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2W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情況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5篇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糧食仍然是一個重要商品、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糧食,為全縣廣大人民群眾吃上放心糧,滿足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要,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國家糧食局20xx年對農村儲糧抽樣調查顯示,由於農村儲糧設施簡陋、缺乏儲糧技術、儲糧方法不科學等原因,農戶儲糧損耗驚人,損失率在8%—10%,全國每年農戶儲糧損失量高達150億—200億公斤,相當於有“北大荒”之稱的黑龍江農墾區糧食總產量的1.5—2倍,糧食資源浪費嚴重.為此,縣糧食局對我縣農民儲糧現狀進行了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位於滇東,地處滇桂黔三省區五地州結合部,境域縱距約90千米,橫距56千米,國土面積2783平方千米,總耕地面積6.5萬公頃,林地16萬公頃.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時,年無霜期244~344天.轄8個鄉鎮109個村社.共10.37萬戶39.4萬人(農業人口32萬,佔90%;少數民族人口6.75萬人,佔17%).チ甘襯瓴1.5億公。

二、抽樣調查的鄉鎮及戶數情況

為全面提高糧食儲藏安全知識,減少糧食損耗,查詢糧食儲藏中施用農藥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糧食抽出專人組成工作組.於20xx年10月至12月進行調查.分別對高良、五龍、龍慶、竹基、丹鳳、葵山、彩雲等7個鄉鎮13個村民委員會,24個村民小組,62戶農戶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落實.共出動車輛18車次,人員90餘人次.共計調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積701.4畝,年產糧食254100公斤,平均畝產糧食362公斤,人均產糧888公斤.其中自用糧食(口糧、養殖用糧)137000公斤,佔53.9%,賣出糧食117100公斤,佔46.1%,大部分是本地銷售。

三、糧食儲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調查中有70%的農戶儲糧都是採用袋裝,少部分為鐵皮倉、木桶、木櫃或零散堆放。

2.殺蟲方法和用藥情況:農戶收起後的糧食有33戶使用“甲敵粉”、“敵毒粉”拌在糧食裡入倉的,佔總調查戶數的53.2%;有19戶在糧食生蟲時用紗布或棉布包紮“磷化鋁”埋入糧袋(倉、桶櫃)中殺蟲的,佔30.6%;糧食數量少,儲藏條件好當年用完不留餘糧的,不施任何農藥的僅有10戶,佔16.1%。

四、農民儲糧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儲糧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沒有適用的設施.目前,農戶儲糧既無適合的農家倉房,又無適用的儲糧器具,少部分農戶將糧食堆放在沒有防潮的地板上,由於達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儲糧技術,蟲蛀、黴變屢見不鮮;大部分農戶將糧食堆碼在廚屋或住室邊角部位,由於達不到有效防護,雀食、鼠盜極為普遍;還有少數農戶由於居住面積較小,將糧食堆放在簡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隨意糟蹋,在家庭儲糧施藥治蟲過程中,因密封不善會造成的毒氣外洩,直接危害著農戶的居住安全。

2.糧食損耗量較大.由於近年來,農村強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農戶家中缺乏勞動力,所儲的糧食沒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蟲蛀、鼠盜之外,還有部分糧食因入儲時沒時間整晒水分較高或在儲存期間返潮、結露等原因造成黴爛變質,調查結果表明,損失損耗糧食為2萬餘公斤,損失率8%—12%左右.按照農戶留下的自用糧食比例計算,全縣每年將損失糧食達1000萬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劇毒農藥殺蟲.大部分農戶將糧食與人居共處,糧食儲藏中存在隨意性或不科學性地使用高殘留農藥殺蟲、滅蟲.調查結果表明:使用“甲敵粉”、“敵毒粉”拌在糧食裡入倉的`33戶,佔調查戶數的53.2%;使用“磷化鋁”殺蟲的19戶,佔調查戶數的30.6%。

這樣以來,糧食中會有很高的農藥殘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劇毒農藥殘留的糧食或糧食轉化的其他食物(如:釀出的酒、大米、麵粉等)會導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體性中毒事故.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副產品,也會導致慢性中毒,導致疾病的發生.目前儲糧殺蟲劑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實用的也就是“磷化鋁”藥劑.“磷化鋁”藥劑殺蟲主要是靠“磷化鋁”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映後產生的磷化氫劇毒氣體殺蟲,在施藥過程中一定要使糧食裝具充分密閉、遠離人、畜住地,如果糧人共處一室會帶來直接的生命危險。

4.影響居住環境.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農民在注重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注重生活方式的轉變、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居住環境的變化,傳統的農戶儲糧模式既不衛生、也不安全,直接影響農村環境的優化。

五、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建議

糧食安全始終是關係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進步和國家自立的全域性性重大戰略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立足於人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環境質量的提高.一是宣傳普及農村安全儲糧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安全儲糧技術諮詢和技術培訓,指導農戶科學儲糧.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援,加大投入力度,改進農村儲糧裝具,推廣科學儲糧技術,提倡儲糧殺蟲選用“磷化鋁”殺蟲劑,減少糧食中的農藥殘留,以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有利於減少農村糧食產後損失.二是儘快建立糧食執法隊伍,完善糧食質量檢測手段,加強糧食質量監管,形成有專門機構,人員來為農民儲糧提供技術服務.三是建議各級政府加大投資修繕原各糧點的倉庫,由糧食部門投入技術和服務、將農民剩餘的糧食由糧食部門實行代保管,代管期間農民可以按需求提取現金或兌換其他品種的實物,即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的儲糧問題,減少儲糧損失,提高生活質量.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讓全縣廣大人民群眾吃上放心糧、安全糧。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2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和全域性性的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大約為8.8億,所以相應的農村教育就更應加強。儘管中央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及投入,但仍遠遠不足改變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

在此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走訪了壽光市的部分農村。通過與村民們的交談和調查問卷,我們對壽光市的農村教育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並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師結構失調,教學質量嚴重滑坡

目前,城鄉教育不斷拉大。由於絕大多數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比城市教師低,工作條件也比城市教師差,所以,有文憑、素質高的教師都奔向了大城市,致使農村中青年教師流失嚴重。中青年優秀教師的外流直接導致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失調。授課教師的素質不夠高,缺乏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相應的教育理論知識,這就使得他們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只能“照本宣科”,所傳授的知識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此,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二)、教學設施落後,辦學條件較差

從調查中發現,26.7%的村民認為農村教育問題主要在於學校教學條件差。確實,從整體上看,農村中國小的硬體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不少農村中國小既沒有電腦、語音教室等先進的教學裝置,也沒有圖書館和實驗室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場所。有的學校雖然有了,但它們的作用卻很難發揮出來。圖書館的圖書幾乎是擺設,難得對學生開放;實驗室裝置簡陋,幾乎不能做實驗。

(三)、農村家長素質偏低

農村家長的學歷普遍較低,文化底蘊差,大多數農村家庭很少看得見紙筆和書籍,大部分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功課。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較少,許多家長閒時不看書讀報,而是沉湎於喝酒、搓麻將、打撲克,給子女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較為消極的影響。

(四)、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有的家長信奉“棍棒出孝子”的說法,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非常粗暴,經常打罵、懲罰孩子,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家長則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而對孩子的學習卻很少過問。

(五)、家庭成員中對子女教育的觀念不統一

農村家庭中幾代同堂的情況較多,在教育子女的觀念上存在嚴重分歧,祖父母的寵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對立的局面。有的農村家庭是父母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賺錢,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給另一方。此外,由於農村家長外出打工較多,家庭隔代教育的現象比較嚴重,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許多負面影響。

(六)、青少年的厭學思想

由於大部分農村經濟欠發達,缺乏文化氛圍,群眾沒有愛學習的風氣,暫時的利益在農村群眾心中佔據了主要位置,普遍崇尚物質利益的現象對廣大青少年身心的成長造成了負面的影響,致使許多中國小生產生厭學的情緒,主觀上沒有對學習的渴望,不思進取,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起初就沒有好的開始,課程越缺越多,最後跟不上就只有輟學了。但是在每年的大學聯考中都會有許多農村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脫穎而出,同樣的環境得到不同的結果,差別就在於學生是否肯勤學好問,積極進取了。

針對我們對部分農戶的走訪和調查所發現的幾個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立一支高質量的`農村教育師資隊伍

千秋基業,教育為本。硬體只是教育發展的外部條件,教師的素質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世界上的名牌大學也好,國內的一些名校也罷,都是建立在名師的基礎上的。而目前農村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師資隊伍的補充和教師素質的提高。

為此,地方政府首先要制定優惠政策、完善教師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優秀的師範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其次,要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和教師聘任制度。再次,就是要鼓勵城鎮教師到農村中國小任教,並把它作為教師晉升職稱的條件之一。

(二)、改善農村中國小的辦學條件

當地政府應加大對農村中國小的教育投入,要將投入資金切實落到實處。儘量縮小農村與城市學校的差距,給農村學生一個更好的學習成長的空間。

(三)、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有關部門要加強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組織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導形成科學的、關愛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願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家長重視孩子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等非智力因素培養,促進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環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長。此外,學校也要向家長介紹、講解一些實實在在的家教知識、家教理論。

(四)、增強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

要向農村家長推薦優秀的家庭教育報刊,建議家長訂一兩份有益智力的報刊雜誌,作為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資料,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增強家庭的文化氛圍。

(五)、改變家長傳統的就業觀和人才觀

要著力改變家長片面的就業觀和人才觀,讓家長擁有長遠眼光,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教育,全面提高孩子德、智、體等各方面的素質。

(六)、加強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題和物件,又處於思想的成長階段,本身具有較強的能動性,如果學生主觀上就不願意讀書,那麼就算是有再好的老師、教學裝置再完善的學校也無濟於事,因此加強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改變農村教育狀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又是農業大國。農村教育發展的好壞對國家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把它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重視農村教育的發展。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3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糧食仍然是一個重要商品、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糧食,為全縣廣大人民群眾吃上放心糧,滿足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要,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國家糧食局XX年對農村儲糧抽樣調查顯示,由於農村儲糧設施簡陋、缺乏儲糧技術、儲糧方法不科學等原因,農戶儲糧損耗驚人,損失率在8%—10%,全國每年農戶儲糧損失量高達150億—200億公斤,相當於有“北大荒”之稱的黑龍江農墾區糧食總產量的1.5—2倍,糧食資源浪費嚴重。為此,縣糧食局對我縣農民儲糧現狀進行了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位於滇東,地處滇桂黔三省區五地州結合部,境域縱距約90千米,橫距56千米,國土面積2783平方千米,總耕地面積6.5萬公頃,林地16萬公頃。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時,年無霜期244~344天。轄8個鄉鎮109個村社。共10.37萬戶39.4萬人(農業人口32萬,佔90%;少數民族人口6.75萬人,佔17%)。チ甘襯瓴1.5億公斤。

二、抽樣調查的鄉鎮及戶數情況

為全面提高糧食儲藏安全知識,減少糧食損耗,查詢糧食儲藏中施用農藥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糧食抽出專人組成工作組。於XX年10月至12月進行調查。分別對高良、五龍、龍慶、竹基、丹鳳、葵山、彩雲等7個鄉鎮13個村民委員會,24個村民小組,62戶農戶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落實。共出動車輛18車次,人員90餘人次。共計調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積701.4畝,年產糧食254100公斤,平均畝產糧食362公斤,人均產糧888公斤。其中自用糧食(口糧、養殖用糧)137000公斤,佔53.9%,賣出糧食117100公斤,佔46.1%,大部分是本地銷售。

三、糧食儲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調查中有70%的農戶儲糧都是採用袋裝,少部分為鐵皮倉、木桶、木櫃或零散堆放。

