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中秋节的作文集锦五篇

来源:果壳范文吧 1.94W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节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中秋节的作文集锦五篇

中秋节的作文 篇1

又是一个中秋节,和往年博饼、赏月、吃月饼的安排不一样,今年爸爸妈妈打算带着我跟泉州真情在线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去献爱心,给那些贫困孤寡老人送去我们的祝福和一点爱心。

一大早,我们把要送给老人的礼物,搬到车上,就出发了。我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非常激动,急切盼望着早点到达现场。来到集合地侨乡体育馆,下车一瞧,哇,人可真多呀,清一色的会员服饰,红艳艳的,真美呀!点名完毕我们分成两个小组,分头行动。

我们这一组先去马甲的敬老院,由于乡村路不好开车,所以我们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到了敬老院,我们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了老人,叔叔阿姨和老人们聊天,给他们检查身体,帮他们打扫卫生,整理东西。老人们很开心地拿出竹竿,让我们去采摘龙眼吃。看到老人和叔叔阿姨亲如一家的场面,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老人虽然没有子女,但我们不都是他们的子女吗?

依依不舍地跟老人告别后,我们到罗溪敬老院看望老人。又是同样的温馨场面,又是同样的一番忙碌。后来我们到村子里给五保户送去我们的爱心。

我们这组一共走访了六户。其中,有个贫困老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已经六十多岁了,满头白发,一个人住在低矮的土房子里,没有电灯,大中午进去都很黑,而且到处都结了蜘蛛网,尤其是睡觉的地方更是惨不忍睹,很阴暗,没有窗户,一点光亮都没有,屋顶的瓦片稀稀疏疏的,下雨天该怎么睡觉啊。他们只能靠着养鸡鸭,卖鸡鸭蛋过着艰苦的日子。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心里一酸,差点掉下眼泪。可是叔叔阿姨们一点都没有嫌弃,帮老人收拾屋子,陪老人聊天,拉着老人的手,劝老人要保重身体,同时建议村委会帮助老人改善住房条件,但愿我们下次来时他已经住进了明亮的房子了。

一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泉州真情在线的叔叔阿姨、我和爸爸妈妈跟老人之间的情谊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相约下次再见。

中秋节的作文 篇2

又是月圆时,又是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节目,更是对古老中华魂的一种传承与祭奠。然而面对时下各种洋节的蔚然成风,人们似乎忘了本土节日的精神、灵魂之所在,亦是忘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有人说过节无非吃吃喝喝,有人嫌弃中秋节回家团圆的老套,有人认为扭捏作态拍几张照片就是过中秋节,诸如此类的误解、曲解不一而足,是对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怎样的一种嘲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在继承中发展,自发展中传承。尊重先辈,敬仰传统,这是历经几世浮尘砥砺打磨后的悠悠中华魂。祖辈、圣贤的古训理应此时相追随,终生莫相忘。可看看如今的国人,又有多少人在崇洋媚外、奴颜婢膝,甚至数典忘祖,忘了本,也忘了根?

君已知韩国、日本纷纷抢占中国的传统佳节所带来的市场,更有甚者,将中国的传统习俗申请成为本国的文化遗产。面对这种文化侵略,作为泱泱华夏的骨肉血亲,为何竟这般麻木不仁不为所动?

不只是对待本国节日,乃至中华五千年多少优良传统,我们已经忘却它们所真正代表着的,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再次走向繁荣富强的铮铮铁骨和磐磐基石。

正因为中华传统节日于华夏子孙炎黄儿女举足轻重意义重大,国家才要设立条款予以保护。身在祖国未去过国外的人,对于中华传统节日于我们的意义或价值,也许并无深切具体的感触,当你一旦踏出国门,走进异国的领土,能给你力量的,或许就是这中华魂。

传承,不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继承,更是对中国历代所有优秀文化的承续。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载的历史见证、精神载体。

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古老训条至理箴言矢志不渝的坚守;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民族信仰的顶礼恪守、不悔的虔诚;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华夏文明不变的崇敬永远的守护。

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传承中华魂,如沧海巫山。岁月如流,沉积万千后成不为浮华所动的傲岸。中华民族不倒,中华魂还在,将中华民族的旗帜树立于民族之林,在风雨中坚挺,于磨难中生长,成一棵巍然耸立永远不倒的柏松。

中秋节的作文 篇3

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团圆了。大家猜一猜,中秋节又叫什么节呢?对了,他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的那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带我去公园观赏月亮。刚进大门,我想:月亮在哪啊?我怎么看不到呢?于是我继续往前走,突然看到河里倒映着一轮小小的月光,我抬头一看,不禁赞叹起来:“今天的月亮好圆啊!”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首出至于苏轼《水调歌头》里的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家看看,中秋节的时候,苏轼都不能和自己的家人团圆,苏轼的心里是多么悲伤啊!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这时妈妈跑过来,对我说:“丁丁,回家吃月饼了!”于是我连忙跑回去,看到了满桌子香气诱人的月饼,我连忙把一个月饼拿到手中,三口两口有就吃掉了。妈妈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被逗得开怀大笑……

中秋节真是个欢声笑语、合家团圆的节日啊!

中秋节的作文 篇4

一是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 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 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

“中 秋” 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 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 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 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 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 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 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 安 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 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节的作文 篇5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即将升起,等待了如此久的中秋终于又到来了。记得小时候,我们都很喜欢中秋节,喜欢吃它的月饼,喜欢看它的满月,喜欢沉浸它的气氛里。特别是那一年的中秋节,温馨而幸福。

天空慢慢地暗了下来,皎洁的月亮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它像一个月饼似的,嵌在高高的天空上,那么圆,那么亮,那么大,就像那传说中的嫦娥仙子,举着圆圆的铜镜,静静地坐在天宇中央。我趴在窗前,傻傻地望着那一轮明月,望得出了神。

“大家快来啊!‘开饭了’!”屋子里,传来奶奶那洪亮的叫喊声。我一听有月饼吃,旋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奔阳台。阳台上摆着一张大圆桌,上面放满了各种食品,最醒目的当然是圆桌中央的那一盒打开了的“七星伴月”。望着那一个个金黄而又饱满的月饼,我的口水立即流下三千尺,便忍不住伸手拿了一块塞进嘴里。“哇,好甜啊!”我一边吃一边夸,一眨眼工夫就把一个大月饼“消灭”干净了。

不知什么时候,家里的“小乖”也跑了过来凑热闹。那小家伙摇头摆尾地抬头望着我,好像在说:“小主人,这种口味的月饼真的很好吃吗?给我一块行吗?”看它那眼睁睁直流口水的馋样,全家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时,月亮越升越高,也变得越来越完整了。“变了,更圆了!”爷爷说。大家立即往上望,月亮果然变得更加圆了,而且更亮了。在大圆盘里面,我隐约还发现了一些较暗的区域,那大概就是一些凹陷的地方吧!远远望去,还真有点像传说中的吴刚在砍桂花树呢!中秋的月亮,真是越看越美啊!

这是我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我喜欢中秋节,爱它的月亮,爱它的月饼,爱它的节日习俗和气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