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的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圓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方圓的作文

方圓的作文1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滲透的是完美統一的理念,我們常常感嘆造物者的良苦用心,將完美的上蒼幻化為“方”和“圓”的哲學結晶,使人們在追求境界完美的同時,更有對理想世界的膜拜。

人們在檢點行為時,常以“吾日三省吾身”觀照自我,這樣做固然能體現自身價值,付出的也有代價。中國古典建築風格,正是全方位解讀了“方”和“圓”的哲學內涵。

徜徉於各地的皇宮苑囿,披繡闥、俯雕甍,盡是方正與圓潤的合一。駐足其間,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廊腰縵回處,不時地穿插一個拱形圓門的風格,也寄託著國人對美好結局的圖騰。這種大而正,文而雅的`建築,給人的不單純是視覺上的衝擊,重要的在於它暗示著中國人對剛正不阿精神的追求。

新兵訓練營裡,士兵們對一些無關痛癢的內務事情要求的太細很是苦惱,他們難以理解為什麼帽子得放在被子正中,腰帶要置於被子外側,而且牙刷頭朝上,偏左……指導員瞭解後給出的回答是:“你們雖來自不同的地方,性格相異,高矮有別,但現在作為軍人,你們從裡到外都很統一。牙刷在戰場上是沒用的,但是你們能將牙刷頭日日做到頭朝上,偏左,那麼未來的戰場上,你們就是同一個人,擁有同一股力量。”

這麼感人肺腑的話,目的只有一個,教人成方成圓。

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中國的漢字,看看這力透紙背的“方塊字”,見證的不就是外型與氣質和諧統一嗎?抒寫的不就是中國人堅忍不拔、剛柔並濟的性格嗎?記載的不就是中國人找尋完美的歷程嗎?將文字與精神合為一體,恐怕只有中國的完美主義者才能夠做到。

信手翻閱瑰麗的文學鉅著,宛若一朵絢爛的奇葩,宣洩著“方圓”的精髓。說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男女二人是打破了封建腐朽制度,衝破了層層阻礙,然後雙雙殉情。可是這樣的結局莫過於有些悽慘,於是奇蹟出現了——化而為蝶比翼雙飛。

有利必有弊。一味的按規矩辦事,勢必禁錮人們的創造力,探究我們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原因,癥結正在於此。這些年來,我們培養優秀的人才也只能望“諾獎”興嘆,目送他們漸行漸遠。我們應該警醒並疾呼:“切勿盲目地模仿,否則創造出的只能是更多的贗品!”

方圓的作文2

人生就像一場賽跑,在跑的途中既需要遵守比賽規則,又要學會讓自己成功的技巧。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在“方”與“圓”中自由穿梭。

陶淵明能夠化“方”為“圓”於是寫下了《歸去來兮辭》這樣的名篇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佳句。既使自己擺脫了當時黑暗社會的束縛,又可以享受山間田園的美好風光。周恩來懂得化“方”為“圓”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在中印交談中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既維護了國家之間的和平,又顯示出中國人的風采。中南大學學生劉路懂得化“方”為“圓”在面對許多數學家都難以解決的西塔潘猜想的問題,劉路卻沒有按照傳統的方法而是用自己學過的一個方法加以改變就解決了這個國際上的難題。由此可見化“方”為“圓”能夠讓人取得成功,創造奇蹟。

當然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直這麼“圓”下去。我們還需要有化“圓”為“方”的'能力。隋煬帝年間烊帝召楊廣進朝,楊廣因病未去卻被懷疑圖謀不軌,楊廣知道後就每日喝酒、賭博、聽曲子來騙隋煬帝背後卻四處樹德廣交摯友最終滅了隋朝。正是他懂得化“圓”為“方”的道理才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在中國當代,很多人總是把名校和功成名就聯絡在一起。北大學生髮帖稱:自己北大畢業只找到月薪8000元的工作,卻被父親惡語相告還不斷打電話進行騷擾,覺得自己很丟。”這件事反映了家長急功近利的心態,他們總是認為把孩子培養上名校後就一定會有回報。這是一種扭曲的愛。中國的父母太過於把“方”看重了,而忽略了“圓”,其實培養孩子的過程就是回報,孩子上了名校,素質得到了培養,父母實際上是給予了孩子追求幸福的機會。父母應該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把功名看淡一些,學會化“方”為“圓”,這樣不僅僅不會讓孩子感到過大的壓力,也會讓自己的生活更幸福。

