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六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85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六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傳統文化可多啦!有京戲,有賽龍舟,有寫對聯,有下象棋,有放鞭炮……我覺得最精彩的就是賽龍舟了。

一到端午節,河邊就熱鬧起來了,那是大家都來看賽龍舟了!一個龍舟隊由十多個人組成,中間十個人負責划槳,他們一個個都很強壯;船頭上的那個人,是這艘船的總指揮;站在船尾的人,則拼命地吹著號,不停給大家加油!

比賽開始了。鑼鼓震天響,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力氣奮力向前劃。船頭的總指揮有節奏地上下揮舞著紅旗,龍舟一個勁地向前衝去,乘風破浪,你追我趕。觀眾們都屏氣凝神,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伴隨著一聲歡呼聲,黃隊第一個衝過了終點,他們贏得了勝利,人群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同學們,賽龍舟很精彩吧!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美德都在隨著一代代人由無知少年到迷茫青年到悔憾晚年而沒落。大師已去,再無大師,傳統文化也尾隨著大師們的腳步漸漸遠去了!國民作為文化的最重要載體,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盡其力。下面是關於傳統文化的流失作文。

淺析中國傳統文化的流逝

點點落紅,縱使嬌羞,脫離了花萼,終究凋零。片片落葉,縱使蒼翠,告別了枝幹,終究枯萎。顆顆沙礫,縱使金黃,背棄了土地,終究飄遊。於人,放棄了自己的根本,終究無依無靠,毫無建樹。

然而,在充斥著慾望與利誘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信奉“金錢至上”的生存法則,而忽視了對文化田園的守護與耕耘。大量的文化垃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破了人們的精神防線,攻陷了一座座空虛的堡壘。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澱帶給我們的是怎樣的深沉與厚重,五千年來的血脈相融帶給我們的是又怎樣的震撼與感動。但當現在的人們離我們的“根”漸行漸遠之時,帶給我泱泱中華的,又是怎樣的哀傷與悲痛!當我們任性地告別了枝幹,背棄了土地,脫離了根本時,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歷史,我們的傳統,我們摯愛著的一切也正向我們發出無聲的呻吟。他們將悲痛與惋惜化作一滴晶瑩的淚水,高懸於我們頭上的蒼穹。

曾幾何時,安塞腰鼓仍舊隆隆地震撼著陝北大地,那激昂的鼓點敲打出那群面板與土地同色的漢子們的樸素與豪放。曾幾何時,鑼鼓與嗩吶仍舊嘹亮地衝擊著人們的聽覺,人們在紅衣綠扇中舞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曾幾何時,尚可撐一把油紙傘漫步於江南雨巷,看臨溪而坐的老人們喝茶談天,看赤腳的'孩子在雨中嬉戲,看江南女子的倩影融在綿綿細雨裡。曾幾何時,人們仍會為過年而欣喜,忙裡忙外圖的是一個熱鬧。曾幾何時,國人尚記得自己的傳統,自己的節日,自己的文化,尚會為之歡喜為之憂。

白駒過隙,世殊事異。大街上播放著英美歌曲,與之同來的是無數年輕人瘋狂的尖叫。書攤上的文集大多被日韓漫畫湮沒,人們的頭腦中縈繞著的不再是《紅樓》與《三國》,取而代之的,是無益發展的文化糟粕。人們在聖誕前夕瘋狂購物時,業已忘記春節與清明。韓國搶先申請端午節為其文化遺產,而身為其原歸屬國的子民們,卻有人說不出它的具體日期。

試想,如果我們的傳統文化消歇了腰鼓,停滯了秧歌,喧擾了靜謐,黯淡了習俗,還剩些什麼呢?我們的靈魂中,又剩了些什麼呢?怕只是些浮躁、喧囂、粗淺的殘渣吧。

仰望天空,依舊有陰霾一片;低頭尋覓,追尋逝去的曾經。抬手拭去天上的淚水,摸著胸口暗暗立下誓言:決不讓這本不該發生的一切繼續!撥開烏雲,我們收穫的會是陽光,燦爛的一片!

