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3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4篇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1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製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風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標準、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那個核心,咱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和"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確實是對"孝"的明白得,引申開來講,對家庭裡的父母親,為人子(女)必然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單位的規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職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儘管心中對傳統文化有必然的認同,可是自以為自身做得還不錯,通過兩次學習,才慢慢領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咱們每一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文化,尤其是《門生規》的內容能夠指導咱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咱們養成良好適應,成為一個有素養有修養的中國人。

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長,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因此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咱們每一個人的成長歷程。在現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其突出,因此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咱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使咱們的社會安寧和諧,國家興隆發達。

"門生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那麼學文"是《門生規》的總綱領,只要咱們認真去學習、去試探、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明白哪些能夠做,哪些不能夠做,就有了做人的準那麼,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定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確實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第一要講信譽,不能夠訛詐他人或胡說八道,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適當,切題就行,不要甜言蜜語。尤其是作為職場中的咱們。

做人要知道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因此《門生規》第一章確實是《入那麼孝》感恩之心體此刻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咱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大體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常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感覺很煩;有時對父母的怨言,不能專門好的給予勸慰,置之不睬......想一想自己平日對父母的關切太少了。

從校園已經走出來一段日子了,剛開始的時候,老是懷念象牙塔裡的.單純的美好,懷念坐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課的那種如沐春風的感受,懷念著以前的一切,老是不想告知自己要向前看,老是把自己矇蔽在過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老是抱怨周邊的環境太過複雜,抱怨那個社會是何等的世俗,忘了繼續查詢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憶裡,痛楚在現實中。在不碰到問題的時候,充滿自信的對待一切,而在碰到真正挑戰的時候,既沒有小隱於野的氣魄,更沒有大隱於市的心境,也只只是是俗人一個。因此超級感激領導們在我彷徨的時候給了我機遇參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提示自己應該如何繼續以後的人一輩子。

自從我自己學習傳統文化以後,就愈來愈感覺到這條路越走越寬廣,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並介紹自己周圍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識的有緣人來到國學班學習,學習的道路還很漫長,希望大夥兒都能夠踐行聖。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2

一、精彩課程。

課堂上一個個真實故事引發的思考,結束時90度鞠躬禮及《感恩詞》讓我們心存敬意。以位音樂老師的《德音雅樂》及《孝親感恩歌曲學唱》課程給整個大講壇帶了歌聲、笑聲還有感動的低泣聲。悠揚甜美的《生命之河》在義工老師們曼妙手語舞姿中展開,讓與會學員感受《生命之河》滋潤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淨化歌者的內心;用心去聽一首好歌,能滌盪聽者的靈魂。一個個中國優秀的傳統美德經典故事和一首首優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場學員,互動漸入佳境,全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情到深處,學員們還不時發出動情的低泣聲。

二、溫情服務。

據悉,為大講壇服務的十幾個義工都是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以幫助別人為樂,他們把幫助別人當成個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們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輕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會場的每一個角落,用半蹲的姿勢為在場的貴賓和授課老師端茶送水,他們用真誠的微笑溫暖每一個人,他們身體力行踐行《弟子規》,他們用言行踐行道德禮儀,宣揚傳統文化。每當聽到一聲聲“老師,早上好!”、“老師,下午好!”“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請愉快用餐!”等等溫馨話語,我們恍惚來到了一個文明和諧的世外桃源。

三、專心學習。

本次大講壇所有學員均是來自一線的老師,他們排除一切干擾,參加為期7天的學習,時間長、人數多,但會場秩序井然,學員們完全融入到了和諧、寧靜、純粹的吸收經典文化的.氛圍中。授課中老師生動風趣的演講,深入淺出的報告,深深吸引了全體的學員,大家無不認真聽課、細心筆記。對我來說,這是一場心靈之旅,所有人在都聆聽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感動中汲取師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師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當作事業來做,他們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下來,讓我們的民族越來越強大。這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我們做老師的職責,讓我們從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導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努力教育學生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深刻學習國學經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盡到一個老師應盡的責任。

最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講座,不僅提升了我們教師的文化素養,同時,在“如何對人”、“如何對待工作”、“如何對待社會”、“如何對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傳統文化學習後,我進一步認識到,不管是學校管理、教育教學,還是家庭生活、與人相處等方面“身教勝於言教”的重要性。今後,我將把這種平和的心態運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身作則,努力踐行“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人,一個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健康發展。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3

時刻飛逝,我從一名學生,到息縣進入工作職位已接近兩年,兩年的經歷讓我對農村、老百姓、基層幹部有了更深刻的熟悉。息縣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更讓我收成頗豐。讓我在學習中成長,成長中學習。由於自己本身對傳統文化比較感愛好,以前常常蒐集一些名言警語來鼓勵、警示自己。此刻才真正感知對中華文化了解、明白得太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讚揚、令我折服。針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學以修身。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從自身來講,重點在於挖掘優秀文化的大富礦,以求啟發聰慧、淨化心靈、鼓勵精神。而傳統文化學習不僅是個人修養的程序,更是思想靈魂昇華的程序。"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以利為志就不能淡泊,內心躁動就不能致遠。前人提倡溫、良、謙、恭、讓、仁、義、禮、智、信,只要咱們做到了,人際關係就和諧了。門生規中"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那麼學之"確實是要求咱們平常與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時常要與仁德的人靠近,向他們學習。

