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情況報告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69K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留守情況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留守情況報告集合15篇

留守情況報告1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有些農民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於是在我國廣大農村中出現一個新的群體——留守兒童。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群體的關注,找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解決辦法,成為當前社會的一大問題。今年5月,根據縣關工委轉發的檔案要求,我鄉婦聯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也積極參與此次行動,對龍慶鄉0-18歲的留守兒童現狀進行了走訪和調查。通過到學校,去家庭,接觸了留守兒童的心,瞭解了他們的現狀。現就存在的問題談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基本情況

鄉總面積481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114個村民小組,3.35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6.3%。全鄉有耕地面積3378.7公頃,其中水田178.7公頃,旱地3200公頃,人均耕地1.5畝,且大多數耕地是高山田交通不便,經濟作物以烤煙、油菜、生薑為主。由於百年大旱,農村人均純收入僅為2410元,廣大老百姓仍然生活在貧困邊緣。因此,極大部分群眾迫於生計也擠進了打工隊伍中去,成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據調查,全鄉0-18歲的學生人數有6314人,留守兒童2371人,其中在校國小生中就有1154人,佔學生總數的18%,老人監護的有439人,佔38%,寄養他人的有140人,佔12%。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留守兒童生活普遍較差。由於農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大部分未掌握專長和技術,外出打工大部分從事的是勞動密集性工種,乾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資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維持家人和兒女的生活。兒童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由於家庭經濟收入少,父母又長期在外,難以顧及到兒童的生活情況,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二是留守兒童學習普遍較差。在留守兒童中,由於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農活、家務活增多,尤其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年老體弱,加上本身的文化水平較低,根本無法顧及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大部分留守兒童還要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導致一些兒童體力的透支、精力不集中,對待學習只是應付了事,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呵護和照顧。由於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物件,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導致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有的留守兒童情緒消極,有的出現逆反心理、怨恨情緒。留守兒童大多年齡在1-15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週歲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

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較差。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無法顧及到兒女的成長情況,監護人或代養人只管留守兒童的生活,缺失了道德的教育,養成了留守兒童放任自流的習慣,缺乏道德約束,形成不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了不講衛生、不拘小節、亂花錢、頂撞祖輩、我行我素、不服管理、說謊騙人、小偷小摸等行為偏差,尤其是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留守兒童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在留守兒童中,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安全監管,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脫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

三、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家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意識淡薄。父母是兒童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行為、心理健康、道德觀念與智力發展將起著決定的因素。但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尤為淡薄。一是監護人和代養人大多數是老年人,文化不高,有的還是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識模糊,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難以承擔對孩子的道德培養和學習輔導的任務;二是父母與留守子女溝通少,缺乏親情上的交流,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放任自流,順其自然發展;三是父母對留守兒童只是給予物質上的滿足,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對留守兒童精神上的鼓勵、鞭策與開導;四是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不對,父母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直接取決於學校和老師,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

2、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適應新時期學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調查中發現,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員對孩子的教育過於依賴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由於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精力,心有餘而力不足,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二是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學校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難度真大,有時半年甚至一年難見留守兒童父母一面,很難反映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和存在的問題,難以實現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難在學習上、生活上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並針對性給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教育環境。

3、社會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注不夠。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現象嚴重,對缺乏父母關愛,並在成長中留守兒童的思想上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娛樂場所缺乏有效管理,在網際網路、電視、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屢禁不止,對缺乏父母關愛、親情關愛的留守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四、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建議

1、加大投入,改善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環境。近年來,隨著外出打工人員不斷增多,勞務經濟在社會進步、社會發展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級政府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投入也要下大力氣,出臺有利於外出打工人員子女受教育的優惠政策,並禁止一切影響和限制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當地兒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兒童的管理措施。各級政府和學校都要積極探索對留守兒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對留守兒童採取寄宿制管理,確因特殊情況不能寄宿的,學校實行跟蹤管理。加強留守兒童在雙休和寒暑假期間的安全教育,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從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後顧之憂。

3、創新機制,實現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的有機統一。對於留守兒童,以家庭為主體,加強學校、社會的正面教育和引導,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學校和社會聯動的運作機制。家庭要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給予必要的家庭關愛和親情關懷,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經常保持聯絡,隨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生長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學校要肩負起教育好留守兒童的責任,並有針對性的開展有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動,大力開發他們的潛力,啟用他們的鬥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保證他們與健全家庭一樣健康成長。

總之,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人口占大多數,勞務經濟成為實現我國現代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必然產物,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來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從而促進科學發展、共建和諧新農村。

留守情況報告2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速,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比例越來越高,留守兒童的數量激增,據初步統計,我市農村留守兒童樂平市國小26286人,佔在校生總數的41.9%,國中11422人,佔35.8%;浮樑縣國小3503人,佔18.6%,國中1278人,佔14.1%;昌江區國小3155人,佔23%,國中1136人,佔29%,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總數達46780多人。面對這一龐大的特殊群體,為了貫徹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堅持育人為本,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根據今年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的部署,11月12日至12月28日景德鎮市教育局副局長張學鋒帶領督導室全體成員,走訪了樂平市、浮樑縣、昌江區和珠山區的部分學校,深入到不同型別的多個鄉鎮、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學校的基本做法

我市很多農村鄉鎮中國小留守兒童佔學生總數的40%以上,最多的鄉鎮甚至高達70%。面對留守兒童教育難題,各學校紛紛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難面前,廣大教育工作者選擇了給自己加壓,對留守兒童不歧視、不冷落、不放棄,努力讓每位留守兒童學會自主學習、獨立生活,創造條件使得他們與其他學生一樣,生活上享受到溫暖、學習上得到關愛。主要採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及時與家長溝通。農村中國小普遍對留守兒童進行了登記,建立了聯絡卡,昌江區麗陽鄉餘家希望國小還擠出資金,按生均每學期1元的電話費補助教師,加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增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效果。魚山鎮中心學校還提出要求,讓教師經常家訪,改變教育方式方法,上門送關愛,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

二是教師無償輔導。不少學校採取放學以後對留守兒童開小灶的措施,延長教師工作時間,無償輔導學生作業,通過託管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三是指導家庭教育。魚山中學抓住春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高峰,召開家長會對監護人進行指導,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家長以前的那種只關心學習成績,不關心學生心理;只知道訓斥責備,不懂得理解關愛;只關心物質生活,不重視精神支援等不良心態。

四是鼓勵學生交流。樂平市塔前中學還專門安排了熱線電話,鼓勵留守兒童與家長溝通。魚山鎮中心學校開展紅領巾幫扶,鼓勵學生結伴同進,組織留守兒童才藝展示和競賽活動,為留守兒童開啟心扉,增進與外界交流創造條件。多項活動的開展,也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

五是教師結對幫扶。浮樑縣福港學校,中層以上幹部都下到班級蹲點,與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並採取結隊幫扶的做法,有針對性地對特殊留守兒童進行教育,還動員學校教師捐款捐物,為留守兒童買雨傘、雨鞋,給留守兒童送溫暖,留守學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學讓一部分留守兒童,將生活費委託班主任代為管理,幫助他們科學理財,使家長消除了後顧之憂。

各校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許多留守兒童得到多方面的關心和幫助,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於數量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牽涉面又廣,僅靠教育一家很難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師負擔過重,教育經費緊張,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確實存在很多困難。

二、存在的教育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由於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兒童身心發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日漸突出,由於數量龐大,近期看來似乎只是家庭問題,若干年後就有可能成為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存在的教育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與孩子每年才聯絡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內都不與孩子聯絡。儘管有相當部分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年返家探親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親情的關懷,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幾乎成為空白,由於他們處於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很多問題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無法滿足,致使大多數留守兒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虛、難以溝通、攻擊性強等等。有些在外務工父母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學習條件,經常給家裡寄錢、寄物,導致一些留守兒童存在亂花錢的狀況,這很不利於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調研顯示,平均約有65%(有的縣區高達70%)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於祖孫年齡相差一般都在40至50歲左右,老人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質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無從談起。因此,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無法完全承擔起對孫輩的監護和教育的重任。

2、學習狀況令人擔憂

由於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齡的代溝無法在思想上溝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調查結果顯示,有不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在學習上明顯處於劣勢;大多數教師也反映留守兒童中學困生、問題學生較多,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熱情,多有厭學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關愛,而祖輩的文化水平較弱,學習上缺乏監督;另一方面,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踐性內容增加,需要家長適當輔導,爺爺奶奶心有餘而力不足。從作業的完成情況來看,留守兒童的作業態度和質量都有明顯不足,留守兒童年齡都不大,沒有父母的監督和指導,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然不夠,學習狀況很不理想。

3、心理健康出現異常

很大部分留守兒童思想健康出現偏差,更談不上遠大理想、熱愛祖國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兒童還沒有形成一種價值取向。出現不遵守規章制度、不誠實、拉幫結派、欺負同學、頂撞祖輩、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習氣。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質享受,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習氣,並有可能形成讀書無用淪、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

調研發現,在中學階段,留守兒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顯高於其他正常兒童,通常表現出衝動、好怒、焦慮、自閉等不良的心理特徵。遇到不順心的事,不能與自己的同學或朋友正常交流,受到挫折,無人傾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較為明顯,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導,很可能產生不良後果。

4、人身安全難以監管

據教師反映,大多數承擔監護的祖輩,不僅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學習輔導,對思想教育、人格培養更是無能為力,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不少家庭的老人還有打麻將、飲酒、迷信等成規陋習,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學校教育如果不能與家庭教育很好配合,容易造成安全監管的諸多問題。教師對學生的監管只能在課堂,放學以後和節假日學生自我支配的時間成為學校監管不到的真空。由於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師無法向家長了解他們課餘時間的情況,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不良品行危害學生人身安全。有的留守兒童學校、家長兩頭欺騙,出現逃學、偷偷上網等現象,甚至個別人有偷竊行為,成為問題學生,對他們本身也會產生很大的安全問題。

5、很多教師不堪重負

留守兒童數目激增,很多負擔都落在了老師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教師體驗到較重的工作負荷,工作內容也比以前繁雜瑣碎,有的教師感到情感資源被極度耗盡,尤其不能忍受留守兒童的搗亂行為。如學生生活中的說是都要幫忙處理,中午要監管學生吃飯睡覺,下午放學還要時刻看護學生的安全。許多國小教師除了上課,批改大量的作業,還要組織參加各種課外活動,既要輔導留守兒童的學習,又要抽出時間對他們做耐心細緻的思想教育工作。留守兒童的難教難管也加大了教師的心理壓力,教師常常表現出持續的精力不濟、極度疲勞,甚至感到如此繁重的工作難以承擔,很難適應目前教育工作的需要,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也表現出太多的無奈。

三、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針對以上情況,以及調查過程中對各校經驗的總結,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健全聯絡制度

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各級各類學校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學生的家底,規範留守學生的檔案和聯絡卡制度。(範文網)檔案內容也有待進一步完善,不僅要包括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原因,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絡電話,留守孩子臨時監護人的詳細地址、聯絡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還要記錄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溝通、定期與臨時監護人溝通、定期與村委會(社群)溝通的內容。學校要及時補充、變更檔案,以學生為中心組成關愛網路,時刻關注留守孩子的成長。廣泛開展家訪,上門送溫暖,融洽師生關係,要適時反映傾向性問題,與家庭、社會合作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2、適當增加政府投入

