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學讀書報告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W

(一)蒙臺梭利的兒童觀

學前教育學讀書報告範文

1、兒童具有“內在的生命力”從心理方面看:在兒童心靈中有著一種深不可測的祕密,隨著心靈的發展,它逐漸展現出來。從生理方面看:幼兒體內含著生機勃勃的衝動力,它們是內藏在兒童身上的個人力量。正是這種本能的自發衝動賦予他們積極的生命力,促使他們不斷髮展。幼兒具有兩種本能,一是主導本能。“當一個新的生命誕生時,它自身包含了神祕的主導本能,這將是它的、特性和適應環境的源泉。二是工作本能。對人來說工作是本能性的,是這一物種的特徵。人是通過工作構造自己的,幼兒正是通過不斷的工作進行創造,使自己得到充分的滿足並形成自己的人格。蒙臺梭利還特別指出:“我們必須承認,兒童內在的本能不僅對他身體的發展和營養,而且對各種心理功能的發展都在起作用。

2、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蒙臺梭利認為幼兒是一個“精神(心理)的胚胎”,因為嬰兒有一種創造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築起一個精神世界。幼兒的精神生命是獨立於、優先於和激發所有外部活動的。儘管幼兒缺乏經驗,但幼兒所擁有的最豐富的潛力能使他自己適應外部世界並防止外部世界的傷害。幼兒具有一種下意識或無意識的感受能力,積極地從外部世界獲取印象和文化模式,並有一定選擇地進行吸收,成為他的心理的伊部分。並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影響其一生。

3、兒童心理髮展具有“敏感期” 蒙臺梭利發現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不同的事物或活動特別敏感或有特殊的興趣與愛好而導致對這些事物或活動的選擇性吸收。蒙臺梭利強調說:“正是這種敏感性使兒童以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容易地學會每樣事情,對一切都充滿了活力和激情。同時,兒童不同的內在敏感性使他從複雜的環境中選擇對自己生長適宜的和必不可少的東西,使兒童對某些東西敏感,而對其他的東西無動於衷”。在這本書中,蒙臺梭利詳細地為我們講述了“秩序的敏感期”、“細節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蒙臺梭利認為教育者應抓住幼兒的敏感期進行教育。因為幼兒的這種敏感性是一種暫時的傾向,如果錯失了幼兒的敏感期,一種自然征服的機會就喪失了,永遠的喪失了。

(二)蒙臺梭利的教育內容

1、感官教育

蒙臺梭利教育的最著名的特點就是感官教育,其目的在於促進兒童感覺的發展,主要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的發展。加強兒童肌體對環境的敏感性,從環境中吸收對自己成長有益的因素,同時感官教育還可以培養兒童的注意力和形成秩序的觀念,為兒童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礎。蒙臺梭利的感觀教育主要是通過感官教具來實施的,蒙臺梭利為發展兒童的感官專門設計了各種教具。比如:訓練視覺的教具有圓柱體、粉紅塔、色板、長棒、幾何圖形卡、二項式、三項式等,訓練聽覺的教具有音樂鍾、音筒等,訓練嗅覺的有嗅覺筒,訓練味覺的有味覺瓶,訓練觸覺的有觸覺板、布盒、溫覺筒、溫覺板、重量板等。蒙臺梭利要求教師按照兒童的內在需要,在兒童不同的敏感期將不同的教具呈現在兒童的生活環境中,讓兒童通過操作逐步形成概念,產生邏輯思考和語言,形成自己 的知識構架。

2、其他方面的教育

另外蒙臺梭利還特別重視日常生活教育、讀寫算和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社會性的教育、道德感和美感的教育。在“兒童之家”裡,蒙臺梭利開設了不少諸如練習走路、正確的呼吸、說話乃至開抽屜、開門鎖、繫鞋帶、看書等一系列的練習日常生活技能的教具。[7]蒙臺梭利的“寫”的練習是先於讀的,她製作了學習字母的教具,先讓兒童用手觸控字母的形狀,再讓他們像握筆一樣握一根小木棍觸控字母。兒童觸控時,教師告訴他每個字母的名稱。蒙臺梭利將這種基於人類學的書寫方法稱為“自發書寫法”。[8]另外,蒙臺梭利開設的混齡編班就是發展兒童社會性的,在混齡班裡,大孩子從照顧小孩子的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小孩子從大孩子那裡學習自己不懂的東西並得到幫助。在一些日常生活活動中如安排餐桌、打掃庭院等活動中學習輪流、等待、分工、合作及其他社會交往技能。蒙臺梭利的美感教育主要是美的環境和音樂教育。她要求“兒童之家”的環境要有藝術性,符合美的要求。這種美並不是奢華,而是“藝術的美”。蒙臺梭利為兒童開設了“走線”活動,培養兒童對音樂節奏和旋律的感受力、理解力,在她感官訓練教具中還有音樂鍾和五線譜板等,用來發展兒童對音樂的感知和創造能力。

