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1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

以前我總是認為,課堂上只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並不需要什麼教學藝術、提問技巧等。聽了楊玉棟老師的講座後,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學藝術的基礎與定位,它是在人身上顯示出人的美的本質,是培養人塑造人的藝術。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課堂中要讓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在藝術的境界中,就要求教師努力追求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藝術。比如教師循循善誘、獨具一格的評價語,都會給整個課堂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因為藝術是建立在科學之上的,創新有賴於常規教學。

教師的教育教學功底,也就是素養,主要有三個方面:教學觀念--思想;教學原理--知性;教學技能--操作。楊老師重點講了思想,它來自於實踐的反思,來自人生經驗的沉澱和昇華,來自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

要做到課堂教學藝術,首先要知道教育是什麼?這是關於教育功能和宗旨的思考,每個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都必須首先思考和認識,教育是“幹什麼的”,它有“什麼作用”。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心,教育是於心而成於靈,教育是對人類靈魂的塑造工程。這恰恰符合了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本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説法。

關於教師角色的隱喻有很多種,比如:“園侗、“春蠶”、“蠟燭”、“梯子”、“渡船”、“人類工程師”等等。而亞里士多德卻説“教師是助產婆”。有很多人聽了都很好笑,但又有點不理解。這與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原理是相同的的,都屬於啟發式原則。總之告訴了我們教師的作用在於幫助、鼓勵、引導學生學習,在於釋放。還有人説教師是“服務員”!因為教育是公益服務事業,教師是提供這種公益教育的服務員!在許多學校的標語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句話更加説明了學生是上帝,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而教師是服務員。

通過學習我還知道了,學生在課堂上有三求:求知、求樂、求成。圍繞這三點去做也是達到課堂教學藝術的基本要求。求樂表現為學生在學習中對興趣的滿足和快樂的享受;求知表現為學生對新知識、新事物的好奇、探究和佔有;求成表現為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最求自我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成就需要。

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我可能並不能把它全部掌握,但我通過學習明白瞭如何去做,怎樣去把握課堂教學藝術。我想更多地還需要在今後地工作中去實踐和體會,相信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

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性和藝術性。在課堂上,老師用情感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教師不僅僅是教書,還要與學生心靈溝通,用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聽的這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合作,討論問題,課堂效率很高,從上課到下課,老師總是圍繞着學生,學生也總是圍繞着老師,教師對學生沒有太多的限制和約束,學生的想象、討論和接觸自由進行,學生佔據着教室的主體地位,但是不會偏離教師設計的軌道和操作軌道,教師完全“釋放”學生,學生完全“離開”教師,學生學好了知識,教師完成了“説教釋疑”。

在高質量的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在每一堂課中,教師應耐心有效地引導學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語言要精煉而豐富,鼓勵學生的'語言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價值。在思想教育方面,教師處理的細膩,自然真誠的情感表達感染着學生,不時掀起教學的波瀾,不僅讓學生陶醉、迷戀,也讓自己沉浸其中。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我覺得老師的語言是應該有魅力的,它可以深入到學生的心中,生動的語言喚起學生的思想。老師的課堂語言應簡潔準確,用自由、輕鬆的語言引導學生,將學生的想法引導到更高層次的探索世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這次活動,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更深的瞭解。教學改革是要不斷創新的,觀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認真學習教育思想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開發各種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大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

10月11日至14日,有幸參加了“海南省xxxx年國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評比”的觀摩活動,也很感謝學校領導給予提供的這次學習機會,這對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所以我非常珍惜。本次觀摩會歷時四天,地點在三亞市第四中學,有來自本省各市縣的24位英語教學能手提供了高水平的觀摩課,本次觀摩會涉及的課型比較全,聽説課,閲讀課,寫作課都有涉及,各位專家和省市縣的教研員進行了逐課點評。通過24位參賽教師的實際演繹和現場專家的精彩點評,我覺得自己受益匪淺。下面我就觀摩活動後談幾點我的學習感受: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每年開學初,老師都要制定培優輔差計劃,我覺得培優輔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還要看好中等生。中等生不是上進就是落下成為差生,這關係着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比如,每場考試下來,老師總是迫不及待想知道優生的成績,錯在什麼地方,面對面評講。剩下的學生就泛泛評講。這樣導致中等生跟不上節奏,一而再再而三,失去了信心,然後退步。我認為,中等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注與耐心的指導,老師要多多鼓勵他們。只要中等生進步了,既可以帶動差生,又可以促進優生,以達到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目的。

