在辦學機制不活、培養模式僵化的問題,國家特定的教育機構是職業教育的單一主體。在現行的大學聯考制度安排下,職業院校接收的都是未能進入本科院校的生源,不分興趣愛好,只按照學校設置專業統一編班,沿襲理論教學、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造成教學活動與社會實踐相割裂,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相脱節;特別是在教育經費來源上主要依賴政府撥款,在辦學主體和資金來源單一的雙重製約下,僵化的辦學機制、滯後的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手段,加之職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不高,致使職業教育教學效果欠佳,市場活力匱乏。針對這些弊端,應借鑑國外職業教育的先進經驗,從三個方面對職業教育的現行辦學模式進行制度重構,以規避非正式制度負面衝擊下的正式制度設計缺欠:一是通過培育多元辦學主體,創新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機制,引入以企業為主導的市場配置職教資源的辦學體制,推廣校企合作雙主體參與辦學模式。如參照德國國家立法引導、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以企業投入和社會投入為主的辦學資金籌措模式。課堂教學和實訓基地操作並重,使學生獲得相關行業從業的實用性技能。通過實行訂單式培養,寬進嚴出,以學生在校學習成績和專項技能為依據,推廣“對號入座”就業導向,使職業教育和市場化競爭緊密結合,以高質量應用人才滿足企業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二是拓寬職業院校師資來源渠道,要打破現行的職業教育教師資格、編制的侷限性,探索客座教授、企業師傅和“雙師型”專職教師三位一體的職教師資構成,其薪酬福利除教師工資外,還可享受企業提供的津貼等,從而確保優質職教師資資源通過市場機制優化配置;三是培育職業教育文化,營造良性非正式制度環境,把職教文化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當前,迫切需要把培育大國工匠精神作為職教辦學方向,使精益求精、務實創新成為職教文化的核心理念,讓具備職業技能和創新本領的職教學生同樣可以實現個人價值的理念深入人心,使職教畢業生能夠獲得職業尊嚴、社會認同。

四、職業教育立法應考量非正式制度因素

歐美職業教育發達國家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較完備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在辦學投資、學校管理、就業導向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以法律的強制性約束各項職教措施貫徹落實。國外職業教育成功實踐表明,完善的立法是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從我國實踐看,職業教育立法制度設計方面僅有一部籠統《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9月實施),針對性、操作性不強,儘管此後在正式制度安排上陸續出台了一些政府規章及地方性政策,但缺乏系統性和制度銜接的嚴謹性,而且政府規章和地方性政策並不具備法律約束力,致使一些政策出台後束之高閣,形同虛設。特別是在職教投資渠道、管理機制、就業指導方面,由於缺少法律規範,使職業教育遊離於高等教育體系之外,整體發展能力和潛力遠落後於普通高等教育,職教畢業生成為不受待見的求職者、打工族。在相關法制缺失的背景下,職業教育行政化人治結構特徵明顯,亟需用依法治國理念促進職業教育制度重構。完善職業教育立法,應立足職業教育的市場定位,着眼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提升國民整體素質,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培養技術型、應用性人才,突出實效性、針對性和職業教育行業整體發展的規範性。由於現行體制受非正式制度環境的負面影響較多,在立法層面對職業教育進行正式制度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量消除非正式制度因素慣性作用的影響。通過建立國家扶持性法規條款,對參與、支持職教事業發展的企業、社會組織給予褒獎,優化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形成支撐其發展的法律結構和長效化激勵引導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支持非營利性行業組織發展,發揮其溝通銜接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的中介橋樑作用;保障職業教育投資穩定增長、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職教領域,培育多元辦學主體;推進職教領域去行政化,細化依法治校、依法治學法律法規;增強教學環節專業技能性、實踐性、開放性;加強職教文化建設,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促進社會人才觀的轉變和認知提升;建立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互融機制,拓展職教畢業生就業渠道和上升空間。制定便於操作者執行、管理者考評和社會公眾監督的法規條款的同時,依據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別職業院校的發展特點,還應出台適用於區域經濟發展的具體實施細則。

參考文獻:

[1]邢暉,李玉珠.職業教育法重要問題修訂意見的調查[J].教育與職業,20xx(19):76-78.

[2]豆曉紅.從比較法角度談我國《職業教育法》之完善[J].當代職業教育,20xx(2):94-96.

[3]歐陽恩劍.試論我國職業教育法的基本原則[J].職業技術教育,20xx(16):68-71.

[4]琳達克拉克.職業教育:國際策略、發展與制度[M].翟海魂,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xx:1-224.

[5]王義智,李大衞.中外職業技術教育[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xx:1-1329.

[6]王湘蓉.發達國家職業技術教育管理特點及啟示[J].現代企業,20xx(1):58-59.

[7]黃福濤.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變化和發展[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xx(3):9-20.

職業教育的論文4

摘要:針對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教學資源、教育教學質量、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內涵、 師資結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行政化管理等問題進行,提出了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要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持續發展;對策措施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某一特定職業所需綜合職業能力的、為生產和管理第一線服務的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經過多年的發展,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數量、質量、層次、辦學模式、人才培養等方面有了較大的突破。以規模快速發展為標誌的擴張式發展階段轉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注重效益的內涵發展新時期,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嚴重製約了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成效明顯

(一)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1999年以來,雲南省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使高等職業教育由高等教育的補充地位逐步提升為高等教育主渠道的組成部分。高等職業教育已達到相當的規模,高等職業院校數、年招生數、在校生數在整個高等教育中均佔很大的比重。20xx年1月,全省有獨立設置的高職高專院校35所,其中公辦院校27所、民辦院校各8所,高職院校數佔全省高校數61所的57.4%。全省高職高專院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23 835人,佔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數347 732人的35.6%。無論從學校數量還是招生人數,雲南省高職院校數已佔雲南省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二)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取得了新進展

一是形成了以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參與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在政府辦學為主的基礎上,積極引進雲南省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大型企業和社會參與合作辦學,現已組建了企業和高等職業院校廣泛參與、跨地區的省級行業性高等職教集團8個、州市級職業教育集團4個,形成了以政府主導,企業、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走上了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辦學的路子,使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優質資源共享成為現實,培養高新技術產業、支柱產業、現代服務業急需的短缺人才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初步形成。二是進一步理順了管理體制。為加快雲南省高職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快了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建設、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的培養速度,形成了“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高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

(三)辦學特色初步形成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改革,雲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已初步形成了既區別於傳統普通高校,又區別於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為:一是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培養面向基層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二是各高職院校根據專業或專業方向所需的能力要求和知識結構,調整教學結構,增加實踐教學,突出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三是開闢了校企聯合共建的聯合辦學模式,拓展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提高了辦學的規模效益。

 二、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雲南省高職院校多為近年升格舉辦或完全新建而來的院校,高等職業教育總體水平與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羣眾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需求還不相適應。

(一)教學資源不足,教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招生數量的快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會承載能力,出現了教育投入增長跟不上招生規模發展的需要,師資、儀器設備、實訓場所、教室、宿舍等辦學條件明顯滯後,教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很多高職院校難於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中心去組織教學,難於以滿足職業崗位(羣)和技術領域需要為出發點設置專業,在教學中出現了以“粉筆+黑板”式的課堂教學為中心,教學評價以老師講課質量和學生書面考試成績為主等等。

(二)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模糊

教育教學過程是否按照培養目標去組織實施,是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保障的基礎。高等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結合我省的社會實踐,明確提出其培養目標是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實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這樣的人才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繫是其顯著的特點。但目前,專科學校、成人高校、中專、本科院校等幾路大軍一起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數量解決了,但質量粗放現象越來越突出。一切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本科壓縮型現象非常突出,致使培養目標偏移、模糊不清。

(三)教育專業內涵界定不清、專業建設相對滯後

一是專業設置不切實際,盲目性比較突出。不少高等職業院校不考慮師資、教學硬件和教學設施,不考慮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市場,只注重學校的經濟收入,專業設置只以近期的社會需求以及人們的職業取向作為根據。二是專業內涵職業針對性不強,缺乏高等職業教育特色。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上,不少高等職業院校完全照抄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做法。三是專業設置功利化、商業化、趨同化現象突出。為追求經濟效益,急功近利,專業設置交叉重複現象相當嚴重。從高校學科(專業)結構看,傳統專業設置過多,熱門專業一擁而上,而真正能培養雲南經濟建設急需的,面向農村和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等方面的專業較少,缺乏培養開放型、國際型人才的專業。

(四)師資結構不合理,“雙師型”教師缺乏

很多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教育教學理論與技能水平達不到要求,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鍊,難以適應高等職業教育對技能培養的要求。目前高等職業的師資結構:一方面是理論型、教學型的教師多;技能型、操作型教師少。另一方面是理論課和文化課教師多,專業課教師少,尤其缺乏職業教育專家型的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師。

(五)缺乏“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高等職業院校沒有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辦學模式,“產學研”脱節,缺乏人才培養的市場調查和行業分析,在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材使用、教學實訓等方面與行業、企業結合不緊密,技能型人才培養受到制約。

 三、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對策建議

雲南省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主動適應社會需求,不斷深化高等職業教育的體制、運行機制和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增強培養面向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高技能人才的能力。積極推動高職教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轉變,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緊密結合,使雲南省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質量優良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供參考。

(一)樹立全新的高等職業教育價值觀

要樹立持續、協調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理念。以長遠的眼光看待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優化整體結構,走內涵發展與外延協調發展之路。當前應將單純追求數量增長的發展觀念轉變為數量與質量並重,規模、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的觀念。要建立根據企事業單位用人“訂單”進行教育與培訓的新模式,探索建立院校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的機制。要樹立“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的學校發展觀,在提高質量,形成特色上取得新突破。高等職業院校應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規劃,保持適度的發展規模和增長速度。同時,根據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趨勢,遵循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不斷優化專業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推動高等職業院校的協調、持續發展。

(二)科學定位高等職業教育功能

高等職業教育職能的科學定位,關鍵是培養目標的性質定位,突出技術實施型教育,突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專門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性質。因此,定位應突出職業性、行業性、技能性。此外,高等職業教育還應突出地方性、區域性,把區域性和地方性作為辦學特色。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既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計劃的關鍵,也是高等職業教育能否辦出特色的關鍵。建設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一是可採取從社會上公開招聘一批“雙師型”人才作為專職教師充實師資隊伍,解決高等職業教育當前教學質量提高難的問題。二是可推動現職教師定期到企業學習和培訓,增強實踐能力。同時,要積極聘請行業、企業和社會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或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三是制定適合“雙師型”教師發展的評聘制度。在職稱評定、教師聘任等方面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政策支持。

(四)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構建獨具特色的教學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職業教育,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在教學體系上就必須消除“學科中心”,突出“能力中心”,以技術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以就業為目的。課程模式的設計和開發,要考慮學生就業和繼續發展的需要,要考慮社會和專業發展的需要。教學方法上可採用開放式教學、實踐式教學、交互式教學、分類教學、頂崗實習、仿真實訓等多種教學方法;可通過對畢業生追蹤調查,掌握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建立和形成有利於改進教育課程的科學評價體系。培養適應現代經濟、社會建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職業遷移和職業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樑紅梅.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學術研究,20xx,(7):66-67.