2.殺蟲方法和用藥情況:農戶收起後的糧食有33戶使用“甲敵粉”、“敵毒粉”拌在糧食裡入倉的,佔總調查戶數的53.2%;有19戶在糧食生蟲時用紗布或棉布包紮“磷化鋁”埋入糧袋(倉、桶櫃)中殺蟲的,佔30.6%;糧食數量少,儲藏條件好當年用完不留餘糧的,不施任何農藥的僅有10戶,佔16.1%。

四、農民儲糧存在的問題

調查結果表明,農民儲糧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沒有適用的設施。目前,農戶儲糧既無適合的農家倉房,又無適用的儲糧器具,少部分農戶將糧食堆放在沒有防潮的地板上,由於達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儲糧技術,蟲蛀、黴變屢見不鮮;大部分農戶將糧食堆碼在廚屋或住室邊角部位,由於達不到有效防護,雀食、鼠盜極為普遍;還有少數農戶由於居住面積較小,將糧食堆放在簡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隨意糟蹋,在家庭儲糧施藥治蟲過程中,因密封不善會造成的毒氣外洩,直接危害著農戶的居住安全。

2.糧食損耗量較大。由於近年來,農村強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農戶家中缺乏勞動力,所儲的糧食沒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蟲蛀、鼠盜之外,還有部分糧食因入儲時沒時間整晒水分較高或在儲存期間返潮、結露等原因造成黴爛變質,調查結果表明,損失損耗糧食為2萬餘公斤,損失率8%—12%左右。按照農戶留下的自用糧食比例計算,全縣每年將損失糧食達1000萬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劇毒農藥殺蟲。大部分農戶將糧食與人居共處,糧食儲藏中存在隨意性或不科學性地使用高殘留農藥殺蟲、滅蟲。調查結果表明:使用“甲敵粉”、“敵毒粉”拌在糧食裡入倉的33戶,佔調查戶數的53.2%;使用“磷化鋁”殺蟲的19戶,佔調查戶數的.30.6%。

這樣以來,糧食中會有很高的農藥殘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劇毒農藥殘留的糧食或糧食轉化的其他食物(如:釀出的酒、大米、麵粉等)會導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體性中毒事故。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農副產品,也會導致慢性中毒,導致疾病的發生。目前儲糧殺蟲劑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實用的也就是“磷化鋁”藥劑。“磷化鋁”藥劑殺蟲主要是靠“磷化鋁”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映後產生的磷化氫劇毒氣體殺蟲,在施藥過程中一定要使糧食裝具充分密閉、遠離人、畜住地,如果糧人共處一室會帶來直接的生命危險。

4.影響居住環境。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農民在注重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注重生活方式的轉變、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居住環境的變化,傳統的農戶儲糧模式既不衛生、也不安全,直接影響農村環境的優化。

五、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建議

糧食安全始終是關係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進步和國家自立的全域性性重大戰略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立足於人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環境質量的提高。一是宣傳普及農村安全儲糧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安全儲糧技術諮詢和技術培訓,指導農戶科學儲糧。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支援,加大投入力度,改進農村儲糧裝具,推廣科學儲糧技術,提倡儲糧殺蟲選用“磷化鋁”殺蟲劑,減少糧食中的農藥殘留,以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有利於減少農村糧食產後損失。二是儘快建立糧食執法隊伍,完善糧食質量檢測手段,加強糧食質量監管,形成有專門機構,人員來為農民儲糧提供技術服務。三是建議各級政府加大投資修繕原各糧點的倉庫,由糧食部門投入技術和服務、將農民剩餘的糧食由糧食部門實行代保管,代管期間農民可以按需求提取現金或兌換其他品種的實物,即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的儲糧問題,減少儲糧損失,提高生活質量。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讓全縣廣大人民群眾吃上放心糧、安全糧。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4

為促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步伐,組織部提出了利用五年的時間招聘十萬名大學生的政策。我有幸成為一名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感到驕傲的同時也感到巨大的壓力。如何更好、更快地適應和做好農村工作,是我們面臨的並且需要我們在短時間內克服的難題。我認為要做好農村工作,重要的是儘快瞭解村情,也就是要摸清村基本情況,瞭解群眾的思想狀態和生活、生產情況,掌握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關注一些影響工作開展的重要情況。在此基礎上,幫助村民解決一些他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與他們搞好關係。應鎮黨委組織部要求,通過一個月的調研,利用查閱資料、走訪農戶、問詢村委領導、實地勘察的方式,現在就關於駐村的調研情況如下:

一、xxx村基本情況

xxx村位於沂堂鎮西部,距鎮駐地2公里,是全鎮人口較多和經濟發展較為迅速的村莊之一。本村人口2500多人,是一個人口大村,其中,黨員50多人,耕地面積2500餘畝,是一個農業大村,農作物以玉米和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大豆和大蒜為主。xxx村規模較大,村民富裕,村容整潔,民風樸實。

二、經濟狀況

1.農業種植:

xxx村是一個種植業比較發達的村莊,多年來村民們一直保持了種植農業作物的傳統,村民勤勞樸實,積累了大量的種植經驗。近年來,農產品以花生、玉米、小麥為主。今年全村的花生種植面積約有1000餘畝,畝產600多斤,按照往年的盈利標準,每畝每年可盈利近20xx元。

2.外出務工:

xxx村有相當部分的人,在本鎮、羅莊、蘭山等地務工,大大緩解了附近企業用工短缺的現狀,並且本村在外務工人員技術好、素質高,是企業發展中較為重要的力量之一。外出務工人員憑藉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每人每年可帶回工資10000多元,是家庭較為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3.個體經濟:

xxx村是村村通工程實施的先進村,有著良好的道路交通優勢。村民利用道路交通便利的優勢,在沿路兩旁發展餐飲、服務、副食等經濟,為xxx村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氛圍,同時使得農民收入有單一的農業經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拓寬了農民的收入渠道進一步提高了本村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xxx村擁有良好的礦產資源優勢,村民敢想敢幹,開設多家石廠。個體經濟成為xxx村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徑。

三、現有的問題

1、計劃生育

由於xxx村是一個人口大村,計劃生育管理比較困難。主要原因有村民思想意識差,傳統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對生男生女的'認識比較片面,種種原因導致計劃生育工作處於一個困難的局面。再難的工作還需要我們去克服、去開展,對於計劃生育工作,我認為主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積極宣傳國家的方針政策,讓他們瞭解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重要意義,通過宣傳改變他們的思想認識,使村民自覺遵守國家的計劃生育方針和政策;

其次,要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嚴格落實計劃生育政策,對於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和縱容,對於遵守計劃生育政策的,要按照要求和規定給予獎勵和扶助,這就要求我們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國家計劃生育的方針政策,嚴格要求自己;

最後,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效率,要善於捕捉各方面的資訊,根據不同的家庭、不同人的性格和脾氣,採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做到因人而宜、因事而宜,提高工作效率。計劃生育工作是目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任務,要求我們認真分析當前的形勢,按照黨委和的要求和部署,積極做好各項工作。

2、遠端教育

遠端教育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系統工程,既然國家在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我們就應該把這項工作做好。儘管村委對遠端教育做了大量宣傳工作,配備了專門的遠端教育播放員,並定期播放遠端教育節目。通過調查瞭解主要原因有:一是村民過於繁忙,沒有空閒時間觀看和了解;二是村民文化水平低,沒有自發的學習意識;三是遠端教育工作人員沒有抓住農民的學習需要。搞好遠端教育工作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作為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與修養,當好農民群眾的資訊傳播員,農業技術的指導員,群眾放心的服務員;重視並做好宣傳工作,農民認識不足,就是我們宣傳不充分、不到位,只有宣傳到位,才能很好的開展遠端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性、針對性,張貼或廣播遠端教育播放內容,讓農民對遠端教育瞭然於胸,只有做好計劃和安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調研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好的思想指導,在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要求,以建設生態家園為載體,積極發展農業現代產業,創新經營模式,加快科技創新,推動全村農業上檔次,群眾生產生活日新月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xxx村的發展歸功於村委的正確兩到,一套好的農村發展思路,以下幾個方面將是我以後工作開展的重點: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群眾發展基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搭建群眾致富平臺;強化精神文明建設,培樹群眾文明新風;提高生產生活水平,優化群眾人居環境。

通過近一個月的駐村工作,親身體會到了農村基層工作的複雜性,艱鉅性。農村是個“萬花筒”,不同的村有著不同的村情,在一個村開展工作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因此要求我們要做好農村調研,熟悉村情,因村而宜,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5

根據市政府辦公室安排,為掌握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對勞動力吸納情況,找出轉移中存在的制約因素,研究進一步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對策措施,我們採取調查統計與典型分析相結合的形式,就農業結構調整對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的帶動和影響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查的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一、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情況。

調查情況表明,自市委、市政府作出關於培育壯大畜禽、林果、瓜菜、優質專用糧棉油和農村勞務經濟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以來,全市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在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效推動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的深刻變化。據初步調查統計,到底,全市鄉村總人口645.7萬人,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為355萬人,其中,從業人員為343萬人,常年性剩餘勞動力資源約20萬人,季節性臨時剩餘60萬人。其中按從業結構分,從事第一產業的197萬人,佔從業人員的57%;從事二三產業的146萬人,佔43%。在轉移到二三產業的農村勞動力中,行政區域(指縣市區)內就近就地轉移就業73.4萬人,行政區域外勞務輸出72.4萬人,境外就業人員1926人,實現勞務經濟收入近50億元。綜合分析,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對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帶動促進情況,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以種養業為主的現代集約型農業呈現出吸納農村勞動力的潛力巨大。以露地瓜菜、反季節精細瓜菜、苗木花卉、特色種植和規模養殖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把現代農業科技與傳統精耕細作、精養細管相結合,呈現出對農村勞動力較強的吸納潛力。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促進畜禽、林果、瓜菜和優質專用糧棉油等主導產業規模的迅速膨脹,把越來越多的農村富裕勞動力,吸納到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上來。金鄉50萬畝大蒜,僅收穫季節就吸收15萬外來打工勞動力。

二是農業產業經營已成為吸納農村富裕勞動力的重要途徑。農業產業經營特別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許多地方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途徑。目前,全市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2200餘家,其中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810家,年銷售收入280億元,吸收本地和外地15萬勞動力就業。像兗州綠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種鴨飼養、苗鴨孵化、飼料供應、肉鴨宰殺、出口創匯為一體的大型肉鴨綜合加工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現擁有固定資產1.4億元,年銷售收入4億多,該企業從基地養殖、生產經營管理到肉鴨加工、市場開拓、產品銷售等各個環節,吸收當地和外地不同層次技術、管理和普通工人共1900餘人就業。菱花集團是一家擁有固定資產8.2億元、年銷售收入12億元、以玉米為主要加工原料的味精企業,僅在濟寧本地就吸收3200名勞動力就業。

三是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已成為消化吸收農村富裕勞動力的主體。近年來,農村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和商業飲食服務業等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吸收和消化農村富裕勞動力重要載體。到底,僅全市24.3萬戶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就吸收120多萬勞動力就業。

四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已成為農村富裕勞動力就地消化的新途徑。近年來,農村道路、交通、農業設施建設以及以荒山、荒灘、荒水、陷地治理、中低產田改造等各類農業綜合性開發,也吸納了一批富裕農村勞動力,併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內部消化吸收農村富裕勞動力的新途徑。

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吸納農村勞動力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整分析,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在消化吸收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並呈現出領域不斷拓寬、容量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但就總體上看,通過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農業產業經營對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吸納能力不夠強,消化吸收的農村勞動力數量不夠多、質量不夠高,無論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還是與農民收入快速增加的要求都不相適應。其主要原因:

一是農村勞動力的思想觀念落後。受傳統陳舊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影響,認為在農業內部從事種養業生產經營,是沒有出息和沒有本事的表現,主觀上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

