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範例[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9.64K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範例[15篇]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1

女生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著一個偉大的夢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張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質。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別驚訝!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為一個國際公民呢?難道全球化就意味著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當然不是!在我看來,國際公民身份意味著對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這種心態是建立在我們民族身份基礎上的,只有我們充分地表現出我們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為國際公民!換句話說,國際公民從家裡做起!

要成為國際公民,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要做些什麼,向哪個方向前進;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能被世界銘記與尊重。比如說孔子,他可是什麼外語都不會說,但憑著對人類智慧做出的.巨大貢獻,他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的中國人;成龍,作為一箇中國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廣受歡迎,不是因為他穿牛仔,喝可口可樂,而是他的中國功夫,和他那低調的微笑!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礎,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著民族身份的喪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為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著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

謝謝!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著名作家沈從文就寫過這樣一段與節日有關的文字:“一般吃的如年糕、粽子、月餅、臘八粥,玩的如花炮、焰火、鞦韆、風箏、燈綵、陀螺、兔兒爺、胖阿福,穿戴的如虎頭帽、貓貓鞋、作鬧龍舟和百子觀燈圖的衣裙、坎肩、涎圍和圍裙……”這些民俗物件、吃食穿戴充分體現了節日與百姓農耕生活、四時演變、習俗文化息息相關。

中華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是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從這些傳承至今的世俗民風節日裡,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許多傳統節日通過民俗、生活事象來表現文化,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轉化為日常生活和日常表演時,使人可感可觸,生動形象。

有學者認為:在我國,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有趨吉避凶的文化內涵,都會涉及福、壽、祭、結、娛、情xx個方面,是集體文化記憶的載體。人們的節日文化是心靈相通的。拿端午節為例,人們會在這一天舉行賽龍舟等民俗活動,會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出去拔蒿子、拔菖蒲,會不約而同地給小孩做荷包,會在這一天吃粽子,其實並沒人通知要這樣做,這反映出一種心靈相通。這些習俗,反映出是人們追求天下太平、家人團圓的觀念,是一種祈求國富民強、風調雨順的符號。人類本能都有追求美好的東西、防範不好的東西的傾向,在這些對自己美好命運的追求中,反映出了自己的信仰。這些信仰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傳統節日中,所以,幾乎不存在沒有信仰的節日。很多傳統節日都反映出一種原生態的膜拜。

自20xx年起,國家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加之許多西方的洋節,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裹挾著消費主義而來,節日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讓人們應接不暇,但是,節日的儀式感逐漸淡化,傳統節日文化受到商業大潮的.極大衝擊。儘管政府一再強調歷史內涵,推出了許多文化活動,但在大眾層面,幾乎所有節日都被消費所沖淡。聖誕節、萬聖節這些“舶來節”自不待言,就連那些最純粹的本土民俗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上元節,以及春節,也都被裹上一層濃墨重彩的商業外衣。而這些節日所代表的傳統生活方式,卻日漸被人遺忘。土生土長的“乞巧節”,因牛郎織女的傳說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但商業味濃重,真正的文化內涵卻被遮蔽。事實上,即使是西方的情人節,也是有獨特的歷史文化意涵的,絕不等於互相贈送鮮花和巧克力這樣簡單。xx月8日國際婦女節,多少人血拼搶購。商家們似乎一致認為,“關愛”女性的最好方式就是誘惑她們買更多的東西。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節日起源於1857年xx月8日,美國紐約的服裝和紡織女工舉行抗議,反對非人道的工作環境、xx小時工作制和低薪。女性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權利,才是這個節日真正的意義。即將到來的國慶節,屬於最重要的政治類節日之一。怎樣過國慶節,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過程本身,就是成熟公民自然意識的體現。然而1999年國務院推出“黃金週”應對金融危機後,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的國慶方式。國慶節成了集中消費的節日,我們很難想象,通過旅遊和消費歡度“黃金週”的國人,究竟會有多少心思去思索“愛國”的問題。有人說,淘寶正致力於把每一個節日都變成購物節。當所有的節日都被粗暴地改造為消費主義的儀式,無疑構成了對於文化傳統的巨大創傷,從文化母胎中傳承下來的血脈聯絡被硬生生割斷了,節日的儀式感、關於節日的共同文化記憶、節日的本源、節日與集體無意識的聯絡都逐漸被淡化和物化。人們關注著更多形式上和物質上的東西,無法靜下心來去思考,也因此和許多美好的東西擦肩而過,包括過節的快樂。

