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5.67K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查報告1

縣政協農業委員會根據工作安排,於20xx年3月中旬至下旬,組織部分政協委員開展了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的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情況

(一)農村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經濟結構日趨合理。20xx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6.87億元,比1997年的4.72億元增長45.55%,平均每年遞增7.6%。其中,農業產值38217萬元,林業產值518萬元,畜牧業產值24790萬元,漁業產值4086萬元。分別比1997年增長了37.6%、-12%、53%、55.4%。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7年的2189元上升到20xx年的2875元,上升了31.34%。農村經濟結構中,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比重持續下降,外出務工收入不斷增加。其比例由1997年的0.8:0.2變化為20xx年的0.6:0.4。全縣糧食、經作、畜牧、漁業四項產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33:25.9:35:5.6調整到20xx年的16.89:41.34:36.1:5.97。經濟作物產值比值上升了15.44個百分點,糧食產值比重下降了16.11個百分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日趨合理。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四大主導產業成效顯著。20xx年,全縣農業土地使用面積49.3萬畝(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42萬畝),用於糧食生產的面積27.9萬畝,佔57%,用於多經及生態農業的面積21.4萬畝,佔43%。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比例由1997年的79:21調整為57:43,糧食與經濟作物的產值比由1997年的40:60調整為28:72。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種植和畜禽養殖已成為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的四大主導產業,湧現了一批專業村、組。20xx年,我縣蔬菜種植面積已達5.38萬畝,總產量21.5萬噸;水果成片種植面積6.92萬畝,總產量5.26萬噸;花卉苗木種植面積2.95萬畝;出欄肉兔163萬隻、家禽1073萬隻,水產品養殖面積近2萬畝、產量10200噸。四大主導產業的產值達到38308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5.8%,已大大超過糧油產值。

(三)農業龍頭企業逐步壯大,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至20xx年底,全縣共有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2家,其中市級4家,縣級21家,街道、鎮鄉級27家。固定資產總額18619萬元,產值56922萬元,實現銷售收入49948萬元。龍頭企業用地21823畝,從業人員29550人,帶動農戶16767戶,農民從中獲得收入7540多萬元。另外,全縣還有種養殖專業大戶1700多戶,專業市場4個。新型農村合作組織12個,擁有會員1818人,帶動農戶5176戶,服務範圍主要是蔬菜、種子、水果、水產、蓄禽等方面,作用發揮較好的有廣東溫氏集團、渝西渝川公司、獅子太山果協、健龍蓮藕協會等。這些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為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農村土地有序流轉,農村勞動力轉移效果明顯。20xx年,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已達80856畝,流轉率為19.24%,涉及農戶31690戶,涉及工商戶2361戶。全縣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4.4萬人,佔農村總勞動力的52.1%,其中第一產業內部轉移120xx人,佔8.34%,使農村勞動力實現了就地就近轉移。除常年性用工外,不少龍頭企業還使用了大量臨時性、季節性用工,全縣農民從龍頭企業產業化經營中獲得純收入人均達到160元。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難。一是各級各部門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無力度;二是農業結構調整規劃實施差,發展零散。如十萬畝優質梨種植,成片的規模較大的果園不多;三是部分農民思想觀念落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喜歡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農業,不願調整農業結構;四是由於農民經濟基礎薄弱、資訊閉塞、技術缺乏,加之風險大,想調整結構卻不知如何調或者不敢調;五是部分農民資訊不靈,盲目跟著別人調,導致農業結構調整低水平重複,同類性農產品大幅度增加。由於對市場行情的變化規律把握不準,調整後見不到效益,甚至造成了損失,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六是農產品加工鏈條短、保鮮、包裝、儲運、銷售體系相對落後,農產品增值不大;七是農業受自然災害、市場行情的影響大,又缺乏農業種養業和自然災害保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

(二)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技術服務滯後。農民在生產與經營中多數“各自為政”,走公司+農戶+基地或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基地生產模式的不多,主要是農業龍頭企業少,規模小,象溫氏集團、渝西渝川公司這樣有帶動力的少。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少,規範化程度低,其示範帶動作用不夠強,全縣象獅子太山果協和健龍蓮藕協會作用發揮較好的合作組織不多。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業主與農民之間採用訂單農業、按利潤返還、按股分紅方式合作的少,影響了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積極性。因此,農業生產難以形成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的格局,不利於形成規模優勢、創特色品牌。加之我縣農技服務體系不能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主要是從事農技服務工作的專業人員太少,全縣農技專業人員僅佔在崗人員的14%,加之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技術指導服務不力,農業結構調整出現了重發展輕管理的現象,不能提供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的技術指導與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結構的調整程序。