作為地方政府,必須考慮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相關經費,一方面要適當增加教師補貼;另一方面要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建立託管中心,改善食宿條件,可以填補雙休日、節假日監管的空白。針對當前雙親外出打工的中國小學生雙休日和暑假無人監管的情況,結合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等專案的實施,在有條件的地方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國小寄宿制學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現狀,解除外出務工父母的後顧之憂。同時,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留守兒童託管中心,專門聘請教師來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3、廣泛開展家教指導

各學校可以印發《致留守兒童家長的一封信》,與家長進行書面交流,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達成共識,形成合力。針對當前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的現狀,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村委會和學校聯動的關愛網路。學校要指導家長正確處理家庭創收與子女教育的關係,為增進留守兒童與父母交流,學校可以開通家長熱線電話,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提供網路視屏交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和關懷,讓家長隨時瞭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鼓勵和教育。學校和老師與臨時監護人也要保持經常性聯絡,指導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正常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有條件的農村國中,要配備心理學專業教師,積極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針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開展專題教育。重大節日或有特殊意義的日子為他們舉行相關活動,如孩子生日舉辦獻愛心活動等;針對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設立心理諮詢室,開展心理諮詢、心理教育講座,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提供交流的平臺,為學生開啟心結。加強立志教育,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教師要及時掌握他們的心理狀況,教育他們控制不健康情緒的若干方法,培養他們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引導他們採取積極的態度尋找快樂,將人生道理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為學生營造一個合理、科學的精神世界。

5、學校適當分擔責任

學校可以為每個留守兒童安排一個託管老師,實行留守兒童定期談心制度,加強監管、溝通、交流,針對不同情況,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充分利用教師的權威性,努力消除祖輩代溝造成的不利影響。學校舉辦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通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平時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班主任和託管老師可以通過日記、週記等形式及時瞭解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及時關心他們的學習和健康,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的關愛,增強師生間的相互信任,消除心理溝通的障礙。教師適當留堂託管,對他們的作業進行指導,結對幫扶加強思想教育,讓他們學會寬容、學會感恩,以健康快樂的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

6、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

為了填補留守兒童的空閒時間,消除孤獨感,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定期舉行文藝、體育、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幸福、祥和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學校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可以舉辦寫作、書法、文藝、體育等興趣小組,通過開展內容豐富、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利用課餘時間開展體育競賽活動,給留守兒童創造更多參與和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建立自信心,體會成就感,培養對班級和學校的歸屬感,這樣有利於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更有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7、全社會來關心支援

留守兒童的教育不能僅靠教育部門一家,必須有全社會的關心支援,學校要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加強他們學習上的輔導;村委會應建立農產鄰里管護網,做到每個留守兒童均有人照看,保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瞭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實有力的保護網。各級政府要整治周邊環境,取締非法網咖、遊戲機室、桌球室等,進一步優化教育環境,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創造更好的條件。

作為教育部門,我們要積極主動開展工作,爭取各級政府、社群、家長的支援與配合,使之形成政府職能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團體共同支援的教育網路體系,決不能富了一代、垮了一代,讓留守兒童的教育取得更好的實效

留守情況報告3

一、調查登記表

調查時間:月日—月日

調查方式:走訪

調查人:

調查地點:略

留守兒童家數:13戶,

留守兒童人數:26人

總戶數:33戶

其中有4戶一位老人帶3個小孩,有5戶一位老人帶2個小孩,有4戶1位老人帶1個小孩。

其中未滿週歲的留守兒童:2人;學齡前的留守兒童:6人;學前班—四年級:11人;五年級—六年級:7人。

二、調查感受

“孟母三遷”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言傳身教”這一成語也有很多人知道。但就此次調查情況看,在我們這個村組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屈指可數,真正做到的更是寥寥無幾。推而廣之,在中國像我們這樣的村子還有很多,比我們村經濟條件差的`還不可計數,可想而知: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確實多,並且情況不容樂觀。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都是為了養家餬口,為了孩子讀書而背井離鄉出外打工,但這裡面也含有個別怕吃苦而將重任交給來人的青年夫婦。他們有些一年回家一次或兩次,有些甚至幾年才歸家一趟,只是按時寄一些錢讓小孩生活、學習,有時寄一些衣服或玩具來“滿足”這些留守兒童的物質生活。須不知正當這些父母自認為給了孩子富足的物質生活時,這些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卻空虛得像一張白紙,他們很少享受到父母在身邊的那種溫馨與快樂,他們只能用電話線來寄託他們的情思,抑或在電話旁,在夜裡,在父母牽著孩子小手玩的電視片前淚流滿面。

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對人的行為習慣,對人的思想認知,對人智力的開發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些留守兒童,這些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整天面對的卻是沒有文化的,已跟不是時代步伐的,思想已落伍的,身體裡甚至還流淌著封建社會血液的老人。在這些老人的“薰陶”下,這些留守兒童又怎能從小養成愛祖國、愛學習的行為習慣呢?他們又怎能知道“狼來了”的故事,又怎會明白飯前便後要洗手,朋友夥伴要團結呢?走訪中我看到他們一個個臉上滿是汙垢,找不到一點白淨的面板,身上的衣服像抹布......

留守情況報告4

07春漢語言(本)071030522

孟正剛

一、調查目的

留守兒童是當前的一項政治工程,因城鄉差別,為追求城鎮一體化,使我國農村留守兒童

佔極大的比例,留守兒童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明天就是祖國的明天,因此,對提高全民素質,

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及心理健

康成長勢在必行,留守兒童的一些情況和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使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形成“四位一體”的教育網路,確保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使之學業有教,

親情有護,安全有保。能擔當社會的責任。

二、調查時間

20xx年9月1日——20日

三、調查地點

隆興鎮街上和大聯村

四、調查物件

隆興中學

七、八、九年級學生中的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

五、調查內容

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和教育等問題

六、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通過查閱隆興中學留守兒童檔案資料及資料,瞭解留守兒童的分佈情況和在校生中的'比例,同時主要通過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訪問和座談形式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保障措施、學業的監護管理和心理健康等問題,使其有一顆健康成長的心理素質。

留守情況報告5

留守流動兒童,既是兒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國富民強家興的未來建設者。他們能否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係著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讓這一特殊群體健康成長,已成為一項緊迫任務。今年以來,連雲港市贛榆縣把關愛留守流動兒童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進一步瞭解掌握全縣留守流動婦女兒童的家庭、生產、生活情況和所面臨的難題,縣婦聯組織幹部深入基層,通過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了專題調研,確保讓農村留守兒童共享和諧社會,共享一片藍天。

一、基本情況

贛榆縣有421個行政村,據最新資料統計,留守兒童16153人,流動兒童521人。

近年來,農村成年男女異地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能力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他們多數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外地務工人員攜帶子女,致使流動兒童人數不斷上升,由於義務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負擔,流動人口的子女因為沒有流入地的戶口,無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負擔的教育經費,其結果是:在現行的城鄉政策框架下,流動人口子女無法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也被排斥於鄉村正式的教育體系之外,成了被"邊緣化"的一個龐大群體。據縣婦聯、縣關工委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全縣已有20多萬農民外出務工,有16674名農村孩子成為留守流動兒童,其中學前留守流動兒童佔2.06%,國小階段留守流動兒童佔22.85%,國中階段留守兒童佔71.97%。

根據調查情況顯示,我縣流動兒童具有以下主要特點:流動兒童大多隨著父母流動,與父母居住在一起。一是父母的學歷低,教育子女方法簡單。二是家庭收入較低,流動兒童生活學習環境不盡人意。大部分課餘時間都是在家裡,沒有參加各類興趣培訓班,也缺少課外書籍。三是由於與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們始終處於城市邊緣。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較重,自我保護、封閉意識過強,行為拘謹,性格內向,不願與人交往。

我縣留守兒童具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他們的監護情況主要以隔代監護為主,容易產生"代溝"問題,還容易產生老人溺愛、嬌慣孩子的現象。二是安全隱患。對於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由於監護人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問題的出現。三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由於留守兒童和祖輩生活在一起,這些老人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

二、現狀與問題

留守流動兒童極易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出現的嚴重斷層或缺位。由於父母的疏於照顧,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留守流動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傷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他們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髮育中也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留守流動兒童的生活、學習成了一個大難題,其中比較明視訊記憶體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學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必不可少的補充和完善。留守流動兒童的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少、交流少、疏於對孩子的關愛,無法關心到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從調研結果看出,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隔代監護,這些長輩平時對孩子物質上給予的多,精神上關注的少,難以與孩子進行溝通,"代溝"問題更加明顯。而流動兒童雖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往往忙於生計,也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真正能夠和子女進行談心交流的父母較少,因而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是心理問題突出。在人格發育過程中,兒童早期的環境和家庭教育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斷裂或缺失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心理失衡、行為失範的問題突出。與普通兒童相比,留守流動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消極,在性格上表現為任性、冷漠、內向和孤獨。甚至還有一部分孩子由於對不良社會行為和生活方式缺乏認知能力,受外來不良社會因素影響成為了"問題孩子",有的甚至走上的違法犯罪道路。

三是意外傷害問題嚴重。留守流動兒童因為父母不在家或忙於生計,缺乏家庭管護,他們思想單純,自我保護能力差,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件。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家裡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防範、防護能力弱,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受到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遠比普通家庭兒童大。

四是留守流動兒童學習情況堪憂。一方面,由於留守流動兒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期望過高。另一方面,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識的制約,使得他們缺乏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教育引導往往不得法,特別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重養輕教,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也無法給予有效的幫助,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輟學的傾向比較明顯。

三、工作開展情況

我縣《""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經20xx年縣政府第3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於20xx年12月正式頒佈實施。新規劃更加關注婦女兒童民生問題,新增了兒童與福利領域。增加"逐步完善救助制度,為貧困和大病兒童提供醫療救助"、"發展面向留守流動兒童的公益服務設施,滿足孤兒、單親困難家庭兒童的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進其健康成長"系列目標。"完善以社群為依託,面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管理和服務網路,健全服務機制,加強服務指導,提高家長的監護意識和責任,改善服務流動和留守兒童的社會保障條件"為主要措施。在縣教育局、團縣委、婦聯等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全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縣教育系統積極牽頭實施"農村關愛工程",成立了由教育、團委、關工委、工會、婦聯等有關部門參加的"農村關愛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加大了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指導和協調力度。各學校對施教區的留守兒童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統計、登記造冊,全面掌握了留守兒童學生的資料。

據統計,目前我縣共有留守兒童16153人。各校均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並利用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及時做好學生的發展情況記錄,根據反饋的資訊及時改進工作方法。團委、婦聯積極招募愛心志願者,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蒲公英行動",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前夕,縣婦聯與縣郵政局一起,為金山鎮中心國小、厲莊鎮中心國小和黑林鎮中心國小送去共120份"四季平安禮盒",並送去節日的祝福。團縣委聯絡市義工協會、市愛心車友會等50餘名社會愛心志願者,帶著書包、文具、食品和衣服等走訪慰問城頭國小30名貧困學生,現場結成18對"愛心1+1"幫扶對子。全面開展"七彩課堂"志願服務活動,積極組織愛心單位與貧困地區留守兒童較為集中的學校結成幫扶對子,在前期結對的基礎上,有重點的選擇幫扶專案,有針對性的制定課程安排表,組織志願者開展課外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活動,堅持傾注一片真情、奉獻一份真心,將關愛活動做出實效。

