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學生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7W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學生調查報告

學生調查報告1

一、調查物件

三年級、五年級學生,學生年齡在7—11歲之間。

二、調查形式內容

(一)調查形式

1。問卷調查

三年級學生50名,男女各25名;五年級學生50名,男女各25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和我校學生家庭環境的特珠性,制定中、低兩段不同樣卷調查問卷。

2。個別談心

對問卷調查中和師生交流了解中發現的個別問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

3。實踐活動和班會

通過有目的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和主題班會,瞭解學生在網路活動中的現狀,發現問題及時引導。

(二)調查內容

對於五年級學生主要從學生有無接觸不良網站不良資訊、處理不良網站不良資訊的方法、網路對個人影響的方面、網路對學習的幫助、學習退步原因受到上網影響等方面調查。

對於三年級學生主要從學生上網時間、上網目的、上網地點、對網路的看法、對網際網路資訊的看法、家長對學生上網的態度、對學生上網的監護等方面調查。

三、調查結果

(一)現狀

在調查中發現,高年級學生上網人數多於低年級學生,男生上網人數多於女生上網人數。上網人數佔總人數的92%。

學生上網的目的主要有:幫助學習、聊天、遊戲、個人愛好。

學生在校進行計算機課程學習時,老師按照教材內容實施教學,基本上在無網路的狀態下學習,實踐操作偶爾上網,所以學生上網主要在家裡,我校學生大部分來自鄉下,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學生由媽媽或爺爺奶奶在縣城租房陪伴讀書,住在出租房內,多數學生在沒有家長的管護情況下上網,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條件上網,使得這一部分學生到網咖、到朋友家中上網,失去家長管護,容易受到網路不良影響的侵害。低年級學生有的還沒有上網的經歷,能上網的大部分並無荒廢學業,陷入網中,但也有個別高年級學生在家長監管不得力的情況下,出入網咖,或過度上網的狀況,還有的出現不安全事故。

(二)問題及建議

通過網路學生可以學習國小作文、國小奧數、國小舞蹈、兒童教育、手工製作、簡筆畫、變廢為寶、橡皮泥、黑板報、樹葉貼等等,豐富課外知識,學生還通過網路參加班級名片設計活動、參加班級安全教育、衛生防疫知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電子板報編輯、參與班級主頁的製作、參與國小生網頁製作的比賽、參加網上繪畫、徵文活動、還可以參加班級QQ群的學習和討論,在這些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髮揮自己的`在資訊課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提高個人的網路操作水平,有效地利用網路,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在網路中找到童年樂趣,端正了上網態度,樹立了正確意識,形成了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

但是在使用網路時,有時候正在網上學習會自動彈出一些色情或庸俗的圖片和內容,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有的國小生被網路各種資訊的吸引,一時沒能管理好自己,沉迷於網路遊戲、聊天中去,使心理髮生變化,不願和家人同學來往、不願上學完成作業、也不按時吃飯休息、過度地上網視力下降等等;還有的國小生容易被外界干擾,自我保護能力差,在網上聊天遇到壞人分辨不出來,給壞人實施詐騙、教唆等犯罪活動留下可乘之機;有的國小盲目崇拜、模仿網上某些行為,做出犯罪活動自己還不知道,結果成為少年犯。

作為老師、家長,要加強學生上網環境的安全教育,告訴他們上網必須要選擇合適的環境,雖然老師、家長不強硬限制學生上網,但要有時間限制、有選擇地指導上網,應該在家中或學校機房由家長和老師輔導上網,向學生推薦一些與國小生學習生活有關的網址、有學習價值的網站國小生、兒童樂園、少兒天地學校的網站、班級網站、等。組織學生利用有效資源開展有益的網路活動。網上閱讀,幫助寫作;網頁製作比賽,建立自己的主頁;網路搜尋,搜尋植物、動物、汽車、飛機等圖片,並瞭解相關內容,豐富課外知識;網上學習:學少兒歌曲、舞蹈、學會繪畫、手工等等;參與討論、參加比賽;參加學校及班級網上平臺的學習和討論;參加徵文、繪畫等比賽。

總之,通過正面引導、教育以及對學生上網做具體指導,使網路文化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起到積極的影響,道德行為健康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2

一、調查目的

“作文難、作文難,難於上青天!”這是農村國小生對寫作文的普遍感受。而作文教學也是農村國小語文教師公認的難題。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為何形成如此尷尬的局面?為了對農村國小作文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我對目前農村國小生作文現狀做了一次詳細的調查。

二、調查過程

調查時間:20xx年9月

調查地點:折家坪鎮中心國小

調查物件:折家坪鎮中心國小50位國小生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座談談話法

結合實際設計調查題目:

1、你喜歡寫作文嗎?( )

A、喜歡 B、一般 C 、 不喜歡

2、你覺得的寫作文的目的是什麼?( )

A、 應對考試,獲得高分

B 、展現自己非凡的才華

C、 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

3、寫作時,面對作文題目的第一感覺是:( )

A、腦中空空,無從下筆

B、 稍作思索,便有“成竹在胸,一揮而就”。

4、你在寫作時經常會出現“心中有,筆下無的”情況嗎?( )

A 、經常出現 B 、偶爾出現C、從來沒有出現過

5、你在家參加勞動嗎?( )

A、自覺幫家長幹活 B、有時候幹 C、很少幹

6、你閱讀的書籍多嗎?( )

A 、非常大豐富 B 、單一的作文書C 、很少讀

7、你堅持寫日記或週記嗎?( )

A、 堅持每天寫 B 、時寫時斷 C 、老師佈置了才寫

8、你喜歡什麼樣的作文批語?( )

A、多肯定優點,少些不足B 、多指正不足,少些誇大的表揚

9、你喜歡老師評獎作文?還是同學之間互評? ( )

A 、老師評講為主,學生互評為輔

B 、同學互相評講,老師作必要的指導

C 、老師評講學生認真聽講

10、你喜歡閱讀嗎?( )

A、非常喜歡 B、比較喜歡 C、一般 D、不怎麼喜歡

11、你讀書是因為 ( )

A、對閱讀感興趣 B、想獲得知識 C、老師、家長的要求

12、你每天用多少時間進行課外閱讀?( )

A、低於15分鐘 B、30分鐘左右 C、一小時以上

13、你一般會選擇什麼時間進行閱讀?( )

A、假期 B、午間休息時 C、晚上睡覺前一段時間 D、其它:

14、平時,你哪方面的書讀得比較多一點?( )

A、卡通漫畫類 B、童話寓言類 C、學習輔導類 D、科普類E、其它:

15、你通常會怎樣讀書?( )

A、邊讀邊勾畫 B、邊讀邊思考 C、通讀 D、粗略地讀

16、你有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嗎?( )

A、經常寫 B、有時會寫 C、基本不寫

17、你願意與別人交流讀書體會嗎?( )

A、願意 B、偶爾 C、不願意

18、一學期你大概能閱讀幾本書?

A、 1—2本B、3—5本 C、6—10本 D、更多

19、你覺得課外閱讀對你的學習有幫助麼?