(三)農業結構調整專案規模小,檔次低,精品少。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專案,除溫氏集團、渝西渝川公司、三業茶葉公司等專案規模較大之外,產品精品少。農業的標準化生產嚴重缺乏,無公害農產品少。部分農產品有比較優勢,但推廣擴張差,產業規模無法做大做強。如無公害蔬菜種植,主要集中在璧城街道,在全縣的推廣較差,種植面積和產量上不去;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有了一定規模,但是一般品牌多,叫得響的品牌少,無法實現高效益;梨子發展分散,成片的有規模的不多,目前產量低,效益不高。到目前為止,全縣種植梨子7.4萬畝,年產量1.5萬噸,畝平產量205.5公斤,畝平產值380元。在觀光農業方面就一個荷香苑,但規模小,檔次低。從總體來看,我縣農業結構調整好的專案少、精品少,而且總結利用差,提升推廣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的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夠理想。

(四)農產品加工與營銷服務落後。由於受傳統農業生產思想的影響,農業生產一般重產量不重質量,重實用不重加工、包裝與銷售。現有農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加工鏈條短,加工技術落後,銷售方法原始,銷售人員缺乏,致使農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同時,由於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一體化經營以及營銷大戶的缺乏,市場供求資訊不靈、銷售渠道不夠暢通,農業生產效益不高,影響了農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從四大主導產業來看,有一定加工能力和營銷能力的僅風味源兔加工、光寧珍禽加工、渝西渝川等幾個企業,而水果、蔬菜基本無儲藏、保鮮、加工企業。

(五)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制約了農業結構調整。我縣農業生產區內的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重要基礎設施,還遠不能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由於部分農業生產區域內道路不暢,原料、物資、農產品無法運送,農民和投資者想調整結構、擴大規模也無條件,加之用水用電無保障,用電按照營業用電收費等原因,影響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如蔬菜種植,交通條件較好或緊靠公路的地方的蔬菜單價,要比交通條件相對較差的地方的蔬菜單價要高。丁家的兒菜每斤要高5分錢,璧城的蔬菜每斤要高出1角5分至2角錢,差距明顯。

(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缺乏資金投入,發展困難。農業生產除業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納社會資金少,投資渠道單一。農業生產貸款難,限制了農業的投資規模,制約了結構調整。政府對農業的資金投入有限,除個別街道辦事處外,鄉鎮政府基本未安排資金投入農業發展。農業業主的資金投入後,無法實現再次抵押融資,不能實行滾動發展。加之農業生產週期長,風險大,利潤薄,積累少,資金週轉慢,投資回報期長等原因,致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資金缺口進一步拉大。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研究和制定有利於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政策和措施。一是進一步調整和制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發揮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作用。二是進一步研究改革農業扶持專項資金、退耕還林資金的使用和撥付辦法,要切實改進扶持農業專案和龍頭企業的方式,在扶持物件上,重點扶持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專案、龍頭企業,把它們做大做強,發揮其幅射帶動作用。農業扶持資金應主要用於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生產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最大效能地發揮農業扶持發展資金的作用。對龍頭企業要實行動態管理,認真統計考核,做到能進能出。三是加大對農業工作、農業招商引資、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的評選、表彰、獎勵力度。四是建立農副產品運輸的綠色通道,減免運輸環節的各種費用,降低農副產品的運輸成本,增強我縣農副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的收入。

(二)對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進行調整修編。隨著我縣鎮鄉、街道行政區劃和村規模的調整,以及二三產業的發展,應對我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進行修改調整。農業發展規劃調整應以培育主導產業、發展區域特色產品、創名牌產品為重點,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打造農業產品優勢產業帶或優勢區域。在堅持城郊型經濟和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的前提下,農村應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因此,在農業用地中,應擴大一般農田保護區的用地規模,縮小基本農田保護區的用地規模,以利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認真做好《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宣傳貫徹工作,積極引導農民的耕地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向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戶流動,形成土地適度集約經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三)突出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生態觀光農業。結合我縣農業產業特徵,進一步優化和發展優質伏淡季水果、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禽兔這四大主導產業,大力培育精品,發展精品,全面提升主導產業的檔次。同時,還應培育和發展新的優勢產業和產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產品加工鏈條,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產品效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把一、三產業特別是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第三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堅持走高效生態農業的路子,推進農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在璧青公路沿線以東,縣域公路主幹道兩旁,以及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培植我縣新的旅遊觀光景點,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走優勢開發、規模發展之路,使龍頭企業成為科技含量高、規模大、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努力探索和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和帶動作用。大力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社、綜合服務社、專業協會等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它們在生產、技術、銷售、資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和培育新的農業龍頭企業,特別要引進加工型和出口創匯型農業龍頭企業。

(五)做好農業技術服務、資訊服務以及資金籌集工作。在農技服務方面,首先要解決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和農技隊伍不穩的問題,其次是提高農技人員的科技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

示範、推廣工作,建設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大力普及農業適用技術、新技術,推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上檔升級。在收集和釋出有關農業的資訊方面,縣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通過新聞媒體、計算機網路等廣泛釋出農業生產、銷售、加工等方面的資訊,及時準確地收集、分析、預報、釋出國內外市場供求資訊,提供政策、法律、科技、生產、金融、行情等動態資訊,為農民的生產經營決策服務。在資金方面,除了政府加大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資金扶持力度外,金融部門還應積極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小額貸款和更多的信貸支援。採取設立農業風險基金、農業扶持資金等方式,為農業結構調整、農業風險性投資提供保障。

