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意向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2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就業意向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1

為了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我們對懷化學院的公共事業管理、廣播電視新聞學、旅遊管理、漢語言文學、物流管理、國貿、人文教育、法學、國小教育、學前教育、經濟學系、社會管理等專業及系別中隨機抽取了4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我們分析了問卷調查的結果發現:

一、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大學生存在就業困難,總的原因是高校畢業生總量逐年增長明顯,就業市場需求卻增長不快,導致今明兩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前景不容樂觀,形勢嚴峻 。

二、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離

調查中大學生大部分認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脫軌,以致大學畢業生就業時在選擇單位與職業過程存在困難。從目前情況看,高校專業結構設定落後於市場發展。99年擴招使大學生數量急增,但擴招專業相對集中,高等教育大眾化,但專業相對集中、促使某些專業人才供大於求,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存在一定困難。

三、 大學生就業意向現狀分析:

根據資料調查統計顯示,在求職意向方面,有52.5%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去就業,僅有2%的學生選擇升學,這可能與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有關,對大學生擇業影響最主要的因素的酬薪待遇,說明大學生對自己的工資待遇多少比較看重。而且大部分的學生都追求穩定的工作 。在求職準備中,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流程及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方面,有62.5%的學生對其有所瞭解,說明大學生比較關心自己就業前景,作為學生,為了更好地就業,有33.3%的學生是通過努力學好的專業知識的方式去實現的,另外,通過兼職或實習獲取工作經驗和參加職業資格培訓各佔21.7%。在就業觀念中,有65%的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有大體的.瞭解,反映了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的關心,在面臨就業時,22.5%的人認為自己最欠缺的是共同協調能力,而對於專業技能方面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在就業需要方面,47.5的學生認為學校最需要提供的就業服務是引進用人單位和提供就業資訊,反映出的問題是學校在這方面做得不夠,需要對這方面進一步加深,認為本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存在最主要的問題是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的學生佔62.5%,比例最少的是沒有設為必修課,為7.5%,有45%的學生認為學校舉辦校園招聘會最適宜的形式是形式多樣的小型專場招聘月。在這次調查中讓我們大致瞭解了本校大學生的求職意向。

四、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1、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是越來越不容樂觀。大學生要在大學裡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很多畢

業生而言,與其說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為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無足措的一個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提升就業能力的基礎。

2、在校求學期間,不能只注重專業知識,而忽視了心理質的情況。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大學生應該注意鍛鍊自己的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資訊,覺著、冷靜應對所有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的心態掃除成功路上的障礙。

3、正確的擇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

(1)首先,要極積、動尋求就業主,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很多大學了生把就業寄託於在社會關係資源上,或是企求學校解決就業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已經實現用工制度的雙向選擇,大學生主動推銷自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現就業途徑,因為能否勝任還得靠實力說話。

(2)其次,要破除傳統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中傳統觀念和傳統心理的壓力。不少人選擇大城市、“鐵飯碗”,還有外企,很少人選擇西部和基層。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大學生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以揮自己特長的工作。

(3)最後,避免盲目追求,正確認識自我。我國高等教育現在正向“大眾教育”轉變,一些大學生缺乏危機意識,“眼高手低”,盲目

追求就業中的高層次,高薪酬,在擇業型別和擇業區域上出現“扎堆”現象,造成了供求脫節,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大學生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才有可能實現就業。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2

一、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宜興市大學生就業問題問卷調查表

卷一(針對所有被訪者)

被訪者年齡:

A 20以下

B 20 C30

C 30-40

D 40以上

被訪者性別:

A男

B女

⑴您認為目前普通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怎樣?

A.十分嚴峻,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B.有點嚴峻,但比其他較低學歷人群要容易得多

C.有點嚴峻,與其他較低學歷人群差不多

D.不瞭解

(2)您是否認為當前高學歷者就業會更容易?

A是;

B否;

C不一定;

(3)您如何看待某些人為了就業而千方百計考證?

A這為求職成功增添砝碼

B這對求職成功沒有多少幫助

C其他

(4)您如何看待考研熱的現象?

A繼續深造可以躲避就業高峰,增加就業優勢

B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C其他

(5)您認為當前學哪類專業更易於找到工作?(可以多選)

A.文史類

B.經濟類

C.工科類

D.農林類

E.管理類

F.理科類

G .師範類

H.其它(請具體填寫)

(6)您如何看待專業與工作的不對口現象?

A.這種現象很普遍,根本無所謂,很容易適應

B.給就業造成一定困難,但可以克服

C.會嚴重阻礙工作,很難在其崗位上呆得長久

D.專業與工作不對口,根本無法就業

E.從未關注過這一現象

(7)您認為學校現行的就業指導是否有必要?

A必要;

B無所謂;

C沒有必要;

(8)您認為某些學校搞的“包裝畢業生”(比如:濫發獎學金)是否讓學生就業更有優勢?

A有很大幫助;

B有一些幫助;

C沒有幫助;

(9)您曾採取過哪些媒介手段來幫助自己就業?(可以多選)

A.人才網站

B.招聘會

C.人才市場

D.其它

(10)您如何看待當前各大學的擴招對就業形勢的影響?

(11)您認為大學生與其他人群相比較其就業優勢與劣勢各是什麼?

(12)宜興是全國百強縣之一,也是蘇南比較發達的城市之一,您認為這是否會對大學生選擇留宜工作起重要影響?同時,中學生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時是否會考慮這一因素?

(13)中國入世後,國內的就業情況有一定改觀,但中國人才結構矛盾卻日益凸現,你如何看待?

卷二

A求職者:

①您的就業觀是什麼?(從a.對薪水的要求;b.對自身發展的要求;c.心態;三方面回答)

②您認為求職過程中良好的第一印象會起怎樣的作用?您是如何準備你的面試的?您認為在求職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

③您是否有可能會選擇自主創業?

④您的求職感想?

B招聘者:

①你們對應聘者除專業、學歷外還有哪些特殊要求?你們認為大學生應加強其哪方面的能力,如何去做?

②應聘者在面試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你們在某些職業的選擇上,是否會優先考慮男士?

③你們認為大學生在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時應持有怎樣的心態?

④你們企業在解決眼下人才的結構性矛盾方面採取過哪些有利措施?

C其他:

①你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缺乏哪些素質?他們應持怎樣的心態來面對社會?

②是否贊成大學生自主創業?

③你所在大學是否做過相關方面的指導或者培訓?

二、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20xx年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將達630餘萬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趙婀娜)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規模將達630餘萬人,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在20日召開的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工作視訊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強調,力爭20xx年高校大學生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基本穩定。

袁貴仁強調,各地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的規模,加強創業教育,調整人才培養型別結構和專業結構,開展就業實習實訓,推進就業資訊化建設,開設就業指導和職業發展課程,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殘疾人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特殊群體的幫扶力度

(2)調查目的:

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瞭解自己的就業目標,和自己的專業!為以後更好的就業打下基礎!讓大學生自己有風險意識,以便能夠更好的學習武裝自己!

