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體育區域活動《我是中國人》的設計與實施

來源:果殼範文吧 4.43K

活動背景

戶外體育區域活動《我是中國人》的設計與實施

上海市二期課改積極倡導幼兒園課程園本化,提倡幼兒園具有辦園特色。我園領會二期課改的精神,傳承半個多世紀的園史,以創立十多年的幼兒運動特色為切入點,結合3~6歲幼兒的活動特點,開發了主題背景下的幼兒戶外體育區域活動。它是以幼兒運動為主,整合幼兒學習、生活和遊戲三類活動的情景性戶外活動。與過去的單純鍛鍊幼兒體能的運動相比,它有自己的活動特點、活動價值。現以“我是中國人”主題為例,介紹大班幼兒戶外體育區域活動的設計及操作過程。

開展“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一段時間後,大班組三個班級的教師在大教研組長的帶領下進行了討論,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班級主題開展的程序及幼兒生成的熱點問題,將學習主題活動遷移到戶外,設計主題背景下的戶外體育區域活動。經過篩選、分析,分成三個區域:“旅遊去”、“登長城”和“跳房子”。三個班級的幼兒同時參加這三個區域的活動,每位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通過遞交寫有自己名字的運動卡參加活動。

活動一 旅遊去

設計思路

金秋九月,孩子們迎來了“上海旅遊節”。期間,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學習活動:調查,設計導遊圖,製作旅遊棋,做小導遊等,幼兒逐步瞭解了上海有名的景點,如東方明珠、金茂大廈、豫園等。為了將幼兒萌發的愛上海的情感推向高潮,我們設計了“游上海”主題背景的戶外活動。

環境與材料

教師和幼兒合作完成了“東方明珠”、“金茂大廈”、“豫園”等景點圖,並將之擱在支架隔板上,這些“旅遊景點”的旁邊,是收集特定“門票”的塑料筐。

幼兒活動要點

幼兒可以利用若干高低不等、大小不同的塑料籮筐,若干l米左右高的爬網,若干不同高度的跳箱,若干豎立式鑽圈,若干長短不同的彩色板條,搭建通往這些“旅遊景點”的道路。幼兒選擇一張“門票”(計算卡),以不同的方式通過這些道路到達自己選定的“旅遊景點”。

教師觀察要點

1.引導幼兒根據自身動作發展的情況,及時調整鑽、跳、爬、平衡等動作的'難度。

2.鼓勵幼兒以多種組合的方式運用材料。

活動反思

幼兒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籮筐,擺放出通往“東方明珠”的各種小路:有五個高低不齊的籮筐連在一起的小路,有兩個籮筐並在一起的小路,還有單個籮筐放置的小路。這些組合之間的間隔距離很小,有的幼兒用向上跨、平衡走、向下跳的方式通過這條小路。當時我馬上意識到,在這樣的高度,慢走的方式只是小班和中班幼兒的動作發展水平,而且筐與筐之間間隔距離太近,大班幼兒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跨越,挑戰性無從談起。所以,很多孩子玩了一次後就沒有興趣再玩第二次了。於是,我走到他們身邊說:“‘東方明珠’離我們幼兒園很遠,這條路應該搭得很長,你們能不能用這些籮筐搭更長的小路呢?”孩子們馬上開始動手重新搭建。只見他們有的拉大了籮筐之間的間隔距離,有的將五個連在一起的小路拆成兩個籮筐和三個籮筐結合的小路。新雨跑到我身邊神氣地說:“老師,你看,這條路變得這麼長了!”我馬上說:“大家來走走這條小路,一定更開心!”幼兒一一來到各自的小路上,由於籮筐之間的間隔加大了,增加了幼兒跨越的難度,跳躍等不同動作自然取代了單一的走的動作。此時,幼兒的活動興致更高了,我也從孩子們的神態中看到了他們挑戰的喜悅。

在活動中,材料的巧妙選擇和有機組合是推動孩子們動作發展的關鍵所在。發現孩子們搭建的小路難以推動他們動作的進一步發展,難以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更沒有挑戰性可言的時候,教師適時地用啟發性的語言介入,巧妙地引導孩子們重新調整了材料的組合。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們的興趣需要、自我挑戰的需要,也完成了幼兒動作發展的目標,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活動二登長城

設計思路

隨著“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的展開,幼兒認識了五星紅旗及中國的標誌性建築——長城。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並在此熱點的延續中對各國國旗產生了興趣。以此為契機,教師與幼兒共建了情境性戶外區域活動“登長城”。

