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節有關孝道作文800字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6W
九節有關孝道作文800字

自古以來,孝文化一脈相承,孝的主題從未沒變,但是方式與時俱進。拗九節,已經從一家一戶對父母的孝敬,擴充套件到全社會對老人的孝敬。閩侯縣每逢拗九節,都會開展一系列“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為主題的“拗九節”活動。人們深入社群、村居,給空巢老人、殘障老人、困難老人送上愛心粥,引領社會弘揚傳統美德、共樹文明新風,身體力行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拗九節有關孝道作文800字

拗九節的歌

拗九,拗九,摜粥摜到旗汛口,想起我家打風掉雨送我去學校;

拗九,拗九,摜粥摜到南門兜,想起我妮在我做媳婦那一天淚汁流;

拗九,拗九,摜粥摜到大橋頭,想起我夢中都是我的二個老;

拗九,拗九,摜粥摜到孃家厝門口,告一聲依家依妮,囝呢平時間做不夠;

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

這首歌的大意是說:一個出嫁的女兒,提著拗九粥準備回倉山孃家,經過旗汛口國小時,想起以前父親風裡來雨裡去送她上學;經過南門兜時,想起在自己出嫁那天,母親淚流滿面;經過解放大橋時,想起一直以來自己的夢中總是出現雙親;到了自家門口,喊一聲爹孃時,愧疚自己平時做得不夠,只有在今天送上一碗粥,表達自己的'一片孝心。

從2005年起,福州市委文明辦將“拗九節”提升打造為引領孝親敬老、鄰里守望社會風尚的節日。十幾年來,拗九節慶活動從一家一戶的兒女感恩之行,昇華為千家萬戶敬老愛老的社會風尚。

拗九節有關孝道作文800字

古代有個人叫目連,他的母親生前不做善事,結果被上蒼懲罰,39歲死了並被打入地獄,不給飯吃。目連不捨母親捱餓,每天都去送飯,卻被看守的小鬼吃了。從正月七年級送到廿九,過年的東西都煮完了,只好用糯米和花生仁、乾果、紅糖等東西熬成粥。小鬼沒見過這種顏色的粥,便問這是什麼粥?目連隨口答“後九粥”。在福州語系中,“後”與“熬”,“九”與“垢”諧音,於是小鬼聽成“熬垢粥”,小鬼聽了不敢吃,終於解除了目連母親餓鬼之苦。

這個民間故事蘊涵著孝文化,所以後九節又叫“孝九節”,也叫“拗九節”。其實這個“拗”字是折斷的意思,與不同食物混在一起煮不相干;而且在福州語系的方言中,“拗”與“後”也不諧音,應當是“熬”才是正確的。

在平潭,家家戶戶都要在拗九節當天做一種叫“時來運轉”的小吃。

“時來運轉”來源於一個傳說,與“目連救母”類似。相傳在平潭有一個漁民,含冤入獄被判死罪,其子心疼父親,每次探監都為父親送去可口的飯菜,無奈每次都被獄卒吃個乾淨。

後來他心生一計,將糖、棗、柿餅等搗成泥做成餡,外面包著地瓜粉做的皮,再粘些飯渣,這樣外表難看裡面可口的食物終於瞞過了獄卒,送到父親手中。最終熬到正月二十九這天,巡按查明案情,父親沉冤昭雪。後人為紀念這位孝子,把當天定為“孝父節”。平潭人也形成了家家都有石舂臼的風俗習慣。

拗九節有關孝道作文800字

今天(正月廿九),是閩侯特有的傳統節日——“拗九節”。每年的這一天,閩侯人都會煮一碗拗九粥孝敬老人,祈求老人平安長壽。拗九節當天,從家中到街上,到處都氤氳著粥的甜香,傳遞著濃得化不開的孝道親情。因為一碗粥而誕生的“拗九節”,從一家一戶的兒女感恩之行,已經發展成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敬老“孝順節”。

“拗九,拗九,摜粥摜到孃家厝門口,告一聲依家依妮,囝呢平時間做不夠;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一曲福州方言演唱的《摜粥摜到厝門口》,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歌曲中所唱的便是閩都本土的傳統節日——拗九節。

按閩都傳統,正月初九為上九,十九為中九,廿九為後九。這“拗九”就是由“後九”轉音而來的。過了“拗九”,閩侯的“年”才算正式結束。俗語有“過完拗九滿山走”,說的就是正月廿九後,大家要開始春耕農忙了。拗九這日,各家各戶都會像煮臘八粥一樣,煮上一碗拗九粥,用來孝敬家中老人,或饋贈親友。

如果父母或尊長的歲數逢九和九的倍數,送拗九粥之外,還要兼送線面與鴨蛋(寓意太平)。人們把這些食物裝在竹篾做成、表面漆有生漆的精美摜盒(禮盒)內,“摜”回孃家獻給父母與尊長,表達孝心,人稱“摜九”。

此外,閩侯民間還有“拗九”前夜“過火盆”祈福的民俗。在閩侯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厄難的歲月,是不好過的,“過火盆”就是為求得開春後平安順利。拗九節前一晚,人們拎著太平蛋、八寶粥等禮品聚集到一起,互致問候。“過火盆”儀式開始後,人們排著隊依次緩緩走過九道炭火,寓意生活紅紅火火,好運連連,四季平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