(二)學以致用。

巨集揚傳統文化起先需要從學習開始,這既是一個認知程序,更是潛移默化的程序。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目的確實是要把其要緊經典實質內涵貫徹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乃至靈魂深處。用優秀傳統文化增進鄰里和睦、家庭和諧,提升工作作風、工作精神。對照《門生規》《孝經》等進行反躬自省,對孝順父母、愛崗敬業、老實守信、謹言慎行等方面進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學以濟世。

這些年由於方方面面的緣故,社會問題日趨突出。傳統的長幼尊卑不分,離婚率不斷爬升,自殺事件不斷曝出,道德淪喪事件時有發生,社會生活變得亂七八糟、烏煙瘴氣。久而久之,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曆史長河積澱下來的金子,是醫治這一社會疾病的濟世良方。儒家的"仁愛"、道家的"無為"等等確實是要巨集揚孝道、張揚仁愛、歌頌仁慈。用經典詮釋聰慧,用聰慧啟發人一輩子,用人一輩子挖掘人性。用咱們先祖留下的'經典聰慧來醫治當下人性的疾病、靈魂的疾病,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光焰點燃咱們心中的善念和良心的火炬。

"達那麼兼濟天下,窮那麼獨善其身"。當你被時期所重視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鬱郁不得志時,就要甘於孤單,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咱們作為公事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咱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基層公事人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加倍敬畏人民、敬畏人民給予咱們的權利、敬畏黨和國家授予咱們的職責職位。咱們理應當好人民公僕,不求在那個職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那個職位多做事、做好事。

傳統文化教育心得體會4

公園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部教職工在學雍多聞學堂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全封鎖式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本次由教育專家李英慶教師主講,我感到收成頗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騰的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不學不明白,古聖先賢早已為子孫後代把做人的準那麼,教育的理論全數總結好了,這些理論經得起時刻考驗,也取得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認,我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點學的《門生規》中明白這是一本古代供入學兒童必讀的書,書中以儒家思想為理論來教育後代,在讀完後我以此書為鏡,發覺今世在家庭、學校的教育中有相當沒能做到書中所言,乃至以誤為對,以至顯現許多的問題。將思想回到學校教育,咱們在教學中碰到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常自問咱們為學生付出了時刻和精力,乃至心力交瘁,卻得不到學生的明白得,還有學生反其道而為之,教學不出成效的癥結所在何處?這是很多教師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臺詞,"你爸爸愛你,但他可不能愛你。"

我不盡自問,我愛學生嗎?我會愛學生嗎?這次學習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論依據。咱們中職學校一直以來以教授技術為重,這有悖於"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中職教育應從德育入手,試想一個技術優秀的數模加工畢業生沒有效他的技術來製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來造福社會,而是用來做槍,那技術越精湛對社會危害就越大,因此課堂上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道。"

職業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為先"說法,意思是人對世界萬事萬物的愛的本源在於愛父母,父母乃人之全然,父母對小孩有養育之恩,若是連父母都不愛那就不能指望那個人會愛他人,若是學生不愛父母,他說他愛祖國、愛教師、愛學習那確實是沒有根基的,是空中樓閣,令人感覺慘白。關於一個教師,若是不愛父母,那他必然可不能愛學生,因此他必然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

在學校的教育中教師是實施者,教師實施的方式應以身教為重,輔以境教、樂教、禮教,李英慶教師說:"學生不必然記得你說過什麼,但必然記得你做過什麼。"教師若是本身沒有明白得中華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在平與學生接觸的舉手投足中展現傳統美德,學生就不能從中受到傳統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說進而再去效仿,那教師落口人義道德,說得再天花亂墜也是徒然,如此的說教是不能使學生信服的,因此說到底德育教育還得先從教師本身學習從而提升個人修養開始,才能做勤學生的表率。在看《小孩不笨》中,教師的教育方式也讓我深感共鳴,因為我中學時本身也是一個差生,在取得教師的賞識和鼓舞后慢慢樹立了信心,慢慢取得進步,因此我以為教師在言傳和身教中面對大多數學生須以尊重、賞識、重視入手,以我接觸學生的體會,問題學生一樣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貧寒、軀體有缺點。

等等,這些學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緒化,或容易自暴自棄,或叛逆,這一類學生常表現出紀律散漫,有些還容易跟同窗發生衝突,不尊重教師,我想這是因為缺乏關愛,缺乏鼓舞,增廣賢文中有云"大夥兒禮儀教子弟,小家凶惡訓兒郎",有大夥兒風度的教師,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引導,靠自己的諄諄語言教誨,培育出來的學生往往有禮有節,若是教師一味採取強硬方式去壓學生,倒會激起青春期學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結果學生越走越遠,迷失自我,無法挽回。每一個問題學生心理都有癥結,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方式都不一樣,那教師深切學生,關切學生生活學習,多鼓舞,多讚揚,多賞識如此的學生,專門要當眾的進行,這無疑是使他們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如此教師和學生才能成立信任,學生自然會喜愛如此的教師,會聽如此教師的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堅苦的工作,咱們要學習《門生規》這一類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但《門生規》並非是金庸小說裡的《九陰真經》,隨意落到誰手裡只要煉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夠功力精進,一爪把人爪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美德是一項長期龐大的`工程,在學習《門生規》後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只用嘴皮子動動了事,要付諸實踐,軀體力行,咱們都明白知易行難,真的要做起來真的不容易,咱們要戰勝人本身太多醜陋的本性,如私慾、貪婪、惰性、急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這條路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本次學習我不敢說我有質的飛躍,但至少在思想上啟發我成心識的去探討德育這條路,德育這條路永久是教師永久探討的道路,會有挫折,有會驚喜,探討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結出的果是碩大的、甜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生源滔滔來。願咱們的學校茁壯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