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7W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1

昨天(25日),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釋出了XX年年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對全國11所普通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7月底,畢業生就業率(“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達62.07%;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明顯。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物件。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著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物件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為54.12%。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著緊密的聯絡。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援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資料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型別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型別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定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定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2

前言:瞭解春節

我們都知道在去年奧運年的時候國家就已經實行塑料袋的禁用。但是在我的調查資料中顯示35%的人群還沒有真正地去執行。不過我們知道這是需要一個過渡期的。對於政府社在環境保護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訪者的態度是政府的環保的監管力度還是有待提高和改進。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七年級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內容: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小年——臘月二十三

當代許多大學生專業不對口,發現自己所學知識難以達到市場需求,從而缺少了很多從事社會實踐的機會,自然對社會調查報告也是採取不在乎的態度。

我們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

小年也叫祭灶節。祭灶,即祭送灶神昇天,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接玉皇——臘月二十五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

調查顯示,選擇做技術工人或農民的人數合計不到8%,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當前工人和農民的境遇和社會地位的確無法與其他幾種職業相比。而且這一代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即使農村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也遠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學生勞動的機會更少。家長、老師僅對學生的成績提出要求,甚至還向學生灌輸“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落後思想,這些都增加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事實上國家的發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且學生中的大多數也將進入普通勞動者的大軍,追求較高層次的職業本也無可厚非,但學生對勞動的鄙夷的態度既不利於國家的發展,也不利於個人成長。因此在中國小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對生產勞動的深厚感情是一項亟待加強的重要工作。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因此,人們根據現實生活需要,發明了這一特殊的時間民俗。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 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春聯”。 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農村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在目前我國的發展形勢下,針對城市的環境治理資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說廣大的農村了。環保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環保隊伍自身建設跟上形勢需要,環保機構設定滯後,缺乏有效的手段解決環境汙染問題,許多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實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經濟、管理、旅遊和美學等多種學科協同配合,對風景區環境進行綜合考察、評價、預測合理的旅遊規模等,從而提出旅遊風景區的環境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最佳方案。這個最佳方案,一定要從美學的觀點出發,按規劃的要求,提出嚴格禁止在風景區範圍內大興土木,建工廠企業;嚴格控制在風景區興建各種樓、堂、館、所和旅遊飯店,使風景區環境免受不必要的汙染。並提出在必要地段,實行封山育林,確保風景區生態平衡,以努力把風景區建設成為一個有益於人類健康,構成為一個適合於康樂消費的舒適、優美的旅遊環境,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據漢代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我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大年三十是“除夕”。

有些人經常隨便地把一次性飯盒、一次性塑料杯,還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隨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裡面的汙染物會滲透到深水裡。水就會汙染,也會造成白色汙染。

現在世界上的能源供應量已經為數不多了,我們必須在能源枯竭之前開發新的能源,所以我們要知道能源的發展史,這樣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這樣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汙染太嚴重的話,恐怕還沒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為混球一個。所以我們要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保護能源。正因為這樣,我們選擇了這個課題。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七年級,開門炮仗。

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兒童多生長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環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確調教。調查顯示,許多孩子沾染上不良習慣,缺乏道德約束,經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誘,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小事升級,打架鬥毆。

大年七年級早晨,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每戶人家都要起來。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爆竹,即做爆竹的紙必須是紅色的,保證爆炸以後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象徵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說。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俗傳正月七年級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如果非要掃地不可,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說這樣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現在許多地方還儲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七年級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被調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長都在雙休日為孩子安排了興趣班課程,有關子女的各項支出中,佔據前兩位的是:上興趣班(佔80%以上)和買書(近60%)。

正月十五——元宵節

這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結尾:春節的意義

我國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3

一、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得以普及,大學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在大學校園裡,現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由於個性自我為中心、自卑、驕傲,嫉妒等心理,未能處理好自身的人際關係,面臨著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的困惑。潛意識裡,覺得大學生的人際關係還不夠完美,看著大學生跳樓、上吊、或被室友投毒導致死亡的現象屢見不鮮,所以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問題如今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文通過對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的原因進行分析,併為改善大學生人際關係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引言

1、調查目的:

(1)大學生人際關係方面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2)大學生自殺或被同學投毒導致死亡,究竟出於什麼原因。

2、調查方式:採取的是對武漢大學學生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三、關於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案例

1、復旦大學官方微博釋出訊息稱,該校20xx級碩士研究生黃洋,經搶救無效,於當天下午3點23分在上海中山醫院去世。上海警方表示,在該生寢室飲水機內殘留水中檢測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認定其寢室室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認罪,那到底林某的作案動機是什麼?因為林來自農村,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然而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進、好強、善良的一半,始終沒有停止與苦悶、自責、充滿挫敗感的那一半的戰爭。他以自己的方式竭盡全力與外界溝通,卻始終難覓出口。最終因為與室友關係不和,而導致自我與他人的毀滅。

2、還記得1994年清華大學女生朱令金屬鉈鹽中毒的事件嗎?如今因為復旦投毒案又被推到風尖浪口上,但至今也還沒有得到滿意答覆。

四、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分析顯示,5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人際關係不錯,自己很滿意;37.50%的認為關係一般過得去,但也有6.25%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很糟糕很失敗。 68.7%的大學生覺得自己性格不內向;問及“當你建立了穩固的朋友圈子後,你還願意去結識新的朋友麼?”68.7%的人選了願意,另外31.3%的同學也選了視情況而定,沒有人選擇“不願意”和“沒想過”。這說明大學生對自身的性格還是比較自信的,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心態和主動性去結交新朋友,都是渴望有好的人際關係的。只要我們抓住大學生的心理,瞭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就有機會讓所有人都走上正常的交往之路。

大學生與朋友、家人的聯絡偏少 問卷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通過簡訊和上網聊天來聯絡朋友。所以設定了關於簡訊傳送量和上網時間的問題。大多數學生的簡訊傳送量在300條以下。你可能覺得這比較多,但是大學生卡一般有簡訊套餐500條,只用300不到、甚至低於50條,確實說明大學生和朋友聯絡的不多。根據本人自身經驗,大一時每月要用近千條簡訊,現在大二卻只需150條足矣。說明隨時間推移,和朋友們聯絡少了,心態不夠積極。同家人的聯絡也一樣,只有極少數人主動聯絡家人,很多人甚至極少和家人互相聯絡。家該是最溫暖的港灣,家人是最親近的人,都應該記得常“回家”看看,打個電話發個簡訊互相問候和關心也好。大學生能比較好的適應寢室的生活 寢室是除了教室和圖書館,大家最常呆的地方,是在學校裡的家。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都能創造出比較和諧的寢室氛圍。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習慣,但是都能調節和互相適應。

大學生的心理自卑和孤僻現象還比較嚴重,影響交往主動性 不少的學生常覺得自己是孤單一人,即使身邊有室友有夥伴。這體現出當代學生對交談技巧的缺乏,在交際中不能正確地表現自己,覺得自己孤單一人,不能和別人進行很好的溝通。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在交往中往往是極其看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畏首畏尾,不敢主動出擊,人際交往的主動性被殘酷地壓抑。自卑者常感不安,從而限制自己在狹小的人際交往圈中,極少主動進行人際交往。孤僻等不良情感也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主動性產生重大影響。孤僻表現為不合群,待人不隨和,或是由於行為習慣上的某種怪僻而使人難以接受,交往的主動性本來就不強,繼而遭到交往人群拒絕的暗示或明示,在心理上造成更深的自信危機,從而愈演愈烈,可能陷入惡性迴圈之中,交往的主動性變得很弱,難以自拔。

正對大學生的自殺或他殺行為,正是由於因為嫉妒或學習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很好的處理與同學、室友得關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第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擺正位置,瞭解大學校園人際關係的特點。從成為大學生的那一天起,我們就邁進了人生的另一個舞臺,要做到關鍵的一點是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去,忘記過去的輝煌或陰影,保持一種全新的心態進入大學的校門。

同時明確在大學校園裡,與人相處的物件和特點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中學以前,我們與之相處的物件和含義比較狹窄那時的人際關係也比較簡單。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處,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通常在大學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歡與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熱情、坦率、思想活躍、有責任感的人交往,討厭虛偽、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懼、自卑、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需要大學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處,在同學中間裡良好形象,學會在交往中真誠待人,信任他人,寬容他人。

同時在交往中要學會適度的真誠的讚美別人,有些人就會由於受到稱讚而使自尊心得到滿足,對此人產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減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際衝突,為良好的人際交往提供了心理條件。真誠地讚美他人,他人反過來會對你抱有好感。

第三,要寬巨集豁達,學會體察對方立場,真誠待人。在大學生活中,人際關係的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在交往中不能過於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還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別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歡的。當彼此之間發生衝突或不協調時,不能僅僅指責和埋怨對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諒解和彼此的適應,克服自我為中心的不好性格。要學會容忍他人的行為的觀點,不斤斤計較他人的過失,學會熱心幫助別人,關心身邊的同學。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同學,不弄虛作假,說別人的壞話。當與同學發生矛盾時,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不被同學接納時,要學會寬巨集豁達,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會體會到別人的心情感受,誤會、委屈就會煙消雲散,別人也會欣然的接受你,要有“化干戈為玉帛”的大度。

人際關係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必修課。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關係的調查 這份調查問卷調查的是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狀況,問卷從大學生與同學、網友、家人的關係方面設問,考察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狀況。希望能瞭解大學生的交往心理,能夠藉此得出相應結論或對策。

第1題 您的性別:

A.男 B.女

第2題 您的學歷

A專科 B本科 C碩士 D 其他

第3題 現在就讀年級

A 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

第4題 您的性格是否內向

A是B否

第5題 在你的人際交往中,你覺得你的人際關係如何?

