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地質學知識點總結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6W

構造地質學的研究物件與內容是什麼?地質學的研究物件是地殼或岩石圈的地質構造.地質構造可由內或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但構造地質學主要研究內動力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質構造的形態、產狀、規模、形成條件、形成機制、分佈和組合規律及其演化歷史,並進而探討產生地質構造的地殼運動方式、規律和動力來源。

構造地質學知識點總結

何謂地質構造?所謂地質構造是指組成地殼的岩層或巖體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發生的變形和變位,從而形成諸如褶皺、節理、斷層、劈理以及其它各種面狀和線狀構造等.

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處常規的地質研究方法外,還有以下幾方面:(1)地質製圖;(2)顯微構造與組構的幾何分析;(3)實驗構造地質學(模擬實驗).

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意義.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意義理論上在於闡明地質構造在空間上的相互關係和時間上的發育順序,探討地殼構造的演化和地殼運動的規律及其動力來源;而實踐意義在於應用 地質構造的客觀指導產生實踐,解決礦產分佈、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震地質及環境地質等方面有關的問題

沉積岩有哪些原生構造可以判別岩層的頂底面? (1)斜層理:每組細層理與層系頂部主層面呈截交關係,而與層系底部主層面呈收斂變緩關係,弧形層理凹向頂面,也即“上截下切”;(2)粒級層序:又叫遞變層理,在一單層內,從底到頂粒度由粗變細遞變,其厚度可由幾釐米到幾米.兩相鄰粒級層之間的下層面常受到沖刷,海退層位往往儲存不完整.但也有海退層位儲存完整者,即由底到頂由細到組;(3)波痕:可指示頂底面的波痕主要是對稱型浪成波痕.這種波痕不論是原型還是其印模,都是波峰尖端指向岩層的頂面,波谷的圓形則是波谷凹向底面;(4)泥裂:又稱乾裂或示底構造,剖面上呈“V”字型,其尖端指向底.除此而外還有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沖刷痕等,古生物化石的生長和埋藏狀態,如疊層石凸出方向往往指向岩層的頂.

水平岩層有哪些特徵?(1)地層未發生倒轉的前提下,地質時代較新的岩層疊置在較老岩層之上,當地形切割輕微時,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層,如地形切割強烈,較老岩層出露於河谷、沖溝等低窪處,較新層分佈在山頂或分水嶺上;(2)出露和分佈形態完全受地形控制,出露界線在地質圖上表現為與地形等高線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3)其厚度就是該岩層頂底面標高和底面標高之差;(4)出露寬度受岩層厚度及地面坡度的影響.

什麼叫地質圖?規格齊全的地質圖應包括哪些內容?地質圖是用規定的符號、顏色或花紋將一定地區內的地質情況按比例投影並繪製到地形圖或水系圖上的圖件.

一幅正規的地質圖應該有圖名、比例尺、方位(或經緯度)、圖例、表任表(包括編圖單位、負責人員、編圖日期及資料來源等)在圖左側為綜合地層柱狀圖,有時在圖下方附圖切剖面圖.

不整合的識別及其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地層古生物方面:上、下地層間缺失某些地層或化石帶;(2)沉積方面的標誌;上、下兩套地層在巖性和上巖相上截然不同,兩套地層間往往有古侵蝕面,並儲存著古風化殼、古土壤或與之有關的殘積礦床等.上覆地層的底層常有由下伏地層的岩石碎塊、礫石組成的底礫岩.(3)構造方面:上、下兩套地層產狀不一致,構造變形強度不同,褶皺、斷裂情況也各異;(4)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方面:上、下兩套地層經受的岩漿活動、變質作用期次、強度、型別及特徵不同.

理論上,地層不整合是研究地質發展歷史及鑑定地殼運動特徵和時期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劃分地層單位的之重要依據之一,有助瞭解古地理古環境變化;實踐上,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相鄰岩層中,常形成鐵錳磷及鋁土礦等沉積礦床;是構造上的薄弱帶,有利於岩漿及含礦溶液活動,有利於形成交代和充填礦床;對油、氣、水的儲集也具有重要意義.另工程上可作為穩定性評價的條件之一.

