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拾的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夕拾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夕拾的作文

夕拾的作文 篇1

去年春天,媽媽買來了一包太陽花籽。

太陽花,奶奶的窗臺上養了很多,花開時很美,我也躍躍欲試。

銀粒般的花籽灑進土裡,承載著我百倍期望。每天定時澆水,卻總也等不到文章中描述的細苗。是水澆多了?沒有晒到太陽?就在我們的議論莫衷一是時,太陽花發芽了。血色的細芽,只有針尖那麼大,柔弱嬌嫩。幾天後,花盆裡的太陽花陸續破土,密密麻麻一片。

難題也跟著來了,當它們長到一定程度時,細長的莖紛紛耷拉下來,葉子也沒了生氣,摸上去像一片水,病泱泱的,更沒有一絲開花的跡象,這可急壞了我。

經過商議,我把花盆搬到院子裡,讓它們更多地享受陽光,希望能"起死回生"。從那以後,每天我都會抽空下去,卻總是失望而歸————一個月了,它還是不開花,我幾乎絕望。直到那天,我"奉命"把花扔了,將花盆騰出來。帶著一絲不捨,不知不覺走到花盆邊,我的手在目光與花相撞的那一剎那僵住了。

太陽花開了!一朵單瓣的、鮮紅的小花,如朝陽般燃起了希望。我的'興奮與喜悅,也像花一般綻開,放下鐵鏟,靜靜地欣賞這突如其來的美……

其他的花緊隨著第一朵花競相開放,單瓣、重瓣、紅、白、黃、藍、橙、粉……五花八門,色彩紛呈!

而後來,我發現每朵花的花期只有一天,太陽出來綻放,傍晚便燃盡了它所有的美麗,悄悄閉合。每天呈現的都是全新的面孔。

我被這一發現震撼!這麼久的蓄勢待發,原來只為一天的燦爛。當我驚歎它的美麗時,卻不知它為鮮活在這個世上僅僅一天花費了多少個日夜。

竭盡全力為短暫的綻放奮鬥,不正如我們的夢想在奮鬥的路上漸漸成熟,在恰當的時候綻放於世,不為持之以恆的華麗,只為朝花夕拾的美……

夕拾的作文 篇2

一棵樹,在被伐倒的那一刻,是否會回首昨日的風風雨雨?

一隻燕,在動身南遷的那一刻,是否會重憶昔日的家園?

一個人,在遲暮之年,當夕陽的餘暉灑在飽經風霜的臉上,是否還記得那些已流走的雲煙?

會,一定會,因為走過,已成事實,而記憶是走過的明證。只有記住才能使自己明天走得更遠。

當被昨日羈絆雙腳,當現實過的不如意,我們總會告訴自己:忘記,這一切已成過去。此時的忘記是為了使自己重新擁有站起來的勇氣。可是,它卻不是最好的選擇。忘記過去,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逃避的心理,如果能夠坦然地面對,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記憶豈不更好?

當秋風吹著落葉飄落在破落的小園,史鐵生坐在那兒,看著落葉紛飛,念著已逝的母親。從昔日裡,他讀出了母愛,讀出了人生種種道理。於是,他把這些灑在紙上,成為打動人心的佳作。

生活給他的`是打擊和痛苦,他可以選擇忘記告訴自己一切已成過去,他可以不讓那些揪心的回憶闖入心扉。但是,他選擇了記憶。這種記憶,是高於忘記的一種超脫境界,是一路走來最寶貴的財富。

記憶,不僅僅是讓過去的事留在腦海,刻在心間,而是要從中汲取教訓,悟出道路,讓自己在未來的路上有更多自信。

當被下放到農村,被打倒,被侮辱,歷經磨難後重新站起,已是人過中年。他說:“我在夢裡一次次念起過去,反省自我,我說過不該說的話,我的良心在拷問我。”那些過去,有何歡樂而言?巴金卻選擇了記憶,寧願在夢中驚醒,寧願使自己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內心如波濤起伏,他依然選擇了記憶。

