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十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9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傳統文化的作文彙編十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不過我最喜歡春節。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大街上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家家戶戶貼著“倒福”,對聯。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穿上節日盛裝,臉上個個都帶著笑容,走親串鄰去拜年,一片詳和的景象。 大家見面第一句話都是恭喜恭喜。

“噹噹噹……”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煙花和爆竹便鳴起來。煙花一聲巨響升到了半空中,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的煙花,像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笑臉,又像無數的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得格外美麗。場面,被笑聲,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美妙的旋律包圍著人間,真是熱鬧極了。“春節”也是小朋友們最快樂的時候,因為大家既可以得到長輩祝願的紅包---壓歲錢,又可以盡情地玩。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寄託者,中華民族視之若祖先之生命,無限敬惜與愛護她。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史,漢字是其承載者,傳播者,見證者,昭示者,從甲骨文、金文以至於今天之楷體,中國漢字三千年永垂不滅,輝光常新,令全世界人民為之動客,為之起敬,為之驚歎,這實在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了不起的偉大奇蹟,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感到欣慰和自豪,應在更高的層次上學習和運用漢字、漢語,開掘五千年文化典籍的寶藏,繼承它,巨集揚它,創造更加美好燦爛的中華民族現代文化,貢獻於世界,這應是我們每一箇中華民族兒女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大任!

二十世紀末,我國科學界、文化界的英才,終於發明了漢字輸入法電腦打字機,其輸入速度遠超於拼音文字,同時創造了計算機漢字鐳射照排技術,以及電子出版系統,使印刷業高迅度發展,這也是我國乃至世界印刷史上的大事。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漢字相結合,引起了國人對漢字的重新審視,同時也為復興漢字文化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漢字究竟是科學的、智慧的文字,還是落後的、僵死的文字,將不辯自明矣。

保衛漢字,復興漢字文化,振興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關乎中華民族騰飛發展,自強自立,為世界人民做出貢獻的大事。漢字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巨集揚漢字文化,使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世界文化的血液之中,這是中華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的大事。現在世界上約有 85 個國家的高校都設了漢語課,約有 3000 萬人在學漢字、漢語,漢字、漢語走向世界,已經成為世界強勢語言之一。 21 世紀,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將會大展風采,為世界人民所歡迎。

漢字是世界文字惟一僅存的最古老而又輝光常新的文字,漢字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國內,在西安或任何一個大城市,應建立中國漢字文化博覽館。文字研究者,語文教學者,應該以 “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 的精神,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思維,對漢字作多元化的研究,闡釋漢字原創性之奧祕,為復興漢字文化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應該大力發展漢字文化產業,全社會都應重視、關注、推動漢字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端午記憶中的如水母愛

“一月紅燈高高掛,二月就把風箏扎;三月清明墳頭掛,四月秧子滿田插;五月龍舟下河壩……”小時候,唱著這首兒歌,天天盼,月月盼,直到端午節到來。

其實,我並不在乎看什麼龍舟,倒是想著母親親手包的粽子,親手給我搽上那帶點香味的雄黃酒。不過,那時候吃粽子是很難的事。

有一年,母親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就許諾,說是要吃粽子的。於是,我就天天苦盼著。到了端午節那天,我連早飯也懶得吃,一心憧憬著那用翠綠色箬葉包紮著的白生生的粽子。

一放午學,我便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可是母親不在家,灶裡的灰是冷的,桌子上放著一摞乾淨的碗。我知道,我那希望像美麗的肥皂泡般破滅了。一種失落感立即襲上心頭,鼻子一酸,眼淚撲簌簌地掉下來。這時候,院子裡有幾戶人家已經掛上了艾草,鄰家幾個孩子耳根、脖子擦得黃黃的正在打鬧,空氣中瀰漫著雄黃酒的香味。我倚著門框,望著村口那條通向場鎮的大路。我不再期望吃粽子了,只盼母親能夠賣掉熬了一個通宵才做成的豆腐,只盼母親能夠快一點平安回來。

不多時,母親挑著豆腐擔回來了。我看見盛豆腐的木板破成了兩塊,一挑竹籃也好像被人踩過。母親看到我難過的樣子,立即從口袋裡掏出一根僅值四分錢的麻花,哄著我說:“原諒媽媽,巨集兒,今天大家都吃粽子了,豆腐不好賣……”我分明看到媽媽的眼裡噙著淚水,便情不自禁地撲到她懷裡,傷心地哭著,母親緊緊地摟住我,我感到背上有些熱乎乎的東西在滾動……

菖蒲青青,懸於五月之門。為了班上的學生,好多年我都沒能回家與母親一起包粽子了。本想趁著第一個法定的端午節和母親團聚,而母親卻與我陰陽兩隔。不過,我不會忘記那個沒有粽子的端午節,更不會忘記那根僅值四分錢的麻花,還有我親愛的母親!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西方文化節目進入中國市場後,十分盛行,中國文化節目被人冷淡,但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節目不會消失。