(3)調查結果:

據統計只有30%的人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並表示將來會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20%的人有明顯的職業規劃與目標;50%的人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並對自己專業的就業趨勢不瞭解,表示將來只要有工作就可以。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3

前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高校本科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多,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尤其是在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全球經濟不景氣,工作崗位減少,眾多的高校畢業生面臨著“一畢業就失業”的問題。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客觀環境導致的,另一方面源於於畢業生個人因素。畢業生就業心理準備不充分、個人定位不合理、對就業資訊及政策瞭解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是阻礙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重要原因。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今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增長迅速,20xx年畢業生人數預計將超過600萬,比07年高出100多萬。

然而從用人單位來看,09年招聘大學生人數只有小幅增長,遠遠低於大學畢業生人數增長。中國人才熱線最近釋出的20xx年首份大學生、研究生求職調查顯示,近七成大學生和研究生仍然選擇在深京穗滬這四座大城市工作,而深圳特區成為很多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首選。這說明在當前國家對大

學生到西部發展的“西部計劃”政策鼓勵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與國家政策出現錯位,畢業生就業觀念亟待轉變。

在20xx年關於大學生最想去就業的單位調查中,50%的學生把考公務員排在第一位,20%的學生把事業單位排在第一位,20%的學生把國有大型企業排在第一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仍為大學生的首選,主要是認為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收入穩定、福利好;國有大型企業比較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工資待遇較高。這說明大學生自身定位不合理,在職業、行業選擇上有盲從現象。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此次調查主要從大學生的求職地區選擇;大學生的求職行業、職業選擇;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及定位;大學生對就業外部環境的認識這四個方面瞭解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人文學院學生就業意向現狀出現的新情況,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為人文學院院就業指導工作提供事實資料和建議。意向,心理學上的定義是人們對待或處理客觀事物的活動,表現為人們的慾望、願望、希望、謀慮等行為反應傾向,是特定行為發生前人們心理上的準備狀態,就業意向是指就業主體(這裡主要指大學生)關於將來所從事工作的相關方面的想法、考慮、願望、態度,包括具體的職業、就業的單位和地區、就業環境的選擇,工作薪酬的考慮等。

(三)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採取的是以定量統計調查為主的方式。調查的總體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06、07、08級的同學,採用分層抽樣和定額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從法學、社會學、公共事業管理三個專業各抽取90個樣本,運用自填式問卷來收集材料,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70份,回收問卷258份,其中有效問卷228份,有效回收率為84.4%。被調查者中男生佔44.3%,女生佔55.7%,三個專業中法學佔38.2%,社會學佔38.6%,公共事業管理佔23.2%,三個年級中06級佔26.3%,07級佔36%,08級37.7%。本次調查總體有540人左右,樣本容量大約佔總體的50%,抽樣時樣本數量在年級、專業包括性別上基本上是平均分配的,總結起來本次調查的樣本有足夠的代表性。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本次調查沒有涉及05級的同學,主要是考慮到05級的同學即將畢業,就業已經是他們經歷過了的事情,這樣的調查對他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故而捨去。

本次調查針對的是大學生的就業意向,調查問卷總共涉及了26個問題,對就業意向進行概念操作化得到反映就業意向的四個主要的大指標:求職地區的選擇、求職行業的選擇、自我定位和對就業環境的'認識及態度。其中求職地區的選擇由問題12~15四個問題得到,主要包括的變數有最想就業的城市或地區及原因說明、是否願意到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就業;反映求職行業的選擇的問題是10、11和16,包括變數有最想進入的行業及原因和首選的就業單位;問題6、7、8、9、19、21、22、26對自我定位進行測量,包括的變數有對就職薪酬的考慮、自己在求職過程中的優勢和劣勢、做過的職業生涯規劃情況、對決定自身就業成敗因素的看法和現在進行的就業準備;對就業環境的認識及態度由問題4、17、18、19、23、24、25反映得到,其中包括的變數有擇業觀念、對就業形勢的判斷、自己就業所持態度、對當前就業中存在問題的看法、首選的求職渠道和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態度。另外問卷的開頭5個題反映的是背景情況,包括的變數有性別、所學專業、所屬年級、家庭所在地(農村、城鎮、城市)和家鄉所屬地區(東部、中部、西部),這些問題主要作為自變數來分析不同性別、專業、年級、家庭、地區的學生就業意向的區別。

在對資料進行分析時,我們採用的是SPSS統計軟體,主要用到的分析方法有基本的描述統計、交叉列聯表分析、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等。

(四)研究型別

本次調查屬於描述性研究,主要是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意向做一個基本描述,其中涉及較少的原因解釋。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4

兼職,似乎已經成為大學生活的一部分。針對當前大學生大部分都有兼職的經歷,我利用五一長假開展了一次主題為“關於大學生兼職狀況”的社會調查。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針對以下幾點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調查:

1、調查同學們對待兼職的態度,這是決定因素。

2、針對已經從事過兼職的同學,調查他們從事工作的目的,在於其收穫進進行對比,看看兼職是否對他們有益。

3、在兼職過程中,同學們由於缺乏社會經驗等因素將會遇到那些問題,他們是否有勇氣面對,將採取什麼方法應對?這是對同學們心理素質的檢測。同時,學校是否該幫助?

4、調查家長對同學們從事兼職的態度,這對同學們是否從事兼職工作也有很大影響。

5、作為當代大學生,大家都具有各種各樣的特長及不同的性格,這將直接導致從事兼職工作的種類不同及尋找兼職的途徑不同。

6、在大學期間,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學們是否能處理好學習與兼職的關係?

調查結果發現:

看待兼職的態度

1、有無必要兼職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7.8%的男生,62.3%的女生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必要。而認為大學生沒有必要兼職的均佔0%。其餘的認為可有可無。

從年級來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分別有31.9%,38.5%,65.8%的同學認為大學生兼職非常有必要,其餘的同學認為可有可無。

2、是否從事過兼職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15.2%的男生,19.6%的女生經常作兼職,65.5%的男生,79.5%的女生偶爾作兼職,10.8%的男生,7.5%的女生從未做過兼職。

尋找兼職的途徑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71%男生,78%的女生自己或通過廣告找兼職,18%的男生,12%的女生通過熟人尋找兼職,11%的男生,10%的女生通過中介機構找兼職。與此同時,各年級差異性不大,基本與總體情況相符。調查還發現,85%的同學認為學校有必要成立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以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並確保兼職的安全。

從事兼職的型別及範圍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74.2%的男生,41.6%的女生作過家教。分別有16.7%的.男生,74.5%的女生做過促銷,分別有21.4%的男生,12.4%的女生髮過傳單,同時,還有少數同學從事過禮儀、家政、餐飲等兼職工作。

從年級來看,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分別有21%,75%,85%的同學作過家教,分別有18%,28%,36%的人做過促銷,分別有19%,24%,22%的同學發過傳單。總體來說,同學們兼職的種類比較單一,而且,性別差異很大。經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同學們只能選擇耗時少,收入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社會經驗少,工作能力有限,諸多用人單位不予考慮。

從事兼職與學習的關係

無論從性別還是年級來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學認為兼職對學習的影響引人而異,只要注意調整,協調,就能夠二者堅固。還有一少部分人說不清楚而者是否會有影響。

從事兼職的目的與收穫

從性別來看,分別有48%的男生,39%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掙到一筆完全屬於自己的錢,頗有成就感;分別有42.3%男生,68.8%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積累社會經驗,為以後的工作奠定基礎;分別有11.2%的男生,2.5%的女生認為兼職可以擴寬交際面。總而言之,絕大部分同學的監視畝的比較明確,認為兼職的收穫主要是賺錢和積累社會經驗。

兼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應對方式

不論從性別還是年級來看,超過70%的同學偶爾遇到過困難,20%左右的同學多次遇到困難,只有極少數同學很少遇到困難。所遇到的困難中,基本不包括性別歧視,有部分同學認為是因為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是由於用人單位過於刁鑽。遇到困難時,80%的同學積極想辦法解決,10%的同學忍氣吞聲,自認倒黴;還有極少數同學不知所措。

家長對兼職的態度

總體來說,50%左右家長基本同意子女從事兼職,主要出於安全考慮;25%的家長完全同意子女從事兼職,並予以鼓勵;20%的家長不同意子女從事兼職,並認為應以學習為主;還有極少數家長完全不同意孩子從事兼職。

兼職所得收入的用途

49%的同學講兼職作為生活費,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41%的同學講起最為額外的零花錢;6%的同學將其作為戀愛開支;其餘5%的同學講起積累,作為長久投資。