不整合有哪些型別?根據不整合面上下地層的產狀及其反映的地殼運動特徵,可分為兩種主要型別: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表現為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彼此平行,但在兩套地層之間缺失

什麼叫變形?變形程度如何量度?.物體受力作用後,其內部各點間相互位置發生改變稱為變形.變形可以是體積的改變,也可以是形狀的改變,或二者均有改變.

物體變形程度用應變來度量,即以其相對變形量來度量.

影響岩石變形的主要因素 (1)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質;(2)岩石的力學性質;(3)變形的環境條件,包括圍壓、溫度、溶液和孔隙壓力;(4)時間.

時間對岩石力學性質和變形有什麼影響?.時間對變形的影響有以下三個方面:(1)快速施力與緩慢施力對岩石變形的影響,快速施力不僅可加快岩石變形速度,而且會使其脆性變形加強,緩慢加力則會使同樣岩石表現為韌性;(2)重複受力對岩石變形的影響,使岩石多次重複受力,雖然作用力不大,也能使岩石破裂;(3)蠕變與鬆弛對岩石變形的影響,蠕變與鬆弛現象均與時間有關,實際上都反映了一條規律,即長時間的緩慢變形會降低材料的彈性極限.

影響岩石力學性質的因素有哪些?岩石力學性質除取決於岩石性質如成分、結構、構造外,不取決於變形環境,如圍壓、溫度、溶液、孔隙壓力以及岩石變形的速率和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和性質

時間對岩石力學性質與變形有什麼影響?時間對岩石的力學性質與變形有三個方面的影響:(1)快速施力與緩慢施力對岩石變形的影響;(2)重複受力對岩石變形的影響;(3)蠕變與鬆弛對岩石變形的影響。

什麼叫構造應力場?其研究意義如何?構造應力場是指地殼內一定範圍內某一瞬時的應力狀態。構造應場中應力的分佈和變化是連續而有規律的。研究構造應力場的目的秒在於揭示一定範圍內應力的分佈和變化和規律,及其對區域地殼運動的方式、方向及區域構造發育的制約關係,推斷可能在何處出現的某種構造等。

地應力在什麼情況下易集中.當巖體或岩層記憶體在早期斷裂再次發生構造變形時,在早期斷裂附近,特別是在斷裂帶的拐點、端點、分枝點、錯列點和待交匯點最容易出現應力集中.

岩石變形經哪幾個階段?在外力作用下,岩石一般要經歷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和破裂變形三個階段.

褶皺形成機制及縱彎褶皺作用的主要特徵.褶皺形成機制是指各種褶皺的形成方式、變形過程、形成環境和條件,以及影響褶皺形成的因素等.不同形成機制的褶皺,在形態、產狀、分佈及產出的地質背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

縱彎褶皺作用岩層受順擠壓力的作用而發生褶皺.單層縱彎曲的應變分佈是外弧一側受平行於弧的引張而拉伸,內弧受平行於弧的擠壓而壓縮,二者間無拉伸也無壓縮,為無無應變中和麵.中和麵隨褶彎曲的加強而和曲率的增大而逐漸向內弧(核部)遷移.

如果一系列岩層通過層間滑動而彎曲稱彎滑作用,縱彎褶皺引起的'彎滑作用的主要特點為(1)各單層都有中和麵,整個褶皺無統一中和麵;(2)褶皺不發生物質流動形成平行(等厚)褶皺;(3)層間滑動規律為上層面向背斜轉折端滑動,而下層向向斜轉折端滑動;(4)層間滑動引起層間剪下作用,形成旋轉節理、同心節理、層間破帶、層間破碎劈理及與樞紐直交的層面滑痕線理等 伴生構造;(5)兩個相鄰強硬層的彎滑作用,在轉拆端形成“虛脫”;(6)當強硬層夾有軟弱層時,可能形成層間小褶皺,其軸面與層面銳角指向鄰層滑動方向.據此可判斷岩層的頂、底面及背、向斜的位置.

當岩層縱彎褶皺時,不僅發生層間滑動,某些軟弱層會出現物質流動,這就是縱彎彎流作用,有下列特點:(1)物質從翼部流向轉折端,使轉折端加厚;流動受層面控制;(3)形成相似褶皺和頂厚褶皺;(4)產生線理、流劈理、構造透鏡體等伴生小構造.