A、 幫助很大 B、有所幫助 C、幫助不大 D、沒有幫助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1、學生喜歡寫作佔36%;不喜歡作文的佔20%;有44%的的學生表示感覺一般。

2、有26%的學生覺得寫作文是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24%的學生覺得作文是為了化展現自己的才華;50%的學生認為寫作是為了應對考試。

3、有64%的學生認為面對作文題目會感到困難;36%的學生認為,寫作別非難事。

4、有16%的學生自覺參加勞動;24%的學生有時幫家長幹活;60%的學生在家很少幹活。

5、有20%的學生閱讀的書籍內容豐富,認為多一些讀閒書雜書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提高作用最大;80%的學生只有“滿分作文”等單一的作文類書籍。

6、30%的學生堅持勤於練筆;46%的學生時斷時續;34%的學生老師佈置後才寫。

7、作文評價方面有75%的學生渴望“賞識”,特別是得到老師的鼓勵。並希望採用多樣的評價方式。

以上調查結果中的表明:

1、農村國小作文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考試”仍為作文的目標。

雖然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也在不斷地改變,但領導、家長、社會對教育教學的評價使教師和學生都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分數仍然是學生和教師的“命根”。因此學生是為了在考試中得高分而努力在平時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教師也就圍繞“考試”來訓練學生的作文。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生的作文積極性。

2、學生缺乏生活的體驗,缺乏情感的體驗,因此感覺沒東西可寫。

隨著計劃生育的深入,農村的獨生子女增多,即使不是獨生子女,大多數家庭就是兩個小孩。這些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很重。出於我吃過苦,一定不能讓孩子吃苦的心理,絕大多數家長不讓孩子參加到勞動中去。學生脫離生產,脫離勞動,對生產生活的艱辛沒有感性認識,沒有感情投入,這導致學生的情感體驗匱乏。孩子一出生便衣食無憂,父母的感情投入,關愛與付出,被孩子認為是理所當然,這一切,都導致了學生道德情感的缺失。父母的溺愛,又不同程度的助長了孩子的自私心理,這導致大部分學生缺乏關愛之心。加上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農村孩子基本也沒有春遊或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沒有了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當然就無法表達。

3、學生的閱讀量少,導致學生“心中有,筆下無”。

一是由於電視,網路的影響,學生在空餘時間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遊戲,不喜歡看書;二是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沒有真正符合學生閱讀的書籍,也沒有真正對學生開放過,學生閱讀的書籍過於單一。試問缺乏了文學滋養的學生怎麼能在自己的文章表現出優美的語句、引人入勝的語言?那麼“內容空洞,語言蒼白無力”就再也正常不過了。

4、作文教學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利於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 一般都是學生寫的習作教師批改,並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講評。如出一轍的評價模式不僅不能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反而是學生有厭煩的感覺。

四、反思與建議

通過調查分析,農村國小生作文現狀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為一名農村國小語文教師必須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因此我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1、改變觀念,讓作文成為學生心靈和生活的需要。

葉聖陶先生說“寫作就是說話,為了生活上的種種需要,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出來;不過不是口頭說話,而是筆頭說話。”在我們的心目中要拋卻“為考試得高分,把學生訓練成作家等”觀念,要解除學生作文的種種束縛,告訴他們:“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口”!只有讓學生真正的敞開心扉,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才能讓學生覺得作文是因為自己心靈和生活的需要。

2、讓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

不少學生怕寫作文,問他為什麼怕,最普遍的回答是沒有什麼內容可寫,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缺乏正確的思想認識。要使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教師就要注意豐富學生的生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接觸自然、走進社會生活,要從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寫作素材。寫作源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這感悟和思考的前提,是生活中大量的如海潮般奔湧的素材,或者說是生活打動了我們的心,使我們忍不住有一種要表達的衝動。因此,只有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才能更好地表達生活。

3、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讀物,積累語言詞句和作文素材。 作為學校,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物質條

件和時間保障。作為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各種渠道,在長期的課內外閱讀中積累優美詞句,豐富自己的大腦倉庫,這樣才能在寫作時文如泉湧,下筆如神。

4、採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內容發生興趣時,他才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學,而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學生為作文而作文,那麼,他很難對寫作產生真正的興趣。只有當他覺得寫作不是老師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時,這樣的寫作才會真正寫好。因此老師要儘可能把作文同學生的自我需要結合起來。

首先教師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主題,課堂上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交際情景,讓置身其間的學生們能夠十分便捷地呼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將課堂上虛擬的生活場景變成心目中的真實。比如:可以請學生們把班上的某個有個性的同學或某次有趣的活動寫成作文給爸爸媽媽看;可以結合一些特殊的日子或一些活動,在學生經歷了之後去寫作;新年到了,請同學們互相寫信,互致新年的祝福等。

其次是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細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引導學生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都要細緻地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麼特徵,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觀察中會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有了表達的慾望。

三是通過多樣化的寫作形式,讓學生不拘一格的寫作,隨心所欲的表達。除了課堂作文,我們可以提倡學生寫日記、隨筆、讀書筆記、

小論文、小說甚至詩歌······只要能充分的表達學生內心的思想感情就行。

四是儘可能為學生作文提供發表的機會。這裡說的發表,不一定是正式刊物上的發表,可以是在班上宣讀(口頭髮表),也可以在班級日報上發表,還可以出班級“作文集”等。

五是讓學生自批自改,教會學生的自改能力。作為語文老師,首先自己要轉變觀念,可以只給學生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可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其次,老師要打破傳統的作文批改模式,採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批改作文,或全班批,或輪流批;或教師批,或學生批?? 當然,要改變農村國小生作文的現狀,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只要我們積極地轉變觀念,積極地探索作文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有了源源不斷的寫作的“活水”,相信作文就一定會自然而然的從學生的心底流淌出來。

參考文獻:

【1】李景陽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語文教學論》,xxx年12月第三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蔣軍 孫晨曦,《農村國小作文教學的困惑與對策》,新浪部落格,xxx-04-25。

【3】張定遠主編,《中國現當代名家作文論》,鄭州文心出版社,xxx年。

【4】蘇立康主編,《國小語文教學研究》,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xxx年。

學生調查報告3

面對當代大學生對親情的冷漠,對父母的疏忽這個問題,我們進行此次“在校大學生親情觀調查”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這次親情觀調查,來號召在校大學生學會去了解父母的心,和父母溝通,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學習進步。同時,親情觀是人生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親情觀有利於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大學生開展親情觀教育, 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是培養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優秀人才的重要措施。希望我們的此次調查能夠為我校的親情教育出謀劃策,提高我校在校大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

一、研究方法 :

問卷調查法 :

本調查小組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針對親情觀的相關內容,編制出《在校大學生親情觀調查問卷》。該問卷旨在瞭解在大學生的親情觀的濃厚程度及其對親情的看法。問卷採用ABCD等幾個選項中選擇及問答的形式進行,採用匿名記票。

問卷內容 :

【1】被調查者的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年級。(第1—2小題)

【2】被調查者對親情的看法。(第3、18題)

【3】被調查者對親情的渴望程度。(4、5、9題)

【4】被調查者與家人的聯絡頻度、聯絡方式、聯絡的原因及談論的話題。(第6、7、8、16題)

【5】在被調查者心目中的父母。(第10、11、15、17題)

【6】被調查者對家人的基本資訊的瞭解及自己的實際行動。(第12、13、14題)

抽樣調查:

我們調查分析的總體是欽州學院所有在校大學生。本次調查通過抽樣問卷調查,採取自願填寫的形式。為了真實瞭解我校在校大學生的親情觀,我們本次調查面向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採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在校大學生親情觀調查問卷調查。樣本容量為600,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調查時注意將男女比例大體控制在2:3的情況下進行。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91份,有效問卷588份。

對獲得的有效樣本,課題小組採用統計分析的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其中調查物件情況如下: 後記:對當代大學生開展親情教育, 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親情觀, 這既是教育工作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而且對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親情觀教育,還值得我們作更深層次的探討。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資料可以看出,我們同學當中很多對家人的基本資訊都有點了解,且在特殊的節日中也附上自己的實際行動。對父母的一些想法也有一定的瞭解,但同時我們也瞭解到還有12%的女同學、12%的男同學完全不瞭解的。這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我們同學和家人之間缺乏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地加強這一方面的培養。

二、調查結果

總的來說大學生的親情觀既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呈現良好積極的一面;同時也由於西方文化中以個人為中心思想的慢慢滲入,呈現出不良消極的一面。根據以上的資料我們總結得出一下的結果:

積極方面

調查顯示,當今我校許多在校大學生都比較重視親情。在回答“親情、友情、愛情三者中,在您的心裡最重要的一個是” 這一問題時,選擇親情的女同學佔61。6 %、男同學佔52%。“你是否記得家庭成員的生日”這一問題時,女同學有53。4%選“記得一部分”42。4%選“記得”、男同學有48%選“記得一部分”44%選“記得” 在回答“您是否會在家人生日、過節的日子與家人聯絡並送上您的祝福?”女同學有79。4%選“會”17。8%選“以前沒有但以後會”、男同學有64%選“會”20%選“以前沒有但以後會”。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擁有手機的數量日益上升,同學們的感情也日益變得外露。100%的同學選擇用電話與家人聯絡,在聯絡的時間和頻次上也有大幅度的上升,女同學有43。8%男同學有32%選“一星期以內” 同時還有女同學27。6%男同學28%選“兩星期以內”與家人聯絡,由於電話的方便和快捷,父母與孩子雙方都比較主動。