[2]楊敏恆.“產學研”教育模式下的高職科研體制創新[J].當代教育論壇,20xx,(4):96.

[3]王廣峯.德國“雙元制”模式對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與思考[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90.

[4]安博.淺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改革的思路與對策創新[J].社會科學論壇,20xx,(1):133-134.

[5]郭素紅.強化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考[J].消費導刊,20xx,(8):168

職業教育的論文5

縣級農機校培養農業機械化人才的可行性

農機人員的素質是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的一個重要問題,隨着工業化的推進,農村進行分工分業發展,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裝備將大量地應用到農村經濟建設各個領域,對於農機人員的素質要求將越來越高。倘若農機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術、勞動技能和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將無法順利操作先進的裝備,無法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最終阻礙農業的機械化發展。由此,農機校進行農民的職業教育,顯得十分必要。當前我國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發展迅猛,向農業領域的滲透程度日益增加,現代農業科技已經發生深刻的變革,因此必須實現農機技術和工程技術間的協調發展,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之需要,提升我國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市場競爭力、抗風險能力。要保證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科技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有:改變農機化基礎理論與應用基礎方面研究不足的現狀;加強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完善協作攻關機制;加強對於人才、項目的長效投入機制,進行資源合理配置,有效轉化科技成果。人乃社會生產力基本要素,進行農機人才的培養,有助於農業機械化科技的發展。近幾年,我國對於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為了早日實現現代化農業和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國家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以及扶持方案,致力於改變傳統的“重工輕農”思想,提升農民和農業人才的社會地位。同時,本省的一系列配套性章程也相繼制定,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農業機械或規章體系。由此,農業機械化開始進入有法可依,依法促進的全新時期。這些法規對於縣級農機校進行農業機械化人才的培養,起着鼓勵和支持的作用。農機校進行農業機械化人才的培養,符合社會需要,並獲得政策支持,在農民就業扶助等方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農機校的農民職業教育策略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注重農機校的設施和師資建設

縣級農機校應當要充分利用國家相關扶持政策,不斷完善自身的設施。適當增加教學、實訓新設備,並加強自身的師資隊伍建設,確保培訓過程順利實施,培訓結果的質量高。當前,農機校多面臨生源匱乏,教師設備落後,教學方法無法適應社會需要等問題。應當加大資金投入,進行農機校的規範化建設與管理,改善教學設備和培訓方法,以現代化的教學策略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共同培養,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支持鼓勵教師不斷進修,鼓勵教師到一線進行生產實踐,提升實踐能力。完善的現代化教學設備,綜合素質強大的師資隊伍,良好的培訓環境,學員才能招收儘量,並留下來學好,農機校才能走出生源短缺、辦學效果不佳等困境。同時,上機部門需給予農機校相應的財政支持,幫助農機校不斷地改善教學環境和設施,提升教學的培訓能力。

2變革教學內容,創新培訓模式

按照農機技術人員日常工作需要而制定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同時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豐富課堂,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力求培訓內容的實用性、新穎性。例如,編寫形式多樣,聲音、畫面、文字相結合的培訓教材,教授羣眾需要理解掌握的農機安全知識;將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則等較為生澀、專業的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話語,加以圖片進行説明,讓羣眾喜聞樂見。此外,應當對農機技術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誠實守信,熱愛本職的農機人才。在培訓的形式上,應當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短期和中長期互相結合,確保培訓的綜合效果;以技能競賽、崗位練兵等方式,積極地選拔農機優秀技術人才;逐步地推廣田頭培訓、課堂教學、遠程教育、網上培訓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實現教育培訓深入村户。由此,達到從追求培訓的數量向重視培訓的'質量轉變,讓農民切實感受到培訓帶來的幫助。

3進行合作辦學,提升業務的協調性

農機校教育與各個農村進行合作以培養人才。農閒時節可將羣眾集中到農機校,培訓理論知識並利用農機具空擋進行知識的實踐;農忙時節,將課堂中所學知識應用在農田勞作當中。此外,農機校應加強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間的聯繫,廣泛地吸收、收集最新的農機教學科研訊息,關注新技術和新知識的發展方向;加強農機的生產、推廣以及銷售單位間的合作,一旦有新產品新技術面市,立即積極主動地進行相關資料與農機具説明書的收集,進行快速消化,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

4因時因地,進行農機安全生產的培訓教育

由於本縣各地區存在地理差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使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程度不同,農機使用者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在具體的培訓過程當中,應該因時因地實事求是,做到培訓教育的階段性和經常性有機結合。進行培訓教育的廣泛性和日常性的強化,將培訓教育工作貫穿在監理工作的整個過程當中,例如在年度檢審驗、拖拉機的登記上户、駕駛員的考核等工作當中,對農民進行有目的的農機安全生產知識解説,使得農機駕駛員在無意識當中接受培訓;藉助農機具補貼政策進行購機前的安全教育培訓。縣級農機校應當充分地利用當地的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資源,進行通農機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教育;利用各個鄉鎮的農機校適當開闢第二課堂,設立諮詢台配合宣傳教育而,農機校培訓教師到達現場解答羣眾預知的問題,並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形成人人關心農機安全生產的氛圍。在實施農機的工程項目過程當中,應當事先進行農機使用安全培訓,為安全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可利用身邊的教材,建立較為典型有意義的平安農機示範村,通過開展現場會,將富有説服力的真實事例作為培訓教材,從而提升農機技術人員和廣大羣眾的安全生產的意識。

結語

農業的機械化,是農業工業化,提升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方法;是農村進行城鎮化建設,加快全面地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重要手段;是衡量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反映現代農業之進程的一個重要標誌。隨着農業機械化的數量和種類的不斷增加,為確保這些農業機械能夠實現高效、優質、低耗的運轉,縣級農機校有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辦學能力,進行農民的職業化教育,為實現農機建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職業教育的論文6

一、職業教育包裝與印刷專業畢業生自主創業案例綜述

(1)跑市場市場作為一種商品流通的場所,不會隨着人的意志而發生轉移,只會緊隨着正常的經濟規律產生波動,王小帥在03年畢業之後,加入了一家印刷企業成為基層員工。在職期間,他積極探索市場發展方向,為20xx年創辦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創辦博遠包裝有限公司初期,依靠引進的少量先進的印刷設備致力於商業印刷工作,短短兩年時間,博遠包裝有限公司就緊隨市場發展趨勢,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禮品包裝領域並相應地引進大量先進設備。調整的結果很快見效,企業產品穩定,積累增加,實現良性運轉。20xx年,還是從市場需求出發,博遠又新上馬了酒類包裝,同樣斬獲頗豐,這兩塊業務現已成為博遠的立足之本。

(2)做品牌每一種產品都有其相應的生命週期,但是一旦該類產品成了品牌,那麼就在很大程度上延長了其壽命。包裝作為產品形成品牌的重要途徑,得到了王小帥的充分重視。做品牌就要做精做實,名副其實。具體體現到包裝環節,即要使包裝物既精緻又牢固,具有高質量。為達到此目的,博遠在生產中進行質量教育、實施質量監管、堅持質量跟蹤,使出廠產品百分之百處於優良和可控狀態,杜絕了質量事故的發生。

(3)用骨幹博遠現有員工一百一十人,核心骨幹20人。骨幹們默默地各司其職、忠於職守、打理企業,日常運轉有條不紊,王小帥外出非常放心。骨幹靠的是王小帥的挖掘、培養,包括從其他企業引進人才。單槍匹馬的年代早已過去,精誠合作才是治企之道。王小帥按此認知身體力行,使用骨幹放手不疑,關心骨幹細微周到,最近又在考慮建立內部股權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團隊凝聚力。

二、職業教育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1.課堂教學與實踐脱節

創業是一個很難具象表達的詞彙,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但是,就目前職業教育大學生創業教育情況看,存在明顯的理論與實踐脱節的情況,主要表現在目前職業教育創業教育主要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沒有充分認識到能力實踐的重要性,進而導致理論與實踐嚴重脱節。除此之外,由於創業教育屬於新興學科,缺乏成熟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較空泛,教學手段十分單一,一般以案例分析結合課堂討論為主體,輔之以簡單的情景化教學。隨着社會對於專業化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落後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需求。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我校經過各方面努力,開展了“挑戰杯”、“誠蓮杯”創業大賽及“黃牛莊”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但是由於經費不足、場地緊缺等因素,這些活動仍然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無法充分將課堂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

2.創業教育改革相對滯後

就目前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來看,已經不再侷限於具備專項技能的專業型人才,而是需要多項技能與較高專業素質的複合型人才。因此,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時候,必須保證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內容的趣味化。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創業教育體系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相關的改革工作仍然未能落到實處,部分教育工作者教學觀念陳舊,使得大學生創業教育改革相對滯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不足在創業教育課中得到充分體現,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課件只是教學過程或教案的翻版,教學改革滯後,對教學環節缺乏規律性認識,教學熱情不高,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3.評價機制的缺失

