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維權意識的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9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維權意識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維權意識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維權意識的調查報告1

1、學生認為哪種侵權行為最普遍,根據調查結果比例來看,學生在消費過程中遇到的價格欺詐情況比較普遍,在這一方面,我們提醒廣大同學在購買商品的同時一定要認真做到檢視商品質量,真正實現物有所值。

2、學生認為最普遍的不良消費習慣主要有:盲目相信廣告宣傳;主動索要和保管消費憑證的意識薄弱;購買商品一味圖便宜;受商家打折優惠誘惑,落入消費陷阱等。

3、學生認為危害大的不良消費習慣有:盲目相信廣告宣傳;購買商品一味圖便宜;購買“三無”產品;購買食品不注意保質期;受到消費侵權後不維權,不投訴等。

4、對於新校區消費情況,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絕大多數同學對校園超市商品的質量及價格等表示不滿意,同學們反映的意見主要有:超市的價格過高,品種不全;質量保質期應該註明,多設幾個收銀臺,學生人多容易擁擠;食堂飯菜量少、價格太貴,質量不夠好;校內消費場所不齊全;商品的價格高,沒有做到實實在在為學生服務;學生普遍對公寓的電費繳納制度表示不滿意,望學校相關部門能給予解決。

以上六方面反映出同學們在一些方面的維權意識還很淡薄,體現在:

1.維權集中於事後維權,在接受商品服務時的維權意識淡薄,沒有想到事先防範。

2.當遇到消費糾紛時不能採取正當有效方式進行維權。

大學生是知識分子的群體,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一定的法律素質,要敢於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希望通過本次調查給大家一個警示作用,希望大家拿起法律——這個有著國家強制力做保障的強大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大學生消費者要通過學習《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其它法律法規知識,不斷增強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牢固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善於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自覺與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作鬥爭。對侵權行為、違法行為要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使自己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及時有效保護。

此外,我們還深入學生,宣傳正確消費觀念,增強法律維權意識,做好學生和學校管理部門的紐帶作用,及時向學校反映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並伸出援助之手,給予熱情幫助,共同建立我們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美好的明天!

大學生維權意識的調查報告2

調查時間:20xx年9月10日-20xx年9月25日

調查地點:新疆烏魯木齊市

調查物件:各高校大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人: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會對個人的要求越來越高,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依法辦事,已成為人們的共同信念。一個國家的法律體制完善與否也日益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低的標誌。然而,根據有關資料表明:近幾年來我國大學生的違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可見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對大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我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歸類分析,對當前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情況有了初步的瞭解,同時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一定的計策。我還通過直訪大學生,更加直接、清楚地瞭解到大學生的心裡話,從而更加深入瞭解到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情況。

對新疆各大院校學生進行了法律意識問卷調查,發放問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有待提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準。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董輿教授通過他的法律意識調查報告顯示出:“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的高低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礎》課學時有限,要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是很困難的。因此,高校大學生在這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也是有限的。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欠缺、法制觀念淡薄。

法律意識是指人們關於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裡的總和。法制觀點是高層次的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於現存的法律規範、法律活動和法律關係等現象的概括和總和。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決定著大學生,甚至是以後走入社會依法辦事的自覺性。當前,非法律專業大學生法律知識匱乏,就容易產生錯誤的法律判斷意識、淡薄的法制觀念。在這種錯誤意識和觀念支配下的大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無法預料。

(三)法律權利意識弱於法律實用意識

權利和義務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體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法律觀念和法制觀念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主體的權利觀念的強弱,權利意識對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尤為重要。權利意識既包括對自我權利的認識、要求,也包括對他人權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沒有對他人權利的尊重,就沒有現代意義的權利觀念。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法制建設的進行,大學生越來越關注一些法律現象,在事關社會問題的解決尤其是身邊的涉法問題時,他們能首先想到應該運用法律。但是,當他們自身遇到問題時,卻因缺乏權利意識而極力迴避,既缺乏對自己權利的維護,又缺乏對他人權利的尊重。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關自己的利益時,比如說在評優評獎、入黨、就業、擔任幹部等具體切身利益面前,卻一馬當先,採取儘可能的手段,逃規避法為自己謀利,有時甚至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在一方面,當自己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權益時,比如晚上熄燈後大聲喧譁,影響他人休息,不經允許隨意拿別人的東西,考試作弊等,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權利,甚至極力逃避,推卸責任,企望能法外開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擔法律責任的意識的勇氣。