其實,不難看出,在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反映出的一些列問題,還是值得我們去予以關注的。

1、社會支援大學生兼職主要有下面的兩個原因:首先是兼職有利於大學生更好的瞭解社會,鍛鍊能力,把課堂知識用到實踐中,有利於學生成長成才;其次才是鼓勵學生通過兼職獲取報酬,緩解經濟困難。但在調查中,考慮經濟因素的同學卻佔了大多數。由此可見,目前的大學生兼職狀況與社會期望的幫助提高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初衷相差甚遠。

2、大學是所以為大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學的深厚的文化積澱。而科學合理的參與社會實踐對增強學習氛圍時有所助益的,只是我們還沒有講起提高到那個層次。在對兼職形式的選擇上,多數同學選擇了家教,這對師範類的學生,當然是很好的鍛鍊機會。然而,要找到羽自己專業對口的家教也非易事,於是,“勉為其難”便可想而知。此外,在合理安排兼職與學習上似乎存在社更大的衝突。大部分同學只能勉強協調。

3、大學生長期生活在象牙塔中,涉世不深,閱歷不夠,相對單純,容易上當受騙。因才如何讓大學生在兼職的過程中更好的融入社會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瞭解了大學生的兼職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後,我們大學生就應該努力更正兼職觀念,樹立正確的兼職觀。兼職不只是為了報酬,更重要的是鍛鍊能力,實踐所學知識。“錢”程不是兼職的最終目的,真正的深層意義是“前”程。另外,兼職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凡事皆有度,簡直也不例外。應該以學業為主,切忌盲目。找好學習與兼職的平衡點,敢於嘗試科技含量高地兼職,多嘗試能鍛鍊能力,實踐知識得兼職。

其實,我們還應該注意的是學校的作用。現在的學校還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思考。

我覺得學校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兼職觀,從很次更高意義更深得兼職。從個人層面看,正確的兼職觀有助於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從社會層面看,社會需要的是專業知識過硬,心理素質國強的優秀人才,正確的兼職觀也紅的重要一個方面。

2、拓寬兼職門路,豐富校園兼職資源,開拓校園市場。

3、完善對學生的利益保障措施,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認識。有些同學建議建立相關的校園兼職網站,以方便大學生更好的從事兼職工作,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

4、開發兼職市場,讓社會更好的瞭解大學生得兼職狀況。社會用人單位大多隻是青睞學生廉價勞動力,很少關心學生的專業知識。因此,學校應該儘快完善兼職制度,讓社會更好的與學生配合,為學生建立好這層觀及的紐帶。

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社會生活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激情,滿腔的熱情,正重要的是兼職經歷。希望同學們在以後得兼職生活中,能夠更好的發揮主人意識,在獲得報酬的同時,得到更好的鍛鍊,為以後的就業打下基礎。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5

近日,在重慶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啟幕的招聘會上,相當一部分企業遭遇了尷尬一幕:3.4萬畢業生入場求職,共有1100家用人單位為同學們提供了4萬個工作崗位。但最終達成初步就業意向的僅9400人。並且有約1/3的招聘展臺受到了冷遇,有的公司一上午甚至沒收到一份簡歷。

重慶的此次招聘會狀況恰好印證了畢業生就業結構錯位的理論。這邊門庭若市,那邊門可羅雀,大學生在遭遇就業嚴冬的同時,眾多企業的招聘狀況也有著雲泥之別。而大學生在不懼待業的背後,真實反映了當下大學生擇業的新思考、新變化。如此趨勢,企業方若想吸引更多畢業生的目光並且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新人,也需與時俱進,洞悉大學生的擇業意向。

那麼目前應屆生以及在校學生是如何看待就業的?針對該問題,前程無憂與聯合人力網及時展開了網上調查,調查經歷3周,收到樣本數759人。其中在讀學生所佔比例為32.41% ,應屆畢業生為 44.01%。

求職途徑:55.80%大學生利用招聘網站獲取招聘資訊

網路招聘再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調查顯示,55.80%的大學生主要利用專業的招聘網站獲取企業招聘資訊,而校園招聘獲取資訊大學生比例僅為8.58%。(見圖1)

圖1:你主要利用哪些途徑獲得企業招聘資訊?

在獲取資訊之後的求職方式上,不少同學同樣認為,現場招聘會的形式不免有些落伍。一位外貿學院的邱同學告訴筆者。“我認為去招聘會之前最好對參加的公司有一定的瞭解與準備,但實際上,很難做到如此。招聘會多為一天的規模,學生也只好拿了簡歷在人山人海中盲投,看似面對面,其實更為盲目。身邊有許多同學都不參加招聘會了。” 確實,網路招聘在人性化、便捷性上要優於現場招聘會。而對於年輕的學生人群,借用網路招聘平臺來撰寫並且投遞簡歷不存在沒有任何技術障礙。

如今,用人單位與畢業生均對網路招聘的形式越發熱衷有佳。另一位剛就業的小張告訴筆者,他是網路招聘的絕對擁護者,他目前的工作就是通過前程無憂招聘網站投遞簡歷獲得的。自己曾遭遇過一段時間的“海投”狀態,也有過一段時間的查無音訊的真空期。但隨著對網路招聘平臺的深入接觸,自己逐步掌握了一些門道與技巧。對於招聘網站的設定、頁面資訊的排列有了更細緻的瞭解,這對投遞簡歷的時機把握有幫助。而經常重新整理與修改簡歷也能使得自己的簡歷更容易曝光在企業HR的眼底。同時,他表示更願意把簡歷投遞給職位描述更詳細的企業,認為職位描述詳盡的企業更能給他安全感。

求職專業:47.89%大學生希望專業對口、學以致用

先就業後擇業的就業口號已被傳唱多年,但在學生心目中的第一擇業物件仍然是與自己學修的專業相關的對口工作。不過,這個比例有下降趨勢,不少同學已經能夠接受專業不對口的現實,其中更不乏因為自身興趣的原因、或者行業發展因素而主動選擇專業不對口。本次調查資料顯示,“以個人興趣為主”為擇業導向的學生為23.09%,“看經濟走向,選擇投身熱門行業”的比例為10.16%。而“沒特定方向,有僱主聘用就可”為13.32%。(見圖2)

圖2:你會據以下哪個方向選擇第一份工作?

工作收穫:48.42%大學生最渴望收穫工作經驗

從工作中最想獲得什麼?本次調查資料顯示,近一半大學生認為“寶貴的工作經驗”是工作中首要收穫的。目前,工作經驗已經成為畢業生就業是否順暢的最直接障礙,在最缺失此項經驗的前提下,從實踐工作中獲得便成了學生們的當務之急。不過,“規劃未來事業的發展方向”的所佔比例也達到了值得關注的32%(見圖3),無憂專家認為,隨著職業規劃理念的深入,大學生對自己職業的定位與發展以及在企業中所處的位置會愈發敏感,以此作為第一就職收穫的比例還會有所提升。

圖3:你最希望能從第一份工作中得到什麼?