二、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聽力的能力以往在訓練的過程中都採取先讓學生閲讀聽力材料,理解其大意,再進行聽力,結束後直接評講。其實這樣的方法只適用中等以上的學生,更不足的是,這樣的訓練很機械、導致知識不連貫,沒有達到聽力能力的培養。這次培訓讓我們懂得了聽力應該注重聽前、聽中、聽後的.培養。聽前讓學生進行熱身活動,熟悉話題;熟悉相關詞語和句型;接受背景信息;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明確具體任務。聽中讓學生聽信息,排順序;聽信息,列項目;聽信息,補全文字;聽並畫圖;聽並製作;聽並填空;聽寫;聽並記筆記;聽指令,完成系列動作;聽並選擇;聽並匹配。聽中的任務設計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由一般到具體,任務要以獲取信息為主,同時要有對歸納、推斷等思維能力的培養。聽後讓學生口頭回答問題;小組討論;模擬對話;複述或轉述所聽內容;作出書面迴應;總結要點;改變所聽內容;表達個人感受和觀點。

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以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完全忽略了對學生的評價。其實,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對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的表現及改進的成績,給予口頭評價、書面評價並鼓勵他們大膽的去説。學生考完試後,讓學生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爭取下次不再犯同樣的問題。讓學生相互之間相互評價,找出優缺點,互相促進學習。

四、英語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為了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開拓教和學的渠道,更新教和學的方式,使英語教學更加真實、生動、開放和靈活,英語課程應該充分開發和利用學校資源,如圖書館、語言實驗室、音像設備等基本和常規的教學設施。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儘可能創造條件,為英語課程提供電視機、錄像機、計算機、VCD、DVD、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應儘可能創造條件,設置視聽室等,向學生開放,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條件,創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簡筆畫、教學掛圖、模型、實物等傳統和常規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學生提供了適應信息時代的新的學習模式。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使學生之間更有效地相互幫助、分享學習資源。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語教學網站,開設網絡課程,快速搜索、科學組合、分類整理和加強合作,進一步增加學習的真實性、開放性和實效性。

五、我的收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結合聽課感悟,針對閲讀課我認為能促進教學最深刻的感受是:

1、教師要善於整合教材,使之能在教學中有利於學生理解運用。

2、閲讀課中,導入既能降低閲讀難度又能激發學生對文章的閲讀熱情。

3、注重閲讀策略的指導。

4、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將課文脈絡清晰展現。

六、努力方向

1、課堂上加強對學生的口語培養,使dailyreport養成習慣,幫助學生養成用英語思維的好習慣。

2、加強每週的寫作指導和練習,加強仿寫和造句練習。

3、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書籍和資料。英語是社會化的,生活化的,與時俱進的,所以我們的知識儲備也要隨時代變遷而改變更新,

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於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這也是我的目標。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成績,但有些高職院校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改進,這違背了職業教育的初衷。以下是本人的幾點感受:

1.課程設置方面:課程設置忽略了課程本身的創新價值,缺乏對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目標要求,有些課程的設置脱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未能滿足行業發展和就業崗位的需求。2.教學方法方面:目前,有些高職院校仍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接受,結果是使學生的思維受限,課堂氣氛不夠活躍。3.教學手段方面:有些高職院校的實驗實訓基地建設較為落後,不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即使有些院校教學資源相對豐富,但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結果還是使學生無法把所學理論知識與社會應用結合起來。4.師資方面: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是普通大學畢業生,他們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動手的能力和經驗,因此無法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榜樣。

二、高職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兩個原則

1.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單位是課堂,最終的環節也將是課堂,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改革必須以“課堂有效”為首要原則[1]。即,以學生髮展為主導,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注重教學的有效性,主張教學方法多樣化。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必須面向職業崗位羣,基礎課程要體現知識的“多接口性”,專業課程要體現知識的“崗位針對性”,而教師是課堂教學“有效”最根本的保障。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管理創新的實質,只有依據“有效”的原則,課堂才能真正與市場接軌,高職教育才能最終完成為社會、為企業服務的使命。

2.課程體系設置的原則要具有基礎性、針對性、實踐性和實用性。在課程設置方面要強調普通文化基礎課程的地位,還要注重專業所需的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科教學;課程設置時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崗位能力要求,切實加大實踐課的比重,使他們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在實踐中提高素質,在實踐中培養能力,以實踐技能課程為主幹,讓理論課程服務於技能培養,還要注意把用人單位的需求轉化為培養目標,並及時體現在課程設置當中;課程設置還要突出高職教育的特點,強調“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因此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理論知識要做到少而精,夠用即可。

三、高職教育中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課堂教學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須從教學管理環節到課堂要素環節,從教師到學生,全面、系統地進行。

1.從實處入手,着重革新課堂設計的思路,在備課中注重課堂各要素的合理配置。所有的課程都應該是某種職業能力的立體結構中的一個分支,每一個專業都要有相應的能力結構圖,不僅要讓所有教師明確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這門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哪一種能力,而且還要讓學生了解為什麼上這門課,最終可以形成哪種能力。只有從專業培養的最終能力目標入手,課堂教學才可能變得意圖明確,行之有效。對於每一堂課的備課環節來説,最重要的是課堂教學設計思路的變革。改變過去以知識掌握為主線的設計思路,在設計中要以能力的形成為主線,把知識、方法、技術和情感融為一體,使課堂的各個要素得到有機重組,這樣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總之,課堂教學是基礎,而課堂教學的設計是關鍵。