“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很難有立足之地的。使人們能夠安定地生活下來的,正是信仰的力量。”走上物化迷途的節日定例註定是無法成為鈕系整個民族團結和社會共同體的洪荒之力。當然迴歸節日的本源不是回到復古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花錢過節”,消費主義都無可厚非,讓節日迴歸其本來的意義,關鍵在於弱化缺乏文化內涵的“消費”在節日慶祝方式中扮演的角色,讓傳統節日民俗文化真正返還民間的日常生活。

針對這些問題,政府和社會應該採取相應措施,重現節日的文化內涵。對傳統節日的發展給予積極引導。同時通過學校教育、課程設定、活動組織加強青少年對節日內涵的傳承。另外,政府要積極創設濃厚的節日氛圍,報紙、電視、網路等大眾媒體應積極宣傳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習俗等內容,為傳統節日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另外應該注重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進行創新,與當下民眾鮮活的生活節拍與韻律相協調,使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重新煥發生機活力。

韓愈說過,“民俗既遷,風氣易隨”。讓我們期待!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藉此機會,請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向無數革命先烈默哀!向我們的祖先默哀!

最近一段時間,每個家庭,都是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每一所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國旗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著創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這裡,小家與大家,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著愛國愛家的情懷。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舊中國飽受戰爭的創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人民受盡磨難和屈辱。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

我們的祖先,為了養育後代,歷經了千辛萬苦,揮灑了無數的汗水。

正是因為他們,才有延續的生命!

正是因為他們,才有生命的安寧!

如何不讓先烈的熱血白淌?如何不讓祖先的汗水白流? 實現先烈遺願、祖先的夙願,我們唯有臥薪嚐膽,自強不息。作為當今學生,更應積極地、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這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我們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但是知識做夢夢不來,伸手要不來,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學習,日積月累。同學們,今天的愛國愛家就是努力學習,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樑、社會的人才。

同學們,緬懷先輩的同時,我們又怎麼能疏遠上輩?一個孩子從十月懷胎到長大成人,母親付出了多少代價實在無法計量。母愛是女人的一種天性,很多女人有了孩子,就把兒女視為自己的第一生命。一個家庭,縱有千斤重擔,都是父母挺直腰桿撐著同學們,趁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健在時,多給他們一點安慰,而不是等到失去的時候! 讓我們以良好的姿態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和祖先的同時,也願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春風盪漾著每一個人的心田。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4

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著一個巨集大的幻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見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養。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殊驚異!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為一個國際公民呢?

莫非全球化就意味著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根底,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著民族身份的丟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躲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為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著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感謝!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秋濃了,月圓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 中秋節處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它僅僅次於春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稱為“團圓節”。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美好的節日裡,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等、無論什麼形式,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是一個飄溢親情的節日;中秋,是一個瀰漫團圓的時節。這個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這些,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

同學們,大家一定能背誦出許多關於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歷史的時空流傳至今,不正是因為我們人類有著的共同信念嗎。

中秋最美是親情。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講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訴說著人們同一個心聲:親情是黑暗中的燈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後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過思念;月亮最高,高不過想念。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

中秋最美是感恩!無須多言,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友一個問候,遞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餅,這是我們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父母給予的培養……老師們,同學們,這個中秋,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度過!

心懷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

老師們,同學們,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過真心的祝福!在此,我祝老師們、同學們中秋快樂,一切圓滿!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中秋,感恩》。

秋漸漸濃了,月漸漸圓了,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快到了!都說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稱為“團圓節”。 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比如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 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說到這,我就想考考同學們了,有人知道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嗎?

