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廠的實習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3.6K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泥廠的實習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泥廠的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瞭解工廠的生產工藝、生產裝置和生產組織機構,通過生產實習,掌握水泥材料的具體生產過程,掌握水泥熟料的形成過程,掌握各種生產裝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為以後工作中補充知識,同時認識社會,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為以後的畢業設計收集必要的資料和資料。

  二、實習時間和地點

實習時間:20xx年3月4日~20xx年3月31日

實習地點:XXX有限責任公司

  三、實習單位簡介

XXX有限責任公司隸屬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於新密市新裴路東段,佔地350餘畝,擁有員工300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0餘名,註冊資本2。2億元人民幣。公司日產4500噸熟料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由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設計,配套建設了純低溫餘熱發電機組,總投資7。8億元,可年產熟料155萬噸、水泥230萬噸。

公司已取得水泥企業化驗室合格證書、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專案投產以來,我公司通過強管理、提素質、樹形象、拓市場,使公司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員工素質不斷提高、銷售市場穩步擴大。今後,公司將秉承“求實創新、成就客戶”的經營管理理念,認真貫徹“質量第一、誠信為本”的方針,抓好質量控制,健全營銷網路,提高服務水平,努力創造最佳經濟效益,為鄭煤集團的發展壯大和當地社會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四、實習內容

在我們正式開始實習之前,公司裡車間師傅對我們進行了安全教育,在實習期間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以及公司的一些水泥裝置,大致讓我們瞭解一些裝置的原理,還有實習期間的安排。

實習過程中我們瞭解了水泥的生產工藝簡單講便是兩磨一燒,即原料要經過採掘,破碎,磨細和混勻製成生料,生料經1450℃的高溫燒成熟料,熟料再經破碎,與石膏或其他混合材一起磨細成為水泥。由於生料製備有乾溼之別,所以將生產方法分為溼法,半乾法或半溼法,幹法3種。

溼法生產的特點將生料製成含水32%~36%的料漿,在迴轉窯內將生料漿烘乾並燒成熟料。溼法制備料漿,粉磨能耗較低,約低30%,料漿容易混勻,生料成分穩定,有利於燒出高質量的熟料。但球磨機易磨件的鋼材消耗大,迴轉窯的熟料單位熱耗比干法窯高20xx~2931Kj/kg(500~700kcal/kg),熟料出窯溫度較低,不宜燒高矽酸率和高鋁氧率的熟料。

半乾法生產的特點將幹生料粉加10%~15%水製成料球入窯煅燒稱半乾法,帶爐篦子加熱機的迴轉窯又稱立波爾窯和立窯都是用半乾法生產。國外還有一種將溼法制備的料漿用機械方法壓濾脫水,製成含水19%左右的泥段再入立波爾窯煅燒,稱為半溼法生產。半乾法入窯物料的含水率降低了,窯的熟料單位熱耗也可比溼法降低837~1675kJ/kg(200~400kcal/kg)。

由於用爐篦子加熱機代替部分迴轉窯烘乾料球,效率較高,迴轉窯可以縮短,如按窯的單位容積產量計算可以提高2~3倍。但半乾法要求生料應有一定的塑性,以便成球,使它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加熱機機械故障多,在我國一般煅燒溫度較低,不宜燒高質量的熟料。

幹法生產的特點幹法是將生料粉直接送入窯內煅燒,入窯生料的含水率一般僅1%~2%,省去了烘乾生料所需的大量熱量。以前的幹法生產使用的是中空迴轉窯,窯內傳熱效率較低,尤其在耗熱量大的分解帶內,熱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以致幹法中空窯的熱效率並沒有多少改善。幹法制備的生料粉不易混合均勻,影響熟料質量,因此40~50年代溼法生產曾占主導地位。50年代出現了生料粉空氣攪拌技術和懸浮預熱技術,60年代初誕生了預分解技術,原料預均化及生料質量控制技術。

現在幹法生產完全可以製備出質量均勻的生料,新型的預分解窯已將生料粉的預熱和碳酸鹽分解都移到窯外在懸浮狀態下進行,熱效率高,減輕了迴轉窯的負荷,不僅熱耗低使迴轉窯的熱效率由溼法窯的3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又使窯的生產能力得以擴大,目前的標準窯型為3000t/d,最大的10000t/d700t/d,1000t/d,20xxt/d,4000t/d的幾種規格,逐步向大型方向發展。