在進行創業教育的時候,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便於開展實踐活動,一般會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在教學初始階段,學生往往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是,隨着課程的不斷開展,教師佈置的一些作業一般只是小組中部分人員合力完成,其餘同學則僅僅在完成的作業後面署名,明顯沒有達到小組實踐合作的根本目的。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就在於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缺失,沒有科學、系統的方式對學生成績進行考核。

三、提高創業教育質量的措施

1.加強課程體系建設與教材建設,充分發揮核心課程的主導地位

創業教育的根本是為社會輸出某個領域的專項人才,因此在進行創業教育的時候,需要與當前專業、社會需求、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緊密的結合,才能構建切實有效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在整個創業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對於包裝與印刷專業的畢業生而言,要充分重視自身技能的應用,更好地達到執業資格考試要求的相關標準。

2.構建特色素質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不同專業都有其不同的職業素質特點,在進行創業教育時,需要結合相關專業特點,因材施教,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實現專業、職業、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要將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理論知識學習擺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充分重視實踐操作能力對於提高創業教育質量的重要性,讓學生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完美地應用於實踐中,解決實際操作中的各種問題。

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尋找切實有效的教學改革途徑

教學改革作為提高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需要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主要以應付考試為生,缺乏對於人才專業能力、職業素質的重視,針對這一現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學生進入暑假期間,學校可以組織一系列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自發組織成小團體進行社會實踐,以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出真知。

職業教育的論文7

摘要:從我國教育改革開始,素質教育就成為了發展的主旋律。同時,職業技術教育自十一五規劃綱要開展以來,發展迅速。在我國為更好地培養人才,發展教育的社會背景下,如何理解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真正內涵,如何做到將兩者更好的結合起來實現雙贏,素質教育對職業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這些便是本文的主要討論焦點。

關鍵詞:素質教育職業教育重要意義

1素質教育

教育乃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事業,人才強國需要教育的不斷深入改革和發展,為了更好地深入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教育的水平和促進教育的全面發展,黨和國家從實際出發提出推進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貫穿與一個人學習的始終,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將人才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市場需求相結合,提高學習者的基本素質,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習者的健全個性,這種健全的人格培養方式不僅僅注重學習者的理論和身體發展,更注重學習者心理素質的培養,內在和外在素質的結合,讓一個人形成自己特有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了保障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國家建立了相應的教育激勵機制,這個引導的機制主要包括導向環節、評價環節、分配環節和反饋環節這四項,具有全員參與、基礎培養、關乎未來發展的全面性特點,素質教育立足於基礎教育,同時並不與應試教育相違背,將基礎教育、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統一起來,融合進一個人學習的始終,相互配合發展,對於二十一世紀這樣一個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社會來説舉足輕重。當學習者的素質教育培養到一定的時間段時,職業教育將會站上歷史舞台,培養一個勞動者的職業素質。

2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也被稱為職業技術教育,他的建立主要是為了讓參與者獲得參與職業或者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相關知識、技能和技能到的培養,最常見的就是勞動者入職前的職業培訓,這已經成為了每一個勞動者踏入職場必須要走的道路。職業教育的發展是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的產物,它注重培養勞動者或者學習者的實踐參與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立足於現實提高勞動者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教育。與素質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培訓所需要的時間短,現如今的市場體系下每個企業都已經有了自身比較成熟的培訓體系,而且職業教育滿足市場需求所以投資高,短期見效,具有適應性、中介行、個體性、歷史性、實用性等特點,因為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國的素質教育發展迅速,在教育部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xx年起,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連續5年保持在95%以上,20xx年及20xx年,儘管國際金融風暴使許多人就業困難,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仍沒有回落,分別高達95.77%和95.9%,我們的身邊職業學校大量出現,學校和企業相結合,實習和工作相結合,實用性強等都是職業教育近年來發展迅猛的主要原因。從以上的描述中我們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素質教育除了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一脈相承外,更是於時代、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職業教育的提高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將會是學習者提高技能,掌握綜合技術,獲得知識的同時與社會相結合,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實現人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3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

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貫穿於一個人生活的始終,職業教育需要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在職業教育中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切實落實素質教育,這對於解決許多職業學校學生身上素質不健全,職業道德不夠全面等問題有着重要的意義。只有將兩者融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添加新的活力和生機。

3.1學校與企業改進職業者的培養模式

目前的職業學校大多實行校企合作,培養專業的人才,在職業教育中推進素質教育,就要對人才的培養方案進行改進。學校和企業可以深入的做調查,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將學生的日常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將科學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尤其是可以請相關的專業人員進行科學的課程設計,將兩者教育的結合實現培養出愛崗敬業、高素質和高級能的人才。例如,假設一家化工廠和化學類職業學校結合,對於企業來説,想要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需要的不僅僅是會勞動的職工,他們還需要未來的職工認可它企業的文化,對他們的技能有着很強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可能給未來企業的發展帶來科技創新的人才,為了這個目標,企業應該與學校通力合作,設計科學合理的方案,組織相關的實踐工作和激勵機制等,培養未來職工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3.2強化職業教育中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素質教育作為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在職業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改革傳統職業教育的方式,讓參加者明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也讓他們正確的理解素質教育與職業教育,從而更好的走向自己的職場,做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綜上,素質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意義非同一般,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為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應加強兩者之間的融合,更好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南海.對職業教育價值研究意義的思考[J].職教論壇,20xx,(1):4-6.

[2]黃三平.論職業教育中的職業素質教育[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1):56-58.

[3]張恩儉.論素質教育對職業教育的意義[J].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3):150-153.

[4]楊照華.論發展職業教育的意義和價值[J].教育教學論壇,20xx,(27):98-100.

職業教育的論文8

摘要:職業教育負擔着培養生產服務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職能,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這對發展和繁榮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職業教育;重要性;意義

縱觀當今世界,所有經濟發達國家,都是依靠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發展起來的。這些國家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未來經濟無論怎樣發達,社會所需的人才,多數是高素質的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人才。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職業教育雖有了長足發展,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經濟發達回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整個教育事業中還處於相對薄弱的環節。我國目前在生產一線的勞動者素質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緊缺問題十分突出。職業教育負擔着培養生產服務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職能,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技能,把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這對發展和繁榮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職校”,請大家不要小看它!它代表的是一種職業教育,大學教育是綜合素質教育,雖然方方面面的都涉及到,但在專業技能方面有些不足,而職業教育是針對就業的教育,針對社會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人們工作中需要用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相對大學教育來説職業教育有其明確的目的性,因此,職業教育作用顯著。大學教育需要改革,應該把職業教育融入進去,讓同學們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學到技能,學到在社會上謀生的本領,大學教育在這些方面有待提高!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非常劇烈,就業結構變化速度快。大學教育只重視理論教育,缺乏實踐技能教育。而職業教育正是具有直接面向勞動力市場和就業需求的特質,因而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從東亞經濟發展經驗看,職業教育在其起飛階段發展很快,對提升勞動力素質、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開發人力資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着這些經濟的發展成熟以及高等教育的發展,東亞國家和地區的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出現了下降趨勢。因此,職業教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呈現出一個倒U型變化的趨勢。我國很大一部分家長和學生由於對職業教育認識不到位,強烈的虛榮心讓人們認為讀技校可笑,可悲,甚至可恥!人們普遍認為只有學習差的學生或者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才會讀“技校”。現在的孩子一般又是獨生子女,家長為了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只考慮眼前去什麼學校,有着先讀一般大學然後就業時再想辦法的思想。

這是一種落後的觀念,這也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人們往往把大學教育奉為“正宗”,把大學教育看的很高,期望很高,殊不知大學教育被大眾化以後已經不再是精英教育了。而人們習慣性地會把“技校”看低,是對社會需要的認識不足和虛榮心的體現。其實現在“技校”已經發展成為職業教育機構,我們應該正視這種職業教育,它是一種針對就業的培訓,是大學教育的完美補充。從就業角度來看,職業教育已經凸顯它的重要性,一般單位招聘人才時把職業教育也就是培訓經歷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在一些行業或職業職業教育的資格認證已經成為了一個崗位的充分條件,而高等教育的學歷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條件。種種事實告訴我們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一個人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一個人打破職業瓶頸職業轉型的重要途徑。一些職業資格認證如用友的ERP認證、思科的網絡工程師認證、微軟的MCSE等等證書成為進入一個行業的依據,尤其是在信息化行業拿到用友ERP認證就代表着拿到了信息化行業的通行證,你可以去做ERP實施顧問、售前顧問,第三方信息化諮詢公司的諮詢顧問等等。近年,我國職業教育有了長足發展,出現了很多職業教育品牌,不僅中高等職業院校日益紅火,一些民辦技校的發展也突飛猛進。

最有代表性如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孫進技校。這些民辦技校年培訓能力達3萬人之多。現在一些大學生畢業之後,由於沒有技能,不好就業,不得不上技校重新接受培訓。大學教育遭遇尷尬,需要每一個人理性的看待這些問題,高等教育大眾化後質量難保證,百畝良田也難保沒有一粒秕穀,加之高等教育本身也有些不完善,出現這樣的事並不奇怪。

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給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提供了一個前提條件,職業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完善,大學生上技校這種現象不是高等教育的尷尬,而是體現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大學教育和職業教育分屬兩個不同方向的教育,而職業教育是一種面向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的教育形式,因此,職業教育重要性凸顯,把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平衡搭配,將是今後教育發展的方向。

職業教育的論文9

在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史上,有兩次特殊的 機遇。第一次是在民國初年民族資本經濟快速 發展,故對初級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強烈。 許多教育家和實業家應時代需要,大力提倡職業 教育,黃炎培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創立了中 華職業教育社和中華職業學校,在實踐中發展出 一套較為系統和全面的職業教育思想,成為這一 時期職業教育的先鋒和模範。在他的影響下,全 國各地紛紛開辦職業技術學校。據統計,到1927 年各類職業教育機構達1 695所,其中設有職業 專修科之大學及專門學校超過百所職業教育 可謂盛極一時。