人生在世上不過數十年,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處理“方”與“圓”的關係,能夠化“方”為“圓”,化“圓”為“方”,在“方”與“圓”之間自由穿梭。我們的人生道路一定會更順利。

方圓的作文3

當我降生到這個世上,命運女神便給了我一副不太好看的面容,一個沒有良心的父親和一個離異的家庭。父親不要我了,把我送給一戶人家,從小我便吃盡了苦頭,受過非人的待遇。我忍常人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終於有一天,我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從此以後,我以為一切都會好起來。但命運女神又離開了我,於是,一連串的不幸又降臨到我的頭上,似乎世界上的罪都將讓我承受。然而那時,我還有希望,我要努力,我要奮發。我要讓別人刮目相看。去實現我的人生理想,實現我的偉大抱負。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七歲了,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卻體弱多病,平時不是發燒就是感冒,耽誤了許多課程,因此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三年級,我的學習成績很好,是班幹部。我以為曙光就要到來了,但是我想錯了,一個更大的挫折正在一步一步的向我走來。四年級時,我對畫畫有著很大的興趣。我畫出了童心,畫出了快樂。但他們當著我的'面把它撕破。他們為什麼不從畫的本質欣賞這些畫,只從我的長像來判斷。

升入國中後,我熱愛上了文學。不斷的閱讀課外書,充實腦子裡的知識。寫出了優秀的文章,多次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好評。我引以為豪,但是他們卻說我的作文不值一提,那時,我絕望了,為何無人欣賞。為了買書,我零食可以不吃,玩具可以不完,為的是寫出好的作文。可現在,無情的事實擺在我的面前,我必須面對。每一次,我孤獨的遙望遠方,淚,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

現在,我加入了創網,本以為在這個虛擬的網路世界中,能實現我的文學理想,但沒有想到的是,我歌頌母愛的文章卻還沒有我弟弟寫的“哈里波特”受歡迎,難到命運的天平總是不到我這邊來嗎?

我快要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已經磨滅了我的鬥志。命運女神總是離我而去,我的東西不受到別人的欣賞,我的東西在別人眼裡總是垃圾。我所說的別人總是不屑,總之,在別人眼裡,我總是一個做配角的小丑,一個用手一捏就死的螞蟻。

我抬頭望了望天空,是藍的。希望我寫的這篇文章能得到別人的欣賞。

方圓的作文4

世間萬物,雖千變萬化,但仍出於方圓。方圓是事物的基本型別,人們離不開方圓,生活離不開方圓。方,給人以工正的印象,比如中國的漢字,方方正正。圓,則傳意於圓滿,比如一個完整句子,大多以圓句號結束。但事物是富於變化的,世上沒有絕對的方和絕對的圓,過於方則會顯得呆板,過於圓則失去自然,方和圓的結合才構成完美。

學習上需要把握方圓,方是嚴謹認真的態度,圓是靈活多變的'思維。學習上沒有捷徑,只有勤奮,嚴謹認真的態度才能為成功鋪下一條堅實的路,路要走得踏實,不要給道路自設下一個個拐點和陡坡,而堅實、平坦就表現為方。仔細想來,方也有方向之意,那麼學習也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學習不光看態度,還要講技巧,需要發散思維,就像一個確定了圓心的圓能夠從圓心出發,散射向四面八方,舉一個不只是反三,舉一就要有一個圓,解全這一類的所有問題。當然,圓,也有圓全之意,這就要求學習需要周到,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這又扯到嚴謹了,所以說方和圓是分不開的。