調查還顯示,大學生希望在半年至1年的`就能收穫自己工作目標的人為27.04%,1年至年半的人為20.58%。希望半年內速成的也達到18.34%。無憂專家認為,學生對工作目標的達到較為迫切,這也給企業方作了提醒。如調查資料顯示的,若在此期間沒有工作可以上手,或是認為沒有發展機會,則會大大打擊其工作積極性,而換工作隨之成為順理成章的事。

工作性質:78.76%大學生願意被派出國

如果是派去發達國家工作,則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美差,但事實上此等好事一般不會輕易的落在職場新人的肩上。今年剛畢業在某外資設計公司就職的小磊說,“公司這次有一批去巴比亞新幾內亞的機會,自己雖然知道那邊比較苦,但掙扎之後仍然報了名,原因在於公司將提供給出國的員工一批較為可觀的收入,而如果在那邊工作,積累了工作經驗,回來升職加薪的速度將可提升。”

無憂專家認為,在這點上,目前的大學生要較原先的職場人有了更開放更積極的心態,他們認為年輕就是奮鬥的資本,先苦後甜是可以接受並且有著一定的認同感。而如果是去一些偏遠或者較窮苦的國家或地區工作,只要有加薪或者較為明朗的升職機會,如果綜合考慮下來條件尚可,則大多數大學生願意為之拼搏。

薪資:41.63%大學生認為起薪會低於市場平均水平

從調查結果來看,“工作經驗”與“職業發展空間”是大學生目前就業最主要考察的兩個環節。而薪資對於大學生而言還沒達到最主要的地步。通過採訪中獲悉,學生普遍認為,在學生就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強調過高的薪資不太實際。調查資料顯示,過四成的學生自認為自己的首份工作的起薪會低於市場水平。而認為會達到市場平均水平的佔到52.96%,餘下僅5.40%的同學自己的薪資會高於市場水平。

不過,在被問及“你預期自己工作2至3年後的薪金有多少升幅?”時,23.58%的學生認為將在56%以上,選擇16-25%的薪資上升幅度的比例為18.31%。26-35%的比例也達到18.18%。可見,學生對自己薪資的漲幅期待甚高,有些同學甚至喊出“可以開頭苦,但不能一直苦”的就業宣言。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6

大學生最希望從事什麼職業?

不同單位之間存在著各種差別,而同一個單位內部職位也是千差萬別的。就像計劃經濟時代工廠裡“坐辦公室”與“進車間”一樣,這中間不僅有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的差別,同時還有工作地位的差別。這次調查的職業問卷欄中專業技術(26%)、管理(24%)和策劃(19%)等位於前列,而這三種職業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吃香、發展前景較好的,現在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趨於實際,也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的趨同。其結果必然造成學生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擇業與畢業生本身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前三位之下順延為銷售人員8%、行政人員8%、公關人員7%、財務人員4%和其他4%。

大學生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什麼?

高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據1995年浙江大學學生就業價值調查和1996年《北京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收入高是影響畢業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因素。而對這次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為發展前景(19%),其次為施展才幹(18%)、薪酬福利(16%)。雖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對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個人事業發展前景上更多,變提供高薪福利為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而迎合畢業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環境佔13%、經濟效益佔11%、所在城市佔9%、專業對口占4%、出國機會佔4%、解決戶口占4%、知名度佔2%。

大學生最願意去哪個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它作為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後,廣州、大連等城市也是大學生比較嚮往的就業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憑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調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西安1%、重慶0。94%、武漢0。52%以及其他城市共佔13。79%。

大學生想掙多少錢?

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資料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工資底線從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專業、學歷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可以認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學生工資要求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區學生的要求。

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們對薪水的要求並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工資底線平均值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20xx元,認為20xx—3000元比較合理的佔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佔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數和1000—1500元其中認為每月能掙4000元以上的與希望值在1000—1500元的大學生數量相當,各約佔15%。只有9.4%的人滿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資。

據國家城調總隊的20xx年全國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為21577.24元。我們僅與深圳進行比較,他們的平均月收入也不過1798元,可見,大學生對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較理想化的。

大學生,一定得“專業對口”嗎?

那句成語“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當問到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時,44%的人回答“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30%的人認為“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說有近3/4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兩成。甚至為了某種原因願意放棄專業的佔5%。經常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說,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個單位能留大學生多久?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職業穩定性相對來說在1—3年。充滿著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死守飯碗已經成為過去時,不跳槽才難。

當被問到“您打算在第一個單位工作多久?”時,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還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內”,如果按照通常情況下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為5年的話,再加上還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個單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內會有70%的人離開第一份工作。希望“儘量穩定下去”的只有兩成。

大學生們希望多大歲數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歲間打拼出一番事業。20%的人希望成功時間是25—28歲。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歲間。在35—45歲間磨練有成的佔9%,無所謂的佔9%,希望25歲以下年少即得志的佔2%,希望自己在45歲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釣遇文王者最少,只佔1%。

大學生找工作準備什麼?

大學生們清楚地定位了自己應該具備的個性品質,他們認為企業看重的個性應該是“勇於創新”(18%)、踏實(17%)、合作(16%)、樂於參與競爭(10%)等,與資訊時代倡導的個性特徵相吻合。

而面試是將這些自信和氣質的外在化體現。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1/4的人覺得在求職過程中最有必要購置的是“面試服裝”,22%的人覺得手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15%的人一定會在找工作過程中添置BP機,13%的人會特意購買電腦,當然書籍(8%)、上網絡卡(6%)、化妝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們為找工作做了預算,四成人準備花500—1500元,還有23%的人準備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準備花100元以下。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7

一、調查背景及概要:

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不容樂觀,很多同學在畢業之後都會專業不對口,被迫違背最初的意向,自己的所學專業知識在工作中也用不上。作為師範生在以後的就業道路上更是頗為坎坷,像目前我們的這個教育專業就有很多同學是被迫調配進來的,大多數學生都不是自願的。對於這些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對師範生以後的就業意向做一個簡單的調查,這樣我們可以更明確的瞭解師範生對將來的就業道路是做怎樣的安排與打算,同時瞭解到有多少師範生畢業之後願意踏上教師崗位,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來教育未來的希望。

二、調查人員:

組長:彭均

問卷製作:朱豔、彭均

問卷、採訪分析:楊葶、杜珊

報告製作:潘雨、朱豔、彭均

調查、採訪人員:鄧倩、潘攀 記錄員:潘雨星

三、調查物件: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了140份,收回138份,有效回收率99%。我們選取了成都大學師範學院國小教育專業08級、09級、10級4個班的同學,從在校生到即將畢業的學生在內,調查所涵蓋面廣,調查結果比較全面,資料可靠性高,關於師範學院就業意向的調查比較能反映實際情況。

四、調查資料概要說明:

在我們調查的138人中,男生有61人,佔調查人數的44.20%,女生人數為77人,佔總人數的55.80%。其中,來自農村的人數為79人,佔57.25%,來自城鎮的人數為46,佔33.33%,來自城市的人數為13,佔9.42%。在回答我們設定的問題中,對自己本專業滿意度一般的人數為93人,佔了調查人數的67.39%,在是否希望畢業後繼續深造這一問題上,原意繼續深造和不原意的人數比例相差不大,在回答“你是否會為未來就業需要而研究一些專業以外的學科知識”時,大部分被調查者還是表示會研究或是正在研究;並且大部分人都有自己明確的職業規劃,但是對自己將來的就業前景感到有壓力者還是佔了多數;由此可以看出,當下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定的規劃,對自身有一定的要求,但對社會的認識不夠。而在“未來你就業求職的主要考慮因素”這一問題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實現自我價值”和“工作環境”以及“個人興趣愛好”是排前三位的;而對目前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73.19%的調查者表示“不瞭解”;而對選擇比較理想的就業地區,50%的調查者選擇成都,32.61%的人選擇四川省,對一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選擇的同學較少。由此可以看出,當下大學生對就業地點的選擇還是比較實際和理智的。通過以上調查資料,我們可以看出,當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定的想法和規劃,也在做一些畢業的準備,但是由於缺乏對社會的認識,而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非常渴望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相關指導。

五、調查時間

20xx年9月——10月

六、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口頭採訪、整群抽樣等

七、調查步驟:

(一)準備工作:

1、全組成員經討論確定調查方向,擬定題目和調查計劃 2、組長分配各成員任務

(二)開展調查工作

1、經開會確定調查範圍和調查物件,調查人數

2、由彭均和朱燕製作調查問卷,併發放和回收調查問卷 3、全組人員對自己身邊的同學朋友的口頭調查

(三)整理資料並分析

收回調查問卷後由楊婷和杜珊對問卷進行整理和分析,並製作圖標表等直觀影象。

(四)撰寫調查結果

根據對調查結果的整理和分析,由潘雨星、鄧倩、潘攀製作初步報告,由彭均、朱燕、潘雨星製作最終報告。

八、調查主要內容:

本調查問卷的編制過程首先採用大量的開放式訪談,在廣泛蒐集各專業學生對於就業問題看法的基礎上,根據聚類分析的原則進行歸類,確定了就業指導需求、就業態度認知、就業行業及地區選擇和自我認知評價四個因子,共確定15道題目。我們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師範生是否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以及師範生對就業的期望。

九、調查情況與分析

為了更好的瞭解師範生的就業意向,我們小組積極的對20xx級、20xx級和20xx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就本小組的調查結果進行探討分析:

1、你對自己本專業滿意嗎?