A關係不錯,我很滿意 B關係一般,勉強過的去 C關係很糟,覺得自己很失

敗 D 不清楚

第6題 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後,你是否經常懷念以前的老朋友?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D不知道

第7題 大學裡舍友大多來自不同的地方,生活習慣有所不同,對於這一點你認為:

A差別不大,能適應 B差別大,但是能相互忍讓C差別很大,無法適應

第8題 你和朋友聯絡的主要方式有

A寫信 B電話 C簡訊 D上網聊天 E登門拜訪

第9題 一個月發多少簡訊?(如:一般150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題 經常上網麼?每天平均上多久?

A 0-2小時 B 2-5小時 C 5小時以上 D 8小時以上

第11題 你覺得網友與現實中的朋友相比,給你的感覺如何

A現實中的朋友更真實可靠B網路中的朋友更開放,談得來 C各有優點 D沒有網友,不知道

第12題 會覺得孤單和失落麼?

A經常感到孤單。只有自己一個人 B偶爾孤單失落 C很少,有很多朋友一起 D忙於學習或工作,沒時間孤單

第13題 當你建立了穩固的朋友圈子後,你還願意去結識新的朋友嗎?

A願意 B不願意 C視情況而定 D沒想過

第14題 除了本班的同學你還和其它專業的同學有來往嗎?

A還好,和其它專業的有些聯絡 B根本就不認識其它專業的人,更別說來往 C知

道是一個院的,但具體的就不瞭解了 D自己班的同學都不是很熟悉

第15題 上了大學,離家比較遠,您和家人一般誰主動聯絡對方?

A自己 B家人 C都比較主動聯絡 D很少與家人聯絡

第16題 和室友關係融洽嗎?

A好 B一般C不好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4

關鍵詞:農村國小 語言氣氛 教育與環境 覺悟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具有五千多年曆史的禮儀之邦。特別是我們的漢語,也是人們傳遞資訊、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1973年12月18日,2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漢語為聯合國六種法定語言之一,其他五種語言分別為英語、俄語、法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而普通話,即“現代標準漢語”,是現代中華民族共同的語言,使中國走向世界的標識語言。從中也可以看出普通話多麼重要。而且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方言複雜,十分需要統一語言。因此,為了瞭解我縣城鄉國小特別是農村國小生的普通話使用情況,20xx年九月至十月我對我縣部分代表性的城鄉國小不同年級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其中我採用了問卷、訪談、隨堂聽課等方法。此次調查活動讓我更進一步瞭解普通話,同時也給我的職業生涯添了一道風景,讓我多了一份責任感。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的載體,人們運用共同的語言來交流思想,才能互相瞭解和組織生產。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否合乎規範標準往往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隨著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語言文字資訊科技的不斷改革,對我們的普通話要求也越凸顯出來。要提高國民的普通話水平就得從小抓起,從農村抓起。農村是我們普通話的薄弱環節,而農村國小則是普通話的主要陣地。可是為什麼如今的農村國小生的普通話水平依舊字不正,腔不圓,而且有許多不規範的方言和土語呢?故此次我通過實地觀察、訪問和問卷等方法,對我縣部分代表性的城鄉國小生的普通話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瞭解,即使發現問題以及自己的個人意見。

一、調查內容設計

(一)調查目的與內容

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範的漢字,是每一箇中國的驕傲,是一箇中國人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與他人交流、交際的必備技能。但在沅陵縣的廣大農村,大多數國小生卻因普通話的具體語境不良,學習時間不夠和其他外部原因的影響,錯過了學習普通話的大好時機,制約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我認為在教學及管理措施中應引起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和研究對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調查的物件和方法

我對縣鶴鳴山國小、鄉軍大坪九校及筒車坪九校三至六年級共兩百名學生以及六名教師進行了調查。對學生主要採取問卷的形式部分交流,老師主要是訪談。

然後,跟堂聽課,進一步瞭解學校的具體情況,最後為了瞭解,還訪問了一些家長。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發放試卷共兩百份,回收及有效試卷均為兩百份。(——表述交叉了,分開說。)這次調查有喜也有憂,喜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充分的成果,憂的是看著他們那一張張天真可愛又衝滿迷茫渴望的眼神,手中的試卷顯得重了些。下面就部分問題分析: (——刪去)

學生

1、1、在問及你認為普通話的重要性,96%的人認為重要,但在農村卻有4%的人覺得無所謂。雖然只幾個人,也足看出農村在這方面的淡視。

2、2、 在城裡90﹪學生會說普通話,有10﹪的學生不太理解普通話的意思,其實班上學生100﹪的學生都會說普通話,只是有個別學生髮音不太準而已。而在農村既然有20%的人和老師、家人等說普通話特別彆扭難受。這能說明什麼呢?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3、79﹪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說普通話,例外有21﹪的學生要在老師的提

醒下才能說普通話。不說的理由就是不會說就不願說,不喜歡普通話就不願意說。

4、18﹪學生在課間能與同學交流使用普通話,也是偶爾會說,偶爾嘣幾

句,一般不會堅持一天。有82﹪的學生在課間不使用普通話交流,因為普通話說的不流利也就不願意說,思想意識不強,習慣問題認為本是農村人就應該說土話,沒有人說就是說沒有好的環境影響。

5、68﹪的學生在課後與教師交流時不用普通話,原因是用普通話說不清楚要說的話,沒有習慣說普通話,意識不強。

6、89﹪的學生在家與家長交流不使用普通話。原因是家庭的影響,家裡人都不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沒有習慣說。思想意識不強,認為說普通話沒有必要,在家說土話家長都能聽懂。想法也不對認為說普通話不舒服,彆扭。

7、聽到老師用方言上課,有40%的人覺得很親切,卻只有28%的人說老師不敬業

8、100﹪的學生認為說普通話是好事,這樣看來想改變現狀還是有機會的。

老師

城裡:課堂上都用普通話,平時有和老師用方言交流,學校方面也比較重視,經常舉行一些如詩歌朗誦等活動。

農村:部分用普通話,其他用方言,覺得好交流一些,學校的要求不是很強,但理論上要嚴格要求,希望有待加強。

家長:52﹪的家長不會使用普通話,48﹪的家長會說普通話。但62﹪的家長願意說普通話,38﹪的學生家長不願意說普通話。

二問題反思

1、學習普通話的語言環境不良

孩子的家長基本都是農村人,不會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更沒有意識要說普通話;並且現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很多,多數家長是接受文化教育不高,有的甚至有沒踏過學堂門。在學校,老師的年齡普遍偏高,教學也比較古板,思想教落後。教師只要求在課堂上說普通話而且要求不嚴格。在我隨堂聽課的時候有的老師整節課下來沒有一句普通話,全是地道的方言。教師在課堂上聽學生髮言更注重的是答案,而不會太在意普通話是否正確。在課後教師自身並不太要求自己說普通話,更不會要求學生在課後與教師交流要說普通話。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平時能說普通話,教師在課間也能要求學生普通話。

2、學生的普通話學習時間少,無法進行規範的學習

農村學生接觸普通話,學習普通話的主要陣地是學校,而在實際中,學生學習普通話和運用普通話,也只有學校這一唯一的堡壘,學習的時間也僅限於在學校上課的幾節課。除此只外,再也沒有學習的場所和學習的時間。僅靠每節課的幾十分鐘,既要學習知識,又要訓練技能,完成各科的知識積累和能力訓練,學習普通話也只能放在附屬的位置。如此的普通話,普通話水平難以提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3、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意識不強,認識不夠

學生認為沒有說普通話的必要,認為別人能聽懂就行,不需要時時說普通話。大家不需要說,就可以不說。個別人認為說普通話很彆扭,不舒服,不好聽。對普通話不認可。在一定程度上要改變這樣的想法。

4、對說普通話產生懼怕感

大部分學生認為說普通話很難。自己不會組織語言,不能正確、流利地說出想說的意思,想表達的意思。又沒有人正確的引導鼓勵,長期就形成了你不說,他不說,大家都不說了。對自己說普通話的信心不足,也不能試著去克服這些困難能堅持說普通話。

三、對策與結論

一 改變學生和家長對普通話的認識,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

俗話說:“認識是一切行為動機的開端。”學生要學好普通話,需要有正確的認識,需要有較好的語言環境(學生家長雖不能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提供較好的語言環境,但不為學生學習設定障礙也算一種支援),要改變學生和家長的認識,需要整合社會的力量。近幾年來,外出務工人員因普通話不過硬或不會,在外地與他人交流時“不方便”、鬧笑話者不乏其人,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充分使用這些“活教材”,搞好校本開發,或讓他們“現身說法”,或編輯教材印發,讓學生和家長在一笑之餘,有所感觸;充分發揮學校的文化傳播的陣地作用,加強對普通話在交際中的實用性宣傳,提高學生和家長對普通話的認識,營造適合學生普通話學習的良好環境。