為人處事也要懂得方圓,方,是公正無私,剛正不阿;圓,是柔和平易,不要鋒芒畢露。教育家蔡元培在給子女的教育中就有這麼一句話:“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前兩句,“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就是教育子女做人要公正嚴明,實事求是,中間這句“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就是講要守信用,不能有私慾。當一個人沒有了私慾時,那他做事就會剛正。這些都表現為做人之“方”。而“和若春風”,是說對待朋友要像春風般溫暖平易,表現為做人之“圓”;“肅若秋霜”是說對待敵人要像秋霜般冷酷無情,又是說“方”。最後一句總起來說,“取象於錢,外圓內方”是非常形象的,是說做人外表是平和的,要“圓”,而內心則要有敏銳的正義感,要“方”。

在藝術上也需要駕馭好方圓。我認為藝術是方圓結合的最形象的表現。雖然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在藝術上,用規矩畫成的方圓沒有任何的欣賞價值。大自然就是最成功的藝術家,它把方和圓融合得淋漓盡致,比如一座座大山,它是圓的嗎?不是,它有峭壁,它是方的嗎?也不是,它有圓的底和頂。一座山是一個永遠也欣賞不完的藝術品,它是大自然的傑作。

由此看來,世間萬物,離不開方圓,我們做任何事情,皆要把握好方圓度,這樣,才會取得比較完美的成果。

方圓的作文5

人生在世,一輩子無非是做兩件事——做事和做人。多少人一輩子都在哀嘆做人難,難做人,人難做,但一枚小小的銅錢卻將一切變得那樣簡潔明白。

先說方,做事要方,便是說做事要遵循規矩,遵循法則,絕不可亂來,絕不過越雷池一步,這個道理在中國已流傳了上千年。

中國人常說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所不為才可有所為”,就是“方”這個道理。從一開始就要做好承受清貧的思想準備,如果做官開始的動機就不純或慢慢變質,企圖以權謀私,那麼這個官就絕對不好當,當不長了。

為商之“方”,奉行的金科玉律是一個“誠”字。真正的大商人必是以誠行天下,以誠求發展,絕不會行狡詐、欺騙之伎倆,為一些蠅頭小利或眼前得失而失利於天下。

為學之“方”,信奉的是一個“實”字。一天一點長進,一步一個腳印方能積少成多,積薄成厚。那些虛假的沽名釣譽之輩終將成為他人的笑柄。

做人要圓。這個圓絕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平庸無能,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是居高臨下,明察秋毫之後,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別人的弱點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別人高明而盛氣凌人,任何時候也不會因堅持自己的個性和主張讓人感到壓迫和懼怕,任何情況都不會隨波逐流,要潛移默化而又絕不會讓人感到是強加於人……

圓的壓力最小,圓的張力最大,圓的可塑性最強。

這圓好做又不好做。好做是因為如果人真正有大智慧,大胸襟,真正能自強自信,心態平和,心地善良,凡事都為他人著想,即便是遇見惡魔也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果真能那樣,人還有什麼不好做呢?

如若不是這樣,凡內心孤獨的`人必喜虛張聲勢,內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愛玩弄技巧,試問這樣的做人又從何談圓?

任何成功的後面都包含著犧牲。比如說做事要方,要有規矩,就意味著許多事不能做,許多事又非要做,那無疑也就意味著得罪許多人,惹惱許多人,意味著要捨去許多利益甚至招來殺身之禍。

做人圓,也會有犧牲。有時要犧牲小我,有時要忍辱負重,忍氣吞聲,更多的時候要承受屈辱、誤解。

小犧牲換來小成功,大犧牲換來大成功。能做到“方”“圓”的,同時卻並未感到那是一種犧牲、痛苦的才是大成功,能為了“方”“圓”去承受犧牲的是小成功,不願犧牲也做不到“方”“圓”的是不成功。

所以,以方正之心做人,以圓融之態處事,方能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戲臺上游刃有餘,舉重若輕。

方圓的作文6

軍隊需要嚴明的紀律,它方有戰鬥力;社會需要合理的道德行為規矩,它才能正常運轉。規矩,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當風雪卷襲中國時,中國人不能沒有了規矩!你想想,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如果沒有規矩,豈不亂套?一個軍隊,如果不按規矩去行事,那還不如一盤散沙,更談何戰鬥力?當社會沒有了規矩,我們怎樣去享受生活,熱愛生活?