1、西方文化節目盛行是因為西方文化節目與中國傳統文化節目有所不同,現在人們看起來覺得十分新穎.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節目看多了,就喜歡看一些新文化節目,這十分正常,但是西方文化節目經常看,人們也會因看過多而覺得老套、無聊,自然會不喜歡看了,又看中國傳統文化節目,這時,西方文化節目就會冷淡,中國傳統[來源於]文化節目會再次盛行.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節目不會消失。

2、現在人們對國外的一些文化節目不是很瞭解,對西方文化充滿了一種想要了解的慾望.而西方文化節目就帶有許許多多的西方文化,讓人耳目一新,對西方文化更瞭解,從而滿足這種好奇求知的慾望,而中國人難道對自己傳統還不瞭解嗎?所以以後等西方文化普遍瞭解後,西方文化節目和中國傳統文化節目也就差不多了,但中國傳統卻十分悠遠,永遠瞭解不完,而西方的歷史很短暫,它的文化卻不多,很快會人人皆知,那時中國傳統文化就會盛行又怎麼會消失呢?

3、何況我們是中國的人不是外國人,怎麼可能會一直去看西方文化節目,瞭解西方,卻不瞭解祖國呢?那樣中國人不就變成西方人了嗎?再怎麼樣中國是中國人的祖國是改不了的!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貼對聯、皮影、年畫、吹糖人等等等等,今天我去廟會的時候,看見了吹糖人這種傳統文化。

正月初四,我們全家人去了隋唐遺址植物園,這裡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河洛文化廟會。走進隋唐遺址的民俗街,我立刻被這裡各種各樣的民俗文化所吸引。我穿梭在人流中間,眼睛都不夠看了。我們停留在一個攤位前,十二生肖的造型呈現在我的面前,一個個晶瑩剔透、惟妙惟肖。媽媽告訴我說這就是傳統文化藝術——吹糖人。吹糖人啊,我可沒見過。我看到這些可愛的小動物,纏著媽媽要買一個我的生肖——龍。媽媽看我喜歡就買了一個,接過錢的老爺爺就開始給我做。

只見他從面前的小鍋裡拿出來一塊用各種糖熬成的糖稀,兩隻手揉呀揉,揉成了一個裡面是空的小球。然後從一頭拉開成一條“小尾巴”,去掉一部分後就把“小尾巴”放在嘴裡吹,小球在老爺爺的手裡開始變大。老爺爺的手和嘴配合著,嘴吹著,兩隻手靈巧的捏來捏去,不一會,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就出來了。這手藝也忒好了吧!在老爺爺兩隻手的扭來扭去中,不一會龍身子也出來了,接著,他又拿了一根棍子,趁著糖稀還沒幹,把糖稀龍粘到了棍子上。我把它舉到太陽下,好晶瑩剔透的龍啊!我在心裡不由讚歎這位爺爺的手藝可真厲害!

其實,吹糖人兒祖師爺是劉伯溫。據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倖逃脫,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擔換破爛。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麼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於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吹糖人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已經不多見了,希望以後能夠受到更多人們的關注,讓我們中國古老的傳統手藝儲存下去,流傳下去。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汨羅江畔的沉重一縱,留下曠世的遺憾,汙濁的塵世容不下透明的眼睛,空帶一腔情愁,一縷忠魂獨守著寒水三千

耳邊依稀的還縈繞著響徹九天的鼓譟,那熱血沸騰的吶喊加足了龍舟的馬力,像支支箭,在江面飛馳無數的槳影掀翻無際的江水,在無邊的歲月裡,升起無限的情思那粒粒飽米被揉在了一起,夾著幾點棗甜與幾點葦葉的清香,跟著懷念情結一起沉進了江底。

屈子嫣然一笑,心已被安慰,可那時往昔 長髮飄飄,屈子對月獨酌,他舉杯,飲盡了風雪如今的寂寞,向誰傾訴?

又是端午,江水依舊,屈子隻身來此,江面的寒風吹皺了青霧,忽左忽右,若隱若現,似有似無,他無力看清那艘叫龍的大船不再起錨,岸邊也沒有了熟悉的吶喊聲音,只剩蕭蕭的風撕碎幾點野鴨的殘鳴。

屈子挽袖,拭去眼角的水花江畔來回踱步,他在彷徨著,也許是為了一個民族。

如今的人們漸漸失去了一種最純樸的民族情結,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慢慢淡忘殆盡,屈子側耳傾聽遠方的晨鐘,而人們似乎不曉得,或者已經忘記了今日是端午有些能尋到端午的地方,卻再也看不到粽葉蹤影,包粽子成了工廠機械化的動作,五花八門的粽子被精美的包裝,商家如此的炒作令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變了味,人們再也吃不出那“原始”的粽子味了

屈子不禁悲嘆,一些他未聽過的“洋節”擠佔了我們傳統的民族節日,什麼“情人節”,什麼“聖誕節”??他不懂這些都是什麼意思,而人們為什麼如此的熱衷?