對適齡流動兒童,教育局按照"流入地政府負責,公辦學校吸納為主"的原則,認真做好進城務工子女義務教育的規劃和實施方案,確保進城務工子女平等接受免費義務教育,與當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縣婦聯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幫扶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輔導、經濟扶助等方面的幫助,讓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在全社會的關愛下茁壯成長。

針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安全、健康、品德、學習和心理等問題,加強"留守兒童"監護人教育,通過組織培訓班、個別走訪等形式,向留守家長和隔代家長推廣家庭教育成功經驗,宣傳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逐步提高監護人的科學家教水平。同時,鼓勵有一定技術、經驗、資金的"留守兒童"父母回鄉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婦聯幹部幫扶貧困戶、愛心捐款、組織"春蕾行動"等多種途徑對貧困兒童尤其是貧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和資助。通過家長學校、婦女兒童之家、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陣地,面向廣大家長開展宣傳教育,組織巾幗志願者和社會力量為留守流動兒童安全提供"一對一"的.幫助。

上級婦聯開發"關愛留守流動兒童‘蒲公英行動’網上資訊管理系統",在中國江蘇網、江蘇婦女網、江蘇省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江蘇省網上家長學校等以專題網頁形式推出。通過覆蓋面廣、方便快捷、公開透明的網路平臺,關注留守流動兒童的社會愛心人士可登陸註冊,報名加入到結對幫扶留守流動兒童的隊伍中來,各盡所能,奉獻愛心。動員廣大婦女和家庭註冊成為"社會媽媽"和小小志願者,與單個或多個留守流動兒童結對,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開展幫扶活動。目前贛榆縣已報名社會媽媽100多名,幫扶流動留守兒童160多人次。

以維護留守流動兒童安全、守護身心健康為重點,強化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責任,完善委託監護制度,倡導0-6歲兒童至少隨父母一方共同生活等。圍繞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預防網癮等內容,面向留守流動兒童開展安全自護教育,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宣傳教育機制。

積極配合愛德基金會,每學期發放孤兒款國小國中為每人670元,高中或職高每人1340元;配合省慈善總會,為縣30名特困孤兒款每人每年1000元。積極申報"職教春蕾班"和"增愛春蕾班",目前縣職教中心已申報2個"職教春蕾班"(20xx級和20xx級),和1個"增愛春蕾班"(20xx級),每班50人,已發放春蕾資助款每人1000元,共計15萬元。目前正在上報金山國小和黑林國小2個"音樂種子"春蕾班,金山國小30名孩子已被愛心人士認領資助,正在收集相關資料。

四、建議和對策

留守流動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流動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空間。

一要加強政府主導作用。把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之中,儘快制定降低農民工和家屬進入城市和在城市居住、就學等經濟成本。發展本地經濟,扶持本地創業。大力發展符合本地實際的產業,增加農民本地就業機會,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要開展家教諮詢、指導活動,減輕留守流動兒童難題。

二要加強對農民工以及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培訓。應通過對農民進行教育,提高他們對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引導他們妥善處理提高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與子女教育之間輕重緩急的利弊關係,樹立家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時,利用中秋、春節等重大節日或夏秋兩季農忙季節,許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時機,在農村中積極開展對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樹立家庭教育的正確觀念,促使他們瞭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識,與子女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關心孩子的全面成長。

三要積極整合社會力量,加大幫助留守兒童的工作力度。政府部門應充分引導和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加強協作,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可以把共青團、婦聯、村委會、學校等部門單位組織起來,構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督、管理、保護體系,也可以聘請離退休老教師、老幹部以及青年自願者參與其中,讓他們擔任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

四要逐步消除城鄉差距,進而從根本上解決留守流動兒童問題。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是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帶來的現實問題,一方面要加快農村的經濟發展,讓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創業;另一方面要適當取消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隨父母就讀的各種限制條件,讓這些兒童真正與當地兒童享受同等的待遇。

五要完善寄宿制學校管理制度,讓留守流動兒童融入學校大家庭。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校佈局,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為雙親在外地或親友不能提供良好成長環境的農村留守兒童提供方便,讓留守流動兒童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健康快樂成長,使孩子們切身感受到幸福和溫暖,實現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全面發展。

留守情況報告6

xx縣座落在xx省西北部,共有11個鄉鎮、8個場,人口xx人,xx個家庭,留守兒童940人。該縣組織相關部門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縣留守兒童現狀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農村留守兒童在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期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一是整合資源,加大宣傳。我們通過開設宣傳專欄、在農村科普大集發放宣傳單和下組入戶訪談、發放致“留守兒童”家長公開信等形式,廣泛宣傳有關孩子教育方式、方法等家教知識,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健全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認識,引導他們共同關愛、教育和幫助“留守、流動兒童”。

二是調查摸底,建立檔案。我們對全縣11個鄉鎮“留守兒童”進行深入調查瞭解,經過三個多月的走訪調查,對全縣940名“留守兒童”摸底造冊,全面掌握每個“留守、流動兒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現、學業成績等,以方便對全縣“留守、流動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同時為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以“家”為著力點,以低齡“留守兒童”為重點關愛物件,依託家長學校,建立“德育工作站”、“健康管理站”、“留守兒童”之家,共同關注和參與“留守兒童”監護與教育,彌補家庭教育、監護盲點。

一是德育先行,培養“留守兒童”健康人格。“德育工作站”聘請老革命、退休幹部、退休教師及素質高的老人擔任校外輔導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愛國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及時矯正不良習慣和行為。挽回“網咖”少年17人。“德育工作站”還採取舉辦家庭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或其他監護人進行科學育人、科學監護方面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監護水平,保證“留守兒童”受到良好的養育和教育。

二是健康為本,提高“留守兒童”身體素質。各鄉鎮婦聯聯合鄉鎮衛生院設立“健康管理站”,由指定的醫生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身體健康檢查。

一是傾情貧困“留守兒童”,開展愛心救助活動。我們在全縣下發《共享藍天,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實施方案》。得到各級婦聯組織的響應。在全縣掀起關愛“留守兒童”高潮。20xx、20xx、20xx年“三八”節慶祝大會上,啟動“鶴鄉有愛——巾幗牽手幫扶行動”,救助30名“留守兒童”。資助3名留守女童每人9500元去白城師範分院長學習,完成她們求學夢想。

二是巾幗志願者為“留守兒童”播撒親情。我們成立巾幗志願者服務隊,開展“城鄉手牽手,幫扶結深情”活動。在活動中,林業系統的巾幗志願者為2名“留守兒童”送去現金2800元,併為兩戶家庭每戶送去價值800元的化肥3袋,以備春耕生產。商務系統的巾幗志願者為5名留守兒童送去現金2500元。

三是尋找“愛心媽媽”活動,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參與“愛心媽媽”活動的是各行各業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充滿愛心的`成年女性。我們為100位“留守兒童”找到了“愛心媽媽”,並舉行“愛心媽媽”送溫暖儀式。“愛心媽媽”不但給孩子們學習和生活的關心,更多的是注重她們的品德教育,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

四是縣領導“六一”期間看望“留守兒童”。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20xx年連續5年,縣領導在縣婦聯的陪同下看望“留守兒童”,為他們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給“留守兒童”很大的鼓勵。併為他們送去資助金、衣物及書包等,累計資助金額46000元。

五是家庭教育講師團在全縣11個鄉鎮、10個社群舉辦家庭教育知識講座,把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作為培訓重點,教會她們如何教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留守情況報告7

為了摸清我鄉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對全鄉留守兒童的生存、發展狀況作詳細瞭解,進一步做好我鄉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鄉關工委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對全鄉農村留守兒童開展了一次專題調研活動,本次調研採取問卷式、訪問式的調查方式,對全鄉11個村委會及鄉中國小的父母連續外出務工四個月以上及全年累計外出六個月以上的0-18歲(不含18歲)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作了深入詳細的瞭解。現將本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鄉位於縣東南部,距縣城82公里,國土面積561.38平方公里。全鄉轄11個村委會、116個村民小組,現有常住戶數6402戶、人口27063人。其中農業人口5870戶、25511人,佔總人口的94.27%;非農業人口1552人,佔總人口的5.73%;人口自然增長率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8人。,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5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0元。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特點

(一)數量多,比例大,且呈上升趨勢。根據本次調查統計,截止今年5月,我鄉留守兒童總數已達1740人,加之今年乾旱,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呈上升趨勢。

(二)分佈廣,不均衡。從統計分析,我鄉11個村委會均有農村留守兒童,但分佈不均衡,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多的村寨,留守兒童數量多,所佔比例高,反之則低。

(三)留守早,時間長。我鄉0—6歲(不含6歲)的留守兒童數有505人,佔29%;6—14歲(不含14歲)有857人,佔49.3%,14—18歲(不含18歲)有378人,佔21.7%。從中不難看出,0—14歲(不含14歲)的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高,大部分留守兒童中,在其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

(四)與父母聯絡少、見面難。我鄉農村留守兒童父母主要通過電話、書信等方式聯絡,其中也有少部分從不聯絡。每年能與父母也只能見上一面,其中多年才見一面的情況也存在。

(五)家務繁重,自理能力增強。調查中,有45.6%的留守兒童放學回家要承擔燒火做飯、洗衣服,割豬草、養豬等家務。也因此,有56.3%的教師認為,留守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

(六)自我監護人年齡偏小,生活困難。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有部份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又無祖輩和親威、朋友依靠的留守兒童,全部生活自理,非常艱難,如果沒有學校老師和鄰居的幫助,他們的生活都存在問題。

三、農村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留守兒童生活方面

留守兒童家庭經濟收入比其父母打工前有所提高,但留守兒童的生活水平卻沒有隨著家庭經濟能力的增強而有所提高,相反,生活質量卻處於下降趨勢。一是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親戚撫養,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存在不足,身體健康受到一定損害。二是部分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身體不好,反過來還要孩子照顧他們,致使留守兒童過早肩負起家庭重擔,身心得不到健康發展。三是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多半隻管孩子吃飽穿暖,孩子的生理等問題往往被忽略,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生理快速發育和變化期的女孩子,由於父母特別是母親的缺位,使她們缺乏生理衛生方面的指導和關懷,加之農村學校對生理衛生課不夠重視,使一些留守女孩在初潮期心理產生恐慌。

(二)留守兒童心理方面

由於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物件,與外界接觸太少,導致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三)留守兒童道德行為方面

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父母約束,而祖輩們往往文化層次較低,對孩子比較縱容溺愛,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部分留守兒童出現打架鬥毆、抽菸喝酒、沉迷於網路等不良行為。

(四)留守兒童安全方面

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年齡小,不能照顧自己,其監護人上山勞動,還有的年齡比較大照顧自己都困難,加之臨時監護人安全保護意識不強,致使火災、車禍等意外傷害事件時有發生,患病卻得不到及時醫治,孩子的安全問題存在諸多隱憂。

