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錦集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7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錦集4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現在的毛筆有很多種,它們的“毛”主要是由狼毛或羊毛做的。

關於毛筆由來的傳說故事也五花八門,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是秦將蒙恬造筆的傳說。

說的是從前沒有毛筆,人們就用一種用竹子做的“筆”在絹帛上寫字,但是這種竹筆寫起字來很難得心應手。沾墨沾多了很容易把絹帛弄髒,沾少了又容易寫不清,或只能寫三、四個字,很麻煩。

有一天,一個叫蒙恬的武將出門打獵。不一會兒,就拖著一隻兔子回來了。不經意間,他發現兔子的尾巴在他身後拖出了長長的血跡,突發奇想:用兔子尾巴代替堅硬的竹子做筆會怎麼樣呢?他試了試,寫出的字卻斷斷續續,一點兒也不像樣。好好的一塊絹布也白白浪費了。他一氣之下,把這條兔子尾巴扔到了一個山溝裡。

時光飛逝。一天,他從山溝旁走過,發現他以前扔在這裡的“兔子尾巴”變得溼嗒嗒的。他靈機一動,趕緊撿起“兔子尾巴”跑回家,插在竹竿上,這時這個“兔尾筆”卻變得十分聽話,寫起字來非常順暢,寫出的字也十分圓潤、流暢。這就是歷史上“秦筆”的由來。這種筆跟今天我們使用的毛筆已經很像了。

原來這個山溝裡有鹼,鹼把“兔尾”上的油脂分解了,使“兔尾”的吸水性變得很強。世界上第一支毛筆就在大自然的造化和好動腦筋的蒙恬手下這樣誕生了。

想不到我們平日裡寫書法字、畫文人畫的毛筆竟是一名武將和一個“兔尾”的“傑作”。

點評: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將蒙恬發明毛筆的過程記敘得很清楚、具體。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場圍繞家書興替的討論就此展開。學生甲認為家書這種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學生乙認為資訊科技這麼發達,打電話,發簡訊,寫郵件更便捷,當然不用寫信……說到底,這是一場有關科技與傳統爭論的問題。

其實,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

日本的京都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京都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它最初的設計是模仿中國隋唐的長安和洛陽而建的。其中,洛中最顯京都街道棋盤式的佈局,這裡是傳統與現代的交織,既有千年古剎,也有西式建築。城中心大多店面和住宅,仍是低矮的兩層樓木層,充滿古香古色的古都風味。在京都市區,6公尺以上的建築甚至都被為破壞景觀,極易引起市民反對,所以沒有高層建築,也沒有高架橋。走在京都的街道,你還會真正領略到“吃在大阪,穿在京都”的古訓。你會看到很多的手工紡織的展示,正宗的日本茶道表演等充滿傳統味道表演。

同樣,你也能在這裡領略到現代氣息。京都最新的車站,你能感受到21世紀的“高速”,它結合了五大特點:交通,停車場,文化,飯店,百貨公司等全球數一數二的各類設施,尤其是車站內高11層的手扶梯,可直通百貨公司商場及科技遊樂中心,更有空中走廊和咖啡座,是一座多元化的建築。站在這個多元化車站的頂樓眺望,看到高臺寺周邊的庭院,低矮的兩層樓木屋,你才會真正驚詫於京都的魅力,絕不是精彩絕倫的現代建築,更多的是千年傳統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又是另外一個很好的例子。比如,中國館內用高科技投影技術製作的《清明河上圖》;上海館中由聲光電影演繹的多媒體影片《永遠的新天地》;日本館內會用小提琴拉《茉莉花》的智慧機器人,等等,都是傳統文化與現代高科技完美結合的展點。

京都的燦爛和世博的成功證明: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並不矛盾,我們既不能以傳統文化消亡的代價來推進現代科技的發展,也不能無視現代科技的發展來保護傳統文化。我們唯有堅持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兩翼齊飛,整個人類的發展才能有更加燦爛的未來。

