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技能培訓總結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6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職場技能培訓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職場技能培訓總結

職場技能培訓總結1

20xx年3月,任正非再次發表了題為《華為的冬天》的文章。在文章開頭,他便提出一個非常嚴肅而現實的問題:“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破產,我們怎麼辦?”簡短的幾句話,透射出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

日常工作中,任正非建議所有員工不但要警惕外部的競爭對手,同時也注意內部的競爭者,倘若平時沒有強烈的比、學、趕、幫、超這種競爭意識及自我提升的實際舉措,那麼,個人被他人趕超,直到被公司所淘汰,是早晚的事情。

對此,華為公司一直以來實行末位淘汰制。公司規定,只要是績效排在最後的5%,就可能受到公司的懲處,甚至直接被淘汰。

背後的蘊意深刻:適者生存,能者上,弱者下。

職場裡能很好地生存下來,既要有人際關係上,一見高下的軟實力,更要有工作業績上,一決雌雄的硬實力。若想長久立於不敗之地,不做好平時的自我提升,幹出響噹噹的工作業績,於個人,於公司都是行不通的。

諾基亞,這家跨國公司曾一度佔據手機市場8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生產製造商。在這種絕對的壟斷優勢面前,諾基亞上至高管、下至普通員工,對自我提升變得麻木不仁,停止了技術層面的進一步自主研發,愈發固步自封起來。

結果,隨著觸屏技術的興起,iPhone手機的出現,短短几年時間,諾基亞原有的優勢便被消耗殆盡而慘遭淘汰,公司的多數員工不是面臨失業就是找不到好工作。

由此看來,職場要想生存得好,自我提升自然少不了。那麼,該如何優質、高效地做好自我提升?一直致力於研究華為內部創新和工作機制的資深高管培訓師黃繼偉,在《華為工作法》這本書當中,給出了10項具體策略,概括來講主要集中在如下4個方面:

1.保持學習

提及學習,不少職場人員在頭腦當中都會形成兩種論調。一種是“裝飾論”,認為學習無非就是獲得一紙文憑,放到簡歷當中做背書,顯得很高大尚。另一種則是“無用論”,感覺所學知識現在用不上,將來也不一定能用上,相比之下,能力與經驗更加重要。

實則不然,產生上述兩種論調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未能嚐到學習知識所帶來的甜頭。真正的保持學習,並非是那種漫無邊際、學啥是啥;沒有目的,看啥是啥的近乎“佛系”的學習,而是帶有明顯功利性的,是以實用為落腳點的。

對於華為人而言,在學習知識過程中,應有足夠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主要做到了3點:

首先,針對本職工作,強化專業。就是要圍繞提高工作處理能力,而進行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習知識要做到面面俱到很難且無必要,聚焦到自身本職工作領域,才容易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專業知識是否精湛,是員工學習成效的重要考量。

其次,針對對手差距,學到長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眼中始終盯著競爭對手的長處與優勢,甘當國小生,不帶成見,沒有傲慢地去學習人家過人的地方,在不斷地主動學習中縮小與對手之間的距離。

再次,針對薄弱環節,補齊短板。隨著華為公司向國際化邁進,華為人,包括管理層均暴露出英語能力不過關的問題。在一次董事會上,任正非面對董事成員說:“將來董事會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我自己58歲還在學英語,你們這些常務副總裁就自己看著辦吧。”

聽完任總的一席話,其他人也都開始跟著學起了英語。

能力上的缺陷,好比蛇之“七寸”,熊之“鼻子”,是非常薄弱的環節。我們所說的“掉鏈子”,往往也都是在這樣的地方出現。只有主動發現,及時加以彌補,才會讓自己的工作處理,變得無懈可擊,獲得很強的職場生存能力。

2.善於發問

華為公司內部有一條重要的生存法則,那就是“多問為什麼”。鑑於每年新入職員工多,且培訓時間較短,集中統一學習的時間有限。若要學習瞭解更多東西,主動發問則成為員工,尤其是新員工提升自我的一條“捷徑”。

當然,倘若需要通過發問來獲取新知,提升技能時,也是應注意方法和場合,既不能隨便亂問,也不能什麼都問,而是要把握住3條原則:

1.保持真誠。對於發問的內容,應是個人真心想知道的東西,絕不能將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有意地拿出來進行提問,引人被請教人的反感。並且問過之後,還要及時加以整理記錄,不再反覆地問同一個問題。

2.不恥下問。涉及到的請教物件,只要對方能夠為自己答疑解惑為準即可。無論是上級、同事還是自己的下屬,都要放低姿態,虛心求教。

3.突出重點。發問時,不能事無鉅細,事事皆問,而是重在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或者方法論,至於其它一些細節、具體事項,則需要通過自己摸索與思考,舉一返三地加以解決。

除上述3條具體原則之外,對於發問的時機與場合,比如對方在開會,情緒不佳、下班回家等,同樣需要加以注意,以免給被求教之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事實證明,多提問題,多向他人請教,能夠避開很多彎路,犯一些常規性的錯誤,有效彌補自身不足,加速個人工作技能與技巧提升。