二 改革學校的普通話教學方式,搭建學習平臺,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學校是學生學習普通話的主陣地,學校對普通話重視程度高低,教學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需要,具體語境的好壞,決定學生學習普通話效率的高低。為改變現狀,學校應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搭建平臺:首先,在校園內倡導一律使用普通話,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運用的空間;其次,加強校園普通話學習的環境建設,配合校園文化建設,搞好語言角、學校廣播室的建設使用,營造良好的普通話學習環境;再次,開展豐富的'語言競賽活動,讓學生有展示的平臺,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措施,豐富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為學生提供學習空間,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不斷提高。

拓展學習渠道,豐富學習方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電視、廣播在不斷改變農村的生活,同時,也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拓寬了渠道,學校與學生家長通過家訪、家長會等達成共識 ,讓學生有意識的通過看新聞等方式學習普通話,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學習普通話,“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四 加強教師的培訓,培養一支高效的普通話教育隊伍

各學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要不斷的加強普通話的培訓、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正確的普通話發音方法,更正學生的方言習慣都需要過硬的普通話知識,學校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只有加強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適應對學生教學的需要,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農村國小生的普通話水平不高,有學生所屬的具體語境的原因,也有所在學校的原因,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需要從改變學生的語言環境入手,從改變學生對普通話的認識入手,從改變學生的所在學校的普通話教育推廣方式入手讓我們一起努力,放揚我們我們的母語!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5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教育制度的改革,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使他們的人際交往呈現出新的特點。本文對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特點進行了概括,並從心理因素分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產生的原因。

關鍵字:人際交往

一 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

人際交往是人們為了彼此傳達思想,交換資訊,表達情感,滿足需要等目的,運用語言符號而實現的溝通。“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社會,都是人們互動作用的產物”。與人交往和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每個人的基本社會需要,也是個體能夠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生活,擔當一定社會角色,形成豐富健全的個性的基本途徑。正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們作為社會中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力圖人際交往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各種需要。大學生人際關係的現狀 從生理規律的角度看,大學生正處在熱情、自信、充滿著瞭解欲和嘗試欲的年齡階段,當他們擺脫了中學時期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步人環境相對寬鬆、輕鬆的大學校園,那種渴望瞭解和被瞭解、渴望參與和成功的“合群天性”被淋漓盡致地釋放出來大學生們對人際交往有著強烈的心理需求,但在交往行為上卻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偏差。

深入考察發現,這些交往行為上的偏差,源於他們對人際交往認知的模糊及能力的欠缺,由此形成了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歸納起來主要有:自卑心理 ,恐懼心理,封閉心理,冷漠心理 ,嫉恨心理。 二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原因

(一)客觀因素

首先是家庭因素。在校的大學生們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子女的過分關愛甚至是溺愛,容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愛、偏激、不合群等不良性格。一些家庭父母子女長時期不生活在一起,子女無法體昧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容易形成自卑、自閉、抑或是過分自尊等消極性格。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給子女一定的心理壓力,一旦期望不能實現,挫敗感就會油然而生。另外,家長的知識素養、人生觀、價值觀,家庭的社會屬性、經濟狀況都是影響子女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家長良好的知識素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會培養子女良好的性格,反之,則會對子女不良性格的形成起示範效應。家長對自家社會屬性和經濟狀況正確理解並對子女正確引導,能培養子女富貴不驕、貧賤不餒的良好性格,反之亦反。其次是環境因素。進人大學,原來相對穩定、相對熟悉的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學裡相對寬鬆的學習和管理氛圍對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是一種考驗,大學裡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語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的人際環境對他們的適應能力是一種考驗,大學裡各種各樣的社團、豐富多彩的活動對他們的參與能力是一種考驗。

大學,實際上是一個融人社會的準備期。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去應對全新的環境,然而正是這種“全新”,有時會令他們不知所措,從而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而這種失敗又會使得一些同學把交往視為負擔,視為畏途,心理障礙由此產生。再者是社會因素。現代社會資訊科技的發展使得大學再也不是隔絕於社會的象牙塔,大學生們常常接觸的網路世界是各種資訊的彙集地,尚待成熟的理解力、判斷力使得他們難以對各種資訊都作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加之一些不健康的網路遊戲的影響,都可能使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產生心理障礙。

(二)主觀因素

其一是交往理念缺失.。在較長時期的應試教育的氛圍裡,大學之前的求學階段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學子們自身都難以對人際交往的理念給以系統關注,進人大學,專業的不同也使得大部分同學接觸到的人際交往的理論知識少之又少,以至於較難了解、把握人在交往中心理變化的原因、形式及過程,進而難以在交往中形成有效互動,當交往過程出現滯澀、卡殼等問題時,不是首先從自身找原因,而是責難對方,甚而是逃避交往,使人際關係難以維繫。久之則易視交往為畏途,形成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其二是交往認知有誤。大學時期是一個生理、心理、思維等各方面由成長到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們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還難以作出全面、中肯的評價,也難以對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作正確的理解,於是就會產生認識上的偏差。比如,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過高或過低地估計他人,把自己和他人作不切實際的比較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自傲或自卑、成功或挫敗、駕馭或屈從、乃至氣餒、嫉恨、衝動、暴怒等心理感受,從而形成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__其三是交往技巧欠缺。無論是國小、中學還是大學,學生們的生活空間相對有限,交往範圍相對狹窄,交往理念相對貧乏,交往實踐相對不足,這就決定了他們交往技巧的欠缺。僅舉一例:在我們的問卷中有這樣一道問題“對於稱謂(如何稱呼別人)你是否運用的得心應手”,統計的結果是,有40.6%的同學選擇了“是”,50.2% 的同學選擇了“否”,9.2%的同學未作回答。僅僅一個稱謂,就有一半強的大學生不能應用自如,更何況人際交往中繁多的禮儀禮節的規範規則等。技巧欠缺導致的交往失敗往往會冰凍交往的熱情,使人形成交往的“誠心不被理解”的錯覺,進而逃避交往,產生交往的心理障礙。

三、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思路

(一)重視理論知識學習,形成正確的交往理念

可以在大學裡開設社會心理學、交際學等相關課程,讓大學生們系統地接受人際交往的理論教育,加深對人際交往的理性認知。這對於他們不斷地完善自己、形成正確的交往理念至關重要。學校可定期請專家開設心理學、交際學等有關課題的講座。專家們生動翔實的例證、鞭闢人裡的分析、高屋建瓴的概要、深入淺出的引導,不僅可以令同學們茅塞頓開、柳暗花明,更可以讓他們心悅誠服,從而起到細雨潤物的效果。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可針對大學生年齡段生理、心理的實際狀況,制定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劃,選擇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從科學的角度認知自己,認知他人。如此既有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又有助於他們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重視人際交往實踐,掌握嫻熟的交往技巧

鼓勵大學生利用寒暑假這段較為集中的時間廣泛地接觸社會,開展諸如社會調查、打工務農、科普宣傳等各類社會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學會如何與不同群體的人進行有效交流,還可以瞭解社會各個層面的生存狀況,增加對社會的感性認知和理性思考,增強社會責任感。鼓勵大學生利用週末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比如環境保護、關愛孤殘兒童、敬老助老、幫貧支教、青年志願者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他們瞭解人與人的交流實際上是心與心的溝通,有了真誠、理解和關愛,人心的隔膜就會被打破,交往的堅冰就會被融化,抑或由此,他們就能體悟出人際交往的真諦鼓勵教師積極利用相關課程進行人際交往的課堂實踐教學。比如人際交往的情景模擬,可以給同學們分配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和互動中學習交往技巧;然後進行角色互換,體會不同角色在交往中的心理差異,鍛鍊不同的人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教師還可以把課堂教學搬出教室,帶學生到人群中去進行人際交往的實時實地演習,教師只給同學們指導性建議,至於交往目的、物件、過程等皆由同學們隨境而定,如此可以引發同學們的交往興趣,調動他們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重視心理諮詢工作。消除人際交往的障礙

培養專職心理諮詢教師。專職心理諮詢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他們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還要對歷史、經濟、政治、時尚、新聞、熱門話題等等有廣泛的興趣及獨到的見解,如此才能憑藉自己深厚的知識功底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春風化雨。滋潤諮詢者的心田。進行專業心理諮詢。這是指在學校設立的心理諮詢室由專職心理諮詢教師為有心理諮詢需求的同學進行的心理諮詢活動。教師針對諮詢同學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疏導、心靈慰藉、交往理念闡釋和交往技巧指導,使他們逐步消除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6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漸漸的提高,家長給孩子的零花錢也越來越多了。那麼,孩子是怎樣支配這些“得來全不費工夫”的零花錢的呢?

通過對全班同學一段時間的調查,我的感觸頗深。我們班共有43名同學,大部分都有零花錢。其中有幾個男生堪稱“饞貓”。放學鈴一響,“饞貓先生”們便急著到小賣店,吃的、喝的、玩的,都是他們要尋找的目標。小賣店被這些“饞貓”堵的水洩不通,小賣店的老闆一看見這些“消費大戶”,臉上就堆滿了殷勤的笑容,一張張鈔票就這樣源源不斷地流進了他的腰包裡。

班男生有23人,據統計,每人每個星期大約花掉20元的零用錢(當然還有更多的),而花在零食上的平均有10元錢。當然,大部分男生喜歡把錢攢起來,買一些漫畫書,遊戲機或其他東西。

男生們花錢自有他們的”道理“,那麼女生呢?經過調查我發現,女生們每星期最多花25元錢,這其中買漂亮的文具就用了10~15元錢。為什麼女生比男生花的錢要多呢?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查我才知道,女生除了買些漂亮的文具外,還喜歡買一些插圖精美的卡通筆記本,這些插圖精美的卡通筆記本就要用去5~10元!

