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基礎教育技術培訓總結2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1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小基礎教育技術培訓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小基礎教育技術培訓總結2篇

中國小基礎教育技術培訓總結1

有幸參加了廣西教育學院舉辦的中英基礎教育技術的培訓,儘管條件有點艱苦:在5天的學習過程中,在授課老師的辛勤授課下,在自己的努力下,這次培訓還是有了不小的收穫的:

1、重新做了一回學生,自己更能體會到做學生的感受。首先,學生的主動性決定則學習的效果,比如,有這次培訓中,有的學員並不主動,等著老師的講解,由於課時很緊湊,有些教學環節很快,有的跟不上。我先前也有這種感受,為了能適應上課的速度,我做好預習,許多問題基本上能自己解決,在小組交流中,可以發言。發現自己上課有時的確有種快樂。我一定要把這種感受與我的學生分享。

2、在本次培訓過程中,課堂教學模式給我今後教學更多的啟示。在本次培訓中,課堂中主要是真正體現學員為主。在培訓前我們所有的學員就開始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成觸控組合、海鷗組合、快樂五組等幾個小組。後面課堂中,就按著"情境-問題-任務-小組合作(個人先看,再小組交流)-小組展示-結果評價"的步驟去學習,我在整個過程中,作為學員的感受是,自己有充分的思考空間,也有,更重要是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合作交流的快樂。回頭想想,近段時間上課自己顯得很累學生也很累,效果也不明顯,不知不覺中,自己似乎還是回到了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中。學習的這幾天,剛好給自己更多的反思時間,回去自己必須有所以改變才行。而改變就從教學模式開始。

3、由於平時自己就比較喜歡多媒體輔助教學輔助這種形式,而且在這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次教育考核培訓為自己提供了更科學的理論指導。原以為這次是什麼電腦培訓,但經過培訓,我才發現教育技術培訓更注重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培訓。只是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是需要先進的教學技術作為支撐的。這次培訓學的教學理論還比較多,而我印象最深,也較感興趣的是對於"授導型教學"和"探究型教學"兩種模式的理解和運用。關於授導型教學,其中亮點就是教案的編寫,相對於我們過去的傳統教案它對於實際教學更具有現實可行性和科學性。

主要是授導型教案多了幾項內容:如學習內容的分析、學習者分析、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措施、理論依據、教學流程圖等,從教學的開始到時結束,教什麼、怎麼樣教、為什麼要這樣教都解釋得很清楚,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因素都考慮很是全面。這樣的教案經常寫不但對自己的教學有幫助,而是對自己理論水平也是一個提升。只是這樣的教案是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對教師的理論水平要求更高。今後工作我可以嘗試寫多一些這樣的教案。關於探究型教學,其實自己並不算陌生,早在學校的課題研究中就曾多次探討這種教學,而我在教學中也曾嘗試運用過這樣的教學。比如小組合作形式的教學,學生自己質疑、探究、自己解疑等教學方法,似乎不同程度上給學生自己探究的過程。然而這次的學習,我對探究型教學有了更科學的認識。並基本上大概瞭解"情境--任務--過程--資源--評估"這樣的模式。這對於教學實踐是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的。反思過去自己的教學中,在於評估這方面幾乎沒有,這方面可以作為今後教學理論學習的一個重點內容。

總之,這次的培訓,讓我學到許多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同時讓我有了更多時間反思自己教學的機會。而這樣的反思相對於自己學到的先進的理論更有意義。它讓我明白,不能只會埋頭苦幹,在實踐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理論的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中國小基礎教育技術培訓總結2

有幸參加了廣西教育學院舉辦的中英基礎教育技術的培訓,儘管條件有點艱苦:在5天的學習過程中,在授課老師的辛勤授課下,在自己的努力下,這次培訓還是有了不小的收穫的:

1、重新做了一回學生,自己更能體會到做學生的感受。首先,學生的主動性決定則學習的效果,比如,有這次培訓中,有的學員並不主動,等著老師的講解,由於課時很緊湊,有些教學環節很快,有的跟不上。我先前也有這種感受,為了能適應上課的速度,我做好預習,許多問題基本上能自己解決,在小組交流中,可以發言。發現自己上課有時的確有種快樂。我一定要把這種感受與我的學生分享。

2、在本次培訓過程中,課堂教學模式給我今後教學更多的啟示。在本次培訓中,課堂中主要是真正體現學員為主。在培訓前我們所有的學員就開始在老師的引導下,分成觸控組合、海鷗組合、快樂五組等幾個小組。後面課堂中,就按著"情境-問題-任務-小組合作(個人先看,再小組交流)-小組展示-結果評價"的步驟去學習,我在整個過程中,作為學員的感受是,自己有充分的思考空間,也有,更重要是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合作交流的快樂。回頭想想,近段時間上課自己顯得很累學生也很累,效果也不明顯,不知不覺中,自己似乎還是回到了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中。學習的這幾天,剛好給自己更多的反思時間,回去自己必須有所以改變才行。而改變就從教學模式開始。

總之,這次的培訓,讓我學到許多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同時讓我有了更多時間反思自己教學的機會。而這樣的反思相對於自己學到的先進的理論更有意義。它讓我明白,不能只會埋頭苦幹,在實踐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理論的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暑期中我有幸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為期十五天的“中國小教師新課程國家級遠端培訓”。在此期間通過計算機視訊系統,認真收看了曾琦教授的《學生學習》、劉良華教授的《教師成長》、余文森教授的《課堂教學》三個方面的講座。雖然培訓時間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收穫是巨大的,也是自走出大學校門以來,在教師如何成長、工作、學習方面最深刻、最全面的學習。

在收看曾琦教授的《學生學習》講座後我認識到了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必須是有趣、有效和有用的,是相互促進、三位一體的良性迴圈過程。它們共同構成了有意義的學習的穩定結構。教學中要注意到低年級的學生更易被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所吸引;國中年級的學生的抽象思維不斷髮展,開始注重方法,追求學習的.成效;高年級學生由於理性思維與批判思維的快速發展,開始喜歡向內求索,關注學習的意義與價值,以意義指導學習行為。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我將在今後的實際教學中力求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有意義學習的不同特點分別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找出正確的歸因,使他們在學習上也能體驗自豪與滿意、對後續學習的期望是“下次我努力學習一定還會取得成功”。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不能抱有幻想,以為:掌握了學習方法後,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學好。使學生正確認識到再好的學習方法都不可能取代學習中的“努力”,學習方法可以使我們付出的努力更有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世上絕沒有一種學習方法可以讓我們不付出任何努力就無中生有地產生成效。在教學中從自己教學方法、學生自身成長的規律兩方面正確認識學生學習上的錯誤,讓“錯誤”轉化為學生成長的鍥機。

余文森教授的《課堂教學》使我進一步認識到用新課程理念教學,要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體驗,使學生從“受逼”學習的狀態中解脫出來,讓學生變得愛讀書、愛學習。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可憐的解釋者,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在今後的教學中牢記“再也不以本為本”,把教材作為“聖經”解讀,而要注重書本知識向生活的迴歸,向經驗的迴歸,十分注意對書本意義的多樣化解讀。充分認識到教師的角色與新課改以前徹底的改變了。新課程把“教師即研究者”這一理念擺上了議事日程,促進了這一理念向現實的轉化。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通過這次培訓本人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了。在今後教學中將積極開展研究,促使教學與研究“共生互補”。在課堂教學目標上要改變過去重知識輕技能的特點,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充分認識預設和生成是矛盾統一體,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使兩者不在課堂上的產生衝突現象,為此要牢固確立三維目標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訂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並準確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和學科感悟。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即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維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責任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不斷提升教學的層次和水平,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把生成和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的生成,從而既提升知識教學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養的效果以克服無效和低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