正是記憶,使他更加嚮往正義和光明;正是記憶,使他留下一部部著作使我們銘記,他曾經來過。

一江春水,順流而下;兩岸險峰,重巒疊嶂。不管怎樣,我都願朝花夕拾,像收藏珍珠一樣把他們存入我記憶的寶匣。

記憶,是我走得更遠。

夕拾的作文 篇3

說到《朝花夕拾》人們便會想到魯迅。那我先來介紹一下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其 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吶喊》,《彷徨》,論文集《墳》,雜文集《熱風》,《華蓋集》等,被後人稱為民族魂。郁達夫是這樣形容魯迅的文字的:“魯迅的文 體簡練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之後,只消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

《朝花夕拾》中那幾篇描寫人的文章, 我是比較喜歡的。首先,這些文章的內容比較吸引我,因為我喜歡看到各色各樣的人,再加上魯迅那種輕鬆而生動的語言,讀著讀著,你彷彿就看到那個人從書中走 出來就站在你面前一樣,向你展示那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如《阿長與山海經》,描寫的是魯迅家的保姆阿長。文章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舊時中國農村勞動婦 女形象。有人比喻這篇文章是魯迅從記憶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異常鮮美的“朝花”。的確,對於這個婦女,魯迅不但沒有避諱寫出她的美與醜,反而是懷著真摯的感 情懷念她的一切。不論魯迅對她是佩服、厭煩、喜歡或是討厭,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還發現,這個“長媽媽”跟我們讀過的文章中的“孔已己”很相 似,同是舊中國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們的名字,都是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而外號也是隨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夕拾的作文 篇4

新年的鐘聲再一次敲響,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候,有的人歡笑,有的人哭泣;還有離家的人,有的思念,有的則是……

窗外,煙花爆竹響成一片,大人孩子笑成一團。窗內,留守在家的女孩,心緒隨著“嗶嗶剝剝”的聲音,將濃濃的思念飄向天南地北。遠在異鄉打工的父母,是否收到女兒對你們的祝願?這已是獨自度過的第二個春節了。窗內,一個裝潢考究的房間,一位鬢髮斑白的老人,呆滯的目光定格在偌大的電視螢幕,寂寞的空氣,瀰漫在載歌載舞的樂曲聲裡。孤獨地失去嘮叨之樂的日子,慢慢從翻動日曆的`指尖劃過,已記不清這是子女不在身邊的第n個春節了。

“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在落寞的家裡縈繞回蕩,一個個靈動的音符,一句句平實的歌詞,猶如一個個細胞,組合成一首首耐人尋味的和諧家園之歌。是啊!平凡的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善良的心創造了一次次的不平凡,在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明環境中,把愛心獻給了祖國,獻給了社會,卻舍卻了多少恩愛情、養育情、手足情……舍了小家更是為了大家,生活裡燃燒的是創造者如火的激情,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面對曙色初染的第一頁日曆,歲首的沃土已將旺盛的生命的種子播下,不要說歲月匆匆,歲月裡飄蕩著我們的歌聲;不要說生活的沉重,生活裡充滿著我們的憧憬。於是,我們又在勇氣與自信中拾級而上,於拼搏中完美自己的生活,充實自己的人生。

聆聽新年的鐘聲“當——當——”敲響,女孩和老人的情緒隨之跌宕起伏,眼裡充滿著希冀,耳中灌滿了溫馨的祝辭。當留下生命痕跡的365個日曆再次輕輕合上時,她們都將成為綠色家園的一員,“留守”兒童、失學兒童只是暫時的時髦語,一個個幸福溫馨,其樂融融的場景,出現在和諧社會大放異彩的家庭裡,這將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夢想舞臺,站在舞臺的中央,讓我們將和諧鎖定,因為,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將成為主角。燈光已經打在臉上,請為我們的舞臺鼓掌!