二是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低。從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程度看,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佔82%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18%。受過專業技術培訓學習、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特長的僅50%左右,有相當比例的農村勞動力素質低下,沒有一定的'技術特長。由於文化素質低下、專業技術水平差,嚴重製約和影響了農村富裕勞動力的轉移就業。

三是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目前就全市來講,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農業結構調整的數量規模小,農業結構調整的質量檔次低,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這些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對農村富裕勞動力的消化吸收。

四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小、規模小、帶動能力弱,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小、檔次不高,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隊伍發育緩慢,造成農業產業化工水平提升不快,影響了農村富裕勞動力的消化吸收。五是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發展不夠快。受經濟基礎、經濟發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條件制約,我市農村二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與省內外經濟發達地區表現出較大差距,與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的要求,不相適應。

三、深化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對策措施。

針對農村勞動力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內部轉移就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對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吸納能力,擴大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對農村富裕勞動力的吸納的容量,通過對落後的農業生產條件、低水平的農業生產結構和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的全面改革創新,通過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方位開發等來挖掘農業農村內部的就業潛力。下步工作中應採取以下對策措施:

一是以農業適用技術培訓為重點,強化農村勞動力技能素質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適應能力。以新世紀青年農民培訓、農民綠色證書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培訓和農村勞動力創業培訓等一系列提高農民素質培訓為重點,切實搞好對廣大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的科技、實用技術和就業技能培訓,特別是針對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的需要,搞好訂單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從業適應能力,為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

二是以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為主線,深度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通過發展規模經濟和現代集約型農業吸納更多農村富裕勞動力。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立的農村五大主導產業,適應市場需求,藉助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加快膨脹產業規模,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大力發展高市場佔有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和產品,通過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吸納更多的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以市場為導向,依據資源特點,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必然要求,又為深化農業內部就業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一方面,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要求農業生產應發展滿足市場需求的優質農產品,調整過程中必然要求更多的勞力、資金、技術等資生產源要素的投入,因而會產生更多的勞動力需求;另一方面,根據加入wto後農業發展面臨的形勢,依據我市人多地少、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的特點加快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農業,包括棉花、糧食、油料、畜產品、水產品以及水果、花卉等農畜產品生產業。加快農業生產從耕地密集型產品為主向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轉變,發揮比較優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產生更大的勞動力需求。

三是以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產業鏈條的延伸吸納更多農村富裕勞動力。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實行農產品產、供、銷對接,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等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從而改變農村勞動力在農業內部就業渠道僅侷限於農業生產部門的局面,形成農村勞動力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多部門就業的新局面。適應現代農業、市場農業發展的需要,採取力度更大、更直接的措施,特別是對市場前景好、規模大、帶動輻射能力強的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在用地、用電、用水、稅收、貸款、出口退稅等方面,進行多方面扶持。通過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快速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吸納更多的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

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通過產業化和所有制結構的優化調整促進勞動力就業結構調整。借鑑學習經濟發展地方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制定鼓勵和支援農村二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通過農村產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的優化調整,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消化吸納更多的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

五是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通過培植農村經濟新增長點吸納更多農村富裕勞動力。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繼續加大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良好機遇,通過爭取上級政策支援、自身立項和制定更寬鬆的政策調動基層等多種途徑,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吸納更多的臨時性、季節性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6

為貫徹落實好中央關於做好“三農”工作的要求和省物價局《關於開展當前農村生產和消費調查的通知》的檔案精神,經局黨組研究決定,我局價格監測中心於20xx年3月13日至15日以農村價格資訊員原有5戶為基礎,擴大到15戶農戶為調查物件,對當前我區農民的種植意向、消費意向、農民收入和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等情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生產情況

當前農村生產主要呈現以下五個特點:

1、糧食種植面積穩中有增。由於近年國家每年都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格,糧價的提高給糧農帶來的收益顯而易見,調查戶中,有40%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有26.7﹪的農戶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與去年持平,其中只有13.3%的農戶小農產品種植面積比去年減少。

2、農戶種植意向更傾向於種植糧食。從我區農村所在的生產條件和農產品市場情況看,53.3%的農戶傾向於種植糧食;6.7%的農戶傾向於種植蔬菜;20﹪的農戶傾向於種植其他經濟作物。

3、農資價格與去年同期比價格下降,種子價格上漲。目前我區農村農資市場尿素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調查戶中有60%的農戶認為尿素價格特平。還有20%的農戶認為尿素價格下降,只有6.7﹪的農戶認為尿素價格上升。目前我區農村春耕生產種子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上漲,調查戶中有46.7%的農戶認為價格上漲,有26.7%的'農戶認為價格特平,只有6.7﹪的農戶認為價格下降。據監測顯示,目前我區農村市場尿素價格平均每50公斤125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0.7%;我區早稻常規稻湘早秈24號種子價格平均每公斤4.4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0%,種子價格已連續四年上漲。

4、春耕生產用水價格與去年同期比價格上漲。今年春耕生產中水價與去年同期比,60%的農戶認為水價格上漲,40%的農戶認為水價沒變化。

5、外出務工人員數量同比增加。據調查15戶農戶,有53.3﹪的農戶認為今年外出務工人員數量增加,有26.7﹪農戶認為今年外出務工人員數量減少,有20﹪農戶認為今年外出務工人員數量沒有變化。在外務工人員隨著工作經驗增加、工作技能增強,逐漸適應並融入務工地的生活,有的甚至在當地購房安家,今年部分待業青年和農民工加入外出務工隊伍中,因而今年我區外出務工人員數量相比去年有所增加。

二、當前農村居民消費情況

1、我區農村大多數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是農業種植,其次是外出打工,少數是養殖業或農村工副業。絕大部分農戶對於今年家庭收入增長充滿信心。15份問卷中46.7%的農戶家庭收入來源是農業種植,外出務工,養殖業、農村工副業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分別佔26.7%、20%和6.6%。隨著整個巨集觀經濟的企穩回升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愈發重視,農民收入逐年增加,有86.7%的調查戶認為去年的家庭收入比前年有所增加,並且他們對今年家庭增收普遍持樂觀態度,有53.3%的農戶預計今年家庭收入將有明顯增加。

2、從目前形勢看來,有30%的農戶擔心外出打工困難將影響今年的家庭收入,有30%的農戶擔心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將影響今年的家庭收入;擔心種植養殖因受天災病疫減產和農產品市場聚格下降而影響家庭收入的農戶分別佔25%和15%。

3、農村家庭開支主要集中在婚喪嫁娶及人情往來與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孩子上學、修建房屋、日常生活用品等五個方面,、其他依次是就醫看病、購買食品及文化娛樂。近年來,隨著農資費用和非義務教育收費的上漲,農業生產成本和子女教育費用成了農民朋友無法規避的兩項重大支出。加上“婚喪嫁娶及人情往來”、“購買日用”及“修建房屋”以上五項支出集中係數之和高達86.6%。當前這些現狀說明我區農民朋友的硬性支出比例過重,文化娛樂等其它消費需求依然受限。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以上情況並及早出臺相關措施予以妥善解決,否則沒有增加農村可支配收入而指望擴大農村消費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只有讓農民收入邁上新的臺階,農村消費才能跨入新階段。

三、加強農業生產和促進農村消費的幾點建議:

1、拓展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消費,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是積極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建設提高農副產品的商品率和農產品的附加值,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加大土地流轉、成立各種專業合作社或組織指導農民種植經濟效益高的農產品,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二是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的力度和寬度,著力培育勞動力市場,搞好勞務輸出,提高農民收入;三是加大信貸保險力度,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解決農民貸款難、高風險農業生產領域如養殖業參保難等方面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2、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著力優化農村消費環境。各級政府要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做好農田水利、道路、農業用電線路改造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新農村的政策引導和稅費優惠政策,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消費水平。

3、建立規範的農資質量監督體系和合理的價格調控機制。政府要加大農產品生產、供求資訊的釋出工作幫助農民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工商部門要對不具備農資經營條件的門店堅決停止其經營活動,對無照經營的,堅決予以取締,嚴厲打擊制銷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物價部門要進一步穩定農資價格,控制生產資料價格的不合理上漲,確保農民穩定增收,避免由於生產成本增加而帶來的“增產不增收”的現象發生。

4、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普及工作。一方面要採用各種形式不斷加大農技知識推廣、普及力度,本著因地制宜、市場需求原則,積極引進適合本地區種植的優良品種,優化糧食產品質量,提高糧食單產效益,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病蟲害預報預警制度,最大限度降低由於病蟲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5、正確引導農民消費。對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支農惠農措施要切實落到實處,堅持杜絕假冒偽劣產品,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結合醫療、養老制度改革的時代特點,積極培育農民在養生、健身、養老等領域的消費熱點。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7

一、灌南縣概況

灌南縣位於連雲港市的南大門,瀕臨黃海,四市交界,東與鹽城的響水相連,南與淮安的漣水接壤,西與宿遷的沭陽毗鄰。縣域總面積1041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246個村,72.9萬人,其中農村人口約55萬,農村勞動力30.9萬。農業資源比較豐富。境內河流縱橫,土壤肥沃,生態環境優良,是江蘇省生態農林業試驗示範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0xx年,該縣國內生產總值30億元,人均GDP4126元,財政收入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70元。

二、灌南縣勞務輸出工作的特點

20xx年,該縣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503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3%,勞務收入在農民增收中的貢獻額越來越大。該縣始終把加快勞務輸出擺上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20xx年勞務輸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勞務輸出總量不斷增加。縣鄉村各級對勞務輸出工作高度重視,加大勞務輸出工作力度。20xx年,該縣輸出勞動力16.32萬人,較去年淨增3.99萬人,增長33.2%,勞務經濟在農民收入中比重由20xx年的36.3%增加到50.3%。

(二)勞務輸出層次不斷提高。縣農辦、勞保局等單位狠抓農村勞動力致富技能培訓工作,加強組織協調。20xx年,該縣由去年培訓農村勞動力2萬人增加到勞務技能培訓3.8萬人,培訓後就業率達90%。根據市場需求,該縣大力開展訂單培訓,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打造勞務輸出的行業品牌,在建築、電動縫紉、家政、羊毛衫針織等行業上已經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和較高知名度的勞務品牌,湧現了一批勞務輸出特色鄉鎮和特色村。

(三)南北協作不斷加快。充分利用南北掛鉤的有利條件,主動加強與蘇南掛鉤市太倉市的聯絡和溝通,定期交流情況,在太倉市等勞務輸出集中地區派出專人成立勞務輸出辦事處,專門聯絡協調勞務輸出工作。不斷加強與省市扶貧工作隊及後方單位的聯絡,爭取他們更多的支援和幫助。去年該縣在蘇南地區勞務輸出達4.88萬人,佔該縣勞務輸出總量的40%。20xx年與省委工作隊和太倉市密切合作,兩次組織太倉市多家企業和勞務輸出中介機構來該縣舉行集中招工現場會,現場招聘該縣農村勞動力800餘人,南北勞務合作取得了很好效果。

(四)勞務輸出對農民增收的貢獻份額不斷加大。20xx年該縣勞務收入8.35億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502元,佔該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三、灌南縣勞務輸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雖然該縣勞務輸出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也存在勞務輸出規模還不大,整體水平還不高,發展空間還未充分利用等許多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

(一)有組織勞務輸出的比例較低。該縣20xx年有組織勞務輸出2萬人左右,20xx年有組織勞務輸出雖然有較快的增長,但有組織勞務輸出仍然只有3.5萬人,佔該縣勞務輸出總量的22.5%。該縣勞務輸出仍然處於以自發性輸出為主的階段,自發輸出往往帶來輸出成本高、穩定性差、勞動待遇等權益得不到很好保障等問題。

