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作文【推薦】

來源:果殼範文吧 4.27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風俗作文【推薦】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而我的家鄉也有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家鄉有句俗語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把家裡大掃除一遍,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為了團圓飯做準備,男人則幫忙殺雞、殺鵝、貼對聯、貼門畫、買花、買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熱鬧了,有些大人在茶餘飯後就等著看萬眾矚目的《春晚》了,小孩子們就穿著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戶地去得壓歲錢,俗稱“利是”。而有些大人們則帶著小朋友去逛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說到迎春花市,這可得詳細介紹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都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華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七年級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點來敲門時,每家每戶都響起喜慶的鞭炮聲,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飛舞的鞭炮紙上了。鞭炮一過,就是五彩繽紛的煙花點綴在無暇的天空上了,人們望著飛上天的煙花,一起期望著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到了七年級,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們就會去打麻將,而小孩子們則用自己的.壓歲錢案買各種零食玩意兒。到了晚上,天空中還是閃爍著五光十色的煙花,有條件的則特地乘車去琶洲等地看煙花。

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又是尾聲——元宵。我們這裡並不是每條村都過春節的,有些人就會過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八年級。而我們這條村正好就是過元宵的。我們要準備好各種菜餚迎接客人,讓客人吃得開心,會得慰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家鄉的春節習俗又是什麼樣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在我們這個民族,有許多的節日,而我們小孩總想著過節,因為嘛,小孩子貪玩,每逢過節,學校就會放一兩天假,雖然作業可能比平時會多一些,但是還是有玩耍的時間。

我就是其中一員,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尤其是在家鄉度過的中秋節,因為八月中秋,正是收穫的季節,鄉鄰的親戚鄰居們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在我的家鄉過中秋啊,可好了,每年臨近中秋節,媽媽還有奶奶總會給我們包月餅吃,因為,中秋節是要吃月餅,賞月的`。媽媽和奶奶做的月餅可漂亮,可美味了,做的月餅啊,大大的,圓圓的,喻意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但你別小看了這麼一個月餅,它的做工啊,可謂是千奇百變,其中,我最喜歡桂花瓣的圖案,媽媽雕的桂花瓣圖案可是堪比雕刻家。不僅如此,月餅還是由新鮮的面和餡做成的。月餅的種類有很多種:有五仁,有蓮蓉還有冰皮的,我最喜歡蓮蓉的了,還特意去查了關於這種月餅的配料,主餡是:麵粉,轉化糖漿,蛋黃,蛋白,奶粉等。做出來的月餅,只要端上桌,就有一股誘人的香味。

在中秋那晚,全家人都會在院子裡,以主桌為中心,吃著月餅,喝著茶,賞月亮,在那一刻,我總會想起國小四年級的課本中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雖然現在生活在這繁華的城市中,街市上有琳琅滿月的月餅,但我還是喜歡在家鄉媽媽還有奶奶做的月餅,那是在街市上買不到的,吃一口就會令我感到回味無窮。

我喜歡過節,但我更喜歡自己家鄉的中秋節,因為家鄉的中秋節令我難忘,全家人坐在一起吃著月餅,品著茶賞著天上那酷似玉盤的月亮,那畫面十分溫馨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

農曆二月二這一天是龍抬頭節,又稱青龍節,也是我們河脣紅湖的年例。據說“龍抬頭”這一習俗,是與天文星象緊密結合的。在二月二這一天,像龍角的兩顆星星,會從東方的地平線升起,就像龍抬頭一般。因此,人們認為二月二是神龍昇天的好日子。它標誌著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也是由此開始。

由於地域不同,各地的龍抬頭風俗也各有差異。在二月二這一天,我們紅湖各家各戶都擺出一桌供品在大街的中心地帶,八位年輕的小夥子就抬著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神像的轎子,一家一家地巡遊,我們當地人把民俗活動叫做“遊神”。遊神隊伍中有一個土地公公的化身俗稱“生童”,只見他頭綁紅帶子,嘴插著銅“箭”,腰裡綁個布袋,袋裡裝著生米,他時不時地從米袋拿出米拋向圍觀的人們,以表示土地公公會保護紅湖的子子孫孫平平安安,興旺發達。人們則會向土地公公祈求保佑全家能過上風調雨順、闔家安康的`日子。遊神過程中,鞭炮聲、鑼鼓聲震耳欲聾,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遊神隊伍游完街後,大家會彙集到街中心看放煙花。此時所放的煙花可是與眾不同,內有玄機,每座煙花裡面都會藏著一隻小豬籠,我們把它叫做“豬籠子”。煙花在天空綻放,形狀都是圓形的,但顏色卻不一樣,五彩繽紛,美極了!煙花放到最後,“砰”的一聲巨響,豬籠子從煙花筒裡飛了出去,孩子們在這時候就會蜂擁上去爭奪豬籠子。誰要是搶到了豬籠子,就預示著今年闔家安康,還會發大財呢!到了明年的今天,搶到豬籠子的人則要買豬籠子來還願,以感謝土地公公保佑全家大小平安、吉祥!