(二)消極方面

當代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生長在一個比較特殊的環境中,一般沒有兄弟姐妹可以交往,但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愛,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烈。

從調查中發現,大學生與家人缺乏真正的交流,孩子與家長缺乏真正的瞭解。儘管從調查中顯示,女同學有43。8%男同學有32%選“一星期以內” 同時還有女同學27。6%男同學28%選“兩星期以內”與家人聯絡但是普遍存在與家人缺乏真正的交流,談心較少,彼此互不瞭解情況。在回答“你是否經常與家人談心”這個問題時,只有32。8%女同學24%男同學選“經常” 女同學有61。6%男同學76%選“偶爾會”。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時選擇家人(女10。9%男12%)作為傾訴物件的遠遠少於選擇朋友作為傾訴物件(女71。4%男64%)。

在與家人的交流過程中,大多數只是談一些生活瑣事,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很少。在大學過程中,雖然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聯絡較多,但是大多是噓寒問暖,對孩子之間的瞭解很膚淺。另外一方面,孩子對父母的瞭解並不是很多,對於父母的一些想法,21%的女同學20%的男同學瞭解,12%的女同學12%男同學是完全不瞭解。

目前,絕大部分大學生都是由中學畢業直接進入大學, 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不足, 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對複雜環境的應對能力也明顯不足。尤其是大一的時候,不少同學不會處理生活小事, 不會安排生活費, 不會調整自己的情緒,遇到困難只會找家人或是朋友哭訴。久而久之,生活自主自立能力明顯不足, 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在日常事務的處理上都對家庭過分依賴, 不利於自己獨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在調查中也發現同學們對家庭過分依賴,在回答“當你作出重大決定時,您會?”只有6。8%的女同學24%的`男同學選擇自己決定。可見我們同學自主自立能力確實是有待提高。

三、原因分析

從上述現狀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關於這種現狀產生的原因: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在親情觀上,大學生講究奉獻少了,索取多了,如今大學校園已不再是純潔的象牙塔,社會上的攀比之風、安樂主義風在校園中瀰漫。同時,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價值取向出現了多元化,在選擇價值觀的時候,我們沒有把握好度,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引起了質變。

(二)學校教育中親情教育的缺失。中學教育的實質仍然是應試教育, 成績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倫理道德教育力不從心, 觀念陳舊, 方法老化,脫離學生心理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 情感教育更是缺乏。學生進入大學之後, 大學教育也是重教學、重研究、重實踐、輕情感培養。在學生的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 親情教育所佔的比例很小, 甚至缺失。

(三)缺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部分學生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導致人生觀出現偏差, 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在親情觀上就表現為只講索取, 不講奉獻, 自私、自我, 不顧及家庭和親人的感受。

四、對策與建議

1、學校給與一定的重視。學校應該開設感恩教育課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樹立正確的親情觀,完善倫理道德教育。

2、創新開展親情教育的方式。在我校的倫理教育中,主要以講授為主,可以嘗試改變教育形式,組織同學們觀看一些親情教育片;開展全校性的親情教育活動,比如說寫一封家書活動。創新開展親情教育的方式,有利於同學們更好地接受和踐行親情教育,同時可以採用角色互換,讓雙方更加了解。

3、學校與家庭聯動, 切實開展親情教育。親情看似平凡, 實則孕育偉大。有親情的人既能愛父母, 也能愛他人、愛社會。學校應重視對學生的親情教育,將親情融入到教育之中, 可以避免空洞的說教。父母的期望、關心、理解可以讓學生振作,可以成為他們要求上進的恆久動力, 可以增強信心和恆心, 推動他們不斷完善自我。

對當代大學生開展親情教育, 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親情觀, 這既是教育工作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 而且對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親情觀教育,還值得我們作更深層次的探討。

學生調查報告4

一、基本情況:

XX屆學院:自動化

應屆生人數:382調查份數:382調查比例:85.9%

將問卷內容總體進行抽象概括和歸納後的評價情況彙總

二、調查結果:

通過對回收的382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如實的掌握了學生家長對我校安臵工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看法和建議。調查顯示學生家長對我校的總體滿意度普遍較高。具體如下:

(一)學校安臵工作做得好,安臵質量高

此次調查涉及家長的職業有公務員、教師、工人、農民、個體、自由職業者、外來務工者之分,但他們送孩子來我校讀書的初衷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學校的安臵渠道多,安臵質量好,學生到企業的待遇高,發展空間大。調查顯示,有佔90%的家長認為我校安臵工作做得細,落得實,操作規範,很滿意,家長們對我校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普遍認為送孩子來這裡讀書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二)滿意程度高,社會口碑好

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家長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廣泛的認可。85%的家長對我校的總體印象好,80%的家長認為我校通過近些年的建設與發展,各項工作都走在了前列,在社會上形成了較好的口碑。社會讚譽也逐漸增多,知名度大大提高。

(三)對學校領導工作的肯定

調查顯示,家長們對學院領導、輔導員以及三位助教的工作成果十分肯定,普遍表示是他們的努力付出和艱苦敬業使得學院工作可以井然有序,使得學生得以迅速地適應大學環境和學習方法與程序,同時家長們也希望各位領導再接再厲,讓學院的明天可以更加美好。

(四)指出了學生身上尚存在的幾點問題

①家長反映,他們的子女在交際能力、實踐能力、生活能力以及全面發展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他們也表示是自己和中國教育一手撫養了這樣的孩子,為此家長們十分擔心子女在步入社會後無法面對和承受社會上的種種壓力和挑戰。

②部分家長提出,他們與子女之間存在代溝;少數家長表示他們的子女沉迷網路,不關心學習和身邊的人和事或已經開始有這種趨勢,又是甚至脾氣暴躁不與父母做任何交流,在大部分情況下容易分神。

③又少部分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還不習慣宿舍生活,或者對獨立生活仍有排斥心理,導致孩子不能專心於學習,常常要為了思考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係,學習與生活的關係而苦惱。

④一些家長表示他們的.子女在戀愛方面花了太多精力,不希望子女在大學裡就談戀愛,影響了學習最終還毫無結果。

(五)針對以上問題家長向學院提出的幾點希望

①希望學院在學生獨立生活方面加大引導和教育力度,希望學院通過組織不同型別的學生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前提下來豐富學生的課後生活,並同時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實踐能力、生活能力、英語口語能力,讓孩子在集體中自己摸索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他人更好地交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合作和團結奉獻。

②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和加大對其的規範力度,最好可以通過交流讓孩子懂得大學生活裡學習的重要性,讓他們可以自覺學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經過幾年的大學後可以在社會上有獨立能力;同時希望通過教育指導和相應的條例規範,儘量減少大學戀人對數,使得學生參全身心投入學習。

③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認知並擁有團隊協作精神,熱心公益懂得感恩和回報社會,不缺乏創新思想和能力,擁有愛國情懷關心國家大事,有自知和自查能力,但也希望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個性。

④通過模擬就業和相關輔導,讓學生認識到社會的激烈競爭,從而感到壓力而努力學習,另一方面對將來的就業也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上家長們對上學期輔導員的指導表示極大的肯定和支援。

⑤針對輔導員,部分家長們特別指出,希望加強輔導員與家長之間的聯絡,及時反饋他們子女在校資訊和問題,方便與學校共同努力培養優秀的學生;同時希望輔導員給與家長們有關讀研及出國留學等深造方面的即時資訊。

綜上所述,此次調查得到了廣大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援。顯示了學生家長對我校工作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可。在肯定我們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為我們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提出了諸多問題與寶貴建議。家長的認可,給了我們極大的鼓勵。學院將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給家長和社會一個滿意的答覆。

