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集錦[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16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化作文集錦[9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傳統文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不少作文裡,作者們為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拼命吶喊,竭力控訴著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漠視。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攜手。在我國傳統節日裡,我“遙望”古代詩句而感慨。傳統文化在我的腦海裡似乎已轉化成了一串串飲食文化的符碼,為我品嚐中華“小吃”劃定了時刻表,我津津有味的咀嚼著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不論在什麼時候,都察覺得到它的存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我知道吃湯圓的時候又到了。“湯圓呢?這天但是元宵節啊!”餐桌上的麵包既讓我驚訝又讓我納悶。湯圓湯圓,就是一大家子人要團團圓圓的意思。傳統文化在不一樣的節日裡,用不一樣的東西告訴我們。它沒有消失,就像大家春節一家要團聚在一齊,吃著年飯。不一樣的人用它們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它,它的重要性也隨之改變。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流動時刻的凝固劑,更是民族個性的烙印。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個性情感,彷彿群體無意識般地充實著傳統文化。內斂含蓄,善良仁義,樂觀信賴,天人合一……這是一種純粹的情感,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一路走來,不一樣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不一樣的形式,有的至今為人們所熟知,有的已湮沒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而此刻的我們,儘管奮力追溯著。

一切傳統文化的習俗,爭相效仿,但同時並存的,卻是日漸冷漠的`人情,有的人能夠為了工作利益而擠壓出更多的時刻,卻從不為自己的親友,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心靈留一點空間。漸漸地,他們看不見世間的大象,聽不到世間的大音,他們與傳統文化分手,他們與人間真情絕緣。我們回憶著傳統文化,那我們何時能回味傳統文化呢?莎士比亞以前說過:我們所謂的玫瑰,如果換一個名字,不也一樣芳香嗎?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但花謝了無關緊要,我們所務必做的,是讓那餘香漸飄漸遠。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傳統文化有:風箏、中秋節、舞獅子、年的來歷,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年的來歷和中秋節。

先說年的'來歷吧!中國人有過年的習俗。年的來歷很奇特。在很久以前,因人們用紅色燈光和響聲趕跑了一個每到除夕就從海底鑽出來吃人的叫”年“的怪獸,從此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守歲的風俗便成了中國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來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

我感覺我作為一箇中國人應該知道更多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我為我感到驕傲。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泉城濟南有一條最繁華的街巷芙蓉街,我的家就在這裡。在巷子的深處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門店透著一種神祕,別看它不起眼但卻大有深意

一天,媽媽滿心歡喜的穿了一件新裙子讓我看,可我不管怎麼看都覺得這件衣服怪怪的,和平時穿的有點兒不太一樣。明明是短袖的裙子,領子卻高的把整個脖子都包裹住了,裙子雖然長到腳踝,可兩邊開著的叉高到大腿,我滿臉疑惑的看著媽媽。但媽媽卻是一副很喜歡的樣子:這叫旗袍,可不是普通的衣服,它是中國的國粹。旗袍好奇怪的名字,為什麼把這件奇怪的衣服稱之國粹呢?媽媽衝我笑了笑說走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咦?這不就是那家我十分好奇又從來沒進去過的店鋪嗎?玉謙旗袍店幾個大字很是醒目,兩側的楹聯門前聖水芙蓉泉,旗袍世家數百年,不僅道出了它已有百年多的歷史,同時還告訴了人們它的方位。一進門,更是被滿屋子各式各樣的旗袍吸引住了,模特身上穿的,牆上面掛的、展示櫃裡擺放的,琳琅滿目竟沒有一件是重樣的,有種瞬間穿越了的感覺。一位身穿中式服裝的老者熱情接待了我們,他就是玉謙旗袍店現任的店長於仁謙出身旗袍世家,今年已經60多歲了,他的先輩從清代開始就從事旗袍服裝,到他這裡已經是第五代了。瞭解我的來意後,老人家更是滔滔不絕的講起他和旗袍的淵源。

我是上世紀30年代,跟隨父輩來的芙蓉街。每天看著父親擺弄製作旗袍耳濡目染逐漸也喜歡上了做旗袍這門手藝,70年代初,開始正式學做旗袍的。可是,上世紀50年代之後,由於歷史的侷限,匾曾被摘過很多年。為了生存被迫接受些送貨上門的活計,只不過那些年人們訂做的多是些便裝、中山服。1966至1976年間,旗袍更是被視作封建物品而遠離人們的生活,在那種艱難情況下始終沒有放棄對旗袍製作工藝的研究,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這種漂亮的服飾才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所以,玉謙旗袍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