這就是我們家鄉紅湖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每逢藏曆10月25日,康定的元根節就開始了!

節日夜晚,人們會在安覺寺的佛塔周圍、殿堂屋頂,窗臺等地方點上一盞盞元根酥油燈,佛堂則供碗清水,把佛堂映得燈火通明。遠遠望去,那一盞盞排成一字形或寶塔形的酥油燈,如繁星落地一般壯觀。

寺廟開門了,我隨著人群湧入寺廟,寺廟的神像前整整齊齊擺著幾個蒲團,供香客們跪拜神明。神像的旁邊,有一架燈臺,燈臺上擺著上百盞未燃的酥油燈,供香客們點燃、祈福。把未滅的香,靠在燈芯條上,不等多久,燈芯條就燃了起來,散發出柔和而又溫暖的光。整個大殿充斥著清煙的味道,令人昏昏沉沉。

我盯著那隨風擺動的燈火,想起了一個傳說:相傳,公元1419年,藏曆10月25日,藏教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圓寂。其信徒們悲痛不已,一年後,宗喀巴的弟子們建起了甘丹寺,公開悼念宗喀巴。並定藏曆10月25日,為宗喀巴圓寂的.日子。從此,每到藏曆10月25日,信徒們便燃燈為宗喀巴祈福。漸漸地,當地的居民也跟著點燈,祈求風調雨順、事事順心。可是由於當地貧窮,沒有足夠的燈,於是當地人想出了一個妙招,把元根挖空裡面安上燈芯,點燃,這樣最初的元根燈便形成了。後來,元根燈慢慢被酥油燈替代,可百姓們依然稱那一天為元燈節。所以元根節就這樣出名了。

直到大人們叫我去領掌粑時我才從這段故事裡清醒——等香客們拜完神、點完燈喇嘛們會把搓好的掌粑分發到每一位香客的手裡,一人一小團。讓香客們眼福口福雙齊,吃著甜而不膩的掌粑;賞著喇嘛們表演藏戲。元根節,刻入了我的記憶裡……

“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我們傳統節日真的是種類繁多啊!我為生在具有這麼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而自豪!

家鄉的風俗作文5

一聲聲爆竹響徹雲際,一盞盞燈籠映紅臉頰,一幅幅對聯口耳相傳,在這喜慶的氣氛裡,春節,這位老朋友再次如約而至了。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地方,都會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春節習俗,我們的春節自然也不例外,大街上到處都洋溢著大家的歡聲笑語。

我們過春節一般都會有打餈粑這一個習俗。

打餈粑,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一個習俗,每次春節到來時,大家都會打餈粑。首先和附近的鄰居約好在哪一天打餈粑,我們選擇了星期六上午。約定好時間後,人們會在打餈粑的前一天,將糯米浸泡在一個又大又圓的水缸裡,只見伯伯端起一個裝滿了糯米的盆子,“唰”的一聲潔白無瑕的糯米被倒進了水缸裡,妹妹看著那一水缸的大米,欣喜若狂,激動到不行。

第二天早晨,孩子們早早的起來看糯米,身強力壯的叔叔輕輕鬆鬆地把滿水缸的糯米放進一個大蒸籠裡,然後點燃了柴火,火把柴燒得噼裡啪啦的響個不停,不一會兒糯米被蒸熟了,叔叔一個人抱起蒸籠,人們紛紛退到一旁,叔叔把糯米扣入一個又大又深的木質的碗裡,緊接著由伯伯、叔叔和爸爸用一根又粗又長的木棍使勁的搗著碗裡的糯米。一個人打累了換另一個人打,有的孩子也嚷嚷著要打餈粑,幾十分鐘後原本顆顆分明的糯米被打成了黏糊狀,孩子們聞到了香味,不約而同的`圍過來成一圈,把手洗淨以後一人拿一點餈粑接著去旁邊站一點白糖,最後塞進嘴裡。這餈粑吃起來又軟又糯,白糖被嚼碎的聲音也聽得見,甜絲絲的,可好吃了,我們吃了一個又一個,簡直不亦樂乎。