2.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有位職教人士曾經感慨:“其實最有條件去實現開放教育的是職業教育,但至今未能開放;最有理由去實施素質教育的也是職業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2]這在某種程度上道出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和培養“雙師型”教師,這樣的教師既能在實踐操作中指導學生,又能勝任理論課的教學,而且教學成績突出,具有“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特點,這是當前高職院校最需要的師資力量。學校要有計劃、分批次地把教師們送出去培訓,加強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讓他們瞭解最前沿的本專業相關信息,使每一位教師都有現代教育的觀念和意識,只有這樣,課堂教學觀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學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另一方面,還可以聘請企事業單位的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作兼職教師,來充實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

3.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學、做一體化”就是把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實訓內容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創造出學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學環境,做到教中學,學中做,做中學,使教、學、做合為一體。這種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中的以書本為中心,以理論知識為中心轉移到以實踐為中心,以實際生產為中心,克服了傳統教育中重教師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及教與學脱節、學與用分離的弊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講解必要的理論知識,又要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通過“做”一方面使學生學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學生用以促學。它把學與用很好地統一起來,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感性認識結合起來,理論與實踐聯繫起來,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教學過程更具有實效性。

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厭學情緒。“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能夠體會到主人翁的地位,以具體的生產任務和崗位要求為載體,使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有機地聯繫起來,以此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全過程地參與,每一個環節都要獨立或合作完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都要保持積極的態度。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實踐中循序漸進,採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還應特別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討論環節,多給學生以實際鍛鍊的機會,促進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總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能力為本位,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出基礎紮實、本領過硬、素質全面、上手快、轉型快的高級技能型人才,有效地提高學生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和就業能力,更好地滿足和服務社會。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小數學課堂教育教學的形式、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廣大一線的數學老師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代替用了幾十年的、傳統的、落後的教學模式。將原來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轉變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倡導學生合作交流、鼓勵學生親身實踐;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轉化為主動的探究式、討論式學習,使學生樂於學習、勇於探索。真正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學生學習也就更主動、積極。教師也轉變了角色,在新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充當雪深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設計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的是導的作用,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應隨之改變。當前的學習方式很多,也各有特色,而討論式學習方式在課堂中運用最廣。它的特點是能使學生融入學習,通過討論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產生學習興趣、樹立信心。現在的課堂教學,“討論”已經成了衡量有無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標準。這就難免出現片面強調討論而忽視課堂教學的現象,認為一節課只要放手讓學生討論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筆者經過認真分析、思考,覺得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討論提綱的擬定考慮不夠充分。(2)討論的效果和質量尚待提高。(3)過多的注重了討論的形式而忽視了討論的時機。(4)討論式無法面向全體學生。

(5)討論的參與度不高,無法讓大家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筆者在觀摩的各種形式的教學研究課,聽取專家、優秀教師的觀點、經驗,認真思考、反思,就討論式學習的形式、內容、作用、意義等方面説説學習的新的和體會。

一、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討論”的作用和意義。

討論,能活躍課堂氣氛,使數學教學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模式教學,通過討論能使課堂顯得有活力、充滿生機。但我們不能一味只注重討論,而是要適時地引入討論,適當、科學有效地利用討論,面向全體,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成功的討論式教學,它的課堂氣氛是寬鬆、民主、和諧、開放、張揚有度的。討論,就是給學生表達的`機會,發表自己看法的權利。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充分地創設學生思考、質疑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探究、求知、表現的慾望,讓學生想學、樂學,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學習智慧的火花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碰撞,鍛鍊了學習的思維,使之逐漸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充分體現了教學上的師與生、生與生的互動。學生經歷了由不知到知、不會到會的成功體驗,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就能夠逐步形成和完善。討論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生找到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式學生的表現慾望、競爭意識、克服困難的心理品質形成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的創新思維過程。教師應善於設計討論提綱,提出的問題要明確、有針對性,那麼教學中的討論就會是一朵浪花,一輪彩虹。教師要

明確討論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是解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習主體地位的有效方式,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核心——全面關注學習的發展。

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恰當運用討論。

什麼時候進行討論?如何教學討論?什麼樣的討論才是科學有效的?這是當前實現課堂教學研究和探討的課題。一節課上討論的設計要受課堂教學內容、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需求、課堂教學的氛圍等許多因素的制約。數學問題的討論要求教師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並且不失時機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活動中,加以指揮,充分體現了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互動。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討論的組織方式一般以兩人、三人或四人一組,當然也有根據需要安排更多的人。但無論怎麼安排,討論小組人員的結構尤為重要,它體現了教師對教材、對學生情況掌握的熟悉程度。討論人員的安排通常可根據學生的素質結構和討論題的難易程度來科學安排。(1)討論人員的結構要體現層次性。教師應根據需要安排討論小組成員,難度不大的問題安排兩人一組商量;稍難的問題可設計成四人一組討論;對於問題解決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思維方式解答的還可以組織全班討論。