(二)勞動力綜合素質比較低。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擇業觀念、技能素質諸多方面不能適應現代用工企業的需求,供需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據統計,該縣勞動力中目前勞動技能較差、沒有取得勞動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無技能級別勞動力佔勞動力總數的84.7%。農村勞動力既難以進入較高層次的二三產業就業,又加劇了低層次產業領域就業的過度競爭。

(三)勞務輸出程度還不高。該縣現有農村勞動力30萬人,可供輸出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達20萬人以上。目前該縣還有6萬左右的農村勞動力有待輸出。在已輸出人員中,季節性勞務輸出佔30%左右,因此,該縣農村還有10萬左右勞動力有待穩定輸出,勞務輸出的發展空間還比較大。

(四)境外勞務輸出數量比較少。20xx年境外勞務輸出600人,和東海等縣相比,境外勞務輸出數量差距較大。

(五)勞務輸出缺乏有效的組織領導。該縣的一些部門和鄉鎮對加快農村勞務輸出的思路還比較模糊,辦法也不夠多,缺乏有效的組織領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該縣勞務輸出的快速健康發展。

四、灌南縣勞務輸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強化宣傳發動,提高各級領導重視程度。該縣始終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作為促進農村勞務輸出的重要前提。加大農村宣傳教育力度,破除農民固守土地、小富即安的狹隘思想和陳舊觀念,為加快農村勞務輸出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矗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勞務輸出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通知》等檔案,並召開了一系列的重要會議,把勞務輸出工作作為事關該縣農村改革發展大局來抓,要求各鄉鎮書記、鄉鎮長真正把勞務輸出當作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擺上重要位置,明確一名領導專抓勞務輸出,村支部書記及其村幹部用絕大部分精力抓勞務輸出,成為勞務輸出資訊員、指揮員。縣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抽調精幹力量,加強對各鄉鎮勞務輸出情況的督查,定期公佈工作開展情況、存在問題和好的經驗做法,切實推動勞務輸出工作的有序快速開展。

(二)強化勞動力致富技能培訓,提高勞務輸出層次和水平。針對該縣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的現實狀況,該縣始終把提高勞動者素質作為搶佔勞動力市場的突破口來抓,在該縣形成了以培訓促進輸出、以輸出帶動培訓的良好局面。

一是加大勞動力致富技能培訓的投入。積極爭取省市財政專項培訓資金、省扶貧辦、省市扶貧工作隊等單位培訓資金的投入,縣鄉財政拿出一定的勞動技能培訓資金,對培訓資金納入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對貧困戶、特困戶參加縣集中技能培訓,免收培訓費用。培訓資金使用實行“誰培訓、誰轉移、就獎勵誰”的辦法,確保有限的資金髮揮應有的效益。積極鼓勵引導現有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加大投入,不斷提高辦學檔次,形成政府積極引導、社會多方投入的多元化培訓投入機制。

二是開展多元化培訓,不斷擴大培訓規模。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充分發揮現有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和成人學校的作用,形成多元化培訓的格局。依託該縣教育中心成立的灌南縣富民勞務技能培訓基地、縣勞動局培訓中心等勞動力培訓機構和巨集大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等勞務中介機構多渠道進行農村勞動力致富技能培訓。積極調整農村教育方向,在搞好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對該縣農村初、高中畢業年級學生增設專業技能培訓,確保不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該部接受一次技能培訓。

三是開展訂單培訓,不斷提高培訓質量。鼓勵引導培訓機構和中介機構聯合辦學,培訓機構和輸入單位聯合辦學,實行技能培訓和介紹就業相結合,提高培訓人員的就業率。通過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縣內培訓與縣外培訓相結合,加大對境外勞務輸出的`培訓力度,積極開展對外勞務,拓展國外勞務市場,迅速擴大境外勞務輸出規模。20xx年,該縣境外勞務人員有由20xx年的200人提高到600人。全力打造電動縫紉、羊毛衫針織、保安、電焊等該縣勞務輸出的行業品牌。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技能培訓的行業專案,不斷拓展新的領域,對勞動力進行勞動紀律、吃苦耐勞、文明行為等職業道德教育和培訓,提高了該縣勞動力的綜合競爭力,樹立了灌南勞務輸出的良好形象和縣域品牌。

(三)強化勞動力南北合作,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該縣充分利用南北掛鉤合作的良好機遇和有利條件,主動出擊,加強聯絡,不斷擴大該縣勞動力在蘇南有組織成建制輸出的規模。

一是積極加強南北掛鉤的協調配合。縣農辦、勞動局、總工會、婦聯、團縣委等縣直單位和各鄉鎮紛紛主動與太倉市等有關單位的溝通聯絡,蒐集勞動力供需資訊,邀請蘇南發達地區的勞動部門、企業和勞務輸出中介機構多次來該縣舉行用工招聘會,認真聽取他們對該縣勞務輸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促進該縣勞動力要素與蘇南技術資本要素的有效配置。

二是組織一批鄉村幹部主動到蘇南等經濟發達地區帶領勞務輸出。專門選派一批鄉村幹部帶領農村勞動力到蘇南等地區外出勞務,享受幹部離崗創業待遇,村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逐年實行輪崗制度,對成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並提拔重用。通過學習借鑑李集鄉和興村臨時黨支部在杭州發展勞務輸出的做法,各鄉村幹部積極組織引導和帶領勞動力輸出,迅速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

三是在蘇南等勞務輸出集中地區增設勞務輸出辦事處。在蘇南等勞務輸出集中地區建立長期辦事處,充分發揮勞務輸出辦事處的作用,及時掌握勞務輸出情況,協調外出務工人員和用工單位的關係,加強勞務輸出基地建設,主動為外出務工者提供各種服務。

(四)強化勞動力市場建設,提高勞務輸出市場化運作水平。

一是大力發展勞務中介機構。整合勞務輸出資源,充分發揮該縣富民勞務輸出有限責任公司的作用,加快勞務輸出的市場化運作步伐。支援鼓勵涉農服務部門、各類經濟實體、社會服務組織和能人大戶領辦創辦勞務中介機構,促進國有、民辦等多種所有制職介機構的成長髮育和有序競爭,充分發揮勞務中介機構在提供務工資訊和就業服務等方面的機制活、網路廣、競爭力強的作用培育了一批勞務輸出市場主體。

二是大力發展勞務輸出經紀人隊伍。支援鼓勵該縣長期在外地的建築工頭、營銷大戶、種養大戶牽頭帶領農村勞動力外出勞務,逐步發展成為勞務輸出經紀人,利用其長期在外門路廣、關係多的優勢,組織和介紹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賺錢。鼓勵勞務輸出經紀人通過有效服務獲得合理報酬,實現外出勞務者和中介者的“雙贏”。

三是加強勞動力市場的規範化管理。縣農辦、勞保局等單位堅持一手抓勞動力市場建設,一手抓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和規範了勞務市場行為,整頓勞務市場秩序,規範勞務市場執行,堅決杜絕少數勞務中介機構的欺詐行為,切實保護外出務工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

(五)強化勞動力就地轉移,提高勞動力多渠道輸出水平。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拓展本地農村勞動力就業空間,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

一是通過招商引資興辦工業吸納一批。該縣充分利用農副產品資源、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優勢和臨海的區位優勢,主動接受蘇南、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吸引企業家和各種投資主體來該縣投資建設木材、棉花、蔬菜等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投資化工產業,通過該縣工業的大發展,帶動該縣農民的大轉移。

二是通過城鎮建設帶動轉移一批。該縣利用縣城新老城區和中心鎮建設,完善城鎮吸引投資和擴大消費的功能,提高集聚要素能力。積極創造條件,吸引農村勞動力到城鎮定居就業。

三是通過全民創業消化轉移一批。在該縣開展“離崗建業、在崗兼業、全民創業”活動。鼓勵支援更多的黨員幹部帶頭創辦實業。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鼓勵廣大群眾自主創業。該縣積極鼓勵發動已積累了一定資金,掌握了先進技術,市場意識顯著增強的長期外出務工人員帶資金、技術和新的理念回鄉創業。

(六)強化各種配套服務,提高勞務輸出的服務質量。

一是抓好資訊服務。建立勞動力市場供求資訊網路、農村勞動力可供資源和外地勞動力市場需求資訊庫。縣勞務中介機構密切配合,在用工較為集中的蘇南、上海、浙江等地,廣泛聯絡,主動蒐集勞務用工資訊,及時加工整理,通過縣鄉勞務資訊供求網路和電視、報紙等多種渠道向社會發布,為農民提供準確、及時的勞務需求資訊,引導農民有目的、有組織地外出務工,切實有效的減少勞務輸出的盲目性。

二是抓好政策服務。結合該縣實際全面落實省市關於加快農村勞務輸出的一系列扶持優惠政策。農村小額貸款要優先用於農村勞務輸出,切實解決外出務工者缺少前期費用的困難。新辦勞務中介機構免除工商註冊登記費以外的所有行政性收費。對農村勞動力外出勞務需要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外出務工證、計劃生育證等有關證件降低收費標準,只收工本費。實行和完善勞務輸出獎勵政策,對已出臺的獎勵政策堅決兌現,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重獎。

三是抓好輸後服務。對外出勞務人員加強輸後服務,切實幫助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鼓勵外出務工人員依法、自願、有償地進行土地流轉,保護他們在土地流轉中的合法收益。在農忙期間,各鄉鎮、村組織義務幫工隊,幫助舉家外出或主要勞力在外輸出的家庭及時搞好收種。縣農辦、勞保局、司法局等縣有關單位和各鄉鎮要經常到勞務輸出集中地區跟蹤服務,切實維護勞務輸出人員的工資待遇、職業病防護、安全保障等各種合法權益。

(六)強化責任落實,嚴格考核獎懲。該縣將勞務輸出工作作為“五個一”富民工程的重要內容列入縣有關部門和各鄉鎮的目標考核內容,建立了勞務輸出組織網路和工作網路,在該縣形成了縣鄉村一體化、全方位多層次推進勞務輸出的工作格局。在該縣建立縣鄉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縣督查辦、農工辦等對勞務輸出工作的目標進行督查考核,及時將督查考核情況按實績排出名次通報該縣。根據督查考核情況嚴格獎懲兌現,對該年勞務輸出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比,對勞務輸出工作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對在勞務輸出工作中工作不力、實績較差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整改,有效的推動了該縣勞務輸出工作的快速健康發展。

五、灌南縣勞務輸出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一)勞務輸出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致富的主要渠道。一方面,外出務工為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提高了生活質量。20xx年,該縣勞務收入在農民收入增長中的貢獻額已超過50%。另一方面,外出務工使廣大農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積累了資金,許多外出務工者帶資金、技術和專案回鄉創業,為農民增收拓展了空間。

(二)堅持市場主導是加快勞務經濟發展的必要途徑。在市場經濟前提下,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與其他要素一樣,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使勞動力在市場的引導下有序流動,合理配置。一方面,要強化勞動力市場建設,打破政策限制和城鄉壁壘,著力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的主導作用,一切按市場規律辦事,按市場需求輸出,確保經濟效益最大化和最優化。

(三)強化政府引導是加快勞務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強化引導是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由自由無序轉移向有組織、成建制、規模化有序轉移的重要抓手。要運用政府“有形之手”找準工作的切入點,把有序組織勞務輸出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作為最大的“富民工程”來實施。

(四)全面提升素質是加快勞務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農村勞動力能否實現充分轉移就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動力本身的素質和就業能力。從總體上看,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不高,從事非農產業的職業技能非常缺乏,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沒有技術的農村勞動力就業競爭力越來越弱,就業空間也越來越校因此,全面提升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是發展勞務經濟的關鍵舉措,是加快富民工程的重要內容。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8

