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傳統節日習俗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3W

佛山老城區,流行著一種“正月十五十六行通濟”的習俗。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基本是道教文化的反映。“正月十五十六行通濟”的習俗,也與道教文化有關。這一習俗,由三部分組成:一,正月十五十六(時間);二,行(人事);三,通濟橋(地點)。

佛山傳統節日習俗

道教的文化核心是《周易》的“太極圖”,民間俗稱為“八卦圖”。“八卦圖”並沒有一些人士所說的那麼玄,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時間,即中間圓形部分。黑表示黑夜。白表示白天。上古時代,黑夜與白天是用陰與陽來表達。二是地點,又稱方位。東南西北加四個方位之間,共分八個方位。上古時代的人類在其生存活動中,就已經發現:選擇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活動,與吉凶息息相關。後來的“風水學”講“時辰八字”,也是這種時間與位置關係的延伸。“正月十五十六行通濟”的習俗,也是這種時間與位置的關係文化的體現。“正月十五十六”是時間。“通濟橋”是位置。古人為什麼要這樣去選擇呢?

正月十五十六,正月為一月,道教以一為元,為始,為祖。中國有一傳統習俗,重視陰曆的七年級與十五。七年級,又叫“朔”,是月亮處在地球與太陽的中間。十五,又叫“望”,是地球處在月亮與太陽的中間。地球也可以代表了人,人在月與陽之間,又稱之為“中道”。這種“陰中陽”的三元“中道”文化,就是道教的文化核心。七年級表示月缺,十五表示月圓。七年級是“頭”,十五是“尾”。“風水學”講究“轉角位”, 正月十五十六的日子,是標誌著圓轉缺的日子,就是典型的“轉角位”。因為“轉彎位”容易出現“盲點”,需要格外留神與注意,免得有事會閉翳。當然,佛山人之所以選正月十五十六這種日子行通濟,除了注意“轉角位”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明白到“平衡”,才是根治“閉翳”的最有效辦法。過大年,是由陰轉陽,年三十為陰(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年七年級為陽(一三五七九為陽數),而行通濟,則由陽轉陰。兩種活動,更好地體現出道教的陰陽平衡、陰陽互動、陰陽互濟的文化核心。

通濟橋,借橋去比喻,借橋去說事,這是古代中國人常用的一種形象思維,道教用這種比喻法說教義,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通”,是來來往往的意思。《周易》解“通”,“往來不窮謂之通”。中國傳統文化,認為“通”是“生”的表現,能通則生。“正月十五十六行通濟”的活動中,其中就有一個儀式是帶“生菜”過橋。用“生菜”的“生”,與通濟橋的“通”相結合,寓意通則生。通,還能“濟”。“濟”字有多種解釋,如果作為“通濟”解,“濟”則解作“利”。《易糸辭》解“濟”,為“萬民以濟”。通濟橋的意思也可解作此橋“可利萬民”。於是,又使這種“行通濟”的習俗活動帶上了生財生利的好“意頭”。選正月十五十六是時間選對了,選通濟橋是地點選對了,所以會使活動帶來吉祥。

正月十五十六是時間,通濟橋是地點,“行”則是人事活動。而其中的“行”,又是這種習俗活動的核心與關鍵。行通濟的“行”與過大年的“過”有著同一意思,廣州過年有行花街的.習俗。在花街中流連徘徊,心情有難以形容的暢快。精神爽利,生生猛猛,自然有執行。“行通濟,無閉翳”,其道理與行花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心情舒暢,行好運。心情閉翳,行衰運。行通,就能濟,行不通,就會翳。這好比人的心血管,血管通暢,則健康。其實,行通濟的“行”,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交”,與過大年的“過”一樣,表示新舊交替。行通濟的“行”,是表示陰陽交替。“交”在道教文化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周易》中的“爻”,就是“交”的意思。陰陽關係,是一種交叉關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周易》還認為,交者,吉也。不交者,凶也。天地之交為泰,泰卦,吉也。天地不交為否,否卦,凶也。“天地之交而萬物通也”。用“行”來表示“交”,用“行”來表示“泰”,用“行”來表示吉祥。

中國人的文化,佛山人的文化,實在很不簡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