但是今天,它卻遭受著一種嚴峻的挑戰。

在二十一世紀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聯絡方式也日趨多樣化。手機聊天,電子郵件,漂流瓶……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無論那個階層的人,都在頻繁地使用。當然這種方式是好的,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對其是抱著一種認可的態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這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讓我選擇,我無法說出那一種方式更好,因為它們都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許,你認為,郵件省錢,效率高;寫信貴,速度慢。但是,面對著整齊劃一的電腦列印的文字,我們已經有一種視覺上的疲勞。而,書信,可以很好地抒發我們的情感,它給我們的意義早已超出了字面的範疇!

當投身軍營的士兵,每一次收到家裡的來信,都會壓在枕下,反反覆覆地閱讀,也許,你認為這只是一封信,但你可曾想過,這裡麵包含了多少的期盼與等候;

當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他無法使用現代先進的溝通工具,收到遠方子女的來信時,內心是怎樣的一種激動;

當身處逆境之時,收到朋友的一封來信,縱然是簡簡單單的關心的話語,也足以讓你感動得淚流滿面。

我們在電視上,也看見過許多貧困山區的兒童,他們和許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都是靠書信來往。就是這小小的書信,讓愛心之路得以延續。當鏡頭給到那群可愛的孩子,坐在綠油油的草坪上,帶著笑容,認真地閱讀著來信的場景時,我想,在那一刻,他們一定是幸福快樂的!

而如今,這種文明已經漸行漸遠,很難再去尋覓它的蹤跡,但是它並不會退出我們的生活!不管現代文明如何發達,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它不會消失!在我們的腦海深處,它已是一行不滅的印記!我想說:朋友,當你面對電腦、手機的印刷體,出現審美疲勞時,不妨拿起紙和筆,寫一封信,給親人,給朋友……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扇傳於世,在千載的時光裡,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因素,記憶了傳統文化的變遷,承載了諸多的文化資訊。晉《古今注》記載,扇發於殷,以烏羽製成作儀工之美。隨時光的變遷,扇衍生了更多用途,文人墨客,以扇子為載客,在扇面上題詩作畫,贈送親朋好友以寄一份祝福,青年男女在扇面上寫抒情詩送給心上人,託一份喜歡,佛教僧人在扇面上抄寫經文,凝一份信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扇不在大,有品則名。這是扇的共性——傳載文化,溯源開始。‘’扇‘’因與‘’善‘’諧音,而寓意善良,善行。及來時,摺扇由朝鮮傳入神州,便有蘇東坡所提‘’高麗百摺扇,展之廣尺餘‘’的妙語,形容了摺扇開之則用,張合自如的特點。也藉此表達逍遙自在的?人生態度......

有人說:一面千扇,各有各的韻味,‘’蘇州檀香扇的扇魂是忠貞,端正,‘’扇其香存‘’,馨香四溢,好似個性豐富的女漢子;火畫扇的扇魂清純,典雅,淡而不素,如清雅的少女;綾絹扇的扇魂是溫柔,溫文爾雅,似富有才情的淑女......那麼桃花扇的扇魂呢?

我認為桃花扇的扇魂是忠誠,點血成花,落紅成霖,似豪放灑脫的女將。

同其他扇相比,桃花扇更具有歷史的味道。一是桃花扇而來的作品,清代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為學者研究戲劇文化,歷史提供資料。二是桃花扇的由來:史料記載,在秦國,有一個頗負盛名的歌妓,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的才子,命運的官扇一搖便搖出了一段愛情,搖出了一身安寧。明代才子侯方成邂逅一歌妓李香君,兩人花前月下相會,墜入愛河,和所有的美好一般,才子也贈扇給佳人作為定情信物,然雷電劈下,袁大成陷害才子,強行將才女許配他人,佳人怎肯順從,含淚投河,選擇和心上人在天堂相會,只在世間留下那包含血淚的扇物,後才子的友人為了紀念兩人忠貞不渝的愛情,在扇面上繪下一樹桃花,藉此一畫為名,桃花扇一名誕生。