寒假期間我走訪了我縣衛生環衛處,調查了我村垃圾堆放、清運輸和處理的情況。這裡我把調查的材料情況分三項說明。

一、從垃圾的產生來看處理垃圾的重要性

垃圾在人們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僅就生活垃圾來說,我縣每人每天要生產天近一

斤垃圾,意味著每人每年就有近四百斤垃圾要處理,從整個騰衝縣來看每天將有很多垃圾急需處理。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大量的垃圾隨意堆放,長期囤積就會佔用土地,產生臭味,造成對大氣、水域和土壤的嚴重汙染,而且導致了蒼蠅、昆蟲、老鼠和大量細菌的滋生,威脅居民的健康,因此垃圾是城市和農村的一大負擔。垃圾處理起來並不容易,可以歸納以下幾點:從垃圾的平均組成來看主要是廢棄物組成的白色汙染,體現為混有一定的玻璃、塑料和壞棄物等雜質。在我們農村垃圾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成堆或成片隨意的堆放;用這種雜質的垃圾施肥,就會使土地喳化,所以,可能很嚴重的汙染農村土地;農村垃圾隨意堆放沒人管制,成為很嚴重的問題,以城市相比,農村垃圾沒有具體的處理措施,是垃圾存在的主要原因。當然有很多的城市垃圾拉到農村來隨意堆放,環衛工作沒有落實到最後,或者是挖坑埋在地下,現已發現埋在地下會汙染破壞地下水,填埋後的場地也不能很好的利用,何況現在生活生產的垃圾也越來越多,垃圾的回收利用也沒有做到最大。所以,尋找垃圾淨化出路,迫在眉睫。還有,雖然國家有出臺保護環境衛生的規定,但由於不能嚴格執行,成效不大,隨地亂拋垃圾的情況到處存在,垃圾量也在不斷增加。如何處理垃圾,確實是當務之急。

農村建設需要綜合處理,生產生活服務設施需要是垃圾產生最小化,建設人文綠色 農村,不單是新農村的建設,同時是和諧、健康的農村建設。對垃圾處理也能在無害化治理、能源改造、資源利用等方面綜合考慮。在我們新農村家家戶戶都有沼氣池,它的功能在農村較為突出,將有機物質投放到裡面,能形成很好的肥料,一次性投資,成本也較低,同時能轉化成為燃氣,作為農村的又一能源方式,廣受歡迎。

處理垃圾前景廣闊,但目前還應採取一切有效措施,減少垃圾來源。例如蔬菜在農村生產時就應該先進行加工,將不能用的菜杆、菜根、黃葉、泥土等除掉,將這些在農村就進行處理,減少垃圾量。不要的廢棄物:廢紙、廢瓶、廢鐵等要形成統一的收購,而不要隨便丟棄。

二、目前農村垃圾處理面臨的難點和問題

首先是農民觀念意識問題。由於農民對垃圾危害瞭解不足,因此在處理生產生活垃圾上顯得極為隨意。比如有時對動物屍體、農藥瓶等,不經任何處理,就隨意丟棄;有時不對垃圾進行分類,將能燒、不能燒的垃圾都堆在一起隨意焚燒。沒有分類處理垃圾的意識,就無法正確處理垃圾,也就不能真正杜絕垃圾給環境和人類帶來的危害。

其次是基礎設施滯後問題。農村垃圾的處理流程必須經過村、鎮(鄉)、縣的收集網路才能有效分類處理,目前很大一部分農村還不具備條件開展戶建垃圾池、村設垃圾回收點、鎮建垃圾壓縮中轉站、縣有垃圾填埋場的基礎設施網路建設。

再次是垃圾處理量大成本過高問題。這就告訴我們,農村垃圾將無法按城市垃圾處理模式進行統一收集處理。

三、農村垃圾有效處理的思考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有效處理農村垃圾呢?很多學者專家認為須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垃圾,並協調推進農村垃圾處理機制建設。

首先要遵循下列原則。一是分戶堆漚減量化原則。農戶將所有生產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池內,定期分撿可降解垃圾和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可降解垃圾定期分散填埋或堆肥,可減少垃圾總量的60%。二是分類回購資源化原則。以鎮成立環保合作社,向農民回購有害不可降解垃圾,合作社再進行二次分類,將可利用垃圾送至廢品公司資源化處理,可減少垃圾總量的30%,並從中獲得一定的收益彌補合作社執行。三是集中處理無害化原則。將合作社分類出的有害不可降解垃圾集中送至鎮壓縮中轉站,然後統一運送到固體廢棄物填埋場集中填埋,無害化處理有毒有害垃圾。

其次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可按照縣級政府監督指導,鎮、村組織實施,村民聯合自治,合作社常年執行的管理模式推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流程。

再次要建設基礎設施網路,建立戶有垃圾收集池、村有垃圾回購點、鎮有垃圾中轉站、縣有垃圾處理場基礎設施網路。

最後要健全執行機制和提供經費保障。垃圾清運處理系統資金到位是確保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費用專款專用,避免挫傷廣大村民對整治環境的積極性。這啟示我們,只有形成戶分類、村回購、鎮中轉、縣處理的執行機制,才能真正為農村垃圾的有效處理開闢一條新路。

參考文獻:

[1]蘇楊.馬宇宙.我國農村現代化程序中的環境汙染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xx,16,(2).

[2]張益.我國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現狀與展望[J].環境衛生工程,20xx,8(2).

[3]康鴻壽,王如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管理仁[M].氣象出版社,20xx,7.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9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我國農民工數量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流動兒童數量也急劇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讓自己的子女在城市農民工子弟學校讀書,涉及流動兒童的一系列問題已引起政府、媒體和學術界的密切關注。與農村相比,這些流動兒童的生活滿意度在上升,但是與城市相比較,又存在著一定的落差。但在這種特殊的年齡階段,在校流動兒童一方面面臨著對城市環境的適應,另一方面還面臨著對農村環境的適應。對他們來說,任何一個方面的適應出現問題,都可能給他們帶來危機。關注在校流動兒童的農村認知狀況,有利於進一步瞭解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狀況,及時發現並解決他們在社會適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近而更好地引導和幫助流動兒童,使在校流動兒童個體能夠健康發展。

日前,針對在校流動兒童對農村認知的微觀社會學研究相對比較少。學術界關注比較多的是從巨集觀上研究流動兒童的城市社會融合狀況、困境及對策。例如,流動兒童在城市生活融入過程中受到來自不同群體及環境的“歧視”和排斥,從而陷入社會認同的困境。在國小階段,由於本地生源較少,公立學校還有接收流動兒童的意願。到中學階段,公辦學校接收流動兒童的意願相對較低,所以流動兒童到中學階段就要面臨:是要交更多的錢繼續留在城市讀書,還是回農村唸書。。社會各界對流動兒童的社會融合狀況及其面臨的困境觀點普遍相同,有限的爭議往往只是從不同角度提出一些建議。而很少從微觀層面去關注在校流動兒童內心的真實感受,尤其是關於在校流動兒童農村認知狀況及其農村認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研究甚少。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農民工子弟國小為例進行調查:以期全方位瞭解在校流動兒童對農村認知的狀況,包括:農村身份認知、農村環境認知、農村發展認知等;並就在校流動兒童農村認知渠道及其制約因素方面進行探對。考慮到在校流動兒童的表達能力和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我們將調查物件界定為二到六年級的在校流動兒童,發放問卷208份,共獲得有效問卷172份,有效回收率為82.69%。除此之外,還對8位在校流動兒童、4位在皎流動兒童家長、3位班主任、2位學校負責人進行半結構訪談,獲得了大量定性資料。

農村身份認知:大部分流動兒童意識到自己的農村居民身份,且身份認知具有兩面性

農村身份認知指的是,在校流動兒童對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下自身農村居民身份的定義與認識。

在調查的在校流動兒童中。53,5%的流動兒童明確表示,他們仍然認為農村老家是自己的家鄉,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農村居民身份。與以往研究存在差異的是,這些在校流動兒童在農村身份認知過程中,不認為自己的農村身份決定於他們的農村戶口,而是因為,“自己的根源在農村,即便是戶口遷到城市,自己也仍然是農村人”。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在校流動兒童認識到自己的農村居民身份的同時,他們也渴望別人“能夠以一種與城市人平等的目光”去看待他們,反感於別人說自己是農村人。

此外,當問及“平時是否會想念農村?”,77.9%的流動兒童回答“是”,他們時不時想念自己的家鄉。但是,在表達“自己喜歡農村生活還是城市生活”的時候,除了個別兒童認為“農村自然環境比較好,適宜人生活”或“覺得在北京玩膩了,想同農村生活”外,有65.2%的在校流動兒童選擇喜歡在城市生活,並已經逐漸適應了城市生活。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在城市生活,用他們的話說,“能夠在一個自己喜歡的環境中生活,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他們一方面較為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農村居民身份,另一方面又徘徊於是否接受自己農村身份的取捨之間。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0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根據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8月下旬,組織部分委員到伊山鎮水廠、小伊鄉水廠等地檢視飲用水供水情況,瞭解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情況,並聽取縣水利局的有關情況介紹。現將調查瞭解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工作,把它作為政府強化對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任務,按照“硬體過硬、管理到位、水價合理、水質達標”的要求,制定相關的規劃,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為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作了大量的工作,較好地提高了受益區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至20xx年底,由水利部門牽頭實施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部採用地表水源集中式供水方式,共解決規劃內xx個鄉鎮xx個行政村計xx萬多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改善10萬多人的飲水條件,鋪設鎮村管道xxkm,村內管道xxkm。

1、建立健全機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擺上重要日程。

縣政府連續多年來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列入政府10件為民辦實事工程來抓,層層簽訂責任書。20xx年省委省政府對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根據這一要求,縣政府對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也作了專項部署,成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相關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加強協調與配合,水利部門作為主管單位,精心組織、科學規劃、嚴格管理,確保飲水安全工程的順利開展,新目標的順利實現。

2、切實真抓實幹,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項涉及面廣、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長期社會系統工程。縣政府及水利部門通過制定規劃、加強管理、搞好服務、發動群眾等各項措施,連續多年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工作重點,關注西部崗嶺用水困難、東部鹽鹼地飲水困難以及小城鎮集中供水等農村供水專案,建設了一批質量高、形象好的優質工程。 “十二五”以來已完成省下達的xx個行政村xx萬人飲水安全任務。同時縣水利部門從接管農村飲水安全工作以來,不斷健全完善全縣水廠管理機制,組建縣雲泰供排水公司,目前除伊蘆水廠外,建成後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部由雲泰公司統一執行和管理,工程的執行效益得到較大程度的發揮。

3、嚴格專案管理,保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順利建設。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工程的實施直接影響到群眾的切身利益。縣政府及水利部門多年來想方設法,積極包裝專案,主動爭取上級支援,努力使各項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同時,管好用好國家和省專項補助資金,按要求落實地方配套資金,並積極探索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資金投入體系,動員收益群眾積極自籌,有效地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在安全飲水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嚴把工程質量關。對規劃的設計評審、施工隊伍的選擇、施工材料裝置的採購、工程質量的監督、工程的竣工驗收等方面實行全方位的監督,確保我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質量。

4、目標任務明確,全力以赴新一輪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xx年組織實施新一輪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省各有關部門相應出臺了配套檔案,明確提出到20xx年蘇北地區城鄉統籌區域供水鄉鎮覆蓋率達到85%以上;農村居民區域供水入戶率達xx%以上。根據要求縣政府及水利部門已委託市水利規劃設計院編制完成《xx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xx―20xx年實施規劃》,規劃按照先急後緩、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明確年度目標任務,逐年逐步實施。並出臺了《20xx年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與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工程同步實施計劃核查情況報告》,提出了具體的工程實施方案,核算了管道鋪設及相應的資金投入,為新一輪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做好了必要的前提準備。

二、存在問題。

1、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仍較多。

根據《20xx年xx縣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我縣目前仍有飲水不安全人口xx萬人。其中:無集中式供水工程人口xx萬人;過去已經解決供水問題的'村組,由於管道老化漏損,又形成新的約xx萬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地下深井水廠水位下降,增加約xx萬人飲水不安全。