(四)法律意識層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主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高低的主要依據。掌握法律知識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與法律意識成正比,隨著我國法制的不斷健全,內容的不斷豐富,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知識水平也應隨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並不理想。高校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課而忽視基礎課,因而多數學生對基礎課只有到了考試的時候才臨時抱佛腳應付了事,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大學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礎課上好,就不會有紮實的法律基礎知識。同時,除了法學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礎課課時過少,教師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識,大學生也只不過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識。由於當前大學生法律基礎知識比較薄弱,法律知識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了他們一些錯誤的法律觀點、淡薄的法制觀念。錯誤的法律觀點主要表現在:一是權與法不分、有不少學生認為在當今中國,權大於法;二是違法與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來;三是道德與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規範作為法律規範,把道德情感當作法律準則,認為不符合道德規範的就是違法,淡薄的法制觀念主要表現在:當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不知道用法律手段類似保護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棄法律武器。

(五)大學生的法律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脫節

在我國任何一所高校都開設法律基礎課作為非法律專業學生的選修課,在法律基礎課上通過老師的講授能夠學到一定的法律知識,學生們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但是在現實中,如同學之間發生矛盾衝突時,有的同學就不能採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往往是頭腦一熱,就採取一些過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終造成嚴重的後果;有的同學則是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卻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因此,提高大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的實踐能力,使其學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一)有的家長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溺愛、袒護和嬌縱,致使孩子對自己的不良行為產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現問題後採用極端粗暴方式管教,無情的謾罵,甚至趕出家門。另外有的家長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二)學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學生的智育教育,對學生的品行教育重視不夠。為了應付考試,有壓縮、擠佔其它非考試科目課的現象發生。雖然學校有教給學生一定的法律知識,但卻只侷限與課本或書面上,未能真正教會學生運用法律,導致學生只會口頭上的法律知識。

(三)、社會誘因的侵蝕。

近幾年來,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大學生有很大的腐蝕作用,文化部門有時對文化市場管理不夠嚴格。另外,當前社會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識淡薄,在這種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造成大學生對法律的不重視,導致有些大學生由於存在僥倖心裡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一)有的大學生法律觀念淡薄,不學法、不懂法,往往從一些影視作品、電腦遊戲、書刊雜誌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加上他們有的認識問題的能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看問題簡單、片面,待人處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經過深思熟慮,常常不計後果。

(二)有的大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加上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大,心理長期受壓抑,缺乏傾訴物件,平時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成為違法犯罪的心理動因。再加上易衝動,不能剋制自己的情緒,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嚴重後果。

(三)有的大學生雖然對法律知識有一定的瞭解,但在現實生活中,受他們所處的環境和背景影響,往往會因為剋制不住私慾而忽視了法律做出違法的事情。

由此可見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因素有很多。根據調查顯示,有的大學生認為家庭對他們法律意識的影響較大。他們覺得父母是孩子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作為一名大學生要學習法律知識,學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護法,只有全體人民的法制意識加強了,才能實行依法治國,我們的國家才能不斷強大。然而,目前我國一部分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還比較低,未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有些大學生雖然認識法律知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未能將其合理運用,這也是當前大學生在法律層面上的一大弊病。

大學生維權意識的調查報告3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主力軍,他們有著敏捷的思維,善於獨立思考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注重個人的現實利益,對自己的素質要求較高。但由於某些社會風氣、社會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對法律沒有足夠的信任,因此沒有確立對法律的權威。其次,大學生法律意識不成熟。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跨越青年和成年的群體,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不成熟性。社會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等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偏差。另外,當今大學生法律意識淺薄,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權益。當前大學生在違法犯罪面前,沒有足夠的膽識和法律意識,缺乏正義感。與此同時,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生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識,大多僅限於課堂上老師的教導,而不主動學習法律法規。

有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明顯增多,佔社會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續上升。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康樹華曾主持過一項調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個社會刑事犯罪中約佔33%,其中大學生犯罪約佔1%。

總之,當前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在大學生的頭腦中法律的權威還沒有完全徹底的建立起來。但是,眾所都知,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也是維護正當利益的利器,只有充分了解法律、運用法律,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因此,我們進行了以大學生法律意識為主題的問卷調查,希望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法律意識現狀進行了解和分析,增強我們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1、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進行客觀、準確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的基礎。