(六)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條件。應加大農業生產區的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設施的規劃和實施力度,加大投入,改善農業生產區域內的生產環境。要把農業資訊化網路建設和向專業戶延伸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安排專項建設資金,及早實施。用資訊化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服務。

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查報告2

一、XX鄉基本情況

(基本情況略)XX鄉純屬於農業鄉鎮。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農業結構調整對我鄉經濟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農業結構調整是經濟發展的永恆主題,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組成部份,是經濟發展中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是釋放結構能量,促進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和提高農村經濟執行質量的重要保證。幾年來,我鄉農業結構取得了重要進展,農業結構調整對我鄉經濟結構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如下:

(一)調整農業結構是XX鄉發展經濟的需要。XX鄉是一個農業鄉鎮,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一直決定著我鄉經濟發展的全域性。據調查20xx年我鄉農村經濟總收3655萬之中,農業收入佔68%以上。我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取決於農業結構的'改變。

(二)農業結構調整是實現農民增收奔小康的關鍵。通過幾年的農業結構調整,我鄉20xx年糧經比例為35:65。鄉黨委、政府積極引進經濟作物,如種植甘蔗1200畝,甘桔20xx畝,葡萄500畝,蔬菜5000畝,滇屯502優質稻1500畝,冬季玉米制種6000畝。大大地增加了農民收入。僅20xx年度冬季玉米制種收入600多萬元。平均每戶收入20xx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純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證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三)農業結構調整是二十一世紀農村經濟的內在要求。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發展的巨集觀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農業結構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機遇和挑戰並存,一是我鄉經濟生活己進入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的階段,農業結構調整順應消費結構的變化而變化。二是市場供求關係正發生變化,賣方市場已經轉向買方市場,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及品種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村大量的傳統產業必須相應調整。

三、農業結構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農業結構的現狀

農業結構調整從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黨中央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農業結構開始進入發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滿足市場要求為目標的新階段,市場銷路好的農產品和經濟效益高的經濟作物迅速發展。如我鄉的皺皮菜辣的種植在農業結構中起到主導作用,由政府引導產品推向市場,農民收入可觀,但未持續幾年以失敗告終。從九八年起純屬農業鄉鎮的XX鄉,農業結構中經濟作物主要是烤煙,甘蔗兩大產業,但由烤煙政策的變化,實行“雙控”政策,面積大大縮減,由原來的1500畝降到現在的300畝;甘蔗由於價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種植面積由原來的3000畝下降到現在的1200畝。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鄉農業結構調整是勢在必行,積極引進公司,採勸政府+公司+農民”的形式,進行產品結構調整。1998年在試驗178畝冬季玉米制種成功後,逐年進行推廣種植,到20xx年發展到6000畝,每畝收入1000元左右,純收入每畝800元,給農民帶來實惠,也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

(二)農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

幾年來農業結構的調整,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保證市場供給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從目前看,農業結構長期積累的矛盾並未根本解決,農業結構與市場消費、農民增收的要求還很不適應,農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勞動者素質低,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全域性利益。現我鄉冬季玉米制種實施五年時間,但農民不遵守合同,沒有信任,出現一些違反公司合同的現象。

二是農產品質量不完全適應消費多樣化的需求,品種單一;

三是農民不能有效地進入市場,農產品銷售不暢,價格低迷;

四是農產品加工轉化滯後,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民收入增幅減緩;

五是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態環境受到破壞;

六是農村第三產業發展緩慢。

我鄉20xx年第三產業總收入只470萬元,佔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3655萬元的12.8%,特別向外輸出勞動力收入只有3萬元。總之,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農業結構不合理。

四、農業結構調整的對策及設想

筆者通過調查全鄉農業結構調整的情況,認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道路。因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經營。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後,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也就是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生產結構的調整。在這個過程中,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調整結構,這龍頭企業提供所需的農產品。龍頭企業為了實現自己的需求,這農業結構調整提供市嘗技術、資金支援,提升農業結構調整的水平,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採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

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功能的強弱,關鍵在於龍頭企業實力的強弱。龍頭企業經濟實力強,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就大。因此,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龍頭企業建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龍頭企業要在稅收、信貸、出口等方面給以扶持。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培育一批大型龍頭企業,不斷增強它們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帶動、支援能力。應選擇一些經濟實力強的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和以農產品加工、營銷為主的企業,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行列,充當龍頭企業,發揮它們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的引導和支援作用。要鼓勵多種所有制形式、多種經營型別的龍頭企業的發展,防止重複建設,以合理的龍頭企業結構帶動農業結構的組合和優化。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以利於農業各部門、各產業均衡發展,形成科學的農業區域結構。

(二)採勸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發展訂單農業,實行“公司加農戶”,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增強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提倡龍頭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