夕拾的作文 篇5

暑假中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優美。在這組文章裡,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又真實地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其中寫了許多關於少年兒童的事,使我在讀文章時,彷彿也在品味著自己的生活。,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地感動,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學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講究,但為人卻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他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在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時,還擔心作者不肯解剖屍體。藤野先生真摯的愛給了在異國的魯迅極大的鼓舞,是十分無私和偉大的。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願,而是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著、奮鬥著,而且有著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讓我感動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為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的學習嗎?就像作者說得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再繼續寫一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在想要放棄時,我們應想想身邊辛勤的老師時、我們應想想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應該努力的學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這讓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學習的重要性,朋友,就請你從現在做起,用雙手去放飛理想的翅膀!

夕拾的作文 篇6

“朝花”以兒童的目光追憶往昔。“夕拾”以成年人的眼光做評論。魯迅先生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卻不然,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向人們毫無保留的展示著風俗、瑣事和人物美醜。

《狗.貓.鼠》這篇文章是我最感興趣的。在這篇文章裡,魯迅先生清算了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偶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無疑,貓在次文中亦讓我感覺是不討人喜歡的動物。實際上,深入下去。這篇文章是取了“貓”這樣一個型別,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無常》這篇文章令我感到出乎意料,想不到魯迅先生也會有些天真的想象。文章中,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中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許些安慰。

《父親的病》自我認為是最貼近生活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講“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我”心中的痛苦。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朝花夕拾》將魯迅先生“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幻化為“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從記憶中超出”,“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更多的是展現他的內心世界,將自己的思想躍然於紙上。

夕拾的作文 篇7

步入國中,我們初步認識了魯迅。我們也曾學過他的許多文章,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等。這些文章寫的事情看起來都很美好,但是也不乏一絲淒涼。自從我讀過這本《朝花夕拾》,我對魯迅有了新的認識。

在書中,我瞭解到許多魯迅童年的事情。魯迅的家裡豐衣足食,不被生活瑣事所困擾,所以他的童年是很幸福的。他可以進入三味書屋裡讀書,他還可以和同伴們一起在那裡玩耍,一切都那樣美好。但是在魯迅的家中突然發生了一場決定他命運的風暴,魯迅也因此四處漂泊。但是魯迅並沒有被這次的災難所擊倒,他開始四處求學。在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表現出魯迅的情感的文章。

《朝花夕拾》中有許多魯迅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比如《二十四孝圖》中魯迅就以自己來刻畫了人物的形象。因為魯迅童年時酷愛畫畫,當收到長輩送給他的《二十四孝圖》時,本來高興極了,接著就是掃興和反感,所以他也藉著這篇文章寫出了自己的反感和厭惡的事。文中還有的是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說出自己想說的事,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狗,貓,鼠》就用辛辣的筆調諷刺了“現代評論派”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既寫了百草園裡景色的優美,也寫出了在美好的景物的背後的醜惡的嘴臉。總之,《朝花夕拾》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散文集,作者在以兒童的眼光追憶往昔的同時,又以成年人的眼光來做出新的評論。

《朝花夕拾》中還附有《吶喊》的幾篇文章。《吶喊》中闡述了舊社會的種種事件。《狂人日記》中寫了一個狂人收到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造成了對社會的恐怖心理。他認定現實是一個吃人的世界,所有的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深知,他覺得自己的哥哥要吃掉自己。小說揭露了封建禮教在仁義道德下掩蓋的吃人本質,諷刺了封建制度的腐敗。

魯迅的小說,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們多方面的藝術享受,令人常讀常新。他的語言純淨,簡潔,生動,富有藝術表現力,我希望以後還可以多讀一些他的作品。