2、現有水廠不能完全滿足群眾用水需求。

我縣鄉鎮自來水廠興建時受條件所限,建設規模不大,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生產用水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在用水高峰期,原設計供水能力已顯不足,導致部分鄉鎮的農村生活飲用水不足,時常發生間斷性供水。

3、農村飲用水環境較差。

一是村莊環境“髒亂差”問題突出。大部分農村的供排水、生活汙水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二是農村供水工程水源地保護還很不到位。我縣鄉鎮許多自來水廠的水源地根本沒有設立保護區。有嚴重汙染的企業排放的有毒有害物體,農民生活的垃圾、汙水,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等都對周邊地區水體造成汙染,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

三、幾點建議。

1、加快實施新一輪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步伐。

新一輪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意義重大,任務艱鉅,先由住建部門按照區域供水規劃完成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工程,再由水利部門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涉及面比以往大,領導力量、用於實際工作的人力、財力、物力和工作方法、管理制度都必須與之相適應。縣政府要儘快提上議程,設立高層綜合協調機制,出臺有關政策,明確相關部門工作責任,協調部門間關係,形成工作合力。要探索城鄉供水一體化,制定最合理的實施方案,依託現有水廠進行擴建、改建,輻射延伸供水管線,爭取抓緊實施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工程,努力提高農戶安全飲用水的入戶率,初步構建全覆蓋的農村集中供水工程體系。

2、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力度。

一是依法劃定水源保護區。根據我縣水環境重要條件及水源保護要求,合理劃定各鄉鎮水廠取水口的水源保護區,明確保護範圍,制定保護辦法。

二是抓緊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汙水的處理。結合村莊環境整治和示範村建設,開展農村環境治理,杜絕在水源地周邊堆放垃圾和有害物品。

三是嚴格控制汙染物排放。縣水利部門要主動與環保、衛生等部門聯絡,通力合作,嚴格禁止在水源地附近發展高汙染企業,嚴厲打擊違法排汙行為,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汙染和人為破壞,切實保護好我縣的水環境和飲用源。

3、充分發揮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長期效益。

要確保飲水安全工程長期發揮效益,必須建立起可持續的良性迴圈的執行機制。縣政府及水利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管理,出臺專門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辦法,規範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運營行為,協調好水廠所有者、經營者和農戶用水的利益關係。要進一步健全管護機制,建立健全工程維修、養護、節水、用水等規章制度,做到制度嚴明、責任到人,規範管理行為,確保安全生產和正常供水,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要加大供水管網和供水設施維護投入,及時改造老化、破損管網,確保管網暢通和用水安全,杜絕跑水漏水現象發生。

4、進一步做好水質定期檢驗和監測工作。

建立嚴格的取樣、檢測和化驗制度,堅持水源地提水和供水調節池兩次加氯消毒,要對全縣水廠出廠水取樣進行常規指標檢測,定期請有關部門進行水質全面檢測,建立農民飲水安全保障系統,基本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全覆蓋。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供水隊伍素質和安全責任意識,做到未經處理的水不進戶。做好供水裝置檢修工作,定期清洗制水設施和清水池,做到文明生產和整潔美觀,確保供水質量。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1

一、農網改造工作成效顯著

我市農網改造工作,自1998年下半年啟動以來,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了兩期工程,由於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的團結協作和共同努力,各項工作目標與任務基本完成,取得了顯著成效。

1、兩期工程投資近10億元。我市農網改造一、二期工程計劃總投資達92964.55萬元,實際完成投資91727.5萬元,為計劃的98.7%。其中:一期農網改造投資計劃60404.55萬元,實際完成投資58535.02萬元,為計劃的96.9%;二期農網改造投資計劃32560萬元,實際完成投資33192.48萬元,為計劃的101.9%。

2、實體工程發揮功能。經過5年多時間的農網改造工作,全市新建110KV變電站16座、線路126.79公里,新建35KV變電站11座、線路191.6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及以下低壓線路18958.24公里,更換高耗能配電變壓器4528個,臺區改造4911個,完成臺區村網改造3338個。以上各項工程絕大部分投入執行,為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用電發揮了功能作用。

3、農網覆蓋面大。在全市現有的2957個行政村中,已改造入網的村有2256個,佔76.3%。全市現有農村戶99.37萬戶,已改造入網的有61.1萬戶,佔61.5%,其中:超出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北湖、蘇仙、桂東、安仁、宜章和桂陽等縣、區。

4、電價降低,農民負擔減輕。據測算,地方電力7縣(市、區)農村用電均價由原來的平均0.9元/千瓦時降到0.61元/千瓦時,平均降低電價0.29元/千瓦時。**電業局五個代管縣農村用電價平均降低0.7元/千瓦時。按此計算,全市農民年減負約14344萬元,入網的農戶平均每戶年受益235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居民與電力部門之間的利益矛盾突出。首先從農戶看:國家實施農網改造政策後,農民確實受益匪淺,主要是經濟上受益,過去全市農村平均電價達1元/千瓦時以上,如桂陽縣新塘村改造前電價高達3.6元/千瓦時,改造入網後,全市農村用電基本上實行同價,平均電價在0.60元/千瓦時左右,平均每戶每年可少支付電費200多元;其次是入網後電力供用有保障了,停電少了,電壓穩定了,農戶更高興了。因此,農村使用者對入網改造積極性很高,日夜盼望入網,還有不少的村多次申請入網改造,並將農戶入網進戶的有關費用都已收交到村裡,但就是不能如願。再從電力部門看: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電力部門不僅是實施農網改造工程的承擔者,而且還是負責經營的獨立承擔者,此項工程乃民心工程,入網戶越多,電力部門讓利越大,並且工程所需的貸款越多,利息支付越多,經營成本增加,經營壓力增大,特別是收費壓力和安全壓力增大,同價後,供電所人員的'工資、裝置維護資金均沒有著落,導致相當一部分供電所出現虧損。因此,電力部門對農網改造積極性不高,入網戶與電力部門之間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

2、農網改造工作發展不平衡,改造到戶率相差懸殊。全市一、二期農網改造工程任務基本完成,戶入網率為61.5%。從11個縣(市、區)看,發展很不平衡,入戶率最高的北湖、蘇仙兩區為98%,最低的永興縣只有28%,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農網改造資金嚴重不足和戶均投入資金量不均衡,造成改造入戶率的高低現象。如北湖、蘇仙兩區現有農村戶10.78萬戶,兩期共投入改造資金26280萬元,戶平投入2438萬元;而永興縣現有農戶11.98萬戶,共投資7803萬元,戶平投入651元;二是各縣(市、區)所選擇改造的村落人口集聚密度不一樣,同樣造成入戶率的高低現象。如永興縣農網改造的臺區,大部分是東、西部的邊遠地區,這些邊遠地區住戶分散,供電半徑大、供電質量差,改造投入資金大,戶均投入資金達2322元。安仁縣地形相對平坦,農戶居住相對集中,因此,改造入戶效果就不一樣。如永興、安仁兩縣農村戶數不相上下,永興為11.98萬戶,安仁為11.27萬戶,所投入的農網改造資金兩縣分別為7803萬元和6547.5萬元,而改造到戶就大不一樣,兩縣分別為3.36萬戶和8.07萬戶,到戶率分別為28%和71.6%。

3、有關部門辦事不公,農戶意見很大。農網改造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它直接關係到每個農戶的利益,因此,辦事不公,就會造成不良後果,影響政府形象和部門形象。在這次調查中發現永興縣在農網改造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農網改造規劃缺乏客觀性、公正性、科學性和合理性,領導干預太多。如碧塘鄉的錦裡村共322戶,雖然列入了第二期農網改造計劃,並於20xx年8月6日動工,今年7月2日通過竣工驗收,但是計劃從碧塘鄉鐵爐村架設10km的10kv線路到該村的願望落空,因為鐵爐村未進行農網改造,村民不允許錦裡村搭火。由於決策失誤,造成兩村的農戶意見很大,錦裡村的農民花了錢不能入網,鐵爐村的農民處於優勢地位,不能優先安排改造。

4、同地不同價,同網不同價現象嚴重。目前全市的同網同價工作還未完成實施,11個縣(市、區)還5個縣沒有同價,有的雖然同價,但也是按1、2、3個價區內的同價,1價區與3價區之間每千瓦時還存在0.07元之差。據調查瞭解有一部分鄉供電所在收取電費時,沒有按物價部門限定收費價格標準進行操作,如永興縣最高收費標準3價區的電價只有0.59元/千瓦時,但供電所實際收取卻按0.65元/千瓦時。這種同地不同價,同網不同價的現象,不僅給各電力部門帶來不公平,而給沒有同價的老百姓同樣不公平,同樣的農網改造,不一樣的同價政策,也是給老百姓帶來不滿意的根源。

三、幾點建議

1、要加強對各級供電所的規範管理,確保“兩改一同價”工作進一步深入,嚴防農村電價出現反彈。

2、要加強對電網安全執行的管理,保障農村用電的供給與安全。

3、有關部門要對一、二期農網改造工作中的遺留問題,想辦法進行解決,儘可能使老百姓滿意。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2

調查時間:20xx年6月

調查地點:黃花鄉黃花學區

調查物件:黃花鄉全體中國小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調 查 人:薛蓮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間人口流動的限制被打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規模不斷擴大,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日益突出。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

犖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掌握黃花鄉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找準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並提出解決措施,近期,我採用問卷、訪談等形式,對黃花鄉在黃花學區就讀的農村留守兒童作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犚弧⑴┐辶羰囟童的基本概況此次調研選取黃花鄉為主要區域。為了確保調研的針對性和典型性,調研物件主要是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年齡分佈在4--16歲之間。調查共涉及36個班級,總人數20xx人(其中國中生1140人,國小生573人、幼兒328人)。據調查統計,黃花鄉現有人口6736人,近幾年來,外出務工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呈幾何極數倍增,現有1.5萬農村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打工收入佔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72%。在被調查物件中,父母雙方均常年在外務工的留守生共469人(其中國小生176人,中學生293人),佔17.9%,父母中有一方階段性外出務工的比例更大,佔在校生的絕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非常龐大,總體比例偏高。

牰、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調研,我發現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教育確實存在一些負面影響。統計資料表明,留守學生在學習成績、智力水平、身體發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明顯差於其他學生,而存在障礙、缺陷的比例則明顯高於其他學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

牼嚀謇此擔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過低,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裡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缺乏硬性約束,將孩子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從黃花鄉的調查情況來看,有91.4%的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祖輩生活在一起,委託其他親戚或熟人監護的僅佔8.6%。作為一個特殊的監護群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特別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於年齡一般相隔近50歲,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2、性格缺陷。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廣東等沿海地區為主,常年在外奔波,從事的多是體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艱苦,勞動強度高,空閒時間少,因而回家頻度極低,與留守子女聯絡較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通過調查發現,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的比例比其他兒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外出父母則管不夠,捨不得管,留守孩子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而且隨著父母外出時間長短而發生變化,一般顯示為時間越長,性格變化越快,且年齡越小,變化越大。

3、調查資料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有心事時,留守兒童選擇的第一傾訴物件是教師,第二為同伴,第三才是監護人。中國小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更需要正確的引導。但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進行矯正教育則比其形成過程更艱難。

4、行為偏差。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裡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咖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5、安全隱患。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於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在全國各地,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鬥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賣、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時有報道。

犎、問題的成因

1、從社會整體發展來看,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與城鄉壁壘存在矛盾。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僅19億畝,據測算,在農村現有生產力水平和生產規模條件下,僅需1.5億勞動力,而現實情況是農村人口近8億,農村勞動力4.98億,剩餘勞動力近3.5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用城鄉統籌的眼光解決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推進中國的城鎮化。這就意味著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要進入城市。流動人口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二元結構使進城務工農民不可能將子女帶在身邊。根源在於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隨之產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後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2、從農村家庭現狀來看,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是兩大頑症。家庭教育作為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絡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的正確教育和指導有極大的關係。一是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裡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援。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