沒錯,嫦娥奔月。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美好的節日裡,人們除了賞月、走親訪友,還能做些什麼呢?沒錯還有大家最為期待的就是吃月餅。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清朝楊光輔也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嗯,對。中國一共有四大月餅種類,分別是廣式月餅、京式月餅、滇式月餅和蘇式月餅。各式精美的月餅真讓人垂涎欲滴啊。誘人的月餅確實是讓人難以抗拒。那麼,中秋吃月餅,有哪些禁忌呢?需要注意什麼呢?

月餅不宜粥相配、吃月餅宜早不宜晚、月餅宜少不宜多。月餅宜鮮不宜陳、先吃鹹後吃甜。尤其是女性朋友吃月餅更要注意,特別是妊娠,產後因為孕育胎兒或哺乳特殊生理情況。吃月餅、賞月、走親訪友,無論什麼形式,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是中華瑰寶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特別珍視團圓,中秋節尤為甚。

中秋,是一個洋溢著親情的節日;中秋,是一個瀰漫著團圓的'時節。這個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這些,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

中秋最美是親情。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講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訴說著人們同一個心聲:親情是黑暗中的燈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後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過思念;月亮最高,高不過想念。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

中秋最美是感恩!無須多言,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友一個問候,遞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餅,這是我們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父母給予的培養……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中秋節快樂。

老師們,同學們,這個中秋,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度過!心懷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

老師們,同學們,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過真心的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祝所有老師同學們中秋節快樂。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7

女生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著一個偉大的夢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張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質。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別驚訝!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為一個國際公民呢?

難道全球化就意味著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當然不是!在我看來,國際公民身份意味著對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這種心態是建立在我們民族身份基礎上的,只有我們充分地表現出我們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為國際公民!換句話說,國際公民從家裡做起!

要成為國際公民,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要做些什麼,向哪個方向前進;

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能被世界銘記與尊重。比如說孔子,他可是什麼外語都不會說,但憑著對人類智慧做出的巨大貢獻,他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的中國人;成龍,作為一箇中國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廣受歡迎,不是因為他穿牛仔,喝可口可樂,而是他的中國功夫,和他那低調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礎,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著民族身份的.喪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為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著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謝謝!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8

各位朋友、各位嘉賓、同志們:

大家晚上好!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國慶到了、中秋來了。中秋是中國人民慶團圓的傳統佳節,今年的“十一”是我們偉大祖國的x週年華誕。值此喜慶之際,公司在這裡舉辦聯歡會,大家濟濟一堂,品茗言歡。藉此機會,我代表x公司向在座各位,並通過你們向你們的親人、朋友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

今晚,我們借x小禮堂這塊寶地舉辦聯歡會,一同參加聯歡的還有x電建二公司、電建一公司、金信公司、北京x公司、武漢x公司和x的領導和員工們,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在這個花好月圓的夜晚,大家能在這裡相聚,共同聯歡,我甚感榮幸。這正是一種莫大的緣分,在這樣一個快樂而且溫馨的節日裡,希望大家能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一朵鮮花的綻放需要無數汗水的澆注,一份偉大事業的成就需要無數人的共同努力。xx廠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說,這朵煤電聯營之花的盛開和耀眼,正是在座各位共同辛勤勞作的結果,歷史將永遠不會忘記你、我及各位開拓者的身影和汗水。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全家團圓的日子裡,在座的各位都遠離親人,相聚在這座美麗而富饒的山城———古交,為x廠的建設與發展,默默地奉獻著,辛勤地耕耘著。藉此機會,我代表股東雙方感謝你們,感謝你們能在節日裡還堅守崗位,辛勤工作!感謝你們為電廠建設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才華和激情!感謝你們對x傾注了無限的熱情與希望!

同志們,朋友們,衷心感謝一年來大家心繫公司,辛勤勞作,為xx廠建設做出的突出貢獻!