預分解窯生料預燒得好,窯內溫度較高,熟料冷卻速度快,可以燒高矽酸率,高飽和比以及高鋁氧率的熟料,熟料強度高,因此現在將懸浮預熱和預分解窯統稱為新型幹法窯,或新型幹法生產線,新型幹法生產是今後的發展方向。新型幹法窯規模大,投資相對較高,對技術水平和工業配套能力要求也比較高,如條件不具備則難以正常發展。

四、具體的水泥生產工藝流程如下:

1、破碎

水泥生產過程中,大部分原料要進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鐵礦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產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開採後的粒度較大,硬度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廠的物料破碎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預均化

預均化技術就是在原料的存、取過程中,運用科學的堆取料技術,實現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場同時具備貯存與均化的功能。

3、生料製備

水泥生產過程中,每生產1噸矽酸鹽水泥至少要粉磨3噸物料(包括各種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據統計,幹法水泥生產線粉磨作業需要消耗的動力約佔全廠動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佔30%以上,煤磨佔約3%,水泥粉磨約佔40%。因此,合理選擇粉磨裝置和工藝流程,優化工藝引數,正確操作,控制作業制度,對保證產品質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義。

4、生料均化

新型幹法水泥生產過程中,穩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穩定熟料燒成熱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統起著穩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後一道把關作用。

5、預熱分解

把生料的預熱和部分分解由預熱器來完成,代替迴轉窯部分功能,達到縮短回窯長度,同時使窯內以堆積狀態進行氣料換熱過程,移到預熱器內在懸浮狀態下進行,使生料能夠同窯內排出的熾熱氣體充分混合,增大了氣料接觸面積,傳熱速度快,熱交換效率高,達到提高窯系統生產效率、降低熟料燒成熱耗的目的。

6、物料分散

換熱80%在入口管道內進行的。喂入預熱器管道中的生料,在與高速上升氣流的衝擊下,物料折轉向上隨氣流運動,同時被分散。

7、氣固分離

當氣流攜帶料粉進入旋風筒後,被迫在旋風筒筒體與內筒(排氣管)之間的環狀空間內做旋轉流動,並且一邊旋轉一邊向下運動,由筒體到錐體,一直可以延伸到錐體的端部,然後轉而向上旋轉上升,由排氣管排出。

8、預分解

預分解技術的出現是水泥煅燒工藝的一次技術飛躍。它是在預熱器和迴轉窯之間增設分解爐和利用窯尾上升煙道,設燃料噴入裝置,使燃料燃燒的放熱過程與生料的碳酸鹽分解的吸熱過程,在分解爐內以懸浮態或流化態下迅速進行,使入窯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

將原來在迴轉窯內進行的碳酸鹽分解任務,移到分解爐內進行;燃料大部分從分解爐內加入,少部分由窯頭加入,減輕了窯內煅燒帶的熱負荷,延長了襯料壽命,有利於生產大型化;由於燃料與生料混合均勻,燃料燃燒熱及時傳遞給物料,使燃燒、換熱及碳酸鹽分解過程得到優化。因而具有優質、高效、低耗等一系列優良效能及特點。

  五、實習收穫與體會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生產實習,這短暫的一個月中,使我從理論到實踐上的一個飛躍,這次實習,使我深刻地理解了實踐的重要性,理論無論多麼熟悉,但是缺乏了實踐的理論是行不通的,現在終於明白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的含義。

這次實習讓我對書本上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對水泥的生產工藝、生產裝置和生產組織機構有了初步的瞭解,並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完全銜接起來,熟悉了水泥材料的具體生產過程,掌握水泥生料的形成過程,掌握各種生產裝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為後續專業課程學習奠定感性知識和時間基礎,同時對認識社會,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的能力,鍛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有很大幫助,增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培養了我們進行生產實踐的技能,使我們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充分地結合,作到不僅具有專業知識,而且還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高素質人才。

在學校我們學到的很多都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從考試到學習,都是圍繞書本的理論知識展開的,這一次的實習,讓我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去想問題,去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去親手操作,實踐,這個過程使得我覺得自己完成了一次質的飛躍,我更加明白了,其實我的電工之路還是很漫長的,還有著很多很多的東西我沒有接觸過,一山還有一山高的道理,現在才真切的體會到。

實習的時候的確覺得很累,而且從理論到實踐的這個過程並不想想象的那樣簡單,從開始就不斷地遇到問題和困難,但是這樣更鍛鍊了自己的思維,如何去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許多事情經過了自己去想,有思考,有實踐,就會有收穫,收穫就意味著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了提高。

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習是我們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中的一次嘗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