從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生產力水平的提 高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中高級職業技術人 才,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第二次大好時機。 這一時期,高等職業教育進入決策者的視野,成為 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今天的社會 背景與黃炎培所處的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 人們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層次也提高了,但是,黃炎 培早期的職業教育思想對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仍有積極的啟發意義。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當代背景:機遇與挑戰並存戰略與戰術矛盾

從1999年至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可以概括為兩句話:機遇與挑戰並存,戰略與戰術 矛盾。前者是指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形勢非 常好,但需要我們克服的困難也很多,阻力也很 大;後者是指我國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戰略目標 是正確的,但由於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戰術措施 與之不配套,二者間存在許多矛盾之處,因此,困 難重重。

(1)機遇與挑戰並存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近年來發展相當迅速,據 《中國教育統計資料(20xx)》載,20xx年全國高 職高專有1 091所,在校生713萬人,分別佔到全 國普通高校總數(1 792所)的61 %和普通高校在 校生的46%。在1 091所高職高專院校中,註冊 為高職的有921所,佔全國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半數以上,其他高專很多實際上都改為了高職。可 以説,高等職業教育己經佔據了普通高等教育的 半壁江山。

從政策層面看,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政府決 策部門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20xx年11月,全 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強調了職業教育在社會經濟 發展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明確表示政府將把 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與教育 發展的重點。此後,各省紛紛召開職業教育工作 會議,重新認識職業教育對社會發展的特殊意義, 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此 外,教育部也明確提出,今後招生的増量指標,將 主要給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所以,高職學校數和 學生數還會繼續増加,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未來的 發展形勢仍將繼續看好。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 院校辦學呈現出勃勃生機。今天,萬人高職院校 己經比比皆是,全國百所“示範性高職”都辦得非 常好,許多高職院校的就業率甚至比普通本科院 校還要高。因此,從整體來看,高等職業教育正處 於發展的大好時機。

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高等職業 教育也仍存在許多令人困惑的問題。首先,部分 學生寧願放棄己被高職院校錄取的機會,而選擇 重新復讀,一心要考普通本科。在內地的一些高 職院校,新生入學率只有70%甚至更低。此外, 還有相當一部分己經入學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並 不安心於學習職業技術專業,而是一心想着“專升 本%以拿到本科文憑為首要目標。很多高職院校 也鼓勵學生‘專升本”,並沒有認識到學好職業技 術知識的特殊價值。這就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繼續 發展提出了挑戰,高等職業教育要取得進一步的 發展,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二)戰略與戰術矛盾

從戰略上來説,發展職業教育己經被寫進了 我國的國家政策中,被提到了“加快人力資源開 發’、“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提高綜合 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地位,這説明戰略 上對高等職業教育己經高度重視。在20xx年11 月9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 決定》中,還提出具體的増長指標:十一五”期間 要培養1 100萬高職生。也就是説,高職畢業生 將佔到這五年高校畢業生的一半以上。此外,在 發展道路上,也明確了要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 道路,尤其是強調要依靠企業,發揮行業的作用。 這為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指出了一個正確的方 向,將引導高職辦學體制從主要依靠政府轉移到 主要依靠行業和企業的道路上來。可以説,這些 戰略都是正確的,依此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將 取得更好的成績。

但是,在戰術上的政策措施與戰略目標卻並 不配套。

第一,“低投入,高收費”。政府對高職生的投 入遠遠低於對本科生的投入,而高職生的收費卻 高於本科生。在一些省份,這兩個差距甚至可以 以倍數來計算。政府對高等職業教育投入不足, 從而使高職院校不得不高收費。“低投入,高收 費”,己經成為影響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 素。

第二,“招生錄取,先本後專’。高等職業教育 目前絕大多數都是在專科層次,我國的專科招生 一直都排在本科之後,本科三批錄取完了才錄專 科。而實際上,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是兩種不同 類型的教育,並不是高低兩個層次的教育。“先本 後專”這樣的招生錄取制度,將社會上重本輕專的 偏見制度化了,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阻 力。

第三,“錄用人才,學歷劃線”。許多政府機關 和國營企業,招聘人才要求本科以上學歷,專科學 生一律免談,這也無形中強化了社會上重視本科 而輕視高職的偏見,影響到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入 學選擇。

第四,“院校地位,本正專副”。本科院校正廳 級,專科院校副廳級,即使是規模很小、辦得很差 的本科院校,也總是“正”的;專科院校即使規模很 大、辦得很好,也總是“副”的。這必然使許多高職 院校不安於專科地位,一心想要升格。

再者,專業設置是目錄指導而非市場導向。 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滿足各行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 為目的,其專業設置應該儘可能地與市場需求密 切對應。但現實是,一方面,意識到要依託行業和 企業來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另一方面,卻又為高等 職業教育制定專業目錄,要求高職院校按目錄設 置專業。雖然專業目錄是參考性的,但若要開設 人才市場所需的、但專業目錄中卻沒有的專業,就必須提請備案。而許多地方主管部門,視備案為 批准。這無疑將影響到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和為地方服務功能的發揮。凡此種種,都是由於 政策措施與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戰略目標不配 套,使高等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令 人困惑的問題。

二、轉變傳統思想,改革戰術措施

戰略目標是通過戰術措施來實現的,如果戰 術同戰略不配套,甚至相矛盾,戰略目標就會被架 空,難以實現。近代著名職業教育家黃炎培的職 業教育思想和實踐,對於我們解決上述問題不無啟示。

中國的傳統思想重學輕藝,強調“士為四民之 首V‘學而優則仕”,對於職業教育,則一直存鄙薄 之態。黃炎培在半個多世紀前曾感慨地説:習政 法所為事業,分利事業也,其趨之也如彼;農工生 利事業也,其棄之也如此——吾為此懼。” ?直到 今天,這種重致仕、輕四民,重學術、輕職業,重選 拔精英、輕實用人才的傳統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且 有意無意地成為制定戰術措施的指導思想,因而 也就會出現上述戰略與戰術矛盾的現象。

傳統思想雖然根深蒂固,但並非不可改變。 在我國近現代教育發展史上,傳統思想得以改變 的例子並不少見,黃炎培即是一例。黃炎培出生 於書香門第,考過秀才,中過舉人,但後來他並沒 有沿着讀書做官的傳統路子發展,而是大力宣揚 實用主義,走上了辦職業教育的道路,提出“求學 必求當世必需之學,教人必教之為當世不可少之 人”③的實用主義口號,這與其所受的教育是很不 相同的。

從讀書做官到實用主義、到職業教育、再到教 育救國,黃炎培思想的轉變,正説明了傳統思想也 可以改變。此外,民國初年職業學校之所以能取 得較大的發展,其實也並不是因為學生出來能當 官,而是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找到工作,能夠養家 餬口。

上述事例表明,傳統思想盡管根深蒂固,但制 度適時的改變也可以逐步地改變人的思想。今天 的高等職業教育,也必須採取措施,改革不配套的 戰術措施,通過制度變革來改變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傳統認識。

(一)改變“低投入,高收費”的政策高職收費比本科高,原本是在大眾化初期不 得己而為之的舉措。1999年高校擴招,並以擴 大高職招生為主,但由於財政有限,無法増加投 入,只好給出高收費政策,允許高職院校提高收費 標準。當時提出的理由實際上仍然是“分不夠,錢 來湊”認為擴招進來的那些學生本來是考不上大 學的,現在給了他們一個上大學的機會,因此,要 求他們多出點錢似乎也合理。但在今天看來,這 一理由其實是難以成立的。“低投入,高收費”的 政策也只是一個權宜之策。時隔七八年後的今 天,這一政策仍沒有改變,就顯得很不合理了。

首先,高職學生所需的生均設備,並不比本科 生花費少。本科要建設實驗室,固然要花很多錢 但高職院校要辦好,也必須有實訓場地和設備,這 些花費並不比本科實驗室便宜。因此,不能僅根 據學校類型來撥款,而應該從學校辦學需要出發, 調整投入比例。

其次,高職學生羣體很難承擔高收費。高職 學生很多是來自社會中下階層,家庭條件較差,歷 來如此。對他們高收費不符合社會公平的原則。 民初職業教育發展時,黃炎培深刻地認識到:職業 教育是為貧苦百姓解決生計問題的教育,因而收 費不宜高。他設立中華職業學校時,校址是選在 上海西南區,因為“上海之西南各區,民之貧苦無 業的,較他處為多”並確立了“應收寒素子弟求 學,費用務使減輕”的招生原則規定“工科甲種 生,免納學費,宿費不收丫工科乙種生,學、膳、宿 費,一概免納;商科生宿費不收”?。今天,職業教 育主要是社會中下階層子弟入學的特點仍沒有改 變,因此,從社會公平的角度出發,我國當前的“低 投入,高收費”的政策也應該改變。

改變“低投入,高收費”的政策,根據高等職業 教育辦學特點和辦學需要調整投入比例,降低收 費標準,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者的積極性,増強 高職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無疑是使高等職業教 育獲得進一步發展的重要舉措。所喜的是,這一 點己經在逐步改變。20xx年11月9日發佈的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要 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規定:從20xx年 起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一 般地區不低於20%己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 區不低於30%’。20xx年各省召開的職業教育工 作會議都明確表示要増加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情 況有所好轉,但是還不能從制度上解決高職投入 不足的問題,還需要各方面繼續努力。

(二)改變“先本後專”的招生和就業制度

“先本後專”的招生制度也是傳統重學輕術思 想的反映。這種思想認為,本科對應於“學”,受重 視,是高人一等的;專科對應於“術”,是比本科低 一層次的。據此,招生上應該先錄取本科,再錄取 專科。這背後更深層次的思想,是中國社會價值 取向的單一化,認為事物之間、人與人之間,只有 高下之分,而不承認其多樣性。根據這一思想,人 才與人才之間的區別是才能的高低,可以通過考 試這一“選拔優秀人才”的工具區分出來;學校與 學校之間的區別也是層次高低之分,因而本科一 定就比專科高一等。這樣,就只能按照考分的高 低先錄取本科,再錄取專科了。