(三)蒙臺梭利論環境

論教師,論自由。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內在潛能是在吸取環境中諸因素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是兒童的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成人有義務為兒童提供適宜他們發展的“有準備的環境”。這個有準備的環境是成人為剔除兒童周圍不適宜他們發展的因素而創造的有規律的、有秩序的生活環境。蒙臺梭利對“兒童之家”可以說是她為我們樹立的“有準備的環境”的典範。在“兒童之家”裡,一切以兒童身心發展為中心,教師通過環境提供兒童身心發展的一切需要,到處充滿自由、快樂與愛。兒童能按照自己的內在規律自由發展。例如,在“兒童之家”裡,教師沒有桌子,沒有權威,幾乎沒有教學,而兒童是活動的中心,可以自由、隨意地到處走動選擇他自己的作業。有跟兒童的身體相適應的物體,明亮的教室,裝飾著花朵的低矮的窗戶,仿製現代家庭的傢俱的微型傢俱,小桌子,小扶手椅,漂亮的窗簾。兒童可以方便地開啟小廚以及廚記憶體放兒童可以隨意使用的各種物品。在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體系中,教師並不處於主導的地位,或是顯要的位置,而是作為環境和裝置的“看守者”,作為兒童和教具之間相互影響的“幫助者”,作為兒童工作和發展的“觀察者”教師要熱愛兒童, 尊重兒童,相信兒童的內在生命力。教師要排除對兒童的一切先入之見,要有“服務於兒童的精神”。教師的儀表要有吸引力,令人喜愛。並且保持整齊、清潔、沉穩而又莊嚴。教師的舉止要輕盈而文雅,給兒童美的印象。教師要做兒童的觀察者、引導者,善於觀察兒童,瞭解每個兒童的特點和需要並設法滿足兒童的需求,針對需要給予個別指導。來的,這種衝動的外在表現就是兒童的自由活動。蒙臺梭利指出,真正的科學的教育學的基本原則是給學生以自由,即允許兒童按其本性個別地、自發地表現。對兒童的自由活動採取何種態度是區分教育優劣的分水嶺。但是允許兒童的自由活動並不是說放縱兒童,而是讓兒童有按照自己身心發展的需要自我發展的自由。蒙臺梭利肯定地說“兒童之家”是要紀律的,而且“兒童之家”裡的兒童也是守紀律的。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精神本來是傾向於紀律和秩序的,只要給兒童以徹底的自由,充分讓其自我活動一定會達到紀律的狀態。

(四)幼兒心理歧變的分析、成人與兒童衝突的克服在本書中,蒙臺梭利很詳細地分析了八種幼兒心理歧變。

例如,心靈的神遊、心理障礙、依附、佔有慾等。分析了產生歧變的原因、表現及解決辦法。總的來說,兒童所有的歧變都有一個根源—兒童不能實現他發展的原始計劃。那是因為在他的形成時期他遇到了一個有敵意的環境。在兒童的生長和發展中,兒童和成人之間往往會發生衝突,正如蒙臺梭利指出的:“當兒童的發展達到他能夠獨立行動的階段時,兒童與成人的衝突也就開始了。”成人不準兒童的小手東摸西碰,不準兒童進行日常生活的練習等。這樣處於支配地位的成人對兒童的`自發活動的壓抑然造成兒童純潔心理狀態的創傷,使得兒童不能正常的發展,以致產生心理的歧變。蒙臺梭利認為,兒童跟成人的衝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並且分析了詳細的原因及現象。為教師和父母提 供瞭解決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的方法。

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對我們的啟示

蒙臺梭利在感官教育方面的成就是最顯著的,也是最易被人們接受的一個特點。她的感官教育理念被現在許多的幼兒園所接受並推崇。她設計的感官教具都深受兒童的喜愛,兒童通過“工作”鍛鍊了他們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器官。同時有些教具還培養了兒童日常生活技能,比如“係扣子”“繫鞋帶”等工作的設計很好地培養了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蒙臺梭利設計的“走線”活動培養兒童對音樂節奏和旋律的感受力。通過這些訓練幼兒每天的進步家長都看在眼裡,所以也深受家長的認可。我個人非常贊同蒙臺梭利這一教育方法。另外,蒙臺梭利發現的幼兒心理髮展的“敏感期”的理論對現在幼兒教育界也有很大的影響,人們瞭解了兒童的敏感期,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兒童合適的環境刺激以滿足兒童內在的發展需要。順應了兒童的年齡特點,學習起來事半功倍。蒙臺梭利提出的其他觀點對現在教育也很有借鑑作用,比如對教師的要求,對環境的創造的要求,提倡尊重兒童的獨立人格,允許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需要自由活動等。這些觀點對現在也很有指導意義。但是,人無完人,況且蒙臺梭利畢竟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她的學前教育思想在今天看來仍存在著極大的歷史侷限性。比如,她不鼓勵培養兒童的想象力,讓兒童畫畫時只能照著實物畫而不許發揮兒童的想象力來畫。對遊戲也存在著偏見,主張讓兒童多“工作”少遊戲。反對兒童玩玩具,她的許多觀點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她提倡表揚兒童但是又反對獎勵和懲罰兒童。但是,瑕不掩瑜,我們必須承認蒙臺梭利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界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應將蒙臺梭利教育思想中適應現代社會的部分發揚光大,為現代社會服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