(1)滿意 (2)一般 (3)不滿意

對本專業滿意的學生只佔17%,大部分的同學對自己的專業都是不滿意的,有67%的學生是不喜歡師範這個專業的。從而可知學生在填志願的時候並沒有選擇這個專業,在採訪過程中,很多同學因為並不喜歡這個專業,從而導致上課不認真聽講,而只是抱著敷衍和得過且過的態度來對待本專業的所開設的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並不是很高。

2、你 希 望 畢 業 後 繼 續 深 造 嗎 、 A、 希 望 B、 不 希 望 C、 不 清 楚

對於畢業後是否繼續深造,有47%的同學希望可以繼續深造,48%的學生不想畢業後繼續深造,由此可知,有相當部分的同學是不想繼續深造的。

3、你認為本專業是你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目標嗎? (1)是 (2)不是 (3)不清楚

由於相當部分的學生對師範這個專業是不滿意的,從而導致了54%的同學對自己未來是否從事教師行業持不確定態度,其中有34%的學生明確自己未來不會從事教師工作而是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

4、你會為未來就業需要而研究一些專業以外的學科知識嗎? (1)會,正在看 (2)不會 (3)不清楚,視情況而定

由圖表可知,64%的同學會為未來就業而研究一些專業以外的學科知識,32%的同學不會去研究專業以外的學科知識,而只有4%的同學到目前為止對是否研究一些專業以外的學科知識還不清楚。

5、 你有自身的人生職業生涯規劃嗎? (1)有 (2)沒有 (3)目標還不明確

由圖表可知,到目前為止,有49%的同學對自身的人生職業生涯有了規劃,36%的同學目標還不明確,而還有15%的同學對自己的人生職業目標還沒有規劃

6、你對自己實現就業的前景預測是一種什麼感覺? (1)自信 (2)迷茫 (3)有壓力

由圖表可知,66%的同學對自己實現就業的前景感到有壓力,21%的同學感到迷茫,而只有13%的同學對自己實現就業的前景感到自信

7、你 在 大 學 中 對 自 己 的 身 份 定 位 是 ( )

A、 學 習 者 B、 未 來 的 教 師 C、 其 他 職 業 者 D、 不 清 楚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多數的師範生已經做好了將來做教師的準備,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不清楚的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

8、你是否考慮過走自主創業的道路?

(1)是 (2)否 (3)沒有考慮成熟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超過38%的師範生考慮過自主創業,比重超過了未考慮過創業的人。由此可知大學生自主創業還是佔相當比重的。

9、未來你就業求職的主要考慮因素?(多選)

(1) 薪酬 (2)專業對口 (3)實現自我價值 (4)個人興趣愛好

在就業求職考慮的主要因素上,薪酬是師範生考慮的首要因素,其次,實現自我價值、個人興趣愛好、就業地區、工作環境也佔了相當大一部分的比例,考慮專業對口因素的比例偏低,這說明,師範生的專業期望與現實環境不一致。

10、預計在擇業過程中你將遇到的主要問題?(多選)

(1)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

(2)缺乏社會關係難以找到工作

(3) 資訊太少

(4) 性別歧視

(5)缺乏社會經驗和就業能力,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6)其他就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的就佔25%,沒有關係找不到工作的佔50%,資訊太少的佔20%,性別歧視的佔5%,缺乏就業經驗和就業能力的卻高達65%,其他的只佔5%;由此,雖看出就業形勢的嚴峻,但更多的卻是學生自己缺乏能力,所以要解決就業中的最後問題應該先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

11、你瞭解目前就業形式和就業政策嗎

(1)非常瞭解 (2)瞭解 (3)不太瞭解 (4)一點不瞭解

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瞭解得並不是很樂觀,從圖中可以看出非常瞭解形勢的僅佔6%.而不太瞭解的佔大多數,竟然高達75%。只有充分了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才能更好的就業。

12、學校的就業指導課,你希望是? (1)選修課 (2)自學 (3)必修課

對於學校的就業指導課,更多的學生偏向於必修課,而自學的學生卻佔了僅僅的一小部分,其中必須課答50%,選修的佔40%,自學的僅佔10%。可見更多的學生偏向學校給他們選課,自己的主見性比較少。

十、調查結果:

(一)存在的問題

1 、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與學生的心理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畢業生普遍希望學校能夠提供必要的用人單位招聘資訊以及求職面試技巧。大多學生對於利用網路資源求職以及求職面試技巧方面普遍欠缺,需要學校提供更多幫助。職業能力測評與擇業心理輔導的需求比例資訊,也反映了部分畢業生已經開始注意到從心理方面更好地瞭解自己,增加就業的砝碼。 2 、就業態度的認知方面理性思考與感性評價同時存在。

畢業生在選擇工作考慮的主要因素中,行業前景、個人喜好及辦公環境等方面趨於理性思考,而薪水與地理因素的考慮帶有明顯的感性傾向。大多數學生認為當前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在於知識準備不足與缺乏實際技能經驗方面。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畢業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普遍欠缺,同時也表明某些專業設定中操作性的實踐環節存在很大漏洞。

3 、就業方式、就業地區與就業行業的選擇過於集中。 師範類畢業生受多方面影響,在就業方式、就業地區選擇與就業行業選擇上表現為過於盲從、相對集中的傾向。

4 、就業過程中的自我認知表現出較大偏差。

調查資料表明,師範類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自我認知存在較大偏差,主要表現在就業前景評價、上大學的目的以及專業前景和技能的認識等方面。

(二)、建議與對策

師範類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用人單位、高校和畢業生等各個方面。

1、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轉變職能,加強巨集觀調控。要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簡化辦事程式。加強巨集觀調控,科學制定師範招生計劃。要改革招生計劃管理制度,加強巨集觀預測,要根據師資的需求,加大師範本科、研究生招生數量,減少專科、中師招生數量,解決培養與需求脫節的問題。

2、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構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要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和畢業生調查,調整教學計劃,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完善“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專業教育”三級教學平臺,優化學生知識結構。

3、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要針對師範類畢業生的特點,對畢業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教育。把對畢業生的就業教育、畢業教育、離校教育作為重要內容,通過生動有效的思想教育,幫助畢業生樹立積極就業光榮、基層奉獻光榮的就業觀,自覺地把個人價值和國家需要結合起來,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要加強學生就業指導,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4、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建設,拓展畢業生就業空間。要加大力度,積極培育畢業生就業市場。通過有形與無形、大型與小型、綜合與專門、定期與不定期等相結合的方式,精心組織各類校園招聘活動,活躍畢業生就業市場。