(2)討論小組成員的安排體現科學性。如何科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是避免形式主義的保證,無論同質同組還是異質同組的討論,都應該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讓每一位組員都得到發言的機會,小組長還應該安排人員把每個同學的意見收集起來,在討論完後進行彙總,形成小組的討論結果。(3)適時對討論過程進行評價。有無對討論的結果進行評價,是一節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學生討論完後對討論的情況進行彙報,是教師瞭解學生學習狀態的最佳時機,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學習成效給予恰當而中肯的評價,應提倡生生之間也可以展開評定,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收穫。當學生獲得同學的欣賞時他們的自信才可能真正建立。(4)注意在討論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塑造。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敢説、敢想、敢於否定別人、也敢於否定自己的學習態度,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勇於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指導學生批判性地吸取別人的意見,不盲目地隨從或適從,教師還應竭力保護學生的創新火花,不能因學生的答案不對就一棍子打死,應先肯定他的思考,再引導他走出思維的誤區,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途徑。

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保證討論的有效性。

討論的目的是解決進行重難點,所以討論的有效性對整堂課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提綱,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來檢驗課前準備。課案設計中設計課堂教學問題是備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深入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並且創造性地用好教材,靈活機動地駕馭課堂、駕馭學生。教師在設計討論提綱是英注意以下幾點:

1、討論提綱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當教師教學的新知識與學生已

有的認知水平發生衝突時,可以設計有針對性的討論題供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運用舊的知識基礎解決新知,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2、討論提綱的設計應關注知識的重難點或關鍵處,以及易於混淆的知識。討論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討論,把握知識的最本質的東西。教師設計的問題應重點關注半節課的重點,讓學生通過討論掌握教學重點或關鍵,達到教學目標。易於混淆的知識也是討論的重點,通過討論可以讓學生明確它們的不同之處。因此,問題的設計要充分考慮知識的重難點、關鍵,也要讓學生通過討論區分容易混淆的知識。

3、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度很大、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着的思考題時可以隨機安排學生討論,這能起到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4、討論提綱的設計還應關注教學過程中不可預見的問題。即當學生提出教師未考慮到得,偶然冒出來的問題時,也可安排機動地討論。

上面所説的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討論都要遵循教學活動的“必須”,同時也是學生認知需求的“必須”。

一堂課中討論環節的安排應遵循教學過程學生的認知規律,討論提綱的設計要具有思維性、目的性、針對性。討論的組織要科學、合理、深入,避免隨意性、盲目性,使教學藉助於“討論”讓學生全面深入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6

在我的記憶中,我上學那會,一堂課下來基本都是老師滿堂灌、教方法、總結,而現在重視的是怎樣把學生調動起來,把“讓學生學”變成“學生要學”,把被動變為主動,那麼到底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經過幾天來的培訓學習並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有以下幾點收穫:

一、吃透教材,課的準備。

二、考慮學生的因素。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以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對於所學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都是不同的。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共鳴,採用什麼方法更容易接受,我們都要站在學生的覺度考慮問題。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同樣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

三、把握好“教”與“學”的關係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是教與學的互動。在課堂上,師生要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侵犯的,學生不再是無條件的服從教師的教,迎合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求的新的發現,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整體。

四、聯繫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五、課後的鞏固。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7

學校每一位老師,每一個學科都按這樣的模式進行教學課改效果也是非常的顯著的。在課改的推動之下,我也是受益良多。我也認真地聽了非常多優秀老師的課程,在這一個過程之中,結合其他老師上課的模式和教學風格,我也不斷地在進行磨練和改變。

我所任教的是九年級歷史,歷史是一門內容比較多,並且需要花時間去記憶的一門課程。之前的想法是老派的、固化的,覺得老師講的多了學生也就學得多了,但往往是事與願違。一節課45分鐘,但是學生真正學進去的時間,其實是非常的短的,有些時候學生可能一不留神,或者是太累了,往往都會走神浪費了這45分鐘的時間。而博學課堂的目的,是要把課堂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老師的角色不是一個從開始到結尾都一直在授課的角色,而是課程的幫助者和建設者。這兩個月,我們學科也在不斷地深化我們的模式,對於我們學科來説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充分的把握住課堂45分鐘,不要耽誤學生其他的時間這樣往往會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壓力。那麼45分鐘要提高效率,這就非常的考驗老師和學生了。