春節,來得快,去得自然也很快,餈粑,是我從小到大都會吃的春節美食,我至今也能記得餈粑甜甜蜜蜜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6

“軋太平”這個詞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這大概是每個海寧人刻在骨子裡的一個詞。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八,海寧的袁花鎮有“軋太平”的習俗。小時候素不知為什麼有這樣一個節日,只知道每到這天,大街小巷一片熱鬧。

我從小跟著外婆在袁花鎮長大的,對此已十分熟悉。到了這天,外婆總會早早地叫我起來,我便手忙腳亂地把衣服胡亂套上,急著要去廟會,外婆卻不急不慢地梳妝打扮。我很疑惑,她梳著頭髮對我說:“今天是潮神的生日,討個喜頭,讓潮神高興高興,明年的收成說不定就好嘍!”小時候的我卻懵懵懂懂的。

我本以為起得早些,人肯定不多,但人們的熱情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人群熙熙攘攘的,一大片黑壓壓的頭,我總是憑著身體的優勢靈活地穿梭著。這裡的商販不是一個一個的,而是一堆一堆的'!叫人眼花繚亂,花花綠綠的食物玩具,讓我把父母的囑咐全拋在了腦後,欣喜地看著這些小東西,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廟會上的花樣層出不窮,讓視覺、聽覺和嗅覺全部滿足。吸引我的遠不止如此,那攤面上的小玩具是我的最愛,平日裡眼饞,今天是潮神生日,外婆是絕不會拒絕的。我總會挑挑揀揀,那個也想要買這個也想要,又不好意思要求外婆買,最後總是扭扭捏捏地拿起幾個給外婆,欣喜若狂地抱著走。

外婆總是等我都買盡興了,再牽著我的手去廟裡邊上香供燭。我素來不怎麼喜歡這麼嚴肅的環境,趁著外婆不注意玩會兒玩具。有次,那玩具竟還發出了聲,惹得周圍人都往我這看,外婆極其嚴肅地白了我一眼,嘴裡喃喃著,大意是給潮神道歉驚擾到了他。我百思不得其解,這潮神怎麼可能真實存在呢?

長大了,知道的便多了,潮神是老百姓的一種希望寄託,慶祝潮神的生日,是帶著十足的尊敬在裡邊。雖然對於年幼的我只是玩的快樂罷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象山,每當清明節,我的家鄉就有搗麻餈的習俗。

搗麻餈是一種體力活,一般有幾戶人家相互約好一起來搗,到了那一天一番熱鬧非凡的景象,土灶燒起,把前天泡好的糯米,拿出來給它洗個“冷水澡”之後便又要將它放進蒸籠裡給它做個“桑拿”,過了一會兒鳧煙四起,一顆顆糯米吸足了水分而變得飽滿,晶瑩剔透,聞起來一陣淡淡的米香。等糯米九成熟以後,放上事先準備好的焯熟好的艾葉撒在糯米上,然後加一點鹽。

蒸熟後,兩個人抬著大蒸籠,將香噴噴的糯米和艾葉一同倒進了洗乾淨的搗臼裡面,一個魁梧健壯的叔叔先將搗錘頭在冷的艾葉汁浸一下,接著用搗錘使勁的揉了起來,鬆散的糯米和艾葉混合在一起成了糯米糰。接著那人岔開雙腿成馬步狀,雙手抓緊搗錘柄,高高揚起,高過頭頂,對準搗臼狠狠地砸下面團,墩實的搗臼發出“嘭,澎”的`響聲,聲音鏗鏘有力。這時旁邊一個人雙手浸一下放涼的艾葉水沾溼,不停地把溢位來的米團重新歸隊,時而抱起米團翻一個身,一人搗,一人翻。動作嫻熟,配合約十分默契。沒過一會兒那人大汗淋淋,面紅耳赤,於是換一個人繼續搗。經過幾番輪流後,米團成了糊狀,看不出米粒來,像一塊綠色的翡翠大寶石,讓人垂涎三尺。