夕拾的作文 篇8

暑假期間,我讀了魯迅的文章《朝花夕拾》,似乎我又回到了童年。

我簡單介紹一下魯迅,魯迅(1881—1936),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魯迅一生寫了大量的文章,如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孔已己》《藥》《阿Q正傳》等,並撰寫了大量的雜文和散文,批判舊思想,舊道德,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全書共十篇文章,前七篇記述了魯迅兒時在故鄉的生活片段,也讓我們瞭解少年時的魯迅,後三篇是描寫魯迅離開家鄉到南京和日本求學的一段經歷,描寫了一些另人難忘的人和事,反映了社會鬥爭痕跡。語言清新樸實,而且親切感人,是現代回憶散文的典範之作。

讀 著讀著,我們彷彿看見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讀著讀著,彷彿聽見保姆阿長在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一切的感受都是那麼天真浪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歡《朝花夕拾》,也許是因為作者是以一個孩子的眼光在看世界吧!

魯迅在文章中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夠自由自由在的生活,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時所持有的,曾幾何時,我已離童年很遠了,進入了青春期。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學習中,學習的壓力,父母的嘮叨,生活似乎沒有了樂趣,但是,當自己靜下心來的時候,就會回憶起童年的快樂生活:與夥伴們光著腳丫在雨水中嬉戲,和小朋友們在操場上玩老鷹捉小雞,假日裡和父母在公園裡放風箏······

童年生活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散瑣記憶,到不如去讀讀魯迅的《朝花夕拾》,去體會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為了自由去放飛理想吧!

夕拾的作文 篇9

倘若現在讓我想想小時侯的事情,恐怕不論是有意義的,還是沒意義的我都會忘得精光。

近來,我看了一本書——魯迅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講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風雨故園”。

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魯迅童年的事情。

魯迅的爺爺——周福清是被皇帝點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為榮。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後來他的爺爺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個死刑。從此,周家敗落了,魯迅父親的病也就因此越來越嚴重。魯迅從此“家、三味書屋、當鋪”來回跑。在這期中,魯迅也曾想過從此不讀書,因為他想到了他的爺爺、子凌公公(魯迅的長輩,考了一輩子,結果連秀才都沒考上,最後變瘋了)、父親、三味書屋的壽先生都讀了一輩子的書,結果到頭來什麼也沒有。但是,魯迅的父親就希望他們三兄弟能讀好書,將來好給周家增光。結果真的給他盼到了,魯迅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瞭解了魯迅的童年,我覺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來更易懂了,因為我已經初步瞭解了魯迅——這位偉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頭一尾的小引和後記,一共有十二篇。剛開始看這本書是一頁一頁、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接著看,但後來我發現有幾篇文章太深奧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過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貓鼠》吧,我雖然可以從文中看出魯迅對小動物的關心、愛護,但是我卻看不到更深層的意思——《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表達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幅媚態”等特性的憎惡。

還有,《無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從導讀中理解一點意思,主要還是為了諷刺那些打著“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

在“風雨故園”裡,我真的看到了《父親的病》中所說的那樣“要原配的蟋蟀一對”,還有更離譜的呢,要什麼了生三年黴的豆腐渣熬成灰,什麼三年的陳倉米……唉,那些“名醫”真是想得出什麼說什麼啊!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也反映了舊中國的科學、醫術的落後和平民的愚昧無知。

夕拾的作文 篇10

《貓、狗、鼠》是魯迅的作品《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這篇文章是典型的魯迅作品,因為魯迅在寫回憶的文章時都會在間隙的位置寫進一些諷刺一些人的話語。但是我對這些諷刺毫不理解,但即使如此,我還是能明白魯迅文中對小時侯的回憶。

常說名人總會有一些不同於常人的性格或喜好。例如文學巨匠魯迅有“喜鼠、仇貓”的特殊性格。卻剛與常人相反,似乎有寫讓人難以理解。

魯迅小時侯討厭貓的直接原因確實令人發笑,竟然是為了一隻先老鼠,因為那隻老鼠是魯迅的寵物,而長媽媽說老鼠被貓害死後,魯迅更家是瘋狂地把貓趕盡殺絕,除了魯迅對貓的強烈憎恨感望人感到奇怪外,還有另一舉動讓人奇怪,他竟收養一隻老鼠作寵物,在舊時的中國,人們對老鼠則是人人得而誅之。小魯迅則是個例外,他對老鼠的翻箱倒櫃、偷吃東西毫不關心,甚至喜歡有老鼠的年畫併為老鼠的悲慘遭遇而嘆息。