學習知識,真正的掌握的不是靠聽,而是要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講出來。那麼博學課堂的第一個環節自主預習就非常的重要了,在課堂開始的5分鐘,通常會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主要是已完成學法大視野為任務完成課前預習,第二步是讓學生們找到在課件上面提前佈置的任務。學習歷史,主要是把歷史事件的背景、時間、內容、影響或者意義弄清楚。我會提前的把這些問題在課件上羅列出來。完成學法大視野的自主預習之後,基本上就把書大概的瀏覽了一遍,那麼之後再把課件上的問題先找出來,在書上面標註好。標註完成之後再進行小組互助學習小組長進行檢查,發現小組內的成員沒有解決的問題之後一塊進行討論。討論結束之後,要求每一位小組都能夠把問題回答出來。討論結束之後,進行小組成員的展示,這個時候展示我會分為兩種情況進行展示第一種是隨意的抽查,因為已經過了小組討論。那麼隨意抽查進行展示。如果小組成員並沒有把問題回答出來,那麼會扣這個小組的分數,如果這個小組抽查的這位成員回答的特別好,那麼給予這個小組加分;另外一種情況是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我會讓同學們自己舉手展示,主動展示的.學生也會給予加分,這就是小組的展示環節。小組展示環節完成之後,針對於剛剛小組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以及討論問題的積極程度進行加分,或者是一些小組,並沒有積極踴躍的參加討論的那麼給予一定的扣分。之後進行精講環節,主要是一部分難懂的問題進行一個簡單的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之中,注意精講,這個環節也是我現在把控的還不是非常好的一個環節,我希望能夠把自己的語言更加的精煉,讓學生能夠把不懂的地方通過老師的講解弄清楚。

精講完成之後就是課堂的鞏固和背誦的環節了,那麼對於我們的歷史學科來講,背誦的內容的確會更多一點,所以我會選擇讓他們先背誦,把當堂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把它背誦完成,5分鐘左右的時間我會到課堂下面對學生進行抽背。抽背完成之後,會讓學生們完成當堂課學法大視野上面的選擇題部分,3分鐘左右的時間之後,讓小組同學進行答案的展示,對於一些錯得比較多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講解。

這就是歷史學科博學課堂的模式,我們在這樣子的一個過程之中,每一節課每一個班情況是不同的,在實行的過程之中也要進行簡單的變通。所以老師必須要清楚地掌握課程的環節和熟悉授課的內容以及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那麼在這些方面還要進行探索和反思。小組的加分能夠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所以要把這個小組評價給同學們講的更加清楚一點。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學生展示回答之後,老師對同學們的評價要進一步的深化,不能表面的認同,進行簡單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得到老師的認可,讚賞,肯定。這也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更好的優化,過程之中,多學習,多探討,才會獲得進步。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8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頂崗實習已經過去了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中,我學會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在這一個月的頂崗實習中,我對這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認識。

在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中,“三段”指每節課有5分鐘的前測,30分鐘的新知學習,以及10分鐘的.當堂檢測;而“七步”是指1、檢測回顧引入;2、明確學習目標;3、引導自主學習;4、組織交流展示;5、師生質疑點播;6、小結回顧目標;7、當堂檢測考試。

在頂崗實習的這一個月,我將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際的課堂中,再這個過程中,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檢測回顧引入:注意回顧測驗的時間不要過長,不然“當堂檢測”完成不了;要讓學生提前幾分鐘進行回顧,讓學生將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前測的內容不宜過難過多,最好是以填空題的形式。

明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宜過多,1~2點目標為宜;學習目標不要過於深奧,不利於學生的理解;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閲讀和理解學習目標。

引導自主學習:要強調自學的時間;要明確自學的內容,以及強調自學內容的範圍;要強調自己獨立進行學習;要要求學生在教材上將重點進行勾劃。

組織交流展示:自學結束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強調小組交流是小組成員質疑答疑的過程;在小組交流的時候,要進行巡視,對狀態不好的學生進行提醒、監督;小組討論結束後,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成果的展示。

師生質疑點播:要將小組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強調;要強調重點、難點、易錯點;要總結答題技巧、答題規律與答題思路。

小結回顧目標:在課堂小結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總結,教師進行補充和強調。

當堂檢測考試:測試內容不宜過難過多;測試內容要與所講的“新知”密切聯繫;當堂檢測的內容要及時評閲,從而得到反饋,及時進行輔導。

以上就是頂崗實習一個月以來的教學心得。雖然我頂崗實習的時間不是很長,學會的東西沒有很多,但是我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9

“學本式”課堂的構建

——龔雄飛專家講座記錄

一、學校課改的三要素:課程、教學、評價。

1、課堂必須要實現兩大轉型(課堂轉型就是育人模式的轉型,教育的轉型):

由教師傳授型課堂向學生學習型課堂轉變,體現“學生學習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學習一定要發生在學生身上,才有意義,否則就是“單相思”。