這一思想之錯誤,恰恰在於事物不能以如此 單一的方式來測量和評價。人與人之間的主要區 別並不是才能的高下,而是才情的差異,所謂“天 生我材必有用”。專科與本科院校的區別,也主要 是在人才培養類型上,而不是培養層次上。對於 前者,黃炎培旗幟鮮明地提出,職業教育是要“使 人人依其個性,獲得生活的供給” ?職業教育的 目的,是“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樂 業”的方式,也就是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才情,找到 適合自己的職業。這正是對人的能力多樣性的深 刻認識。因此,他十分強調職業指導,認為這是職 業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因職業的各個不同,與 人的天性、天才、興趣、環境的各個不同,替他分別 種類,誰則宜某種,誰則不宜某種。”?當時的中華 職業教育社也根據這一思想,製成了七種職業心 理測量器,在學生入學的科目考試之外,對其進行 心理測驗,以考察學生適合在什麼方面發展。

以此觀之,今天我們的招生考試製度,對高等 職業教育實在是非常不利。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 本科相比,是一種強調實踐能力的教育,是另一種 類型的教育。它和普通本科對生源的要求是不同 的。因此,以單一的、全國統一的大學聯考來決定這兩 種類型教育對學生的選擇,並不符合以人為本的 思想,必然無法使學生找到最適合其個性發展的 途徑。何況目前的大學聯考制度是以理論型本科的招 生標準來考試的,它根本無法考察學生的動手能 力和職業潛能,不適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招生的 工具。因此,這一制度遲早要改變,只是這一改變 過程需要先經嘗試,逐步推進。

同樣,由於人的才性差異,在人才任用上我們 也不能簡單地以學歷劃線,而應該根據崗位特點 來招聘人才,不拘學歷,適者任用。

(三)改變專業設置方式,讓學校依市場需求 自主設置專業

高職院校應依據什麼來設置專業?是依據規 範了的專業目錄,還是依據市場需要?這與高等 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特點是密切相關的。與理論 型本科不同,高職院校不是根據學科而是依據行 業或崗位來設置專業,以培養的人才能滿足工作 崗位需要為目的。行業或工作崗位變化是非常快 的,社會發展會不斷出現新的工作崗位,一些老的 工作會逐漸消亡。20世紀90年代中期,有的學 校開始試辦‘物業管理”專業,當時很多人都不知 道這個專業是幹什麼的,但是幾年後,物業管理成 為了非常熱門、就業非常好的一個專業,人才市場 變化之快可見一斑。

同時,職業的地區性很明顯,一些地區特殊需 要的人才,也很難出現在全國性的、規範性的專業 目錄中,如果一所高職院校,只能根據目錄來設專 業,對於新事物的預測、特殊需求的調查無法轉化 成實踐,必然難以很好地應對市場需求,保證人才 培養的適銷對路。因此,對於高職院校專業設置 的管理,最重要的不是規範其專業設置,而是如何 促使學校做好市場調查。這些並不是我們今天的 新認識,在黃炎培創辦中華職業學校的時候,他就 是這樣做的。到今天,這仍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成功經驗。

中華職業學校最初設置鐵工、木工、琺琅和紐 扣四科。其中鐵工和木工科的設置,是在學校自 己組織的調查和委託其他機構進行的同類調查的 對照中,確認當地人從事鐵工和木工的最多,而設 置的。“列為統計,則以鐵工為最多,次為小工,次 為小販賣,又次為木工。小工與小販賣,不足為固 定職業,自為以木工為次多數。”委託調查,“其結 果亦以木工為最多……亦以鐵工佔次多數”而 鈕釦和琺琅科則是“通過對海關進口情況的實地 調查,發現琺琅、鈕釦這兩宗貨物進口量特大,而 實際上這兩種貨物國內完全有能力生產”,⑩因而 設立了這兩科,假如當時有‘專業目錄”,必然不可 能設此兩種。對於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黃炎培 特別強調應滿足社會需要:各種教育都應與社會 需要為出發點,職業教育尤應如此……以佔所造 就人才是否能適應職業的環境,切合職業界的要 求。一?因此,他主張:社會需要什麼人才,即辦什 麼職業學校。這一思想,對於今天仍有重要的價 值。

可見,由於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點,近代職 業教育家很早就意識到了應該由院校在充分調查 的基礎上自主設置專業。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有 專業設置的自主權,不必以統一的“專業目錄”來 規範全國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

三、發展:從數量增長到質量提高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從數量増長上來 説,繼續看好;從質量提高上説,則未可樂觀。高 等職業教育的質量要提高,需要解決好下列三個 基本問題:高職院校發展的目標是什麼,是不是 “專升本”;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提高的標準是理論, 是知識,還是技能;職業技術人才的要求是強調一 技之長,還是全面發展。

(一)高職院校發展的目標一“專升本”?

筆者認為,當前不宜提倡“專升本”,也不宜一 刀切地限制‘專升本”。

首先,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職業教育的質 量要求和辦學層次會不斷提高,這是必然規律。 從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情況來看,隨着社會生產 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職業教育的層次確實會不 斷提高。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己經出現了從中職 向高職,從專科向本科甚至碩士層次的高位移現 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職業教育列為5B類, 5B類也是有本科和碩士層次的。比較我國兩個 時期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層次也能看出這一問題。 黃炎培所處時代對職業教育的需求主要是初級 的,少量是中級的。今天,我國的職業教育雖然大 量的是中職,但發展的重心正逐漸從中職轉向高 職,以適應經濟増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 變。因此,可以斷定,隨着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繼續 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層次仍會逐漸提高,出現本 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現在一些高科技的職業和專業就己經需要四年制 的高等職業教育了。因此,不能一刀切地限制高 職院校‘專升本”。

那麼,是不是所有高職院校都應該朝“升本” 的目標努力?由於職業技術有不同類型和不同層 次,職業技術人員也因工作性質和崗位需要的不 同,會有一定的分工,其所需要的教育程度也必然 不同。這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的高職院校都應該 發展為職業型本科,就如同今天雖然有了高職院 校,但我們仍需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一樣。以今 天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來看,大量需要的還是 中專層次和大專層次的職業技術人才,因此,不是 所有高職院校都應該朝本科目標發展。

更重要的是,當前還不宜提倡高職院校“專升 本”,這是因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獨立體系尚未 建立,當前高職院校的升格,都只能走理論型本科 的路子,而不是職業型本科。這對職業人才培養 是十分不利的。一些辦得很有特色的專科高校, 升格為本科後,很快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反而不 如專科辦學時期發展得好了。因此,當前不宜提 倡“專升本”。對於那些確實有需要又辦得有特色 的少量專業,如果允許其升本,則一定要堅持職業 教育特色,走職業型本科的路子。

在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第一次高峯期,雖然 沒有“專升本”這樣的問題,但職業教育家也注意 到了不同職業專業的培養差異。當年中華職業學 校採用的是一種多元學制的做法,即根據不同專 業的特點,使學習年限長短並存。在其所辦專業 中,各科學制分別為:鐵工科四年、木工科三年、琺 琅科與鈕釦科二年、商科三年、職業師範科三年或 二年。一?這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學制改革提出了 一個新的思路,即是否可以嘗試按專業而不是按 院校來確定學習年限。關於這一問題,還有待繼 續探討。

(二)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標準——理論?知 識?技能?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與規格、課程與教 學等不同於理論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因而衡量其 質量,不應以理論水平的高低為標準,而應以知 識、技能是否與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的要求相適應為標準。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安排中,對理論知識的傳 授以夠用為標準,最重要的環節是實習實訓。因 為實習實訓是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環節,因此, 也是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環節。黃炎培 在舉辦職業教育時就提出:職業教育的目的乃在 養成實際的、有效的生產能力。欲達此種境地,須 手腦並用。一?在中華職業學校的規定中,實習是 被放在首要地位的:生徒半日授課,半日工作,務 各種技能達於熟練;每週授業時間總數約計48小 時,授課24小時,實習24小時,但至必要時於休 息時間亦得課以實習。” 一?他對教育質量的理解 也是以能勝任工作崗位為標準,“學生修業期滿僅 發修業證書,必須在工作單位實習一年,證明能勝 任所擔任工作後再發予畢業證書。” 一?初級和中級 職業教育如此,高級職業教育就更應該如此。

與之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高職院校的教師 選聘問題。既然學生培養重視的是對知識、技能 的掌握與應用,因此,教師也應該具有相當的實踐 能力和動手能力,而不應該是隻懂理論的教師。 黃炎培辦中華職業學校時對教師的延聘,更強調 教師的經驗和動手能力。“凡職業學校欲聘專門 教師,如不易得學校教授與經驗並重者,毋寧聘用 職業經驗者,較之僅受學校教授者必差勝。”1用 今天的話來説,就是專業課程要強調雙師型教師, 在雙師型教師不可得的情況下,應着重聘用有職 業經驗與動手能力的教師。

當前,我國正在開展的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 養工作水平評估,是以普通本科院校的評估指標 為藍本只是對其要求略作降低調整而來,沒有較 好地考慮到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特殊性。比如其 對教師的評估指標,更多地強調青年教師中取得 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其以上學位者的比例等,這 些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誤導,尚待改善。

(三)職業技術人才的要求 一技之長還是全面發展?