附件

會議記錄1

會議時間:20xx/10/09 會議地點:08501

會議主席(主持人) :彭均

會議出席、列席和缺席情況:全部到齊

會議內容:討論小組成員分工情況,以及組長下達任務。確定了杜姍和楊婷負責調查表和資料統計分析,潘雨星、潘攀、鄧倩負責成文和會議記錄,彭均和朱燕負責資料彙總。

會議記錄2

會議時間:20xx/10/15 會議地點:3107

會議主席(主持人) :彭均

會議出席、列席和缺席情況:全部到齊

會議內容:篩選資料,確定內容。在此次會議上,我們確定了各自負責的基本內容,並由組長初步稽核,指出問題所在。

會議記錄3

會議時間:20xx/10/20 會議地點:08203

會議主席(主持人) :彭均

會議出席、列席和缺席情況:全部到齊 會議內容:最後彙總。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8

調研背景:

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資訊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擇就業的佔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資訊獲取方面:就資訊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資訊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資訊獲取資訊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資訊獲取方面:就資訊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資訊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資訊獲取資訊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資訊收集、彙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零八年的持續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對此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這個令人煩惱而大家又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作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使大學生就業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並不突出。從總體情況來看,零九年第一季度的全省人才市場供需兩旺,其中提供的職位數達到了二十四萬餘個,創歷史新高。而在第一季度,全省各地人才市場接待、登記的求職人數更是達到了七十七萬餘人次,這個數字裡面雖然存在著有重複登記和已經就職而想跳槽的在職人員等情況,但仍明顯反映出了零九年我省的就業壓力巨大。

為了促進廣大求職者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作為政府所屬的各級人才服務機構將在今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活動,包括每季度在省內上召開的全省人才市場共同舉辦的高校畢業生網路招聘會和每年開展的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組織各類企事業用人單位進入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會,組織實施一村一大、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專項計劃,開展高校畢業生創業活動等系列服務舉措。而高校畢業生則應該更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就業能力,積極主極的參加各種就業培訓、就業指導、見習實習活動,同時更深層次的轉變就業觀念,特別是轉變擇業地區觀念,面向基層、面向大量急需人才的困難地區就業,爭取成功的邁出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步。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缺少訓練良好的`畢業生,將會妨礙我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更高層次的產業。由於我國許多大學畢業生缺乏實用技能和糟糕的英語口語能力,妨礙了我國發展服務型產業,儘管我國大學大量擴招,每年生產出大量畢業生,但從我國現在的製造型模式轉向服務和研究型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隨著跨國公司在我國不斷擴充套件業務,它們將面臨著招聘高質量工作人員的困難。豐裕的大學生中存在匱乏的知識,大批量的畢業生,很少有人能夠遊刃有餘地在出口服務行業工作。

我國學生的教育模式使他們難以學到跨國公司所需要的實用技能和團隊精神。大學教育採用的是理論化的、侷限於書本的和老師傳授的方法,英語教學對話能力也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我國教育應當提高大學與企業之間的聯合機制,讓畢業生能夠學到公司所需要的各種技能,我國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想出對策。當然作為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寬泛的發展自己的見識。

3.冷與熱分佈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臨近年底,大中專畢業生開始進入應聘高峰。我近日走訪部分中高職院校瞭解到我市內一些中高職院校現已開始積極籌劃零九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但受經濟形勢變化及我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今年的高職生就業出現了冷熱不均的情況。

首先,物流畢業生過半專業卻不對口。前幾年,物流專業火得不能再火,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應該是小菜一碟。然而物流專業往日風光不再,部分高職院校招生就業辦負責人坦承,物流專業已成就業最困難的專業之一。

去年某院首屆物流專業招生時共招了四個班兩百多學生,然而去年畢業之後,據某院流專業畢業生順利畢業走向社會,當初第一屆物招生就業辦統計,目前仍在從事與物流相關的職業的學生已不到四十人。為此,他們今年在招生的時候,僅僅只招了一個班。

物流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少物流企業業務量萎縮,為了節約經營成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較往年大幅縮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前幾年物流專業大熱,不少院校根據專業設定緊貼市場需求的原則,大量招收物流專業學生,幾年之後導致物流專業人才太多,而市場需求不多。對於已經在物流公司就業的畢業生來說,物流公司的待遇普遍偏低也是導致大部分已就業的畢業生轉行的重要原因。不少在物流公司上班的畢業生,工資待遇各方面與一般的普工幾乎沒有差別,且大部分物流公司規模偏小,一些畢業生甚至淪落為倉管員、搬運工等,因此一些畢業生紛紛轉向市場營銷等領域。另外中高階焊工供不應求。在物流專業就業遇冷的情況下,部分新興專業的畢業生卻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例如機械製造、模具設計等專業,基本上學校培養的人才每年都被企業提前預訂。

據我調查市場瞭解到,一個模具專業培養出來的焊工,經過在企業半年到一年的實操訓練,熟悉工作流程之後,收入比其它專業要高很多,如果考取焊工證,他們的月工資最低不會低於三千元。而這類人才一直頗受格蘭仕、長虹等企業的歡迎,而隨著廣船等大型央企落戶我市這類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旺盛。

隨著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房地產、生物製藥等新興產業在我市的興起,無疑需要大量人才為其服務,為此,我市中高職院校紛紛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定,培養相應人才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他燈飾專業人才一將難求。但是在燈飾人才集聚方面,確實無法與它燈都的身份相稱。日前,我市有十餘所中高職院校,但是目前基本沒有一所學校培養專業的燈飾專業人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據我瞭解,在部分中職院校中,與燈飾比較相近的專業就是五金電子類,但是基本上沒有燈飾外形設計等方面的專業。在各種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中,往往設定有五金電子類、燈飾照明類招聘專區,但是燈飾照明類應聘畢業生與企業招聘專業的燈飾人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畢業即失業已成為當今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除了就業形勢嚴峻以外,很多大學生不願為生存而打工、寧願為理想而待業的思想觀念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一大因素。目前,高校畢業生大多扎堆於城市,就業不均衡的現象依然嚴重。

當下,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已將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適時調整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到農村去,到西部去,到人才緊缺的地方去,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現在,最讓我們擔心的是,自己如果選擇到基層工作,以後是否還有選擇其他職業的機會,對於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畢業生,政府能否出臺相應的政策。

所以我又特地從市人才交流中心瞭解到,今年十月,為全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我市政府結合我市實際,特別制訂了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中制訂的多項優待政策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提供了良好平臺。各部門及教育機構也將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幫助畢業生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調整就業預期。政府支援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崗位就業,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群從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並在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經勞動保障部門稽核、財政部門複核後,將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標準,按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及失業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之和計算。對於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群其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的,給予相應薪酬或生活補貼。另外,對於到城市社群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五分;對到農村基層崗位就業並已服務期滿的高校畢業生,參加市、縣級公務員錄用考試或事業單位招聘的,筆試成績加十分;對經考試或考核到縣以下農村基層單位就業並服務滿四年的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補償。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於市場就業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提供幫扶與補貼。

據我最近調查瞭解,截至目前,對於尚未就業的我市高校畢業生可在戶籍所在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手續,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按照相關規定將其納入本地失業人員統籌管理,享受國家關於失業人員就業的優惠扶持政策。

我市人事、勞動保障、教育部門和高校將把家庭困難高校畢業生及長期失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列為重點幫扶物件,積極為其提供就業援助,並由人才服務機構負責建立困難畢業生資訊庫,組織力量實施職業指導。通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利用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進行託底安置等多項幫扶措施,有效促進困難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9

摘要:目前,大學生就業是一件是人們都很關心的事,上到國家領導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在關注著大學生就業,尤其是在現在金融危機的嚴重的打擊,世界整體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就更加讓人擔心。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成為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就這個問題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就業意向進行了調查,從就業單位、就業地點、工薪福利等方面瞭解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本文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調查情況的陳述;第二部分是分析總結調查結果,第三部分是針對現狀提出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山西財經大學 經濟類專業大學生 就業意向 調查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大學生就業問題,既是一項民生問題,又是一項關係到社會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問題。隨著高校擴招步伐的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步入大眾化的新時期,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特別是20xx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和難點,引起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在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為大學生就業想方設法做好服務與推介工作已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對於就業會不會有新的想法或新的要求呢?對此,我們對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調查報告。