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橫跨青年和成年的群體,由於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加之歷史原因、外部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為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準確地瞭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和法律需求,對於提高法律教育的針對性,切實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大學生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長遠方針,

是國家法制建設的百年大計,是促進培養現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的目標,而社會主義法制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於公民法律意識,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決定法律本身的命運。大學生群體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後備軍。這個群體的法律意識強弱,直接影響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瞭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及存在的問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大學生維權意識的調查報告4

1調查研究背景介紹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程序上有很大的進步,並且已經取得比較驕人的成績,同時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也日趨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但是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利益分配出現比較大的差距,當前社會出現許多影響社會治安形勢的不安定因素,同時青少年的違法犯罪現象越來越頻發,並呈現低年齡化趨勢,犯罪傾向組織化,暴力化和手段成人化。這些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學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調查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1調查研究的目的

未來的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中流砥柱,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程序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一個具有戰略性意義的重大課題。我們要通過研究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掃除培養他們法律意識的障礙,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維護社會穩定和推進我國法治化建設程序。

2.2調查研究的方法

我們通過積極汲取現有的關於法律意識培養的理論成果,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與改進大學生法律意識目前存在的不足,筆者這次所做的調查主要採取問卷形式,綜合運用比較分析法、歸納與演繹法、心理分析法等,試圖多角度、多視野來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現狀進行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歸納出目前該群體在法律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原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工作的開展和推進中國法治化的程序。

2.3調查研究的意義

2.3.1有利於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等多方面。其中影響他們最重要的素質是思想道德素質,而法律意識作為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低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既有助於提高大學生遵紀守法、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也有助於提升他們的維權能力,同時還可以預防和減少大學生的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2.3.2有利於構建安全、和諧的校園

大學生群體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加之其法律意識比較淡薄,造成他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存在著欠缺,導致他們在遇事後會比較盲從並易衝動,從而誘發犯罪的產生。大學生違法犯罪已成為一個不容迴避的社會問題,因而注重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這樣不但可以引導大學生做到自覺守法、用法,還可以預防和減少大學生違法犯罪,維護校園的和諧與安全。

2.3.3有利於實現法治的現代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實現法治現代化能夠推進依法治國的程序,法律意識尤其是法律信仰,是實現法治現代化的內在動因。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法律至上意識、平等意識、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他們釐清民主與法治、自由與秩序、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從而推進法治建設的現代化程序。

3調查研究設計

3.1調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次調查中,根據我們的調查內容,調查目的,我們此次選擇的調查方式是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收集資料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填問卷法,二是結構訪問法。

20xx年1月26日至2月24日,我們通過傳送問卷進行網路調查和在校調查,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此次問卷調查共發放600份,收回問卷573份,其中有效問卷566份。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3.2調查問卷的設計

在調查問卷的設計過程中,我們參考了諸如殷發志撰文的《上海市市民法律素質抽樣調查的統計分析報告》等研究社會大眾法律意識的文章,參考了諸如張萍、強昌文的《大學生法治意識現狀及分析報告》等以大學生法律意識為調查物件的文章,以及參考了舒國澄、李巨集勃的《法理學階梯》等法理學著作,吸取了檢察院法院工作者提出的中肯建議。

調查的物件:

本組人員在河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燕山大學和石家莊鐵道大學實施研究調查,以獲取最新、最真實的資料。

4調查問卷的剔除類別

(1)整份問卷答案呈規則作答的,如同一性作答、波浪形作答等。

(2)同一題目選兩個或兩個以上答案的。

(3)整份問卷漏答題目2個以上的。

5調查問卷資料分析

我們運用張文彤的《統計分析教程》和李沛良的《社會研究的統計應用》進行較深入的分析資料,最後用了spss中的頻數分析、交叉性分析、關聯性分析等多種分析方法,較客觀和較正確地反映了河北大學生法律意識狀況。在原因分析和培養途徑分析方面,我們廣泛應用交叉性分析,把各個獨立的調查問卷所涉及問題結合起來,使相關問題在資料上互相聯絡,從而發現單純用頻數分析所不能揭示的問題。