最後,祝在座各位:節日愉快,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中國的文化和歷史源遠流長,其所衍生出的各種傳統節日更是豐富多彩,大大增加了人們生活的趣味性和想象力。坦率地說,很多人對傳統節日所蘊含的人文思想和民俗習慣知之甚少,或者說解讀得不夠透徹,缺乏必要的人情味和專注的認同感,節日過了就過了,沒過似乎也沒有太大的遺憾。

大家都知道,每個傳統節日幾乎都與吃有關,比如元宵節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七夕節吃巧果、中秋節吃月餅、除夕夜吃餃子,即便是清明節也要給逝者上一些貢品。民以食為天,傳統使然,生存使然,吃點喝點本不為過,但放在節日裡談飲食,似乎吃的成份遠遠大於節日本身的文化傳承意義,甚至有些人把過節當成了一種享樂生活的.由頭和福利,這就難免讓人有些酸楚和迷茫。傳統節日要延續,民俗文化也要傳承,透過飲食的表象,人們更應該深刻地關注一下每個節日裡的文化底蘊和地域風俗,如此,方能在歡度節日的同時,直接或間接地回顧一下中華的歷史文化。

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神話傳說、天文地理、術數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都是祖先們經過長期的生活積澱和感情凝聚而誕生的,可以說,每一個節日都意義深遠。我們在傳承和光大這些傳統節日時,一定要飽含深情且高度關注,切不可流於膚淺。個人認為,在每一個節日裡有三個環節必不可少:一是感受親情,親情重於山,親情清如水,節日裡去感受親情就顯得特別濃郁和迫切其實,年輕人忙事業無可厚非,但在節日期間與父母和家人多呆一會兒,感受一下親情,真的是一種責任和幸福;二是傳承文化,現在能靜下心去讀書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即使讀書也是快餐文化,中國那麼多的史料典籍更是鮮有人問津。成年人對傳統節日可能熟諳於胸,但未成年人卻未必知根知底,每一個傳統節日所傳達的知識量是非常龐大的,可借節日家人聚會時機,適當地普及一下相關的逸聞趣事;三是參與活動,隨著交通和通迅的飛速發展,地域文化的差異正逐漸縮小,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一些習俗還是一脈相承、融會貫通的。所以在節日期間,無論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多參與一些紀念性的和娛樂性的活動尤為珍貴,節日最注重是就是氣氛濃烈。

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是我們國人的幸福日子,也是我們感受親情、傳承文化、參與活動的最佳機遇。現在很多人連過春節都感覺無情趣無滋味,於是怪罪於生活壓力過大,始終無法亢奮起來,其實不然,自身情感的平淡冷漠才是罪魁禍首。過節,就是要情深意長,對家人的感恩也好,對文化的傳承也罷,都要創造出一種和美的“意境”,讓美食成為一種享樂,讓過程成為一種記憶,這樣舒心的節日才是我們迷失已久且迫切需要的幸福時光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10

女生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著一個巨集大的幻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見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養。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殊驚異!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為一個國際公民呢?

莫非全球化就意味著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固然不是!在我看來,國際公民身份意味著對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敬重,但這種心態是建立在我們民族身份根底上的,只有我們充分地表現出我們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

為國際公民!換句話說,國際公民從家裡做起!要成為國際公民,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要做些什麼,向哪個方向前進;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能被世界牢記與敬重。比方說孔子,他可是什麼外語都不會說,但靠著對人類才智做出的巨大奉獻,他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的中國人;成龍,作為一箇中國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廣受歡送,不是由於他穿牛仔,喝可口可樂,而是他的中國功夫,和他那低調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根底,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著民族身份的丟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躲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為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著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

感謝!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很長時間沒有這樣了。一家人坐在長凳上吃月餅聊天。中秋佳節到了,天氣漸漸轉涼,夜晚帶著一絲涼風吹進院子,卻吹不走院子裡滿滿的月光,月光就這樣徑直地籠著這個沒有路燈的鄉村。