或許當時的魯迅還是富家子弟,所以對老鼠的'所作所為視而不見,又因當時的魯迅固聽聞一種猴子能做好寵物,卻又得不到,於是便養了一隻懂人性的隱鼠當寵物,這樣一切就順理成章,好像又說得通呀?

但是仍有一點奇的是,魯迅後來知道了隱鼠是長媽媽踩死的,並非貓所害,但是魯迅仍是沒有對貓改觀,依然像以前甚至更厲害地討厭貓了。被冤枉了的貓,真是太慘了。為什麼魯迅還要那麼恨貓呢?

假如我們能用小孩的角度來看的話,也許這也不難理解吧?

正因為那時的魯迅是小孩,而長媽媽則是大人,魯迅當然不能找長媽媽算帳,而這隻為了一隻老鼠那等小事,但是殺鼠之仇恨總得要有發洩的地方,於是遷怒於貓,把對長媽媽的恨化為打貓的動力。無辜的貓眯可慘了。就這樣簡單,魯迅那時是小孩,有點孩子氣,思想有些幼稚,實是正常。

但仍有一奇怪,《貓、狗、鼠》這篇文章只圍繞貓鼠的話題來寫的,可是那條狗去了哪?本人才疏學淺,未能解問。

夕拾的作文 篇11

朝花夕拾的讀後感掩卷三思,唏噓不已讀完魯迅的《朝花夕拾》,不禁讓我撫書輕嘆,魯迅不愧為一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筆鋒如刀,言語幽默而辛辣,分析精闢;一針見血,他對當時社會不公現象的批判讓當政者如“骨鯁在喉”既吐不出也咽不下。

在《狗、貓、鼠》中的一段讓我歎服“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凶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 、“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讚歎它們。”結合現實世界,這段話難道還不值得人們深思嗎?充滿童真又讓人身同感受的《五猖會》中,最後一句話,讓我沉思和玩味。書中寫到“我至今,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有學者說魯迅用最後一句話作為文章的畫龍點睛,表現出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但這種不合理,不是依然發生在我們當代學生身上嗎?那我們應不應該像魯迅那樣對這些不合理,發出我們內心不滿的'吶喊呢?但我不會,這是得益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句簡單的“虎毒不吃兒”可證明一切。

也許我們會像魯迅一樣對父親的嚴厲和冷漠不理解,但幾千年以來“學而優士”是中國的傳統思想。如果不是父親的嚴厲,也許魯迅不會成為一代文學家,也許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或像祥子一樣是隻賣力氣的人。和魯迅童年相比也許我們更不幸,在日新月異的高分數下,在提倡贏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下,又有誰不把好的成績,好的文憑作為踏入社會的王牌呢?在先進科技資訊高速發展的年代,又有誰願意去想沒有好文憑的後果呢?

也許父親的冷漠和嚴厲正是他們僅為人之父的責任。魯迅的《朝花夕拾》的確有著許多讓我們借鑑、學習和深思的地方。

夕拾的作文 篇12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的求學經歷,追憶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記錄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經歷,生動的描繪了清末生活畫面,文筆深沉,是中國現代散文經典之作。在生命的長河裡,露曦與朝暮更替交織,在看不清前進方向的時候,拾起腳邊下路邊的野花,裝進思想的揹簍。