從總體來看,大學生對法治社會認識還是處於一個偏低的水平,做到深入認識瞭解並形成自己思想的人較少,獲取法律知識的意願並不大,熱情也不高漲,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單一,被動接受法律知識,不符合朝氣蓬勃與思想上進的大學生形象,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的。儘管大學生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會採取法律措施,依據法律程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對政府的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卻並不是很信任,我國仍應繼續加快法制社會的建設工作,加快民眾尤其是大學生這樣的高階知識分子法律意識的建立。

據調查發現有21.3%的大學生學習法律專業是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19.6%的學生對學習法律知識的意義仍持有質疑,由此可知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知之甚少,對其將來的生活等有一定影響。而對於學校或相關部門組織的法制宣傳活動或講座,26.6%的大學生認為能學到東西願意去,25.2%的大學生覺得太形式主義沒意義,28.4%的大學生覺得浪費時間。當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時,39.1%的學生會以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利益,但還是有21.6%的大學生只是對之抱有無奈之情。同時我們發現,大學生認為報刊、電視廣播等新聞輿論的監督是最為有效的,認為黨委、政府、人大等領導機關有效的人數為14.3%,也存在12.6%的學生對此表示說不清,這無疑表明了有一部分大學生法律知識缺乏,對法律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通過以上資料統計,不禁引起我們的思考,還有部分大學生不選擇法律武器的原因是什麼呢?據調查,我們發現有21.3%的大學生缺乏法律知識,而認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識且能靈活運用於解決現實問題的學生只佔35.5%,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的學生佔43.2%。這很明顯地表明大學生缺乏主動運用法律知識的意識,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只停留在感性意識階段,缺乏理性法律意識,實際運用能力不足。

6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建議

6.1優化法治環境

6.1.1積極推進法制建設

首先,加快立法程序。加強立法,有法可依是實現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前提。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法律,已經初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法律制度體系。但日益變化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又對當今的法律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快立法步伐,制定完善的法律體系是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為當代大學生創造良好法治環境的必要條件。

其次,加強司法公正。司法活動對當代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的培養有著直接的影響,法律需要通過嚴格的司法活動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和執行,而且由於大學生對社會政治的敏銳度非常高,更傾向於關注國家機關對待熱點問題的態度,也就是說當代大學生較容易通過司法公正執行獲得對司法公正性的認可,從而對法律產生認同感和信任感。

最後,樹立法律權威。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有賴於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就當代大學生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樹立法律信仰。第二,積極宣傳法律知識。第三,勇於同違法犯罪的行為作堅決的鬥爭。

6.1.2改善網路環境

當今社會,網路作為資訊交流的平臺也愈來愈受到大學生的青睞。毋庸置疑,網路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方便和快捷,然而,其消極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色情、暴力等低俗內容,嚴重汙染了網路環境。因此,為了使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就需要為大學生創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網路環境,就必須實施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改善網路環境,以遏制大學生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

首先,加強網路立法。加快網路立法程序,構建法制化的網路文化管理機制,尤為重要。其次,加強網路技術防範。最後,建立和完善網民舉報制度,聘請一批社會責任心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網友為義務監督員,協助有關部門監管網站,把網民舉報與技術監控結合起來。

6.2建立法制校園文化

6.2.1提高當代大學生對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高等院校作為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陣地,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律政策,將法制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培養大學生的法律信仰,使其樹立法律至上的意識,增強法律素養。

6.2.2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教育

(1)推動法制教育課程改革。高校要高度重視法治教育,充分考慮在校大學生的自身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加以教學,以此增強法律教育課程的實效性,從而真正發揮好法治課堂的作用。如豐富法治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擴充套件法治教育渠道、構建有效實踐環節等。

(2)實行依法治校。首先,建立健全校園法規制度。高校要建立健全各種校園規章制度,同時結合教育教學的日常工作實際,參照國家法律法規,制定適應現代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方面工作的規章制度,讓學校所進行的各項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進依法治教和學生管理法治化,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行事的良好局面。

其次,設定法治機構,和諧校園的建設離不開社會各種力量的積極參與和努力,各高校不但需要設定完善的校規校紀,而且要加強法規的有效執行。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校應該通過以法育人等經常性的校規校紀教育,及時糾正大學生的不良行為,創造校園法制宣傳的良好氛圍。應努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培養法治意識創造條件。一是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形成一個有時代精神,秉承優良傳統,推崇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圍和環境,薰陶和感染高校在校學生,將優良傳統和作風轉變為學生自身素質;二是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積極向上思想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三是要利用校報、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正確引導校園裡的各種思潮和文化現象。