對職業教育質量的要求存在着兩種認識:一 種是認為應以理論水平高低為標準;一種是認為 只要學好專業知識,掌握一技之長,就符合高等職 業教育的質量標準。以理論水平高低來評價高等 職業教育的質量是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的,那麼,是不是有一技之長就可以算是合格的職 業技術人才了呢?對於職業技術人才,要不要強 調其全面發展呢?這個問題並不是今天才有的, 黃炎培辦職業教育的時代,人們就有過同樣的疑 問。黃炎培的回答是:人或疑主張職業教育,即 不主張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不知二者與職業教 育,並非立於反對地位,豈得因入此而便疑出彼, 況主張職業教育者,同時必須注重職業道德,而公 民教育,實合公民道德與公民職業兩者而成,彼此 均不可須臾離之勢。一?指出職業教育中必須包含 道德教育,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公民道德與公 民職業結合的人才。就今天的高職院校而言,高 職院校的學生也是大學生,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對 他們也應有所要求。我們在培養出一名職業技術 人員的同時,也要將他培養成一名公民。因此,對 高職院校的學生,不但要求他們掌握專業知識,也 應該強調公民道德教育,應將他們培養成為全面 發展的職業技術專門人才。

但是,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有其特殊性,不能 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做法。首 先,在素質教育內容上,除一般素質的基本要求 外,應着重於職業人文素質,培養學生誠信、合作、 責任、敬業、創業等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態 度。其次,在做法上,由於高等職業教育年限較 短,技能實訓任務較重,應當少開或不開專門的素 質教育(或稱通識教育)課程,將人文素質教育滲 透於課程教學或技能實訓中。此外,在使教育要 求內化為學生素質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校園 文化和實訓基地的人文環境建設,使學生在環境 薰陶下自然形成良好的公民素養,成為全面發展 的職業技術人才。

職業教育的論文10

摘 要:隨着科技進步和快速發展,終身教育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也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本文通過對終身教育的內涵和特徵的理解,談論了筆者在終身教育的思想下對職業教育在概念、使命和分類方面的認識。 隨着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終身教育的理

關鍵詞:職業教育論文

隨着科技進步和快速發展,終身教育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也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本文通過對終身教育的內涵和特徵的理解,談論了筆者在終身教育的思想下對職業教育在概念、使命和分類方面的認識。

隨着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終身教育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受到世界各國重視,也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在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職業教育在發生着變化,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成為終身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下面談談終身教育思想下筆者對職業教育的認識。

一、終身教育

所謂終身教育,是指人們在一生當中各個階段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人所受不同類型教育的統一綜合,包括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和各種方式,既有學校教育,又有社會教育;既有正規教育,也有非正規教育。終身教育理論的奠基者——保羅·朗格朗(Paul Lengrand,1910~20xx,法國當代著名的成人教育家)認為:終生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在應對世界的不斷變化和各種新挑戰中,終身教育不是傳統教育的簡單延伸,它包含着每個人對生活的基本問題採取的新態度、新觀點和新方法。這意味着,終身教育不只限於個人的狀況,而是國民、社會、整體的教育。隨後,終身教育的內涵得到豐富和加深,一方面要繼續重視終身教育使人適應工作和職業變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還要重視終身教育在鑄造人格、發展個性以及增強批評精神和行動能力方面的意義。終身教育具有以下特徵:

1.終身性。這是終身教育最大的特徵,把教育看成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是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總和,實現了從學前期到老年期的整個教育過程的統一。既包括正規教育,又包括非正規教育,包括了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和各種形式。

2.全民性。終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終身不斷的學習,而且具有終身學習的權利。

3.廣泛性。終身教育是一切時間、一切地點、一切形式、一切場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為整個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4.靈活性。現代終身教育可以隨時隨地為需要的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教育服務。

5.實用性。終身教育讓所有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接受教育,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實現學有所用。

可見,終身教育是人們追求人性的完美和實現人生真正價值的教育。

二、終身教育思想下的職業教育

1.終身教育思想下職業教育的概念理解

職業教育的概念歷來受到爭議和討論,眾説紛紜,未有統一定義。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説,職業教育是指對進入所有職業(包括專業的和非專業)的個體所進行的準備性教育,因此它包括全部的教育過程;如從狹義的角度來説,職業教育這一術語僅指那些在許多學校中開設的具體課程,這些課程旨在為學生們直接進入具體的技術性職業而進行準備。

社會上的人們幾乎都要參加工作,並且花費大半生的時間在工作上。隨着社會分工的加劇,產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強烈,職業知識和技能的精專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對於想通過職業實現自我價值,謀求自我發展的人們來説,職業教育必不可少,且可能在工作的過程中花費大量時間接受職業教育,力求在某一職業做到完善、滿意或者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如此,在個體一生的所接受的教育中,大部分都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在終身教育的思想中將佔據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部分人都需要在工作中通過不斷接受職業教育去適應職業的變化、謀求工作的晉升或者轉行,並且實現個人價值。可見,職業教育並非一勞永逸的,而是不斷循環發展的,伴隨着人們整個職業生涯。所以,筆者認為職業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科技進步為基礎,有目的、有意識地形成受教育者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知識、職業能力、職業創新,培養社會各行各業的合格職業人和後備職業人的循環發展的教育活動。

2.終身教育思想下職業教育的使命

終身教育關注人的終身發展,也關注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部分,職業教育同樣肩負着重要的使命。第一,職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培育適應現代社會分工和產業發展的需求的職業人。也就是説,職業教育的內容必須是與社會發展的步伐一致,與最新應用於生產的技術一致,確保培養的職業人是符合行業規範和要求的。第二,職業教育要提供不同層級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創新培養,促進行業發展。既要有一線工作人員的培養,也要有管理人員的培養,更要有行業創新思維的培養,以確保行業的持續發展和後繼力量。第三,職業教育必須承擔社會法制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的重任,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在職業教育過程中,要始終貫穿着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培養,讓職業人懂法、敬業、誠信、知廉恥,甚至能將道德風氣延伸向更廣闊的空間,以確保社會有序生產和和諧發展。

3.終身教育思想下職業教育的分類

職業教育作為終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其分類與其使命是緊密相關的。筆者認為,職業教育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專門化的以就業為目的職業教育,是指個體初次進入某個行業領域參加某種工作所需要參加的專門化的職業教育。這類職業教育讓個體對即將參加工作的職業在方向上有明確的把握和理解,並對所需要的各種專門的職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深入的學習和實踐。第二類,專門化的以職業發展為目的的職業教育,是指個體在職業生涯中謀求發展的再造性職業教育。科技的更新替換、行業環境的變化、自身晉升的需求都讓職業人必須不斷接受新一輪的專門化職業教育,這些職業教育的內容對於職業人來説,必定是本職業更尖端、更高層級的。這類教育將伴隨職業人的整個職業生涯。第三類,非專門化的基礎技術職業教育,是指沒有確切職業領域的基礎技術類的職業教育。這類教育讓人們掌握因社會發展而必須要掌握的一些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不屬於特定的職業領域,卻是大部分職業領域的必備內容,甚至是現代社會的個體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須要掌握的,比如:網絡技能、駕車技能等等。

職業教育的論文11

摘要】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適應需求、有機銜接、多元立交三個要素。陝西省通過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職業學校辦學質量與水平;加強管理、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等方面促進現代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從而構建了具有陝西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關鍵詞】陝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策

從當前陝西省職業教育體系發展情況來看,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陝西省迫切需要對職業教育體系進行改革,因此,優化陝西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提高陝西省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一、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搭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一)鞏固中職教育,發展高職教育,推進中高職教育銜接

統籌安排中職學校和高職學校的招生工作,做好職教和普教協調發展。組織實施好“三校生”單招考試錄取工作,增加高職和本科的招生計劃,吸引考生選擇中職教育。規範中職學校的建設,強化職業教育的地位,加強人才培養的質量。改進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計結構,注重理論和實踐的同步教學。積極組織開發與陝西產業結構和職業教育專業佈局相適應的特色專業的教學指導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通過多種途徑,發展繼續教育,搭建終身教育

“立交橋”結合當地特色整合教育資源,加大繼續教育的發展力度,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讓更多的勞動者能夠接受到專業的職教培訓。充分發揮職教平台的作用,實施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企業定向培訓、“三農”培訓等。同時根據陝西省農業發展現狀,積極推進職業農民的培育工程,加強農業相關專業的建設及課程教材建設等,爭取創建農學結合的新模式,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職業學校辦學質量與水平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實行總量控制、適當調整的方式給予職業院校一定的自主權,建立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管理的標準。健全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評聘辦法,適當增加中職特級教師評選比例。校企聯合定期組織活動,企業管理者與學校領導、技術骨幹與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崗位互換。充分利用社會優勢資源,創造教師繼續學習的機會,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職業教師到國內外著名企業或知名院校去進修學習。

(二)堅持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不斷提升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提高辦學質量。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招生,學生入校後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實施現代學徒制的育人模式。鼓勵職業院校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合作辦學,互派教師、互換學生交流,滿足各方需要。企業要直接參與到合作院校教學計劃的實施中來,達到專業與行業的無縫隙對接,從而實現企業和學校之間的深度合作。

三、加強政府統籌管理,鼓勵

企業積極參與,共同促進現代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一)建立分級管理機制

建立適合當地特色、社會積極參與的政府統籌管理目標責任制度。通過行政手段加大對現代職業教育統籌管理、分類指導。各級部門要制訂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實施方案,分級管理、明確責任。統一規劃轄區內職業院校的佈局和專業設置,推進職業教育統籌發展,同時要普及發展農村職業教育。

(二)通過多種渠道鼓勵企業積極參與

爭取通過各種渠道吸引企業對職業教育投資,鼓勵發展民辦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要充分鼓勵併發揮企業的實踐引導作用,學校和企業合作共建實踐基地、科技創新基地等。同時也要加強民辦職業教育的監督管理,杜絕各種非法集資的行為。積極探索職業教育集團的管理辦法,創建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

(三)強化督導評估,進行第三方質量評價

完善現代職業教育的督導評估體系,落實督導報告公佈制度。專門針對職業院校制定符合現代職業院校特點的指標評估體系,交由社會第三方進行評估,施行管、辦、評分離制度,逐步形成政府監管學校,學校自主辦學,企業參與辦學、第三方監督評價的格局。

參考文獻:

[1]徐曄.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構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06):52-86.

[2]屈文斌.陝西省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探索[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03):61-63.

職業教育的論文12

1構建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涵

1.1我國社會現有實際人才結構與學歷水平得到均衡發展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經濟基礎薄弱,教育資源匱乏,現有的人才結構學歷層次在總體上還比較低,水平參差不齊,發展不平衡.因此,應對不同的人羣不同的需求進行不同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學歷人才,擅長科研理論的研究,同時要大力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來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要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發揮教育的效益,既要發展普通高等教育,也要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

1.2順應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

推進教育結構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是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但由於與之相關的諸多因素都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各國對於學歷教育結構體系的改革都極為審慎,都需要經過充分大量科學論證,並進行反覆的實驗驗證才進行.為了順應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教育結構體系應該多樣化,尤其是職業技術教育結構體系,但多樣化並不排斥規範化,由於教育結構體系是一個有機聯繫整體,為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校之間的有效銜接,我們需要對他們進行規範管理.同時,我們也要對學歷、文憑、證書進行統一的規範管理,給出合理的定位,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實現自我價值.