世界盃吹響了號角,整個世界都已經為之沸騰。20xx年的法國與義大利的巔峰之戰實在是振奮人心,但是結果又是出乎人意料的、、、、、、

當齊達內用他的光頭頂入第一個球時,全場都在為他歡呼起來了,此時,他就是英雄。10分鐘後,法國隊又進了一球。全場的法國隊球迷都在歡呼,歡呼!

但是就在這時,齊達內的“名牌光頭”撞向了義大利的一名球員,大家呆住了,全場也靜了下來。裁判出示了紅牌,判齊達內故意撞人。齊達內低著頭,他知道紅牌意示著什麼。他離開了足球場。法國隊也因為齊達內的離開,全場士氣受到打擊,最終無緣大力神杯。事後,我們知道齊達內之所以故意撞人,是因為對方用粗言穢語在罵他。但是紅牌已出,這是世界盃的規矩,齊達內故意撞人,必須下場。

規矩,它不會對任何人做出讓步;規矩,它不需要因為個人的改變而改變;規矩,它不會因為風吹而動搖。

規矩,之成方圓,為之規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規矩是人民民主專政。一個國家,一個大國,如果沒有規矩,何以在世界立足?人民需要在情況下享受權利,否則違法!當小偷把家裡洗劫一空,我們會將他們繩之以法;當外國無視規矩侵略我們國家時,我們會拿起武器作鬥爭。

這也是規矩,或者可以說是遊戲規則。我們需要遵循遊戲規矩,不然就會“game over”。

但是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不守規矩了。在十字路口,他們為了自己的時間不顧一切衝紅燈,造成了事故的頻繁發生;在商業戰場上,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造成環境汙染,“血流成河”……

我們需要懂得規矩,遵循規矩。規矩是社會生活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規矩,之成方圓,為之規矩。

方圓的作文7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最高效的管理應該體現“公平、民主、法制”的精神 ——題記

一葉落而天下知秋,看校園中芳草吐綠,杏樹花、桃樹花次第開過,楊柳樹的葉子也隨即躍出身影在風中晃動著身子,舞蹈著,搖曳著。我知道,冬天已漸漸地遠去,春天已經降臨到人間。看著這般寧靜的校園,陣陣和暖的風,給予了歸鄉心切的人兒,暖暖的心安。

近日,學校掀起了學法,懂法,守法的熱潮。關於法律,我首先想到的,它是正義與完美的化身,代表著公平公正,是我們必須遵循的聖神不可侵犯的.信仰。我們社會的得益於它的生成以及日益的規範化。

古有周公制法,韓非定法,無不體現著孟子的精華——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良好的社會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基礎,同時,良好的穩定的社會秩序也一定是靠大家的共同遵守和維護。國小、國中,高中等教育機構的本質不是培養一個又一個的考試機器也不是是為了迎接考試而考試,更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憑自己的刻苦努力能進去大學深造,而是培養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教育的方針,是讓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中,平衡發展,古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這個物質橫流的社會,德尤為重要。

德為本,先做人,後做事。近年來,頻繁曝出的校園安全事件,不無觸犯法律的底線。在社會上轟動一時,不得不讓社會以及教育機構反思。試想,作為天之驕子的他們,隻身走過殘酷的大學聯考,功成名就。又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的殘忍,以致滑落到犯罪的深淵不能自已。這應該不只犯罪人本身的問題吧,在我認為學校教育責無旁貸,過度的在意學生的成績,過分在乎升學率。在學校只要學習好,其他的所謂的小事兒,老師,學校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殊不知,就是這些所謂的不起眼的小事兒,促使著他們一步步的踏入法律的底線,導致在違法犯罪的漩渦中,越陷越深。

有人說: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在我們心中應擁有兩盞明燈,一盞明燈叫“信仰”,一盞明燈叫”法律”。未來的路上,無論坎坷萬千,還是誘惑萬千,只要心中這兩盞燈不滅,夢就不會破,路就不會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