社會正在快速的發展著,物質生活也豐富了起來,就像家庭少不了各種現代化的家用電器一樣,很多孩子的身上自然也少不了零花錢。但願同學們能將這些零用錢用在真正有用的地方不要亂花錢這些錢都是你的父母用心血換來的要學會合理的用錢科學用錢,要從小培養自己“當家理財”的能力。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7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物件。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非常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著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之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物件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之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為54.12%。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著緊密的聯絡。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援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資料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之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之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型別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型別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非常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定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定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8

作家羅蘭說過,“愛情是一種力量,它可以使一個人得到鼓勵和激發,而更有創造性,更有衝力,也更愛這個世界。”可見,當人們擁有了純真、聖潔的愛情後,會使自身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乃至對整個社會都產生強烈的責任感。不過,矛盾是具有兩面性的。當一個人的戀愛觀消極甚至不健康時,其產生的破壞力也是無法估量的!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嚮往。可是由於我們年齡尚低,涉世太淺,所形成的戀愛觀也是多種多樣,所以我通過進行校內問卷調查,來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問卷調查活動於20xx年5月28日在東北財經大學校本部進行,為了更加真實、客觀、全面地瞭解大學生的戀愛觀,本次問卷調查採取不記名方式。本次調查選取了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率為94.17%。報告結合同學們的回答結果展現大學生的戀愛觀,並從中展開一些必要的討論,對一些問題提出個人看法和理論依據。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當我們確定戀愛物件前,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以何種標準來選擇相知的伴侶。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標準也會因為主客觀原因發生更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究竟“一見鍾情”的閃光點源自哪裡呢?也許調查結果會給我們一些啟示。據調查,39.7%的大學生在選擇戀人時首先考慮的是人品問題;32.4%考慮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選擇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當你選擇一個人時就意味這你的選擇是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著一場災難。”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學生所選擇戀人採取的依據。這是一種比較高尚的擇偶標準,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條件,當大學生情侶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擔當家庭責任的現實問題直接擺在面前時,理想化的愛情能否維持就很難預測了。康德在《對愛和崇高的感性的觀察》一文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從男女兩種不同的性別來看,女人屬於美的型別,男人屬於崇高的型別,對女人來說最大的恥辱是不招人喜歡,而對男人來說最大的恥辱是蠢笨。這說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區別的。而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有15.6%的同學是以對方的相貌為依據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們以獲得純粹的感官滿足為目的之愛情,是一種對“情慾之愛”的追求。這類愛情很難維持長久。問題是天長日久的相處會使外表失去新鮮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則往往看重的是對方的能力,希望有一個能力比較強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學中就有69.6%的女生。

遇到這個問題的同學,最直接的解決辦法是撥打110或315消費者會,一般中介為了長期經營考慮,只要有關部門介入他們都會歸還中介費。法律界人士提醒同學們,最好與中介籤合同,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如果沒有任何問題,最好不要輕易交中介費,以防上當。

二、大學生在大學裡談戀愛的最初動機是什麼?

據《新快報》報道,河北曾經發生了一次網戀悲劇,故事的女主人公把她網戀的男人給殺了,又引發了人們對網戀的深思,象牙塔裡的青少年們你們是怎麼想的呢?面對這新時代的愛情,你應該怎麼做呢?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關鍵看你怎麼去認識這個問題,怎麼去對待這個問題!!!

在第六至九題關於大學生消費習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具有以存錢、記賬為代表的良好的消費習慣的學生數量佔的比例未達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階段消費計劃的人數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對於自己的消費大多數同學則表示沒什麼感覺,只有小部分人總結為比較節儉。我們不難總結出目前學生們的科學消費意識還很淡泊,對於自己消費的管理還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這與從眾心理有關。在一個群體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談戀愛,剩下的人也會受到影響。處在青年期的大學生,往往對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會為自己沒有戀人而自卑,所以他們不會“逆潮流而動”。

高爾基說:“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行動更重要,更珍貴的了。”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需要產生動機,而動機支配著行為。因此,在研究大學生的戀愛觀的時,對這一動機進行了調查研究。

調查發現有7.8%的同學是因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覺得自己沒面子才開始談戀愛的,是一種趕潮流現象,與從眾心理有關。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往往對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認為自己沒有戀人而自卑,所以她們不會“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學則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寄託。上大學生後,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重新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內心比較空虛和孤獨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個可以聽自己傾訴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學會認為異性交往起來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當兩個人交往加深時,也就不可避免地會發展成為戀人關係。我們上大學後不像國小國中時刻有父母陪伴在身邊,很多同學都是背景離鄉來到很遠的地方求學,遠離父母,即使想傾訴也不現實的。當心靈上遇到苦悶急於疏解時就需要有朋友在身邊,正如“遠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時愛情就將是生活中一個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學是因為對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絕(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學是由於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學生談戀愛會對自身產生何種影響?

有專家指出:“對青年人來說,戀愛更多的是一種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體的事情。如果說一個人進入青年期以後,在人格、生活態度以及人生觀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麼導致這種變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過於戀愛的影響。”因此,我們對大學生談戀愛對自身的影響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57%的同學認為戀愛對自身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學認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地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係,具有積極的心態。當愛情遭受挫折時能較好地應對挫折,有利於學習生活。其中4.5%的同學認為只有“兩人”世界,脫離集體;5.7%的同學認為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這10.2%認為戀愛對自身產生消極影響的同學中有55.8%的同學正在戀愛的,58.4%的同學是女生。由此看來戀愛對女生的消極影響遠大於男生。

四、如果當戀愛失敗時,你認為對你以後的學習生活意味著什麼? 大學生戀愛猶如空中樓閣一樣,缺乏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並且在大四時期面臨就業的分歧,所以導致成功率不高,最後走到一起的並不是很多,這就表明要經歷失戀的人群還是很廣的。而事實也是如此:大學生中“有情人”雖多,但“同眷屬”者少,這樣就產生了一批失戀大軍。在調查中發現有92.4%同學能正確面對失戀:其中57%的同學認為可以為以後的戀愛積累經驗;16.2%的同學認為無所謂,可以再找一個;14.1%的認為從此可以解脫,集中精神去學習。有的人在經歷失戀後在學習上往往會有很大

愛情,多麼美好的尤物。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本文欲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的進步,就是失戀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戀,怕自己的戀愛失敗,怕失去已得到的東西,這樣的同學在調查中佔了8.0%,他們認為失戀後生活沒有意義,學習沒有動力。莎士比亞說過:“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不是走一條平坦的道路。”在愛情中遭受挫折,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此項調查也可以反映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善於利用各種宣洩、轉移的方法進行處理,更有人會獲得不菲的收穫。

對大學生自身樹立正確戀愛觀的意見和建議:

大部分學長都忠告計劃做兼職的同學,學習才是大學裡最重要的事,兼職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也值得去做,鍛鍊為主。長期的兼職,最好是在寒假或暑假時參加。

1、要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係。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因為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目的。事業高於愛情,主張事業為主,不宜過早地戀愛。但也不要認為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夠承擔戀愛挫折。正視現實,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為有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這樣作有助於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於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並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洩。向可以信任的師長,同學,朋友,老師等訴說自己心中的煩惱,也可以寫日記或寫信。如果感覺心中的積鬱實在太深,無法排解時,也可以找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諮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遊散散心等,這樣有助於心情的開闊。另一方面是由於失戀後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麼方法來充實自己,不讓在有空餘的實踐胡思亂想。要儘快把失戀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儘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於學習,愛情於人生,愛情於婚姻的關係。

3、端正戀愛動機。戀愛是未來尋找志同道合、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而不是為了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為了性的滿足。戀愛物件的選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政治、文化、個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係的戀愛的成功與否。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橋樑,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雖然我們完成了09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但是我們大學生實踐之路仍然沒有完成,我們大學生的實踐之路仍然很漫長;雖然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我們前期出色的準備工作非常完美的完成了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但是以後的實踐之路上還會有更多的艱難險阻,以後的實踐之路還會更加坎坷崎嶇。但是擁有年輕這筆財富的我們定會在此次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發揚大學生和年輕人的優良品格,再接再厲,積極創新,定能出色的完成我們的人生規劃,享受俯瞰人生藍圖的愉悅;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回首遙望崎嶇人生路上的鮮花;登上人生的巔峰,品味一覽眾山小的快感。

對於學校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大學生的性知識教育。大學生還處在人生的過度階段,雖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還很少,對於異性也還只處於一種羨慕和嚮往階段,很多知識還是懵懵懂懂的,並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

乏性教育,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甚至出現越軌行為。在缺乏一定常識的前提下,對於自己的錯誤行為並不能很好的認識,對於行為產生的後果也沒有能力來解決。從而會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壓力和障礙,對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卡拉OK、文藝演出、漫畫、各種文體活動等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活躍身心;加強大學生心裡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學的網路資源,積極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和性健康諮詢服務,幫助大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同學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失衡,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3、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生戀愛與否和學生的理想、事業心緊密聯絡。我們要引導學生追求事業、理想和前途,使其認識到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顧兒女情長,荒廢學業很前途。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更加清楚地瞭解了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念,並結合調查結果抒發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誠摯地希望大學生們可以在健康的戀愛觀的指導下,讓自己的愛情之花可以開放得更加美麗。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9