一、調查研究的實施

(一)調查的物件與範圍。本次調查覆蓋了山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財政金融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等三個學院大三年級與大四年級的學生。我們按照各個學院總人數的比例從其中隨意抽取同比例的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由小組同學共同設

計問卷、發放問卷、回收問卷、統計並整理調查資料、分析歸納調查結果、撰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內容與問卷設計。本次調查內容主要從“畢業後的選擇”、“職業準備”、“就業心態”、“就業去向”、“就業因素”、“就業薪酬期望值”、“就業政策”等七個方面展開,設計了15個選擇題。

(四)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本次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工作從20xx年4月19日至20xx年4月22日進行。從最後調查問卷的回收情況來看,回收率達到85%以上,沒有無效問卷,故本次調查結果真實可信,調查分析以調查結果為基礎進行分析。

二、調查統計與分析

(一)畢業後的選擇。根據本次調查,有17%的同學在畢業後選擇直接就業,58%的大學生選擇參加研究生考試,部分大學生選擇考公務員,另外還有較少數的大學生選擇出國深造、自主創業。由此可見,有超過一半的大學生在畢業後會繼續學業,所以,對於選擇直接就業的大學生來說會減少一部分競爭對手;對於各就業單位來說,可供選擇的應屆大學生人數也減少了。

(二)就業準備。從本次調查來看,有90%的大學生在大四之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了,其中從大一開始關注就業資訊的佔26%,從大

二開始關注的佔28%,從大三開始關注的佔37%。可見,在就業準備上大部分學生具有主動意識。大學生的就業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場,校園招聘會,網上投簡歷,父母朋友的介紹。其中,人才招聘市場與校園招聘會是大學生獲取就業機會的最主要的方式。這表明學生能開拓多種渠道求職,另網上求職的方式也開始為學生所接受。在調查中有的學生提出應提高校園招聘會的針對性,只有專業對口率較高的招聘會才能提高就業的成功率。另外我們對找工作時同學願意為就業知識準備和技能準備所做的金錢投資也進行了調查,其中願意投入500~1000元的人最多,佔總人數的45%。有13%的人不願意為其投入過多的資金,17%的人願意投入500元以下,還有25%的人願意花費1000元以上為找工作做準備。這表明大部分同學願意在找工作前先武裝自己,這樣做會給同學增加成功的機會。

(三)就業心態。在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認識上,有52%的同學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有信心,33%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感到迷茫沒有信心,另外還有8%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感到心灰意冷毫無信心,5%的同學還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這說明,面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雖然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但是過半的大學生還是有信心的,然而那些對未來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的同學也是不能忽視的。在專業與工作性質的問題上,66%的大學生願意選擇一份與專業有關聯性但不一定對口的工作,有13%的大學生一定要找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另外還有14%的大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工作,有7%的同學也願意選擇工作性質與專業無關的工作。其中,選擇專業與工作性質有關的比例最高,說明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著“學以致用”的工作認識。

(四)就業去向。關於就業單位的意向,除學校、科研設計單位只有少數人(不到10%)願意考慮外,其它就業單位都被大學生所接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民營或私人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等均有超過17%的大學生願意選擇。可見,學生基本能夠結合自身實際進行選擇,就業行業意向相對分散,已明顯呈多元化趨勢,這也相對拓寬了大學生就業的路子。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只有不到15%的大學生願意選擇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有21%的大學生選擇在北京就業,有將近30%的大學生選擇在上大學的地方即太原就業,另外還有34%的大學生選擇在其他大眾城市就業。由這組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會避開競爭壓力過大的經濟發達地區轉而選擇中等水平的城市,還有部分大學生想利用自己在大學期間建立的人脈關係而選擇留在太原工作。

(五)就業因素。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考慮最多的兩個因素是經濟收入與個人發展機會,它們分別佔到37%和32%的比重。此外大學生考慮的因素還有工作地點(佔15%的比例)、工作單位性質(佔9%的比例)。但是考慮專業對口的人數不到5%。由此可見,個人的收入與利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對工作的選擇。另外大學生在應聘時最看重企業的是企業的發展前景(佔40%),有37%的大學生看中個人的發展空間,16%的人看重薪水的高低,13%的人看重公司重視人才的程度,只有不到5%的人看中的是公司的名氣。這說明大學生看待企業已經不僅僅是看企業的外在而更加註

重企業的內在發展了。

(六)就業薪酬期望值。對於將來就業薪酬的期望值,800~1000元的佔4%,20xx~3000元的佔56%,3000~4000元的佔26%,4000元以上的佔14% 。 而且大學生對薪酬標準的考慮是主要是根據以下三個因素確定的:第一,對自身價值的評價(佔45%);第二,用人單位的實力(佔29%);第三,人才市場的行情(佔26%)。這個調查結果說明,學生對於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20xx~3000元,這與太原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是比較相符的,而且大學生對薪酬也可以依據企業狀況市場行情等因素綜合考慮。說明大部分學生的薪金要求已趨於理性化,能開始對自身進行正確的定位,以提高應聘工作的成功率。

(七)就業政策。關於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著有不到4%的大學生非常瞭解,24%的大學生比較瞭解,57%的大學生不太瞭解,6%的'大學生不瞭解。這就說明大多數大學生對於國家級政府的就業政策不關心,而且學校等對這些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不夠,以至於這些政策對大學生就業沒有起到很多作用。

三、總結與建議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山西財經大學經濟類專業大學生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比較清醒的認識,自我定位較準確,就業態度務實,就業選擇趨於理性,但也發現少部分學生存在對就業形勢過分悲觀,就業態度相對被動,或者就業準備不足等問題。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大學生自身觀念的轉變。其一,從資源稀缺性角度考慮,大學生應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我們知道人類的慾望是無限的,而我們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從我們對未來無限的慾望來看,再多的就業機會也是稀缺的,而且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大學教育由精英化逐漸向一般化轉變,大學生人數與日俱增,所以大學生應該建立正確的積極的就業觀,擺正心態,正式現實,既不急於求成,也不優柔寡斷,面對稀缺的就業資源,善於抓住機會,自己做出選擇。其二,對於就業目標的選擇,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資源的稀缺性意味著每個人必須做出的選擇,而且我們都會努力

達到效用最大化即使自己的資源達到最優配置。這就需要我們正確深入地認識自己,選擇自己認為可以達到效用最大的就業單位。其三,大學生應該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邊際分析法考慮,只有當大學生到社會最需要的崗位上去的時候,社會所收穫的利益才能達到最大化。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去,從短期來說,自身的效用可能沒有達到最大,但是從長期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自身潛力不斷開發,邊際效用也會不斷增加,實現學以致用,發揮自身特長,實現自身價值。

(二)完善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與指導。第一,高校對大學生的培養應該與時俱進。各個高校都應及時瞭解市場動向,獲取市場資訊,根據市場需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如果高校脫離社會,不管市場變化而只顧埋頭教書,最終會造成供求結構矛盾,畢業生不符合市場需求,最終會使學生就不了業。第二,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為學生提供有限的需求資訊、講解簡單求職技巧等方面,而是要結合學校實際對學生進行深入的針對性強的指導。同時,高校還應增加就業指導的內容,如:①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講授就業形勢與擇業觀點、就業政策與擇業程式、就業市場求職嚮導、擇業方法與求職技巧;②邀請專家、校友等舉辦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題系列講座;③廣泛邀請用人單位,舉辦校內供需洽談會和招聘會。洽談會和招聘會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精益求精”,便於學生參加,而且能夠有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成功率,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等。通過這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及時準確地把當前最新的就業資訊傳達到大學生那裡,使學生能在第一時間裡掌握就業動向與國家政府的就業政策。

(三)政府部門應加強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政府部門應該通過制定政策法規等方法來規範大學生就業市場,取消那些不合理社會壁壘,如:性別歧視,戶籍檔案等因素的限制。各級政府應該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大學生就業納入合法化合理化的軌道。其次,政府應加強巨集觀調控,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不僅是守夜人,它更是一隻看得見的手。政府可以掌握全部市場資訊,瞭解市場需求,從而通過巨集觀調控措施,加以行政政策的輔助,實現人才資源的最優組合。第三,政府也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培訓。大學生是我國寶貴的人力資源,大學生失業是人力資源的浪費。

就業意向調查報告10

一、畢業生當年就業率(近三年)

20xx年整體來說全國的情況不是很好,也就大約70%左右,相比之下,全國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業情況要好點,可以達到80%以上!

