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傳統節日作文8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傳統節日作文8篇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在每年春節過後,當人們還沒有從歡樂的氣氛中醒過來時,我們又迎來了另一個傳統佳節——元宵節。

元宵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每年的元宵節,我們家都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包湯圓。

我小時候最愛看媽媽包湯圓了。每次媽媽總是一大早就起床準備材料,我見媽媽這麼勤奮,便也興致勃勃地起了床。

媽媽做起了準備工作。他把糯米粉倒進了一個盆裡,再向裡面撒了一些水,用勺子輕輕地攪拌著,直到糯米粉和水溶入一體為止。

最精彩有趣的部分就要開始了。只見媽媽用嫻熟的動作舀了一勺糯米糰,接著用兩手把它夾在手心裡,又揉了幾下。糯米糰不一會兒就變得毫無裂縫。媽媽又用拇指在糯米球上小心翼翼地按了一下,讓餡兒進了它們的新家。糯米媽媽保護著餡兒寶寶,她把“寶寶”裹得嚴嚴實實的。

媽媽又接著包下面的湯圓。她一邊包,一邊對我說:“元宵節吃元宵,象徵著家庭像湯圓一樣,團團圓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我聽的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中,媽媽已經把包好的湯圓送進了鍋中。

不一會兒,一碗熱騰騰的元宵就出現在我們眼前。全家人一邊吃著,一邊聊天,整個餐桌上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傳統佳節——元宵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三月三是清明節,同時也是壯族的歌節。作為清明節是受漢族的影響。但也有的壯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過清明節掃墓的,與漢族大不相同。壯人對祭掃十分看重,屆時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到祖先墳上去供,行拜禮。山野間不時傳來鞭炮聲,久久不絕於耳,山崗上,林篁間,白色的魂幡在墳頂的竹竿上飄動,造成了一種神祕肅穆的氣氛。壯族風俗,供品必須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認為,帶回家會招鬼進門。

不少地方的祭掃的'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歌圩,是為三月三歌節。近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把這一天定為壯族的節日。1984年在南寧舉行了首屆歌節,700多名來自各縣的歌手登臺獻藝,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連外國友人也遠渡重洋與壯人同享節日的歡樂。這期間,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動,然而更吸引人的則是搶花炮、演戲、雜技、武術表演、舞彩龍、舞綵鳳、唱採茶擂臺賽詩等多彩豐富的文娛活動,近年還添加了演新戲、放電影、球賽等。不過青年男女們的注重力大多不在這方面,而是在如何通過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侶。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很多,如:熱熱鬧鬧的春節,思念親人的清明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我最愛吃粽子。

記得去年端午節,媽媽說:“今天我們一起包粽子吃吧。”我聽後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爸爸先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天,他聽說自己的國家要滅亡,很傷心便跳河了。老百姓知道了,都紛紛來到河邊找屈原的屍體,可是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老百姓們怕小魚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把家家戶戶做的粽子扔到了河裡,讓小魚吃飽。這樣小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爸爸還給我講了端午節其他習俗:賽龍舟、插艾草、飲雄黃酒等。

爸爸講完故事,媽媽就把做粽子的材料準備好了。桌子上有一盆清水、一些芭蕉葉、紅豆、糯米和繩子。媽媽先把芭蕉葉放在水裡,泡成翠綠翠綠的。再把芭蕉葉捲成尖尖的。然後媽媽在裡面先放了一些糯米,再放了一些紅豆,接著再用糯米把剩下的部分填滿。最後媽媽用繩子緊緊的繫上,紅豆粽子就做好了。

我按照媽媽的做法也想做一個粽子,我先把芭蕉葉捲成尖尖的,再放入一些紅豆。可是糯米總是調皮地從芭蕉葉裡跑出來,我弄了半天糯米終於不掉出來了,可是粽子又包不上了,急得我滿頭大汗。媽媽說:“你不要放太多的糯米,不然就包不上了。”於是,我倒出了一些糯米,果然就包上了。一個圓鼓鼓的粽子就做好了,我高興地大喊一聲:“我會包粽子了。”

媽媽把粽子放在水裡煮上20分鐘,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一個個圓鼓鼓的粽子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我感覺今天的粽子比以前好吃多了,因為這裡面有我的一份汗水。