把搗好糯米糰從搗臼裡抱起來,放在早已鋪好的黃色松花的大桌子上,並且左右兩個人共同用擀麵杖把麵糰擀平,擀均勻。麵糰乖乖的壓成扁扁的薄薄的,然後用菜刀把它切成塊。我們這些小孩子就蜂擁而上,搶著吃。

大人們的談笑聲,孩子們的打鬧聲,搗臼“嘭嘭”的響聲此起彼伏,互相應和,連成一片,在春天的微風中輕輕盪漾。真是“長安一片月,萬戶麻餈聲。"我喜歡麻餈的味道,更喜歡打麻餈那熱鬧的場景。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的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誌·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說,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遊神,用於驅鬼。

“遊神”就是把神像抬起來,繞著村子走一圈,據說這樣做可以驅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穀豐登。說起遊神,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為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眾。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說:“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後,要把我抬出來繞著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穀豐登。”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著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裡的安濟聖王長得一模一樣。於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遊神這樣一個風俗。當然,每個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樣,我們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要遊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戶都要趕回家鄉,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可以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風俗,所以我們一直保留著這個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9

總是盼望著春節的到來,每到春節的前後,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盼望的春似乎永遠流傳在老家,那座仙境般的小村子。即使每年只有一次,我們仍然興奮不已,沉醉在殺豬時的無限樂趣、打餈粑時的心甜。即使手中的錘子掄了一圈又一圈,心裡仍是掐了蜜似的甜,空氣中似乎也散佈著濃郁的年味兒,沁人心脾。到了吃飯時,大家更是狼吞虎嚥。啃著豬蹄,入嘴的'不僅僅是香味,更有濃濃的年味了。

老家的後山還有幾株板栗樹和和柿子樹,柿子的甜配上了板栗的香,絕對是農家小院的美味佳餚。摘柿子時,我就上躥下跳,也只摘了寥寥幾個。爸爸還笑稱我過年後,必須得好好鍛鍊身體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以前過年時,媽媽總不讓我放鞭炮,怕炸傷了我的手,但我的小夥伴們卻對鞭炮情有獨鍾,在他們的感染下,我漸漸不再排斥鞭炮,甚至愛上了放鞭炮。我們幾個朋友在一起,那叫一個熱情高漲,不管是磚塊,垃圾桶,甚至竹子,不炸一下心都癢癢:小心翼翼的點火,等待“砰”的一聲,一股年味兒便伴著一陣煙霧迸發出來了,散發出彷彿是世界毀滅一般的的巨大聲響,天摧地塌,嶽撼山崩。在那一刻短暫的失神中,便頓時感受到了:這才是最有意思的中國年。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似乎也是文人墨客最貼切的中國年。看見前輩們寫的春聯,我無不敬佩,既驚歎於他們的創意,也驚歎於他們的書法。這年啊,也就躲在那紅紅火火的貼紙後,藏在那一撇一捺的墨香裡呢。

家鄉的習俗還有很多,老家的年味更帶給我數不勝數的樂趣,讓人從這個年初,便開始期待下箇中國年!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的風俗,雖然我也不太瞭解我家鄉的風俗,我想我的家鄉跟其他地方差不多,但也還是有一些常人沒注意的區別,那便成了風俗特色。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家的風俗。

在我家鄉,過年時特別熱鬧,家裡都擠滿了人,家裡的主人忙的熱火朝天的,都在開開心心的忙活著。家裡的客人有說有笑,小孩子們跑的家家戶戶的去玩兒,跑到鄰居家去拜年,好一副熱鬧的景象呀,沒有一個人會不高興,人們個個都穿上了新衣,有些大人會陪小孩子玩,還會給紅包,多的口袋都裝不下。

我們過年也沒有固定的食物,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做幾道拿手好菜,做豐盛點,擺滿一桌子,叫大家一起吃飯。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看春晚。順便包幾個可可愛愛的小餃子,白白糯糯的`年糕,來作為看春晚的下酒菜。幾個白白胖胖的餃子聚在一起,像是你擠我我擠你的相靠著,含在嘴裡口感順滑,一咬開,裡面的汁就爭先恐後的跑出來,配上料,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個,年糕一碗一碗的裝著,一塊一塊的擠在一起,咬下去一口,滑的直通口腔,口腔裡裝滿了年糕的香氣,整個口腔瞬間變得非常爽滑。那麼美味的食物再配上看春晚,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呢!