扇面桃花開,一朵名忠情

余光中在接受採訪時曾說:‘’男女之間的愛情,國家和國難都讓我感動,‘’忠情是桃花扇所承載的一點,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秦淮結遇到最後的忠貞愛情,秦淮河水靜靜流淌,是大山才子佳人流下的一串晶瑩的淚花。故事已近成為了過去,但桃花扇仍然敘述著佳人才女之間的愛情。借傳統的手工藝來表達歷史和美妙的故事,無疑是根文化的又一載體。

《桃花扇》中記到‘’青樓名花恨偏長,感時憂國欲斷腸‘’,老餘也說:‘’六朝的興亡,南朝的衰亡,在文學的劇本上看起來是特別的親切,但也夾雜著悲哀。‘’我想親切大概就是從古至今所傳承的愛國情,而悲痛大概就是為國犧牲吧。忠於國家是中華民族所傳承的文化意識,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難看出所傳達的忠於國家和民族的關係。所以忠國也是一種文化。一個愛國的人,是一個把國大愛,然後小愛個人的君子,忠於國家是一個人成長的地基。

扇面桃花開,那滿扇的桃花怒放著。愛情,國家,仁愛,忠貞統統都在其中,都化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都成為了傳統文化的根。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展視野、開闊思維,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學生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它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反映著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過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受磨難而更強,豪邁地屹立於世界之林。

《民族中國小漢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規定,在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漢語,瞭解中華文化,熱愛祖國,具有民族團結意識。而使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展視野、開闊思維,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學生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它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反映著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過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受磨難而更強,豪邁地屹立於世界之林。

一、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 感受成語的寓意之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華文庫的瑰寶,它具有豐富的內涵,意義深遠、言簡意賅,讀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語故事則語言生動凝練,形象鮮明,具有很強的倫理性,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如,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八仙過海等是少年兒童必讀的神話故事;又如,完璧歸趙、晏子使楚、負荊請罪、驚弓之鳥、三顧茅廬等又是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再例如,懸樑刺股、鑿壁借光、韋編三絕、程門立雪、囊螢映雪等又是刻苦讀書的典範,無一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 感受歇後語的詼諧之美。現行漢語教材在每個單元最後都要安排一次漢語園地,其中不乏許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如歇後語、對聯等。歇後語一般是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半句是比喻或隱語,後半句是對前半句的解釋或說明,而且許多歇後語不但詼諧幽默,還富含一定的寓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在教學中可以採取猜謎語、蒐集資料,課後利用牆報、黑板報等形式和全班同學共享資源。例如,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類似這樣的歇後語是以漢字的諧音為表現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使學生明白友情的珍貴,不亞於雪中送炭;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使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貓哭耗子假慈悲,使學生明白善惡、美醜的標準等等,通過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

3. 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在每次漢語園地中,都無一例外的安排了一首古詩,學習古詩可以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並使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承傳,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兩句是寫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舊像玉壺裡的冰一樣純潔,不但把送別好友的依依不捨之情表現了出來,更將自己堅持高貴文知識,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無不體現了古人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而立下的壯志豪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慾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從這些詩句中,感受和領悟詩人的意境,陶冶自己的情操,昇華自己的情感。此外,利用業餘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中華優秀德育故事,學習孔融謙讓禮貌的處事原則、學習閔損和孟宗的真誠孝心、學習尹憞遵守禮儀、立志育人的精神、學習滂母的浩然正氣,最後再要求學生寫觀後感,學習他們孝養父母、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禮貌待人、廉潔奉公的精神,立志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總之,在漢語教學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擴充套件了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明瞭古代卓越的藝術、燦爛的文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了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又使中華文化得以不斷傳承,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