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買櫝還典故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3W

買櫝還珠原意是買來珠寶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裡面真正價值高的珠寶。比喻目光短淺的人。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成語買櫝還典故

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翻譯

楚國有個商人,在鄭國賣珠寶。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一隻裝珠的匣子,將盒子薰了用桂椒調製的香料,又裝飾上美玉、翡翠。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裡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於賣盒子,而不善於賣珠寶吧!

 啟示

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重於內在實在可笑,而楚

人的不分主次也讓自己沒賣出珍珠。告訴我們凡事要從實際出發。

道理

總: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捨本求末的不當取捨;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十分可笑

只看重外表的、次要的屬性,忽視了本質性的屬性!

2、不同的.人價值觀是不同的。在某些人的心中,“櫝”比“珠”有更大的價值!

解釋:

櫝(dú):匣子

珠:珍珠。

為:作為。

之:的。

木蘭:一種香木。

桂椒:兩種香料。

綴:裝飾,裝點。

玫瑰:此指美玉。

緝(jí):裝飾邊沿。

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倒裝句,正常語序是“以桂椒薰,以珠玉綴,以玫瑰飾,以羽翠輯”,可以譯為用桂椒來薰它,用珠子和玉來點綴它……

鬻(yù):賣。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只重外表,不重實質,沒有眼光,捨本求末的人。又諷刺那些不瞭解事物本質,棄主求次的人。還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