學生調查報告5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而廣州作為中國經濟前沿城市,處於其中的大學生的消費觀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為了深入瞭解廣州大學生的消費觀,特此做了問卷調查:

一、調查目的:

瞭解廣州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讓其他人瞭解學生群體的消費情況以及存在的目的,及時糾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習慣。

二、調查意義:

有利於學生正確認識學生消費現狀,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的價值判斷標準;促進學生的消費心理健康發展,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增加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內容為校風建設範疇有重要和積極的意義。

三、調查地域:

廣州

四、調查時間:

利用空閒時間,或者選擇星期五下午放假時間和星期六、日假日進行,用時大概共一週。

五、調查物件:

廣州各大學部分(抽樣)學生,幷包括不同性別,不同專業,不同地區的學生。

六、調查方法:

(1)首先閱讀和了解關於社會調查內容,掌握社會調查中需要用到的技巧和方法;

(2)針對調查內容和調查物件的文化程度的特點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並對問卷的設計有針對和特出地設定問卷問題,以及根據問題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和一定關聯排列;並根據調查物件的數量確定抽樣容量;

(3)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選擇調查物件,根據調查物件的話語和心理更好地交談和了解調查物件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習慣,並更好地說服其配合我們的調查工作;

(4)收集好完成的調查問卷,整理調查問卷和整合問卷內容,製出一張表格能清晰地反應消費心理和行為習慣的特點,並總結出調查結果,寫出最終調查報告。

七、調查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採用了封閉式調查問卷,經過多次試調查和檢驗,最終形成的問卷共包含18個封閉式問題。問卷形式及內容如附件1所示。

學生調查報告6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聖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部分中學生做了關於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中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中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中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中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物件。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中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中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

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中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20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中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學生調查報告7

一、調查目的

瞭解國小生什麼時候說話不文明及他們說不文明語言的起因。

二、調查時間

20xx年7月至9月。

三、調查範圍

虹星橋國小六年級學生50名。

四、調查方法

1)觀察法:仔細觀察不文明語言何時出現及內容。

2)談話法:通過談話瞭解有些學生為什麼說話不文明,並分析原因。

五、調查結果

1)國小生為什麼說話不文明:

(1)由於與別人的矛盾而產生憤怒情緒,說話會口不擇言,一般都是發生在男生身上。

(2)由於他人的行為、舉止或是衣著相貌而取笑別人,說一些不雅的綽號。

(3)很多國小生說不文明語言都是出於一種反抗的情緒,對某件事情不滿的時候,甚至難過的時候。

(4)還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語言是從長輩、周圍人的嘴裡聽來的,有的是看電視、電影學來的,不自覺就講出來了,時間長了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2)國小生講不文明語言後心理表現或想法:

(1)心裡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時邊說邊大笑,作為一種發洩的方式。

(3)聽到周圍的人講過文明語言,所以不認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3)國小生什麼時候會說話不文明:

(1)玩的時候:做遊戲時有些人會賴皮,然後互相用語言攻擊。

(2)公共場合:一個同學在很多人面前讓另一個人出洋相,被譏笑的那方就開始了語言攻擊。

(3)暗地裡:和某人關係不好,不敢當面說,就在背地裡說有損於他的話。

六、分析

1)國小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不文明語言是從家裡、社會上聽來的,還有的是從同學那裡學來的。在不文明的環境裡,國小生的語言、舉止都會受到影響。

2)高年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表現為用一些不太雅的語言表達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發洩的方式。有時並無惡意,但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3)高年級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譏笑同學,這也是講不文明語言的原因之一。

4)現在的獨生子女的脾氣、度量不算大、吃了虧,嘴上一點也不饒人,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國曆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代中國人,應該發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作為國小生,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必須在各方面全面發展。我覺得要提高自己

的自身修養,首先就要做個文明的國小生。我建議我們的長輩們,所有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起榜樣來,讓我們一起營造文明的氛圍

國小生零花錢調查報告

現在,我發現有許多國小生總會帶一些零花錢來校外的小賣部裡去買東西吃或買玩具玩。可是,這些同學的零花錢是從哪裡來的呢?因此我為此事作了一份調查報告。

調查

我利用這個週末的時間調查了一下同學們,他們有的說:是同學的。有的說:是我的。可是,這些同學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呢?我決定去問問這些同學的家長。他們有的回答:我沒有給她錢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給他坐車錢,他還是那麼遲才回來,原來他把錢拿去買別的東西了。根據我的調查,我發現去偷爸爸媽媽的錢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撿到錢不交給老師的同學有百分之五十,媽媽給他的坐車的錢,卻用來買別的東西的同學有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在這些經常帶錢來學校買東西的同學當中,四、五、六年級的同學佔百分之三十。他們大多數是因家長給他們的車錢或給他們在學校訂學習資料的錢來買外面的垃圾食品。

2、有些同學是去偷爸爸、媽媽的錢,他們趁沒人時再去偷的,這樣使國小生養成非常不好的行為習慣。

結論

國小生的零花錢主要是從這些地方得來的:

1、有的學生在地上揀到錢不給老師,而是去買一些垃圾食品。

2、有的學生讓別人請客所以有了錢。

3、爸爸、媽媽給他們的搭車錢,他們卻用來買些垃圾食品。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國小生手上的錢,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給他們的,而是他們自己偷偷地拿來買東西的。

建議

國小生從小就有這種不良習慣,會影響國小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長必須得把這件事好好地處理,不能再讓國小生髮生這種事了。

學生調查報告8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在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有關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與此同時,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崇洋消費、炫富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20xx年伊始,浙江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在全省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新消費運動”,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倡導新的消費理念,引導人們將消費和科學發展、和諧構建結合起來,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踐消費觀念的變革,培育具有理性、文明、責任消費觀念的新消費主體,催生健康、品質的消費模式,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消費文化,促進人和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著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關注“新消費運動”,培養大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為“新消費運動”的踐行者、推動者。為此,我們進行了一個專門的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是從自己校內以及本市區的其他學校的大學生進行調查,通過發放調查卷,以及訪問的方式,涉及的人較多。

二、調查總體情況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男性大學生佔65。71%,女性大學生佔34。29%,被調查者中,42。7%來自農村、27。75%來自鄉鎮、29。55%來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佔39。74%,3000—5000元佔23。26%,1000元以下的佔21。25%,5000元以上的佔15。75%,調查報告《有關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

(二)大學生總體消費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集中在1000元以下為主體佔65。83%,1000—2000元佔25。64%,20xx—3000元以上的佔7。84%。

有74。6%的同學生活費全部來自父母,有5。23%的同學靠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還有4。2%的同學的生活費來源於每年的獎學金。三者兼有佔15。94%,此外,少數(大約佔4%)困難的大學生靠助學金來維持生活。也就是說,有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經濟來源是依靠家庭。當問及到“花父母錢,心中有何想法”時,有25。6%的大學生選擇了“理所當然”,有52。5%的選擇了“無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學生選擇了“希望今後有所回報”。

被調查者中,吃喝、娛樂和消費品(服裝、化妝品、飾品)三項,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專案。其中,吃喝佔比例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費外,有29。25%的大學生把錢花在了娛樂上,而這一現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學生中尤為明顯。另外,27。9%的大學生(女大學生佔多數,尤其是高年級的女大學生)把錢用在服裝、化妝品、飾品等消費品上。

三、調查結果分析

現在的大學與社會已經沒有了圍牆,市場經濟到處充滿了誘惑,學生們的消費觀念受到極其重大的影響。調查發現,無論是從經濟來源、消費結構,還是理念和水平來看,大學生消費都呈現出超前、實用、多樣化等特點,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學校園內也正在形成不同層次性的消費群體,各自擁有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結構、客觀環境等對學生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講牌子擺闊氣等社會風氣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園,致使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但大多數同學的消費還是較為實際、理性的。當問及”購買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時,有54。3%的大學生選擇了“質量”,有20。2%的選擇了“價格”,有15。59%的選擇了“品牌”。由此可見,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還處於“溫飽”狀態,沒有太多額外的費用開銷。所以其在購買東西時必定先考慮到商品的價效比,然後才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但消費趨勢是在慢慢變化的,許多同學的消費已經在向“小康”過度,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高消費行列,購買昂貴的MP3、電腦、手機等用品,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費已在慢慢增加。