屈子低首不語,猛地,望著遠方的迷離茫霧,他慨當以慷,代之昨日啼血的《離騷》的是今日臨江的悲歌,它想用這悲涼的歌聲喚住忙碌的人們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了,我們捨棄的是否太多,不經大腦的拿來是否太多,一人孤守千萬年不要緊,要緊的是一個民族迷失了原來的本性,冷淡了太多的文化傳統,而太過於熱衷外來文化

曾經六角形的思念被母親捏在手中,一縷清香,被一個童年將手指含在脣間,那是文化的經久不息如今,屈子唱著悲歌,捲起波瀾,消失遠方??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中國文化,就是風雨中堅忍不拔的大樹,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無法將他打敗;就是風雨時同舟共濟的努力,團結一心用愛溫暖每一個人;就是風雨後七色的彩虹,只有在與困難搏擊之後才會顯現。

5.12,我要愛。在5.12特大地震中,我們淚流滿面,在巨大困難面前,所有同胞眾志成城;20xx,中國北京。在聖火遭遇困難的.時刻,中華兒女不惜一切代價,在08奧運之風吹遍世界的時候,炎黃子孫熱情歡迎各國各族人民。這,不就是中國文化所倡導的嗎?這,不就體現出了中國文化經久不衰嗎?

其實,中國文化就在我們細小的舉動中流露。在早上,媽媽耐心的叫我們起床;上學路上,不隨便攀折樹木;學校裡,見到師長禮貌問好;上課時,謙虛認真地傾聽;課間,朋友互相幫助,不恥下問……國學並不是一定多麼深奧的哲學,而是在最細微中體現的。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如此,但是腹有詩書卻不能夠真正做到書中所講,豈不是變成了書呆子?!現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學問,卻顯得特別膚淺,是他們學問少嗎?不,是他們做不好。在如此發達的21世紀,我們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質”放在前面,是為了強調文明、禮儀、幫助、關愛、感恩等素質的重要性。而這些素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來自中國文化,這些中國文化,就是大家所說的國學。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紀中國文化,就在我們手中!讓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每年六月八年級為莫大一王節,是為紀念敢於反抗封建皇帝的壯族英雄莫一的。柳江、龍江兩岸的壯族群眾把他奉為祖先,在神龕上有寫有他的神位。每年六月二日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雞殺鴨,焚香供祭,求他佑護壯家人安寧。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廟舉行盛大的儀式。供品用兩牲,即一頭豬,一頭牛。祭奠的也很非凡,要用豬和牛的肉、骨頭、肝、腸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十二道菜也不能同時做,同時擺上神臺,而是隔一會送一道,十二道齊全,即可焚紙行禮,祭畢,將每道菜按全村戶數分份,每戶一人蔘加聚餐,禮成。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9

二胡的悠揚踩著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瀰漫著空氣,讓我不覺神遊於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理論無一不體現著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片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後春筍紛湧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說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散文,魏晉文學,後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談笑可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情懷,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則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

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都是西方文化所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襲而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的。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者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慾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著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正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都曾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都去哪兒了?

我記得魯迅曾說:“唯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a巴m也曾說:“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來構造我們祖國的輝煌。我們是龍的傳人,頭頂著祖國的藍天,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血管裡流著的是祖國的熱血,生命力延續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0

星期六我們班十六、十七組興高采烈、熱血沸騰地走進孝義文化館,與剪紙名人郭潤芝奶奶“零距離”接觸,體驗傳統文化-----剪紙的魅力。

慈祥、和藹的郭奶奶耐心地告訴我們,剪紙藝術在她家代代傳承,分為政治類、日常生活類等等。最有意義的是郭奶奶還手傳手、口傳口的教我們剪紙了呢!奶奶還把剪紙的絕招,把剪刀當成筆,剪出自己的心花。

奶奶先教我們剪蝴蝶,可是蝴蝶好難剪呀,我們都剪成了“四不像”的美麗圖案。郭奶奶說:“那就從簡單的學起吧!”於是奶奶教我們剪“喜”字,我們跟著奶奶一步一步地剪,終於剪好了,我們剪得好漂亮、好開心。隨後我們參觀了《孝河兒女》、《懸空女回孃家》《獅子鬧春》等許多作品,剪紙線條如同行雲流水,讓人百看不厭!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剪紙技巧,提高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家長評語:

這次實踐活動很有意義,對應的這篇習作更有價值,文中條理地敘述了活動的過程,實際剪紙的步驟,筆中洋溢著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