6.2.3鍛鍊大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

高等院校應高度重視法律實踐活動,將法制教育與法律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理論聯絡實際,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大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社會調查;邀請有辦案經驗的法官、檢察官、公安人員或律師來校舉行法律講座;舉辦一些法律知識方面的辯論賽或演講;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法庭”等活動。法律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6.3重視和完善家庭教育

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家庭作為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第二課堂,父母是孩子的首個教育者,他們對子女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作為父母,應該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培養子女的法律意識,從小就開始認真教育孩子的行動。家長應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並且為子女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氛圍是否良好直接影響著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大學生維權意識的調查報告5

訪談人:沈巨集彬被訪談人:某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張總經理

問:我們即將面臨畢業去實習了,在實習之前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準備?答:首先梳理自己已有的專業知識能力,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儘可能做到揚長補短。其次有目的地提前鎖定一些目標實習媒體或單位,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關注和調研,做到有的放矢。最後可以閱讀一些人際交往或社交禮儀的知識,力求在細節方面也做到位,也可以嚮往屆師兄師姐討教實習的一些鮮活的經驗,以利於較快地適應角色和心態的轉變。

問: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做些什麼工作?您是否滿意這樣的工作狀態?答:很多時間要花在看書,除此之外,關注期刊動態,審稿也是我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有時候感覺在兩種相關的職業之間穿梭比較有趣,也很有收穫。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我覺得它目前可以承載我對職業的那些想像,也符合我當前的期望。

問:您做這份工作都收穫了些什麼?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是什麼?哪些方面比較成功?哪些工作比較有挑戰性?能得到怎樣的成就感或滿足感麼?您打算從事多久?

答:這份工作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是一種視野和心態,通過這份工作,我與這個世界有了某種微妙的關聯,可以開闊地觀察這個世界的變化,使自己與它保持同步。最喜歡的是雜誌能通過文字的力量來影響一些人的思想,這種影響是向上的積極的。最不喜歡的是雜誌為市場所迫,一味迎合市場。這份工作培養了我對文字和思想的鑑賞力,也鍛鍊了我統觀全域性的能力,這也許是我比較滿意的地方,說成功,覺得遠遠不及。目前對我而言,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市場,如何做一份有市場有品位有受眾的雜誌是我一直思量的。

問:您認為如何才能做好這份工作?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技能或者經驗之類的?答: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個人全心全意地投入,而且應該滿懷熱情,喜歡是做好的前提。我覺得很多知識技能或經驗也許並不是先前都已經積累了,而更多地是在進入工作之內,抱著一種開放、包容、謙虛、好奇的態度慢慢習得的。當然現在你們可以提前閱讀觀察一些期刊或者編輯學刊之類的內容,還要鍛鍊自己的文字能力。

問:您認為什麼樣的個人品質、性格和能力對做好這份工作來講是比較重要的?答:雜誌是一種可以影響人的事業,所以不能有絲毫的輕視與疏忽,一個編輯應該有一種挑剔和批判的眼光,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危險或錯誤東西對讀者的誤導;一個開闊的眼界,這樣可以進行最大限度的甄選;一份執著,可以保證雜誌

不會隨波逐流,一種熱情,可以讓雜誌生氣盎然;一手過硬的文筆,可以讓雜誌獨立地表達自己的聲音。

大學生維權意識的調查報告6

在當前法制社會下,法律無處不在,為一個有秩序和諧的世界提供了保障。但究竟什麼是“法律”?這個問題估計大部分人難以給出一個正確的定義。而作為祖國的下一代,最富有青春活力的人群,大學生對法律又抱有怎樣的意識?本次的調查旨在關注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以便深入瞭解現狀,發現問題,修補法律意識的漏洞。

關鍵字:大學生法律意識

前言:

什麼是法律?法律是一種社會規則,通常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範。法律的存在保障了社會的秩序性,保證了我們安定的生活,同時,法律也賦予了我們一定的權利。但,法律到底限制了什麼?法律又給了我們什麼?這些問題,有幾人關注過?