老人家說他的.旗袍全部是純手工的,所以製作講究鑲邊、滾邊、嵌邊、巖條、盤扣、貼花、繡花、手繪八大工藝,這些年來,他秉承了八大製作工藝的基礎上,潛心研究,不斷創新求發展。量體裁衣是玉謙旗袍的最大特色。為了儘可能讓訂做的旗袍合身合體,他把測量尺寸從早先的20多個,擴充套件到40多個。如今他創立的經緯立量法,需要測量60多個尺寸。他說:中國的傳統服裝,特別是旗袍,是真正的個性服裝,可謂‘千人千衣’。因而,每件旗袍需要測量60多個尺寸:身長、袖長、胸圍、袖口、腰節、開衩、總肩這種細緻的測量,等於繪製了一幅精準的人體比例圖。他還形容說:我的眼睛好似照相機、攝像機,大腦則好似計算器,如此這般,裁剪起來才能運轉自如,製作出來的衣服才能合體合身。為了讓旗袍既傳統又新潮,他還借鑑國外新潮款式,將歐式晚禮服的設計,運用到旗袍的設計中,從而使得製作出的旗袍,格調更加高雅,款式更為新穎。對此不無自豪地說,這些年來,先後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奧地利、加拿大、荷蘭等四五十個國家的留學生和國際友人,做過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裝。更值得驕傲的是,他還為國內外著名影星、著名主持人,做過各式旗袍和中式服裝,為玉謙旗袍贏得了極好的聲譽。

歷經百年多的玉謙旗袍,至今仍然是手工製作,準確地說,主要是由老人家獨自制作完成。現在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有志青年能傳承他的這門手藝,到上海、北京、廣州等主戰場去開拓市場。一說到這裡老人家忍不住連連嘆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動腦子,也容易浮躁,沒幾個願意耐心跟我學手藝的,也曾經招收過一些徒弟,但後來都走了,畢竟手工製作服裝還是很累的。只要一個人能堅持三年,那他就能成功了,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人能吃得了這個苦。曾經有一個很好的學徒,在他快要成功,我準備讓他去闖市場的時候,他卻放棄了,進入了一家現代服飾公司。我現在就希望有個不需要文化程度有多高,但能勤勞吃苦的徒弟耐心跟我學,這就夠了,我一定不能讓這門祖傳的手藝流失。淡泊名利,一心想著匠心傳承這就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手藝師傅的良苦用心。

正是靠著這份執著和堅持20xx年10月,玉謙旗袍被列入濟南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5月,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xx年3月,被認定為山東老字號。現在它已經成為泉城濟南的名片,代表著濟南的符號。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你可曾想過,悠久的中華民族是怎樣一代一代地生息、繁衍、發展?遐想這些,翻開《我們的節日》,猶如一股清幽的風緩緩地襲來。書中通俗易懂的講解,配以唯美精緻的插圖,像一位智者在娓娓地向我們敘述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節日,五彩斑斕的現代節日,與趣味盎然的外國節日。

我最喜愛看的還是書中的傳統節日,順著“節日習俗”、“趣聞佚事”、“詩詞佳句”、“節日暢想”、“探究話題”,把我們的思緒徜徉在濃濃的溫馨裡,好遠,又好近——

到了農曆八月十五,那碩大的圓月懸掛在墨藍的夜空中,月光如水一般,瀉在和平而安靜大地上,家家戶戶,老老小小,圍聚在一起品月餅、賞圓月、聽“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故事……這一天,是老人們最淳樸的期盼,也是為工作而忙碌的兒女們真誠的祝福。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卻足以讓大家的臉上綻放如陽光般燦爛的微笑之花。也有的人因為不同的原因,寄居他鄉,此時此刻,他們心中那千絲萬縷的思鄉,伴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的心願,通過書信、電話、手機、網路比古人更迅速地傳遞著,縮小了時空的限制,拉近了心靈的距離……

哦,我終於明白了傳統的節日,為什麼能與日月同輝,天地共長了。那是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的血液裡都流淌著千年沉澱下來的中國氣息。追尋著歷史的根源,發揚這些民族的精華、瑰寶,我們的日子就越來越幸福、安康。