內容摘要:畢業大學生逐年增多,面對各種畢業就業壓力,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如何,擇業方向又會有怎樣的變化。眾所周知,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原有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統包統分”,“包當幹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體制逐漸被“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的新的就業制度所取代。同時,面對著國家大規模的高校擴招政策和每年龐大的高校求職大軍,各高校畢業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業心理壓力,在求職擇業過程中表現出了種種消極心態。作為大三的學生,一年後就要面對這些問題,對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進行調查,有利於幫助我們緩解壓力、解決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 畢業 就業 心理壓力

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進行調查,分析影響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主要因素,並深入研究產生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從而找到緩解這些心理壓力的方法。

調查結果:

(一)調查物件:目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在校大學生。調查他們的學業水平、擇業要求及其它考慮因素。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這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學生的性別、學歷、專業、所在年級、就業水平、就業還是創業、工資水平要求、工作地點、工作是否與專業相關、是否繼續深造、就業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擔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調查問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網路收集為主。資料收集時間為一個月。後續工作包括:資料統計,資料分析,主要因素歸集,調查造成因素的原因,總結所分析的內容,收集各種解決心理問題的建議,總結收集到的解決方法和建議。

(三)調查資料分析:

1.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男女比例:男同學佔46.2%,女同學佔53.8%。說明調查的學生當中女同學比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接近一比一,有利於後續資料分析的準確性。

2.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學歷:本科生佔73.8%,專科生佔26.2%,調查的學生當中本科生較多,而我們目前所讀的是本科,此資料說明後續資料的分析比較接近我們的狀況。

3.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在的年級:大一佔10.8%,大二佔33.8%,大三佔41.3%,大四佔12.3%,其中大三的學生較多,其觀點比較接近我們大部分人目前的觀點,說明後續資料有可取性。

4.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讀專業:外語佔6.2%,電子佔9.2%,化藥佔6.2%,計算機佔7.7%,會計佔10.8%,金融佔9.2%,其它專業佔50.8%,說明調查的大學生中所讀的專業種類繁多。

5.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後就業的佔83.1%,選擇畢業後創業的佔16.9%,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選擇就業,但仍有一部分大學生選擇創業。選擇就業的大學生大多都因為創業有一定風險且需要資金而選擇就業,選擇創業的大學生則大多都有資金支援且願意接受創業的風險並相信創業能帶來就業機會而選擇創業。

6.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後就業的佔83.1%,選擇考研的佔7.7%,選擇出國留學的佔9.2%,說明大部分大學生都選擇畢業後就業。另外一部分選擇考研的學生,大部分都覺得讀完研究生後找工作會比較容易,且願意多讀幾年書;一部分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則大部分家裡比較富裕,有足夠的資金供其出國留學,且普遍認為出國留學歸國後會比較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7.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選擇畢業後留在畢業城市工作的佔61.5%,選擇畢業後回家鄉城市工作的佔38.5%,說明大部分同學都打算留在畢業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覺得在畢業城市找工作較容易,在畢業城市工作比較有發展潛力,家鄉城市較落後等,更有部分人認為沒有一番作為就回家鄉很沒出息。

8.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工資水平要求:1000~20xx元的佔26.2%,20xx~3000元的佔41.5%,3000~4000元的佔9.2%,4000~5000元的佔9.2%,5000元以上的佔13.8%。說明大部分學生都認為20xx~3000元比較適合,主要原因有:剛畢業,工作經驗不足;認為不能勝任很高收入的職位;工資太低的會覺得自己跟沒讀過大學的人待遇一樣等。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比較保守,但又不會太低,足夠解決日常用度的工資水平。

9.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很擔心、焦慮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佔7.7%,有點擔心但覺得還是可以找到工作的佔72.3%,不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佔20%。說明大部分學生雖然擔心畢業後就業問題,但是對就業還是抱積極態度。

10.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家庭因素的看法:認為就業因自己決定而不該由家庭因素決定的佔18.5%,十分重視家庭因素及家裡人意見的佔21.5%,視情況而定的佔60%。說明大部分學生都在乎家裡人意見,但有時考慮到實際情況,還是不能完全聽從家裡人意見。顧家的思想在中國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

11.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就業方式:選擇參加現場招聘會的佔53.8%,選擇上網找工作的佔12.3%,選擇親友介紹的佔27.7%,選擇上門推銷自己的佔6.2%。說明大部分學生選擇參加現場招聘會或親友介紹的就業方式。上網找工作同樣要面試,參加現場招聘會可以馬上把握機會;親友介紹的工作比較大可能會被錄用。

12.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缺乏的能力:認為自己缺乏創新能力的佔36.9%,缺乏組織能力的佔23.1%,缺乏交際能力的佔24.6%,缺乏獨立能力的佔15.4%。表明認為自己缺乏創新能力的學生居多,中國目前的教育方式主要還是以“填鴨式”為主,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較少。

13.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工作是否該與專業相關的看法:認為必須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的佔24.6%,認為只要找到工作,不管是否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都可以的佔29.2%,想找與自己專業相關,但找不到也不強求的佔40%,本來對自己專業不感興趣,想從事其他工作的佔6.2%。說明想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學生佔多數,不管其立場是否堅定。但考慮到目前畢業找工作困難的情況,較多的學生還是會選擇先找到工作,再考慮是否與專業相關。

總結及建議:

調查結果總結:調查的男女比例相對均衡,其中本科生居多,大部分是大三的學生,多選擇畢業後就業,會擔心就業問題,但相信會找到工作,打算參加現場招聘會的人較多,在考慮家庭因素的同時,也會結合現實情況再決定工作問題,由於經驗不足等問題,對工資要求不會過高。

影響因素總結: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多,同樣學歷的人比比皆是,但崗位不足,導致競爭激烈;剛畢業,工作經驗不足,很多企業都招聘有工作經驗的人,機會相對較少;家庭壓力和感情壓力,各種抱負太多,心理壓力太大,往往影響在面試中、工作中的表現;初次步入社會,感覺彷徨無助,適應能力不強,面對社會複雜容易手足無措;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太難的崗位沒有能力勝任,太低的職位又不願意嘗試。

消極心理總結: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引起的鬱悶心情,對畢業找工作的焦慮心情,休息不好所引起的浮躁心情等。

建議確定方向:要確定好自己的目標,這樣可以避免方向不定所引起的彷徨和焦慮,還可以及時做好準備,有針對性的學習更多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大好基礎,積累經驗。

建議多做運動:多做運動不但有利身體健康,促進新陳代謝,同時提高學習效率,緩解疲勞。勞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

建議多交朋友:交際能力在以後的工作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多交朋友,不但可以提高對社會的認識度,在以後的工作中相互幫助,同樣會讓你事半功倍。

建議參加實習:多參加實習工作,不但可以讓你更快的熟悉專業工作,而且還可以積累社會經驗,這對畢業找工作起著重要作用,同樣的學歷,企業總會選擇有經驗的人。

建議多與人交流:與人交流不但可以傾訴心事、緩解疲勞,還可能會得到朋友的幫助,這樣又能減輕壓力與煩惱。

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業情況會有所改變,調查的結果也會有所不同,收集到的建議也會更多更完善。以上的調查報告雖不能絕對錶明目前大學生的畢業就業心理,但仍然反映出目前大部分大學生的畢業就業心理狀況。總結出的建議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但希望這些建議能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一點幫助。這次調查報告的完成,讓作為大三的我受益匪淺。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10

調查背景:

現在的中學生生活在資訊通訊、科技發達的新時代,我們的視野可能比長輩們還要廣闊,加上我國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學生的消費市場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有的中學生能正確利用好手上的錢,但是有的人卻表現出亂消費的現象,為了更深入的瞭解中學生消費狀況,揭示這一現象,警示有亂消費這種行為的學生,並建議正確的消費途徑,我們做了一組調查。

在中學生當中,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曾自己進行消費,而我們調查所得,中學生當中有98.6%的人是有零花錢的,而僅有1.4%是沒有的,這些錢主要來源是父母親,零用錢的數額在每月0~200元以上,這個範圍,且分佈比較平均。

從資料上看中學生的零用錢數額不少,有些學生的零用錢足以維持一個生活比較困難的家庭的日常開支!但這算不算亂消費,還必須調查一下這些錢的用途。經過我們調查所得,零用錢最多是用於買零食吃,玩電子遊戲,買衣服及各種消遣、娛樂活動等。可見,現在中學生亂消費的現象的確很嚴重。

為了找出這種現象的原因,我們在同學及家長中進行抽樣調查,最後經過整理,總結,得出以下幾點原因:

①青少年自尊心強。主要表現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現在許多中學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褲子、鞋子甚至襪子都要名牌的,平時用的、吃的、喝的都要買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想別人都尊重自己,這樣很容易在同學之間形成攀比的風氣,致使亂消費的現象更加嚴重。現代資訊通訊技術發達,中學生們對新產品、新技術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強,很容易把錢花在這上面。如手機和電腦,現在在中學生當中,有的人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購買了手機和電腦等,其實這樣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費的,但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②父母對兒女的溺愛。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十分疼愛,很容易使他們養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錢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給,便發脾氣……如此下去,輕則更加助長了他們亂消費的風氣,重則使他們變得自以為是,一意孤行,不考慮別人處境的自私性格。

還有很多其他原因,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而總的來說,中學生亂消費都是受外界影響為主。既然外界的環境不易改變,那麼要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只有從小開始培養,以自身做起,有零用錢是正常的,但數額一定要合理,要合理的使用零用錢,不大手大腳,當用則用,不必用在一些既昂貴又不實用的東西上,花錢要花在刀刃上。進入21世紀,競爭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能站住腳,而消費也是一種能力,我們不應該浪費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確利用這些能力,未來才會掌握在我們的手裡!