四、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留守兒童缺乏親情教育和溝通。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在外務工,無法全面關心到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情況,雖然部分父母有時會打電話回家,但是和子女談話的內容僅限於簡單地詢問生活和學習的情況,對孩子的思想道德和心理髮展過問很少。

(二)臨時監護人物質關心多,精神關注少。縣農村留守兒童被監護的情況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祖父監護型(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託管);二是親戚監護型(由親戚——叔嬸、姑舅朋友託管);三是單親監護型(單親——基本上是母親託管)。這些臨時監護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往往是把被監護人的學習、人身安全和吃穿放在首位,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卻很少關注。

(三)留守兒童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存在差異。留守兒童的素質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一些監護人在孩子面前沒有做到垂範作用,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打架。此外大部分家庭,還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這給孩子的成長和心理造成了不良影響,需要加強教育、監督和引導。

(四)家庭教育意識淡薄。一是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於管教,造成親情淡漠;二是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當,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使孩子身心發展受到扭曲;三是祖輩隔代撫養大多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而且無力承擔孩子的品德培養和學習輔導任務,導致一些留守兒童養成亂花錢、性格偏激等不良習慣,加之年老體弱多病,監管起來顯得力不從心。

(五)社會對留守兒童關注不夠。一是農村基礎刻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落後,不能有效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二是文化傳媒難以有效控制,一些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滲入,對留守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

五、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問題,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政策體制滯後是制度根源。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以及與此伴生的高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參加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使收入低廉的農民工無法負擔,只好選擇子女留在家鄉農村學習生活,促成了留守兒童群體的不斷增多。

(二)貧窮落後是經濟根源。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帶來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環境的改變。這對於邊疆民族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政府無力緩解農民外出與子女留守的矛盾;對於農民工家庭來說,同樣因為貧困很難改變與子女長期分離的現實。

(三)認識不足是措施障礙。總體看,各級政府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注還是不夠,有的只關注農民外出務工創收和向城市轉移,對留守兒童問題卻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認為留守兒童是農民工自己家庭的事情,沒把它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來看。這種認識和態度,直接導致當地沒有對留守兒童採取任何措施。

(四)關愛不夠是直接原因。監護人也是家庭留守者之一,他們不僅要負責整個留守家庭的正常運轉,還要對留守兒童的'生活進行照料。隔代監護人,他們年齡已經較大,身體多有疾病,加上缺少文化知識,思想觀念守舊;單親監護因家庭缺少了勞動力,因此對留守兒童管教普遍缺乏耐心,打罵體罰留守兒童是常事;其它監護方式,對於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則更加不利。

(五)教育資源短缺是重要因素。一是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不足,教學資源嚴重短缺。二是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缺乏規劃,應對措施乏力。三是教師與留守兒童及其家長溝通有限。

(六)責任感缺失是農民工自身原因。對部分年輕的留守兒童父母,他們在經濟利益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的偏差,不再安於農村生活現狀,對農村的家庭責任感弱化,使得一部分家長忽視或顧不上照料兒童的身心健康。

六、鄉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主要做法及存在困難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對全鄉已外出6767名務工人員進行統計,掌握他們的住址、聯絡方式以及外出後存在的困難,並且登記好留守老人、小孩的情況。

2、實行黨員、幹部聯絡外出務工留守人員制度。各鄉鎮對壯勞力全部外出,家中只有60歲以上的老人和小孩的,由鄉、村、組幹部和在家的年輕黨員聯絡。

3、實行定期走訪。黨員幹部對所聯絡的打工戶每月走訪1至2次,並安排鄰居親戚每週看望一次,瞭解他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儘量幫助他們,經常向外出務工人員通報家庭情況。

4、成立春耕幫扶組。春耕生產期間,鄉政府、村委會、村小組發動黨員幹部組成助耕隊,幫助缺乏勞動力的留守人員家庭搞好生產。

5、建立打工親情聯絡站。為方便留守兒童與親人溝通聯絡,在各村委會建立“打工家庭親情聯絡站”。

6、及時救助。根據農村留守兒童檔案登記,把他們列入關注的物件,特別是對於家庭貧窮、生活困難的兒童,政府給予及時救助,並列為“兩免一補”物件。

(二)開展留守兒童工作存在的困難

一是工作經費不足。二是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居住肯為分散,且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後,偏遠農村貧困留守兒童不能得到及時照顧和救濟。三是社會關注力度不夠,組織開展工作力量薄弱。

七、建議及對策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強化當地責任,發展本地經濟,增加農民的家庭經濟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變外出打工為當地務工,以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

(二)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有針對性地舉辦專題培訓班,幫助監護人掌握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從各方面關心留守兒童,做留守兒童的知心人、貼心人。

(三)把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作為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緊抓好,明確責任,並加大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投入。建立健全服務機構,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監護網路。

(四)積極宣傳,引導外出務工父母提高自身素質,多渠道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掌握正確的家教觀,定期與孩子進行溝通,及時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綜合情況。同時教育引導祖輩正確認識家庭教育觀,使而孩子得到全面發展。

(五)圍繞關愛留守兒童的主題,積極宣傳“兒童優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宣傳有關法規政策,對留守兒童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心理、安全、文化知識教育,使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愛,形成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社會環境。

留守情況報告8

現如今外出務工人數逐年增加,留守兒童數量也隨之增加。調查發現多數留守兒童有不同的心理問題,我縣農村留守兒童20xx年底已達30194人,這個數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經形成一個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的群體。同時,據調查顯示,農村兒童的心理障礙檢出率高達19.8%,幾乎每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存在心理問題或行為異常。另一項調查顯示,有55.5%的留守兒童表現為任性、冷漠、內向、孤獨等性格特徵。如果這些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不僅會對留守兒童造成心理傷害,帶來不穩定因素,也會給和諧社會構建帶來隱患,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與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諮詢志願者的我,更應該把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時刻記掛在心,努力尋求解決辦法,幫助他們茁壯成長!

通過聽胡義秋老師的《青少年常見心理障礙及其防治》和朱佳老師的團體輔導之後,我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理解為:這些孩子在成長中因為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注和呵護,情感豐富而脆弱,

依賴性和獨立性、衝動性和理智性、自覺性和任性並存,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以及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1.自我封閉性格孤僻

這些孩子在年幼時便與父母長期分開,家庭環境的不穩定使他們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帶來較強的孤獨感。他們由於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內向,遇到一些麻煩事會顯得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長期的寡言、沉默、焦慮和緊張,極易使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這樣的兒童在人際溝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2.情緒失控容易衝動

留守兒童一般年齡在16週歲以下,正處於身心發育時期,情緒欠穩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緒失控和衝動。他們還容易對周圍人產生戒備和敵對心理。這種敵對心理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攻擊行為。有些兒童總感到別人在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對教師、監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也易於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嚴重者往往還有暴力傾向。

3.認知偏差內心迷茫

多數留守兒童認為家裡窮,爸媽沒能耐,才會出去打工掙錢,由此產生怨恨情緒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他們,導致情感隔膜。他們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未來感到茫然。多數兒童進取心不強,紀律渙散,再加上家裡無人輔導,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逐漸逃學、輟學,以致過早地流向了社會。

(一)家庭方面

1、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為了留守兒童能夠像其他兒童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要完善家庭教育環境,加強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搭建他們能夠見面的橋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

2、尋找合適的監護人,充分發揮監護人的教育作用

作為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需具備一定的素質,要能夠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及時的教育與引導;真正擔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做到嚴與愛結合;要定期與留守兒童進行思想交流,瞭解其需求及心理狀況。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父母應與孩子經常保持聯絡,要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使孩子形成正確的生活觀。

(二)學校方面

作為留守兒童所在地的教育機構,學校應該儘可能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建立一個輕鬆、和諧、積極向上的環境,使學生能在平等、關愛和合作互助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1、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發揮學校的育人功能

各中國小要建立起學校和家庭對留守兒童相互支援的.培養模式。對家長及監護人進行培訓,使其端正教育觀念,掌握跟孩子溝通的方法與技巧,探討並推廣先進的家庭教育經驗。定期開家長會並與家長經常聯絡、家長回家及時進行家訪等方式,建立學校和家庭教育溝通的渠道,讓家長協同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組建留守兒童之家,在留守兒童之家中,他們可以分享彼此之間的快樂,理解彼此的煩惱,交流和討論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和疑慮。

2、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對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各科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教師瞭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獨特的教育方法。學校請經過專門培訓的心理輔導教師對科任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這樣使留守兒童教育科學化。學校要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開設心理信箱,電話諮詢,信函諮詢、視訊通話等方式,學校要設立心理諮詢室,定期辦心理健康專欄、板報,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規化。

3、學校加強留守兒童自身素質的培養

留守兒童存在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其實都可以認為是缺乏對現實的正確的態度和內心不平衡所致。父母外出務工是一種現實,他們應以健康的心態,正視現實、面對現實。在改變不了父母外出的現實情況下,能讓他們學會調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適應能力。應該讓他們學會自信、自立、自強,把父母不在身邊的現實看成是對自己的鍛鍊和考驗,為自己樹立目標,培養各種興趣,端正學習態度,多與老師、同學接觸,勇敢面對和克服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三)社會方面

政府加大投資,完善社會制度,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工就近就業的機會;各級政府應制訂和實施優惠政策,興建打工子女學校,保障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權益。從政策上保證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打破戶籍限制,打通農民工子女入學的“綠色通道”;政府應政策鼓勵民營企業或私人創辦民工子弟學校。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0%,農村留守兒童所佔比例相對較大。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民族下一代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我們應該責無旁貸的行動起來,關心、關愛和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守護他們每一顆成長的心,為了國家的未來和明天,共同營造一個幸福、安康、和諧的社會。

留守情況報告9

我校在校兒童202人,其中留守兒童55人,佔27%。留守兒童中,雙親外出務工的27人,佔留守兒童總數的49%。留守兒童55人中,品學皆優的12人,佔21 %,品行較差的43人,佔78 %。根據上級通知,現將我校開展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情況自查如下:

一、我校留守兒童現狀分析:

我校留守兒童,由於父母一方(父母離異)或雙方外出務工,由母親管護(父母離異的,多數由父親管護),或由爺爺、婆婆管護,被親戚管護。他們缺少父愛或母愛,寄人籬下,缺乏親情和健全家庭關愛,生活上、情感上、學習上、品行上,與其他家庭健全兒童存在很大差別。表現在,飲食上飽一頓,飢一頓;穿戴不整潔,衣、褲、鞋、襪髒,長髮、指甲長,手、腳、臉不乾淨;性格上膽小、怯懦、孤僻、固執、自卑,他們最不愛聽別人叫他“留守兒童”;學習上缺乏自覺性,興趣性不強;行為成長上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面對留守兒童的現狀,學校保證了他們在不輟學的前提下,接受完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成長,為繼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作為學校、教師近年來加強了留守兒童的管教幫扶工作。

二、學校開展的主要工作:

1、建立了留守兒童管理檔案。我校每學期開學報名時都詳細調查了留守兒童的相關資料,在全國中國小電子學籍資訊管理中都做了標識,及時全面的掌握了留守兒童的資訊。

2、建立了留守兒童相關的'安全、衛生管理、保學控輟等相關制度。

3、加強了幫扶、教育。要求班主任老師留守兒童摸清底子,做到心中有數,工作有的放矢。留守兒童可以說是一個變數,在一年級時是個留守兒童,而進入二年級不一定是留守兒童了。在某個年級的第一學期是個留守兒童,而進入第二學期他不一定還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品行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我們做工作的程式,也是在不斷進化的。第一學期他是個學困生、問題生,但第二學期,他就不一定是個學困生或問題生了。由此,學校在每學期初對各班留守兒童數量及學習品行狀況進行統計,進行分析。依此基礎制定出留守兒童管教幫扶工作計劃,選擇有效工作措施。

4、定期召開了(每學期兩次)留守兒童監護人會議,共同研究學校、家庭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大計,明確學校、監護人的管教責任,協手做好留守兒童的教管工作。

5、全面召開了留守兒童談心交流會。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監護情況、學習情況,心裡想的什麼,希望學校、教師如何對待他們。掌握了留守兒童的實情,可調整管教幫扶措施,制定一人一項管教措施。

6、為留守兒童辦好事。為留守提供安全營養的早餐,保證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積極努力辦好學校食堂,解決好留守兒童吃飯、飲水問題。組織幫扶小組,輔導留守兒童的學習,讓留守兒童參與到學生大家庭中,找玩伴、交朋友,調整性格。組織教師獻愛心活動,解決這些留守兒童穿衣(鞋)戴帽、學習用品不足等生活問題。

7、發揮了少先隊的職能作用。學校每學期把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政教處、少先隊的一箇中心工作,做到學期初有計劃、有措施,學期中有活動、有成效,學期末有總結。政教處、少先隊每學期開展了多彩的活動上,讓留守兒童感到了舒心,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開展了感恩教育活動,讓他們知道“社會、學校人人關心我,我為他人做什麼”。把他們融入到社會大家庭中,培養健全的人格。

8、聯絡社會組織,村組機構,共同做好了留守兒童的工作。我們無權要求社會組織、黨政機構怎麼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幫扶工作(儘管他們有這個責任),但我們學校經常主動跟他們聯絡,協商留守兒童的工作。希望他們從社會教育、家庭扶貧、督促監護人按時送留守兒童入學返校、社會安定上為學校創造好社會環境,做好留守兒童的外圍工作。三結合教育網路,最主要的一面當然是學校教育。我們只有主動出擊,在監護人(家庭)和社會組織、黨政機構的積極配合下,我們才能完成這個使命——不讓留守兒童輟學,沒有留守兒童的犯罪記錄(上級督導機構的評估指標)。

9、加強了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要擔負起留守兒童管教幫扶的直接責任。學校要求班主任摸清班內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這個工作在開學報名註冊時進行。報名註冊時,問清每個學生的父母在家情況、監護人情況、聯絡方式,把它們記錄在冊。從學生成長記本(也就是《素質報告單》)掌握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品行表現情況,把這些學情班情作為制訂班務工作計劃的依據。組建幫教幫扶小組,開展教育活動。學校要求班主任要做到五多:多問。即,問衣食住行、身體狀況、學習狀況、品行狀況、監護人家庭情況。多動手。即,見低年級留守兒童來校未洗臉,可給洗洗臉,擦擦手;見頭髮亂辨子散,可給予梳理梳理;見指甲長了,可給予剪剪;見學生衣服釦子掉了,可給予釘釘;見學生鞋帶散了,可給予繫系;作業本課本散了,可給予釘釘;帽子戴得不正、紅領巾系的不牢等等,都可以給予整理整理,關懷在細微些小處。

多檢查。即,每天檢查按時到校情況、缺席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班級活動任務完成情況、小組活動情況。多彙報、多聯絡。班主任每學期向學校領導彙報反映班級留守兒童工作應在二至三次,爭取學校對班級工作的支援。每學期同政教處、少先隊、後勤組協商共同做好留守兒童工作至少二次,這樣可以達到工作內容和措施互相溝通和協調。多走訪。主要走訪監護人。現在雖然社會資訊很發達,有事一個電話或一個簡訊可以解決,但它必竟還有侷限性。班主任每學期在有選擇的基礎上,上門走訪三分之一的監護人。將監護人本人、家庭的資訊掌握清楚,對留守兒童在家中、上學路途的資訊瞭解全面、真實。教師上門家訪對家長(監護人)產生的影響,是打電話不可比擬的。當然教師家訪不是上門告學生的狀,告狀式的家訪是教育工作的失敗。一個班主任如果做好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幫扶工作,這個班一定班風正、學風濃,是學校的一個好班。

三、工作不足:

1、留守兒童相關制度不完善。

2、家校聯動工作有待加強,學校教育得到家長的協助不夠力度,留守兒童思想行為差、學習差成為學校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困難。

留守兒童的關愛和教育成為農村教育的重要問題,我校加大力度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愛工作,為推進教育質量的提高,解決農村教育困難,做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工作。

留守情況報告10

我校《留守兒童學業不良常見表現及教育對策的研究》是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重點課題《中國小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子課題,20xx年九月立項。實驗研究已進行一年,現自查如下:

我們於20xx年6月制定了課題實驗方案,後又根據評審組評審意見對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闡釋了課題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背景,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成立了課題實驗領導小組。之後,召開了課題組全體成員參加的課題會,明確了任務,採取分階段、循序漸進的策略,課題研究有序展開。

1、課題的準備

實驗的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確定研究課題,制訂實驗方案,成立課題組,明確職責分工和進行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其中,實驗教師的學習培訓是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1)組建課題組

成立由校長室、教科室和實驗教師組成的課題組。校長負責對課題研究的協調,教科室負責教師的培訓、課程的組織落實、課題的管理,實驗教師具體負責各自班級的實驗工作。

(2)教師學習培訓

首先,課題立項後,我們召開了課題組實驗工作專題會議,向實驗教師宣講實驗方案,使教師對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方法、步驟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數。二是採取集中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育理論的學習培訓,向教師推薦相關學習資料,為課題研究的開展打下理論基礎,做好技術上的準備。

2、課題的實施過程

第二階段為課題研究初步實施階段,從本階段開始,研究進入實踐操作階段。

(1)資料準備。實施之前,我們首先進行了相關的資料

準備,包括我校所有留守兒童的相關資料,為實驗過程中進行對比分析做準備。

(2)會議動員。9月底,專門召開了一次實驗動員會,就實驗的開展做了佈置並相互交換意見,統一認識,以利於實驗的開展。

(3)課例研討。通過開設研究課進行實驗研討,分別於10月、11月、12月份各進行了一次研究課,實驗教師通過互助研討,及時發現研究中的問題,吸取他人經驗,改進自身不足,對實驗工作起到了有效的推進作用。

(5)經驗交流。20xx年1月份我們舉行了實驗人員的專題交流,實驗教師通過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6)檢測分析。進行了問卷調查對比分析,學生學習水平測評對比分析,學習成績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7)積累資料。一年的實驗,我們積累了諸如實驗課例、實驗論文、資料資料等實驗資源,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實驗工作積累了經驗。

(8)階段總結。課題組於20xx年二月初進行了階段性實驗總結,總結經驗,查詢不足,為下一階段的實驗工作做準備。

通過本階段的實驗研究,我們逐步理清了實驗思路,初步形成了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一些經驗,實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課題實驗成果

1、建立了課題研究檔案,積累了諸如實驗課例、教學論文,實驗資料,為後續實驗打下基礎。

2、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並根據實際情況隨時修改。

課題實驗的基本經驗

1、留守兒童通過實驗教師的教育,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

2、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教師的不斷學習是開展好實驗的保證。開展實驗研究要求教師具有全面、深厚的知識底蘊,需要集教師的集體智慧,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初步實驗階段,我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很粗糙,在各項具體內容的研

究上還不夠深入,這是我們下一階段要認真考慮的主要問題,把實驗研究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

2、教師各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加強培訓,提高教師實施的能力還是今後工作中的關鍵問題。

根據《中國青年報》在《他們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害的人》的報道中說,湖南省漣源市荷塘鎮遭遇一場特大洪災,12名兒童死亡,其中11個“留守兒童”。據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他們雖然隅居農村看似與我們毫不相干,可是誰又能無視他們的存在和將來對社會的影響?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也息息相關。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群“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裡打工拼命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裡,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裡,留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為了生活或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的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輕易的離開城市,就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去的雙重矛盾中,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他們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裡缺陷,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孩子是未來、是希望,中國不能無視他們的存在。他們關乎整個農村教育和社會進步,魯迅曾發出“救救孩子”呼聲,現在是該“救救”留守兒童的時候了。

河南省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在暑假期間,對河南省18個地區的1000名(6—14週歲)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問卷調查。眾所周知,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河南也逐漸成為第一勞務輸出大省。全省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約有3500萬人,外出務工半年以上人員達到1557萬人,從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為河南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受戶籍、經濟、居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的子女大多在家鄉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撫養的“單親家庭”裡或由祖父母、親戚朋友代為撫養。有的孩子甚至獨自留在家中,從而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河南農村14週歲以下留守兒童242.75萬人佔全國留守兒童總人數的10%。

下面是我們調查所得的資料,希望能給我們的決

策者提供一些參考:

很少與父母聯絡的23.9%

認為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錯事被批評時當面頂撞的8.4%

拉幫結派、打架鬥毆的12.3%

在學校裡基本上沒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覺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學習上聽老師的話,很刻苦的25.3%

覺得身邊得人不太關心自己的49.1%

總是害怕被身邊人欺負34.7%

覺得社會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從以上統計狀況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愛,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而有資料顯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裡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及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正在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親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學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監管缺位是產生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學校聯手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措施。

農村留守兒童群體是我國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所帶來的附屬產物。由於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保障不健全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加上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留守兒童往往在心理上產生一種不適應感,嚴重的則會導致心理畸形發展並在行為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失範和越軌現象,出現一定的“留守兒童綜合症”。

全國留守兒童2300萬,它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根據某調研結果顯示: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且表現為隱性,不容易發現但影響深遠。主要表現如下:

一、性格柔弱內向。留守兒童年齡幼小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儘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是與父母親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願與人交流,性格內向。在調查中發現,有21.1%的外出務工父母一個星期左右和孩子聯絡一次,34.1%的一個月聯絡一次或很少聯絡。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這種長期

的父母分離導致孩子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二、自卑心理障礙。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就好像失去了堅強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據調查,僅有15%的孩子能夠自覺學習,大多數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學習。還有不少孩子上網成癮,荒廢學業,義務教育沒有完成就流落社會。

三、寂寞無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裡感到空落,感到寂寞,進而產生心理騷動和抑鬱等問題。一位九年級的女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媽媽,你知道嗎?自從你和爸爸還有弟弟走後,我一個人在家裡由多麼的寂寞,有多麼的傷心。自從你們走了以後,我幾乎沒有笑過,多麼懷念以前我們在一起的時光。”這種寂寞的心理必然導致精神上的空虛,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對老師,臨時監護人的管教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調查顯示,54%的留守兒童和他們的臨時監護人有矛盾,其中15%經常有。53%的留守兒童表示學習上遇到困難感到無助。39%的留守兒童表示曾經受到同學的欺負。

五、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數孩子不理解父母,認為家裡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後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對於孩子們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年齡越小,問題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呢?