以前,我很喜歡過聖誕節,僅僅是因為聖誕節可以收到禮物,而我們中國沒有,就特別羨慕。閱讀了《我們的節日》,我不僅對這些外國節日有了解,而且更讓我發覺我們的節日是那樣的久遠、那樣的深邃。看著書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讀著一位位英雄的人物,讓我自豪,催我奮進。對書,對文化,我愛不釋手。連媽媽也被我帶動,看起《我們的節日》來。

記得那一次,媽媽單位的'同事圍著電腦參加網路上答題競賽。這時,一道題難住了他們。“咦?七夕節又叫什麼節?”大家紛紛議論。“是‘七月七節’?”“哎呀,,哪能這麼奇怪呀。”“那不然就是‘中國情人節’咯!”有人打趣的說。在一旁的我聽了,說:“七夕節,也叫做‘乞巧節’。”大家很驚奇:“‘乞巧節’?為什麼呀?”我興奮地告訴大人們:“因為古代女子希望天上的女神能賜予她們聰慧的心靈與靈巧的雙手。祈禱能獲得幸福而美好的生活,所以也就有了這個節日呀。”“你怎麼知道的?”

“小傢伙,懂的還真多!”大人的驚訝和誇獎,使我樂陶陶的:“我從《我們的節日》看到過的。其他同學也很喜歡看,我們還常常討論呢!”本來為我感到驕傲的媽媽一直樂呵呵的,現在卻一臉認真:“中國文化真的很深厚,是應該讓小孩子們好好了解,我們這些做父母的也要學學……”從那時起,我們經常一起討論,真是趣味無窮。一次,我在《中華五千年》看到寒食節是因介子推而起的,而《我們的節日》在介紹清明節時提到了寒食節,可說法不一。我和媽媽特意去圖書館,上網查詢資料,瞭解到寒食節的起源故事眾說紛紜,有介子推、鑽木取火等等,這更給古老的歷史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讀書,真好。不必過問過去:是黃土一片賽不上如今的柏油馬路,還是桃紅柳綠豔煞此時這鋼筋森林?正如書中所述:“自古自今,節日習俗始終處於變化之中,沒有變化的社會是不會進步的,沒有變化的習俗是不能延續的。”我們不斷在追尋、瞭解這些節日中,並且用心地度過,難道還會不快樂?不和諧嗎?

晚風輕輕地吹,拂過臉頰,奏著動聽的歌——人們幸福地生活,彷彿每天都在過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有許多種,比如元宵節吃湯圓,鬧花燈、端午節吃粽子等很多很多種。今天,我要講的是我姥姥家的一種傳統文化。過年吃餃子。

過年的時候,全家圍在一起包餃子,餡有很多種,有肉餡的、芹菜餡的、韭菜餡的等等,最後大人們會把一兩個硬幣放到餡裡包進餃子裡面,所以吃的時候要小心奧,但是誰吃到就會很高興,因為代表著這個人今年都會好運或著發財呢。我很喜歡這個傳統文化,因為我時常就有這個運氣啦!

當然,還有好多種,我還要說說端午節吃粽子呢!每年的農曆五月五就是端午節了,每家都會採來粽葉,包上糯米,裡面再放點你喜歡吃的東西,煮熟了就很美味了,當然不光是為了吃了,是用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我最喜歡吃的是嘉興大肉粽了,一口咬下去,油而不膩,好吃極了。

怎麼樣,我們的傳統文化多吧,如果你知道,也可以寫下來奧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工整、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了人們美好的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流傳至今。一些人家還要在屋門、牆壁、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貼窗花掛年畫窗花即剪紙和年畫一樣都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窗花表達了美好願望,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除夕大年三十,年的大幕拉開了,我們就是年的主角。在這一天穿新衣、戴新帽、吃團圓飯、放鞭炮吃過晚飯,全家人一起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四面八方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簡訊拜年已經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種祝福方式了。除夕夜還有守歲的習俗,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一把剪刀和幾張紙,能做什麼呢?經過靈巧的雙手,它卻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噢!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剪紙團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紙十二生消印成的郵票,爸爸小心地珍藏著。看著剪紙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樣,有膽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白兔,威武的龍,長長的小蛇,雄偉的白馬,潔白的羊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