大學生作為當代最有活力的一個群體,是祖國未來的棟樑,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模糊,那麼,當大學生擔起祖國的大梁時,法律存在的意義是否會被削弱?不能善用法律維權,甚至無視法律的底線,傷害他人這些都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法律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對每一個大學生素質修養的必備要求,是能夠懂法運用法律的前提;對實際案例的解決是法律意識高低的具體表現,具有直觀性。

所以,本次調查旨在瞭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現狀,以便發現並解決問題。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實證考察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實證考察情況綜述

經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在很多法律概念都存在主觀臆斷的理解。大學生往往對這些問題的理解侷限於生活層面,也就是說,沒有上升到一種以法律的觀念來思考問題。

大學生大部分都能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但對法律多持“模糊”觀念,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員表示可以清晰闡述出日常所需要的法律知識。大部分人表示對法律的理解來自於電視節目諸如“法治天下”或者來自新聞以及新聞評論等,很少有人能夠主動去查詢某方面的法律知識。當被問及如果遇到糾紛等需要法律解決的事件時,你會如何做,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講道理”,很少有人會為此專門請教法律方面的專家或者自己查詢相關法律,而是如辯論一般,甚至爭吵。從統計中發現,對於法律相關術語的認識,各個型別的的選擇差別不太大,但其中,我們也能看出一些差別。比如年級較高的學生法律術語的正確率明顯高於年級較低的學生的正確率,這也是法律意識隨年齡增長得到提升的表現,這是一個可喜的發現。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問題的分析

此次的調查結果說明,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普遍比較薄弱,沒有太過在意生活中的法律問題。況且,在目前功利化思潮的影響下,大學生寧可多花時間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以便為考研或者就業減輕阻力,也不願將時間花費在法律知識的學習上。更何況法律知識枯燥乏味,很難提起大學生的興趣,所以大學生都很“自覺”地放棄了法律知識的學習,很自然的,法律意識也不會有所增強。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問題

(一)學校相關教育匱乏:

大學前,因為法律不列入考綱,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校自然會減輕法律知識的教授和法律意識的培養,使大學生自小不識法律,缺乏對法律基本的認識。進入大學後,很多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應用,而長時間後,知識便逐漸淡忘,每個非法學專業的專業都開設有法律知識的課程並詳細講述相關的法律知識,然而,學校並未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而最終流於形式。

(二)大學生本身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

進入大學,在功利化思潮的影響下,大學生寧可將時間分配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除了法律專業的同學,大學生基本不會自覺去學法律,一是因為法律課程本身難免的枯燥乏味,二是因為學習法律對大學生的考研或者工作並沒有很大助力,所以大學生自覺將其排除在學習範圍之外。

(三)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競爭的愈發激烈,社會需要的人才水平越來越高,大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就業,她們關注的也是就業,所以,大學生學習努力的方向是和市場需要相結合的。但,社會對於大學生的法律知識並沒有特別的要求,這也造成了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忽視和法律意識的淡薄。

三、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建議

(一)政府加強法制宣傳

大學生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主要為網路和電視上諸如“法治天下”一類的節目。政府應以此為突破口,增強法律知識的宣傳力度,比如建立專門的大學生普法網站,舉辦面向大學生的有關法律的活動等,讓大學生多途徑多方面學習法律,增強法律意識。

(二)學校加強法律知識的教授力度

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陣地是學校,最容易給大學生影響的也是學校。想要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校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也是極其有效的。學校在開設相關課程的同時,同時也應該重視法律教育,並組織相關活動,比如,學校可以督促學生組織進行“模擬法庭”一類的活動,以此彌補法律學習枯燥的缺點,讓大學生懂法用法,同時學校也可以組織大學生進行法律相關的志願活動。最重要的是,將法律運用於實踐之中。

(三)大學生自己改變觀念

外界的影響是其次,最主要的還是自身。大學生自己要糾正對法律學習的錯誤意識,不要認為學習法律是無用的。大學生應自覺加強自身的法律素質,努力掌握法律知識,適當地參加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講座、模擬法庭、辯論會等活動,自覺地做到遵紀守法。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善於、勇於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護自己。大學生在自己學習、掌握相關法律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向其他人宣傳法律知識,促使人們多一點了解、熟悉我國的法律法規,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遵紀守法風尚,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發展。

本次調查讓我感觸頗深,在科教興國的今天,大學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角色更加突顯,其法律素質是衡量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公民素質的硬指標,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在新時代下,提升大學生法律素質無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環節。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發現了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優缺點,分析了原因,提出瞭解決辦法,希望能夠對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升有幫助,也希望我國法治能在無數個具有高法律素質的公民的努力下獲得更大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