環境與材料

一個兩邊有滑梯,中間有臺階的大型水泥建築物成為幼兒心目中的長城。“長城”腳下放著貼有“輕”、“較重”、“重”標記的塑料筐,筐裡放著藍、綠、紅三色的負重揹包。

幼兒活動要點

幼兒背上旅行包,手持一面某個國家的小國旗,登上“長城”的“炮臺”,並將國旗貼在布藝背景圖上對應漢字的四周,然後從滑梯上滑下來。

教師觀察要點

1.觀察幼兒負重登高時的負重承受能力,適時鼓勵幼兒選擇更適合自己鍛鍊的揹包。

2.引導幼兒嘗試用走、雙腳跳、單腳跳等不同方式進行登高。

3.指導幼兒再認各國國旗,並準確地與漢字對應貼上,提示幼兒在貼上時注意國旗的正反方向。

4.有序滑滑梯,提醒幼兒滑落時與同伴有一定的間隔。

活動反思

孩子們來到“登長城”的活動區域,選擇好適當重量的揹包,然後挑選一面國旗開始負重登高。大多數幼兒以走樓梯的方式登“長城”。可一眨眼的功夫,樓梯處排起了長隊,並聽到菲菲大叫:“老師,銘銘走得太慢了,我們都不能上了。”原來銘銘小朋友正兩手撐欄杆雙腳跳著前進呢。“哎喲,銘銘的本領真大,他和你們登長城的方法可不一樣哦。”我的話音剛落,就有幼兒開始模仿起來。山山一邊跳,一邊說:“老師,我也會跳上長城。”嘉嘉更不甘示弱地說:“我還會單腳跳呢!”我馬上鼓勵她說:“嗯,嘉嘉的本領更大。”一會兒,“長城”上多了許多揹著雙肩包的“小袋鼠”,只見他們蹦著跳著登上了“長城”。

本區域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鍛鍊幼兒的腿部力量。往常我也嘗試著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登高,可他們往往只持續一會兒就又以走為主了。而這次抓住了幼兒自發行為的教育價值,在老師的鼓勵推動下,同伴間相互模仿,激發幼兒主動嘗試的慾望,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性,使他們在競相模仿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鍛鍊。

活動三跳房子

設計思路

在開展“多彩的民間藝術”這個小主題時,幼兒收集了很多關於民間的傳說、民間的工藝及各種民間的歌曲和遊戲。源於孩子的熱點,我們在大主題“我是中國人”的體育區域活動中開設了“跳房子”的活動內容。

環境與材料

利用紙板箱、泡沫板製作房子。

幼兒運動要點

幼兒一人或兩人一組進行遊戲。幼兒站在房子的一邊,手拿小沙袋向數字格子扔去,扔到某個數字後,可以單腳或雙腳跳向數字,然後再回到出發點。

教師觀察要點

1.鼓勵幼兒瞭解遊戲規則,能協商合作玩。

2.啟發幼兒想出不同的玩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活動反思

今天,阿豪、森森和哲哲三個小夥伴一起玩跳房子的遊戲。森森首先扔沙包,扔在藍線上,另兩個夥伴說:“你扔在線上了,輸了。”森森瞪大雙眼說:“不是的,我沒有輸掉,扔在格子上才算輸。”“不對,不對,是你輸了。”兩個孩子指著他大聲說。就這樣,他們你一句我一句爭執了起來。我想,這個時候老師該介入了,於是我問阿豪和哲哲:“為什麼你們都說森森輸了?”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因為他扔在線上了。”森森插話道:“我沒輸。”我故作驚奇道:“他還是不服輸,那怎麼辦呀?”阿豪和哲哲一言不發,我又補充道:“你們做遊戲前有沒有商量好遊戲規則呢?”他們搖了搖頭。我又問:“那遊戲前應該怎樣呢?”阿豪說:“要說清楚怎麼玩,然後再玩遊戲。”“好吧,那你們就按阿豪說的開始吧。”,這時,作為老師,我該走到其他小朋友旁邊去了。但是遠遠的,我仍然在觀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在合作遊戲前,幼兒間的協商是很重要的,只有當幼兒對遊戲的規則達成一致時,遊戲才能玩起來,才會玩得有趣,才能實現活動目標。當孩子在爭執不休時,教師給予適時的介入,幫助幼兒發現問題,排除困惑顯得尤為重要,我想我在這個案例中充當了一回活動的促進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