我們家鄉還有一處外人都注意不到的風俗小細節,那就是我們會做粿子。平時也會做,我們那邊特別愛吃粿子。特別是過年時,做的非常多。用麵糰和一下面,把麵糰用力地搓揉,放進白糖和自己想要的材料,揉成一根一根的條形,放進烤箱裡烤一會兒,慢慢的都變成小胖子,酥酥脆脆的粿子就做好了。

春節過得特別的快樂,可又在我睡夢中悄悄離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端午節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因為端午我會回外婆家過,而外婆家在端午節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活動。

去年端午,外婆就教了我一門手藝——繡香包。首先外婆帶我瞭解香包:中國傳統的香包多用綢布製成,內裝雄黃、燻草、艾葉等香料,早在3000年前就出現了,可以驅蚊,據說改可以辟邪呢。

簡單瞭解香包後,我們就開工了。首先剪一塊長方形布,在布的背面、離布邊0。7釐米處畫上線,畫的線就是需要縫的線跡。畫好後把布對摺、攤開,在對摺線處把掛繩斜著反著放,然後按照畫出的輪廓從掛繩處起針開始縫,縫一個L形結束,就變成了一個開口的小袋子。接著把布翻過來,塞入一點填充棉。拿到填充棉的我開始輕輕地捏,感覺白白的棉花像雲朵一樣柔軟Q彈,簡直令人愛不釋手!捏了一會兒,我往袋子裡面放入香味獨特的艾草(撮得小一點),再用填充棉填好,但是不要填太多,不然會變成一個快撐破衣服的'“大胖子”。都塞完後,現在就得到了一個正方形的艾草包,只需要用手捏住正方形沒有縫合口的兩條平行邊,把沒縫的布往裡翻從裡開始縫,縫好收尾就行了。嘿嘿,一個自制香包就完成啦!我高興得合不攏嘴,捧在手心左看右看。

第一次縫香包不怎麼好看,所以我決定再縫一個。經過我的精心製作,一個精緻的香包又完成啦!外婆沒有想到我可以進步這麼快,好好地表揚了一下我,誇得我心裡美滋滋的。在外婆的鼓舞下,只用了一個下午,我又縫了三個,各個都是獨一無二的美。這麼多香包送給誰呢?正巧,媽媽下班回來看到美麗的香包,也誇了誇我,跟我說:“不如把這些香包分別送給弟弟妹妹吧!”“好啊!”一想到弟弟妹妹的書包上可以掛著我繡的香包,我都給高興“壞”了!

外婆家的端午節除了縫香包,還有許多其它活動,比如編織五彩鴨蛋簍子、帶五彩繩、包粽子……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可以繼續到外婆家體驗這些有趣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除夕,是春節的前夕,是一個熱鬧又忙碌的好時節。為了除夕,我的爸爸大清早就開始做菜。因為這是我們這裡的習俗,要提前把菜做好,擺在祖先的墓前,讓他們先吃。

除夕的前三天,村裡人都去買年貨,而我的爸爸不會,他就喜歡後買。除夕早上,爸爸把年貨買回來了。我和媽媽準備把豬肉燉了。

我的鼻孔裡飄進了一股清爽又噁心的味道,問:“媽媽!這裡面是不是燒壞了?這麼臭!”媽媽樂呵呵得說:“傻孩子,這是他在為自己洗澡。”

下午,我們家的男丁都會去祭拜祖先,其他人就在家中準備晚飯。

除夕的晚上,我特別興奮,因為我有零花錢了。晚上天空漆黑的',一束束煙花在空中綻放,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屋內,一家人圍坐一起,溫暖的氣氛瞬間軟化寒冷。

等了整整一年,終於到了,我迫不及待了:“爸爸,準備給我多少錢的紅包呢?”我用手拉了拉爸爸的衣袖。

爸爸沒有直接回答,問道:“你知道除夕的由來嗎?”