3、從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定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展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犓摹⒍圓哂虢ㄒ

犃羰囟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的問題,由於這一人群正在加大,問題正在凸顯,因此,我們必須從法律上、制度上整體地把這些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1、在政策體制上,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差距。改革戶籍制度的核心並不在於完全取消戶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與戶籍相聯絡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從而保障勞動力的.合理流動。政府應制訂和實施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農民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

2、在教育體系上,要重點加強農村中國小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較多的農村地區,開辦寄宿制學校。農村中國小普遍寄宿條件很差,甚至很多沒有寄宿條件,這使得農村留守學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發揮。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要儘量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住宿便利。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減少留守兒童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二是學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三是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檔案。學校要對留守兒童登記備案,分類區別對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要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開通家長(監護人)熱線,學校老師要經常與家長(監護人)聯絡,瞭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以便及時幫助留守學生;要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充實業餘生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

3、從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變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影響較大,但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與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聯絡一次。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瞭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溝通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絡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我們在調查中就發現,許多學生習慣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和宣洩內心感受。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絡,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關心子女教育兩不誤,使孩子從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健康成長。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3

一、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然而,在快速發展的背後,農村飲用水與生活用水卻趕不上發展的腳步,很多地方至今都無法用上安全潔淨的自來水,我決定對我家鄉所在農村的飲水安全現狀做調查,並探討如何在政府主管部門引導下進行防護和治理,以確保我們農村引用及生活用水的潔淨。此次專案調查,以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羊井底村為實踐地點,進行了實地走訪詢問和調察。本次社會實踐專案的完成,增加了我的生活閱歷,提高了工作溝通的能力,開闊了眼界。

二、地理與氣候背景

長治市平順縣,地處北緯35°50'--37°08',東經113°01'--113°40',長治地處黃土高原東南部,群山環繞,地形複雜,海拔較高,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其基本特徵是: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春略長於秋;氣候溫和始終雨熱同季,大陸性季風強盛持久,海洋性季風的作用相對較弱。年平均降雨量為600毫升,且分佈不均,旱、澇、雹、霜、凍等災害頻繁。境內各種植被種類較多,森林覆蓋率達到22%,玉米、穀子,小麥、薯類等是本地的主要糧食作物。地處平順縣境內的羊井底村並不算偏僻,也是方圓不小內的大村,距長治市也僅有30分鐘的車程,交通方便,飲用水及生活用水狀況卻較為糟糕,因為地處多山地帶,地形複雜,飲用水工程建設很是困難。

在走訪中我發現,這裡的農作物大多是玉米,村民告訴我說,地處山坡多梯田,黃土土質鬆軟,降雨不均且年份影響較大,水利設施短缺,灌溉很困難,只能種植一些抗旱作物。

三、飲用水的發展情況

1.翻山挑水

村裡中年人回想起當年的情形,無不感嘆,那時吃水困難,村附近無水源,每天早上都有青壯年們挑著扁擔翻兩座山去幾十裡外的水源地挑水,村民家中都有作為儲水的水缸,挑三四趟能夠灌滿,然而因為人多,一缸水卻不夠一家人吃幾天的。回憶起當圖4院內收集雨水的水缸時,十幾歲就得跟著父親兄長在挑水路上來回。

2.靠天吃水

村裡有兩個當年公社修建的“大池”,修建年代在七八十年代,說白了就是兩個大水坑,作用就是在豐水年與春夏雨水多的時候將雨水收集起來,這時候村中的井還不普遍,幾乎所有人都是在“大池”中擔水吃,池中水藻、蚊蠅滋生,蛤蟆、魚類不在少數,擔回家中的水呈青綠色,微腥味。這樣的水,根本無從談起水質,每當下雨,路上雨水流成河,沖刷著泥土、糞便以及農田中的農藥、化肥等汙物一併流入“大池”,汙染的同時也造成了富營養化。當問起為何還要吃這種髒水,村民們笑著說,那時也沒別的辦法,澄一澄就清了,燒開了沒差別,可不願再去幾十裡外挑水吃。

3.井水普及

慢慢的經濟發展,人們都變的沒有那麼拮据,家中有一口旱井變得不再那麼困難,家家戶戶大部分都打了自己的井,從井裡“拽水”吃變成了更好地選擇,村民家中自建的旱井。

井水真的乾淨無汙染麼?在調查中我發現,每家每戶都有“高階”,即廁所,然而這“高階”其實只是一個大坑,糞便等排入坑中,等到漚肥發酵後作為農家肥淘出來施在農田中,然而情況是,在每戶的院中,井與“高階”的直線距離往往只有十餘米,可想井水的衛生程度顯然無法合格。

4.自來水的窘境

在06年前,自來水工程曾經幾度上馬,卻每回都被中止,原因是地形複雜,氣溫變化劇烈,價格過高等等,06年後,長治市普及農村自來水活動中,羊井底村終於通上了自來水,自來水通入家中水,每家一個地窖,窖中有各自的水錶,自來水重於通進了每家每戶中,但是因為氣溫太低,自來水冬天會排空水管防止凍裂,無法使用。即使這樣,村民們也高高興興的吃上了地窖中的水錶淨的自來水。

然而僅僅半年後的冬天,因為地形複雜及設計佈置不合理,水管中的殘水未能拍淨,主水管被凍裂,自來水工程因此幾乎報廢,經歷好幾次大的翻修,時至今日自來水還是時好時壞,再加上相較井水那幾乎無成本的價格,真正靠著自來水吃的村民並不多,大多數村民還是混合吃著井水與自來水,而“大池”的水以基本淘汰出了村民的水缸,只有灌溉或建築等時候才使用。

四、調查情況與分析

1、旱井情況

村中農民使用“自建壓井”。這種“住戶自己選址,自行建造”的壓井,直接汲取淺層地下水,也就成了水汙染最直接的受害者。因為在水質監測方面,由於住戶過於分散,使用數量巨大尚不能提供水質的實時或者定期監測。這樣如果出現了局部小範圍的水質汙染,也不能及時上報和處理。使用者長期飲用這種受低汙染的水源,對健康將有一定的'損害。而從目前農村的居住條件以及飲水習慣來看,尚未有合理的方案解決。

2、水質變化

對於過去的二三十年,絕大多數居民感到水質有明顯變化,主要變化是口感上已經沒有鹹澀、懸浮物、渾濁等情況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農村的水質有了一定的變化,但是村民們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口感上,對於水中可能殘留的農藥、重金屬、高溫無法殺除的細菌幾乎沒有認識。

3、汙染源過近

水源距離最近的垃圾源或者汙染源過近。根據地表滲透的特點,在農村地區,水井應與垃圾源或者其他汙染源的距離至少應該30米以上,這樣水井才不會汙染。也就是說,我們農村地區的垃圾坑和廁所,幾乎大部分不符合條件。

4.廢舊電池危害

用舊的電池等電子產品隨著生活垃圾一起丟棄,而這些垃圾,又隨著“漚糞”的結束,被撒到地裡,造成新一輪的汙染。幾乎沒有居民認識到小小的電池所能造成的巨大危害。電池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如汞、鉛、鎘等,隨意丟棄後,大量重金屬將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若果攝入量超過人體的排洩能力,會在體內積累。人體受汞慢性中毒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神經性症狀,有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的疼痛、肌肉震顫、運動失調等,嚴重的可導致死亡。一粒小小的鈕釦電池可汙染600立方米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裡,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並造成永久性公害。

5.農藥等其他化學品危害

除草劑與殺蟲劑都是了村民非常常用常會接觸到的化學品,都會嚴重的汙染生態系統,對人體有害,通過水這一媒介進入食物鏈,從而影響千家萬戶百姓的健康。村民們潛意識裡通過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來增加產量,從而進一步加劇了環境的變化。過量的使用農藥化肥,極易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水中藻類等微生物大量生長,覆蓋水面,使水中的動植物因為缺氧而死。死亡的動植物在水中進行有氧呼吸而使水質變質變臭。如果這些池塘與居民取水的壓井之間的距離不滿足30米的安全距離的話,長期飲用受輕微汙染的水,一定時間後,會造成機體的損傷。

五、結論與反思

調查顯示,政府在農村飲水安全上直接的投入很少且不夠系統科學,自來水工程的窘境就是很好的佐證,並且幾乎沒有及時有效地水質監測報告,沒有關於飲水安全的科技知識下鄉普及,旱井不符合飲水安全,過量的使用化肥農藥,過量的使用含磷洗衣粉,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等等。幾乎所有村民都在直接飲用這種水,甚至沒有簡單的過濾、沉澱、消毒。這導致我國農村飲水水與生活用水安全情況不容樂觀。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進行,應該逐步建設健全科學合理的自來水供應網路,健全完善的生活垃圾回收和無害化處理渠道,建立飲用水安全監督報告機制,改建和擴建飲用水的供應渠道。作為惠民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建設應該像新農村合作醫療一樣,主導政府投入,農民參與,政府管理,農民受益的方針。關於農民關心的的水費問題,要審批水價,微利經營。對已投入正常使用的飲水解困工程,請水利、物價、工商等部門統一協調,專業技術人員,逐工程進行測算,在充分考慮農民承受能力,保證水利設施正常執行的前提下,規範用水價格,既維護了群眾利益,又讓經營者有利可圖。提高用水透明度,我們把供水成本、管水辦法、售水程式、用水要求等內容,在鄉村醒目的地方公佈,將整個供水管理置於群眾監督下,制止了鄉村搭車亂收費、亂攤派、層層加碼等問題。

但是,限制也是唯一制約農民參與農村飲水安全與環境治理專案積極性的條件卻是費用問題。在我國農村,收入基本依靠農田,收入少,花費高,使農民顯得並不富裕。建設這些專案的時候,如果還讓老百姓掏錢、甚至掏大錢參與環境與飲水安全地保護,不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在建設惠民專案及工程的時候,一定要切實的減輕農民負擔,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建立完善科學的農村飲用水與生活用水系統網路。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4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案件與日俱增,案件型別也日益複雜。農地承包合同糾紛已成為三大涉農案件(其餘兩類為農村稅費糾紛和農村徵地糾紛)之首。在這些糾紛的背後交糅著各種利益衝突和傳統觀念與現代文明的碰撞,農村土地問題糾紛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因此,在司法實踐中理性思考有關土地承包糾紛問題,認真總結這類案件的審判經驗,對於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穩定農村社群、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根據筆者所在法院近幾年受理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的情況,分析筆者所在地區這類案件的型別特點及問題成因,探討審理實務中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的法律適用和一些具體問題,並根據一些案例提出了幾點思考和體會。

一、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的基本情況

1、案件總量明顯增加。筆者所在法院近幾年受理的案件統計顯示,20xx年我院受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4件,20xx年受理18件,20xx年僅1-5月就已受理23件。農村土地承包案件在民事案件中所佔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2、集體訴訟和類似訴訟增多。由於村社組織將集體土地承包給他人後引發糾紛,村民起訴,要求確認承包合同無效,或要求將承包地收回重新發包。此類案件往往原告眾多,而且容易引發群體上訪,法院審理難度大。本院20xx年受理了合川市獅灘鎮任家村3社78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3社的糾紛後 ,20xx年又分別受理了任家村1社97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1社和任家村5社97戶農戶訴被告李隆富、任家村5社兩起同類型案件。此外,20xx年2月,我院第一人民法庭受理了雲門鎮太平村3個社、吉福村5個社、任溝村1個社和水碓村1個社分別訴重慶萬壽生物醫藥開發有限公司共10起相同型別的案件。這類糾紛主要反映在家庭承包以外的其他方式的土地承包中。