附:問卷

1、你有沒有零花錢?

a、有

b、沒有

2、你每月的零花錢是多少?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

3、你每月零花錢的來源?(可多選)

a、父母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自力更生

d、其他

4、平時與什麼人外出消費?

a、父母

b、朋友

c、自己

d、其他

5、這些零花錢你主要用於幹什麼?(可多選)

a、購買書籍

b、儲存起來

c、零食、飲料等

d、體育運動

e、買衣服

f、娛樂消費(卡拉ok、酒漢、球桌、網咖等)

g、其他

6、你經常購買的書籍?

a、科技叢書

b、報刊雜誌

c、專業用書

d、漫畫書

e、文學著作

f、其他

7、你對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如何?

a、不會因價格貴而不買

b、在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

c、沒什麼看法

d、不應該

8、你的消費理念和風格:

a、做好計劃

b、能省就省

c、肆忌揮霍

d、看到合適的就買,相信自己]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11

團隊名稱: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寸草環保協會溼地使者行動指導單位: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指導教師:團隊負責人:團隊成員:活動地點:

江蘇省鹽城大豐溼地

關於鹽城溼地的調查報告

摘要:這次參加的暑期實踐活動是以我院應化系寸草環保社團為組織單位的一次宣傳活動,隊伍前往鹽城,對鹽城大豐市麋鹿保護區的調研,以及對鹽城的不同人員的宣教,完成對鹽城溼地的一個綠地圖的繪製。

關鍵詞:鹽城、大豐麋鹿保護區、調研、宣教、綠地圖

一、活動簡介

“溼地使者行動”是wwF為提高公眾的溼地保護意識而開展的一項大型公益宣傳活動,旨在發動和組織全國高校的大學生環保社團和環保愛好者,利用其節假日和課餘時間開展溼地保護和宣傳工作。主辦單位鼓勵各個使者隊伍積極與媒體聯絡,利用媒體的力量將各自隊伍的活動向社會宣傳,喚起政府、商業機構、媒體、社會對溼地的重視。主辦單位也鼓勵各社團積極與有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合作,以取得他們的支援。

溼地使者行動具有高度的公益性、知識性,為充滿理想的青年人提供了極有意義的鍛鍊和實踐機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社團加入到行動中來。溼地使者行動促進了大學環保社團建設,並不斷地在學生中激起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熱情;使一大批學生們開闊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向全國不少溼地地區的人們宣傳了溼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科學知識,也提出了眾多合理的建議,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

這次我們活動的主題是:綠地圖——詮釋溼地之美。

二、活動日程

7月20日部分同學前往鹽城做前期準備。

7月21日所有隊員抵達鹽城。

7月22日政府機關的訪談、媒體的聯絡。

7月23-26日草廟鎮的問卷調查、保護區內觀察地形植被,繪製綠地圖。

7月27-28日培訓草廟鎮溼地小使者,對草廟鎮居民進行宣教。

7月29-30日鹽城市區廣場、小區的宣傳活動。

三、活動地資訊

1、活動溼地位置

位於長江下游流域,歸屬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市。

2、溼地的基本狀況

位於江蘇省中部黃海之濱的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5年建立,1997年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3000公頃,擁有溼地7.8萬公頃,屬於典型的黃海灘塗型溼地。保護區有鳥類315種,獸類12種、兩棲爬行類27種、魚類150種、昆蟲599類、植物499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鳥類有93種。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麋鹿、白鸛、白尾海雕、丹頂鶴;二級的有河麂等23種。

麋鹿保護區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保護區要繼續做好物種、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同時繼續把保護區發展成生物保護、生態旅遊、科研培訓於一體的科研宣傳教育基地。麋鹿保護區是一塊閃亮的生態品牌,它不僅僅代表大豐、鹽城的區域形象,更是代表江蘇對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

3、活動針對的最主要問題

(1)因經濟發展需要,大豐溼地圍墾嚴重,面積萎縮,加劇海水入侵,導致地下水變鹹、房屋易受鹽鹼侵蝕、耕地鹽鹼化。氣候變暖致使海平面持續上升,溼地對氣候變化的緩衝功能降低。

(2)巨集觀氣候變暖,蒸發量增加而降水量減少,破壞溼地,造成碳排放;而溼地破壞影響小氣候,造成碳排放影響氣候變化。我們要論證兩者可能存在的關係。

(3)泥炭地的破壞導致碳排放,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四、活動內容

1、調研

(1)調研活動題目:綠地圖—讓溼地不再神祕

(2)方向

溼地面積不斷萎縮,海水入侵所帶來的危害;鹽城當地50年來的降水量與溼地面積變化情況的關係;泥炭地的破壞情況,導致碳排放,評估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3)目標

推動大學生溼地使者隊伍在溼地自然保護區和城市周邊溼地開展綠地圖的製作工作,旨在通過綠地圖這一形象化的手段,闡釋溼地之美和溼地功能。同時,溼地使者將通過綠地圖幫助居民從生態的角度瞭解溼地環境以及溼地周邊的社會;以綠地圖為媒介向更多公眾闡敘人與溼地的關係、宣傳溼地保護的重要性、傳遞自然之美。

(4)方法

文獻研究根據研究課題,通過調查文獻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掌握研究問題;問卷調查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蒐集資料;實地考察直觀獲取圖片等資料;機構訪談獲取官方資料為調研提供科學依據;定性分析對研究物件進行“質”的分析,揭示其內在規律。

2、宣教

(1)宣傳活動名稱:緩解氣候變化,合理溼地開發,共創和諧家園

(2)方向

相關部門的訪談;當地居民入戶訪談;小溼地使者的培訓;文化下鄉活動;廣場宣教;成果展板高校巡展。

(3)目標

取得鹽城溼地與當地氣候等第一手資料;加深溼地使者成員對溼地與氣候變化之間關係的瞭解程度;組織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使宣傳物件瞭解溼地的概念及其保護的重要意義,溼地所面臨的威脅,以及氣候變化與溼地的關係;在保護區周邊建立溼地保護民眾組織,促進社群共管,從而讓更多的民眾積極參與溼地保護工作;向政府提出科學開發溼地的建議(如:建立溼地生態公園),保護溼地資源。

五、實踐日誌

1.初到

我做為先行隊伍與其他兩位隊員在7月20日下午五點到達鹽城火車站,隨即我們便為後期到來的隊員作安排,選擇旅社以及準備第二天政府訪談的資料,今天比較勞累,所以我們三人做好準備後就休息,等待第二天的正式開始。

2、第二天

早上我們三人開始了政府之行,先去了鹽城市政府,為後面的各個機關訪談做準備。我們跑了鹽城市環保局和林業局,不過由於部門都在開會,因此都無功而返,中午我們決定去大豐市政府進行有關調查,到達大豐市是下午1點半,由於政府部門還沒上班,隊長也要去鹽城聯絡有關媒體,因此我們三人決定分頭行動,有我去我們這次活動的宣教地點——草廟,去和當地政府聯絡為活動做準備,一直到下午5點多我們才返回鹽城市區,這時我們的其他隊員已經全部到達鹽城,每個人都顯的很疲憊,晚上我們開了個會,分配每個人的任務和今天的收穫。

3.第三天

由於昨天和有關部門聯絡後知道暫時他們不方便進行訪談,因次我們今天決定趕往另一個活動地點——草廟鎮,昨天的媒體工作還沒結束和為活動後宣傳的準備,我們分成了四組人員,我則帶兩名隊員趕往先趕往草廟鎮,到達草廟鎮我又和鎮政府進行了詳細的交流,又對當地居民做了一些有關麋鹿保護去的調查。下午我準備單獨一個人前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可由於天氣和道路原因,不得不在中途返回。晚上八點多我們的人員全部到達草廟鎮,大家都為明天的活動準備著。

4.第四天

今天是我們準備去麋鹿保護區的時間,我們分為兩組,一組在早上先去保護區,路線在昨天我已經準備好了,因此我留下幫助草廟的溼地知識問卷活動,再帶領他們下午趕往保護區。到達保護區已經到下午5點多了,晚上開了個會做個總結便結束了。

5,第五天

今天是在保護區的第一天,我們所做的就是分開行動,熟悉保護區開放區域的環境,觀察動植物的分佈情況以及溼地的破壞程度。由於地域面積比較大,我們一直到晚上才大致的觀察了一遍。

6.第六天

在保護區的第二天,我們已能徹底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鳥語花香,清新的空氣,無一不讓人精神氣爽,今天我們準備為這裡的遊客做導遊以及向他們宣傳溼地的保護必要性,經過我們不間斷的宣傳有了一定的成果,下午我們頂著酷熱的太陽,進行問卷調查,一直到景區關閉我們才回到我們的住宿地點。開個會每個人彙報一下今天的成果以及不足,還有就是明天的一些準備。

7.第七天

已經在保護區裡三天了,我們對這裡有了詳細的瞭解,我們便開始了活動的另一項工作——綠地圖,我們分成三組成員,我和另外五名隊員又分開對保護區的一些複雜區域進行一個詳細的記錄和對遊客做問卷調查,到了下午我們便開始收拾東西回到草廟鎮進行宣教前的準備工作。

