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生該選一份怎樣的工作?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8W

應屆生該選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工資高不高並不重要,職業發展和夢想實現,才是最重要的。

應屆生該選一份怎樣的工作?

記得當年畢業的時候,這是困擾著我和大部分同學的問題。那時候的就業市場還不錯,加上我們學校的專業在全國同類專業裡面可以穩妥的排前三,其實並不存在offer的問題,大部分同學手裡面都會拿到好幾個去選擇。這時候也會出現奢侈的苦惱:選什麼樣的工作?


去年又參加了幾場面試,私底下聊起來,應屆生總會在若無其事扯出了一些其他閒話後,帶著一種地下同志接頭的緊張感和初戀告白的羞澀感,問出這麼一個問題:公司到底能給多少錢?

多麼熟悉的問題啊,一下子我恍然又回到了幾年前,那時候男生宿舍最躁動的半年裡面,談論的最多也是這個話題,A拿到了哪家大牛的offer,B又被哪家央企相中了,但是最後歸結回來都是錢。打聽錢的渠道很多,要麼是私底下問面試單位的師兄師姐,要麼是網上發個帖子。最後大家在充分詢價的基礎上,很快就形成了公認的市場價。


往往一個人面試完,但是沒精打采回到了宿舍,這時候出來都不用問,要麼是被拒了,要麼是單位不咋的。當時我們說到單位不咋的,一般兩層意思:不夠大,工資離市場價偏離較大。


最誇張的一次經歷發生在某央企發出面試通知,這家央企幾乎把整個學院的男生都拉過去面試了。一群憧憬著未來的大男孩,西裝革履,上了公交車,然後到了地方,被安排進了一個大會議室。面試的人被依次叫到,第一個人回來就面色沉重,告訴我們這家公司準備給的工資。大家鬨堂而笑,於是決定在面試的時候都加上提及自己工資預期的環節。後來這家央企在當天的面試中被我們統一的市場價口徑不斷鬱悶,從學院沒招到人。


幾年之後,回首當年的那段經歷和心態,不禁莞爾。然後看到應屆生的這個問題,裡面還有我的一些師弟師妹,想必這是每屆應屆生的必經歷程了。大家心底都在暗暗較勁,比的不僅是誰找的單位好,還有工資。


由此有感,反思當年,那時候是我們太看重金錢了,這其實並不正確。應聘者花了這麼多年去考試、學習,抱著名校驕子的心態畢業了,求得一份體面收入無可厚非,但是很多時候這種思想摻雜了較勁和攀比,反而模糊和扭曲了最初的理想和追求。


從另一方,企業的角度來說說這個問題。對於企業來說,僱人開工資,是一項成本。但是除了勞動力密集型行業,大部分企業中,人力成本相對於企業的其他支出,比如買房、買裝置、原材料、技術研發等,支出相對還是不大的。


而優秀的員工在企業中往往能創造巨大的.價值,因此,具備良好專業技能的人才在企業中是受歡迎的,企業也願意支付合適的價錢給專業人才。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前提,即求職者具備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能。


而應屆生求職者,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專業技能。

有些年輕人會不服氣,說我就是學這個畢業的,我學了這麼多年,專業書籍看了無數,面試官憑什麼說我專業素養不夠?但是企業需要的不是對每條專業概念或者對經典模型都爛熟於心的學生,企業需要的是具備實際技能的人,這個人能夠對某個行業的公司的財務狀況作出合理深入的分析,而不是又把資產負債表的各個科目再解釋一遍,能夠對巨集觀經濟的執行情況作出判斷,而不是搬出一個模型來生搬硬套。這需要的實際工作中的大量思考和文章積累。


實際上,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固然是存在“公司現在業務發展了,有許多工作需要招新人來做”這麼一個前提,但是由於應屆生的培養和勝任工作是需要過程,因此其招聘和社招的邏輯有區別。

企業對應屆生的僱傭,更多是從背景進行篩選,比如學歷和專業,這是由於畢業生的總量太大,為了節約篩選成本而採取的策略。這種策略基於這樣的一個假設前提,即具有同樣或類似學習背景的畢業生具備一個類似的能力基礎,也就是說應聘者的基本素質有一定的保證。企業招聘的是培養性強、能夠迅速學習和獲取文章、成長為可以勝任工作的應聘者。

在這個過程中,應屆生從企業獲得了自身能力提升的機會,但是並不能為企業創造大量的財富,因此,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實在沒有理由給予應屆生行業內的高薪酬。而企業給予應聘者的發展機會,可以視作薪酬的一種。


應屆生在應聘的時候,實在該把工資高不高這種思想放到一邊,先認真想想,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或者說自己是否想要成為一個專業人士。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為了成為一個專業人士,自己需要需要什麼樣的職業機會。


我認識的人裡面,當初獲得的那份讓我們羨慕的工資,現在看來不過是那樣的一個數目。但是夢想永生,那些在專業人士的道路上越走越順利的人,讓我更為欣賞。


每個人在面試官面前的時候,都應當在心裡面告訴自己:我很貴的,不要為了現在這點錢,放棄追求職業發展和夢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