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風箏課件

來源:果殼範文吧 8.2K

風箏是由古代中國人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國小語文風箏課件 ,歡迎閱讀。

國小語文風箏課件

教材分析

本文是魯迅諸多優秀回憶性散文中的一篇。寫了他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筆觸細膩,情感悽婉,適合於用聲情並茂的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本文所體現出來的親情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要通過社會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嚴厲的自責精神充滿字裡行間,這更是文章的動人之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傳神的動作、心理活動描寫

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課外查閱、蒐集資料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1)準確理解在特定社會背景下的兄弟之情;

(2)學習作者敢於承認錯誤的自責自省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步驟:

(一)佈置預習

1、鼓勵學生通過網路、圖書館查詢有關資料:

①1925年左右中外社會狀況

②魯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實生字詞的音和義

3、讀課文,瞭解大意

(這個環節體現了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具有蒐集資訊的能力目標:能運用和檢索多種工具書,運用多種現代媒體接受和獲取資訊。)

(二)情景匯入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詩人高鼎的一首《風箏》詩,把陽春季節兒童在草地上爭相放風箏的情形寫得活潑可愛,讀來令人欣喜。可是,看到風箏,文學大師魯迅卻感到悲哀。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詩《風箏》,去觸控大師那顆敏感的心靈吧!

(三)整體感知

師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揚的旋律中,朗讀全文,力求讀準字音、讀對重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產生聲情並茂的朗讀效果,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或個別回答,或集體討論,或分組辯論。教師適時點撥,力求掀起探討的熱潮,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1、“我”回憶了有關“風箏”的什麼故事?用自己的話簡單複述。

2、“精神的虐殺的一幕”具體指什麼?你如何看待這種行為?為什麼?

老師幫助學生進行問題分解,步驟如下:

① 如果你有弟弟會採取這種方法嗎?為什麼?

② 如果你是弟弟會採取什麼行為?為什麼?

③ 為什麼哥哥會這麼做?

④ 為什麼弟弟沒有反抗?

⑤ 你認為哥哥愛弟弟嗎?

3、你更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4、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有哪些困惑之處?

(1題意在檢驗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效果。2題要讓學生品味課文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同時要求學生要能聯絡所查資料,聯絡自身實際加以回答,體現新課程目標中的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張揚個性進行表達、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歷史唯物觀。3題要讓學生學習魯迅知錯就改的可貴的自責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體現新課程教學的人文教育觀。4題體現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這一點,也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中的個性化、創造性閱讀特徵。)

(五)加深感悟

1.學生自選文中最精彩的部分進行自由誦讀,進一步深切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

師:自由朗讀第3、4段,說說小兄弟給你留下的印象。

生:“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說明他酷愛風箏。

生:“驚呼”、“跳躍”說明他天真活潑。

師:這裡還可以看出他熱切向往放風箏。

生:“驚惶,失了色瑟縮著”可以看出小弟害怕兄長,軟弱,膽小。

生:他做蝴蝶風箏說明他心靈手巧。

生:“多病,瘦得不堪”說明小弟體弱多病。

師:“體弱多病”該怎麼辦?

生:該多照顧。

生:該多鍛練,比如說去放風箏。我爸爸是醫生,他說多參加戶外活動,能提高抵抗力,對健康有益。

師:大家說得好極了,誰能總結一下小弟的形象特點?

生:天真、活潑、聰明、瘦弱。

生:可愛,又可憐。

師:為什麼說可憐?

生:他身體不好。

生:我覺得最可憐的是他痴迷風箏,卻只能“呆看著”,而且“苦心孤詣”製作的風箏卻被哥哥殘暴地毀掉了。

師:說得真精彩,文章越是把小弟寫得可憐,就越反襯了“我”感情重負的力量。那“我”在這部分裡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古板,連看風箏都認為“可鄙”。

生:粗暴、野蠻、殘酷。

生:非常專制,凶神惡煞。

生:我不同意用這些詞,因為作者只希望小弟讀書,不玩風箏,他是為小弟好。

師:“我”是風箏的毀壞者,更是精神的虐殺者。因為“我”毀掉的不只是一個風箏,更殘酷地扼殺了兒童好玩的天性。雖然“我”的立場是好的,結果卻很糟糕,老師說的這些大家同意嗎?

生:我也覺得他是好心幹了壞事。

師:看來“我”還不是“罪魁禍首”?那真正的“凶手”是誰呢?

生:……

師:那大家討論一下吧。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合作解決,或許一經思維碰撞,難題傾刻瓦解。

生:大概是封建思想吧。

師:對,“我”當時也是一個少年,平時受封建思想的薰陶,耳濡目染以至潛移默化,思想受到毒害而不自知,才做出這樣的事。因此,“我”也是一名受害者,而封建教育思想和倫理道德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這是時代和歷史的悲劇。

2.學生表演看風箏、毀風箏、當面悔過這三個情節,以合作形式多角度解析主題,課件展示結果。

師:大家還有話想對文中的.“我”說嗎?

生:古人說:“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你有錯就改、嚴於自責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這不是你的錯,都是社會惹的禍。

生:其實你對小弟非常關心愛護,非常希望他能專心讀書。因此,他不會怪你的,你就不要一直悲哀下去了。

生:我要把你的事告訴我爸,希望他雙休日別老是把我關在家裡。

(六)課堂小節

《風箏》用充滿詩意的筆調,形象地敘寫了同胞兄弟之間的濃濃親情,表現了魯迅嚴於自責和反省的品格與情懷。它吹奏了人情美的溫馨之歌,讓我們沉浸在自然、和諧、水乳*融的詩情畫意裡。請同學們再次走進《風箏》的世界……(教師播放《風箏》朗讀磁帶,大螢幕展示山東濰坊風箏節的相關畫面)

(七)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

課文與《滿天的風箏》(課後研討與練習三)一文所蘊含的感情有什麼不同?

2、課外閱讀魯迅《野草題辭》,寫一篇讀書心得。

(本環節體現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課文只是學生學習的一個例子,要能引導他們走出課堂,去建構新的知識體系。)

板書設計

創意說明

《風箏》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這是學生進入國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而本文又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課前佈置學生從網上或圖書館查閱有關魯迅的資料,瞭解其生平、作品及風格,瞭解課文創作的背景,以便課上交流。

運用多媒體手段激情引趣,以情感角度切入,運用“複線並行”的結構組織教學,“說”、“讀”、“演”、“解”,將多種能力的訓練滲透其中。把自主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搭建一個鍛鍊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解放其思想和個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學中樂”,在“樂中學”。

這篇課文思想深刻,主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主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還創設了一個與作品中與人物對話的活動。讓學生進入文字,充分解讀,完成角色互換,直白內心。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在培養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獲得審美的重塑與提高。

熱門標籤