記得每年過年時,媽媽總會買一些剪紙,如大紅的“福”字,它在一個圓中套著,象徵著圓圓滿滿、福氣安康;還有那色彩豔麗、層次分明,又好似吐露著淡淡芳香的剪紙牡丹,它象徵著吉祥富貴。媽媽總是把它們貼在家裡最醒目的地方。看著這些剪紙,有的地方細可如春蠶吐絲,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筆揮抹,心想剪紙的人肯定是一個心靈手巧,有著聰明才智的藝術人,向人們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讓其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見識到中國的剪紙文化是多麼精彩。剪紙藝術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春節到了,我真是太高興了!我就和奶奶去買菜,我們買了許多的菜,回來的時候,家人已經開始幹活了,我們也進去幹了。爸爸忙著貼春聯,媽媽忙著炒菜,奶奶忙著打掃衛生,我忙著放鞭炮。“噼裡啪啦”真是太響了。

到了晚上,我們放了一個大鞭炮。鞭炮很快的飛上了天空,轟!轟!轟!鞭炮在天空炸開。有的.像一把大傘、有的像一朵鮮花、有的像一張蜘蛛網、有的像一臺風扇、還有的像一個龍捲風。鞭炮真的太好看了。

我真希望下一年的春節快點來到。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今天下午,看了會兒電視,電視里正在播放“愛情公寓”。這個電視挺搞笑的,我們喜歡看。

我今天剛好看到了裡面有個人叫龍在天,我忽然想起上次和爸爸看收藏節目的時候,爸爸不是給我出了副對聯嗎?那天看到馬未都在節目中剛好在說馬的'故事,爸爸就隨口說了一句:“馬年馬未都說馬,這個對聯怎麼樣?你能對上來嗎?”

當時我實在接不上來,就說:“等我哪天想起來再告訴你吧。”

“ 龍年龍在天說龍”,我研究了一下覺得好像能對上哎!我立即打電話給爸爸說:“你上次不是出了副對聯嗎?我終於對出來了!”“什麼對聯啊?”“上次在看收藏節目時,你給我出的那道啊”“噢那個啊,你說說看。”“馬年馬未都說馬,龍年龍在天說龍”“不錯哦,你真聰明!”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很有意思的!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當書信被電子郵件取代,當腳力被各種交通工具代勞,當傳統文化在瀕臨滅絕的邊緣苦苦掙扎:處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又該何去何從?科技為上,傳統靠邊?還是傳統為要,科技為輔?

在如今紛繁蕪雜的大環境下,科技與傳統文化不可偏廢。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社會進步,讓人享受舒適生活:積極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已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近代以來,中國人便對西方現代科技有一種盲目的恐懼或崇拜,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國門,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也在國人心中種下了恐懼而又歆羨的種子。科技強國也被無數國家奉為圭臬。科技霸權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科技的優勢展露無遺。

但我們就該為此放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講究仁義禮智信,中國文化具有相容幷包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偉大的中國文化是我們傳承千年,歷久不衰的法寶,也是我們走向復興,開創未來的根本保障。雖然,傳統文化不乏糟粕,虛榮、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體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文化的精髓讓我們經久不衰,綿延不絕。文化的包容維持著中華民族的和諧與穩定,也為民族大家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其煥發生機。五千年的積澱造就的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這碰撞與融合中,各自煥發出新的生機。科技賦予傳統文化科學特性和創造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而科技發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念等,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傳統文化。在科技條件下,傳統優秀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相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既蘊含了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發揮科技優勢,改造傳統文化,是保持傳統文化生機的不二法門。

同時,傳統文化的道德原則、和諧理念也指引著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與走向。先進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現代建築的發展並隨著鄰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進步伴隨著健康的,電子文件的發明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書寫能力的退化。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也只能依靠傳統文化。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令舉世深思的論點:“挽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巴黎宣佈,解決21世紀人類的生存問題,必須去20xx多年前的孔子學說中汲取智慧。弘揚傳統文化,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問題,也指引著科技的發展。

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機與活力!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還是最喜愛過中國的傳統節日,

過春節能夠收到象徵著祝福和平安的壓歲錢;過清明節能夠祭拜去世的親人;過端午節能夠吃到香甜軟糯的粽子;中秋節是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的日子;重陽節是登高、佩帶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傳統節日裡,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騙,悲哀至極,當晚投江而死。人們知道了這個訊息時,紛紛趕到江邊,上了小船準備把屈原的屍體打撈回來,可怎樣也打撈不回來了。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讓魚蝦吃粽子。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稱為端午節,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粽子吃,以此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國的每個傳統文化都有它的一個歷史背景或是一個經典故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