3.注重做好

對於工作績效,任正非曾強調一個觀點,“我們從來不強調按工齡拿待遇”。這也就意味著,工齡的長短與待遇與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換句話說,工作做得多不能等同於工作做得好,相比較而言,工作做得好還要更勝一籌。

職場當中,會經常出現一種症狀,即“忙碌綜合症”,是指人們被重重工作、事務或者瑣事纏身而不能自拔的情形。

或許,你也會有類似的體會,只有工作忙起來,才能自身的重要性和“被需要”,刷到存在感。結果,整天忙忙碌碌,內心想到休息,但真正開始休息,卻又閒不住。

體現在工作中,則是忙完這一項,再接著下一項,一天下來,都處於疲於應付的狀態,活沒少幹,但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像樣工作卻並不多。

華為人員在一段時期也曾一度出現過以重加班時間,輕加班效率的所謂“床墊文化”,但盛行不久,便被“聰明地工作”所代替,旨在通過重視工作方法的改進、新技術新工具的應用,以此來提升效率。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

在工作方法選擇上,他們通常會按照收集任務、整理任務、管理任務清單、回顧檢查與開始行動等5個步驟進行,防止出現無謂的時間浪費。

在技術與工具運用上,他們則注重向高新科技要工作效率。比如,普及平板電腦辦公,員工在開會和做記錄時,要求攜帶平板電腦進行記錄。員工在彙報工作、制訂工作計劃時,必須以郵件的方式進行傳達等。

職場裡,做得多並不意味著就會受到重視,做得好,做得精才是體現自己的真正價值。效率為王,優質至上。

4.日有所獲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公式:1的365次方等於1,1.01的365次方約等於37.8,而0.99的365次方約等於0.03。

這一公式給出的結論是:若一年的365天,每天都有0.01的進步,全年下來便是37.8,而每天有0.01的退步,那麼年底的工作量或價值只有平常的1/30。

顯然,進步是驚人,退步也同樣嚇人,裡面的奧妙就在於能否保持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每天都能堅持進步一點,那麼最終會收穫更大的成功。

如何保持日有所獲,哪怕看起來有些微不足道?主要做到3點:

1.明確目標。始終保持清晰而有力目標做牽引,在一項工作上持續用力、獲得進步並直至目標實現。而不是今天做這件事,明天做這件事,後天就換成其他業務。

2.形成規劃。自身提升,並不是一種短期行為,需要的是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的韌勁兒,因而需要有一個較長的週期,通常是一個月、一個季度、一年或者幾年時間。

3.每天記錄。也就是要定期覆盤,藉助每天記錄得來的資料,形成的對比,瞭解進度,從中找到改進辦法的依據,加以超越,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職場上的自我提升,通常都不會呈現出突飛猛進的形式出現,更多的還是悄悄地進行,然後驚豔所有人。

《華為工作法》一書,每一章節開頭均由任正非內部演講提及的重要觀點、深刻認知與經驗總結為指引,採取觀點輸出、案例解析與歸納總結相結的方式,對華為公司25年來,在目標管理、工作執行、工作原則、工作修為等諸多方面形成的核心驗經與方法,逐一加以講解。

個人如遇工作挫折,時常翻看此書,當成工具書查閱,總能從中找到破解職場問題的啟示與方法。

身處職場,倘若你對當下工作,明顯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開展工作缺方法,沒抓手。身為職場小白,不知如何發力。而已是職場老手,卻一直處於工作“吃老本”狀態,不知如何提升自我,或者看到別人加速成長,個人卻總在彷徨。讀罷此書及系列叢書,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職場技能培訓總結2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穩,社會穩,國就富,民即強!

“20xx麥肯錫釋出了一個報告,我國有數百萬的勞動者急需學習新的技能,高技術技能人才需求上升51%,有2.2億的勞動者可能會變換職業。”北京教科院研究員王春燕列舉的資料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她指出,由於科技的快速迭代發展,一些崗位會逐漸消失或減少,同時會產生一些新職業,原來的一些崗位和職業內容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如智慧化生產製造業等,因此我們必須認識碳中和、新基建、數字經濟、科技進步帶來的變化,通過識變、應變和求變,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關於職業培訓的目的黃炎培先生早有論述與總結,它的總結對現代的職業教育仍有重要指導性,也可以說仍然是正確的,我們的培養是為未來的發展而準備的,這就是告訴我們職業教育開辦專業是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是社會需要什麼人才,未來生產,管理,服務等發展的趨勢是什麼,就研究什麼專業,就開設什麼專業,數字化時代對該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

1十Ⅹ的1就是企業,行業,不同的對用人知識,技能,素養等方面的標準規範,Ⅹ就是多個職業,為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實現人人出彩,人人皆可成才,促進就業,奉獻社會之目標就要按照標準去研發多個職業標準,依據標準培養出高素質多技能人才!

一一沈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