學生調查報告9

前言

臨近畢業之即,許多大學生對日後畢業方向一片茫然,不知所措,難以抉擇。大學三年過去,安逸久了,對於以後,該何去何從,如何選擇呢?這是目前大多數同學苦惱的。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該做什麼,更不知道到哪裡去發展,去創業。就在校的大學生,我們做了相應的一些調查,全面瞭解大學生心裡所想,並通過對在校大學生就業分析,為日後大學生就業方向做相關的指導與幫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目標,可是永遠都是在心裡想象,無法付出行動,因為沒有方向,沒有計劃,只是彷徨。為增強大學生就業方向指導,附有良好的就業心態,進一步加強學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方向指導教育,因此我們進行深入的瞭解與調查。

一、調查目的

1.全面瞭解大學生就業去向,以及相關方面心裡的想法等各種情況,為調查做一個周全的計劃。

2.瞭解大學生就業意向,針對現在考研族、創業族和打工族所佔比例以及以後事業發展方向,以便指導大學生合理選擇以後方向。

3.弄清大學生對自己就業方向的觀點、看法,以及發展規劃。

通過對大學生就業方向全方面的調查,瞭解大學生的心裡動態以及就業方向的相關要求,展現出他們的就業價值取向。

二、調查物件與內容

為了深入調查與研究,我們在學校對在校大學生做一些訪問,通過他們的回答來了解他們的就業意向。

1.大學生對今後就業意向的要求

適合自己發展的,上升空間大,可以學到專業知識。

為今後生活帶來動力,可以提供給自己努力的方向。

2.就業方向的選擇

要去哪裡,為什麼去哪,去哪幹什麼。

今後發展目標。

3.大學生關於就業去向個人的一些觀點

如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城市。

怎樣適應城市的發展步調,影響自己選擇的因素。

三、調查方法與方式

1.抽樣方法

為準確得出調查結果與提高調查效率,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男女宿舍每層各選幾間。

2.進行問答以及問卷的方式進行。

四、調查程式以及時間安排

1.對即將要去調查的人員做一些本次調查的'相關主要目的與要求的講解,做到調查的真實、合理。

2.針對性調查,以即將畢業的大三大四學生進行調查,使調查更有效。

3.做好調查前安排,準備好調查資料,相關檔案,以及要提問的問題。安排好那些人員調查那幾間宿舍,不要重複調查,在調查工業中,可以記錄相關資訊。

4.談話人員要做好主導方向,把握調查重點。

5.調查人員到寢室進行調查要文明,講禮貌。向宿舍人員說明用意,不願接受調查的不要勉強,對被接受調查的人員要有耐心。

6.調查工作完後,要求被調查人寫上自己姓名,手機號,宿舍號,以便以後問卷複核。

7.調查卷按時收回,整理好,使調查工作更好的進行。

8.儘量選擇學生們空閒時間期間進行調查,比如中飯,晚飯後,合理利用好時間,也可提高調查效率。

9.最後,也可以通過網上資料查詢,使調查更豐富。

五、調查結果與分析

1.一部分同學選擇往沿海城市發展,因為經濟發展的影響,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發展快,機會大,發展空間也大,有利於自己發展。

2.大部分同學把未來的發展方向想得太過於美好,不切實際,出發點是好的,有點虛化。

3.還有一部分同學,太過於茫然,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往哪裡發展,沒有計劃。

4.也有同學安於現狀,在自己熟悉的城市發展,即使是小城市,也有自己努力發展的空間。像廣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些城市是好,但競爭激烈,壓力大,怕自己適應不過來。等自己有一定經驗再去闖也是可以的。

5.小部分同學決定自己創業,從事自己喜歡的是最重要的,即使再辛苦再努力也是值得的。

分析: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每個夢都是美好的,當你覺得為之付出的時候就是最幸福的時候。不管怎麼選擇,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好。

其實,沒有那麼多的選擇,也沒有必要茫然於未來之中,就業的方向自己尋找,按照心的方向走,總會找到屬於自己成功的彼岸。

最後,就業方向可以聽取一些學長,前輩們的建議,前車之鑑,供自己參考。找到一個對的方向,對的地點,對的人,去做對的事。

六、結論與建議

調查完成,此次調查深刻掌握了大學生們的心裡思維,以及對就業方向的認識,看法。對學生可以有一個更好的就業方向指導,為大學生提供好的發展方向。即使大學生活再無趣,讓自己變的再墮落,當踏入社會的那一刻,每個人都會想很多的,心中都會有個藍圖,在心裡去想象。我覺得學校可以安排一些活動,做更多的調查,走進學生的心裡,給學生更好的指導、教育。這樣更利用激發學生的鬥志,為日後就業方向提供完美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不再迷茫,不再彷徨,在畢業之即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學生調查報告10

享受快樂童年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權利,擁有快樂童年是每個孩子發展的動力。為進一步保障兒童權利,貫徹“兒童優先”原則,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優化兒童成長環境,xx市婦聯成立調研小組,開展以“快樂學習七彩生活”為主題的全市中國小生快樂成長專題調研。此次調查採用問卷和座談相結合的形式,調查物件為我市7-14歲的在校學生,年級分佈在國小二年級至國中二年級。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問卷1185份。

一、影響孩子身心快樂的主要因素

通過本次調查資料顯示,影響孩子身心快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其次是自我認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對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調查學生中,%的孩子認為全家人相處很好,很喜歡自己的家,只有%的學生表示不喜歡。當問到你是否喜歡和爸爸媽媽聊天或者玩時,45%的學生給出了很喜

歡的答案,%的認為一般,也只有%的學生說不喜歡。在面對一道假設提問:要是自己是別人家的孩子該多好時,只有%的學生說是的。可見,我市中國小生對家庭的認同感、依戀感還是比較高的。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師生關係對孩子的身心影響很重要。%的學生表示得到老師的表揚會很開心,%的學生表示因為跟老師發生過爭執或矛盾,在學校會很難受,通過調查,市婦聯可以看出孩子們其實很在乎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同時,他們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試分數,%的學生感覺每次考試都會非常緊張,怕考砸,%的學生認為考試得高分會讓他們感覺很開心,只有7%的學生表示對分數高低無所謂,從以上資料不難看出,中國小生因為處在心理敏感期,對外界及自我評價還是以直觀體驗為主,他們更多的'是在他人讚美的語言、欣賞的眼光中找到自我價值感。

同伴關係是孩子身心快樂的重要影響因素。有92%的學生表示擁有3個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學生認為和朋友們在一起最開心,%的學生認為她們的朋友非常棒。在問到你最想把心中的祕密告訴誰時,45%的學生表示最願意和好朋友說。在本次調查資料中,特別值得欣喜的是市婦聯的孩子其實並不像很多父母擔心的那樣沉迷網路,在問到你是否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時,有%的學生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聯絡以上資料市婦聯可以看出,當孩子身邊有足夠多的親密朋友時,他們更願意和現實中的朋友相處,共享快樂。家長和老師應該多鼓勵和支援孩子與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誰不重要,你周圍的人是誰才重要。同伴之間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可小視的,孩子們如何找到心性相投、興趣相投並且能互相促進成長的夥伴,這需要家長予以引導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調查中,市婦聯認為有一組資料是值得社會共同關注的。

一是對學習的認識。被調查學生中,竟然有%的孩子覺得學習沒有意思。在與部分厭學孩子座談時,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們說他們其實也想學,但不願意被逼著學,他們希望自我發展,不接受家長的拔苗助長,他們討厭父母自己打牌、上網,卻安排他們獨自學習,他們討厭父母要求他們這樣那樣,自己卻安於平庸、享樂生活。