8.第八天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們宣教的開始,我們在教室門口等待著我們的溼地小使者,他們是那麼的準時,讓我們很感動,他們在酷日下認真的聽講。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因此我們很重視他們的認識程度,我們不辭辛苦的通過各種活動可以讓他們更具體的瞭解到溼地的重要性。很快一天的宣教結束了,一句話,很成功。

9.第九天

早上是我們臨時準備的對草廟鎮的居民作一個溼地宣傳活動,我們一部分人留下繼續製作綠地圖,其他人帶著小使者們挨家挨戶的進行溼地知識宣傳,我們的小使者對自己的父母和鄰居一絲不苟的講解著溼地知識,這次宣教取的了很大的成果。下午我們一行人便回到了鹽城,準備著明天的政府訪談和廣場宣傳。

10,第十天

今天我們在鹽城的幾個小區裡做了宣傳活動,還有政府的訪談工作

11,第十一天

我們將活動做了總結活動。

六、總結與體會

當暑假來臨時,看著同學們都收拾自己的行李準備回家時,那一刻我有點想家了,看著他們帶著燦爛的笑容踏上回家的路時,在旁邊送行的我突然有種想放棄的念頭。一個人在宿舍準備著溼地的資料,瞭解著溼地的知識,這一刻我不再想家了,而是想快點開始我們的溼地之行,去看看那美麗的溼地是多麼的迷人。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我們走過鹽城,到過大豐,欣賞過那美麗的溼地還有那俊美的麋鹿,我不曾遺忘那些時候的每個景象:我們扛著打包小包來到鹽城火車站;我們在小吃店裡吃著兩塊錢的面;我們七個人擠在一個小房間裡;頂著酷熱挨家挨戶的調查……這一幕幕就像昨天剛發生過的一樣,從我的腦海劃過。

我們走過的每個地方都留下了我們的腳印,還有我們的汗水,人們也會永遠的記得我們——南京化院的溼地使者。我們每到達一個地方,就會向周圍的人們講解溼地,在這一路上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人們知道了溼地是多麼的重要,怎麼樣去保護溼地,怎樣去用自己的力量去為我們這個大家園和和諧美麗做貢獻。

這次活動讓我深切的體會環保對我們現在是多麼的重要,近期不斷的發生自然災害,使得許多人離開這個世界,造成那麼多無家可歸的人,這些和人們對自然的破壞不無關係,人們只關注自己的腰包,而漸漸的忽略整個大自然的平衡,因此地球的氣候越來越異常,甚至有了世界末日之說。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感覺到公益活動開展的艱難,對於政府機關,他們對於我們這種活動還是比較支援的,積極配合我們完成活動,可是當地的一些商業機構,他們只顧著謀取利益,我記得在我們準備宣傳活動時居然有人提到給錢才讓我們宣傳,這讓我感到很是無奈,更多的是寒心,因此我在此希望人們能認識公益活動,一種不計較付出的活動,無私的奉獻,這讓我想到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要關愛地球,愛護這個世界裡一花一草,那樣我們的家園才會變的和諧美麗。

整整十天的活動,讓我成長了許多,從一開始的一無所知到現在擁有一顆環保的心,這次實踐活動讓我轉變了很多,她不僅增加了我的環保意識還讓我成長了,鍛鍊了我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她讓我不怕艱難險阻,即使對未來的路一無所知也要勇敢的邁出自己的腳步。也讓我變的更有團對精神,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們就可以勇往直前。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12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而廣州作為中國經濟前沿城市,處於其中的大學生的消費觀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為了深入瞭解廣州大學生的消費觀,特此做了問卷調查:

一、調查目的:瞭解廣州在校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讓其他人瞭解學生群體的消費情況以及存在的目的,及時糾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習慣。

二、調查意義:有利於學生正確認識學生消費現狀,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和消費行為的價值判斷標準;促進學生的消費心理健康發展,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增加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內容為校風建設範疇有重要和積極的意義。

三、調查地域:廣州

四、調查時間:利用空閒時間,或者選擇星期五下午放假時間和星期六、日假日進行,用時大概共一週。

五、調查物件: 廣州各大學部分(抽樣)學生,幷包括不同性別,不同專業,不同地區的學生。

六、調查方法:

(1)首先閱讀和了解關於社會調查內容,掌握社會調查中需要用到的技巧和方法;

(2)針對調查內容和調查物件的文化程度的特點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並對問卷的設計有針對和特出地設定問卷問題,以及根據問題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和一定關聯排列;並根據調查物件的數量確定抽樣容量;

(3)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選擇調查物件,根據調查物件的話語和心理更好地交談和了解調查物件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習慣,並更好地說服其配合我們的調查工作;

(4)收集好完成的調查問卷,整理調查問卷和整合問卷內容,製出一張表格能清晰地反應消費心理和行為習慣的特點,並總結出調查結果,寫出最終調查報告。

七、調查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採用了封閉式調查問卷,經過多次試調查和檢驗,最終形成的問卷共包含18個封閉式問題。問卷形式及內容如附件1所示。

附件1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漸漸成為當代社會新的消費熱點,為進一步瞭解廣州在校大學生的費水平,邀請您與我們共同完成這份調查問卷。最後,衷心感謝您能在緊張的學習之餘提供寶貴的資訊,謝謝!

1.有沒有統計你一個月大概花費多少錢?

A.有 B.無 C從來沒有

2.每月父母給你多少錢?

A.800或者800以下 B.800-1200 C.1200-1500 D.1500以上

3.你每月的花費大概是多少呢?

A.800以下 B.800-1000 C.1000-1600 D.1600以上

4.你沒有講價的習慣

A.有 B.無

5.你平時買衣服時,你會選擇:

A.毫不猶豫地走進專賣店

B.走進普通店商鋪,選擇合身的衣物

C.不一定,兩者也有

6.你有手機嗎?

A.有 B.無

7.你平時買手機時會側重於:

A.款式 B.價格 C.功能齊全

8.你換過手機嗎?換過幾次?

A.無 B.一,兩次 C.兩次以上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13

一、問題的所在

有一天,我在電視新聞中得知有有些人因為一直玩電腦,沉迷在網路遊戲中而把眼睛弄壞了,更嚴重的是因興奮過度而引發心臟病而且死亡。我覺得我應該為網路造成的危害這件事來調查一下。

二、調查方法

1.我應該用網路來調查一下因上網玩遊戲導致人死的大約有多少?

2.那些人是上網上了多少時間把自己的眼睛弄壞甚至下瞎了。至瞎了。

3.還要調查一下我身邊近視的人是不是因為網路的緣故。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我先調查了一下每年因上網玩遊戲而死的人有百分之14,這個結果讓我意想不到。每年因網路遊戲而死的竟然有這麼多。我知道了那些因網路而死的人的病情,他們因為沉迷在網路世界裡過度興奮而引發心臟病等病情而死亡。我還問了一下週圍的朋友因為什麼原因導致視力減退而近視的,大多數的回答都差不多,都是因為一直玩電腦、手機、看電視才近視的。

四、結論

我覺得我們不能沉迷於網路遊戲,應該好好地來使用電腦的優點,不要過多的使用電腦的缺點。我要跟那些沉迷於網路遊戲的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因網路遊戲而死的人有很多,如果你們再這樣玩下去就會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親人。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14

[摘要]目前90後大學生作為各大高校的學生主體,已經成為高校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本文采用自編的《大學生人際關係基本狀況調查問卷》和《人際交往能力評估問卷》(中文版)對三江學院部分90後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進行了調查,對90後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行了探討,以便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多的瞭解和關注他們的心理和行為變化,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為早日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90後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

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為了滿足各種需要而進行的思想、情感、行為等方面的交流。馬克思在曾提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此,社會關係構成了人的本質。”大學生作為大學校園中典型的社會角色,自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其交往的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目前,90後大學生已成為大學校園的主體,這部分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並擁有較好的物質條件,同時,90後作為當代社會的特殊群體,有著不同於其他年代人的特點,有著自己的人際交往的獨特方式。

一、研究物件與方法

(一)研究物件

隨機抽取三江學院1990年後出生(大一、大二年級)大學生500人作為調查物件,其中涉及文新院、外國語學院、電子資訊工程學院、建築學院等學院相關專業,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6份,有效回收率為97.2%,符合統計要求。在486份有效問卷中,大一學生368人,佔76%,大二學生為118人,佔24%;男生268人,佔55.1%,女生218人,佔44.9%;理工科學生255人,佔52%,文科學生231人,佔47.6%。

(二)調查方法

採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心理學家編制的《人際交往能力問卷》(中文版)兩個問卷進行人際交往能力現狀調查,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講授、討論會和個體分析,對在校90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情況進行了解。自編問卷包括學院、專業、性別、年級、生源地、家庭經濟情況、是否擔任學生幹部等基本資訊,問卷從家庭教養、交往範圍、網路交往狀況、交往態度和原則、交往內容、交往方式、交往動機、交往認知和交往衝突及處理情況等9個維度;《人際交往能力問卷》包括主動交往、適當拒絕、自我表露、衝突管理與情感支援5個維度,從而剖析良好人際交往中的障礙性因素,力求探尋改善90後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對策措施。