橫彎褶皺作用及其特點.橫彎褶作用是指岩層受到垂直於層面的外力作用而彎曲成褶皺的作用,如地殼的差異升降、岩漿頂託、底闢作用及同沉積褶皺等都可形成橫彎褶皺.其特點為(1)岩層整個都處於拉伸狀態,無中和麵;(2)發生層間滑動作用及層內的彎流作用;(3)物質流動方向是從轉折端流向兩翼,形成頂薄褶皺;(4)伴生層間小褶皺的軸面與層面銳夾角指向褶皺的內弧方向;(5)形成穹窿等構造,並形成放射狀及環狀伴生斷裂.

簡述影響褶皺形成的因素影響褶皺形成的因素很多,諸如層理的發育情況,岩層的厚度,岩石的力學性質,動力作用的方向、性質,埋藏深度和基底構造等.分別述之即可(略)

如何確定褶皺的形成時代褶皺形成時代主要是根據區域性角度不整合分析法、巖相厚度分析法.此外還可以根據與褶皺相接觸的岩漿岩體的同位素年齡及重疊變形關係間接確定.大多數褶皺是成巖後,或主要是成巖後形成的,如果區域性不整合面以下地層褶皺,而以上民層未褶,則褶皺形成於下伏老地層中最新地層形成之後,上覆新地層中最老地層形成之前;對於在較長地史時期內逐漸形成的褶皺可通過褶皺地層的巖性厚度分析其形成時代.

什麼是柔流褶皺作用指高韌性岩石(如岩鹽、石膏、煤等)或岩石處於高

溫高壓環境下變成高韌性體,受到外力的作用而發生類似粘稠的流體那樣的流動變形,從而形成複雜多變的褶皺,如腸狀褶皺等

試述褶皺的主要要素,並畫出立體示意圖表示褶皺的要素即褶皺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核、翼、轉折端、樞紐、褶軸、軸面、脊和槽、脊線和槽線等.

核:又稱核部,泛指褶皺中心部分的地層.

翼:又稱翼部,係指褶皺核部兩側的地層.

轉折端:係指從一翼向另一翼過渡的部分.

樞紐:在褶皺的各個橫部面上,同一褶皺面的最大彎曲點的聯線.

褶軸:又稱褶皺軸線或軸.對圓柱狀褶皺而言,指一條平行於其自身移動能描繪出褶皺面(S)彎曲形態的直線.過去文獻中將軸面與水平面的交線稱為軸線,可指其延伸方向,常用於地質構造圖上.有的認為是軸面與褶皺面的交線,即本書指的樞紐.

軸面:又稱樞紐面,是指一組相鄰褶皺面的樞紐聯成的面.

脊和槽:在橫剖面上,同一褶皺面背斜或背形的最高點稱為脊,向斜或向形的最低點稱為槽.

脊線或槽線:同一褶皺面的各個橫剖面的脊的聯線稱為脊線,槽的聯線稱為槽線.

試述褶皺的組合型式平面上:(1)平行型;(2)斜列型(雁行)褶皺;(3)弧型;(4)帚狀;剖面上:(1)穹窿和構造盆地;(2)復背斜和復向斜;(3)隔檔式和隔槽式.(注:各教材不盡相同)

膝折作用及其特徵..膝折作用是巖性均一的薄層受到與層理平行或稍稍斜交的力的作用時,由於層間滑動受到某種限制而使滑動面發生急劇轉折,即繞一個相當於軸面的膝折面發生轉折而發生的褶皺作用.其特點如下:(1)常形成具長翼和短翼規則的單列膝折,短翼構成膝折帶(或稱扭折條帶),軸面為膝折面,有時也形成共軛膝折;(2)形態為尖稜褶皺;(3)幾何形態既為相似褶皺,又是平行褶皺;(4)形成機制上兼具沿層面的彎滑褶皺作用和沿膝折面的剪下褶皺作用;(5)膝折帶帶是一個剪下帶,同一列膝折有相同的剪下方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