二是對學校的認知。被調查學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學校的心情是鬱悶和不愉快的。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將孩子寄宿學校,在調查中市婦聯發現,%學生不願意寄宿,%的對寄宿無所謂,只有30%的選擇願意。

三是情緒的宣洩。當孩子們心中有祕密時,%的學生選擇了放在心裡,誰也不說,%的學生希望在網路遊戲中去尋求釋放,%的孩子因為沒有任何一項個人的興趣愛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閒暇時間,更多的時候是選擇看電視。

針對現在未成年人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困惑越來越多的狀況,xx市婦聯將在六一前夕成立湖南省首家“xx市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中心將開展以兒童發展性心理諮詢為主,障礙性諮詢為輔的心理輔導工作,服務涉及未成年人需要諮詢、成長諮詢、成功諮詢、創新諮詢等多個類別。旨在引導學生培養積極陽光的心態,解決中國小生中出現的無理想、無動力、無興趣等心理問題。

三、快樂是學生生活的主旋律

此次調查問卷中雖然市婦聯發現了一些阻礙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問題,但也得到了一個讓人倍感意外的答案,那就是雖然孩子中%的學生每天只有1-2小時自主安排的時間,%的學生甚至只有半個小時;雖然他們中間%的孩子要在繁重的學習之後還參加2個或2個以上的課外輔導班,但是卻有%的學生認為自己是快樂的孩子,%的孩子表示有機會和能力幫助到他人,非常願意去做並感覺很開心,%的孩子長大後的理想是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學生調查報告11

國小生環保實踐調查報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速度發展,我國的經濟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每家每戶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汽車、摩托車、助動車日益增多。同時,這些機動車也給環境造成了不良的危害,尤其是對我們正處在學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這可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危機”。可是,許多同學對衛生環境似乎毫不關心,甚至沒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我校同學的環境保護意識又是怎麼樣的呢?請看下面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1、瞭解在校同學的衛生環保意識怎樣。

2、改善教室衛生,活動場所幹淨情況。

3、保持校園乾淨整潔。

4、通過總結與調查結果提高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二、時間與地點:

1、時間:

2、地點:幸福國小五年級教室

3、調查人:

4、調查物件:本班學生

三、調查經過

1、20xx年1月10日,我把事先準備好的調查問卷發給了全班56位同學,採用“問卷調查”順利成章地完成了任務。

四、調查題目:

簡答題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扔紙屑你該怎麼辦? 簡答題

2:看到地上有垃圾你該怎麼辦?

簡答題3:如果你身邊有張紙,四周又沒有垃圾箱你該如何處理?

簡答題4:在沒人看見的情況下你會亂扔垃圾嗎?

五、調查結果:

1、通過被調查人在不同情況下做出反應,來調查他們的應變能力與意識。

2、通過被調查人對事物的認識與作出的判斷,來判斷他們的衛生環保意識。

結果:經過我一節課的努力瞭解到30位同學衛生環保意識一般,18名有較強的衛生環保意識,還有8名同學的衛生環保意識十分差。

六、調查分析:

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令我觸目驚心,在這56位同學中,只有一部分的同學在心中能夠樹立起一定的衛生環保意識,而很多人不注意自己的衛生環保,通過調查得知,在

我們在校同學中有約一半人缺乏衛生環保意識。

七、結論:

1、一部分同學的衛生環保意識比較差,遇事所作出的判斷十分草率、馬虎。

2、一部分同學缺少應對衛生環保的措施,比如亂扔垃圾等,竟還有同學會把垃圾扔到綠化帶上。

八、建議:

1、學校應多開展一些提高同學衛生環保意識的活動,讓同學們多參與實踐體會。

2、家長也應該多培養教育孩子們這方面的知識能力。

3、給同學們開展一次綠化環保宣傳教育。

4、每班配備一隻環保箱,要求學生投稿記錄環保衛生情況報告。

一、提出問題

在人才濟濟的當今社會,具備健康的體魄是極為的。大城市的發展,高樓聳立,大街小巷橫穿各處,人們接近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忙忙碌碌,很少停息一會兒,放鬆身心。中學生的近視日趨嚴重。在班級上,同學都戴著眼鏡,對於中學生的視力情況,我對河北省邢臺市育才中學國中二年級6班的同學做了一次關於中學生視力情況的調查。

二、調查目的

對中學生視力情況的調查使認識到中學生患近視的嚴重性。提出倡議,向同學們傳達近視的危害,從而使學生們認識到要地保護眼睛。

三、調查過程

1.文獻研究法

(1)什麼是近視?

我們都知道眼睛的基本結構是由角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虹膜等幾大部分組成。管線經過晶狀體成像於視網膜上,在經過視神經把資訊傳入大腦,產生視覺,於是人便清晰地看到了物體,這就是眼睛的工作原理。

近視眼是視力缺陷的一種能看清近處的東西,看不清遠處的東西。近視是由於眼睛的晶狀體和視網膜的距離過長或晶狀體折光力過強,使進入進入眼球的影像不能正落在網膜上而落在網膜的前面。

近視眼需要佩戴凹透鏡:由於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它是原來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的光線發散後正好聚焦在視網膜上。

(2)國中生視力下降的原因

首先,環境是近視的主要因素,眼睛過度疲勞和不用眼,使得不少青少年眼睛的調節功能逐漸衰退而遭破壞。現在問題的是學生課桌椅不規範,未能按年級、個體差異配置,不便於學生養成的'坐姿。教室採光不好也易學生近視。此外,長接觸熒光物體,如電視、電腦等,學生視力下降的原因。所以說不良的學習環境嚴重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其次,不參加體育鍛煉,體質較差也不可,從網上搜查的資料中:體學生近視率小於普通高校,僅為四分。與體育專業學生課業負擔較輕,另一,也與體育專業學生喜愛運動、體質好。普通學校女生比男生不愛運動,也女生近視率高於男生的。

再次,不科學的飲食習慣也會近視。的臨床資料及動物試驗說明:近視眼的與機體鈣、鉻等微量元素。甜食為酸性食物,一消耗體內的鈣元素,另一升高血糖,晶體滲透壓,是近視眼的又一禍根。

2.對育才中學周圍的“眼動力眼鏡店”做一次採訪。

問:來配近視眼鏡以哪些人居多?

答:學生人數最多,是國中生。

問:學生中近視度數為多少?

答:在100-200度居多。

問:近視了不配戴眼鏡視力會越來越深嗎?

答:這要看保護的情況。有些學生真性近視,只要保護,預防,是問題的。

但近視已超過200度,如不戴眼鏡,了學習,還近視的度數,是很不好的。總之,不管近視,保護眼睛要的。

問:近視產生原因?

答:中學生近視產生的原因是:

1、閱讀和寫字姿勢不;

2、閱讀和寫字時不注意光線的強弱;

3、生活和學習制度不健全;

4、先天的因素。

問:配戴眼鏡的常識是?

答:配眼鏡前應作散瞳驗光,確診為近視眼;配戴的眼鏡,應該是度數合適的眼鏡,度數不要過深或過淺;配戴眼鏡後,仍然要注意用眼衛生,防止。要檢查視力,如有視力下降,就要重新配鏡。

問:能為中學生近視提些建議嗎?