團聚的日子不多,即使在中秋節也偶爾能這樣。奶奶拿出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月餅和其他一些糕點和水果,祭祀嫦娥。等祭祀完了,就可以吃月餅了。媽媽笑著對我和哥哥道:“怎麼兩個人不搶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畢竟,那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小的.的時候,學習不是很緊張,每逢中秋節,大家定然是聚在一起的,我哥哥和總是為了吃月餅爭執不休,在院子裡追逐,結果不小心掉了下來,月餅髒了,誰也不可以吃,但還是免不了批評。

雖覺記憶猶新,卻終感惘然,往事再顧,已經過去十多年了,那時我和我哥哥只有七八歲,都沒有桌子高,時間過得真快,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了,長大到了對往事的幼稚感到羞澀的年紀。

月光落在陰影上。爸爸咬了一口月餅道:“村頭張阿姨的月餅味道這麼多年還是沒變過。”又圓又甜,像月亮。

爸爸說,在過去,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每逢中秋,他和姑姑,都也就是爸爸的姐姐,還在月光下纏著曾祖母講嫦娥奔月的故事,一邊吃著酥脆的月餅。那時候的張大嬸還是個姑娘。

現在,我的曾祖母已經去世很久了,過去的三代人已經變成了現在的三代人。

突然想起張若虛說過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歲月從掌心流過,化作月光,盪漾起陣陣漣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還記得童年的嬉戲,在祖母懷中的撒嬌。這一切終歸悵惘,只是愁也罷,憂也罷,光陰不會停息,我們終歸黃土,這便是人生;但守得親人相伴,親情長存,便是人間。

我想“嫦娥應該後悔偷了長生不老藥”,那空曠寬闊的寒宮,那日日月月重複而單調的歲月,即使是不朽又如何?不若這十丈軟紅,雖然生命有限,但情誼永存,九重天外無憂地如何,也不抵這人間有情處吧!

中秋佳節不變,明月不黯,人間有意,友情常在。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12

女生們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

我的父親是一名中醫。做外一個訪問學者他懷著一個偉大的夢想去了美國,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國傳統醫學。但在那期間,他遇到了些中國同胞,他們不但主張廢除中醫,還說我父親缺少國際公民的素質。

聽了這個,我感到特別驚訝!這種話怎麼會從我們自己的同胞嘴中說出呢?他們的話不禁讓我深思:什麼是國際公民?怎麼又才能成為一個國際公民呢?

難道全球化就意味著我們捨棄自己的傳統節日而盲目地過聖誕嗎?或是在好萊塢電影前我們傳統京劇的黯然失色嗎?

當然不是!在我看來,國際公民身份意味著對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這種心態是建立在我們民族身份基礎上的,只有我們充分地表現出我們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為國際公民!換句話說,國際公民從家裡做起!

要成為國際公民,我們在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要做些什麼,向哪個方向前進; 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們才能被世界銘記與尊重。比如說孔子,他可是什麼外語都不會說,但憑著對人類智慧做出的巨大貢獻,他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的中國人;成龍,作為一箇中國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廣受歡迎,不是因為他穿牛仔,喝可口可樂,而是他的中國功夫,和他那低調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實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礎,全球化不意味,也不應意味著民族身份的喪失。要在世界做好一個國際公民,先得在中國做好一箇中國人!

女士們先生們,全球化是我們無法逃避的時代潮流,竟然我們沒有其他選擇,為什麼不主動擁抱它呢?帶著我們的民族身份去擁抱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公民!

謝謝!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13

同學們,你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也許,你能早已經習慣了聖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籤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著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徵著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著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5月31日(農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端陽,午日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習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還有懸鐘道像以驅邪,掛艾草以避邪驅瘴,佩香包驅瘟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後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獨特的文化記憶。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出自當代詩人文秀筆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籤。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後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你們想用什麼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1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中秋,懷一顆感恩之心》

秋濃了,月圓了,又一箇中秋到了!“中秋”,它僅僅次於春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稱為“團圓節”。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美好的節日裡,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無論什麼形式,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同學們,一定能背誦出許多關於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歷史的時空流傳至今,不正是因為我們人類有著的共同信念嗎?

