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學故事一堂很亂的語文課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3W

那是20世紀80年代,我帶幾位老師到北京學習教改經驗,在北京一所全國有名的重點中學聽了一節《登泰山記》,第一次感受到“茶館”式教學氣氛。這是一堂秩序很“亂”,卻又分明是誰都歎服的語文課。我當時的評價是兩句話:學生眼裡無老師,老師眼裡有學生。

國中教學故事一堂很亂的語文課

上課老師姓王,40來歲,本校高中畢業,是被老校長硬留下來任教的。上課鈴響後,王老師大步邁進教室,沒有起立坐下的環節。王老師風度不凡,既有學者儒雅灑脫的氣質,又有朋友平易隨和的作風。他轉身在黑板上揮就四個筆力雄健、字字見骨的大字“登泰山記”,見其字使人想起杜甫“書貴瘦硬方通神”的書法評點來。接著他便用略帶京味的普通話,妙語連珠地侃起了泰山,似在導遊,又似在說書,“立片言而居要”,字字切題,絕無贅語,還不時半文半白幾句,讓你不能不產生立即動身去爬十八盤,去登天門以領略“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衝動。王老師的魅力,在短短几分鐘裡展示的淋漓盡致,此時的課堂早已掀起一股走進泰山的激情,還怕你不讀《登泰山記》?接下來就沒有王老師的“戲”了,想“唱”也不行了,課堂已成了學生們的天下:讀讀議議的,摘摘抄抄的,爭爭辯辯的,說說笑笑的,在黑板上寫寫畫畫(畫登山路線)的.,幾次因講臺上人多硬把王老師“擠”下了臺。有幾位索性跑到我們跟前討論起來,似乎我們不是聽課老師而是他們的同學。由於該校是所有名老校,樓上教室都是紅木地板,時時能響起激動的學子們激動的足音,這樣直到下課,王老師又被學生攔了回去……整堂課沒有一個人閒著,沒有一個人不在“登泰山”,他們眼裡“沒有”了老師,但他們始終配合著老師,因為是老師為他們營造了這樣的氣氛,老師眼裡有著幾十名學生。我問陪同聽課的老校長,這樣的場面會不會影響其他班教學,校長說:“當然有影響,但沒辦法呀,你能限制嗎?這種局面建立起來多不容易啊。”校長還開玩笑地說:“我看,今後得罰王老師到遠離教室群的音樂教室折騰去。”

去學校前,就聽人介紹,王老師的課深受學生歡迎,他的課無法用“一堂好課”的分項記分標準去衡量,所以他雖有名氣卻沒有上大型示範課的份,但同行們在品了有宗有系的“大餐”之後總不忘到他的堂上去品一品“特色風味”。我們決定把他的課錄下來,所以帶了一個磚頭錄音機,回到賓館放出來一聽,如同茶館紀實,拿去作電影茶舍的場景效果還可以,如果作教學資料,誰也不會相信也不會認可。

好一堂“亂”課,好就好在它的“亂”。

後記:

這是十幾年前聽過的一堂課,典型的“茶館式”,就是忘不了,聽課的幾位老師每每聊起來,依然津津樂道。我最怕這樣的語文課:老師講一句,學生聽一句;老師抄一段,學生記一段;老師問一題,學生答一題,講得十分標準,記得十分完整,答案十分統一,課堂肅穆莊嚴,安靜得讓人膽寒。語文課學的不是1+1,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科學,更是藝術,藝術離不開生動,它的嚴謹蘊含在生動之中。“亂”者,活也;活者,生動也。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佳境界。正如令人眼花繚亂的拳術中,其實招招都藏著嚴謹的章法,自然這是修煉的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