2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構建面臨的主要問題

1)工作機制阻礙了體系構建的進程,約束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構建形成與發展.工作機制是順利構建體系的核心因素,但是由於政府、企業、行業、學校之間並沒有形成有效的溝通,沒有發揮自身的作用,沒有明確自身的責任,中高職的銜接鬆散,職業教育脱離了與企業行業的有效聯繫,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也不是很清晰,必然不能高效地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

2)校企合作的機制不完善.校企合作能否落實到位是衡量職業教育成敗的重要標準之一,但是目前高職校企合作的落實情況並不是非常理想.一方面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企業行業參與到學校職業教育教學不充分,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效銜接,另一方面企業是創造效益作為目標,學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並不能給企業帶來預想的效益,企業和學校的目標存在着差距,不能再統一層面上得到均衡,自然企業參與的熱情就降低了.多數的校企合作都是職業學校“一頭熱暠,長此以往對校企合作會產生不利影響,週期短,缺乏有效的穩定性,也不利於職業教育的發展.

3)經費支持缺乏力度.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國家注重普通本科教育的發展,也給予了很大的經費力度支持,經費支持力度遠遠高於職業教育,導致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落後,很多職業院校不能及時的建設學生需要的實訓基地,沒有經費讓教師下企業鍛鍊,沒有經費讓學生更多的到企業實踐,達不到“雙師型暠素質教師數量.同時生均撥款也不能按時到位,實訓儀器設備,包括基礎建設經費都比較緊張,這些經費的開支資金渠道單一,缺乏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目前依然主要是國家投資為主,而企業、個人投資、民間組織的投入都比較少.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職業技術教育較為發達,一是由於企業需要高素質的勞動力,二是當地政府重視,兩種因素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在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由於本身沒有高技能的人才需求,加之有關職能部門也不夠重視,因此職業教育也就較為落後,並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3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完善對策

3.1建立四方有效合作機制

建立依靠政府調控、行業正確指導、企業積極參與、學校大力配合的四方有效合作機制.首先政府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關注力度,給予幫助,例如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基準,扶持特色專業的發展,政府要鼓勵、監督行業,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踐教學指導及人才培養質量的評估[6].政府在這裏的發揮的行政權力一定不能過度,否則將會導致職業教育不能充分發揮各主體的作用.

3.2大力推進產學結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模式

職業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做實與企業的合作,力爭建立二者長期的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模式.明確企業支持校企合作的社會責任,建立職業院校與行業的對話機制.加強學生進入企業實習鍛鍊的機會,提高學生進去企業實習的效率,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高保證的校企合作機制,促進校企共同治理、共同發展、共同培養、共同教學的機制,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鼓勵引廠進校,引校進廠的模式,進一步推進產學結合.

3.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資金投入

資金的投入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力保障,提高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水平,對於新增加的資金投入,適當向職業教育傾斜,逐步提高職業教育的財政預算的比例,同時擴大職業教育多元化投資機制,吸引企業的投資,多吸納一些民間的資本,保證職業學校健康快速的發展.

職業教育的論文13

摘要:就如何結合互聯網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中國一流的高職院校與用人企業的銜接平台展開研究,以期實現職業院校學生學生畢業即就業,為廣大用人企業量身培養各類熟練的技術工人為目標,從而解決我國結構性失業難題,促進我國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助力經濟轉型騰飛,努力讓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關鍵詞:職業教育;互聯網+;校企合作;就業

一、課題背景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連續多年作為中央文件主要內容,隨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制定和頒佈,明確了我國今後十年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任務。即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通過對這四項任務的明確,直接為職業教育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從“綱要”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在生源保障還是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國家對職業教育可謂傾力支持。而如何有效實現生源、學校、企業三者的有效交流與無縫銜接,是全面貫徹落實“綱要”的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依託社會現有培訓機構和企業,在已有培訓經驗和人力資源構建的基礎上,藉助互聯網這一有效媒介,下游通過吸收廣大職業院校確定性生源客户羣,建立包括其健康狀況、興趣愛好、求職取向、理論技術水平以及實行情況的數據庫;上游通過行業趨勢分析以及企業選人用人需求建立企業客户數據庫。以有效溝通和滿意服務為內容,構建並做大做強校企合作這一大型平台,促進我國職業發展併為社會提供多層次,全方位技能型、實用型人才。

總之,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職業教育的發展,為公民自立於社會,實現體面的勞動、有尊嚴的生活提供了可能。隨着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發酵和深化,世界已然進入了大調整、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同時,我國的改革發展進入到深水區即全面攻堅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升級產業結構,已成為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當前轉型時期,職業教育所承擔的責任,遠遠不止於塑造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公民,更重要的是它還承擔了推動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任,直接關乎着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正基於此,以互聯網+思維為重要催化因子,儘快開闢並逐步完善富有中國特色校企合作模式,實現高技能人才的不斷湧現,實現產業升級換代,並通過有效溝通和銜接,最終建成實現求學求職生源、職業院校、用人企業三者之間良性互動的綜合平台,助力經濟騰飛不僅是發展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更是當前時代和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

二、互聯網+思維的應用途徑

互聯網思維應用非常廣泛,現行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通過互聯網構建國家、省、學校三級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國家級資源主要面向專業布點多、學生數量大、行業企業需求迫切的專業領域;省級資源根據本地發展需要和職業教育基礎,與國家級資源錯位規劃建設;校級資源根據院校自身條件補充建設,突出校本特色。研製資源建設指南和監測評價體系,在保證公共服務基礎上鼓勵圍繞應用成效展開競爭。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資源可持續開發、應用、共享、交易服務模式和運作機制。第二,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促進泛在、移動、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在現場實習安排困難或危險性高的專業領域,開發替代性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針對教學中難以理解的複雜結構複雜運動等,開發仿真教學軟件,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第三,推進落實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相關標準;加快職業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設,消除信息孤島;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評聘考核的重要依據,辦好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依託互聯網建立快捷有效的溝通渠道,譬如以創建微信公眾平台、建立QQ羣、職業教育博客等方式重點從擇業就業、子女教育、大學生髮展等發麪撰寫相關文章,提供專業就擇業就業服務等多種途徑吸引用户關注,發展個人會員。初高中、大學校園為主要推廣地點。廣大學生及家長為受眾羣體,確保生源保障。本機構負責對會員提供興趣職業匹配測試,擇業就業義務諮詢,大學生心理及發展規劃指導,確保廣大家長和考生學有所長、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以廣大個人會員為資源為基礎,根據會員不同的性格和職業傾向分類建設數據庫,同時藉助相關企業界資深人士大力發展企業會員,建設企業會員數據庫。逐步實現求學、求職者數據庫與用人企業數據庫的無縫銜接,通過與各類會員企業達成合作意向以及簽署人才定制培養協議,結合企業發展需要,量身定製所需人才標準和具體人數,訂單式委託培養。企業為會員院校提供實訓基地及相關專業理論指導和技能培訓。專業機構負責保障寒暑期實訓基地和學員雙向保障,並提供個人會員相關資質證書考錄培訓和報考服務,確保會員百分百取證、如期畢業。以生源保障和就業保障雙向保障逐步與各大職業院校接觸和合作,發展職業院校會員,和會員院校展開合作,以相關會員企業人才訂單為基礎,定向委培學生。職業院校專門開設相關專業和班級對入學學生專業化、系統化培養,讓學生實現以興趣求學、以專業化定向培養推學,以畢業即就業促學,真正做到術業有專攻,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三、討論

借力互聯網平台和社會商業力量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提高國民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是一個長遠的課題,可以説,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首先,如何建立互聯網平台僅僅停留在概念上,內容和形式都需要摸索和完善。單純以互聯網為平台的模式應用到職業教育中可以説既缺乏市場吸引力又沒有成熟的技術模式,如何豐富互聯網平台內容,以內容吸引受眾,以服務創造價值,如何依託互聯網大數據建立起學生、學校、用人企業的聯繫,從而在職業教育領域建立並使用互聯網平台是要面臨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其次,職業技術教育方面重視程度和全民認同感較低,如何把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是科教強國的必要舉措這一理念深入人心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儘管國家把職業教育放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但是政策的具體落實需要很長的時間,以中招和大學聯考兩次考試為例來説明,儘管政策提倡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實行分流制度,現實中能夠主動實施的地方寥寥無幾,教育部門、高校、學生家長依然把大學聯考作為一切工作的指揮棒,如何讓職業技術教育深入人心,讓廣大羣眾認同技術人才是一個亟須解決的課題之一。

再次,中、高等職業院校數量不夠,質量參差不齊。一方面,按照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要求,職業院校學生和高等院校的學生比例逐漸要接近1∶1,現實的情況是高校數以萬計,而且年年擴招和新建,職業院校本就寥寥無幾,部分職業院校仍然把升級進本作為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目標。可以説如果嚴格執行中招和大學聯考招生政策,分流的廣大學生將無處求學。另一方面,現有的職業技術院校教師隊伍嚴重不足,很多職業院校通過外聘臨時工作人員雖可緩解人手不足,但師資水平尤其專業水平與用人企業和社會需求相去甚遠。如何大力發展職業院校規模,提升職業技術院校師資力量和專業水平同樣不可忽視。

最後,始終要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僅僅只是一個媒介、一個催化因子,吸引學生前來求學的最有吸引力的核心是就業。一是如何對接用人企業,依託企業發展目標和制定和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性人才是職業院校的重要使命,能夠吸引企業加盟甚至投入的絕非僅僅是互聯網和一些可有可無的數據。二是實實在在的人才儲備,依託互聯網助力拓展招生規模,建立學生興趣愛好、能力水平、學習成績以及求職意向供企業參考是必要的,但如何立足院校自我力量藉助企業相關的實訓基地和專業技能培訓指導在學制內儘可能多的培育合格的人才依然是職業院校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技術推動發展、質量決定生命不僅僅適用於企業發展,同樣適用於職業技術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顧珺.五年制高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D].南京師範大學,20xx.