由知識掌握型課堂向學生髮展型課堂轉變,體現“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更要強調能力的培養、情感的培養,知識是死的東西,要將死的知識變為活的能力,教育才是真正的開始。 2、實行“學本式”課堂改革模式:

這種模式的理念是:“先學後導、互助展評”,強調“以學定教,先學後教,多學少教,因學活教”

這種模式有着三大特徵:自學、互學、展學。即要求“情境自學,合作互學,展示激學,提升領學”。因而,這種模式要落實“三大”行動:

①“學本式”課堂是基於“自學”的卓越行動。

自學是指“有明確目標,有深度思維參與,能引發行為反思的'閲讀時間活動”。我的理解是,有明確的目標、有深度思維參與、有行為反思這三個方是對自學提出的要求,在這三個要求的指導下,我們的自學方能更加有效,而不是教學中的“放羊式”,漫無目的。同時,強調自學時定好目標,即強調目標導學,也就是要強調自學中的指導,而不是強調自學後的檢查。另外,為了更好的搞好自學,自學需要解決三大問題:自學時間,自學方式,自學工具。自學時間可以安排在課外,也可以安排在課內,這裏我們提倡安排在課內,用以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對於自學工具的研發,目前多用的是導學單或者叫導學案。導學單的設計多用問題化的方式,但是問題化不等於習題化,問題不等於習題,問的方式要多問為什麼,少問是什麼。問什麼就是強調一個思考的過程,然而恰恰就是學習與思考是同步的。思考才是課堂的原動力。

②“學本式”課堂是基於“互學”的教育卓越行動。互學前要處理好以下問題:

1、小組規模的設置最好在4至6人間。

2、座位設置,課桌擺放要有利於學生交流互動,有利於教師行走在學生中。

3、分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4、小組內成員要進行分工。

5、精心設置合作學習的內容。對於學生的“盲點”,要通過合作補充把“盲點”做亮;對於學生的“誤點”,要通過合作糾錯把“誤點”做對;對於學生的“弱點”,要通過合作總結把“弱點”做強。

6、教會學生怎樣交流。

③“學本式課堂”是基於“展學”的教育卓越行動

二、為什麼要強調合作學習:

有利於矯正傳統個體化學習固步自封與心靈幽暗,倡導競爭中的合作,改變畸形的競爭文化有利於彌補教師羣體化教學所帶來的輔導不足與指導不力,確定學生是最大教育資源的新觀念,形成“點對點”的幫扶機制和管理格局。

有利於彌補傳統講授型課堂所帶來的重點不明、難點不清。確定“以學定教”的新思路。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合作學習要避免:合作學習形式化的問題,交流對象的精英化問題以及展示學習不可持續的問題。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0

為了克服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低效現象,在常校長的帶領下我校從20xx年探索“312”課堂優化方略為核心的教學改革,從最初的被動完成任務到現在的自覺堅定落實,十年的實踐讓我認識到“312”課堂教學優化方略是一種有效教學的方法,是實現課堂效益最優化的有效指導。

“312”是指“三定、一找、兩看”:課堂教學要定目標(讓學生明白學什麼)、定方式(讓學生明白怎麼學)、定時間(讓學生有合理的時間預設);要找規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歸納、提煉知識和學習方法等);看拓展(達標拓展要基於教材並高於教材)、看效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收穫)。教師教得有效,學生學得清楚,強化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高中政治和其他學科不同,有着很強的理論性,並且還承擔着育人的功能,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優化,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和發展,就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在“312”課堂教學優化方略的指導下,我在備課時總要細細研究每個環節:“三定”是引領,確定精準的學習目標,研究恰當的學習方式和預設學生的學習過程,規劃每個環節的學習時間;“一找”是核心,就是要看看一節課學生能學到什麼,可以是主幹知識,也可以是學習方法;“兩看”是迴歸,一節課教師上得怎樣,學生收穫了什麼,都是從看拓展和看效果來體現的,也是對“三定”是否合適的檢驗。有了“312”教學方略的指導,備課和上課變得清晰明朗,教師的作用就是預設“導”,學生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這樣不僅提高教師的教學分析能力,還使學生學會學習,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312”課堂教學優化方略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相互作用,每節課都貫穿着兩條線:一條線是師生共同確定的學習目標;另一條線是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所運用的學習方法,即學法的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通過內因自主地感知客觀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發展智能,增長新知。其本質特點在於徹底改變以往師生在學習上主動與被動的關係,還原學生學習主動者的本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答疑者、引導者,進而真正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變教師的教為主為學生的學為主;變教師的主導、指揮為引導、服務;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變教師單向活動為師生多向互動的教學活動;變課堂教學中的精英參與為全員參與;變只重視課堂教學為課前、課中、課後並重,課堂上不是學生配合教師的教,而是教師服務於學生的學,教師的行為取決於學生學習的需要。?