首先,監護的“盲區”。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43.5%,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照顧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隔代教育顯然力不從心。把孩子託付給親戚朋友如叔嬸、姑舅或朋友監管的約佔留守兒童的4.7%。主要特點: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學業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次之,而較少關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農村國小留守兒童教育關愛情況自查報告三:

xx國小創辦於20xx年8月,是經市縣教育局批准的一所新型獨資民辦寄宿制國小,在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深入貫徹省、市、區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要求,切實改善了我校留守兒童的生活發展狀況,促進了我校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初步解除了外出務工家長的後顧之憂。現就將我校關愛留守兒童各項工作彙報一下:

一、留守兒童現狀

1、20xx年秋季全校共有學生1047人,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兒童”有267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25.5%,其中在校全託的有61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5.83%,與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在一起生活的有179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17.1%,與其他親屬在一起生活的有27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2.58%;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兒童”有220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21.01%(這裡有一部分是由於父母離異),其中只與媽媽生活在一起的有164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15.66%,只與爸爸生活在一起的有56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5.35%;全校留守兒童共487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46.51%,這些留守兒童大部分來自各鄉鎮,父母一般都在外地打工。

2、留守兒童父母打工情況分析。(其中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在外打工的389人,佔留守兒童總人數的80%,其中父親外出打工的280人,佔外出打工人數的26.74%,母親外出打工的109人,佔外出打工人數的10.41%)

3、打工父母回家頻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有105人,佔27%,一年回家1——2次的有284人,佔73%,一般在家停留時間較短。

4、留守兒童生活情況分析。從全校的總體情況來看,有78%的留守兒童寄宿或全託,有一部分留守學生認為現在的生活“很好”,大部分的留守學生認為“一般”,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認為現在的生活“不好”。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突出問題

由於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於家務與農活,與孩子溝通、交流較少,疏於對孩子的關愛,更談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行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問題較同齡兒童要多,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成績不好。一是由於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照顧不到孩子的學習;二是臨時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或沒有這個意識,重養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根據楚源國小18個教學班班主任提供的留守兒童相關資料以及20xx年下學期9月份月考成績表可以看出,這487名留守兒童36%成績較差,30%成績中等偏下,僅有20%成績比較優秀(成績居班級前20名)。老師們也一致認為,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完成家庭作業方面有明顯差別,父母在家的孩子,作業完成得比較及時、認真;父母不在家的,作業經常拖欠,甚至還會出現抄襲、不寫的情況。但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著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秀品質,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成績優異,各方面表現良好。

2、行為習慣較差。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半數以上,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

生活沒有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沒有精力監護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不講衛生、挑食挑穿;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管理,說謊騙人,罵人、打架的現象時有發生。對留守兒童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三、關愛留守兒童所做的工作

1、召開家長會,加強與監護人的溝通

每學期開學初,學校以班為單位召開家長會,會上除了向家長彙報學校的工作情況,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長了解學生的監護情況。有的學習無人管理,出現疑難問題缺乏指導;有的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緒波動大;有的行為習慣差,常有違紀現象。為切實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學校大家庭,我們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之家”,實施了“關愛留守兒童工程”。

2、建立健全家校聯絡制度,切實關愛留守兒童

要求班主任老師期初、期中、期末到留守兒童家中進行家訪,瞭解留守兒童在家的情況。爸媽、爺爺、奶奶過生日時,老師指導留守兒童給家長打一次生日祝福電話,增強他們與家長的情感交流。老師每月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溝通一次,告知他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狀況。通過家訪活動、校訊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科學育兒、科學監護孩子的教育,提高他們教育孩子的水平。

3、開展留守兒童“綠色環保”秋遊、野炊等活動

為了體現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消除他們在校的孤獨感,學校每年組織留守兒童外出活動,如遊覽紅旗水庫、桃源洞、爬鼎山、野炊等,讓他們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讓外出務工的家長放心。

4、手拉手共成長,關愛農村國小留守兒童

為進一步豐富我校留守兒童的活動內容,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與生活狀況,培養學生關心愛護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傳統美德,我校不定期地組織留守兒童與鄉鎮農村學校的留守兒童之間開展“手拉手、同成長”活動。

四、關愛留守兒童的思考與建議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普遍問題,而且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由於這一特殊群體正在擴大,問題正在凸顯,因此,我們認為必須從法律上、制度上整體地把這些問題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1、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肩負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責任。父

母迫於生計離開家鄉外出打工,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但不能耽誤孩子的教育,富裕了經濟,影響了孩子,是得不償失的。一個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時外出,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就近打工兼照料孩子。有條件的父母要把孩子帶在身邊。把孩子留在家的父母,要經常探視孩子,多與孩子聯絡,勤於與孩子溝通,把教育內容融入其中,隨時解決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問題,多鼓勵、多賞識。讓孩子心情舒暢,快樂成長。家長應主動與孩子的任課老師、班主任加強聯絡和溝通。家長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

2、學校要加強管理,傾注關愛。學校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作為一項主要工作內容,常抓不懈。學校和老師應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注、鼓勵、幫助。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應把愛放在中心位置。教師應與留守兒童交朋友,多關心、愛護、照顧、理解他們。在安全上,學校要開設安全教育課;在生活上,要無微不至,儘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要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要多給予指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班裡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對於一些留守學生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在校內外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要及時處理,耐心地進行說服和教育;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相互溝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總之,留守學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關注。學校更應該站在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政治高度,紮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學校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留守情況報告11

摘要:

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作為子女的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成為兒童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所謂“留守兒童”即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16歲以下(包括16歲)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父母親其中一方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正文: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留守兒童群體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頻頻引起社會各界側目,讓人們覺得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呵護!

據資料顯示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獲得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教育,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為此,應學校號召,為了正確認識國情、深入瞭解社會、提高自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借暑假機會進行社會實踐,由於家住農村,外出務工的農民較多,本著學校要求的“就近原則”,他們留守在家的子女自然而然地成為我此次社會實踐的物件。經過幾天時間的構思、收集整理資料、制定調查問卷等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後,帶著一份好奇和幾許期待踏上了漫長的家訪之路,在有關村領導的大力支援下、在村民們的熱情幫助和極力配合下,我走訪了我村共28個組(據村委介紹我村除去統徵人口目前總共28個組)的社員,對符合條件的目前未外出的留守兒童(因為有幾位家長已帶著孩子外出,家中空無一人)的心理情況進行了調查,共收集到50份有效調查問卷(附後),並獲得了一系列資料和一些情況。

根據資料顯示:截至調查日期,有8位孩子的父親外出務工、4位孩子的母親外出務工、39位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其中包括父母離異者)。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大多由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並且大多數都是在嬰幼兒期或者還屬學齡前兒童時都已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跟隨年邁的老人一起生活。另外雖然有部分幸運的孩子是由自己的父親或母親親自照顧,但是由於不能同時擁有父母雙重的愛,心中難免不舒坦,再加上外出的家長在外打工所持續的時間不等,短的至少已有半年左右的時間,最長的已有長達16年之久。家訪過程中,我還了解到部分家長由於心繫賺錢,已持續有好幾年不曾回家探望家中的兒女。讓原本就渴望他們關愛的孩子們一次次的化希望與盼望為失望,一次次的由興奮與激動變為深感無助,一次次的覺得他們的父母已然不再愛他們、已然將他們深深遺忘。讓那幼小的心靈倍受打擊,留下無言的傷痛,並且傷痛在無形中擴散,擴散得肆無忌憚!再看到同齡夥伴可以無憂無慮地同時擁有父母親雙重的關愛,可以時刻承歡父母膝下,那早就傷痕累累的小小心靈難免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扭曲。通常通過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孩子日常行為粗暴蠻橫、髒話連篇、易於發怒、脾氣多而暴躁、易衝動、怒則打人摔東西;有的孩子故意與家長逆反或者經常沉默寡言、不合群、膽小,敷衍了事、馬馬虎虎;有的孩子由於渴望更多的關愛,喜歡藉故向別人撒嬌,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注;有的孩子由於年齡太小就離開父母或不得不與其中一方分離,誤以為是他們不愛自己,於是在家中就一味的對家長撒謊,藉故索要更多的物質和金錢、鋪張浪費,或者貪玩厭學、學習成績一度較差以此來報復那離他們而去的父母……孩子們的表現千奇百怪、不勝列舉,無不以自己的方式向社會、向父母控訴著自己孤獨無助和對父母雙重呵護的渴望!

也許你會認為他們的表現很令人心寒,辜負了父母殷切的希望,但換個角度試想:他們有這些表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何原因造成了他們的叛逆呢?是缺失了父母的雙重的愛,是社會對他們的關心不夠,是命運對他們不公,導致他們淪為受人“歧視”的'農村留守兒童,導致他們從小就遠離父母的教育和憐愛。

據此次家訪瞭解,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的家庭,留守在農村家裡的不是年老體弱的老者,就是文化水平很低無法擔負起管理教育孩子責任婦孺。不少老人溺愛孩子,親友疏於管理,婦孺不懂言傳身教,身心正值成長關鍵時期的孩子們卻缺乏良好的受教育氛圍,長期處於無人管束的狀態。這類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出現上述那些表現也是必然的,他們不合群的孤僻性格正是缺乏關愛、自尊受損的最有力的表現,他們的“小皇帝”、“小公主”脾氣是老人一味溺愛的最好見證。這一切不都是因為缺少了適當的教育以及監護人對孩子適時管理所造成的嗎?

留守兒童在生活、學業、人格等方面出現的不同程度的問題顯示了他們的基本權利和要求得不到滿足。這不僅涉及到農民工的切身利益,更嚴重的影響到我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直接制約著我國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和現代化程序,尤其不利於社會穩定和公正、和諧社會的實現,亟需社會共同的關注才能全面控制、逐步解決。

由於我曾經也是一名留守兒童,對於他們的心情我相當理解。記得當時迫於生計,在我五歲那年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把我留給年邁的爺爺照顧。爸爸媽媽在家時,我寫作業遇到了難題,可以問他們,然而他們離開後,作業上遇到問題問爺爺,他根本不懂,我只好空著,等到第二天到校問老師,雖然老師不厭其煩地給我講,雖然老師很關心我,但是在生活上我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衣服經常是分不出顏色———髒兮兮的,不是我太調皮不愛乾淨,而是爺爺忙於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我的生活,而自己又太小,沒有能力自己洗;感情上,也是無所依靠,時常因為別人的幾句嘲笑而在夜裡暗自抽泣。那時的我多麼希望父母能在身邊啊,就算沒有肉吃、沒有新衣,我也很滿足很快樂……如今走訪過這麼多孩子,經過和他們聊天發覺他們此時的心情和我當初的相差無幾,而他們的父母為了“錢途”毅然選擇背井離鄉、毅然選擇將他們“拋棄”在家鄉,給予他們的就只有每月按時寄回的零用錢和偶爾的一次回家探視。試問如果每個孩子的家長都如此,那我們的下一代還有希望嗎?我國的明天將如何呢?社會的穩定、公正、和諧還真的指日可待麼?