據教育部的統計,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20xx年增加64萬人。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還將繼續增加,“20xx年畢業大學生實際就業率不到7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說。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保部)召開的20xx年四季度新聞釋出會上,人保部發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學生就業趨勢的研究

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

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

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

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階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裡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

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三、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客觀原因

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認為根本性的原因在於現行就業制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結構、用人單位現狀及用人單位的陳舊觀念、以及大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等等。客觀認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正確分析大學生就業的障礙,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是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辦法。

(1)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勞動、人事制度、戶籍、檔案管理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原因。儘管我國己進入市場經濟時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較強的計劃經濟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單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據調查,不少中小型私營(股份)企業急需大學水平的管理技術人員,卻因沒有申報用人指標的途徑,不能解決大學生的派遣、戶口、編制、檔案管理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擔心喪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職興嘆,企業也就招不到人。20xx年就業的部委屬高校畢業生到教學科研等事業單位為31.6%,到國有企業為31.5%,到民營三資企業為26.2%,其他就業為10.7%。而從當前城鎮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狀況看,個體私營和股份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己經佔60%,但是,由於很大一部分個體私營企業不能解決“三險一金”(三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一金:住房公積金)而被大學畢業生放棄。

第二,就業程式複雜、就業渠道不暢,阻礙了大學畢業生的順利就業。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後,整個社會缺乏順利就業的軟環境,影響畢業生就業市場中供需主體的體制性、機制性的障礙仍存在。很多地方對於錄用大學生有戶口、用人指標的限制,有的還有幹部身份的要求;民營、外資企業不能根據需要招聘大學生,企業的用人自主權沒有到位;有些高校畢業生還面臨出地出系統等要交費的障礙;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不成熟,供需見面會還很不完善,處於“粗放”的運作和初級的中介形式。缺少統一平臺的網際網路資訊釋出渠道,資訊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就業市場“供大於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況,許多人認為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佔總人口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己經達到1/3。因此,我國的人才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為高校畢業生“供大於求”製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為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學校的專業設定、層次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己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定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定滯後於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並主動調整,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定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

(3)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機構改革大大沖擊了大學生就業。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曾經是接收大學畢業生的主渠道,主力軍。1998年以後,隨著政府機關進行機構改革,精簡人員。精簡下來的人員多數要流向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本身也在進行定編定員,另外,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數存在冗員過多,超編運轉,包袱過重的問題,繼而實行分流下崗,減員增效。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許多企業由於經營不善也在面臨著破產倒閉。面臨著自身的生存危機,接納大學畢業生的容量相當有限,很難給大學生就業提供暢通的就業之路。

其次,多數用人單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輕“一般”、“惟學歷是瞻”的怪圈。隨著大學生就業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用人單位也逐漸提高了用人的標準。他們將目光鎖定在少數的名牌大學畢業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對於名牌、重點院校的大學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勢”。從中國高等學校的發展現狀分析,高等學校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辦學質量差異較大,導致了用人單位對重“名牌”輕“一般”的怪現象找到理由和藉口。

2、主觀原因

(1)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

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觀原因,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始終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大院所、大企業不去,希望能去的單位名聲好、工作條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國機會等等。舉個例子:《中國大學生就業》雜誌對全國28所大學、3萬多名大學生作過“您最想到下列哪個城市工作?”的調查。在列出的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發展的大學生最多,獲選率為32.3%,緊隨其後的是北京(27.7%),兩個城市的獲選率之和達到了60%,成為大學生心目中發展事業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這樣的特區城市也較受歡迎,獲選率為12.1%:但是一些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內陸開放程度較小的城市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學生願意到重慶和武漢去上作。而目前實際最需要畢業生的恰恰是那些邊遠地區的中小城市和基層一線的中小單位。畢業生想去的單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單位畢業生又不予選擇。於是出現了“有人無業、有業無人”的現象。

(2)自身綜合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也存在較大差距,加大了畢業生就業難度。現在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思想道德覺悟和能力素質水平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畢業生誠實守信,勤奮敬業,而且還要求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是用人單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單位重視人品和能力,對專業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持“寧缺勿濫”的態度。因此,學生乾和學生黨員以及那些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敬業精神好以及“一專多能”的畢業生越來越受歡迎。用人單位看重的是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

(3)大學生誠信缺失造成就業危機

誠信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基本要求。在就業情況日趨嚴峻的形勢下,畢業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為了能夠在社會中尋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學生不從築高自身的實力出發,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裝自己。正常的包裝無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裝會演變成偽裝。這樣一來就業誠信缺失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實際能力產生懷疑,結果只能是大學生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15]。

四、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措施

1、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

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必須加大人事制度、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機制、單位編制等制度的改革,擴大機關、事業、企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使用人單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進,無用的人能出;加強戶籍制度的改革,為邊遠地區、小城鎮、農村的大學畢業生開方便之門,使人才能合理流動;要建立起完善的與畢業生就業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未就業的大學生提供服務。

2、調整高校專業和課程設定

在當前飛速變化的時代,大學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調整課程結構和內容。當今世界正由工業化社會走向市場、資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國間生產、流通、運輸、資訊領域的相互依存關係日益緊密,整個世界將如同一個地球村,誰都無法完全正確的預料未來世界的變化。這就決定現代大學必須是面對未來開放式的,其課程也應從過去那種封閉狀態走出來。

在課程佈局上,應適當減少某些必修課,增加選修課的比重。一方面,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個性,發揮他們的所長。另一方面,這也有利於向學生提供反映社會文化各個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因為現代社會知識急劇增加和迅速老化,選修課的開設有助於彌補必修課無法及時反映這一動態的缺陷。

3 、把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活的始終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課都是針對畢業生開設的,通過幾次的座談會、報告會、講座等等就算完成就業指導上作了。

對於一年級的新生,應該著重進行心理指導,重點幫助大學生儘快瞭解自己的個性特點,結合入學的專業思想教育,逐步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初步設計職業發展的方向。在這個階段,要向他們介紹本專業就業的大致情況,讓他們瞭解自己所學專業及適應職業的特點和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引導他們儘早適應大學學習生活,養成獨立思考、自覺學習、努力奮鬥的良好習慣。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應著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這個階段,要通過對社會各種職業的全面瞭解,幫助他們分析自我的能力、優勢和存在的缺陷,引導大學生要根據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完善自己,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打好專業基礎,建立合理知識和能力結構。要對其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激發成才意識和行為。

對於三年級的同學,要給予一定的實習和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直接地去體會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幫助他們認清專業所適應的工作領域,並與自己的特點和能力相對照,繼續培養和發展與其職業目標相適應的素質優勢,對其原定的職業目標做出適當的調整。對於大三的學生,還有一個重要指導內容就是要逐漸分析整個社會及大學生就業形勢,對大學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對畢業生的指導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點,這一階段,指導的重點在於傳達就業方針政策、分析預測就業形勢、指導大學生作好如何獲取就業資訊、如何進行面試,如何克服心理障礙等就業準備,處理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臨時性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