答:用眼要衛生;有近視要配眼鏡;多看綠色,看遠處以調節眼睛。預防近視眼,最後要“三要”和“四不看”。

3.派發問卷,對學生簡要採訪

為了進一步瞭解國中學生的視力情況,對邢臺市育才中學八年級年級6班的65名中學生了問卷調查和簡要採訪。詳細的問卷內容如下:

四、調查結果分析

經過我的問卷調查,得到的結果如下:

據統計,本次調查當中,有63.08%的同學是近視階段的,超過了總人數的二分之一。

2.近視年數

圖中資訊的分別佔23.1%和17.2%。這說明呢?一,國中升高中給學校及學生帶來的,嚴重中學生不健康用眼;另一,學生健康用眼的意識,自覺養成的習慣。的看,學校及學生對健康用眼的意識不強。

於肉食的23。飲食習慣近視的直接原因,但也屬原因。比如說胡蘿蔔素,維生素A,B2,就會使眼睛容易疲勞,從而近視。,要多吃維生素A,B2,含胡蘿蔔素較多的食物,如牛奶,動物肝臟,雞蛋,花生,胡蘿蔔,蔬菜等。,但看書也看的,這裡的並非指書的類別,而是指看書時的姿勢要遵循“二要二不要”原則。所謂:“二要”是指眼睛和書本距離要一市尺,和連續看書一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向遠處眺望一會,而“二不要”是指不要在光線淺暗和陽光下看書和不要躺在床上看。可是資料顯示,學生平時看書離書面較近和躺在床上看書的就佔所調查學生的466.3%。雖然勤奮是好的,但成績而損害眼睛的話,是很可惜。

學生僅有近9%,還算可觀。

學生調查報告12

大學生的消費是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他們在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流行時尚的影響下,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與以前相比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因此,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一、當代學生的消費新概念及其存在的問題

1、 實惠是大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

在流行和實用之間,更多數學生選擇的是實用。在各類產品的選擇中,價格適中總是大學生首要考慮因素之一。類似的特徵在促銷方式的選擇上也有體現,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三種促銷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贈送小禮物。

2 、大學生側重時尚性消費

20歲左右的青年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後於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大學生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獨特、新奇、時髦的產品,與此同時,獨特、新奇帶來的往往是流行、普及。服飾、化妝品仍是女生消費的大頭,68.3%的大學生表示喜歡購買獨特風格的衣著服飾。只有31.7%的人認為無所謂,穿得舒服就行。 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後,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於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3 、大學生在品牌的選擇上忠誠度高

國外有知名度、美譽度的品牌更受學生歡迎。在手機、數碼產品等中高階消費品上,國外品牌佔據優勢;國內品牌在電腦等個別領域逐步增強。在快速消費品上,國內外品牌在大學生心目中各有優劣。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有將近一半的同學在購物時,將品牌作為第一考慮因素,像耐克、阿迪、ONLY等中高檔服裝、化妝品品牌就非常受同學歡迎。

4 、大學生消費也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他們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調查發現,有98.3%的學生主要經濟來源是父母,而且大部分人月消費在600元左右。像滿足以前意義上的溫飽消費只佔總消費的三成,戀愛、人際交往、個人時尚用品等費用反而佔了日常消費的大頭。現在MP3、手機、膝上型電腦也已成為當代大學生三件不可或缺的高科技產品。目前,手機在同學中的佔有率超過90%,其中七成的同學使用高檔手機。56.7%的同學擁有電腦。但在擁有電腦的同學中,68%的同學將電腦用於玩遊戲、上網聊天等娛樂活動,只有少數同學是用電腦學習。

5、 考證、出國成為大學生消費新增長點

我粗略數了下:除了以往的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證,還有許多職業資格證,像會計證、祕書證、公關員證等,甚至還包括駕駛證。為了考試,還要參加許多考證補習班,這種班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但事實上,很多人是隨大流去考的,很多證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多大用處,像公關員資格證對找工作來說起不到什麼作用。同學如實說。除了考證成風以外,還有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將畢業出國留學提到了議事日程上,許多家庭就將一大筆錢投在了各種出國培訓班裡。一位正在等待簽證的朋友算了一筆賬:出國必須考雅思,大三我去了北京念新東方的雅思,學費1800元,材料費200元,報名費1000多元,連帶生活費,光半個月就花了4、5千元。考完之後要申請學校,每所學校的申請費都不同,例如美國一般是60美元左右,如果多申請幾所,怎麼都將近一萬元,加上後面的簽證、護照、存檔的錢,僅前期準備就要好幾萬,更別提出國了。

 二、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也有幾點

1、 家庭因素的影響

家庭的消費情況對大學生的`消費觀有重要影響。我在對一些同學的訪問中發現,一般來說,農村的大學生每月的消費大部分是用在伙食上,另外一部分開支主要是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他們的家庭都不富裕,在學校的消費也和在家裡一樣,不會太講究。而城裡的學生在消費上就相對大手大腳些。

2 、集體影響

讀書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集體宿舍,這樣,個人的消費方式不得不受到集體的影響,比如我以前不太喜歡喝牛奶,但同宿舍其他人都有喝奶的習慣,我也就慢慢跟著喝了。

3、 社會文化的影響

以女大學生為例,雖然他們和社會有一段距離,但社會上的潮流也能影響到她們,追求時尚,高檔服裝,化裝品,減肥品等,都要花很多錢。

三、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費文化環境。家長的消費觀和行為會在孩子身上有形或無形的反映出來。給予他們一定消費自主的同時也要注意教育。同時,學校對大學生正確的消費官和消費行為應有好的主導作用。要加強勤儉節約的教育,狠抓校風學風。最後建立健康的社會消費大環境。當前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影響。我們希望依賴社會的力量,屏棄不良的消費行為,積極建立校園新風氣、新消費文化的生長點。

實用的學生調查報告範文2

如今,是不是網民已經成為中學生是否“現代”的重要標誌。但是,因特網會給中學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模式帶來哪些影響?一項最新調查表明,因特網有利於中學生現代思維方式的形成,有利於他們社會化的程序,更能激發其創造潛力。調查顯示,中學生網民中,男生的上網率高於女生。上網學生中57.6%的人偶爾上網、40.6%的經常上網,大部分時間都泡在網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學生網齡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兩三年網齡的人只有10%,這說明當地中學生上網是近兩年的事。

中學生上網多數是在週末或假期,81.2%的中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更新的資訊,23%的學生是為了結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網是為了玩遊戲。

在對網路的基本評價中,有半數以上的中學生認為上網是大勢所趨,30.5%的學生對網路表示滿意,47.1%的人認為對中學生上網應適當指導。

基於大量調查資料,調查認為,上網激活了現代中學生的思想:

網路讓中學生接觸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觸到開放意識、效率意識、競爭意識、平等意識和全球眼光;他們通過閱讀網上大量的超文字資訊,潛移默化地學習了現代的發散性思維方法,懂得在處理複雜事物時必須考慮它與周圍事物的種種聯絡,從而改變傳統線性思維固有的死板和狹隘。網路還使中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大大超出他們所能直接體驗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網中學生認為網路對自己最大的影響是改變了自己的學習方式,增加了資訊量。59%的上網者是在上機過程當中學習網路知識。

網路的全方位、超時空、互動性和隱蔽性為中學生的社會交往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機會。學生可以利用快捷的電子郵件與他人進行遠距離交流,這種“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學生在平等、寬鬆的社交環境中盡情展現自我。調查顯示,53%的人上網是為了向外釋出資訊。

但調查也發現,網路同其他事物一樣,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給一些中學生帶來困擾,如網路容易使少數自控力較差的中學生上癮、間接和符號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對面的交往機會和願望、網路高技術容易使有的中學生對網路技術產生過度崇拜等。

調查認為,因特網的發展使對中學生的教育工作呈現新的特點,學校教育應該是網上育人與網下育人相結合,以促進中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學生調查報告13

(一)標題

(二)正文:前言、主體、結尾、附件

1.前言

調查報告撰寫的依據

報告的研究目的或主旨

調查的`範圍、時間、地點

所採用的調查方法、方式

2.主體

詳細描述基本情況、做法、經驗

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

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

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

或提出問題,引發大家的進一步思考;

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4.附件(選擇項)

附件是對正文報告的補充或更詳盡的說明,包括資料彙總表及原始資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術報告。

學生調查報告14

近期我發現同學們和身邊的親人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次數也更多,所以在4月23日,我對同學及家人進行了青少年電子產品使用情況的調查。我決定用詢問大家和上網查閱資料的方法調查以下幾個內容,大家喜歡使用哪種電子產品呢?每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大約是多長呢?電子產品對我們是壞處大還是好處大呢?