粽子和端午節是一對好朋友。我愛粽子!更愛端午節!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國很多民族共同的節日,也是最隆重和最具傳統魅力的節日。在歷史的長河中,她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始終承載和繁衍著祖國幾千年的文化精神和風俗人情。

由春節派生出來的節日和習俗可謂是豐富多彩,但最奇特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壯族人民的敬蛙節了。敬蛙節又稱為螞拐節、青蛙節、蛙婆節。節日起源於一則民間故事,傳說遠古民間有食老人的風氣,有個青年名叫東林,率先廢除了這種野蠻的陋習。他養母終老並以棺葬母,守靈時,被青蛙叫得心煩意亂,便燒水淋之,青蛙或死或躲藏不再鳴叫。後遭遇大旱,他請示神靈,方知青蛙乃雷婆之女,它鳴叫,雷婆便知人間需要雨水而降雨,不叫便不下雨而造成乾旱。於是東林設壇向青蛙請罪,後來竟然相沿成習,演繹成節。即每年春節大年七年級的清晨,人們便四出尋找蟄冬青蛙,首先找到的人稱為“螞怪郎”,被認為是雷婆的女婿,並推舉為節日活動的首領。人們將青蛙裝入竹筒做的寶棺,放進彩紙扎的花樓,安置在村裡的涼亭。於是村人男女老幼夜夜聚集於此,唱螞拐歌、跳螞拐舞,歷時半月之久,然後舉行盛大儀式埋葬青蛙,祈求青蛙上天關注人間,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敬蛙節營造的神祕氛圍和流露的質樸感情,使我們看到遠古的歷史奇妙地投印在節日的年輪中,鑄成人類文明的集體記憶,折射出歷代壯族人民敬重生命、敬重自然的精神意識。

故事中東林對陋習的破除,體現了遠古先民生命意識覺醒,由矇昧走向文明開化的生動情景。古樸的敘述喚起的是對他人生命的責任感,人類勇敢地承擔起人生義務,這是我們進化途中邁出的`關鍵一步。正是這種強烈的厚生精神影響著幾千年的傳統和習俗,增強了人類社會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透視蛙鳴啟示,人神感應,體察節日所蘊藏的那種歉疚和感謝的文化心理,我們看到古人以極其浪漫的幻想手法,詮釋了人與自然的本源關係。他們在與自然的對話中,早就萌生了濃厚的生態意識,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一環,萬物與人類和諧共生、休慼相關,並且早就開始反省以人類為主宰的觀念,檢討人類狹隘地對待動物的態度了。他們把人與環境共同發展的願望,尊重本體和異類生命的意識注入傳統節日,融進生活細節,代代相傳。不斷提醒我們與地球上的其他生靈同為自然之子,善待它們就是善待自己,以文學和節日的方式回答了人與自然這樣一個原始而深邃的哲學命題。

傳統節日,負載著千百年的文化內涵,由歷史的源頭流淌至今,一頭站著我們的祖先,一頭站著我們自己。面對這些亙古的風俗人情,在節日意識逐漸淡化、、人與自然的關係日益疏離的今天,在節日剝離得只剩下一個形式的現代社會,我們有必要認真去聆聽一下先祖的聲音,用心去觸控節日文化的精魂;有必要重新去溫習溫習象敬蛙節之類的節日留給我們的古老功課,敬重生命、敬重自然、敬重傳統。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傳統節日端午節。

早上,我的奶奶、叔叔、表哥、表弟都來了!他們去洗了洗手,然後拿著早已裝備好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奶奶、媽媽、爸爸都熟練地包著粽子。我呆呆地看著他們。自己好像石像,一動不動地坐在那兒。過了一會,我看了看鍋裡的`米、肉、蛋黃。情不自禁地抬起自己的小手——因為我那時還小,抓了一大把米放進了嘴裡。“呀!好硬呀!”“還沒熟的米,當然硬了!”媽媽沒好氣地說。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這時,我說:“我也學包粽子!”“你這麼小,可以嗎?”“可以的”我天真地說道:“您都可以,為什麼我不行?”“好,媽媽教你!”媽媽一邊說,一邊拿起粽葉給我說:“先這樣,然後……”我學會了!不過我包得亂七八糟,一看我表哥表弟的,也是亂七八糟。我們都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我們包好後,放到鍋裡去了,接著我們開啟電視機,看到了其它地區賽龍舟的場景。粽子熟了!我們把粽子放在桌子上,一邊吃,一邊看。

