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情況的社會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3W

在現在社會,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的社會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社會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社會調查報告1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就業制度有了很大改變,我國大學生的就業開始更大地邁向個人自主擇業。這種改變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給大學生更多的就業選擇和途徑,就業機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現在十分激烈的人才競爭、專業不對口現象、社會崗位趨於飽和等等都給大學生就業增加了挑戰。並且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似乎呈現了越來越來難的趨勢,這種現象實際上是與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以及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也為滯後就業提供了難題,根據麥可思研究院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本科與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率差距持續縮小;2014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為2766元,比2013屆(2479元)增長了287元;2014屆大學畢業生為608.2萬人,按比例推算有將近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並且藍皮書指出,從總體就業分佈上來看,2014屆大學畢業生中,有82.1%的人畢業半年後受僱全職或半職工作。1.6%的人自主創業;有9.3%的人處於失業狀態,其中1.1%的人準備國內外讀研,6.1%的人準備繼續尋找工作。還有2.1%放棄了繼續求職和求學”。由於就業不易,現在有很多大學生選擇讀研而不是參加工作據統計,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約為608.2萬人,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大學專業的不斷擴招使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求職大軍的隊伍越來越浩大,畢業生要在人才輩出、高手如雲的求職隊伍中激烈競爭,為了瞭解當今大學生對就業的看法以及畢業生就業情況,我在網上和周圍做了一個大學生就業問題調查問卷(附報告後)。

二、調查問卷分析:

調查問卷設定了15題,其中,有13題是選擇題,1題多項選擇,最後一題是讓被調查者自由發揮,問卷題型是針對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就業情況設定的以下是結合一些相關資料對問卷作出的詳細分析和相關的就業現象分析以及找到大學生就業問題所在:

1、通過問卷我們不難發現大學生雖然就業難。但還是有較多的大學生就業要比其他低學歷的人群容易,通過問卷也發現不是有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是滿意的,甚至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並不滿意自己的專業,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大學生自身對各專業的瞭解程度低和家人干涉,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跟現在部分學校“跟風”擴招和人群盲目追求熱門專業有關,大學通常是根據各專業的就業情況進行招生,就業率很高的熱門專業容易引起大部分學校“跟風”擴招,這樣長期下去就導致了一些專業人才培養過剩,而這些本來在報考時熱門的專業因為專業飽和漸漸地在畢業時變成就業率越來越低的專業,而一些盲目追求熱門專業的大學生在畢業時就會面臨很大的就業難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學生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卻選擇了這個專業,當你問他們為什麼選擇自己的這個專業,很多大學生都會說這個專業好就業啊!可是他們選的專業到畢業時真的好就業嗎?我拜訪我家鄉的一位已經畢業工作了的大學生,她現在從事教師職業,她當初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是因為她的家人說當教師很舒服很乾淨適合女孩子,其實她自己並沒有多愛這個職業,大學聯考結束後,學生填報志願時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們或學生們在討論:要麼當老師要麼當醫生,這兩個職業永遠不下崗。

2、專業不對口也是當今大學生就業難的其中一個因素。通過調查問卷發現有一部分大學生覺得專業不對口現象較普遍且對就業造成了困難,根據一些網上資料顯示:專業不對口實際上也是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做出的無奈選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企業需求的職業,而這個職業可能與自己的專業沒有多大聯絡,他們大多都從事一些經濟管理類、業務銷售類等社會需求量大、門檻低、不需要太多專業型技術知識、重視社交能力協作能力人脈關係的工作,並且專業不對口造成很多大學生不斷跳槽的現象,專業不對口讓工作壽命非常短暫,在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大學生對工資的期許值蠻高的,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四個選項中最高的,而且在他們所認為的就業難的原因中,個人因素只有四個人選,遇到不滿意的工作環境重新找工作的佔了一大部分,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是心高氣傲的,他們可能會把初次選擇的企業當跳板,接著就跳槽了,但根據資料顯示,跳槽越頻繁工資就越低,工作過的僱主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根據調查,為5個以上僱主工作的本科畢業生三年後月收入最低因為頻繁跳槽會讓老闆對其產生不信任感,試問怎麼會有老闆願意培養一個隨時會跳槽的員工。