我胸有成竹地講:“知道。是古時候有個凶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爸爸拿出一個大大的紅包獎勵我:“小子,還真知道不少。給你一個大紅包,作為獎勵。”哈哈,有大紅包拿了。

除夕,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還有紅包發,真好。大家其樂融融,熱鬧非凡。除夕、春節,是各地的習俗,也是我們應該熱鬧起來的時間。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在每年間,都會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那便是春節。通常春節都是在一年的最後一天和第二年的第一天在除夕這一天。人們都會穿起新衣。在外地打工的人們除非萬不得已,都會返回家來,一起過春節。如果你走到街上去,便會聞到各種酒肉的香味,那是因為在這一天,家家趕做年菜,已背晚上的團圓飯。

到了晚上以後,家家戶戶都會高高掛起紅紅的燈籠。飯後,人們都會準時的坐在沙發前準備收看春節聯歡晚會。要是在以前的'這個時候,大人和小孩應該早就帶上煙花和鞭炮,跑到外面開始放煙花爆竹了。特別是和我一樣的男孩子們,肯定高興得不得了。記得在以前可以放煙花的時候。我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拿著鞭炮嚇唬另外幾個女生。一直玩到12點的時候才肯回家去。但在現在的小孩子們只能坐在家裡乖乖的觀看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新年的正月七年級。但七年級與除夕的光景完全不同,除夕人們都十分快樂,街上十分熱鬧;而七年級,所有的店鋪都關緊了門,全城都在休息。到了中午的時候,男人們就都會去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而女人們則會在家中接待客人。在街上,小販們都會在一些廟外擺攤,買各種食品和玩具。但我家在這一天裡很少去逛廟會。這天是我的生日,所以家中的客人特別多——有的是來拜年的,有的則是來給我過生日的。哦,對了在這一天裡,小孩子們必須給爺爺奶奶和其他長輩們拜年,長輩必須要給每人一個紅包,而且紅包內最少也要有100元。這就是所謂的壓歲錢。可是我的壓歲錢每年都會被媽媽收走。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你的家鄉,又有哪些令你喜愛的風俗節日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同學們,你們知道“破五”嗎?“破五”是指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

舊時,七年級到初五,民間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將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初五這天,我們全家要早早起床,進行大掃除。每個房間,每個角落,都要仔細清掃,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樓道里,家家戶戶從屋裡掃到屋外,從樓上掃到樓下,把所有清掃出的垃圾雜物堆在一個角落裡。人們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二踢腳)插在垃圾上,把它點燃,轟一聲炸開,寓意著將所有晦氣、窮氣全部趕跑。

“破五”這天,家家都要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都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在家鄉,人們把一切不順心的事都歸結到“小人”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都在剁餡兒,外面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人們一改前幾天過年的慵懶鬆散,開始勞動。

從七年級就關門的商鋪大都選在這天開張,放鞭炮送窮神,開啟門迎財神。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已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商鋪都爭先恐後地早早開門,預示著新的一年必將財源滾滾。

初五送年齊掃塵,破除禁忌敬財神。響鞭崩去不吉事,餃子吃出好運來。開門納福晨曦照,喜鵲登枝鳴早春。“破五”送走了年,人們又用勞動去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的習俗很多,吃湯圓,舞獅子,猜燈謎……每個習俗背後有很多的歷史故事,今天就和大家來講講“吃湯圓”這個風俗。

“湯圓”這兩個字的字音和“團圓”相似,而這團圓的寓意,就要從那個叫元宵的姑娘說起。

漢武帝有位愛臣,名叫東方朔。有一天,東方朔在園子裡面碰到一個姑娘在井邊,邊哭邊猶豫地想往井裡跳,東方朔連忙拉住他問:“你為什麼要哭,為什麼想不開?”

“我的.名字叫元宵,常年在宮中做湯圓,沒有批准,我回不了家,我好想他們!”姑娘說完,東方朔想了想說:“我來幫你吧,今年你一定能和家人團聚!”

第二天,東方朔在街頭上扮成一個算命的,假裝算了算,便對周圍的百姓煞有其事地宣佈到:“正月十六,皇城會有大火”。這個訊息傳到漢武帝耳朵裡,他找到東方朔,詢問“這事如何處理?”東方朔假裝想了想說:“火神很喜歡吃湯圓,不如讓百姓們做好湯圓,在那一晚奉獻給火神君。”皇帝覺得這個方法很好,可是又要怎麼瞞過玉帝呢?東方朔又說:“只要那天,在皇城內滿燈籠,這個城市就像燃起大火,不就瞞過上帝了嗎。”

事情很快就安排了下去,那位叫元宵的姑娘,也因被派出宮外,教百姓們製作湯圓,得以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後來,每年元宵,大家都會吃湯圓,以示慶祝。

湯圓的口感細膩爽滑,裡面可以包各種口味的餡兒,下鍋煮到浮起就可以入口了。不僅好吃,還寓意“團圓”,表達著人們的美好祝福,所以直至今日,這習俗都在千家萬戶流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