面對“祖國花朵”的上述一系列情況,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是否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麼呢?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走訪他們的監護人,帶給他們適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教育方式;我們可以走訪他們就讀的學校,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懷,帶給他們一些書本、文具等物品,也帶給他們知識、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帶給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未來的憧憬,激勵他們不斷進取、努力奮鬥,同時也把他們的堅強與微笑帶回我們的校園;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具有一份社會社會責任感,對那些留守在農村的兒童的成長多一份關心,努力保護好中國的“脈搏”以促進華夏民族的不斷髮展!

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走訪了這些留守兒童及其“代理家長”,感覺自己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暗自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決不讓自己的子代成為留守兒童,同時也為回報社會對我們留守兒童的關愛之情!

在此,我衷心地感謝村的相關領導人的支援與指導,感謝全村廣大社員的熱情幫助與積極配合,祝願您們生活愉悅、閤家歡樂!

留守情況報告12

xx年9月,市婦聯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等形式對全市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瞭解,現將整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現有農村留守兒童94000多名,佔全市14週歲以下兒童總數的29.8%,xx年以來,市婦聯與市關工委聯合充分整合社會資源,以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為抓手,為留守兒童創造優良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一)硬體建設情況

據統計,全市共建留守兒童之家示範點48個(見附件),其中市級示範點30個,縣區級示範點18個,依託學校建設的28個,依託村室建設的20個,共配備書籍58600多冊,液晶電視26臺,電腦3臺,各點均配備有書櫃、桌椅。直接受益留守兒童6928名。

(二)制度建設情況

目前,每個留守兒童之家均制訂了留守兒童之家管理辦法,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了生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活動制度,成立了“讀書學習組”、“心靈呵護組”、“開展活動組”等組織,並製作成版面上牆,室內均佈置了童心童趣、溫馨活潑的氛圍,吸納了“五老”骨幹、學校老師、村婦代會擔任管理員,平時放學、週六週日和節假日定期開放。

(三)作用發揮情況: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之家整體作用發揮較好,具體體現在:

一是溫暖了留守兒童的幼小心靈。各留守兒童之家通過開展“城鄉國小手拉手”、“母親節感恩教育”等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愛;以寫親情信、打親情電話、視訊交流等方式,為家長、監護人與留守兒童開展對話與交流搭建平臺,增進親情感情。二是豐富了留守兒童的課外生活。各留守兒童之家均通過組織孩子們開展課外閱讀、科普講座、文體娛樂、觀看電視等常規活動豐富孩子們課餘生活,有效填補了留守兒家庭教育缺失的空白。三是享用了更多教育資源。各級婦聯協同有關部門通過開展“愛心父母”結對幫扶、城鄉學校結對互動、積極實施愛心救助工程,讓留守兒童享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

(四)試點區培育情況。xx年底,全國婦聯開展了全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為期一年(xx.12—xx.11月)在全國確定了26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市、縣、區。在市區婦聯的積極努力下,源匯區成為全省兩個試點其中之一。為打造培育試點,市婦聯指導源匯區制定出臺了《源匯區開展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機構,建立了黨政領導、組織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並著力加強網路、陣地、隊伍三大關愛服務體系建設。目前,正在迎接全國婦聯的檢查驗收。

二、存在問題

(一)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覆蓋面窄,受益人群有限。目前,全市留守兒童近10萬人,目前僅建48所,留守兒童之家受益人群只有近7000人,受益人群比例不足7%;全市582所農村中國小中目前只有28所學校建有留守兒童之家,覆蓋比例僅有4.8%,更多的留守兒童並沒有享受到社會的關愛。

(二)留守兒童之家佈局不盡合理,影響作用發揮。全市48個留守兒童之家依託學校建的有28個,依託村居建的有20個,調查發現,建在學校的要比建在村室的作用發揮更好,建在村室的留守兒童之家大多由村婦女主任兼管,但由於村婦女主任身兼多職,往往沒有時間和精力管理維護留守兒童之家,開放時間也不能保證,導致個別村居建留守兒童之家存在書籍丟失、器材毀壞現象。

(三)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標準不高,管理不規範。調查顯示,大多留守兒童之家沒有配備電話、電腦等設施,不能滿足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聯絡的需求;由於資金問題,一些留守兒童之家書籍數量配備不足。各留守兒童之家雖在建立時都制訂了管理制度,配備了管理人員,但由於缺乏有效的領導、監督、管理,導致一些留守兒童之家制度形同虛設,部分留守兒童之家損毀嚴重。調查發現,全市共有10個留守兒童之家損毀,其中市級點2個,臨潁縣13家縣級留守兒童之家示範點8家損毀,管理問題不容樂觀。

(四)缺乏專業輔導老師,不能有效解決留守兒童存在問題。建在村室的留守兒童之家大多由村婦女主任兼管,開展活動大多依託村“五老”骨幹和村幹部,他們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科學的教育指導方法,只能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和教育引導,在精神和道德上關注的少;而學校具有心理諮詢等資歷的專業老師屈指可數,一線兼職心理輔導教師普遍缺乏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對留守兒童各個年齡段出現的學習、生活、心理等問題不能給予有效解決。調查發現,上網成癮、吸菸、酗酒、打架鬥毆的多是留守兒童,如何科學引導、正確處理各個年齡段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顯得尤為必要。

三、他山之石

為使我市留守兒童之家發揮良好作用,我們通過電話諮詢、網上查詢等方式對其他地市的.先進經驗和做法進行了梳理,以供參考:

(一)政府主導,專案化運作型。安徽省將建設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納入政府民生工程,財政設立6000萬元專項經費,用三年時間依託農村中國小校,建設2萬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為每個留守兒童之家配備3000元的電視、電話、電腦等裝置設施。教育主管部門成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單位,負責專案建設和管理,開展業務指導,強化日常監管,制定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工作考核辦法,明確檢查考核的內容和方法。並將此項工作列為對縣級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和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年度目標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檢查考核結果在全省進行通報,並作為獎勵的依據之一。這種形式的運作覆蓋面廣,受益留守兒童多,有利於大規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二)民營帶動,市場化運作型。安徽省歙縣育鴻留守兒童學校,是一所由私人投資在縣城建辦的民營學校,主要接收物件為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兒童。學校裝置主要以私人投入為主,當地縣婦聯、教育局投入少量文體器材,多為全國兒基會、省婦聯配送。配備有老師進行作業輔導和書畫、音樂等課程培訓。歙縣被聯合國兒基會和國務院婦兒工委辦確定為全國留守兒童社會干預試點縣。這種方式覆蓋面有限,有利於解決留守兒童較為集中地區的問題。

(三)多方協同,家校關愛型。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中心國小農村留守兒童託管中心專案,是由省發改委支援資金40萬元,縣財政配套50萬元,社會各界捐助20萬元,為廣大留守兒童提供學習、活動、生活(住宿、就餐)綜合服務,中心的留守兒童實行完全寄宿制,每兩週回一次家,平時上學和週末回家均由託管中心負責接送。

(四)依託基層,新社群管理型。開封市通許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有6萬多名農村留守兒童。作為加強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許縣依託新型社群建設,採取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縣鄉及各有關部門都拿出相應資金,企業出資冠名,企事業單位援建的方式建立留守兒童“愛心家園”。目前已經建設了66個,該縣力爭3年內在全縣300個行政村實現愛心家園全覆蓋。

四、具體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各方面來齊抓共管。實踐證明,創辦留守兒童之家是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依託農村中國小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是發揮好“家”的作用的較好選擇。因此,建議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教育主管、部門協同的社會化工作機制,利用三年時間,依託農村中國小建設留守兒童之家,力爭到xx末,基本實現對留守兒童的全覆蓋。

(一)明確責任。目前的留守兒童之家由市關工委、市婦聯聯合社會力量籌資建設,政府尚未介入,建議黨委政府把建設留守兒童之家、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成立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相關檔案,列入政府考核目標,設立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專項資金,為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提供組織和資金保障;教育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和管理,按規劃有序推進留守兒童之家建設,開展業務指導,強化日常監管,狠抓工作落實;各級關工委、婦聯要廣泛發動、精心組織“五老”隊伍、愛心媽媽、巾幗志願者,積極投入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擔任留守兒童之家的臨時父母、兼職教師和知心朋友。

(二)建設方案。結合我市實際,借鑑先進地市的成功經驗做法,現提出如下三種建設方案。方案一:政府主導型。將留守兒童之家納入教育類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撥付專項資金,各縣區撥付配套資金,依託全市農村中國小校進行建設,首批在農村寄宿制學校建立。教育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和管理,制定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標準,提出圖書、報刊、文體器材等設施的配備數量,保證各點均按標準和要求建設到位。方案二:設立基金型。政府拿出部分資金作為留守兒童建設啟動資金,由慈善總會牽總,關工委、婦聯參與,廣泛募集資金,通過協調愛心企業冠名、企事業單位募捐、愛心人士捐助等形式設立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專項基金,資金全部用於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方案三:新型社群型。依託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列入縣鄉政府工作目標任務中,在已建或在建新型社群中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建在新社群的留守兒童之家由縣區婦聯統一管理。

(三)加強管理。要建管並重。一是納入目標考核。將留守兒童之家工作納入縣區政府目標考核、縣區教育主管部門目標考核,並制定統一的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管理辦法,由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各學校留守兒童之家的監督考核。二是建立激勵機制。由關工委、慈善總會、婦聯共同組成聯合督導組,對留守兒童之家的建設管理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獎優懲劣,每年“六一”期間對錶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予以隆重表彰。

留守情況報告13

近年來,xx國小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下,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相關檔案要求,現將我校對關愛農村國小留守兒童工作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領導機制及制度建設情況

1、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構建了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路;以鄉村組織為主體的的管護網路;以教職工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路;以政法部門為主體的社會呵護網路;爭取公安、交通、村(居)委會等各部門的大力支援,協同配合,搞好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

2、完善了工作制度,規範了日常管理。建立和執行包保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實現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按照上級主管部門出臺的相關檔案精神,制定了《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制度》、《留守兒童生活管理制度》、《留守兒童活動開展制度》、《留守兒童家長聯絡制度》、《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留守兒童心理諮詢活動制度》等六項工作制度,建立並實行了有效的督查、考核制度,不定期對相關工作進行督查,並記錄在案,納入到年終考核當中。

二、基礎條件

1、建有留守兒童親情互動場所---春暉活動室,室內佈置溫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檔案資料櫃並分班級存放本校留守學生檔案。室內配備三臺電腦供留守兒童和在外務工的父母視訊聯絡,讓“春暉活動室”成為留守兒童的心靈驛站。

2、校內設有專門的關愛工程宣傳欄,有關愛留守兒童的宣傳板報。

3、學校有供留守孩子活動的體育器材;供孩子們閱讀的書刊雜誌,定期開放。

三、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臺和落實情況

1、制定了系統的實施辦法。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xx國小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實施方案》,嚴格按照實施辦法進行專案建設,保障春暉之家硬體設施完好,並有計劃地進行升級,客觀上保證了各項上工作的開展。

2、制定了建設和管理辦法。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春暉之家建設和管理辦法,並嚴格按照建設和管理辦法層層落實,進行內部建設。

3、制定了考核辦法。制定了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管理考核辦法,根據分工和個人的工作完成情況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各項成效納入教師的'年終考核當中,進一步加大了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力度。