從某種意義上説,掌握學習方法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一個結論必須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才能運用,而獲取這個結論的方式或方法卻具有廣泛的遷移性,在變化了的情境中仍有生命力。而“312”課堂教學優化方略正是注重了學法的研究與指導,因此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具有深遠的意義,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將繼續落實並完善這一方略,與學科核心素養相結合,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上好思政課,當好引路人。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1

對廣大數學老師來説,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如何讓自己儘量在有限的時間裏,如何高效的達成教學目標,從而出色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

1、情景導入以疑激趣,營造愉悦氛圍。

數學學習不僅僅是一個認識過程,更是一種情感過程。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呢?首先,以學生為主體營造和諧、愉悦的課堂氣氛。可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比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停車場”的場景——讓不同類的汽車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後教師可以提問:“出現了哪幾種汽車?各出現了幾個?你能記住嗎?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記清楚?”這樣就很順利、迅速的引入了統計的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了,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富有情趣,從而讓他們感到有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無疑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其次,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教師在課堂上的個人情緒對學生的影響尤為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要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宰,要把自己融入學生當中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主動當好引導者,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課堂學習之中。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多多給予鼓勵,幫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及時發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給予表揚,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

2、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在創設情境上,教師可以把故事、遊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認識”時,教師可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一支粉筆可以寫50個字,現在我已經寫了21個字,怎樣表示。”學生們覺得很有趣,並急於想了解,於是老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出教學內容,帶學生們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中常見的、能理解和接受的問題,也就是説,將數學“生活化”。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也能把數學學習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當然,在教師提出問題後,也要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思考中創造性的發揮,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3、注重學生動手實踐 ,提高學生感悟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積極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探究,在“觸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將所學知識消化、融匯貫通。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鏡子中的數學”時,讓學生先猜一猜:站着的人和鏡子中的人,大小、形狀和方向一樣嗎?有沒有不同的地方?然後讓學生拿出鏡子照一照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很快地理解了鏡子中的物體和實物大小和形狀完全相同,但方向相反。隨後學生的畫一畫就顯得輕鬆多了,教學目標也順利達成。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學生感知、理解新知識,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4、當堂練習,及時鞏固。

課堂上必要的練習是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有利於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首先,學生感興趣的作業在很大程度上才會成為有效作業的前提之一。其次,教師可以採取多變而富有挑戰的形式,訓練少而精的作業,既能鞏固新知,又不加重學生書寫負擔,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充分“練”,就一定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2

自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校展開,我們一線教師都作為承擔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廣者。

原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擔當什麼角色,學生的主體性如何體現,通過數學學習學生應該得到什麼。這些,曾經讓我困惑過,可如今諸多的問題似乎迎刃而解。

一、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築合理的起點

在參加“基礎教育新課程理念”培訓班獲得的理論指導下,我認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適合自己發展。課堂內、外,為學生提供大量帶有階梯性教學活動的線索,為所有學生學習數學提出出發點,在所提供的.學習情境中,通過探索和交流等活動獲得必要的發展。

二、為學生提供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

傳統的教材內容繁、難、舊,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對同學們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都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例:課堂上引用許多真實的數據、圖片和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提供眾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的問題,並動手自制教具)展開教學研究。

三、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與空間

過去我們的數學學習存在着單純地模仿和記憶,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現在的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充分地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處理“做一做”、“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等欄目時,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去探究合作,體驗、創造完成教學活動,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為學生培養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能力

數學思想,如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等仍然是新課程所培養的目標之一,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努力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

五、為學生設計合理的學習評價方案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應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在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時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採用多樣化,從學習能力、態度、情感、實踐能力和學習方法等,多采用賞識性語言,以使評價更有利於所有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教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評價方法多樣化,關注個體差異,實現不同的人在教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為提高學生數學素質教育,必須改革數學課堂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教育對象,充分發掘他們的合理潛能,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落實在課堂上。要開拓、創新、積極、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切實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在數學活動中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應用、自主思維、自主創新,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他們思考,從而逐步領悟到數學王國的諸多奧祕。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3

“學本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心得

學校組織全體老師學習關於構建“學本式高效課堂”的相關內容,也在學校內開展了構建“學本式高效課堂”的活動,從本項活動中,我領悟了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也認識到高效課堂的重要性。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老師應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做優化,教育效果是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

通過在學習、摸索構建“學本式高效課堂”活動中,使我認識到高效課堂的形式、模式及其開展高效課堂勢在必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深挖教材,搭建學生的“舞台”。