其中我認為最感人的是《父親的病》這篇文章,《父親的病》追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那段往事,描寫了幾位“名醫”所引用的藥引均是稀奇古怪、一場罕見而又充滿迷信色彩的東西,如什麼“原配的`蟋蟀一對,經霜三年的蔗,敗鼓皮丸”等。這些“名醫”實質是巫術醫道不分,故弄玄虛,草菅人命。騙取錢財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在他們身上,作者清醒地洞穿了醫學醫道的虛假、荒誕乃至罪惡的本質。

作者為了父親的病到處奔走,我想他的父親有他這樣的兒子應該很幸福。提起魯迅先生,腦海裡揮之不去的總是那個“早”字。年少時的他,因為父親的病而遲到後,便在學桌上刻下了“早”字來激勵自己,警示自己從此不再遲到。讀了《父親的病》後我覺得,魯迅刻下的“早”不僅是惜時的早,更是提示中國人:事事都要早,思想、技術、科技、國力,都應該爭先於他人,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富強。但在那個時候,卻讓魯迅東奔西走四處求醫,最終魯迅的父親還是難逃一死。表面上看,是當時醫生水平的低下,但實質上應歸咎於醫學的落後,導致魯迅的父親病程拖延,最終撒手人世間,不禁叫人潸然淚下。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著,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的批判。

面對我們自己的家人,要孝順還有關心;面對那樣子的庸醫,我們要能識別;面對沒有科學依據的事情,我們不能相信。我們要像孫悟空一樣,擁有火眼金睛,看清所有事物的正反兩面,不要心急看病,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夕拾的作文 篇13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無意中看見一本封面淡藍而邊角已泛黃的小書,好奇地抽出這本書,原來是我闊別多年的好友——《朝花夕拾》。上次與這位好友遇已是數年前,那時尚年幼的我讀來只覺無味,更無心得可談,但冥冥之中又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感讓我對它念念不忘,再去尋時已不知去向,卻不曾想在此“重逢”。

現在讀來,與先前的感覺又有所不同,原來那種不可名狀的情感彷彿隨著我的成長一點點地清晰起來。或許正是作者在“狗、貓、鼠”中嚴謹而不失童趣的仇貓理由,喚起了我記憶深處那片沉睡的光陰,想起那時常戲弄吵鬧的小花貓,把小狗掉下的牙種在土裡祈禱著長出一樹小狗追著大狗。鵝在屋簷上又跑又跳的種種童年趣事,現在想起仍忍俊不禁。再讀到作者在百草園中的愜意與自由,又他讓我眼前浮現出當初那個在田間追蝴蝶、採野花、躲蜜蜂的小女孩來。我幾乎忘了,那就是童年啊!

又或許是“阿長和《山海經》”中作者對一本圖畫的迫切渴望,讓我意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多麼幸福的時代。讓我想起那些被人們蹂躪後隨手一丟的書本,想起那些被人們玩厭後扔在一旁的圖畫,想起那些蜷縮在黑暗角落的被遺棄的玩具。先生曾經夢寐以求的一本簡單的圖畫書竟成如今我們不屑一顧的舊物。也許我不該用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衡量如今人們做法的對錯,但我們手是否正的在充裕的物質海洋中丟棄了我們的初心?一份關於求知,關於不棄的初心。我在先生的書中讀到閱讀的'初衷,讀懂閱讀中收穫不止知識,真正的成長。

《朝花夕拾》中,作者無非想在紛擾的現實中尋找那些嫻靜罷了。而現實又是如此蕪雜,於是先生索性在回憶中抄出了這篇散文集。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朋友,如果蕪雜的現實令你無所適從,不妨造訪一次回憶,因為總有那麼一個片段,會撥動你最堅強又最柔弱的心絃,漾起一潭微波,告訴你只要舉步前進,希望就會從腳下延向遠方。

合上書本後的千頭萬緒匯於筆尖,詮釋著我眼中的《朝花夕拾》。在先生的回憶中拾起我的童年,在怡人的閱讀中收穫成長。回憶固然珍貴,而現實是面向未來的,我們應活在當下,為日後夕拾朝花的美麗而不懈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