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會感受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1W

招聘會感受

2006年11月29日,我親自參加了北京市的2007年研究生專場招聘會,感觸良多。我覺得有六個字可以概括:人多、位高、心涼。

一、求聘的學生實在不少,媒體稱有4萬人之眾。各類研究生們各自帶著自己的美好幻想前來,四面八方,服裝各異,神態迥然。有胸有成竹著,有無精打采者,有愁眉不展者,有無所畏懼者,有淡然處之者,有老謀深算者。男男女女,結伴而行者有之,孑然獨處者有之,成雙成對者有之,他們都為了自己的前程捏了一把汗。隨著近幾年的招聘會頻頻舉辦,學生門的心態也漸趨平和,大多數人也不會寄希望於一次招聘會,就可以得中求職單位的繡球。由於人多,餐飲和入廁成了問題,於是,出現了流動廁所,專門解決女同胞的“赧顏”之隱。男人嗎,只好忍了!

那麼,請看,北京市農展館的裡裡外外,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人群忙壞了諸位保安,他們跑前跑後,誠惶誠恐。可見。學生們固然心急如焚,保安們也同樣跟著遭罪。時時有不守規矩的或者要省點銀子的,遭到保安們的阻攔,當代研究生看來也不是省油的燈!在招聘的各個展館裡,擠滿了無數的腦袋,人們喜歡扎堆,不管與己有關與否,總想弄個究竟,好奇是國人的天性呀。有的招聘單位門前可能擠了一大堆人,忙得主事人團團轉;而另一家就會門前冷落鞍馬稀,讓人尷尬一番,好在招聘者也司空見慣,樂得逍遙。哼哼!反正我們也不缺人,不過是來捧場而已!

二、位高就不用說了,這種高是相對的。招聘會的各種職位都傾向於軟體、商務和英語,這些職位足足佔了五成左右。其它的應用性的職位實在太少,關於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虛懸在上的理論性的學科,則很少有聘主打出資訊來。經濟是在唱主旋律的,至於哲學、歷史、美學和藝術什麼的,統統是嬪妃,是陪襯,悲哉!由此可見,中國的文化思想當前現狀的某些側面。這種職位的不均衡來源於中國的教育體制和人才市場的發育程度。反思一下,我們不難發現,為什麼我們會有那麼多的結構性失業人群,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脫鉤,高校過度膨脹,造成了很多人難以彌合的心靈創傷。結構性失業,再加上流動性失業和季節性失業,這給我們的未來生活造成了太多的.重負!

招聘單位把研究生們分了個三六九等。按門第分,名牌大學和211大學是上等,其他雜牌大學是下等;按學歷分,博士是上等,碩士是下等,這似乎無可置疑;按年齡分,35歲是個界限,也可以稱為雷區;按地域分,北京市戶口的是優等,其他地區的是次等;按性別分,男性是首選,女性是後選,也有專選美女祕書的,是個例外。當然,潛臺詞後面還有,有關係的是必選,無關係的是備選,等等,不一而足。這樣一來,貌似十分公正的招聘會,就只在形式上採取了公開的方式,它收取研究生們的求職簡歷是要表明公正的,但是,拿回去如何處理,那是他自傢俬下里隨意處置的

東西了。研究生們,交上你的簡歷吧,但不要太幻想了!

三、心涼這一點是所有參加招聘會的學生們的共同感受。你只能海投一番個人簡歷,你的人生是一葉孤舟,不知駛向何方?不是有人對那些狠心的招聘單位發過嚴正的譴責嗎?他們看著辛酸的學生那副可憐樣,竟然說,就讓他們相互擠兌吧,或者乾脆說“就讓狗咬狗吧!”這是何等的心理變態,某些人是否就愛看悲劇片,愛假惺惺擠點鱷魚的眼淚?也許有些招聘單位要在招聘會現場做點現場廣告,在求職者那裡找自信?魯迅先生說過,他不以最壞的惡意推測中國人,但往往讓他意想不到。我覺得還是多長几個心眼,否則總是被人黑了、涮了,還矇在鼓裡,又會贏得“傻冒”的美譽,那多不划算!

反正我總是厚道,善待別人,可到頭來情勢反而總是不利。我認為,招聘會既是一面反光鏡,又是一面照妖鏡。它反映了當前社會人才市場的動向,折射了社會對人才的看法和認可程度,同時也反映了某些社會落後觀念和陰暗心理。我站在農展館的大門口觀察了許久,看見原路返家的同窗門疲憊不堪,一臉茫然的樣子,我心亦是失落的很!這是初冬,我不知是天冷還是心冷,總之底氣不足,半是後悔,半是心存僥倖。

還有幾點要說,一曰亂,二曰餓,三曰少。“亂”指人流太擁擠,組織也很難有序,大家預先不能知道自己求職的方向和相關資訊,免費贈閱的報紙語焉不詳。其實,略加補充即可,比如碩博之分、年齡限制、戶口要求等這些關鍵的條件應該明示,否則,你翻半天,也不頂事。入場券這裡面有文章,票販子將10元的票據賣出15元,他們自由自在,應該有人“照顧”他們一下。“餓”就是指餐飲供應不到位,外面的小吃攤點又被禁賣,許多人餓著肚子看完各個展臺,這個滋味真的不太好受!“少”就是招聘單位提供的資訊偏少,這讓求職者總要問個不停,這怎麼能行?老是這樣,你轉不了幾處地方,就該散會走人。

招聘會啊,我厚著臉皮來看你,但願你能給我驚喜。願你給所有憂心忡忡的學子們一個驚喜,再給那些辛辛苦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一點慰安。招聘會,你該多一點誠信和寬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