中華民族痴痴地守護並且耕耘了五千年的文化,是那樣的深沉與厚重,博大而精深,這就是我們的“根”啊!可是這“根”已經在呻吟,在哭泣,那淚就“高懸於我們頭上的蒼穹”,隨時隨刻都會化作滂沱,砸向我們的!該清醒了,在你如饕餮般品著“麥當勞”、“必勝客”中的油膩時,別忘了美國人曾經像研究原子彈一樣,納悶於我們的元宵,那餡是怎樣包裹在均勻的糯米麵裡的吧!在你幾乎一集不落地看著那沒完沒了的“韓劇”時,想一想《西廂記》中的“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離人淚”曾經使得初識漢學的英國人噼裡啪啦落下多少激情淚吧!在你買了一束玫瑰花裝模做樣地也過過洋人的情人節時,你真應該抬起頭來,再給那被王母娘娘一簪子便只能“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牛郎織女以以一片深情的牽掛吧!……

 [點評]一開篇,就是一組排比句,始終在扣合著“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根”,離開了“根”,是花,就得“凋零”,是“葉”,“終究枯萎”……人不也一樣嗎?一個民族不也一樣嗎?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今天,我和媽媽到公園裡玩,這時我看到一位老人正在一塊大理石板上畫著什麼。我懷著一顆好奇心跑了過去。

有一位小朋友付了錢,在畫滿各種動物的轉盤上轉了一下,指標指到了金魚,糖畫師傅舀了一勺糖,熟練地把勺子微微地一斜,糖水像棉線一樣流到大理石板上,師傅的手一會向左一會向右,繞來繞去,繞出了魚身上的花紋。最後,又畫了魚的鬍鬚,不一會兒,一隻栩栩如生的小金魚就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我想:師傅真厲害,在這麼短時間內畫出了一條小金魚!看到這兒,我忍不住讓媽媽付了錢,我也轉了一次轉盤。指標指到了美麗的蝴蝶,糖畫師傅舀了一勺糖,他先畫了蝴蝶的兩隻大翅膀,再畫了蝴蝶的另外兩隻翅膀,接著,他畫了蝴蝶身上一圈一圈的花紋。最後,他用鐵鏟的柄蓋畫出了蝴蝶的眼睛,這真是“畫蝶點睛”啊!糖畫師傅用鐵鏟剷出了蝴蝶,加上一根小木棒,把糖畫遞給了我。我拿著糖畫,捨不得吃,糖畫在陽光的照耀下,糖蝴蝶閃著金色的光,真好看,我舔了一口糖畫,甜絲絲的,慢慢地在我嘴裡融化,連心裡也甜絲絲的。

回家後,我查了一下資料,原來糖畫是一種民間藝術,是以勺子為筆,以糖為墨,美味又好看。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嚐嚐呢?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4

西方文化節目進入中國市場後,十分盛行,中國文化節目被人冷淡,但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節目不會消失。

1、西方文化節目盛行是因為西方文化節目與中國傳統文化節目有所不同,現在人們看起來覺得十分新穎.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節目看多了,就喜歡看一些新文化節目,這十分正常,但是西方文化節目經常看,人們也會因看過多而覺得老套、無聊,自然會不喜歡看了,又看中國傳統文化節目,這時,西方文化節目就會冷淡,中國傳統[來源於]文化節目會再次盛行.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節目不會消失。

2、現在人們對國外的一些文化節目不是很瞭解,對西方文化充滿了一種想要了解的慾望.而西方文化節目就帶有許許多多的西方文化,讓人耳目一新,對西方文化更瞭解,從而滿足這種好奇求知的慾望,而中國人難道對自己傳統還不瞭解嗎?所以以後等西方文化普遍瞭解後,西方文化節目和中國傳統文化節目也就差不多了,但中國傳統卻十分悠遠,永遠瞭解不完,而西方的歷史很短暫,它的文化卻不多,很快會人人皆知,那時中國傳統文化就會盛行又怎麼會消失呢?