課堂是全體學生展現才華的舞台。在課餘要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在理論上充實自己,學習先進的理念和方法,並在體育課中,教師應充分挖掘課本內容,如:創設情景對話、分組教學、合作式教學等,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參與,使人人能在一節課中展露風采,讓課堂真正成為匯萃學生閃光點的舞台。讓每個學生髮揮潛能,輕鬆愉快的`參與到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學方法上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法和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我們應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活動的思維品質,創設開放式思維對話的課堂氛圍,做到既生動活潑,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在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本來就喜歡體育的他們更加的喜歡上體育課。還要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讓他們從聽覺、視覺、感覺等多方面多瞭解體育,讓他們在積極、愉快、輕鬆的環境中體會體育的魅力。

三、面向全體學生、構建和諧關係。

面向全體學生,我們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轉變觀念,確定與學生的關係。在學習中,就是朋友、夥伴、合作關係,我們要本着以人為本的思想,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上課是師生,下課是朋友,相互合作打造一個開放的課堂,打造一個學生能夠進步的一個平台。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學生是一個複雜的羣體,他們的心理修改千差萬別,需要教師用心觀察,根據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處理方法。多與學生交流,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和諧、充滿人情味的課堂。

四、加強教研組的團隊合作精神,資源共享。

“學本式高效課堂”不是一種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學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實現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這並不能作為我們逃避的藉口,在平日教學中,應加強教師的教研研究與討論,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努力創建和實施和諧高效、思維對話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使教師和學生在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課堂的實踐中,建立合作關係,努力的學習、實踐,打造民主、開放、快樂的課堂,真正實現“雙贏”、“雙發展”。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努力,將自己所學都無私的傳授給學生,並努力創新,尋求新的教學方法更新自己的工作。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4

新課標背景的數學教學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目標、新的思路。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幾乎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我認識到數學教學必要性很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課堂”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唯一途徑,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主要方法如下:

一、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二、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用出總結。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覺得愉快,注意精神,培養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三、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四、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五 、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六、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後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八、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較的發展和培養。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良好的成績將為我今後工作帶來更大的動力。不過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一如既往地勤勉,務實地工作,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5

今天我們園開展了《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培訓學習,通過學習,我從中學到很多,受益匪淺。在此我簡單的説説自己的一些收穫。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學習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必須與國小相互銜接”,這表明幼兒園的課堂教學同樣需要思考教學有效性這個問題。

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的實施已有一學年了。新課程以“幼兒體驗、探究在先,教師推動、提升在後”的實施策略,在幼兒園掀起了新的課程改革熱潮,老師們把這種教育理念逐漸滲透到了教育教學的活動當中,主題區域性教學手段慢慢被老師們接受與掌握。如何實施有效教學,可從以下幾個面着手:

一、選擇有效的性內容

教育內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內容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內容的選擇應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也就是要根據教育目標,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需要並與幼兒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來確定,才能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二、創設有效性的情境

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直觀特點,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因此,直觀、生動、形象的情境創設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數學活動“認識月曆”。月曆對幼兒來説生活中處處可見,但幼兒對月曆內容本身卻並不感興趣,因為月曆上只有枯燥無味的阿拉伯數字和簡單的文字,色彩也無鮮豔可言,因此老師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月曆來組織幼兒學習認識,肯定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老師運用多媒體動畫,把它設計成可愛的月曆寶寶,以擬人化的月曆寶寶形象出現讓幼兒找月曆寶寶身上的祕密,一下子就會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月曆上面,沉浸於情境教學之中。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兒的有意注意,激發起幼兒探究月曆寶寶身上祕密的.強烈慾望。

三、提供有效的活動材料

幼兒園教學,以遊戲為主要手段,教學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麼老師在選用材料時,首先要考慮它所藴含的、對本次教學活動的價值。即能助於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和發展能力,有利於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這促進幼兒的發展服務;其次,學習操作材料的選擇,還要考慮簡便有效,儘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來確定學習材料。

四、有效性的問題與引導

“教師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每個教學活動,老師都會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幼兒回答,使活動深入下去,活動的有效發展又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因為只有效的提問和恰到好處的引導,才能使活動有效的開展,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每個問題的提出是經過認真思考並做出預測。如大班美術活動:畫魚。有位小朋友只畫了些很小的小魚,比較均勻的分佈着,主題不突出。老師説:“請你再把大魚畫上好嗎?”,然後老師就走開了,這位小朋友看了看畫面,沒有畫大魚的空間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學活動結束還是原來的畫面。假如老師這樣引導:小魚如果看見媽媽來了它們會怎麼樣呢?幼兒可能會説親親媽媽,讓媽媽到身邊來,“那你讓魚媽媽游到身邊來吧”並示意可以在小魚中間疊畫一條大魚,同時,再引導幼兒怎樣把魚媽媽和小魚分區分開(如用粗黑線或顏色來區分),畫面自然就會豐富了。

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但更需要教師關注幼兒、尊重幼兒,瞭解幼兒的興趣、需要,掌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幼兒為主體;活動後教師善於反思,給自己提問題、找問題,一課多研,教學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實。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會更努力的去讓自己的教學具有有效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