3、村社當被告的多。雖然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中,既有農戶之間的糾紛,也有村組起訴村民或農戶的,但目前村組當被告的案件較多。20xx年我院受理的18件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中,村社當被告的就有6件,比例高達的33%。村社當被告或因發包土地過程中單方提高承包費標準,或因一地多包,或因收回村民土地,或因農戶轉讓承包經營權後另行發包。其中,既有剝奪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土地經營權的違法行為,也有執行當地政策和依約履行承包合同的“合法”行為。

4、徵地或租地補償費用糾紛增多。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緊靠城鎮的土地被大量徵用,徵地補償費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成為農民密切關心的問題,伴隨著徵地款而引發的分配收益糾紛日益突出。同時,很多土地承包糾紛案件,表面看,可能是訴請繼續履行承包合同,或者請求返回承包經營權,但其實質是請求分配因土地被徵用或租用而產生的各種補償費。因筆者所在法院轄區自然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轄區內草街水利樞紐工程、富金壩水電站、西師育才學院、以及一些中小型水泥廠、礦石場的興建,大量糾紛因徵地補償費或租地費分配引發。以前因種地無利可圖而漠視甚至放棄土地經營權的農村集體組織成員,在利益的驅動下突然也對其經營權珍視起來。

二、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案件的主要型別

本院受理的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主要是合同糾紛和侵權糾紛,大致有以下幾類:

1、確認是否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糾紛。主要是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出生、死亡、婚嫁、農轉非、參加工作等變更引起的糾紛。包括:(1)沒有取得承包地的,是否有土地承包經營權;(2)結婚後,戶口未遷出,是否應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3)死亡後,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隨承包地存在;(4)取得承包地後,因升學、進城等,戶口也遷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隨承包地存在;(5)自動放棄承包地,進城經商務工辦企業,但戶口仍在原地,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存在。

2、經營權流轉糾紛。由於國家“三農”優惠政策的出臺,農村土地越來越俏。因以前農村土地流轉手續不完備、不配套,土地流轉行為不規範而引發的`土地承包糾紛頻頻發生。一是轉包轉讓型糾紛。稅改前,種田效益不高,一些農戶將土地讓給他人承包,其稅費也相應地由接受者承擔。現在不僅土地稅費全免,而且國家還倒補貼,原承包戶主張轉包要求被轉讓戶退還其承包地,接收戶主張轉讓不願退,於是雙方發生糾紛。二是代耕代種型糾紛。以前不少農民棄田荒地,外出務工經商,又不承擔稅費和提留等。村幹部為不使稅費落空,讓其他農戶代耕代種,代耕代種農戶又履行了稅費義務,且稅改時這些耕地面積又納入了代耕代種農戶的計稅面積。現在原承包戶回來了,找代耕戶或村組集體要求收回自己的承包地,雙方發生糾紛。

3、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前文已經提到,隨著城市開發建設的加快和城鄉建設的迅猛發展,徵地或租地補償費用糾紛逐年增多。需要說明的是,這類糾紛不但包括承包地被依法徵收的承包方請求發包方給付已經收到各類補償費糾紛,也包括原土地承包者請求土地實際耕種者返回已經領取的土地補償費糾紛,還包括表面上訴請返回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質上因返還土地不能而希望返回土地補償費的糾紛。前兩者案件是單純的給付之訴,後者則需要先確定原告是否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其承包經營權是否遭到侵害。

4、承包合同糾紛。一是因承包方違約引發的糾紛。包括在承包合同履行過程中,承包人拖欠承包費和承包人隨意變更土地使用方式等 。其中前者佔此類糾紛的絕大多數,承包人有的是因為對發包方在履行合同義務方面有意見,有的是合同對承包費交納的期限約定不明,有的是因為經營不善,有的是故意不交納承包費。二是因發包方違約引發的糾紛。如在農業承包合同期限中,發包方將農民的承包地隨意收回。這類糾紛既有違約,也包含了侵權。三是因承包合同損害了合同外第三人利益而被請求確認其無效。如本文開頭提到的“李隆富”系列案件。

5、經營權侵權糾紛。(1)違法收回“農轉非”承包地。農戶進入小城鎮落戶後,集體經濟組織收回其土地 。(2)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時對婦女實行有別於男子的歧視性土地承包政策;承包期內強制收回出嫁女承包地。(3)強迫承包方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基層政府為搞退耕還林等政績工程,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強制收回農民承包地,由村社組織出面進行其他方式的承包。

三、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的成因

1、歷史原因造成我國農村土地現狀比較亂,是糾紛產生的歷史性根源。建國以來,我國土地政策多經變化,一直處於一種多變的不穩定狀態。短短的50餘年,歷經了農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集體所有制兩個大的階段,導致了農村土地產權關係大混亂。建國伊始的土地改革運動,實現了中國農民夢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從而確立了農民土地所有制,接下來是互助組運動,1953年開始初級合作社運動,農民的土地入股進行集體經營,1956年上升到高階合作社,剝奪了農民的土地所有權,隨後在全國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直到改革開放,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採取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制度,成為了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演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實現了“集體公有,農戶經營”。但是因為經營權範圍的限制和“政農不分”的中國特色,實施過程中農民的自主經營權受到嚴重限制。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我國農村土地現狀的混亂局面。

2、法律和政策銜接不協調,是糾紛產生的法制性根源。從1983年1月中共中央關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的出臺,到20xx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簡稱《土地承包法》)、20xx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20xx]法釋6號)的實施,歷經20餘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對農業土地承包經營中產生糾紛的解決,走過了主要依靠政策調整到以政策調整為主、法律調整為補充,再到政策調整與法律調整並重直到目前主要依靠法律調整的歷程。法律、政策的多變性和靈活性與土地變動緩慢的過程性、滯後性產生矛盾。例如我國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曾經推廣過“兩田制”,而在這種制度被國家認定不利於土地的長期利用之後,很多地區卻還在積極的繼續施行,與國家政策和法律脫節。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15

一、調查背景

在教學中,我們一線老師會發現,在學習新課之前,學生凡是在課前做好預習的,課堂上就能積極參與、大膽發言;而沒有在課前進行預習的,就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不能產生共鳴,直接影響了學習新課的效率。我們都知道,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覺主動進行學習的有效途徑,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學習就會事變功倍。而且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倡高效課堂。

針對以上現狀,我組覺得很有必要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進行一番研究。於是,對本校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目的

為了瞭解本校中高年級學生目前的課前預習現狀,尋找學生預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進行有效的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據。

三、調查內容

本問卷分別從學生的預習意識、預習主動性、預習的有效性、預習內容等幾個方面來進行。

四、調查物件與方法

1.調查物件

本校三、四、五、六年級隨機各抽30名學生。共發出問卷120張,收回有效問卷120張,收回率100%。

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五、調查結果分析

1、你認為課前預習有必要嗎?

可見,學生們普遍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並且在動機上也認為應該對新課進行提前預習。

2、上新課之前,你會預習課文嗎?

可見,大部分學生對於預習的重視度仍然不夠,,沒有養成主動預習的好習慣。

3、你喜歡預習嗎??

可見,作為旁觀者,學生認為預習有必要;但作為實施者,在主觀認知上卻不喜歡預習。

4、你之所以預習是因為?

由圖可見,少部分學生的預習意識、預習目的是積極的,為了課堂更好的學習,培養自學的能力;但有很多同學是為了完成老師或家長的任務,這樣的預習目的不利於預習習慣的養成。

5、老師沒有佈置或忘記佈置預習時,你會?

可見,被動預習現狀仍然很嚴重。但也有一半左右的學生主動預習意識強,預習習慣良好。

6、你預習時,父母會給予你指導嗎?

可見,只有極少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很關心。大部分學生家長完全不關心自己子女的學習,或是將子女完全交與學校和老師。

7、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是怎麼做的?

29.74%的孩子在預習中遇到問題會請教別人或查資料,說明這些孩子的有積極主動地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的意識,學習的主動性較強。51.46%的孩子願意把遇到的問題做上記號,利用課堂上有目的的聽講來進行解決。但仍有18.81%的孩子不管遇到的問題,直接跳過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會這個問題了。可見,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提出問題,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學生預習的內容和方法還是處於淺層次的。

8、預習中你使用過教學參考書籍嗎?

可見,在課前預習中,學生缺乏獨立性,表現為過多地依賴參考書進行預習。

9、使用參考書是為了?

可見:55.73%的孩子使用參考書是為了上課能準確回答老師的問題,可見孩子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很重視,30.01%的孩子是為了把作業做正確。從這裡可以看出孩子們參考是為了得到正確的答案,而不是鍛鍊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動機不利於預習習慣的正確養成。

10.你認為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果嗎?

可見,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課前預習是有效果的,說明對於課前預習的效果是親身體驗到其價值的。

11.你認為自己預習能解決哪些問題?

可見,大部分孩子在預習中認為自己能認識生字詞,能讀通、讀熟課文,能理解重點詞句,對於預習內容能正確認識。

12、你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多項選擇)

大部分學生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學生字詞、讀通、讀熟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少部分同學能質疑問難,試著完成課後問題。由此可見,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不夠。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提出問題,而沒有疑問的學生是沒有創新意識的,他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為此,在預習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六、調查結論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存在不少問題:

1.不重視課前預習

老師不佈置預習任務,有些學生他就不預習;有的雖然也進行了預習,但只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屬於被動接受,不是從自身的需要主動進行。學生對課前預習普遍重視不夠,沒有養成良好自覺的預習習慣。

2.不講究預習方法

學生對新課的預習內容側重於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對獲取知識的過程不夠重視。學生預習任務完成後,主動去做課後習題進行檢查的很少。絕大部分學生所採用的方法比較單一。更值得關注的是,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發現問題並質疑問難,而沒有問題意識的學生是沒有創新精神的,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總之,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還是處於淺層次的。

3.不注重預習質量

有的.學生雖然也在預習,但卻不善於思考,流於表面形式。由於沒有精準的目的性,所以有時採取的方法不夠合理,結果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精力分配不合理,學習困難重重,逐漸對預習失去了信心。

4.不善於內化資料

學生在預習中出現問題往往不通過相互間的合作、交流來解決,喜歡藉助於參考資料。參考教輔資料解決相關問題是一種比較不錯的預習方式,但絕大部分學生照本宣科,不能將 所參考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長此以往,對思維會產生束縛,不利於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養成。

七、調查建議

根據以上調查情況來看,我覺得應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學生的預習情況:

1.我們要在思想上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並通過多種手段來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要與學生多交流、溝通,及時瞭解動態,而不是讓他們隨意性地敷衍了事。同時,更要讓學生不要依賴教參,要多方位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2.對於預習,我們必須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其興趣。要創設條件,喚醒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積極主動參與預習。同時,我們對於學生的預習內容要及時評價,注意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比如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等,從而激勵學生,提前預習,甚至超前預習。

3.在研究開始階段,我們對於學生預習的內容、預習的步驟要進行適當的指導,要明確預習的要求和目標。此過程的指導要有“扶”有“放”。對於預習內容,我們應讓學生逐步指導預習時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並把預習的問題用標誌記下來,通過各種方式尋求解決的渠道;對於預習步驟,我們要讓學生明白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預習時應該以各種方式的讀為基礎,爭取將預習任務在讀中完成。閱讀是理解的“知音”,我們要讓學生讀多讀、有任務的讀。

4.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中高年級學生預習要求不一樣,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預習水平也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在抓緊預習底線不放鬆的情況下,可以分層要求,因材施教,不斷鼓勵優秀學生和後進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5.要有多角度的教育機制。我們應建立全面覆蓋的聯絡網,應注意與家長、班幹部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教育的輔助功能。學生很多預習工作是在課外或家裡完成的,這時就很需要家長和學生幹部的配合監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