二、90後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描述

綜合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結果顯示,大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內心有交友渴望,普遍比較重視在校期間同學人際關係,並希望能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融入集體生活。調查顯示,大部分的90後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其中,有131人在交往中會堅持自己的觀點,絕不讓步,佔調查人數的27%,298人在交往中能聽取別人的意見並考慮對方的意見是否合理,佔調查人數的61%,還有57人表示會直接接受對方的觀點,佔調查人數的12%。可見,大部分的90後學生對人際交往的態度比較理性,但是由於90後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學生從小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觀,忽視他人和集體,不能或者不願深入的瞭解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在交往範圍和方式上,調查顯示,90後大學生結交朋友的最主要的渠道是宿舍與班級,所佔比例是59%,其次,社會實踐、網路、社團活動也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很重要的渠道。在宿舍人際關係上,對自己所處的宿舍關係氛圍評價“融洽和睦”的佔33.8%,“較融洽”的佔55.2%,可見大部分宿舍成員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氣氛友好、融洽,而還有7%的學生表示宿舍關係“沉悶冷漠”,宿舍成員之間關係不太緊密,成員之間互不關心,但這些宿舍並沒有太大的矛盾和衝突,另有4%的學生選擇宿舍關係“較為緊張”;在班級人際方面,調查顯示,90後大學生對集體活動的態度是有35%的學生表示“很熱心”,在集體中,能積極投入、熱心為班集體服務,這類學生多為學生幹部或者班級幹部;55%的學生表示“比較熱心”,可見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願意積極地參與集體活動,另有10%的學生表示“不太熱心”於大學的集體活動,部分學生埋怨集體活動太多,安排不合理。

在交往方式上,除了與班級、宿舍及其他一般交往物件進行面對面的交往、交流外,在調查的學生當中,68%的學生表示更習慣通過手機平臺進行人際間的交流和溝通,同時,在對學生的訪談中,也有不少學生表示資訊化的網路平臺對大學生人際交往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可見90後的大學生交往方式日漸多樣化,網路作為一個便捷的交往工具,給學生們提供了多種交往方式,但同時,多樣化的交往方式也會給一些學生帶來一定的無所適從感。

在交往的主動性方面,有36%的學生表示願意和陌生人主動聊天,在這部分學生中,男生所佔比例為77%,可見男生較女生在交往中更為主動,女生相對較為內斂,只有少部分女生願意主動與陌生人聊天。而在願意與陌生人聊天的大學生當中,採取小心謹慎態度的佔75%,說明大部分的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安全有所防範,只有7.9%的學生表示會對陌生人坦誠相待,另有19%的大學生表示不會於陌生人接觸,對於這部分學生來說,他們的人際交往範圍應該相對狹窄。

《人際交往能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分百分比為50.88%,中等百分比為24.96%,低分百分比為19.16%,其中,在“適當拒絕”維度,90後大學生的得分表現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總體狀況較為詳盡,高分群體百分比多於常模,但低分群體百分比較常模多出更多,低分群體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不能合理恰當的表達拒絕,而多采取回避或退讓的方式解決問題,不善於或者不願意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和想法;在“自我表露”方面,獲得高分的學生佔總人數的15.54%,略高於常模,獲得低分的學生佔總數的27.05%,近似於總體情況的低分百分比。表明90後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隱私,交流層面還處在較淺顯的層面,不能深入的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與範圍有限;在“衝突管理”上,高分群體的百分比高出常模很多,低分群體略高於常模,顯示90後大學生在衝突管理方面表現良好,能夠在人際交往發生矛盾時,採取較為積極的應對方式,合理有效的解決人際衝突;90後大學生在“情感支援”維度方面的得分是五個維度中得分最低的,說明這些學生在“人際情感”方面的能力最為欠缺。

附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問卷

不記名調查 性別:男 女 現在( 是 否 )有男/女朋友

1、你是()學生。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你有過()戀愛經歷。

A、沒有 B、一次 C、2到3次 D、三次以上

3、你的初戀是()年級。

A、國中或以下 B、高中 C、大一 D、大二 E、大三或大四

4、你最長的一次戀情維持的時間是()

A、3個月以下 B、3個月到半年 C、半年到1年半 D、一年半以上

5、你們每一個月花費在戀愛當中的經費是()

A、100元以下 B、100到300之間 C、300元至600 D、沒統計過

6、在公眾場合,做的最出格的事情是()

A、拉手 B、擁抱 C、kiss D、其他

7、你們有為自己的戀愛的長遠打算是()

A、沒有打算 B、

8、你的戀人要求你發生性行為的次數()

A、從來沒有 B、一次 C、5次以內 D、記不清了

9、你們的戀愛與學習的關係是()

A、愛情至上 B 、學習為主,戀愛為輔 C、戀愛為主,學習為輔 D、隨意

10、在戀愛過程中,消費是誰承擔()

A、主要是男方 B、主要是女方 C、一半一半 D、沒留意

11、你經費的來源是()

A、父母 B、兼職 C、其他

12、你擇偶的標準是()

A、外貌 B、能力 C、金錢 D、感覺 E、其他

13、您現在的戀愛狀況是 ()

A、正在熱戀中 B、不準備在大學階段談戀 C、曾經有過戀愛的經歷 D、處於觀望

14、您覺得戀愛會或者已經對你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怎樣的不良影響

A、和朋友變的疏遠 B、浪費了很多時間 C、增加了消費開支 D、失去了很多自由 E、其他

15、很多大學生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都選擇的分手,就你瞭解和認識,通常是什麼原因?

A客觀因素,工作分隔兩地

B主觀因素,發展方向不同(如,一個考研,一個工作)

C個人因素,其實壓根就沒想過要長久,不過是玩玩罷了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關於畢業後城市的去向,雙方是否願意為對方妥協?

A、是的,我願意跟對方一起去她/他的家鄉繼續生活

B、是的,對方願意跟隨我回到我的家鄉

C、是的,我們決定留在韶關(非本地人)或去其他城市共同奮鬥!

D、是我們努力過,但發現太不現實。我們選擇異地戀

E、各走各路,畢業那天一起失戀

在戀愛過程中,你遇到的問題是?(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於學生調查報告範文15

研究目的: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手機也普遍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中學生也逐漸成為手機一族。但社會上對中學生帶手機進校園有不同的聲音,我希望通過這次的調查研究活動,正確地認識中學生帶手機的利與弊,正確地看待及使用這現代科技的產物。

以下是我調查的情況

1)問卷調查記錄情況

學生篇:

①中學生該不該帶手機進校園? 佔調查總人數比

a、應該 66.9%

b、不應該 28.1%

c、無所謂 5%

②覺得應該的原因是? 佔“應該”總人數比

a、和父母聯絡方便 20%

b、發信息、聊天 40.35%

c、上網、玩遊戲 20.16%

d、可以顯示自己的身份 12.9 %

e、其他 6.59%

③那覺得不應該的原因是? 佔“不應該”總人數比

a、基本上沒多大用處 54.56%

b、影響學習 10.73%

c、經濟負擔,交不起話費 20.34%

d、其他 14.37%

④你有手機嗎? 佔調查總人數比

a、有 56%

b、沒有 44%

⑤如何得到手機? 佔“有”手機總人數比

a、親人贈送 64.78%

b、用自己的零花錢買 15.46%

c、其他 19.76%

家長篇:

⑥你同意孩子帶手機嗎? 佔調查人數的比

a、不同意 45.74%

b、同意 43.22%

c、其他 11.04%

⑦您同意的原因是? 佔“同意”總人數比

a、離家遠,可隨時聯絡 41.1%

b、讓親子之間更容易溝通 10%

c、隨時掌握孩子的行蹤 25.6%

d、經濟允許,可以讓孩子方便聯絡 13.3%

e、其他 10%

⑧那不同意的原因是? 佔“不同意”總人數比

a、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45.73%

b、怕孩子上網和壞人打交道,不健康的資訊影響 22.3%

c、手機輻射不利於健康 15.74%

d、怕孩子形成攀比的心理 9.15%

e、其他 7.25%

2)採訪記錄情況

1、家長:經濟條件允許就帶。

家長認為帶手機最大的好處是聯絡方便,以便自己更好地確定自己的孩子在什麼地方幹什麼。而且,在科技發達,手機話費降低,又出現小靈通和校園卡,所以只要條件允許,給孩子配一部是可行的。

2、老師: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

老師認為,一節課才僅僅的40分鐘,對於傳授知識時間已夠緊的了,可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玩遊戲、發簡訊,低著頭手指動動一堂課就這麼過去了。所以,帶手機進校園是不可取的。

3、同學:帶手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

有了手機,我們不僅可以更好、更快地聯絡到想找的人。特別是對於遠離家來這裡上學的學生,手機方便了自己與家人的聯絡,至於會影響上課聽講問題,

只要自己剋制一下自己,就不會有影響了。

個人見解:

我通過這次的活動充分地認識到手機的利與弊,我個人覺得學校也不能一味地禁止學生使用手機,這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叛逆心理,越不能做的就越做,老師和家長要正確地引導才能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我體會到中學生帶手機似乎成了一種流行,科技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問題,中學生有手機已不再是新鮮事,手機話費成了學生的經濟負擔,同時扭曲了他們的消費觀,造成了攀比的心理。

一個新產品誕生的時候,人們在盡情享受的同時,也要留,它所給我們利弊,我們應該保持頭腦的清醒,學會保護自己,不輕易相信手機簡訊中的中獎資訊,防止受騙,科學使用手機,讓自己成為手機的主人。

現在的我們不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了,我們也需和外界聯絡,只要有自制力,並開發適合學生用的手機,也是可以使用的。我們要從各個角度看待它的使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