中秋最美是親情。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講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訴說著人們同一個心聲:親情是黑暗中的燈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後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過思念;月亮最高,高不過想念。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中秋最美是感恩!無須多言,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友一個問候,遞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餅,這是我們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父母給予的培養……老師們,同學們,這個中秋,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度過!心懷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老師們,同學們,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過真心的祝福!在此,我代表全體同學、祝老師和同學們中秋快樂!

關於傳統節日的演講稿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從古至今人們都是在煙花爆竹的陪伴聲中辭舊迎新,而當時光劃過二千多年,隨著煙花爆竹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滿城不聞鞭炮聲,沒有了噪音汙染,年味兒照樣濃郁醉人。人們在風清氣正歡樂祥和的氣氛中,舉家團聚,共話幸福生活;沐浴著新年俗的光輝,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春節、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的產物,每一個節日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民俗文化,這些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植於中國人的內心,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靈。春節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闔家團聚為主題,以各種民俗文化為載體,表達了人們追求團圓、幸福、歡樂祥和的美好願望,體現了尊老愛幼、崇德向善、團結友善的價值取向。隨著社會的發展,節日的形式發生著改變,但主題是永恆不變的。物質的豐富、文化的擴充套件、科技的進步,人們過節不再滿足於吃好穿好,而是更大程度追求精神文化的'滿足。如今春節除了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新思想新文化催生了新民俗,過年的方式更加豐富多彩,新民俗向益智、益樂、宜遊發展。比如春節在看春晚的基礎上,又誕生了電話、簡訊、微信拜年,誕生了集吃喝玩樂社火表演文藝演出為一身的文化廟會。迎春燈會和射虎猜謎是中國傳統的年俗,各地在舉辦燈會和猜燈謎活動中,增加了中國夢和奔小康的話題,豐富了活動內容,人們摩肩接踵徜徉在花燈的海洋裡,置身於火樹銀花流光溢彩的世界,賞花燈,猜謎語,沉浸在東方節日的情調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享受新生活的美好。

文化創新無止境,傳統節日文化創新空間巨大。在時代大潮中,豐富和創新節日文化的內涵,不僅不是對傳統節日的否定,恰恰是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動力。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枝繁葉茂,薪火相傳。在社會變革中,傳統節日變化的是形式,不變的是主題,社會的進步為傳統文化提供更大舞臺。專家認為,雖然如今過年的“儀式感”在弱化,但烙下新時代印記的新年俗在嬗變中傳承,近年來新年俗文化活動發展勢頭強勁,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春節在觀燈逛廟會的基礎上,K歌看電影、體育館健身、圖書館充電、遊園滑雪等成為人們過節的新年俗,僅春節觀影今年七年級至初五全國電影票房累計達xxxx億元,同比增長近xx0%。旅遊過大年、周邊景區休閒遊也成為新年俗。客觀地說節日裡公共文化資源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博物館、民俗館、科技館等,在春節期間相繼推出形式各異的文化活動,吸引了大批市民參與其中,共享文化大餐。蘭州市圖書館今年推出xx個大項活動打造書香年,書香裡的春節,既有線下活動內容,又有指尖上的線上專案,新鮮又益智。筆者在春節裡除了到圖書館看書猜謎,還通過手機上的數字圖書館,進入到全國地方圖書館,聆聽專家講授《古典詩歌的意境與鑑賞》、《看“一帶一路”中的河西走廊文化》等,受益匪淺。在文化氛圍中度過春節,比過去單純的吃喝玩樂過節更有意義。

探索做好傳統節日文化在現代時間體系下的推陳出新,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整合傳承好以春節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應當成為一項我們面對的日益緊迫的文化命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