四、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及完成情況

年初制定了留守兒童之家的年度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並把全年任務進行科學分解,有計劃、分步驟地實現工作目標,使我校的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日趨完善。

五、隊伍建設

1、學校配有專人負責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具體對關愛工作進行指導和管理。

2、邀請村組幹部、學生家長定期對學校的日常管理、周邊環境等進行監督,並聘請派出所民警定期為留守孩子辦法制講座。

3、建立結對幫扶制度。一是組織教師與“留守孩”結成對子,做孩子們的代理爸爸或代理媽媽,並加強個別輔導,實行全程跟蹤教育。二是組織同齡優秀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開展生活、學習互動互幫活動。

六、教育管理

1、檔案上要求的“346”規範化管理工作落實的較好。代理爸爸(媽媽)能常與留守孩子談心;大隊部定期開展對留守兒童關愛方面的活動,比如和留守娃一起過傳統節日;班級中對留守娃的關注也很到位,比如為留守娃們過生日;代理爸爸(媽媽)孩子們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做得很好,常作一些警示教育。

2、學校開通了知心姐姐QQ聊天(2456988860),對留守孩子進行心理輔導、為孩子們解決學習上、生活上、思想上等遇到的困難。

3、學校、班級都建有留守兒童檔案,對他們的家庭情況、思想表現、學習成績、日常行為、現監護人及其父母的去向、聯絡方式等進行全面掌握。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依託春暉之家,積極開展思想品德培育、健康文化薰陶、體質體能鍛鍊、社會實踐活動、心理健康疏導等系列活動,有效提高了留守兒童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能力。

七、工作創新情況

認真貫徹上級主管部門的各項規定,以此為起點,力求在軟硬體建設、日常管理、活動開展、資料建設等方面推陳出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八、存在問題和今後的工作方向

通過自查,我們也發現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方面的一些不足:一是硬體設施建設投入仍然不足,致使留守兒童活動開展受到了很大侷限;二是爭取到的社會關愛專案太少,使留守兒童的關愛範圍仍然固守在校園內;三是關愛活動開展的形式仍顯單調,不能跟上日益發展社會和文化需求。

為了使我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更顯成效,更具特色,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多爭取社會支援,擴大工作平臺;創新工作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將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做得更深、更細、更好、更實。

留守情況報告14

全面提高婦女創業就業能力,充分發揮婦女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半邊天”作用,是沭陽縣婦聯的一項長期重點工作。近年來,該縣婦聯以提升婦女勞動技能為抓手,積極探索新時期行之有效的運作方式,以充分調動婦女投身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

為進一步掌握全縣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現狀及需求,該縣婦聯深入張圩鄉採取摸底調查、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該鄉留守婦女創業就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促進該鄉留守婦女創業就業,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一、張圩鄉留守婦女整體情況和基本特徵

本文留守婦女指的是年齡在20歲到60歲之間,丈夫外出後單獨或與其他家庭成員居住在戶籍地的婦女。張圩鄉有留守婦女2175人,佔全鄉婦女總數的23%,其中,就業婦女957人,佔留守婦女總人數的44%,自主創業就業的婦女174人,僅佔留守婦女總人數的8%。

1、從年齡結構看:張圩鄉留守婦女中,20—30歲婦女有102人;31—40歲727人;41—50歲926人;51—60歲420人。調查結果顯示,留守婦女相對集中的年齡段是31至50歲。

2、從受教育情況看:留守婦女國小文化程度以下720人;國中文化程度1398人;中專以上文化程度57人。資料顯示,留守婦女整體受教育水平偏低。其中,年齡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年齡越輕,受教育水平相對較高。

3、從從事的行業看:留守婦女中從事工廠和環衛的佔總人數的63%,從事美容、酒店服務的佔29%,經營個體或企業(自主創業就業)的`僅佔8 %。

4、從留守原因看:大多數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照顧家庭、撫育孩子、照料農業生產。具體而言,30歲以下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照顧孩子;31—50歲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要照顧日益年邁的父母和撫育正在成長的孩子;50歲以上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喪失了外出務工的年齡及技能優勢。

二、農村留守婦女創業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1、創業就業形勢嚴峻,資訊渠道不暢通。在農村很多工廠的工作負荷量較大,在招工時偏向於男性;而勞動強度較小的製衣廠因工作需要,等更傾向招聘年齡35週歲以下女性,導致年長婦女就業較難。相關法律中雖然規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就業擇業權利,但一些工廠在招聘時考慮到自己的本身利益,招聘物件側重於男性,從而使婦女就業歧視依然存在,就業壓力更加突出。於此同時,創業就業資訊渠道不暢,錯失良機。不少女性有著創業的願望,但不知道該選擇什麼專案、怎麼創業。有的雖有好的創業意圖,但對市場需求不甚瞭解,不敢投資。

2、文化素質偏低束縛了婦女創業就業。在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就業婦女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57人,僅佔留守婦女總人數的2%。素質偏低,從而決定了婦女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大部分農村婦女文化程度較低和技能單一,被“致富無門路、增收無技術、生產經營無人助”的情況所困擾,只能從事勞動收入低,勞動強度大的簡單體力勞動。一部分創業婦女,年齡大和文化水平低,影響了她們的創業熱情,即使想創業,所投資的專案仍在傳統專案上做文章,其投資專案規模小、缺乏科技含量,不具備高、新、大的特色,這些都決定了創業比例最終偏低,規模層次上不去。

3、創業資金不足。在部分婦女所發展的產業中,投資專案規模都偏小,有的更談不上成規模,大部分是因缺乏擴建或擴大規模所需的資金。有些婦女雖有滿腔創業的熱情,但由於無法籌到所需資金,再加上對政府扶持政策瞭解不夠,創業的那份熱情也就不了了之。

三、解決農村婦女創業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

1、優化服務,拓寬渠道。鄉婦聯積極參與並聯合鄉工貿中心、鄉人社所和鄉內企業,定期舉辦勞務洽談會、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留守婦女提供就業創業資訊諮詢和指導,並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絡,爭取為農村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利用全民創業、三來一加等專案,將加工點延伸到留守婦女家中,為留守婦女搭建就業平臺,增加她們就業渠道。同時組織鄉、村兩級幹部觀摩學習其它鄉鎮“村民車間”等經驗做法,努力把未就業婦女人數控制在最低程度。

2、開展技能培訓,提升自身素質。根據留守婦女需求,制訂出詳細的培訓計劃和培訓內容,開展留守婦女勞動力就業培訓活動。根據婦女的文化層次、技能水平,蒐集和篩選出一批適合婦女再就業的專案,幫助廣大的失業待業婦女儘快撐握一技之長。藉助“雙學雙比”活動,採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文化科技培訓工作,組織婦女學文化、學科學、學管理、學營銷、學習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知識,使培訓內容日益豐富,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培訓層次逐步提高。

3、培育全民創業主體。設立創業基金,扶持下崗人員自主創業,鼓勵農民和返鄉農民工創業。在本鄉興辦的經濟實體,除享受原定的優惠政策外,還可享受一定數額的小額擔保貸款。

4、搞好政策扶持,解決創業難題。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力量,著重幫助低保戶、困難戶、單親特困母親家庭和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問題,切實為她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根據婦女實際,推動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政策,對農村婦女在職業介紹、就業培訓、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進一步降低農村婦女小額貼息貸款准入門檻,簡化貸款手續,提高婦女小額貼息貸款額度,為廣大農村婦女搭建一條通往成功創業的綠色通道。

留守情況報告15

××是個農業縣,青壯年勞力外流量大,留守兒童多,據統計 (以父母雙雙外流為統計物件),全縣5——16週歲少年兒童55314名,其中留守兒童約17816名,佔這個年齡段總數的32.2%。個別村莊的兒童留守現象尤為嚴重。例如楊溪鄉墩上村第二村小組,5——16週歲的22名兒童中有20名留守,留守率達91%。兒童留守,尤其是農村兒童留守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一、主要問題與原因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主要是:隔代監護——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委託監護——借居在親友家;無人監護——獨立面對生活。從調查的情況看,隔代監護的留守兒童比例佔到91.6%。這些留守兒童的親情教養和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憾,在學習、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問題日益凸顯。

1、學習成績差強人意

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不用心溫習,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成績不理想是留守兒童中較普遍的現象。抽樣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較好的佔1%,中上的佔18%,中下的佔81%。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父母期望值過低。部分農村家長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少,因而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一些家長認為讀書並不重要,自己不讀書,外出經商照樣賺大錢,因此不重視子女的學習。二是監護人無力輔導學業。隔代監護的老人普遍年齡大、文化程度低,有的還要農作,在時間和精力上,難以給留守兒童進行學習上的幫助和輔導。三是監護人教育意識淡薄。據許多教師反映,有的監護人認為把孩子送進了學校就歸學校管,與自己無關,自己不知道怎麼管,也管教不了。

2、心理健康問題眾多

義務教育階段的少年兒童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對孩子大都採取“只要不犯大錯就行”的放任態度,導致部分留守兒童養成自私任性、孤僻頑劣等極端性格。究其原因,一是價值導向有偏差。父母常年在外,對孩子採取“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使得孩子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而在學習中又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鑽研精神。二是心理疏導不到位。少年兒童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期,成長過程中產生的許多煩惱與衝突,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需要正確的引導。但由於遠離父母,缺少了起碼的交流,而監護人又難以察覺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進而產生眾多的心理問題。三是教育方式不得當。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和“棍棒教育”型家長的比例高。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知如何管,父母在外又管不著,無形中助長了孩子極端個性的發展。

3、情感乾涸呼喚親情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生活的影響較為複雜,其中情感缺乏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研究表明,親情關係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從調查的情況看,許多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二、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幾點建議

兒童留守是當前一個不可小視的社會問題,也將在一定時期記憶體在。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是事關下一代青少年成才的.一件大事。

1、學校應成為留守兒童溫暖的家

學校應擔負起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成為留守兒童溫馨的家。××縣韜奮學校於去年9月開辦留守兒童託管班,建立了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一三四”育人模式,即,一個重心:以寄宿制管理為中心,從行為習慣、學習生活、課外活動等多方面對留守學生進行引導和管理;三個立足點:從學生、教師、家長三個方面突出要求,優化教育和管理,加強了與留守學生家長的溝通,定時、及時向他們反映孩子的在校情況和表現;四個建立: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立結對幫扶制度,全方位關愛留守學生。可以說,韜奮學校為留守兒童再創了一個溫暖的家。

韜奮學校的做法,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成才起到了積極作用,其中的經驗值得一些學校借鑑學習。

2、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縣關工委組織“五老報告團”進校開展思想道德、家庭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動和鄧埠鎮倪桂村關工委正在實施的對村裡部分留守兒童進行義務監護等措施,對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建議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愛:

(1)為學校、留守家庭捐贈親情電話,方便孩子與父母的親情溝通;

(2)努力建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為留守兒童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社會各界多關注一些身邊的留守孩子,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溫暖。

(3)創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3、家庭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家長要提高教育素養,改進教育方式,幫助孩子逐步自律、自主,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保持與學校、老師的聯絡,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心理變化。家長應儘可能在本地務工或一方在本地務工,並常回家看看孩子,加強親情溝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