[2]李歆.關於高職教育教學創新的對策建議[J].職業教育研究,20xx(04).

[3]王宇東.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xx.

[4]殷英.高職教育“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創新研究[D].湘潭大學,20xx.

[5]潘利羣.關於推進高職院校與企業戰略合作的探索和思考[J].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xx(04).

職業教育的論文14

一、高職院校實施音樂教學的意義

1、促進學生的智力成長

高職院校開設音樂課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音樂的魅力,養成形象思維的能力。同時,教師在授課之時,為學生講解樂理之時,能夠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因此,高職院校中實施音樂教學能夠使學生獲得音樂的培養,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智力得到成長。

2、有利於進行美學教育

在教育過程中,學校除了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之外,美學教育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而音樂教育作為美育教學的重要途徑。由於音樂自身就極富旋律以及內涵,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得學生能夠在其中學到知識,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增強學生對自然以及藝術美的認識,實現對心靈美的培養。

3、有利於進行道德教育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音樂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着社會時代的發展,學生學習的外界環境也逐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念以及思想認識造成了較為強烈的衝擊,面對這種狀況,高職院校對學生實施音樂教育,能夠為學生的發展指引方向,如教授學生一些民族以及愛國歌曲,使得學生的思想觀念朝着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為學生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必要的教學設施

由於受到長久以來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我國教育教學過程當中,高職院校一味的追求高升學率以及就業率,導致文化課程建設投入較少,尤其是對於音樂教師缺乏必要的重視,使得教育教學設施並不全面。[2]雖然由於國家對素質教育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廣大高職院校也將音樂教育納入到日常教學中,但是對於音樂教學設施的投入所佔比例仍舊十分稀少,現有的教學設施依舊不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音樂教學需求。再加上隨着高職院校的擴招,使得學生數量不斷增多,音樂教學設施的缺乏,使得音樂教學任務無法順利進行,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2、教材內容缺少新意

在新時期,我國素質教育規劃已經得到了落實,音樂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高職院校也給予了必要的重視,然而,教材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其質量的高低對於學生的音樂學習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教材卻沒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教材內容較為落後,缺乏必要的新意。同時,由於教師所用教材較為陳舊,所學內容不能夠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提高,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3、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而言,高職院校音樂課程開設的定位是選修科目,而且絕大多數的是非限制性選修課,而由於學生對於音樂的理解並不深刻,使得音樂課程滿足不了開課人數的現象。同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並沒有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使得學生出現遲到,甚至是未到的現象,不利於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並且教師也沒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對學生的培養缺乏科學性。

4、缺乏充足的教師資源

在當前的部分高職院校當中,已經開設了音樂教學課程,也為其配置了相應的師資,甚至為了確保音樂教學的順利實施,還建立了藝術教育中心等。但是仍有一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面臨着師資短缺的現象,即使為音樂教學安排了教師資源,所需選擇的教師也是一些非音樂專業的教師,由於這部分教師自身音樂素養有限,因此,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學效果得不到提升。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年齡構成過於年輕化,缺乏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在面對專業化的音樂教學中十分吃力,難以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使得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

三、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問題解決策略

1、加大教育設施的投入

高職院校要想解決好當前音樂教育進行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首要的任務就是需要轉變忽視音樂教育的觀念,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加大音樂教育設施的投入。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實現的重要環節,發展音樂教育對於素質教育更好的發展有着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打對教育教學設備的猶如,為學生構建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確保音樂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從而促進高職音樂教育的進步。[4]

2、豐富教材內容

要想提升音樂教學質量,高職院校除了需要加大教育設施的投入之外,還應當不斷豐富教材的內容,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實現教材內容的更新,使得學生能夠接觸到現代感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積極融入到告知音樂學習的過程當中。

3、規範課程設置

規範課程設置是確保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環節,在進行音樂課程規範的過程當中,需要立足於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從自身出發,與教學內容實現充足,做好科學的安排。一方面,需要結合自身特點,按照市場對於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提高音樂課程所佔比例,注重音樂實踐,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

4、不斷優化師資結構

師資力量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要想優化師資結構,就需要提高教師招聘的門檻,聘用一些實踐能力以及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同時,還需要改進現有的教學評價制度,制定科學的評估體系,激發教師的競爭意識,使得教師能夠積極融入到音樂教學中,提高教師的教學動力,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着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對社會經濟進步所起到的作用愈加的突出,在教育進行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加強對學生技能的教育之外,高職學校還需要提高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加強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為素質教學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便利的條件。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加大音樂教育教學設備投入,不斷更新教學內容,科學設置教學體系,優化師資構成結構,為音樂教育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高職音樂教育的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職業教育的論文15

一、明確政府職責,更好地完善職業教育管理機制

1.政府部門重視職業教育管理

由於我國在建國初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運行的大部分政治策略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強制性,對職業教育並沒有做出完整的管理機制,因此政府和職業院校的關係存在一定的問題偏差。現今,我國開始實行市場經濟調節手段,原本的職業教育管理機制已經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因此建立起新的政府和職業教育院校的關係迫在眉睫。政府應該重視職業院校的管理,建立起新型的管理理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引導職業教育向自主方向發展,強調職業院校的績效評估,建立起新型的管理機制,政府應該正確看待與職業教育院校的關係,做出新的角色定位。

2.地方政府加大區域內職業教育管理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各項策略的執行機關,因此地方政府對區域內職業教育院校的引導和管理十分重要。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依賴於地方政府角色的發揮,將職業教育放到地方政治管理的重要階段。職業教育院校需要地方政府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導,因此地方政府應該注意職業院校的管理機制建設的引導。地方政府應該統籌社會各界的力量進行職業教育管理的建設工作,對職業教育的辦學團體進行資格審查和有效監管,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對相應的招生權利等等,保證職業教育院校的管理體制合格。

3.完善政府統籌,建立平等的競爭環境

要完善我國職業教育的管理機制,政府部門的作用不容小視,政府應該保證我國職業教育院校都處在一個同樣平等的環境中。現今社會中,職業教育院校有一個明顯的不平等現象就是,職業教育中的公辦院校和民辦院校存在不平等的競爭關係,現今社會的各種機制,都明顯偏向於公辦院校,這種不平等的現象下,不利於職業教育管理機制的建設。因此政府部門應該推進職業教育向更加平等的方向發展,而且目前民辦院校的辦學資格和各種教學設施都明顯優於公辦院校,所以建立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對職業教育管理機制的完善有着一定的推進作用。

二、創新職業教育管理理念

1.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隨着各種法律制度的健全,公民的各種意識明顯增強,尤其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提出之後,教育界也出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與管理理念的風潮。在傳統的管理理念中,重視各項管理制度的建設,卻忽略了被管理者的意識,將人看做被管理的工具和任務,這就導致職業教育院校發展存在很多的問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我們,要重視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做到照顧個人的情緒和需要,並且能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定的支持。教師方面,應該對教師提供相應的而服務,激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另外,對學生方面應該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的照顧,做好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工作,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完善職業教育管理機制的必要條件。

2.建立品牌意識

隨着傳媒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立品牌意識成為職業教育競爭力提高的表現。我國職業教育管理上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沒有特色的專業,所有設置都是盲目跟隨市場需要,導致專業設置繁多,課程安排不盡合理,職業教育的管理上也容易出現漏洞。因此,要完善職業教育管理機制,必須建立起品牌意識,將專業做小做精,專注於某一個或者兩個特色專業,防止出現專業上的平庸化,要重視特色專業的建設,保證管理機制能夠運用到實處,形成自身的優勢和特色,並且對這種特色專業進行相應的宣傳,達到建力品牌意識的目的。完善職業教育的管理機制還應該建設起專業的教師和管理隊伍,保證對學校內部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樹立起完善的品牌形象。

3.注重各項教學內容的融合

完善職業教育的管理機制,應該做到對校內的各項學校資源進行合理利用,要重視辦學理念和管理機制的融合。現代職業教育要取得成功,首先應該有着先進的辦學理念,並且辦學理念的設置上,應該與管理制度相適應,不能出現管理制度和辦學理念相沖突的情況。好的管理制度應該適用於學校的方方面面,不僅能夠體現學校的品牌形象還應該能夠對內部的教學環境實現優化,學校管理出現的各種問題,這就需要學校內部的管理層,對學校的情況有着明確的瞭解,改變學校內部的教學環境,實現管理機制和其他教學內容的結合。

三、構建配套管理機制

1.完善教師培養機制

職業教育中,師資力量的情況與學生學習的情況息息相關,因此職業教育應該進行教師的選擇和培訓。職業教育中的教師,首先,應該有專業的技能,能夠滿足教學需求,另外還應該有一定的素質,能夠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教育。其次,學校應該建立起專業師資力量的培養機制,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幫助教師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傳授給學生。職業教育學校還應該向社會招聘一批名師和專家,幫助校內教師瞭解更多專業知識,打造出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教師隊伍。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教學管理工作,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提供條件,並且按照及時所教授的專業對教師進行嚴格要求,教師必須時常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儘量能夠滿足學生的各種要求。教師具備了過硬的技術水平再加上學校進行有效的管理,這對學校教育管理的完善,有着很大的促進作用。

2.完善評價機制

教學質量的評定,不僅是對教師能力的評定,更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瞭解,因此職業教育學校應該建立起專業的評價機制,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定。幫助教師根據評價內容進行反思,找出自身缺陷,進行更好的課堂教學。教師也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差距,進行自主學習。學校對學生進行更好的評價機制管理,對學生和老師進行更好的評價管理,讓學校在用一種有序的氛圍下進行更好的發展。只有教師和學生都處於完善的評價機制之下,學校的教育管理機制得到完善,才能進行更好的課堂教學。

四、結語

職業教育管理質量的提高是一項系統全面的工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推動非職業教育更好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術型專業人才。另外,我們應該明確,目前市場緊缺的就是專業的技術型人才,職業教育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主力,因此完善職業教育管理機制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