3、何況我們是中國的人不是外國人,怎麼可能會一直去看西方文化節目,瞭解西方,卻不瞭解祖國呢?那樣中國人不就變成西方人了嗎?再怎麼樣中國是中國人的祖國是改不了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文化,就是風雨中堅忍不拔的大樹,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無法將他打敗;就是風雨時同舟共濟的努力,團結一心用愛溫暖每一個人;就是風雨後七色的彩虹,只有在與困難搏擊之後才會顯現。

5.12,我要愛。在5.12特大地震中,我們淚流滿面,在巨大困難面前,所有同胞眾志成城;20xx,中國北京。在聖火遭遇困難的時刻,中華兒女不惜一切代價,在08奧運之風吹遍世界的時候,炎黃子孫熱情歡迎各國各族人民。這,不就是中國文化所倡導的嗎?這,不就體現出了中國文化經久不衰嗎?

其實,中國文化就在我們細小的舉動中流露。在早上,媽媽耐心的叫我們起床;上學路上,不隨便攀折樹木;學校裡,見到師長禮貌問好;上課時,謙虛認真地傾聽;課間,朋友互相幫助,不恥下問……國學並不是一定多麼深奧的哲學,而是在最細微中體現的。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如此,但是腹有詩書卻不能夠真正做到書中所講,豈不是變成了書呆子?!現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學問,卻顯得特別膚淺,是他們學問少嗎?不,是他們做不好。在如此發達的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質”放在前面,是為了強調文明、禮儀、幫助、關愛、感恩等素質的重要性。而這些素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來自中國文化,這些中國文化,就是大家所說的國學。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紀中國文化,就在我們手中!讓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發揚光大!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戲劇藝術。世界歷史上有三種最古老的戲劇——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和中國戲曲,前兩者早已死亡,只有中國戲曲至今仍然久演不衰。中國戲曲在世界劇壇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美學特徵。

西方強調摹仿的藝術理論,造成了西方戲劇的寫實觀念。他們認為戲劇就是要創造生活幻覺,亦即舞臺上所表現的生活和現實生活形態是相同的或相近的。中國古代強調神似的藝術理論則造成了中國戲曲的寫意觀念。戲曲舞臺上所表現的生活與現實生活的形態是不同的,它是對現實生活進行的提煉、加工、誇張、變態和美化,是變其形而傳其神、寫其意。比如在空間的處理上,中國戲曲不像西方戲劇那樣運用佈景,按照生活的樣子確定空間。戲曲一般不用佈景,舞臺上代表什麼空間,可以通過演員的表演隨意而定,自由變化。舞臺上此刻可以是書房,但劇中人一轉身,舞臺就可以變為花園,甚至可以變成千裡之遙的另一地點。由此可見,戲曲舞臺的空間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寫意性地虛擬出來的。這樣,戲曲就可以自由靈活而又連貫流暢地表現無限廣闊、瞬息萬變的空間,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現極其豐富複雜的生活事件。這是我國戲曲的獨特創造。

中國戲曲的情節有時也是寫意性的,如二將相半幾個回合,便可表示千軍萬馬的一次複雜的戰鬥,甚至只要吹奏一個曲牌一場宴會便已結束。

在表演方面,戲曲中有許多虛擬的動作,如《攜帶玉鐲》中孫玉姣趕雞餵雞,穿針引線,舞臺上既無雞,又無針線,但卻表演得好像煞有其事,惟妙惟肖。《打漁殺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臺上只有槳而沒有船,但卻給人以划船的感覺。難怪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蘭芳表演此劇讚不絕口呢!戲曲表演中有許多程式化動作,都是對現實生活的加工和美化,如大將的起駕上馬比現實生活要複雜得多,而小旦上馬只要腳尖一點即可,又十分簡單。至於那色彩斑斕的臉譜當然更是寫意的了。

舉手,一投足,都具有鮮明的節奏、高度的技巧和迷人的形式美。比如一對男女一見鍾情,目光相遇,“咍”的一聲小鑼,就賦予這種生活中很微小的動作以鮮明的節奏,顯得格外突出。戲曲演員的唸誦、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動作,都有設計的技巧,處處講究形式美。可以說,中國戲曲把我國古代一切技藝和文學的精華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瑰寶和典型代表。對此,看慣了中國戲曲的中國人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但如果把它和其他國家的戲劇一對比,就可以看出它獨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