經過調查,有了這樣的結果——姐姐喜歡使用手機,用它在網上購物,每次時間接近一小時;弟弟喜歡玩手機遊戲,一玩就是幾個小時;妹妹喜歡使用平板聽故事,使用時長為半小時;我的同學鄧嵐心常使用平板學習新知識,時間為一小時;另外一個同學秦覃丹青喜歡使用電話手錶,主要用來和家人及同學聯絡,每次時長3——4分鐘左右。這幾個人都十分具有代表性。統計出每次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超過一小時的人超過百分之三十五,使用時間為半小時左右的佔一半,每次使用電子產品在兩小時以上的為少數,大約佔15%。在調查中我知道了大家喜歡使用電子產品的.原因:姐姐是因為她沒有多少休息時間來買自己所需物品,弟弟為什麼喜歡玩遊戲是因為有太多空餘時間,而且遊戲畫面很有趣。妹妹喜歡聽故事的原因是講故事APP裡面的故事情節豐富,講故事的人聲音動聽,還可以一邊幹其它事一邊聽。鄧嵐心喜歡用平板學習是因為裡面的知識很豐富,不知道怎麼做的題在平板裡就能找到答案。還有的同學喜歡使用電話手錶是因為有了它溝通會更方便,而且功能很強大。

經過查閱資料,我也知道電子產品的害處:

第一、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無論是看電視還是玩遊戲,常常容易沉迷於其中,時間長了對孩子的視力有特別大的影響。

第二、會影響孩子脊柱的發育,因為如果沉迷於電子產品以後就會使得活動減少,常常固定於一個體位,比如低頭看手機或者iPad,所以對頸椎影響是非常大的。

第三、非常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如果沉迷於電子產品,父母和孩子之間互動的時間就會減少,有時候親子間的溝通也會出現問題。

對於電子產品的使用,我提出以下建議:不要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要合理安排使用時間,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電視擺放時,中心最好與視線平行或稍低一點。使用電子產品時,距離要適當,姿勢要正確,光線也要適當。使用電子產品後,要多做眼保健操,或者眺望遠方!大家要少使用電子產品,要愛護眼睛,不要沉迷於網路!

學生調查報告15

一,提出問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益重視食品的衛生和安全。油炸食品作為中國傳統的特色食品一直得到廣大人們的青睞,我們學校的許多小胖子多是油炸食品的愛好者。油炸食品是屬於健康食品嗎?為什麼那麼多的小胖子表面上看起來很壯,身體卻是虛弱致極,稍微運動兩圈就喘不過氣來呢?

二,分析問題:

油炸食品是一種傳統的方便食品,利用油脂作為熱交換介質,使被炸食品中的澱粉糊化,蛋白質變性,水分以蒸汽形式逸出,使食品具有酥脆的特殊的口感。採用油炸的烹調方法,可以殺滅食品中的細菌、延長食品的儲存期、改善食品的風味、增強食品營養成分的消化性,因此油炸食品在國內外都倍受人們的喜愛。但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油炸食品安全性存在很大的問題。高溫加工的澱粉類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較高,丙烯醯胺是已知的`人類可能致癌物,其對人體健康存在著潛在危害。

三,科學依據:

油在高溫烹調時某些分解和聚合的產物對人體是有毒的。在煎炸食品過程中,當溫度達到250~300℃時,同一分子甘油脂的脂肪酸之間或不同分子甘油酯的脂肪酸之間會發生聚合,使油脂粘稠度增大均可生成如環狀單聚體、二聚體、三聚體和多聚體等。由於環狀單聚體能被人體吸收,故毒性較強,把屬於環狀單聚體的已二烯環狀化合物分離出來,按20%比例摻入基礎飼料喂大鼠,3~4d就死亡;以5%~10%比例摻入測大鼠,出現脂肪肝及肝腫大。二聚體可使動物生長緩慢、肝腫大、生育功能出現障礙。三聚體以上因分子太大,不易被人體吸收,故無毒。此外,油煎醃製的魚、肉類可形成致癌物亞硝基吡咯烷,長期食用會影響人體健康。

四,研究結果:

油炸食品熱量高,含有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質,經常進食易導致肥胖,是導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危險食品,且不論油脂中的維生素a、e等營養在高溫下受到破壞,大大降低了油脂的營養價值,單在油炸過程中,就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已經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其部分癌症的發病率遠遠高於不吃或極少進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五,我的建議:

同學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如果你想健康成長的話,我建議大家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肉、蛋以及米和麵,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我們生長必須的營養,是健康的食物。

上海兒童零食消費習慣調查報告

上海兒童零食消費習慣如何?兒童攝入各類零食的比重多少?經過3個月的調研,昨天市消保委聯合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聯合釋出的《上海兒童零食(休閒食品和飲料)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兒童已成為零食的主要消費群體,但大部分零食並不適宜兒童整包食用。市消保委呼籲,上海應該推出有針對性的兒童食品標準。

一、上海兒童肥胖率已達17.8%

根據調查,上海兒童已經成為休閒食品和飲料的重度消費群。在支出上,家長平均每個月為兒童購買休閒食品的金額達到185元,購買瓶裝飲料的金額達到107.9元,相當於每天約有10元錢花在孩子的零食上。調查資料同時顯示,69.8%的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每天或幾乎每天都吃休閒食品,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休閒食品的消費頻率也有明顯提升。目前,3至16歲滬籍兒童約為150萬人,上海市學生體質健康中心去年的統計資料顯示,上海兒童的肥胖率已經達到17.8%。”調查發現,高頻消費休閒食品和飲料的兒童中,超出正常體重的比例較高。”上海社科院社會調查中心研究員劉波說,資料顯示,在3至7歲高頻消費零食的兒童中,超出正常體重的比例為9.4%;8至12歲階段超出正常體重的比例為14.7%;13至16歲階段,超出正常體重的比例為25.4%。

二、部分零食對兒童健康構成影響

據調查,兒童目前消費較多的主要是膨化類和餅乾糕點類休閒食品,而消費較多的飲料主要是含乳飲料類、果蔬汁類、茶飲料類和碳酸類。在本次調研的132種零食中,絕大多數零食脂肪提供能量佔比以及飽和脂肪酸提供能量佔比都大大超過了上述基數。如”張君雅小妹妹”甜甜圈,脂肪提供能量佔比達到59%,飽和脂肪提供能量佔比達46%;而丹麥藍罐曲奇這兩個指標也分別達到43%和28%。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教授郭紅衛指出,目前市面上的一些零食存在高能量、高脂、高鈉的問題,它們中的一些成分並不適宜兒童大量食用。比如,人體每天攝入鈉元素不能超過2克(相當於5克食鹽),而在本次調查隨機抽取的132種零食中,鈉含量最高的一款九制陳皮,成年人一天吃兩片就已經超標。郭紅衛進一步認為,根據目前上海的實際零食消費及食用習慣,建議家長將兒童青少年膳食中由零食提供的能量控制在15%以內。

三、零食還需科學攝入

不過調查同時顯示出一個尷尬的現狀:49.8%的家長表示看不懂休閒食品和瓶裝飲料上的營養成分表,這個比例在不同學歷家長身上沒有顯著的區別。換句話說,由於缺乏判斷能力,家長很難對兒童進行有效的指導。在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上海市消保委就兒童食用的休閒食品和飲料給出如下建議:

(1)食物攝入要以正餐為主,零食不可代替正餐。孩子吃零食不要距離正餐太近,中間至少相隔1.5-2小時,睡前不應吃零食,否則不利於消化吸收及睡眠,還增加了患齲齒的機率;考慮到兒童肥胖、高鈉飲食等現狀,並結合目前上海的實際零食消費及食用習慣,建議兒童青少年膳食中由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過15%。

(2)少吃脂肪提供能量佔比超過30%、飽和脂肪酸提供能量佔比超過10%的食品。

(3)少食含糖量高的食品和飲料,鈉含量較高的食品也要限量攝入,低齡兒童少食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和飲料。

(4)少喝碳酸飲料。

市消保委祕書長陶愛蓮透露,為了讓家長對孩子攝入的零食有更為直觀的印象,市消保委將推出”消保委幫你算”。屆時,家長只需在官網上”兒童營養計算器”中輸入孩子的年齡、性別以及休閒食品的營養成分表(如鈉、脂肪、能量等數值),就可以精確算出該產品孩子一天適合食用的分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