3、工資薪酬會很大地影響大學生選擇工作,在問卷調查中選擇3000以上的工資薪酬的比例最大,很多大學生都會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其實薪酬低就業難與我國的經濟體制也有很大關係,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為主體的企業當然是以國有企業為主,我國的民間投資受到制約,中小企業數量人少,民問中介、社群等組織不發達,自由職業者受到限制,根據資料顯示:日本1.25億人口有6 6 0萬個中小企業,中國近13億人口只有7 0 0萬個。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的企業,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觀察中小企業數量與在企業中就業人員的關係,中小企業平均從業者為10人左右:而從就業的結構看,一個國家65%——80%的勞動者在中小企業就業;隨著發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業數量也不同,發達國家中小企業數量平均每千人50個左右;而許多大學生畢業後,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創業者等,中小企業就是大學生就業的最多去處。但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以及質量都有待提高,其實近年來國家的確有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為我國的GDP也作出了不小貢獻,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當然不如國有企業,在問卷中,不少人認為國家促進就業的措施對就業是有一定幫助的,這裡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其實也是促進就業的一種措施,但也是受到經濟體制的限制,扶持中小企業也是有限制的。大學生對薪酬期許很高,但並未考慮到自身能否給企業帶來相應的經濟利益,在問卷中,很多人認為就業難是企業不願以培養新人,的確培養一個新人需要耗費企業很大的資源,而且在問卷中問卷中40%的人沒有實習過,缺乏工作和實習經驗,大部分人認為現在大學生最缺乏的素質是相關的工作或實習經驗,,其次就是專業知識和技能承受壓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據調查:教育培養的技能性和創業性人才較少。大學教育中企業所需要的培養。高階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課程、實驗、操作、實習等較為缺乏,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到企業後,實際操作能力較差,無法適應崗位需要。而在大學中幾乎不開創業課程,大學生畢業後,對於怎樣開辦一個企業,怎樣研究和開拓市場,怎樣進行核算,怎樣經營和管理企業等等,一無所知。而且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就業觀滯後,一味追求穩定,擇業上偏向於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對那些非國有企業和中小企業嗤之以鼻,不願意到農村基層工作,認為沒發展沒前途。這些滯後的就業觀念對大學生就業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另外,有些大學生對自己估計過高,眼高手低,這山望著那山高;對薪水、福利待遇要求過高,不顧自身的條件,導致用人單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不願去一些小城市發展;對單位選擇過高,“學而優則仕”非要去當官,看重國家機關、大單位等,對一些小企業不感興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4、在問卷中,我們還發現相當一部分人在畢業後選擇了考研,用考研的方式來逃避就業壓力其實只能是權宜之計,因為最終我們還是要走向社會,面對就業問題,不過在就業環境差或經濟不景氣、自身覺得欠缺一些就業素質時,通過考研來提高自身就業素質也是可取的好辦法。而在問卷中,畢業後就求職的人也不在少數,現在有不少大學生想要先就業後擇業,這樣就出現了低就業的現象,根據資料調查:2011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有14%處於低就業的狀態,其中有10.4%個百分點的畢業生為自願低就業。其中,本科畢業生13.3%處於處於低就業狀態,高職高專為14.6%。在問卷中,對於自主創業這個選擇的人很少,我覺得現在大學生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這與我國的教育模式有很大關係,大多數學生只一味的學習在校期間學校所教的知識,他們認定了這些知識只針對自己的專業,所以就業時會出現專業不對口和低就業。而且現在的大學生可能IQ很高,但EQ卻相反,就業觀念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就業期望值較高,理想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問卷中有部分人認為大學生缺乏承受壓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不能吃苦耐勞也造成就業難,另外大學生學歷比其他就業人群要高,會有大學生好高騖遠,這些綜合起來其實也就是大學生缺乏一部分就業素質。

三、解決方案:

通過對大學生調查問卷和相關資料的分析,我們找到了大學生就業的一些問題,並根據這些問題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對策:

1、解決專業結構性失業。問題一中高校跟風,熱門專業逐漸變“冷”,其實是就業供大於求造成專業結構性失業的現象,解決這一問題就要調控各專業的供應量,專家建議,大學生就業的專業預警機制應該涵蓋三個層面:國家層面、省級層面、高校層面。我認為各高校應該調控專業供應量不能盲目擴招,大學生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就業觀,認清就業形勢,把我個人追求,結合社會需求。

2、先擇業後就業。大學生剛踏入社會缺乏工作經驗,從底層做起,可以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磨礪自己,有利於將來工作的提升。而專業不對口現象出現時,我們應該更加提升自己,在底層鍛鍊自己,在工作中學習、 3、準備好吃苦。大學生應該做好吃苦的準備,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簡單地,我們要培養自己的責任心。不要頻繁跳槽,就業時先滿足生活需求,累積經驗,等到穩定和有能力時再考慮自己喜歡的工作

4、國家政策。政府應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並且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推動就業機制改革,加強對大學生走向最多的中小企業的扶持。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5、增強綜合素質。大學生應該自強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質也必不可少,並且要勇於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這麼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加強處理資訊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等。

6、企業科學用人。一些企業用人單位應該科學用人,要懂得與時俱進,廣泛吸納人才,選人標準要合理,選人程式要科學,鼓勵就業者提出建議,勇於創新。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社會調查報告2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於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20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20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20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資料,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說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說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麼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幹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幹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幹什麼?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於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於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80%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於競爭,善於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援。

四、大學生就業政策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願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說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後,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五、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著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願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願。

這些事例和數字進一步向我們說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願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說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