我最喜歡節日有很多,但是隻有端午節我一直深愛著。端午節,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節啊!這樣就天天有粽子吃了!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春節到了,我們一家人在老家團聚了,我們吃完年夜飯,就出門去放焰火了。

我們買了各種各樣的焰花:有菊花一樣的禮花、有噴泉一樣的禮花、有星星一樣的禮花、有沖天鼠一樣的禮花等各式各樣的禮花。我們蹦蹦跳跳地來到了樓下的馬路上,我們先放了菊花一樣的大禮花,我的小舅把引火線點燃,只聽見“轟”的一聲,一團彩色的火球騰空而起,火球飛到了天空上,“叭”的一聲炸裂了出來,一個像菊花一樣的焰火出現在我們眼前,我覺得聲音太響,趕緊用手捂著耳朵。

我看見焰火有五顏六色、五彩繽紛,有紅的、綠的、黃的、藍的、還有紫的,好看極了。我們又放了別的大禮花,有的像星星,有的像蝴蝶。我還自己放了一個小焰火,我拿著爸爸的.打火機,小心翼翼地點燃我手中的小焰火,深怕燒著手,我點了一會兒,趕緊把手縮了回來,只聽見“噼哩啪啦”點燃了,我非常高興。別家放的焰火和我們放的焰火,把天空照的亮堂堂像白晝一樣。

我們這一個春節過的真快樂、真熱鬧啊!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掛彩燈,吃元宵,高高興興地團聚在一起。

記得有一年元宵節,我們一家三口早早地來到爺爺家。這一天爺爺家裡佈置得可漂亮了:大門口貼著一幅爺爺親筆寫的春聯,陽臺上掛著兩串長長的紅燈籠,一派節日的喜氣。一進門,爺爺就對我說:“卞正,你是屬兔子的,今天又是元宵節,爺爺給你做個兔子燈好不好?”“噢,做兔子燈嘍!”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於是,爺爺拿出他早就準備好的竹條,動手做了起來,只見爺爺把竹條彎成大小不等的橢圓形和圓形,然後用鐵絲把它們固定住,不一會兒,一個小兔子的“骨架”就搭好了。接著爺爺用白紙把這“骨架”包住,這樣小兔子就有了漂亮的“白面板”了。我也幫爺爺的忙,親手用紅紙剪了兩個小圓形貼在小兔子腦袋兩側,算是它的`眼睛。這樣,一個漂亮的兔子燈就在我和爺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我拉著它在掛著燈謎的小區裡散步。我一邊欣賞著五顏六色的煙花,一邊猜著燈謎,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回到家,奶奶端出一碗碗熱騰騰的元宵,我們一家人圍坐著吃元宵。媽媽

我喜愛的一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作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描寫端午節的兒歌,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其中一個來歷是這樣說的:相傳古代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卻無能為力,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跳進了汨羅河自盡。當地人民駕舟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人們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習俗,在這一天裡,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都會舉行龍舟大賽,來悼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吃粽子,但我更好奇的是粽子是怎麼包出來的。這不,媽媽又開始忙碌了,這次,我緊跟在媽媽的身後,誓要弄清楚包粽子的過程。原來,包粽子前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洗粽葉,泡糯米。我問:“今天包粽子嗎?”“是啊!下午包。”媽媽說。“為什麼要這個時候泡呢?”我說,媽媽說:“因為提前泡四個小時,容易熟,口感好。”很快就到了下午,媽媽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她取出三片葉子,粽葉在媽媽的手裡像施過魔法一樣,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精緻的“小漏斗”;然後,媽媽將白花花的糯米和甜蜜蜜的棗裝進了“小漏斗”裡。最後,媽媽用白線將這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的粽子綁起來,一個綠瑩瑩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粽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鍋裡煮四十分鐘,再泡三四個小時,讓它們入味兒。香噴噴的粽子會讓你食慾大開。

我吃著香香糯糯的粽子,眼前忽然浮現出了屈原投江的畫面,以前我以為粽子是一種美食,現在才知道五月初五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為國小生的我,一定要學習屈原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