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皖南民居的作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21W

第一篇:皖南民居

介紹皖南民居的作文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區民居的樣式與風格也截然不同。要說樣式最絕妙的,就要說到皖南民居了。

說它最絕妙,主要有三點。

一是處處是景,步步入畫。皖南人的居住地大多依水而建,層樓疊院,便與那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輝相映,成了一幅動靜相宜、絕妙無比的山水畫。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巨集村”。擁有絕妙的田園風光不說,還被譽為了“中國畫裡鄉村”。

二是高牆深院,青瓦白牆。這是皖南民居最大的特點。錯落有致的馬頭牆除了造型美觀,還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它還有防火的實用功能。倒也是“華而有實”啊!

這三,便是皖南民居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這種基本形制是人們關心的焦點。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同時,它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這與山西民居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多為兩層以上的樓房。走進院裡,你會看到一個很小的天井,繞過天井向北看,這就是廳堂了。廳堂與天井之間不設牆壁與門窗,屬於開闊的空間。主人一般都在廳堂裡會見、招待客人。

皖南古民居村落選址、佈局和建築形態,都以周易風水理論為指導。不僅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更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嚮往與尊重。

皖南民居宛然一個無須妝點的世界級公園,不愧為中國民居中的一株亮麗的奇葩!

第二篇:皖南民居

在安徽長江以南的山地丘陵中點綴許多民居,這就是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皖南民居。

為了防禦盜賊和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徒家族獲得的心理安全的需要,皖南人的民居都是高牆深院,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維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一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和外界溝通。並且牆大都是具有防止火災蔓延的實用防火牆。而皖南民居的另一個特點是:這種以天井為中心,四面都是樓房,而且屋頂還具有都向著天井裡面的結構。到了下雨天時,落下的雨水就會從四面傾斜的屋頂上流進了天井裡面。俗稱是:“四水歸堂”。這一結構也充分並形象的反映了皖南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

皖南民居的選址、建設是大有來頭的:它是遵循著2000多年的歷史的《周易》裡的風水理論來進行選址、建設的。

皖南民居與其他民居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皖南民居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上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以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的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追求與文人、官宦階層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皖南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礎上,採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建小亭院、開鑿水池、安置漏窗、巧設盆景、雕樑畫棟、題蘭名匾額、創造優雅的生活環境,均體現了當地居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

第三篇:皖南民居

走進皖南古村落,便會看見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動靜相宜,處處是景,步步入畫。

皖南民居以黟縣西遞、巨集村最具代表性。西遞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巨集村被譽為中國畫裡鄉村,現儲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餘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築風格的三絕(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磚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青瓦、白牆是徽派建築的突出印象。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斷火災蔓延的實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以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與外界溝通。這種以天井為中心,高牆封閉的基本形制是人們關心的焦點。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態。

皖南民居不僅建築有特色,而且地處安徽南部,黃山腳下,風景優美,氣候宜人。一片片皖南古建築,佈局精巧,錯落有致,鑲嵌在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白牆黛瓦,樸素淡雅,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彷彿是一個遠離喧鬧的世外桃源。

藍天青山碧水,小橋流水人家,粉牆青磚黛瓦。皖南之美,美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美在文化與生態的完美結合。

第四篇:皖南民居的作文

皖南民居以黟縣西遞、巨集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巨集村現儲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餘幢.村內鱗次櫛比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輝相映,動靜相宜,處處是景,步步入畫.擁有絕妙田園風光的巨集村被譽為“中國畫裡鄉村”.西遞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代表徽派民居建築風格的“三絕”(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磚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青瓦、白牆是徽派建築的突出印象.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斷火災蔓延的實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以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與外界溝通.這種以天井為中心,高牆封閉的基本形制是人們關心的焦點.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態,這與山西民居有異曲同工之妙.

皖南民居以儲存了明清時期的大量古建築而馳名.新安為文化之鄉,歷史上多出官宦商賈,僅歙縣舉人以上的士官即達數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稱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們巨大的財富,營造了皖南這個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館.今存徽州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主要集中在黟縣、歙縣、績溪、休寧.黟縣今存古村落十餘處,要者如西遞、巨集村、碧山、屏山等.黟城古建築更多.全縣保留有價值的古建築數百處.僅西遞就有122幢.歙縣共有古建築365處,有價值的一百餘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潛口、棠樾、深渡等村.績溪今存古建築一百餘處,集中在?頭、坑口、馮村、上莊等處.古村落一般由牌坊、民居、祠堂、水口、路亭、作坊等組成,有的村落規模很大,如呈坎有街巷99條,陌生人進去後往往會迷失方向.許多村落佈局井井有條,巨集村的水系就是一例.巨集村在村頭依山築壩,村內水渠從街道兩側進入每戶,匯於村中部的月塘.再分流至戶,流入南湖.每戶都有大、小水渠,分供洗滌和飲用水.民居的佈局一般是以天井為中心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兩層高度.中型、大型宅院採用多院落組合,建築全是粉牆黛瓦.舊時大戶人家的許多建築群,規模龐大,採用徽州三雕裝飾,佈局精巧,錯落有致.一片片皖南古建築鑲嵌在黃山、九華山、新安江廣闊的名山秀水之中,天造地合,宛然一個無須妝點的世界級公園.

皖南民居為兩層以上的樓房,中間圍合一個很小的天井,廳堂設在天井的北側.廳堂與天井之間不設牆壁與門窗,屬於開闊的空間.在廳堂的北側,也就是後部是木質的太師壁,太師壁的兩側為不裝門扇的門.太師壁的前面放置長几、八仙桌等傢俱.廳堂東西兩側,分別放置幾組靠背椅與茶几,人們常常將一些器具放置在上面作為裝飾.

皖南古村落是指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以西遞和巨集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儲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援,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那些徽商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

皖南古村落與其它村落形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皖南古村落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上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古村落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的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追求與文人、官宦階層相一致的生活情趣,因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礎上,採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建小庭院,開鑿水池,安置漏窗、巧設盆景、雕樑畫棟、題蘭名匾額、創造優雅的生活環境,均體現了當地居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

皖南古村落選址、建設遵循的是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質和精神是雙重需求,有科學的基礎和很高的審美觀念.皖南古村落的建築特色是隨著明清時期徽商的興盛而發展起來的,能夠在有限的建築空間內最大程度地體現其構思的精巧以及工藝的高超,實為別具匠心的建築形式.後來徽商逐漸衰敗沒落,而這種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卻因依附於古民居村落而保留下來,因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建築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